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样产生的?
2.实验设计:(虚拟软件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
测定模拟酸雨、天然雨水、清水的pH。
3.展示实验,叙述本小组实验的结果。(PPT展示)
4.讨论:(P115实验后讨论题)
5.认识酸雨的危害。(PPT展示酸雨的严重地区,对生物和环境的危害)
6.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7.控制酸雨,从我做起!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东丰镇仁合中学李春梅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题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上节课的一个延续,通过两个探究实验:《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和《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法设计
本节课的两个实验类型相同,可以同时进行分组实验,但考虑到《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会接触到有毒物质和实验后污染物的处理,所以,在实验设计中,《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做为分组实验,同时加入当地天然雨水对生物影响的分组实验,而《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做为演示实验,为达到实验对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两组实验都在课前做好,在课堂上展示结果。
教学重点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及酸雨的成因,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减少酸雨和废电池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资料收集、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做《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pH试纸、模拟酸雨、天然雨水;PPT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酸雨与废旧电池的资料,包括酸雨的成因及有效减少酸雨危害的方法,废电池的危害及处理方法等;分组实验《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和《本地天然雨水对生物的影响》。

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富集作用富营养化效应传染病
需氧型生物的净化作用
3固体废弃物污染
废石、废渣,废弃塑料制品,生活垃圾。
污染环境、传染病
填埋、堆肥、焚化
4噪声污染
各类噪声
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疾病、影响心理健康
行政管理、控制技术、文化修养、道德修养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瞭望角
布置作业
根据书中的提示分组讨论探究方案。
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药品和用具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新授
总结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及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把讨论引向深入。适当进行实验操作的指导。
启发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肯定学生的成果。启发学生,将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1大气污染
化学性污染(烟尘、S02、氮氧化物、CO等)
生物性污染,放射性污染
酸雨、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致癌作用、传染病。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2水污染
重金属(汞、镉、铅)有害的化学药品(农药)过量的N、P等矿质元素人畜粪便、生活垃圾
教学设计
题目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孙亚东
年级

学科
生物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本节主要是通过模拟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进而认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形成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教学难点】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B、C、D喷洒的“酸雨”浓度由小到大,也就是酸性由弱到强,A、B、C、D组喷洒的次数和数量要一致,以纱布和种子保持潮湿为宜。

5.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6.计算结果:求种子的发芽率
结果预测:BCD均比A的发芽率低,且BCD随浓度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酸雨浓度越高,对种子萌发越不利。

【提出问题4】如何才能控制酸雨的产生。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生物学教材第八章“环境与生物”的第二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生物生存环境的恶化、生物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提高环保意识。

2. 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难点: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

(2)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讲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环境的恶化、生物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等方面的影响。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环保案例为例,讲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几种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来源。

(2)阐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的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和危害,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 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关爱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和危害;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培养皿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工业废水、废气、垃圾堆放等,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

2. 知识讲解:介绍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和危害,阐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例如,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环境正常,实验组环境加入污染物,观察两组生物的生长状况。

4. 例题讲解:分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如水污染对鱼类的危害,空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危害以及生物的影响。

7. 作业设计:(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并说明其来源。

(3)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参加环保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探究1. 实验设计:学生需要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

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方法,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确保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第18章“生物与环境”,主要涉及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来源以及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和类型,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的来源,如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如对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来源及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工业废水、雾霾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污染的现象。

2. 知识讲解:介绍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通过举例说明各种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的环境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某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讨论如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

2.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列举几种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来源。

2. 分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举例说明。

3. 提出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

答案:1. 环境污染的类型: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2.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影响植物的生长,导致动物迁徙和死亡率增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

3. 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环保意识,发展绿色产业,推广清洁能源等。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内容为“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及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掌握调查环境污染的方法,学会设计实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及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调查法、实验法研究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实验设计与操作。

2.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及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培养皿等)、环保宣传材料。

2. 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调查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环保宣传视频,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及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实践调查:让学生分组进行环境污染调查,培养学生运用调查法研究环境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5. 结果分析:让学生分组展示实验结果,讨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影响及防治措施。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系统认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调查你所在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列举主要污染源,并提出防治措施。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污染源和防治措施,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1. 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 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确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 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2. 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3. 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动画、废电池造成危害的动画、探究提示、问题设置、诗句欣赏、数码相机拍摄的实验前后材料变化情况)。

4. 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不同pH的模拟酸雨,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标签,喷壶,小麦幼苗,浸泡过的小麦、黄瓜、大豆、菜豆等种子)。

一、导入新课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以新闻纪实方式展现一段有关“人类在改变地球面貌”的文字记载,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

观看有关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生存的录象,激发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教师演示自制课件(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四幅画面(浓烟滚滚、江水混浊、喷洒农药、被腐蚀的佛像),学生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使学生意识到酸雨对生物生长的危害,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播种种子:
(1)将四个花盆分别编号为1、2、3、4号,其内分别放入等量的肥沃程度和酸碱度相同的土壤。
(2)将40粒种子分成等量的4份,分别种在四个花盆中(种植的深度相同)。
(3)将四个花盆放在条件相同的温暖的环境中。每天向1、2、3号花盆中分别浇入等量的pH值为5、4、3的模拟酸雨,同时向4号花盆中浇入与模拟酸雨量相同的清水.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将本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展示,并进行简洁的阐述:
例如:
1.提出问题:
酸雨对种子的发芽率有不利影响吗?(不同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可能有所不同,只要同学提出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和可探究性即可。)
2.作出假设:
(提出的问题不同做出的假设也就有所不同)
3.制订计划:
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配制模拟酸雨:
利用食醋和清水分别配制PH值为5、PH值为4、PH值为3的模拟酸雨。
学生畅所欲言,
增强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酸雨
1.酸雨:具有较强酸性的雨水叫做酸雨
2.酸雨的形成原因:
3.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酸雨的危害:
5.酸雨的控制:
二.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1.废旧电池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
2.废旧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控制废旧电池的危害:
(2)将40粒种子分成等量的4份,分别种在四个花盆中(种植的深度相同).
(3)将四个花盆放在条件相同的温暖的环境中.每天向1、2号花盆中浇入等量的废旧电池浸出液,同时向3、4号花盆中浇入与废旧电池浸出液相同量的清水。(为了使实验数据更为准确,本实验可以设置重复组)
(4)四个花盆每天浇水的次数相同.
4.实施计划:
(4)四个花盆每天浇水的次数相同。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类型及特点: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主要环境污染类型,分析各类污染的特点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以具体实例阐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长、繁殖、死亡等过程的影响,探讨生物如何应对环境污染。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特点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爱生物、关爱地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机制。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类型、特点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环境保护》小册子、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环境污染的类型及特点:教师讲解,学生记录。

(2)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学生思考、讨论。

3.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课后习题,教师点评。

7. 课堂拓展:介绍环保方面的科技创新,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污染的类型及特点2.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3. 生物应对环境污染的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环境污染的类型及特点。

(2)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 答案:(1)环境污染类型及特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特点包括分布广泛、难以降解、生物放大等。

(2)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死亡等过程,如生物富集、生殖障碍、基因突变等。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2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2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2朱效柱一、教材分析《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节内容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技能方面的目标。

在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又为下一节的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奠定了意识基础.新课标说明:教学重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生态系统的知识,知道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影响关系,也知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这是学生学习讨论本课题的基础。

通过前一节课的铺垫学生已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但初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故通过本节课的亲自探究实验可使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以酸雨或废电池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技能目标:⑴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探究解决式与启发式相结合,观察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事例、图片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出发,去发现,去思考,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五、教学流程六、教学反思七、当堂训练1、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有( )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层破坏D.前三项都是2、温室效应是由于下列哪种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引起的(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氟利昂3.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哪项不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 A 酸雨 B臭氧层破坏 C水污染 D温室效应4.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A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 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 D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八、拓展训练1.在下列情况中可引起大气污染的是()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飞机⑤汽车尾气的排放A 只有①②B 只有②③C 只有①②③D ①②③④2.某学校是一所地处城乡之交的完全中学,有容纳1200名寄宿生吃、住的能力。

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大气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作业安排
练习1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节课后的收获。
板书设计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二、酸雨对生物极大的危害
课后记
2.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
怎样防治水污染
你还知道有那些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也会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造成危害。
指生读学习目标
酸雨的ph值小于5.6
小组讨论、交流,确定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实施方案
生说危害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
回答问题
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水污染情况及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设计探究活动“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复习旧知
我国自实行什么政策以来人口年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
思考回答
巩固旧知
情境导入
由想一想,议一议引出,核污染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还能说出那些环境污染对生物造成的危害吗?
读想一想,议一议,思考回答问题
创造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新课讲授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一、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了解什么是酸雨,酸雨的ph值,酸雨如何形成的?
指导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实施方案。
二、酸雨对生物极大的危害。
讨论:
1.酸雨含什么成分,说说模拟酸雨和真实酸雨有什么差别。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程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节的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依据①课程目标分析:生物与环境主题内容指出: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

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3、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的胜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②教材分析:“探究环境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中的第二节。

本章紧扣“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

人类生活在生物圈中,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生物圈。

早期的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能力较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地破坏日渐加剧,让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思考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认识到人类活动能改善环境,又对生物圈有负面影响。

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环境污染会对生物造成危害,危害人类自身的健康,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从而将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③学情分析:学生在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后,对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围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学生已有基本的探究技能,对于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实施措施都有一定的掌握,再结合背景知识,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这个探究为开放式的全过程探究,意在启发学生认识酸雨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高二生物教案:《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教案:《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能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提问:3月,日本东部发生特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由此引发严重的核污染。

生活在核电站周边几十公里内的居民被疏散,留守处理核泄漏问题的抢险人员被称作“敢死队员”,可见核污染会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你还能说出哪些环境污染的实例呢?(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

)这些环境污染对生物都会造成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二)新课展开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关于环境污染的实例,同学们已经说出不少,下面通过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来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提问1:春雨潇潇,滋润万物。

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

)提问2:雨水是否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用酸碱度(pH)来表示。

任何溶液都有一定的pH,常温下其范围在0~14之间。

那么下面来看一下大屏幕上的资料,想一想雨水的pH值在什么范围内可以被称为酸雨?(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

正常雨水的pH不小于5.6,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

)提问3:为什么有些地方会下酸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行思考。

(有的学生想到了工厂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废气,比如煤等燃烧。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

)提问4: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多媒体播放酸雨的形成过程。

(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

)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一、说教材内容(一)教材分析《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节内容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技能方面的目标。

在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又为下一节的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奠定了意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能力目标: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难点: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二、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通过前一节课的铺垫学生已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但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故通过本节课的亲自探究实验可使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方法为:探究解决式与启发式相结合,观察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根据学生课下收集的有关环境污染图片、资料,有关酸雨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循序渐进的引导各小组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并指导生实施方案。

通过观看录像、观察图片加强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的量变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三、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探究的一般过程,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教师所举的例证,分析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举例指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探究的一般过程,导入新课。

(二)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各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探究兴趣,确定探究主题,并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对本小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在第一节,学生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的实例,知道了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本节的学习,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究竟有哪些影响。

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介绍了日本福岛的核污染事件。

核污染危害大,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用这样的实例引入,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迅速进入本节的学习内容。

本节主要是通过模拟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进而认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比较熟悉,但对本次模拟探究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却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通过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实验、结果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考虑到探究实验的周期性长,所以在教材的处理上,采取教师课前先做好模拟探究实验,课堂学生完成实验前半部分,并分享教师实验现象,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课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实验时,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并撰写探究报告。

根据实验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过程,使探究过程具有连续性、完整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例举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认识酸雨等污染对生物带来了哪些危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确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教学难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实验器材:培养皿、食醋、烧杯、玻璃棒、试剂瓶、滤纸、注射器等。

2、试验材料:小麦种子(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

3、配制“酸雨”:将食醋与清水混合,用玻璃棒搅拌,并不时用HP试纸或PH计测量溶液的PH值,直到配制出PH为3和5的两种“酸雨”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在第一节,学生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的实例,知道了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本节的学习,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究竟有哪些影响。

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介绍了日本福岛的核污染事件。

核污染危害大,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用这样的实例引入,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迅速进入本节的学习内容。

本节主要是通过模拟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进而认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比较熟悉,但对本次模拟探究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却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通过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实验、结果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考虑到探究实验的周期性长,所以在教材的处理上,采取教师课前先做好模拟探究实验,课堂学生完成实验前半部分,并分享教师实验现象,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课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实验时,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并撰写探究报告。

根据实验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过程,使探究过程具有连续性、完整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例举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认识酸雨等污染对生物带来了哪些危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确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教学难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实验器材:培养皿、食醋、烧杯、玻璃棒、试剂瓶、滤纸、注射器等。

2、试验材料:小麦种子(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

3、配制“酸雨”:将食醋与清水混合,用玻璃棒搅拌,并不时用HP试纸或PH计测量溶液的PH值,直到配制出PH为3和5的两种“酸雨”溶液。

将配好的溶液分别装入试剂瓶中,在瓶上写好标签,注明液体的PH值,放在阴凉处备用。

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酸雨的成分,搜集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例。

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六、课时分配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展现一段有关“从太空看美丽地球”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美丽。

然而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却不断地向地球索取。

如今,地球已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地球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环境污染。

通过介绍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污染事件,让学生认识环境污染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

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你说我说大家说。

教师:课前布置搜集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例,下面我们来分享大家搜集来的实例。

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2.观察、思考、质疑。

(1)多媒体显示四幅画面(浓烟滚滚、江水混浊、喷洒农药、被腐蚀的佛像),学生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2)利用被腐蚀的佛像放大与原型的比较及佛像拟人化的问题“伤害我的元凶是谁”,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教师:关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相信大家能说出不少。

下面的探究项目(多媒体展示探究项目),可以加深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在做探究实验之前,我们先对酸雨进行简单了解。

3.酸雨基本知识掌握。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8“模拟探究”的部分,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什么是酸雨?(2)酸雨的形成原因、过程及成分?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

(三)、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教师:酸雨为什么那么可怕?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一下?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酸雨对生物有哪些影响。

各小组成员可以按照老师所介绍的配制比例,用食醋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为了实验方便起见,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作为判断酸雨是否对生物有影响的指标。

确定探究主题后,并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对本小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

探究提示内容如下:1.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的话,应当怎样设计?2.本实验需要进行数量统计吗?3.只做一组实验,实验结果可靠吗?要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4.可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最终,各小组交流讨论,在老师的指导和肯定下完成实验的设计,确定了实验步骤:步骤一、种子萌发每组准备3个培养皿,在培养皿内铺2—4层滤纸,加入适量的清水,使滤纸湿润。

然后在3个培养皿中分别均匀摆上30粒种子。

步骤二、给培养皿编号在培养皿下方分别标记A、B、C,每个培养皿操作如下。

培养皿A:作为种子萌发的对照组,滴加清水。

培养皿B:作为种子萌发的实验组,滴加PH为3的溶液。

培养皿C:作为种子萌发的实验组,滴加PH为5的溶液。

步骤三、给种子“下雨”,保持湿润每天定时用注射器取等量不同PH的“酸雨”,分别滴在B、C培养皿的种子上,同时向A 培养皿滴加等量清水。

步骤四、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填写实验记录表。

步骤五、计算结果计算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种子萌发的记录表(四)、初步实施探究计划制定好探究方案,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课上完成实验装置,对所选用的材料进行初步处理,制定观察记录的表格。

并预期实验结果:(1)如果三个装置中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差异,说明:酸雨对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影响(2)如果用酸雨培养的种子发芽率比较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发芽率有促进作用(3)如果用清水培养的种子发芽率比较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发芽率有抑制作用。

通过探究实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发现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教师:通过实验,同学们肯定很想马上知道实验的现象,我在课前也做了这样的探究实验,现与大家分享我的实验现象。

(五)、收获共享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所做实验现象。

第一天,对照组A种子膨胀,并露白;实验组B种子膨胀,个别露白;实验组C种子膨胀,没有露白。

第二天,对照组A胚根发育成根,长出嫩芽;实验组B个别露白,没有长出嫩芽;实验组C没有变化。

第三天,对照组A根生长变长,芽伸长变绿;实验组B基本没有变化;实验组C没有变化。

第四天,对照组A根继续伸长,长成幼苗;实验组B个别长出嫩芽;实验组C没有变化。

(六)、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出酸雨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在酸性环境下,植物的种子不能发芽。

酸雨是否只影响种子的萌发?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是否也有影响?同学们能不能进一步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七)、进一步探究:酸雨对幼苗的生长有影响吗?结合前面的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并在课后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步骤一、幼苗生长每组准备3个培养皿,在培养皿内铺2—4层滤纸,加入适量的清水,使滤纸湿润。

然后在3个培养皿中分别均匀摆上30棵幼苗。

步骤二、给培养皿编号在培养皿下方分别标记D、E、F,每个培养皿操作如下。

培养皿D:作为幼苗生长的对照组,滴加清水。

培养皿E:作为幼苗生长的实验组,滴加PH为3的溶液。

培养皿F:作为幼苗生长的实验组,滴加PH为5的溶液。

步骤三、给幼苗“下雨”,保持湿润每天定时用注射器取等量不同PH的“酸雨”,分别滴在E、F培养皿的幼苗上,同时向D 培养皿滴加等量清水。

步骤四、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填写实验记录表。

步骤五、计算结果计算不同条件下,幼苗的死亡率。

幼苗生长状况记录表对照组F:幼苗的死亡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学生分享自己所做实验情况。

观察第一天:对照组幼苗生长明显,B组生长缓慢,C组基本没有变化。

观察第二天:A组继续快速生长,B组变化不大,C组基本没变。

可见,酸雨同样影响幼苗的生长。

(八)、探究过程的课外延续本节课我们只完成了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前半部分操作。

剩下部分需要同学们利用课外活动继续完成,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全部实验吗?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过程,并对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撰写探究报告。

(九)、酸雨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酸雨是不是只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呢?教师通过一段视频“酸雨的危害”,概况酸雨的危害。

结合酸雨形成原因,得出控制酸雨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十)、进一步认识危害性,环保从我做起除了酸雨的危害外,还有哪些环境污染也会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造成危害?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列举污染事例。

和酸雨一样,发展中国家每年有约300万人死于与水污染有关的疾病。

我国水污染情况也比较严重,河湖受污染而危害周边居民健康的事故时有发生。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环境污染典型图片,再通过教师提示的问题“回想你和你周围的人有哪些行为习惯曾经或正在对环境造成污染”“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为环保做些什么”,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十一)、解读诗句,关注全球环境此为本节课拓展环节。

多媒体展示恩格斯名句,通过对恩格斯名句“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的欣赏与解读,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威胁人类自身,我们决不能以毁灭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否则,必然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加强了学生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生物圈的紧迫感、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将人文精神融入了科学探究中。

(十二)、以一首《为爱呐喊》结束本节课。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完全结合新课程理念,力求在课堂上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真正的教给学生,不论在课上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还是在课上方案交流评析、小组实验和展示现象时,教师没过多参与,这既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参与生物学学习的意愿的检验。

从我们的实践上看,部分同学不愿意思考,遇到缺乏试验材料等问题不愿意努力解决,“等、靠、要”的情绪比较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