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蓝色经济带的思考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综述
摘要:通过对低碳循环经济、蓝色经济、蓝色经济区等概念的界定,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蓝色经济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1低碳循环经济与生态效率1.1低碳循环经济的内涵低碳循环经济是将低碳经济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结合起来考虑,其理论基础来源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内涵。
英国于2003年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英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低碳经济要求,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前提,积极地进行科技方面的创新,进而更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绿色GDP。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将积极发展逐步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低碳循环经济是在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资源的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为重点,要求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有效利用资源,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1.2生态效率“生态效率”是一个生态学概念,它主要指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两个营养级流转中各参数的比值。
20世纪90年代,人们逐步将生态效率引入循环经济领域。
而德国学者Schaltegger 和Sturm 于1990年首次在学术界提出了生态效率的概念。
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做了《改变航向:一个关于发展与环境的全球商业观点》的报告。
报告指出,生态效率以“用更少的资源实现更大的价值”为核心,要求通过竞争方式,提供一定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同时,生态效率也要求在尽量保护环境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后来世界经合组织又进一步展开了生态效率研究,并将这一概念延伸到政府、企业以及各类组织机构中。
根据OECD 对生态效率的定义,可用下式来表达:生态效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环境的影响在上式中,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以烟台地区为例
第一 个 以海 洋经 济为 主题 的 区域 发展 战略获 得批 复 。这 意 味 境 可持 续发 展和社 会和谐 进步 的示范 。 着 发展 蓝 色 海洋 经 济将 会 成为 山东进 一 步 发展 的 亮点 , 用 利 海 洋 资源 发 展蓝 色 经济 既是贯 彻 落 实科 学 发展 观 的需 要 , 同
迫使 人 们把 目光 转 向海 洋 , 行海 洋 经济 的深 度开 发 。 目前 , 挥 了 明 显 的 支 撑 作 用 , 二 产 业 增 加 值 比 重 平 稳 增 长 。 通 过 进 第 山 东 在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也 面 临 着 新 一 轮 经 济 增 长 和 自然 生 态 大 力 推进 产 业 化 进 程 , 方 位 推 进 经济 结 构 调 整 , 而 固 定 全 从 环 境 保 护 的 双 重 压 力 , 展 蓝 色 经 济 正 是 目前 山 东 经 济 发 展 所 资产 投 资平 稳增 长 , 营经 济发 展加快 , 贸 出 口和招 商 引资 发 私 外
为特 色 , 以经 济 、社 会 、生态 协调 发展 为前 提 , 有较 强综 合 具
2 建 设 山东 半 岛蓝 色 经济 区 上升 为 国 家策 略 。2 1 年 1 . 01
6 、静 态 回 收 期 : 以 项 目的 净 收 益 回 收 ( 偿 ) 全 部 投 入 广 应 用 的 目 的 , 因 此 建 立 类 似 项 目管 理 信 息 数 据 库 的 信 息 化 抵 所 需要 的 时间 。实 际上反 映 的是项 目的盈利 能力 。一 般采 取 系 统 ,实现 对 项 目从 立 项 到投 产 运 营 全 过 程 的 自动 监 测管 投 资 总 金 额 除 以 项 目达 产 期 月 收 入 得 出 。 根 据 目前 的 经 验 , 理。 目前我们根据计费 E S S 系统 的特点 ,明确 分线盒 ( 光交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所以 当前 的产业科技创新也主要集 中在海洋水产养殖方面。这也导致 了 经济 区内在海洋相关产业中所涉及 的电子 、生物技术 、机械 、工程 、 自 动化 、化学 、激光等领域少有科技创新 的出现 ,而且海洋科技成果转 化 为生产力 ,促进经济发展的程度较低 ,速度较慢 ,科研 与市场脱节 的状
山东 半 岛蓝 色 经济 区发展 的制 约 因素 与 路 径 选择
张 倔
摘 要 :山 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迅速 ,在全 国的海洋经济 中地位 日益显著 ,对 于山东省 海洋经济发展的起到 了重要 的支撑作用 。山 东半岛蓝 色经济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但也受到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海洋资源利用低效 、海 洋产业结构失衡和海 洋科技 创新不足等 因素的制约 ,须进一步探 索其 突破路径 。 关键词 :山 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制约 因素 ;路径 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界定 蓝色经 济区是 指依托海洋资源 , 而且海洋产业在经济 区内属于支柱 性产业的地理区域 ,这是一种复 合型 的功能区 ,其 中包 含 了自然 生态 、 社会经济 、科技文 化等多方 面的因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是 海陆 一体化 开发 和城 乡一体 化发 展 的先行 区 ,全 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 的先导 区,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 的经济功能 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 山东省 1 5 万余平方公里海域 ,以及青岛 、 烟台 、威海 、日照 、潍坊 、滨州、东营 7个省 辖市 、沿海 岸线 的 3 7个 县 市 区 ,海 岸 线 3 1 2 1公 里 。 2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 洋经济发展 的成效 ( 1 )海洋经济实力显 著提升 。2 0 1 2 年 ,山东省 海洋 生产总值 占全 省G D P 1 8 .9 % ( 9 4 6 0 亿元 ) ;水产 品总产量 以 8 2 8 .4 万 吨蝉 联全 国第 一 ;涉及到海洋资源 开发利 用 的海洋 渔业 、海 洋盐业 、海洋 工程 建筑 业 、海洋电力业的增加值 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第一位 的。 ( 2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强化 。山东省 现有 8 8 处各 类海洋 和渔业保 护区 已经建成 ,并且分别 在 日照、牟平 和长 岛建成 了可持续发 展先进示 范区 ,三个示范区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第一 的。此外 ,由于山东省近年 的 努力 ,在海域的综合治理、生态修 复与生态保护等方面也取 得了明显 的 成效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
①张静、韩立民:<试论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万 方数据
93
▲隶天学参敏I渊版
本实现调整升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高科技新兴海洋产业不断成长,山东省海洋三次产业比 例由2000年的32:29:39调整为2007年的18:38:44。可以说,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遵循海洋产业发展和演 变的规律,初步实现了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一定程度避免‘r海洋产业的“同构化”和气低度化”①,为山东 半岛蓝色经济Ⅸ建设奠定了较为合理的产业基础。 3.生态环境基础。一切海洋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条件下海洋经济 效益可以不断提高,恶劣的海洋生态环境则会严重损害海洋经济效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需要良 好的海洋生态环境的支撑,不断提高海洋经济效益,最大限度降低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的发展局限。总的来 看,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处于较好状态,全省近岸海域主要以清洁和较清洁海域为主,近年来海洋污染趋 势得到有效遏制,海洋生态环境呈现良性发展趋势。据((2006年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白皮书)》显 示,2006年山东污染海域面积比2005年减少14%,适合海洋生物生存和海水养殖、游泳的水域占到了 90%。2008年,山东新建海洋特别保护区7个,各类海洋保护区达到20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15万公顷。 不断改善的海洋生态环境为实现海洋产业的优化升级,海洋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以及蓝色经济区的高水平 建设奠定了生态环境基础。 4.城市化基础。沿海中心城市同时集聚了大部分海洋社会资源和优势海洋自然资源,是海洋产业密 集区,以及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沿海地区城市化不断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进一 步促进海洋产业的集聚,提升蓝色经济核心区域的竞争力;同时,立足于本地海洋自然资源优势和海洋资 源特性,通过发展相关海洋产业和临海产业,促进沿海地区次级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是蓝色经济区建 设得以全面实现的重要方面。目前,山东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2007年全省城镇人口为4379万人, 全省总人口9367万人,人El城市化率为46.75%;2005至2007年间,山东省人口城市化率同比分别提高 1.5、1.1和0.65个百分点。半岛沿海地区是山东城市化发展的领先地区,山东城市化质量指数排在前5 位的依次是青岛、威海、济南、东营、烟台,均位于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范围内,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 规划》,到201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 推动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坚持与半岛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互相推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使用管理的几点法律思考
、
山东蓝色经济区海域使用管理相关法律规定
1 . 《 海域使用管理法 》 2 0 0 1 年1 O 月 ,全 国人大 常委会审议通 过 了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海域使 用管理法 》 ,明确规定海域属于 国家所有 ,并专章规定
了海域使 用权 。《 海域 使用 管理法 》的颁布是我 国海域物权制度 的重大完善 ,这部 法律首次规定 了海 域使用权 ,使 国家可 以利
到 国家基本 民事法律层 次,把海域这种 自然资源转变为 民法上 的不动产 ,有利 明晰海域权 属 ,定分 止争 ,运 用市场手段配置 海域资源 。
山东 的蓝色经 济可谓是山东经济发展 的领 头羊 ,而蓝色经 济发 展和规划 的着重点便是 海洋经济。 山东省沿海 内水面积为 5 . 2 6 万 平方 公里 ,领海 面积 1 . 3 1 万 平方公 里 ,海 洋毗 邻区 面积 1 . 5 2 万平方公里 ,专属经济 区面积5 . 9 4 万平方公里 。如此丰盈的 广 阔海域蕴 含着无 限潜力 和经济效 益 ,让蓝 色经济充 满活力 。 要发展 山东半岛的海洋经济 ,更 好的发挥蓝色经济优 势 ,海域 的使用 和管理无疑是至关重 要的。所以 ,对 目前 山东海域 使用 情况存在 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 出完善措施 ,进一步加强海 域使 用管理 的法制 保障 ,山东半 岛蓝色经 济区的长远发展具有 重要
除外 。 ”该条不仅肯定了海域使用权的物权性质 ,还可以加快海
域使用权的市场流转速度 ,使海域资源得到可持续 的合理开发
利用 。
除此之 外 ,该条例从 海域使 用规划 、海域 使用权 的取 得 、 海 域使 用金等几个方面对山东海域使用管理进行 了规范 ,并确 立 了海域使用许可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将海域使用权上升到 与土地使用权 同等重要 的地位 ,从而将海域使用纳入到 了法制 化 管理的轨道 ,保障了山东省海域使用法律 的手段规范 了海域开发 地 维护了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 的合法权益 ,促进 了 利用活动 ,促进海域 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 利用 ,实现海洋经济 山东省海洋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对海阳市发展蓝色经济思考
对海阳市发展蓝色经济的思考摘要:海阳市依托核电站、亚沙会、丁字湾蓝色经济区“三驾马车”,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延伸核电产业、海洋工程、滨海旅游三大产业链条,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蓝色经济现状制约因素措施今年01月14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深入学习胡总书记重要指示,传达贯彻国务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动员全省力量加快实施国家海洋经济发展重大战略。
这是全省发展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海阳市打造半岛蓝色经济重要增长极的战略机遇。
一、发展现状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两大战略机遇,海阳市按照“深度海洋开发、高效利用海岸、科学开发海岛、统筹发展海陆”的思路,抢抓机遇,加速发展,精心打造“一带三区五大板块”,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使蓝色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确立栋梁支柱。
他们狠抓大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重点工程放首位意识,把核电、港口、亚沙会、跨海大桥、烟海高速五大重点工程作为重点,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奋力推进,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核电站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12月28日两台机组顺利开工建设,首台机组将于2014年并网发电。
同时,核电站项目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已逐步显现,2010年核电产业实现税收1.38亿元,给地方贡献8594万元,核电设备有限公司实现金口颈税收6392万元。
海阳港总体规划已于去年七月二十日正式获得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联合批复,为港口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目前,西港区一期2个万吨级和1个5000吨级泊位已投入使用;西港区二期3个3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5万吨级和2个2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已开工建设,现正在进行围堰填海;投资70亿元的东港区全部实行高标准建设,港口建设形成了东西港区联袂开发、共同推进的繁荣景象。
201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151万吨,是09年同期的3倍多。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问题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问题研究摘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应以半岛地区海洋资源、海洋生态环境等新型产业为基础,依托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快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区的建设工作要秉承统筹规划,全面发展,重点开发,带动发展的原则,实现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社会效应。
关键词:蓝色经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非均衡发展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强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是当前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体现了山东省发展理念的转变。
本文论述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定位、建设优势、劣势及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水平,使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取得预期的经济社会效果。
一、区域定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共包含东营、滨州、潍坊、烟台、威海、日照、青岛7个地级市。
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成为以蓝色经济为标志,以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为支撑,以新兴海洋产业为特点,北连京津冀,南结长三角,形成海洋资源互补、产业互动的独具特色的蓝色经济区[1]。
二、发展优势1、资源基础。
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等海洋资源。
依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建立相关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使其他部门发展;山东省拥有大量高素质的海洋科研人员,将近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员汇集山东,国家级别的海洋科研机构15个,海洋科研领域院士16人。
对比陆地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难度大、技术含量高、资金需求大的特点,因此海洋人才等社会资源的聚集度成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2、产业基础。
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化工业、海上交通运输业是山东省传统优势海洋产业,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奠定产业基础。
随着现代海洋技术的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等许多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逐步涌现,并取得良好发展,辐射拉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海洋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合理,为蓝色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构建山东半岛蓝色旅游经济区的思考
2 世 纪是人 类重返 海 洋 、 面 开 发利 用海 洋 的 1 全 新 时代 , 被称 为“ 洋 世 纪” 海 洋世 纪 ” 味着 人 海 。“ 意
一
效加强沿海地 区旅游与 内陆地 区旅游之 间的合作 , 形 成具有 山东特 色的旅 游文化和旅 游线路 , 而进一 步 从 提高 山东旅游 的国际知名度和 国内竞 争力 。 二、 构建 山东半 岛蓝 色旅 游经 济 区可 行性分 析 ( 以打造 山东半 岛蓝色 经济 区为背 景 一)
早 在 18 9 8年 山东省科 委便 提 出并实施 了“ 技 科 兴 海” 战略 。1 9 9 1年 山 东 省 委 、 政 府 提 出 了开 发 省 半 壁江 山 、 建设 “ 海上 山东 ” 的跨 世纪 战略举 措 , 将 并 建设 “ 上 山东 ” 目列 为重 大 跨世 纪 工 程 , 全 省 海 项 在 掀起 了 向海洋进 军 , 开发蓝 色 国土 的浪 潮 。 20 0 9年 4月 , 中共 中央 总 书记 、 国家 主席 胡 锦 涛在 视察 山东 时提 出“ 要大力 发展 海洋经 济 , 学开 科
山东半 岛蓝色旅 游经 济 区的 内涵 ( 蓝 色旅游 经济 一) 在 国外 , 以海洋 、 岛 、 海 渔业 、 滨为 资源 进行 的 海 旅游 开发被称为“ 蓝色旅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u o r m) ( leT ui 。笔 者认 s 为“ 蓝色 旅游” 即包括 海洋 旅游 , 又包 括海 岛旅游 、 滨 海旅游 以及 与海 洋文 化有 关 的临海 陆上 旅游 。可 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思路
和推 动作用 的重要 沿海 省份 。
统 筹 协 调是 打造 半 岛 蓝色 经 济 区战略 的魂 魄。
按照“ 区三带” 一 的总体 布局 , 以沿海 七市 为前沿 , 应 以全省 资源要 素为 依托 , 既加快 沿海地 区发展 , 又发 挥 沿海 地 区对 省 内 中西 部 的带 动作 用 , 进 全省 协 促 调 发展 。在蓝 色 区域 布局 上 , 黄河 三角 洲 地 区着 力
中共 青 岛市委 党校 青 岛行 政 学院 学报
JUNLO H AT C O LO .l DOM N I L O MT E O RA F EPRYS H O F PCON A UIP M I E T C G CAC T
21 0 0年 第 2期
N0. 2. 2 O O1
山东 半 岛蓝 色经济 区核 心 区的 功 能 定 位 与建 设 思 路
目前 , 还有 专家提 出 了将 海洋产 业划分 为“ 传统 海洋
产业 ” “ 兴海洋 产业 ” “ 来 海 洋 产业 ” [ 。蓝 、新 和 未 。] 1
青 岛市 规划建 设 山东半 岛蓝 色经 济 核 心 区 , 必 须进 一步 明确其在 山东 半 岛 的功 能定 位 , 围绕 如 并 何 实现其发 展战略 目标 , 出相应 的对策 。为此 , 提 课 题组 到胶南 市及董 家 口港 区 、 即墨 市 的东部 沿海 、 崂 山 区及 王戈庄 等地 进行 了实 地 调研 , 听取 了 中 国海
中共 青 岛 市委 党校 第 3 6期 中青 班课 题 组
( 中共 青 岛市 委 党 校 , 山东 青 岛 2 6 7) 6 0 1
[ 摘 要 ] “ 造 山 东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 打 具有 战略 意 义 , 其发 展脉 络应 落脚 在 山 东 区域 发 展 战略 与海 洋
蓝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传播,并使思想文化成为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实现社会新的进步与发展。
蓝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潘鲁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蓝色经济的发展须以蓝色文化、海洋文化为支撑,充分发挥“文化”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
发展蓝色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山东半岛文化资源的设计转化,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并建立新兴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符合区域经济实际,并具有高端、跨界、综合、前沿等特点的文化产业格局。
具体可从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工业设计产业、创意商贸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四大版块着手加以推进。
[关键词]蓝色经济;蓝色文化产业;设计[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12-0074-0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尤须注意文化引领与提升,真正以文化为根基和动力,立足产业实际,实现创新性和战略化发展。
蓝色经济须以蓝色文化、海洋文化为支撑,切实实现“文化”作为战略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
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引领作用,也是一种普遍的国际趋势,正如联合国《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1998年)所提出:“世界经济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事实证明,只有将经济价值的创造与文化价值的贡献并驾齐驱,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
从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发展蓝色文化产业具有关键意义,不仅有利于实现山东半岛文化资源的设计转化,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并建立新兴特色产业集群,还有利于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符合区域经济实际,并具有高端、跨界、综合、前沿等特点的文化产业格局。
具体可从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工业设计产业、创意商贸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四大版块着手加以推进。
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备的报告
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备的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海洋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半岛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具备发展蓝色经济的巨大潜力。
然而,由于地缘政治和资源开发的限制,半岛蓝色经济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发展半岛蓝色经济,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和安全稳定性,我们建议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备。
二、半岛蓝色经济的现状与挑战半岛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海洋油气资源以及国家级海洋经济开发区。
虽然这些资源为半岛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面临以下挑战:1.地缘政治因素:半岛地区军事紧张局势大幅增加,导致该地区的海洋资源面临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确保半岛蓝色经济的发展不受外界干扰,保障国家安全及国际合作。
2.环境保护: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是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海洋环境保护的缺失可能导致海洋污染、生态破坏,对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资源开发和利用:半岛蓝色经济需要解决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包括技术水平、资源获取和市场需求等方面。
保障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及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是半岛蓝色经济的关键要素。
三、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备的必要性1.提高国家竞争力:将半岛蓝色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备,可以充分利用半岛地区的海洋资源,提高国内产能和海洋产业的发展水平,增强国家经济的竞争力。
3.推动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备,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实现半岛地区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纳入国家发展战备的措施和建议1.加强地缘政治合作:加强半岛地区与相关国家的地缘政治合作,建立稳定的区域合作机制,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利益,以推动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合作与发展。
2.推行环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的海洋环境保护体系,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地。
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促进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标准。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教支撑的思考
经 济 ,科 学开 发海洋 资源 ,培 育海洋 优 势产业 ,打 造 山东半 岛蓝色 正是 人才铺 就 了投资 路 ,人才 高地 支撑 了产业 高地 ,丰 富的高 素质 经济 区 。 目前 ,建设 山东 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从战 略规 划到具体 实 施 , 人 力 资源 ,日益 成 为山东 吸引外 资 、内资 、 台资 、韩 资 的重要投 资 从 面上推进 到点 上突 破 。正 引领 山东 沿海诸 地市 提升 发展境 界 、拓 环 境 。适 应 蓝色 经济 区建设 的需 要 ,发挥省 内高校作 用 。调 整人 才
主 力军和 技术创 新生 力军 作用 ,在基 础研 究领域 取 得原创 性成 果的
、
以科 研 基 地 为基 础 ,建 设 具 有 特 色 的 科技 创 重 大项 目,鼓 励优 秀拔尖 人 才脱颖 而 出。 另一方面 ,要 支持优 秀 青
新体 系
科 技 创新 体 系 建设 ,是 国 家创 新体 系建 设 的 核心 组 成 部 分 , 好 顶层设 计 ,构建符 合 国家 、符合 山东 半岛蓝 色经 济 区发展趋 势 、
自身应 有 的责任 ,也是 推动 高校科 学发 展 的内在要 求 。无论 是从 山 新人 才 自主创 新 的核 心 力量 。高校 要采 取措施 加 大投入 力度 ,加强 东省 经济 发展大 环境 来分析 ,还 是从 山东 高校发展 要 求来 看 ,服 务 科 技人 才队伍 建设 。一 方面 ,要 积极 营造 良好的 学术 氛围 ,将 已有 山东 半岛蓝 色经 济区 战略发 展 ,引领经 济发 展方 式转 变 ,建 设经 济 文化强省 ,需要高等 教育从 以下四个 方面发 挥支撑 引领 的作 用。
鲁 、服务 山东 半岛蓝 色经济 区发展 角度 出发 ,发挥 学科综 合优 势 ,
构建山东发展的新模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畅想
改 革 开放 3 0年 来 山 东 省 的 经
济 扎 实 发 展 ,始 终 排 在 全 国 的 前 几 位 .
但仍 存在 发展不 平衡 、不 突 出的 问题 。 山东 地处环 渤海经 济 圈,相 比较 长三
战 国时唯一 能抗衡 秦 国的国家 .他 写
所 以 人 们 喜 欢 称 山东 半 岛 为 龙 头 ( 图
1。 )
陆 上 区 域 其 海 域 面 积 达 1 5万 9 5
kn r1
.
陆域 面积 达 6 4万 k m。 山东 是 一 个 有 着 悠 久 历 史 的 地 区
早 在 20 2 0年 前 .这 里 曾是 齐 国、鲁 国的疆域 。鲁 国曾孕育 了大思 想家孔 子 ; 齐国 的宰相管 子 曾协 助齐桓 公成
进军的步伐 明显加快 了。 山东作为 一个 经济 大省 .要 走 向
经 济 强 省 ,从 区 域 经 济 走 向 全 球 经 济 .
一
向重视 交通 的发 展 ,并且 在全 国属
于交 通 比较 发达 的地 区。但 蓝色经 济 区的发展 ,也 对交通 提 出了更高 的要 求 山东计 划海陆 空齐发 力 .编织 半
21 0 1年 1 4日 国务 院 正 式 批 复 月
的 《 子》一 书 ,至 今仍 是经济 学家 管 研究 的范本 。同时 山东也 是一个 地域
广 袤 的 地 区 ,这 里 有 高 山 、大 海 .也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发展规划 》 .这 是 十二 五 ”开局之年 全 国第一个 获 批 的 国家级 战略经 济区域规 划 。其 主
王 立. 鼬选1 正l _ ’
文章编 号 :0 9 6 0 ( 1)8 0 6- 5 10 - 0 02 10 - 07 0 0 中图分类号 20 T 94 F9 ; U 8 文献标 识码 : B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要 求相适应 。如果 山东海 洋经 济 发展 方式 不 做 出
根 本性 的转 变 ,这种 局 面 只会 延 续 ,不会 发 生好
转 。与此 同时 ,随着 中 国人 V I 结 构 的变化 ,“ 人I = I 红利”正逐 步消失 ,而 山东 的优 势 海 洋产 业 主要
集 中在 劳动密集 型产 业 ,海 洋科 技研 发 和成 果 转
经 济工 作 重 要 的 指 导 思 想 。 在 海 洋 经 济 领 域 ,
中共 中央 在 十 七 届 五 中全 会 做 了具 体 的 战 略 部 署 ,特别 是在 2 0 1 1 年 1月 4 日国务 院关 于 山东 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发 展 规 划 的批 复 中 明确 提 出 了
“ 山东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建 设 要 密 切跟 踪 世 界 海 洋
信等设施建 设取 得新 进 展 ;海洋 经 济产业 体 系 初 步建成 ,其 中海洋 渔业 、海 洋 港 口物 流运 输 、海
洋 生物 医药 产业 在全 国具有 较强 的竞争 优势 。但 是 ,山东海洋 经济新 发 展 的需 求 与海 洋 资 源 、海 洋 生态环境 承载能力 的矛盾 日益 尖锐 。 “ 海 上山东”建 设 2 0年 来 ,山东海 洋 经 济保 持 了多年较快 的增 长 ,但是 通 过 消耗 资源 以及 牺 牲环境 的粗放 型 的外延 式 增 长方 式 ,海 洋 资 源和 生态 环境 的承 载 能力越 来 越脆 弱 ,经 济增 长后 劲 日益疲 软 。在经 济总 量上 ,虽 然所 处 的位 次没 有
洋经济建设 规模 、经 济增 长 与海 洋 资源环 境 承 载 能力 相适应 ,与群 众 改善 生 活质 量 和生存 环 境 的
2 0 0 9 年增长 了 2 5 . 3 A o ,居全 国第 二位 。海洋科 技 对 海洋经济 产业 的发 展 贡献力 度 逐年 加 大 ,海 洋 科 研及人 才 资 源在 沿 海 地 区形 成 了较 强 的优 势 。 到 目前 为止 ,山东 省境 内具有 国家和省 属 涉海 科 研 、教育 机 构 6 O多个 ,省部 级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2 9 家 ,各类海 洋科 考 船 2 O多 艘 ,国 家科 技 兴 海
关于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水平思考
好海洋环境 , 使海洋经济真正成为 山东经济 的重要
增 长极 ” 深刻地 理 解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的 指 示 , 以 。 可 做 出这样 的判定 : 中国成功 实施西 部大 开发 战略后 ,
[ 作者简介 ] 郭先登 (9 9一 ) 男 , t4 , 山东平度人 , 岛市社会科学 院研 究员 , 岛市经贸委首席 经济顾 问, 青 青 享受 国务 院政
的 16 。 .%
、
世 界进入 了综合 开发 利用海 洋资源 、 国以 各
举 国之力 强化海 洋权 益 的新 时代 中 国是开 发 利用 海 洋资 源最 早 的 国家 , 明朝 郑
20 0 9年 春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高屋 建 瓴地 从 中华 民
族 屹立 于世 界 民族 之林 的 视 角提 出 : 要 大 力 发 展 “
【 摘
要 ] 中国 已经开始进入 以举国之力 实施海洋开发大 战略的历史 阶段 , 中国与世 界进 入“ 在 多极多圈多
带多区” 发展 的时代, 山东经济必然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海洋经济重要增长极 , 为此打造 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 区是 山
东作为经济大省 , 肩负重大历史责任 , 自觉把 山东经济 社会发展放在 全 国大局 来思考和 推进 的伟 大创造。提 升 山 东半 岛蓝色经济 区发展水平 , 需要全面 、 就 准确 、 完整地读懂胡 锦涛总 书记 指示精神 , 中社会 科学 工作 者 的集体 集
海洋经济 ,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培育海洋优势产业 ,
打造 山东半 岛蓝 色 经 济 区 ” 09年 1 第 十 一 。20 0月 届全运 会举 办期 间 , 胡锦 涛 总 书记 在 山东 考察 时 又
深刻地 指 出 : 山东 海 域 面 积 辽 阔 , 洋 资源 丰 富 , “ 海 发展海 洋经 济大 有 可 为 。要 充 分 利用 这 一 优 势 , 科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1. 引言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山东半岛决定打造蓝色经济区,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
2. 蓝色经济区定义蓝色经济区是指以海洋经济为基础,以海洋资源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协调发展。
3.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3.1 唯一性的海洋资源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渤海湾、黄海和海河三大经济区。
这些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为山东半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独特的优势。
3.2 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推动山东半岛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开发海洋产业,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实现山东半岛经济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3.3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将注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4 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山东半岛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4.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目标和重点4.1 目标•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 重点•发展海洋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海洋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海洋与陆地经济的融合发展;•实施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海洋经济的开放。
5.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措施5.1 政府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支持,提供政策红利,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蓝色经济的建设。
浅谈烟台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发展机遇
阐述 烟台发展蓝 色经济 的优势 。
国 家社 科 基 金 特 别委 托 项 目“ 实施 环 渤 海 发 展 战略 与 渤 海 海峡 跨 海通 道 建设 ”2 0 @Z 0 5 ,0 7 2 0 。 (0 7 H 0 )2 0 — 0 9 作 者 简 介 : 玮 祥 , , 族 ,0 7级 国 贸 4班 本科 生 ; 王 男 汉 20 刘磊(9 2 , 汉族 , 东青州人 , 18 一) 男, 山 讲师 , 究方 向: 研 国际贸易, 国际投 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包括 9大核 心区 , 分为主 体 区和核心 区 ,其 中主体 区为沿 海 3 6个县 市区的 陆域及 毗邻海域 。山东半 岛蓝 色经济 区的核心 区为
9个集 中集约用 海 区 , 别是 : 分 丁字湾海 上新城 、 潍 坊 海上新 城 、 州湾 重化 1 业集 聚 区 、 岛机 械制 海 - 前
中图分 类号 : 1 75 3 T F2 . Y 2 文 献标 识码 : A d i O3 6  ̄i n1 7 — 9 82 1 .20 2 o: . 9 .s . 3 0 6 .0 01 .1 l 9 s 6
胡锦涛 总书记 2 0 0 9年视察 山东时指 出 ,I 东 要大 力发展海 洋经 济 , 学开发 海洋 资源 . 育海 科 培 洋优势产业 , 打造 山东 半岛蓝色经济区 。基于此 , 山 东提 l 了打造 半岛蓝色经济 区的战略构想 。 叶 J 即在发 展 布局 把环 山东半岛统一规划 , 同发展 。烟台 共 市作为我 国首批 沿海开放城市 之一 , 是环渤海 经济 圈内以及东亚地 区同际性港城 、 商城 、 旅游城 , 疑 无 成 为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 区中的重要角色 。烟台需要 利 『 好 自身 的优 势 , 住此 次机 遇 , 打造 山东半 捐 抓 在 岛蓝色 经济 区大的 战略背景 下 . 一方 面 , 固和发 巩 展 自己的支柱产 业 , 整经 济发 展结构 , 动其他 调 带 朝 阳产业 的竞争 力 的提升 : 另一 方面 , 自身实 力 以 推动 山东半 岛蓝 色经济区的建设 . 力争成为该经济 区的核心动力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对策
重视。
不过,“黄蓝”两区范围内城市密集,分布不均,山东实施“黄”“蓝”战略,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做好统一规划,促进城市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4.以全球视野实现人才国际化。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已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人才的层次和水平决定着区域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要重视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把人才资源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把人才优势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优势;二是要重视人才培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范围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人才基础较好,应加大投入力度,培养“两区”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三是要加快人才引进,通过设立区域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以全球视野实现“两区”人才的国际化。
5.以低碳经济实现环境生态化。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特色是“高效”和“生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特色是“蓝色经济”和“海洋产业”,二者虽然发展目标有所不同,但追求生态环保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致力于建设成为生态环境特色突出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致力于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人海和谐的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要实现“黄蓝”两区的建设目标,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结果。
总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山东在新时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山东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山东优化区域布局、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山东实施“黄”“蓝”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引领山东实现科学发展。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宋军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09-0008-0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肩负着探索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之路、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使命,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任务。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框架下推动青岛发展的思考
2 1 年 1月 , 01 国务 院 正式 批 复《 山东 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发 展规 划 》 这是“ , 十二 五” 开局 之年第 一
认识
两 翼” 北 中南 ” 向坐标 为 基 础 思 考 山东 区域 以“ 纵
( ) 一 山东半 岛蓝 色经济 区的提 出是 山 东省 区
域 发 展 思路 的 重 大转 变
发 展 的正确思 路 , 以 不 断强 化 区 域 间经 济 发 展 可
的合作 和 扩 大对 外 开 放 , 力建 设 全 方 位 大
续发 挥 中心城 市 的 区域 带 动作 用 , 山东全 省 范 在 围 内实 现率 先 发 展 , 在转 方 式 、 调结 构 , 筹经 济 统
社 会 发展 , 推动增 长 的协调性 、 平衡 性 和可持 续性
等方 面持续 走 在全 国全 省前 列 , 先 基 本 实现 现 率
代化 ; 二是 继续 放大 既有 的海洋优 势 , 全 国范 围 在 内努 力实现 蓝 色跨 越 , 力 打造 在 东 北 亚乃 至 全 着 球有 重要影 响力 的蓝 色 经 济体 系 , 整 优化 经 济 调 结构 , 力 壮 大产 业 规模 , 占蓝色 经 济 制高 点 , 全 抢
眚 取甚 鸟 技术 阮学报 净
色经 济 区战略是 山东 在探 索 自身 区域 发展 规律过 程 中的一个 重 大 突破 , 富 和 深化 了对 山东 省 区 丰
冷 静
( 岛市社会 科 学院 城 市发展 研 究所 , 东 青 岛 2 67 ) 青 山 6 01 摘要 : 山东半 岛蓝 色经济 区是 我 国第一 个 以海 洋经济 为主题 的 区域发 展 战略 , 山 东经 济发展 具有 对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基本知识
——解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的基本思路,坚持科学谋划、高点定位、强力推进,坚持统一规划、保护开发、立体发展,坚持海陆统筹、区域统筹、产业统筹,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要依据半岛地区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按照优势互补、产业配套、组团架构、错位发展的思路,以重点港口、大型园区和产业基地为依托,规划整合要素资源,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区,促进沿岸线、环半岛地区联动发展,形成整体优势。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陆地海岸线总长3345公里,沿岸分布有200多个海湾,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址50多处,优质沙滩资源居全国前列。
此外,山东半岛还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20个,且多数处于未开发状态;海洋资源类型齐全,可用于开发建设的空间广阔。
山东半岛海洋油气已探明储量23.8亿吨,我国第一座滨海煤田——龙口煤田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04亿吨,海底金矿资源潜力在100吨以上,地下卤水资源已查明储量1.4亿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思考(下)王诗成更新时间:2009年6月25日16:29 点击次数:132其次,山东半岛具备了打造蓝色经济区的良好基础。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从海上山东、海洋强省到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战略,促进了全省海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目前,我省海洋产业已发展到渔业、油气、盐业、造船、运输、旅游、化工、药物、海水利用、电力等20余个产业,其中,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均位居全国首位。
2008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占全省GDP的1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居全国第2位(第1位广东5825亿元)。
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384.09亿元,第二产业2629.06亿元,第三产业2332.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26.2和18.2%。
三次产业比例7.2:49.2:43.6。
可以说,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位,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等基础设施位居前列。
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打造蓝色经济区具有丰富的物质基础。
山东半岛海洋综合管理工作起步早,工作扎实。
在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运用科技支撑,促进海洋经济优化升级;科学适度用海,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发展特色产业,整合港口、造船等资源,提升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整治与修复海岸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第三,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省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2009年4月28日,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省委召开的九届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胡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求,这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是我省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充分发挥我省海洋优势,深入研究相关产业规划、区域布局、政策措施等,大力实施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植海洋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崛起。
”姜大明省长在省委召开的九界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这是胡总书记对山东的信任和重托,我们一定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深化研究,完善规划,制定措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以舍我其谁的精神,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既关系到山东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概括四个有利于:一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推进落实中央海洋开发战略,推进我省经济经济发展。
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人口、经济不断向沿海地区聚集,海洋经济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
党的十六大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增强海洋意识,做好海洋规划,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海洋经济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落实中央海洋开发战略的重大实践,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二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探索海陆统筹协调发展新模式。
将有力推进环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协作,逐步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整个沿海一线的完整发展布局,凸显山东半岛在东部率先发展、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的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海陆统筹发展模式推进山东半岛开放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实现人与海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出一条区域创新发展的路子。
三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发挥山东比较优势,在东部大开放中构建中日韩国际贸易和合作平台。
山东半岛是我国距离日韩最近的区域,与日韩贸易和合作具有传统优势和良好基础。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挥中日韩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先行区和重要通道作用,将进一步深化中日韩战略合作关系,促进经济紧密联系、互动联动、互利共赢,加快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四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促进山东半岛经济进一步崛起,成为我国东部沿海新的增长极。
有助于山东在新一轮发展中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开辟新空间,优化山东经济布局,加快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更高水平、更优效益的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形成我国新的区域经济板块和新的增长极。
(二)对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内涵和战略功能定位的探讨。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我们认为,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理解,应该是以海洋经济为特征、以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为基础、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建设和谐海洋和生态文明海洋为方向、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为主导、以科技和综合管理为支撑,以建设具有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竟争力的现代化蓝色经济区为目标。
按照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投资强度、海陆经济的互动程度等因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区域范围可划分为主体区、核心区、关联区三个层面。
主体区为沿海七市陆域及其邻近海域;核心区为沿海36个县市区的陆域及毗邻的领海以内海域;关联区为全省陆域和所有管辖海域。
对蓝色经济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在海洋经济,应该是海洋经济、涉海经济、沿海经济与海外经济的统一体。
蓝色应该是环保的、可持续的,是生态的、经济与效益统一的,是陆海统筹的,是立体的、复合的经济区。
1、指导思想。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集群,切实保护海洋生态,把山东半岛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2、战略目标。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目标是,争取经过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和我国海洋高端产业聚集中心、海洋高科技研发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使山东半岛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的新型区域经济板块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
顺应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是减少区域内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贸易成本,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山东半岛与日韩合作的区位优势明显,经贸往来历史悠久,是我国与日本列岛、朝鲜半岛进行经济合作的优势区域。
山东半岛作为中日韩自由贸易的先行区有着良好的基础。
青岛、日照保税区已获国务院批准,作为山东省及沿黄河流域的保税区,实现了“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区功能,奠定了保税区向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转型的基础。
建议国家将山东半岛沿海七市确定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研究、探索、试验相关重大开放政策,引领我国对外开放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海洋高端产业聚集中心。
在现有海洋制造业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2020年把山东半岛打造成在我国具有独占优势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高端制造业基地。
将高端制造业建成山东半岛第一大优势产业;在海洋装备、海洋精密仪器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精细化工等领域各推出5-10个年产值过100亿元的高端海洋制造业产品;培植5-10个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年产值过500亿元的大型海洋高端制造业集团。
海洋高科技研发中心。
保持并大力强化我省海洋科技优势,集聚海洋科技攻关力量,到2020年基本形成引领国内海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向,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研发中心。
优化海洋高科技研发队伍结构,从总体上偏重生物型转向生物、制造业并重型;海洋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较大突破,在海洋石油深潜钻井平台、海上风电开发与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兼容、海上人工垃圾岛建设等方面掌握核心设计技术;研发出规模化海水淡化实用新技术。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加大资源整合和产业优化升级,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臵能力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基本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烟台港为两翼,以山东沿海港口群为基础的,分工合理,合作紧密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基本形成具有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特征的现代港口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和优质的国际航运服务管理。
3、战略定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定位是: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
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
黄河流域九省区陆域总面积359.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37%,到2008年区域人口40910.35万人,占全国31%,GDP31072.1亿元,占全国10%。
目前在黄河流域,尚无东中西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战略,尚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空白地带。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长江、珠江流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发挥海洋优势,打造出海大通道,实行海陆统筹,海洋带动,协调发展,致使流域内陆各省区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不够活跃,延缓了经济的增长。
而山东是黄河流域经济带唯一的、也是最便捷的出海口,因此,一个开发开放相对滞后的巨大空间亟待开发。
通过西起伊宁、拉萨,东至青岛、日照的两条高速铁路干线,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贯穿在一起,为黄河流域内陆各省区打开东出大海的门户,为整个流域经济的开放架起桥梁。
这必将填补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空白,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与增长轴,对于国家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根据国家高速铁路规划建议,在“五纵五横十联”格局中,我省日照港与以连云港为起点的“二横”(陇海线)相比,兼有“一横”和“二横”(陇海线)的便利,贯穿黄河流域中心轴线,地理上更近于日韩,比连云港在区位上更具优势。
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31%和总人口的22.2%。
目前,河北的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辽东半岛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均已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并通过围填海扩大空间发展临海产业经济。
而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山东半岛海岸线长度占到整个环渤海经济圈海岸线总长50%以上,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提升山东半岛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地位,使山东半岛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新的增长极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
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均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经济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