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课件幻灯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奇经八脉
概念
奇:异,不同的意思。即有别于正经的一类经 脉,共有8条,(故称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 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属络脏腑,又无表 里配合关系,且“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冲、带、跷、维6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 督2脉各有其所属腧穴不同,后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 合称为“十四经”。
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 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 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 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 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 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 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上, 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5
2、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两大
部分组成,概括为“四十二,一十五, 奇经八脉浮孙数”。
“四十二”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一十五”指十五 络脉。具体如下: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 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6
人体经络系统
7
8
14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15
十二经脉总的循行规律
手三阴从胸走手,交于手三阳;手三 阳从手走头,交于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 足,交于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胸), 交于手三阴。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1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熟悉经络的生理机 能和应用;
2、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交接规律、分 布规律及流注次序;
3、熟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掌握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机能和循行部位。
2
有关经络的基本概念
一、经络与经络系统 二、经络与临床
3
一、经络与经络系统
这样构成了十二经脉阴阳相贯、如 环无端的径路。概括为“举手直立,阴升 阳降”。
16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 交接;
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
接。
17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流注,是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灌注的意思。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十二经脉则为气 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 循环灌注,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构成了十二经 脉的气血流注,又名十二经脉的流注。其流注次 序为:
24
几个基本概念
一源三歧 阳脉之海 阴脉之海 十二经之海/血海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 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21
躯干部: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 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 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 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 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 胁、侧腹部(侧)。
22
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 律是: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 布在外侧面。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 脾经在中线。至内踝八寸处交叉之 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 脉名称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 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足”字。
13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 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 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 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 里,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 与太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12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 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 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 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 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 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 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 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 名。
1、经络 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气血,联
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 导信息的通道,是组成人体结构的重要组 成部分。
4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是联系周 身调节机体的一种组织或实体(人体主要由脏 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组成),是血管、神 经、体液等功能的综合体现。
经络是“经”和“络”的统称,包括“经 脉”与“络脉”两个部分。“经”,即路径、 主干,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即网 络、分支,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经”与 “络”纵横交错、互相衔接,像网络一样遍布 全身,组成一个复杂的经络系统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 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它是中 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象是方药的核心,经络是针灸 的核心。
清·俞嘉言《医门法律》:“凡学 医之人,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9
十二经脉
1、概念 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 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 又称为“正经”。
10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
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
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
经;足厥阴肝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
胱经;足少阳胆经
11
2、命名
整个经络系统的命名大致采用了以 下四种方法: A、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 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 C、以装束来命名,如奇经八脉。 D、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至足厥阴肝经,再流 至手太阴肺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的十二经脉整体循行系统。
18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表
19
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表
20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 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 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 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 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奇经八脉
概念
奇:异,不同的意思。即有别于正经的一类经 脉,共有8条,(故称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 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属络脏腑,又无表 里配合关系,且“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冲、带、跷、维6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 督2脉各有其所属腧穴不同,后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 合称为“十四经”。
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 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 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 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 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 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 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上, 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5
2、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两大
部分组成,概括为“四十二,一十五, 奇经八脉浮孙数”。
“四十二”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一十五”指十五 络脉。具体如下: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 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6
人体经络系统
7
8
14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15
十二经脉总的循行规律
手三阴从胸走手,交于手三阳;手三 阳从手走头,交于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 足,交于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胸), 交于手三阴。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1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熟悉经络的生理机 能和应用;
2、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交接规律、分 布规律及流注次序;
3、熟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掌握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机能和循行部位。
2
有关经络的基本概念
一、经络与经络系统 二、经络与临床
3
一、经络与经络系统
这样构成了十二经脉阴阳相贯、如 环无端的径路。概括为“举手直立,阴升 阳降”。
16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 交接;
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
接。
17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流注,是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灌注的意思。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十二经脉则为气 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 循环灌注,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构成了十二经 脉的气血流注,又名十二经脉的流注。其流注次 序为:
24
几个基本概念
一源三歧 阳脉之海 阴脉之海 十二经之海/血海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 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21
躯干部: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 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 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 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 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 胁、侧腹部(侧)。
22
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 律是: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 布在外侧面。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 脾经在中线。至内踝八寸处交叉之 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 脉名称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 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足”字。
13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 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 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 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 里,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 与太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12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 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 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 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 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 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 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 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 名。
1、经络 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气血,联
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 导信息的通道,是组成人体结构的重要组 成部分。
4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是联系周 身调节机体的一种组织或实体(人体主要由脏 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组成),是血管、神 经、体液等功能的综合体现。
经络是“经”和“络”的统称,包括“经 脉”与“络脉”两个部分。“经”,即路径、 主干,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即网 络、分支,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经”与 “络”纵横交错、互相衔接,像网络一样遍布 全身,组成一个复杂的经络系统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 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它是中 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象是方药的核心,经络是针灸 的核心。
清·俞嘉言《医门法律》:“凡学 医之人,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9
十二经脉
1、概念 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 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 又称为“正经”。
10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
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
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
经;足厥阴肝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
胱经;足少阳胆经
11
2、命名
整个经络系统的命名大致采用了以 下四种方法: A、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 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 C、以装束来命名,如奇经八脉。 D、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至足厥阴肝经,再流 至手太阴肺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的十二经脉整体循行系统。
18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表
19
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表
20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 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 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 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 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