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朗诵
红色经典朗诵推荐篇目
1、《盛世中国》朱海2、《有的人》臧克家3、《可爱的中国》方志敏4、《沁园春·长沙》毛泽东5、《红岩》节选罗广斌杨益言6、《青春之歌》节选杨沫7、《我爱这土地》艾青8、《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9、《向太阳》艾青10、《一句话》闻一多11、《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12、《祈祷》闻一多13、《太阳礼赞》郭沫若14、《礁石》艾青1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节选)李大钊16、《呐喊》鲁迅17、《静夜》郭沫若18、《屈原》(节选)郭沫若19、《爱尔克的灯光》(节选)巴金20、《危难时刻》何叔衡21、《别了,哥哥》殷夫22、《为无辜工人的辩护》施洋23、《梅岭三章》陈毅24、《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光未然25、《黑牢诗篇·禁锢的世界》蔡梦慰26、《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节选)叶圣陶27、《满江红·闽子山戚继光祠题壁用岳武穆韵》郁达夫28、《歌声》老舍29、《囚绿记》陆蠡30、《为祖国而歌》陈辉31、《嘉陵江上》端木蕻良3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33、《海燕》郑振铎34、《赞美》穆旦35、《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巴金36、《社稷坛抒情》秦牧37、《伟大与渺小》臧克家3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39、《黄河颂》光未然40、《望星空》温家宝41、《可爱的祖国》方志敏42、《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43、《西江月·景冈山》毛泽东44、《赤潮曲》瞿秋白45、《茶花赋》杨朔46、《我的自白书》陈然47、《庶民的胜利》李大钊48、《我歌唱延安》何其芳49、《囚歌》叶挺50、《沁园春·雪》毛泽东文- 汉语汉字编辑词条文,wen,从玄从爻。
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故文即为符。
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尚书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朗诵《有的人》 (2)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的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的很高,很高。
《有的人》教学评价
《有的人》教学评价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歌颂了那些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揭示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在教评环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评价:
1. 教学目标达成程度: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主题,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
2. 教学方法运用: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运用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3. 学生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
4. 诗歌朗诵指导: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朗诵技巧指导,是否能够通过有感情地朗诵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5. 拓展延伸:教师是否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6.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是否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和力量。
7. 教师素养: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专业知识以及课堂组织能力等方面表现如何。
通过以上几个层面的评价,我们可以对《有的人》一课的教学效果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适合朗诵《有的人》相关的中国英雄人物事迹简短
适合朗诵《有的人》相关的中国英雄人物事迹简短英雄人物故事1做中国人光荣得很有英雄就有懦夫,有爱国者就有卖国者。
有一些人虽然是中国人,却认为中国处处不如外国,在外国人面前挺不起腰杆,甚至说“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
抗日名将吉鸿昌对祖国有深厚的情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
他在外国人面前,也表现出了豪迈的气魄。
有一年,吉鸿昌被国民党政府派到美国去考察。
一天,他到邮局寄包裹。
美国的一个邮局工作人员听他说是中国人,就嘲笑说:“中国?我可不知道什么中国!”吉鸿昌听了,十分生气。
可陪同他的一个使馆人员对他说:“你何必说是中国人呢?说是日本人,他对你的态度就会好了。
”吉鸿昌顿时感到受了污辱。
他想: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大国,为什么连是中国人都不敢说呢?他对使馆的人说:“你觉得做中国人丢脸吗?不光彩吗?我倒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得很!我誓死不当崇洋媚外的洋奴!”他回到住处,找来一块木牌,在上面工工整整写了“我是中国人”几个字,然后挂在胸前,外出时也不摘下。
当美国人惊奇地注视他的时候,他心中十分自豪。
英雄人物故事2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1966年,《中国科学》发布了一条激动人心的消息,《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使哥德巴赫猜想得到证明,创造了距摘取皇冠上的明珠(“1+1”论证)仅一步之遥的辉煌!这个辉煌的创造者正是陈景润——中国数学界升起的一颗璀璨新星。
陈景润之所以能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是和他从小对数字、符号有着浓厚的兴趣分不开的。
在小学、中学读书时,陈景润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钻进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尽情遨游。
但是光有对数学的兴趣还不够,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以及名师的教导。
幸运的是,在陈景润的成长道路上,他遇到了这样的名师。
1948年,陈景润背着书包来到英华中学念书。
在那里,陈景润遇到了让他受益匪浅的名师沈元,也让他从此和哥德巴赫猜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2023年读《有的人》有感
2023年读《有的人》有感2023年读《有的人》有感1“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当我读了《有的人》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决不是索取,而是对他人的贡献。
《有的人》用“活”与“死”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热情的赞颂了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鲁迅先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
无情的鞭策了反对统治阶级的骄横.人生的价值确实值得我们探究。
著名作家杨沫说:“一个人如果之碌碌无为,只为自己渺小的生存,而虚度人生,那么,即使活到100岁的高寿,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雷锋同志也说的好:“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他们说的多么好啊!他们是真正用自己的.血和肉创造出了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他们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他们时时刻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我们当代的新青年,生活在和平美好的世界里,面对我们的是铺满鲜花的庄康大道,更应该向前辈学习,向时代的先锋学习,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如果不这样,那么将来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辉煌的一生,只是碌碌无为,虚度年华,那么真是白活了一生。
硕果决不会拥进懒人的怀抱,我们应向前辈合现代的先锋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有价值,让自己的一生放射出光辉灿烂的异彩!2023年读《有的人》有感2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一定会感到非常奇怪——什么叫只用十分之九?不错,如果只看这个标题上的数字,我们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我们都知道汉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意境,任何一个词,一个字都要放到语境中去理解。
那“只用十分之九”的语境是什么呢?对,就是管理你的金钱。
对,管理金钱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诀窍,就是只用十分之九,不然你就算赚的再多,也没有用,也只能是一个穷人。
当然我们并不是歧视穷人,但是我们要不断的纠正自己错误的思维。
在我看来,一个月入一万支出一万五的人,管理金钱的能力其实不如一个月入一万支出五千的人的,因为他其实一直在亏钱,如果把一个人的财富比作一个水池,那虽然前者流入的水多,可是流走的水更多,如果在同样的条件下,那前者的水只会越来越少,最后彻底干涸。
《有的人》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有的人》优秀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的深情祝福。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3)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识别。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有的人》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诗歌的解析、修辞手法的介绍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有的人》。
(2)了解诗歌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简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诗歌《有的人》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讨论其独特之处。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请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评价:(1)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展示,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创作,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人民、爱国主题的诗歌,如《我爱这土地》、《我的中国梦》等。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件
整体感知
根据下面的朗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后第1题 ) 2.注意断句,读出古文的韵味。
自 相 矛 盾 根据划分节
奏读
yù
yù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
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二、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议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这句话 有什么 作用?
这一句是议论,揭 示课文寓意,点明楚国 人自夸海口将自己陷入 自相矛盾、尴尬的境地 。
三、展开充分的想象,续写《自相矛盾》。
用下面的开头:
那个楚国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
对家里人说……
1.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
自相矛盾
15 自相矛盾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 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 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 哲学家。又称“韩非子”。 代表作品《韩非子》。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wú
吾盾之坚
fú
其人弗能应也
f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我会写
máo
dùn
yù
wú
矛 盾 誉吾
识字方法
他是谁?谁 能用一两句话来 描述一下他?
28 *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 每一个句子读顺畅,读出节奏。
提示: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 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我们要关注标点的停 顿,关注诗行及诗节间的停顿,把要停顿的地方 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经典诵读
《毛泽东诗词朗诵》
有人说您是一位哲学家深邃的思想穿越时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人说您是一位天才的军事统帅: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有人说您是一位书法家:笔走龙蛇,鬼惊神泣
其实您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诗人,您用诗人的纯真爱着人民
您以诗人的浪漫让红旗漫卷西风
您凭借诗人的豪迈描绘着共合国的宏图
从此红旗烈烈,战歌嘹亮,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看到了红星依然在闪耀齐:您用长征这份宣言书宣告:革命必胜,人民必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
从成吉思汗,到清末民国
历朝历代,人民被奴役被驱使,饱受磨难
男齐:是您第一次把人民高高举起
女齐:您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齐:您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看今朝,无数风流人物,
合:憾世界,富国平,全面发展,和谐相处,和谐共鸣!
看今朝,无数风流人物,
合:燃烧豪迈激情,续写辉煌文明!。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以介绍鲁迅来导入新课,为课文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
新课教学()分钟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课件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初中生朗诵的经典篇目
初中生朗诵的经典篇目
1.《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就好像在运动会上,我们一群小伙伴喊着加油,互相鼓励,想着一定要为班级争光,这不就是我们的责任吗?
2.《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哎呀,就像我们看到美丽的花园,大家都争着去欣赏,去赞美,那景色真的太让人着迷啦!
3.《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就如同我离开好朋友家时,那种轻轻的脚步和不舍的心情呀。
4.《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这多像我小时候想念在外地的爸爸妈妈,只能拿着他们的照片看呀。
5.《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就好像我决定从明天开始,每天都要开开心心的,和同学们好好相处。
6.《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这就跟我考试没考好,感觉一切都不顺利的时候一样呀。
7.《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不就像我和好朋友,我们的友谊可不是那种靠攀附的呀。
8.《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就好像有些坏人虽然活着但被人唾弃,而那些英雄虽然去世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9.《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这不就像我一个人在下雨的小巷子里慢慢走着,心里有点孤单的感觉嘛。
10.《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就像我对家乡的热爱,一想到就会感动得想哭呢。
《有的人》臧克家课件
06
《有的人》的诗歌赏析与 解读
诗歌的艺术手法赏析
对比手法
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运用了鲜 明的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两种截 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突
出了主题。
象征手法
诗歌中的“有的人”并非特指某个 人,而是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两 种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语言凝练
臧克家的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准 ,通过简短的诗句传达出深刻的内 涵。
03
《有的人》的内容解析
诗歌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
诗歌中通过描绘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意象,如“有的人在默默地耕耘”、“有的人 在虚伪地生活”等。
象征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写照,更是对人生价值观的象征。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诗歌表达了对真 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批判。
诗歌的情感表达
时代背景
20世纪40年代,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深重。臧克家身 处的时代背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个人经历
臧克家曾亲眼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的主题与构思
主题
《有的人》以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的 善恶、美丑,表达了臧克家对人民、 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朗诵和学习《有的人》,可以深 入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诗歌不仅仅 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思想、哲 理的载体。我们应该珍视诗歌这一宝 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其精神内 涵。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 到各种挫折和困难。《有的人》告诉 我们,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坚 韧不拔的精神,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和目标。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 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努力成为那个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人。
《有的人》集体朗诵稿子
《有的人》集体朗诵稿子尊敬的各位观众: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聆听《有的人》这篇优美的诗歌。
这篇文章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对人性的剖析,对人生的启示。
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篇佳作吧!(请根据您的要求,在此处添加《有的人》这首诗的作者、朗诵者等信息)我的人生,如同一场奇妙的旅程,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败。
然而,我更觉得,我的人生,是一篇《有的人》的乐章。
那些我深爱的人,他们或是我的父母,或是我的朋友,或是我的爱人。
他们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书写了最优美的篇章。
他们永远活在我的心中,给我力量,给我勇气,让我勇敢地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我的父母是我最亲密的人,他们用无私的爱,让我感受到了世界的温暖。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撑起了一片天。
我会永远铭记他们的恩情,我会永远为他们祈福。
我的朋友是我最真挚的伙伴,他们用真挚的友谊,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温情。
他们陪伴着我,走过人生的起起伏伏,他们支持着我,给我信心,让我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我的爱人是我最真挚的另一半,他们用真挚的爱,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他们和我一起,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他们和我一起,构建了属于我们的幸福。
我会永远和他们在一起,直到永远。
然而,我的人生,也充满了失败和挫折。
我曾因为失败而失落,因为挫折而绝望。
但是,我又是如何克服这些负面情绪,重新拾起自信,继续前行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我选择勇敢面对,因为我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
在失败和挫折中,我寻找到了机会,看到了未来更加美好的景象。
今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表达最真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朋友,感谢我的爱人。
是他们的陪伴和支持,让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让我们共同为这些人,为这份爱,为这个美好的人生,唱出这首《有的人》吧!(为您添加《有的人》这首诗的作者、朗诵者等信息)。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笔记文本分析: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在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
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教学本课时,教师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还可在理解整首诗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中感受到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这首诗意蕴深厚,但教学时注意不要把本首诗的主题过分拔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加深对鲁迅的了解的同时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谛。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一心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介绍本文运用的对照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认知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自学鲁迅的了不起精神,践行恰当的人生观;介绍诗歌中对照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认知含义深刻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阐明课题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意外逝世于上海。
“赶快收尸,埋到、推倒”“忘掉我,管自身的生活”就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可以忘掉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出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去自学这首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概述诗人臧克家。
(课件出示诗人臧克家的简介,学生自读了解。
)臧克家(—) 山东诸城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忠心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文学创作学会名誉会长。
主要诗集存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等。
以诗歌的方式走近鲁迅——《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六年级上册)
以诗歌的方式走近鲁迅——《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六上)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唯一的人物主题单元。
本组四篇课文,四种文体,单元组材可谓丰富多样。
其中《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为最后一篇,而且是自主阅读课文,对单元主题和语文学习要素有总结提升的作用。
在阅读中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回溯前三篇课文和查找的资料,认识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鲁迅,并受到鲁迅精神的感染和激励,从而“把鲁迅精神扎根到孩子心上”(钱理群语)。
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 周年而作,情感真挚,情绪饱满,遵循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即新诗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观照文体,指导学生用诗歌的方式学诗歌,品味重要的语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现并欣赏诗歌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在诵读中形成诗歌语感,在仿写创作中进行语言实践。
为达成目标,设计以下四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打通课内外阅读,披文以入情学生对鲁迅的了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本单元课文阅读,二是课外资料搜集。
课上可让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再全班分享。
从课文出发拓展到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由名言出处引介文学作品,认识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开创者地位和以笔为枪的战斗者形象。
重新回读单元主题页上的人物资料卡片,再推出毛泽东主席给予的高度评价:“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教师还可引用钱理群教授的话,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源泉,渗透到这个民族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
英国有莎士比亚,俄国有托尔斯泰,法国有雨果,德国有歌德,美国有惠特曼,而我们中国有鲁迅。
接着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人物,亲朋用散文回忆,毛主席用评价定位,诗人又是怎样用诗歌纪念呢?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20*有的人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介绍新课程并揭示主题1.导入:人都有生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学生给出例子、老师的评论和总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们自己读诗。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区分诗歌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的第一节描述了两种“生”和“死”,是整首诗的总纲;第二、第三和第四节描述了两个人对人的不同态度,这是平行关系;第五节、第六节和第七节分别对应上述三节,并写出两人的不同结尾。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1.找出哪首诗写下了诗人对鲁迅的记忆?(每首诗的最后两行)2这首诗的第一部分“活着”和“死”有什么区别?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点名读诗,读出每一段的真情。
(如果学生不确定,可以引导他们反复朗读,或改变音调和语调,使学生真正掌握诗歌的内在感受)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教学反思参考文献1)有些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
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热情赞扬鲁迅先生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呼吁人们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我安排了一节课来完成它。
部编小语六上八单元(《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部编小语六上八单元(《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学习主题:走进鲁迅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学习情境: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
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
在鲁迅的身上闪烁着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走近鲁迅就是走近一个时代,就是走近民族精神,同学们,你们了解鲁迅先生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1.阅读与鲁迅相关的文学作品,能从多角度感受鲁迅形象,初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体会其精神境界。
2.能够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选择相关资料,充分发挥资料作用,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关注文中场景及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并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塑造生活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材解读统编教材六上第八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主题,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习作要求为“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本单元选用一组与其相关的文章,旨在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这是统编教材中唯一一个人物主题单元,以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为中心,编排了四篇各具特色的文章。
《少年闰土》是小说,节选自《故乡》,刻画了鲁迅先生少年时的伙伴闰土的形象;《好的故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梦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性散文,选择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展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写想得少”的特点;《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所写的现代诗歌,赞扬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有的人》教案范文
《有的人》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有的人》诗歌原文。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有的人》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歌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欣赏诗歌艺术(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生举例分析,体会诗歌的美感。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进行拓展训练。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有的人》。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有的人》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包括背诵、读后感和创作。
《有的人》朗诵技巧和注意事项
《有的人》朗诵技巧和注意事项
《有的人》是一首对比鲜明的诗歌,通过描绘两种不同类型的人,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情感。
在朗诵这首诗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技巧和注意事项:
1. 把握情感:在朗诵之前,要认真阅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尤其是爱憎感情的转换。
这首诗情感对比强烈,通过情感引导声音,可以让声音更好地体现诗歌的爱憎情感。
2. 调整语气和力度:在替代式朗读中,可以重复某些重要的句子,或者加强诗歌中的重复结构,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同时,可以根据情绪的变化来调整语音力度,以增强诗歌的表达力。
3. 注重节奏和韵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朗诵的关键。
要把握好每一个句子的节奏,注意抑扬顿挫,让语言充满音乐感。
4. 形象塑造:在朗诵时,可以适当地运用表情、肢体语言等手段来增强朗诵效果,更好地塑造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5. 避免机械背诵:朗诵不是机械地背诵,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在朗诵之前,要充分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诗歌的意境。
总之,《有的人》是一首充满爱憎情感的诗歌,通过把握好情感、语气、节奏和形象塑造等技巧,可以让朗诵更加生动有力,更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有的人语文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儿童教育课件——
感谢聆听
研读探究
【主题探究】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答案】因为这首诗不仅歌颂了伟大的革命者鲁迅,而且 热情地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与恶势力作斗争的 革命战士。同时,还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他们的对立面— —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 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以及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者 的崇敬和热爱。
2.下场: 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3.抬举: 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初读感知
带着问题读课文
关键词:永生与灭亡 导思1:诗歌中的哪些人? 导思2: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如何? 导思3:“两种人”的结局怎样?
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 情,感受文章的风格。《有的人》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精读品味
2.“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这句话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可运用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这句话是 语言描写。写出了反动统治者作威作福的同时,还在标榜自己 伟大的无耻形象。
精读品味
3.试分析“骑”“俯”两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这里可运用品析字词表达效果法和对比 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骑”字准确生动地刻画 了作威作福,横行霸道,任意奴役、宰割人民群 众的反动统治者的形象。
归纳总结
两种人 有的人 活 死
有
有的人 死 活
的 对人民 有的人 骑头上
人
有的人 俯下身
两结局 有的人 被摔垮
有的人教案(优秀9篇)
有的人教案(优秀9篇)《有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3、理解对比的写法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教学设想:1、计划学习两课时2、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
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一三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祥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D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
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起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