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设计2讲解
教案中的个案研究设计
教案中的个案研究设计个案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旨在深入了解教室中的个别学生情况,为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在教案中使用个案研究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困难和潜力,实现针对个别学生的差异化教学。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个案研究设计,包括设计步骤、工具和数据分析等。
一、设计步骤个案研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研究目的:在开始个案研究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的。
教师可以思考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例如,某个学生为什么在某些学科上表现较差,他的学习兴趣是什么等。
2. 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个别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通常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学生进行研究,以便研究结果的推广性。
3. 收集数据: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数据,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或者设计问卷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性分析,例如计算平均数、标准差等指标。
此外,也可以通过文字描述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5. 结果解释和应用: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证明。
教师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发挥潜力。
二、数据收集工具个案研究中,数据收集是关键的环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数据收集工具:1. 观察记录表:教师可以设计观察记录表,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注意力等情况。
观察记录表可以有多个维度,例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
2. 访谈指南:教师可以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指南,指导与学生的面对面访谈。
访谈指南可以包括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以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见和需求。
3. 问卷调查:教师可以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
问卷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主观题等,以全面获取学生的信息。
三、数据分析个案研究的数据分析阶段,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研究一、教学背景分析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给了学生日后科学学习的稳固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除了在理论知识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中,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教学设计采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理解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知识点。
二、教学目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并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巩固学习成果。
具体教学目的如下: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整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负数的个数和相反数的概念。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包括整数的概念、整数的加减法、负数的概念和相反数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体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涉及到的具体知识点以及教学策略如下:1.整数的概念教学策略: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整数的应用场景,例如:温度、高度、存款、欠款等,并给出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含义。
2.整数的加减法教学策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讲解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整数的加减法。
教师可以使用难度逐步增加的范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负数的概念和相反数教学策略: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和相反数的含义,例如:温度低于零度、高速公路里程数下降等。
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负数的加减法和相反数的求法。
四、教学步骤及方法1.概念引入(10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整数的加法运算,并对简单的加法试题进行讲解,逐步掌握整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2.3 混合运算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混合运算,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整数的运算方法。
4.应用例题(10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教学评价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分为两个方面。
案例研究--国内外优秀民宿案例分析讲解学习
案例研究国内外优秀民宿案例分析\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位置:在距离码头一个小时车程的乡野,从此驾车去海边也只需要10分钟。
规模:9栋乡间别墅,最多可容纳54人。
建筑景观特征:住房是由挤奶室、马厩、其他农场建筑改建而成。
谷仓改造的儿童派对场所。
农场四周都是绿色的田野和湖泊,是民宿的天然景观。
配套设施与服务:草上娱乐地、幼儿玩耍设备、巨大的温迪屋(儿童游乐室)、足球场地等。
餐饮:提供最好的定制餐饮服务,可以配送到农场的各个地点,游客可以完全放松的在农场体验,不必一定要到餐厅用餐。
特色活动:孩子体验动物喂食、瑜伽课、休闲垂钓等。
英国农庄民宿将体验农家生活和农场观光经营作为民宿的主要方式呈现。
热心的主人通常会带游客去享受采收农产品、喂食牛羊的乐趣,探索乡村的奥秘。
游客可以暂时忘记繁华的英国都市,亲身感受英国的乡村生活。
法国Chateau La Touanne古堡民宿位置:卢瓦尔河谷建筑景观特征:16世纪家族城堡原貌,拥有17世纪的地板、18世纪的台球案、大会客厅、展室、加热泳池一应俱全。
楼梯侧壁上装饰有古董家谱刺绣,房间及餐厅装饰有祖上油画。
拥有大片领地花园,有密林、河流、展翅飞翔的野禽,领地深处还有船坞、瞭望塔等。
配套设施与服务:私人停车场、现代化的取暖设备和卫生间等。
餐饮:提供早餐及收费晚餐,都是地道的法国家常菜。
运营服务:古堡为私人资产,堡主兼担园丁、大厨、维修工等角色。
在围拥着16、17世纪繁美家具和油画的餐厅,品尝地道法式美食;在土生土长的堡主及夫人陪同下,参观古老城堡及花园,感受超值城堡生活体验,是古堡民宿最吸引游客之所在。
日本合掌村民宿位置:日本岐阜县白川乡荻町合掌村建筑景观特征:建筑保留日本传统乡村建筑——合掌造,以茅草覆盖的屋顶,呈人字形的屋顶如同双手合十样。
室内为和式风格装饰,保留可观赏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民具,专门收藏了农村过去的各种乡土玩具、布娃娃、木雕等手工艺品。
室外环境布局上,用不同植物花卉或农作物装饰房前屋后的环境。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与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和原理;2.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的关系;3.能够应用反射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二、教学内容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的介绍,反射定律的引入及应用。
三、教学途径教师讲解、实验演示、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实验演示或视频材料引起学生兴趣,向学生提问:光在直线上能否传播?2.学习和实验探究(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讨论光的传播路线,总结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并归纳出光传播的原理。
然后,教师提供一个反射实验的案例,让学生围绕“光线在反射前后是否沿同一直线传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猜测,并进行实验验证。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反射现象的特点。
3.引入反射定律(1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入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解释了光线在反射时的规律。
然后,教师示范使用反射定律的方法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如计算反射角度或入射角度。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合作完成几个类似的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每个小组设计一个与反射相关的实验,并绘制实验记录表。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讨论实验设计和步骤,并完成实验。
然后,小组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向全班展示实验成果。
其他小组将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
5.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与反射相关的现实生活案例,如反光镜、折光玩具等,引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并开启拓展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应用所学知识。
6.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对反射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和实验探究,判断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的理解程度。
2.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3.小组展示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中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图书讲解课程设计案例研究
图书讲解课程设计案例研究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图书的基本构成要素,如封面、扉页、目录、正文等。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图书特点,并举例说明。
3.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种不同的阅读策略,并能够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阅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所阅读的图书进行评价和推荐。
2. 学生具备独立查找图书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共同完成一份图书推荐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2. 学生能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书作品,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3. 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认识到书籍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以图书讲解为主题,结合课本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整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程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图书的深入理解和阅读策略的运用仍有待提高。
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知识,善于合作和分享。
教学要求:1. 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达到课程目标。
3.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以课本为基础,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图书的基本构成要素:- 介绍图书的封面、扉页、目录、正文等组成部分。
- 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设计上的特点。
2. 不同类型的图书特点:- 分类介绍小说、科普、历史、文学等图书的特点。
- 通过实例分析各类图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阅读策略:- 介绍预测、联结、提问等至少三种阅读策略。
教育案例研究的研究案例
教育案例研究的研究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育案例研究是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育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教育案例研究的研究案例,重点分析其背景、问题、解决方案和效果,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研究案例:某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背景:在当今社会,高中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他们需要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升学压力以及家庭期望,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研究案例选取了某高中学生,通过对其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研究发现,该高中学生在应对学习压力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他经常失眠、食欲减退并且整体表现下降。
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偏重于死记硬背而缺乏理解和应用,同时缺乏有效的应对学习压力的方法,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加剧。
解决方案: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一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应对学习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二是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注重理解和应用,而非死记硬背;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
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学习兴趣和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的家长和老师也反映,学生整体表现更加积极和乐观,学习成绩明显提升。
这一案例研究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其他教育机构提供了借鉴。
总结:教育案例研究对于教育实践的改进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分享的研究案例,可以给教育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启示,提高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的思考和行动水平。
【注:以上案例为虚构,仅用于说明目的。
】。
第二篇示例:教育案例研究的研究案例引言教育案例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通过深入研究具体的教育案例来了解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5篇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5篇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进入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
接下来是关于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教学案例分析 (2)
教学案例分析1. 简介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教学案例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案例背景教学案例的背景是某中学的一堂语文课。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红楼梦》中的章回概括。
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3.1 学生反应在这堂课上,学生对案例的反应非常积极。
他们通过案例中所提到的具体片段和对话,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说的情节和角色。
案例的引导下,学生表现出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观点和问题。
3.2 教师角色教师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起到了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他们在案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和整个课堂内容。
3.3 教学效果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用逻辑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学生对于《红楼梦》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4. 案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4.1 案例的有效性教学案例在这节语文课中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具体的案例,激发了学生对于《红楼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案例内容,并从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2 案例的局限性虽然教学案例在这节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时间限制:案例分析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可能无法充分展开案例的讨论和分析。
•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所偏差。
•案例的质量:教师选择的案例质量和适用性会影响案例的效果。
会计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
历史分析法 怎么样、为什么
不需要
否
案例研究法 怎么样、为什么
不需要
是
概括总结
案例研究法适合于如下情况: ✓ 研究的问题类型是“怎么样”和“为什么”等问题
; ✓ 研究对象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 ✓ 研究者对于当前正在发生的事件不能控制或极少能
控制。
练习与讨论
你的毕业论文,如果拟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那么 准备研究哪类问题?题目是什么?
✓ 应明确界定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确定研究始于什么时间 点,结束于什么时间点。
主要分析单位、嵌入性分析单位与案例研究背景
——鞍钢股份巨亏原因分析
案例研究背景
主要分析单位 —鞍钢股份亏损
分析
次级分析单位(嵌 入性分析单位) —鞍钢股份B公司或 者板材亏损分析
次级分析单位(嵌 入性分析单位) —鞍钢股份A公司或 者线材亏损分析
➢ 近几年我国大型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巨额亏损?
➢ 我国大型企业巨亏原因研究-以进行研究?为什么?
提出假设(理论假设)
➢ (例解)假设你要研究企业为什么会巨亏?那么,你会提出 如下假设:
✓ 新产品开发战略失误,产品没有竞争力,……;
✓ 宏观经济恶化,需求下滑;
✓ 产能过剩,恶性竞争;……;
✓ 社会实验—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实验。例如,研究者给受 实验者施加不同的刺激,如给受实验者不同的加班工资, 观察受实验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反映。
✓ 准实验方法(广义的实验研究)—实验者不能控制实验过 程,但实验设计仍然符合实验的基本逻辑要求。(?)
问卷研究方法
➢ 问卷研究方法是让被调查者就某些有限定的问题做出 回答,主要反映的是被调查者的看法。
✓ 对你后续研究有什么影响?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一、研究背景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教育专家们提出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方法。
其中,运用互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而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因此,我们选取了两个班级,在其中一个班级中采用互动教学法,而另一个班级则继续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进行对比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互动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研究对象选取某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各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四、研究内容1.实验组采用互动教学法,对课堂内容进行互动讲解,提醒学生随时可以提问和参与课堂互动。
2.对照组继续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
3.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五、实验设计1.实验组为A班,对照组为B班。
2.A班采用互动教学法,B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
3.两个班级的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和考试内容保持一致。
4.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提问情况等。
5.课后,对A班和B班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六、数据分析1.学生学习兴趣:两个班级最初的学习兴趣得分相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A班的学生学习兴趣得分逐渐升高,比B班高了一倍。
这表明互动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成绩:A班的学生成绩在所有学科中都比B班高出了10%以上。
这表明互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学生参与度:在使用互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互动,提问更多的问题。
这也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七、结论在本次实验中,互动教学法的使用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了积极影响,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参与度等方面。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该积极采用互动教学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的案例研究,第 2 部分 为分布式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开发以数据为中心的流程
在本系列的第 1 部分中,我们获得了UAV 地面控制器的系统设计,我们使用IBM Rational Harmony 系统工程作为一个流程,指引我们了解子系统和逻辑接口。
不过,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往往以数据为中心,而数据实体在系统设计中又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因此,很显然,我们只好稍微调整一下Rational Harmony 系统工程流程,让设计流程把重点放在数据实体上,同时继续将Rational Harmony 系统工程等成熟的MBSE 流程的优势融入设计中。
在分布式系统设计中,使用一个先进的接口语言来定义这些数据交互是有必要的,这样做不仅可以在整个交互过程中确保各子系统的一致性,还可以捕获设置在语言本身中的数据的交互目的和行为。
在不断变化的接口规范语言中,类似的步骤是通过OMG 数据分发服务(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 DDS) 规范(参阅参考资料)实现。
在派生的逻辑接口中的子系统之间弹出操作性ICD(界面控制文件)时,标准的Rational Harmony 系统工程流程结束时的切换(参阅参考资料)已经足够用,但是,在利用数据分发服务(DDS) 将这些逻辑接口映射到信息交换结构时,可能并不简单。
在本文中,我们将尝试调整标准的Rational Harmony 系统工程流程的工作流,让它支持分布式不协调性,而不是支持Rational Harmony。
首先,我们将介绍DDS 规范和Problem-frame Analysis 的结构(请参阅参考资料)。
然后,我们遵循修改过的MBSE 流程中所涉及的步骤,这些步骤及时采用了DDS,并在整个分布式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过程中体现它。
最后,您应该能够通过使用与本文第 1 部分中相同的案例研究来运行这些步骤。
了解DDS 和问题框架分析OMG 数据分布服务(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 DDS) 规范被划分为两个架构层次。
下层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发布和订阅(Data Centric Publish and Subscribe, DCPS) 层,其中包含了发布和订阅通信机制的类型安全的接口。
《2024年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范文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设计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
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教学活动的整体性、连贯性和一致性,特别是“教-学-评”三个环节的紧密结合。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探讨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背景本次教学设计以初中物理课程“牛顿运动定律”为例,该单元内容涉及力学基础、运动学基础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原理和应用等方面。
本案例旨在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环节相互关联、相互支持,以达到提高学生物理素养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根据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和特点,我们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要求: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奋学习的精神,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组织我们将“牛顿运动定律”大单元内容分为几个小节,分别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发现与原理”、“力学基础”、“运动学基础”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在每个小节中,我们将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划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方法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时,采用讲授法;在实验环节中,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讨论环节中,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本案例中,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小测验、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环节,旨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总结性评价则是在一阶段教学结束后进行的期末考试或测验,用于评估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的掌握程度。
《2024年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范文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单元教学设计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而“教-学-评”一致性则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它要求教师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有机的教学体系。
本文以某初中历史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案例背景本次教学设计的课程为初中历史课程,主题为“中国古代史”。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理解、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引导。
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安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1. 知识理解:学生能够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基本历史知识,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
2. 思维发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价值观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2. 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3. 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包括:1.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评价方式设计评价方式的设计应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相匹配。
语文名师名课案例研究
语文名师名课案例研究一、为啥要研究语文名师名课。
语文这门课啊,就像一个大宝藏,里面啥都有,可有时候咱就像在迷宫里找路的小迷糊,不知道咋把这些宝贝都挖掘出来。
这时候,语文名师就像拿着魔法棒的精灵,他们的名课呢,就像是闪闪发光的魔法咒语。
研究他们的课,就像是跟着精灵学魔法,能让我们找到语文教学的诀窍。
比如说,于漪老师,那可是语文界的泰斗啊。
她的课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
她能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像变魔术一样,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们一下子就钻进课文里去了。
通过研究她的课,我们就可以学习到怎么去解读文本,怎么把自己对语文的热爱传递给学生。
二、那些超酷的语文名师和他们的名课案例。
1. 窦桂梅老师的课。
她的这种教学方法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到文字的背后,去挖掘人物的灵魂。
而且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式的朗读,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刻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表现力。
2. 王崧舟老师的课。
他会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学生们闭上眼睛,仿佛就跟着纳兰性德踏上了那漫长的征途。
这种教学方式让我们明白,古诗词教学不能只讲字词的意思,更要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要把学生带入到那个遥远的时代,让他们和古人来一场心灵的对话。
三、从这些案例中学到啥。
1. 教学设计要巧妙。
这些名师的课,教学设计就像一个精心打造的机关盒,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小机关,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
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从导入到讲解,再到最后的总结拓展,都要环环相扣。
2. 关注学生的体验。
他们的课上,学生可不是被动地听,而是积极地参与。
就像在一场有趣的游戏里,每个学生都是主角。
我们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演。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文,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鲜活的,而不是死记硬背的。
3. 对文本的深度挖掘。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可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它就像一个多面体,每个面都有不同的风景。
案例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案例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案例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探究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并为理论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本文将介绍案例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案例研究。
一、案例研究的设计1. 选取合适的案例在进行案例研究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可以是个人、组织或社会现象等,但需要具备以下特点:充分代表性、有足够的信息可供研究、独特性高、以及对研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选取合适的案例是确保研究结果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重要步骤。
2. 收集案例相关的数据和材料在进行案例研究之前,需要收集案例相关的数据和材料。
数据可以是定量数据(如统计数字)或定性数据(如访谈记录、观察记录等),材料可以是文献、报道或档案等。
通过收集充分的数据和材料,可以有助于构建全面的案例分析。
3. 设计研究方案在进行案例研究时,需要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
研究方案的设计应该能够回答研究问题,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在进行案例研究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是定量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或定性分析方法(如内容分析、主题分析等)。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是进行案例研究的关键。
二、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1. 描述案例在进行案例研究分析时,首先需要描述案例的基本情况。
描述案例可以从案例的背景、发展过程、相关人物等方面进行,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案例并建立起对案例的整体印象。
2. 识别关键问题在案例研究分析中,需要识别关键问题,明确研究的重点和焦点。
关键问题可以是研究对象面临的困境、需要解决的挑战或者研究问题的核心。
通过识别关键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3. 分析案例在进行案例研究分析时,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2024年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范文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单元教学设计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它强调知识的整体性、连贯性和深度,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发展性。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指导下,大单元教学设计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评价的及时性。
本文以某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二、案例背景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某学科某一主题为内容,如“生物多样性”。
该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设计过程中,我们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目标设计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需求,明确教学目标为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2.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时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
我们将教学活动分为几个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3. 强化师生互动: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设计1. 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图片、视频等。
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资源辅助教学。
2. 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生物多样性”主题的教学中,我们将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通过设置任务清单等形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3. 整合教学内容: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通过讨论本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等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设计1. 制定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例如,在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时,我们可以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报告中的案例研究设计与实施
报告中的案例研究设计与实施案例研究设计与实施引言:案例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个别个体或群体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在各个领域中,案例研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案例研究的定义、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案例研究的定义及其特点案例研究是一种通过对个别个体或群体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获取详细信息,研究其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研究方法。
它有以下特点:1.个别性:案例研究关注的是个别案例,即具体的个体或群体,与统计推断的泛化相比,它更加详细和具体。
2.深入性:案例研究通过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全面观察和深入分析,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独特特点。
3.现象学:案例研究强调对现象本身的观察和理解,鼓励研究者通过对案例中的细节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获取新的洞见。
4.理论塑造:案例研究不仅是对事实的描述,更重要的是理论的塑造。
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形成新的理论或修正已有的理论。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与步骤1.研究目的:案例研究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即想要通过案例研究回答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2.研究对象的选择:选择研究对象时,需要考虑对象的代表性、可获取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
3.数据收集方法:案例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访谈、观察、文献资料分析等。
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组合进行数据收集。
4.数据分析与解释:案例研究的数据分析主要是从案例中提取特征、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解释和解读数据,获得结论和发现。
5.验证与可靠性:为了确保研究的可靠性,需要对案例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验证,采用多重光谱验证、事实多关联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检验和校准。
6.理论塑造与推广:案例研究在提供具体案例的基础上,需要从案例中提取出理论观点,并与已有理论或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形成新的理论框架。
三、案例研究设计的类型与分类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幼儿园植物科学班本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幼儿园植物科学班本课程教学案例研究幼儿园植物科学班本课程教学案例研究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植物科学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植物的认识和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让他们在早期就建立起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植物科学班本课程的教学案例研究至关重要。
二、课程内容和设计1.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植物的基本特征、生长过程和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2. 教学设计为了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我们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我们会组织孩子们一起种植小花草,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还会带他们到校园或者公园,边走边观察各种不同的植物。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可以亲身体验植物的奥妙。
三、教学案例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案例非常有效:在春季,我们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孩子们去植物园进行野外观察和学习。
孩子们通过观察不同的植物,了解了它们的特征和生长环境的差异。
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对植物充满了兴趣,甚至回到家里还会继续关注自己家里的花草,问家长各种植物的问题。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植物科学班本课程教学案例研究,我们发现植物科学课程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设计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注重亲身体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案例的设计要多样化,给孩子们带来多样的体验和启发。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幼儿对植物的热爱和好奇心。
他们天然地喜欢与大自然接触,通过植物科学课程,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世界。
我相信,这样的成长经历将对他们终身受益。
以上就是我对幼儿园植物科学班本课程教学案例研究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也期待与您一起分享更多关于幼儿教育的心得。
幼儿园植物科学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通过对植物的学习和认识,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建立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罗伯特重点总结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罗伯特重点总结阅读罗伯特的《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有许多收获,特别是对于澄清当前关于案例研究的一些错误认识,很有启发。
这本书所介绍的案例研究法,按一般的说法,即“准实验法”,与第二种方式更为相似,因为每一个竞争性假设都要明确界定,且受到严格控制。
由于竞争性假设的数量受到限制,研究者所从事的实验室之外的研究,所要达到的严谨性和一致性程度通常都不够高。
不可复制性是问题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尽其所能地采用单一事件案例研究,并且把握机会,有意识地进行可以重复的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的证据来源有六种: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实物证据。
用好这六种来源,需要掌握不同的资料收集过程。
一个一以贯之的总体目标是,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真实事件和行为方面的数据,或者从独特视角捕捉案例中实际参与人员的信息。
这意味着在案例研究的资料收集工作中,大量时间将用于现场调查,包括在多个调研现场中延长访谈时间。
除了需要掌握如何运用这六种证据来源,研究者还需要了解案例研究资料收集的四种总体性原则,这几项原则对案例研究的资料收集也非常重要。
这些原则包括:(1)使用多种来源的资料;(2)建立案例研究资料库;不同于案例研究最终报告的一组正式资料,资料库括研究者所有的研究笔记、现场调查的文件和表格材以及研究者对资料的初步描述和备忘录;(3)在形成证据链时要保持感;(4)使用电子资料源时要小心谨慎。
把这些原则综合运用到案例研究中,能进一步提高研究。
不管是以书面的形式,还是口头形式,分享研究结论意味着要公开呈现研究结果和研究发现。
无论报告的具体形式如何,写作都沿着一些类似的步骤:摸清报告的读者,安排写作结构,由他人修改草稿。
除了这些常规程序,也有其他报告撰写建议。
比如,关于案例研究报告的写作格式的建议:线性分析比较、时间顺序、理论建构、“悬念式”及不注重顺序的无序结构等。
不论是把案例研究看作一项完成了的研究,还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的研究的一部分,撰写案例研究报告是案例研究中最有价值的环节之一。
案例研究法讲解
案例研究设计
(1)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所进行的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反映了案例研究的目的。
研究者通过搜集整理数据能得到指向这些问题的证据,并最终为案例研究做出结论。
通过对以前相关研究资料的审查,提炼出更有意义和更具洞察力的问题。
(2)研究者的主张是什么?研究者的主张引导研究进行的线索。
它可以来自现存的理论或假设。
无论是建立新的理论还是对现存的理论进行检验,主张的提出都是必不可少。
(3)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可以是个人,或是事件或一个实体,如非正式组织、企业、班组等等。
有时候,可以有主要的分析单位和嵌入的分析单位。
(4)连结数据及命题的逻辑。
为了把数据与理论假设联系起来,在设计研究阶段时就必须对理论主张进行明确的表述。
(5)解释研究发现的准则。
对于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就可以针对研究的命题提出一个解释,来响应原来的理论命题。
(6)研究案例数量的选择(单个还是多个)。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采用单个案例研究:①成熟理论的关键性案例;②极端或是独特的案例;③揭露式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10月11日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也就是尝试去回答“如何”和“为什么”的问题,有助于将 你的注意力引导到在研究范围内所应该要审视的事情上。
提出的假设越具体,研究的范围越小,可行性就越强。 提出假设的过程适合于解释性案例研究,不适合于探索性案例研究。 即使是探索性案例研究,仍需要该提出具体的研究目的, 以及提出判
2013年10月11日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连接资料与假设
意
外
死
亡 的 数 目
立 法 令
意
外
死
亡 的 数 目
立 法 令
12 345 67
「有功效」的模型
325
意 外
300
死 275
亡
的 250
数 目
225
200
12 345 67 「没有功效」的模型
立 法 令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案例研究设计
2013年10月11日
工商管理学院
目录 一、案例研究设计的界定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四、案例研究设计的判定标准 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 六、案例研究设计的相关建议
2013年10月11日
一、案例研究设计的界定
研究设计是用实证数据把需要研究的问题和最终结论连接起来的逻辑 顺序。
法进行的科学现象时, 适宜采用单案例研究设计。——“同性恋”的调查 纵向案例( longitudinal case) : 对于两个或多个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案例
资料来源:COSMOS Corporation
实际观察
2013年10月11日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解释研究结果的标准
就目前这个案例来说, 无法精确地设定解释这类研究结果的标准。 要预测并列举出各种可能的重要的竞争性解释,这样有利于在收集资
料时将竞争性解释的相关信息也收集起来,才有助于后续的分析。
研究设计是从“这里”到“那里”的逻辑步骤, “这里”指需要回答的 问题,“那里”指得出的结论。在“这里”与“那里”之间可以有几个 步骤,包括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等等。
研究设计是一种指导研究者按步骤收集、分析并解释资料的计划,研 究设计是一种进行论证的逻辑模式, 它能使研究者对研究中各变量之 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推论(Nachmias &Nachmias, 1992, pp. 77~78)。
该类项下,即通过“分析性归纳”来总结出更为抽象的、更概括性的理 论来进行检验。还需要通过多案例的“复制”法则来坚实理论。
信度 ( reliability ) : 表明案例研究的每一步骤——例如资料收集过程—
—都具有可重复性 , 并且如果重复这一同样的研究, 就能得到相同的结 果。其目的在于降低和减少研究中的错误和偏见。
定研究是否成功的标准。
与探索性研究的相类似的“探险”
当哥伦布晋见伊莎贝拉女王恳求其资助自己进行环球探险时, 他必须 向女王汇报要求3 艘航船的理由(为什么不是1 艘? 为什么不是5 艘?) ; 必须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向西航行( 为什么不是向南? 为什么不是先向 南再向东?) ; 必须提出据以判断其所见到的陆地是印度的标准( 当然, 他的发现的新大陆后来证实并不是印度)。总之, 尽管他的发现后来证 实是错误的, 但他在探险之前确实已经有了方向和原则(Wilford , 1992 ) 。同理, 在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之前, 也同样要先提出研究的方 向和原则。
2013年10月11日
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其他理 论类型
个人的理论 群体的理论 组织的理论 社会的理论
个人发展、认知行为、人 格、学习、人际互动等
家族、非正式群体、工作 团队、管理者与员工协调 、人际网络等
科层组织、组织结构和功能 、组织绩效、跨组织合作等
都市发展、国际性行为、 文化、技术发展等
研究设计是研究的“蓝图”, 它至少应处理4个问题: 要研究什么问题? 哪些数据与要研究的问题相关? 需要收集哪些数据? 如何分析结果? ( Philliber,Schwab, &Samsloss, 1980)。
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 是避免出现证据与要研究的问题无关的情况。 研究设计处理的是逻辑问题(logical)。
个案交叉分析的结果表明四者间存在一些主要的相同之处:它们的社会 在经济方面都处于上升、发展阶段( 不是处于下降阶段, 这与作者的心 理预期有所不同) ; 都有严重的阶级冲突; 知识分子都不与他们的政府合 作; 政府机器腐败低效; 统治阶级堕落、放荡、靡烂、无能。然而, 作者 并不是仅仅依据这些“ 因素”对历史进行叙述, 而是用“ 发高烧的病 人”来比喻、描述事件发生的模式。发烧的病人一会儿感觉冷, 一会儿 感觉热, 体温上升到达某一临界点后, 出现宁静的假象, 作者就是用这种 周期变化的模式, 来描述各国历史事件的起伏不定。
究目的联系起来,之后再找到与这些概念相匹配的操作性措施。如“组 织公民行为”。
内在效度 ( internal validity , 仅用于解释性或因果性案例研究, 不能用 于描述性、探索性 案例研 究 ) : 从各种纷乱的假象中找出因果联系 ,
即证明某 一特 定的条件将引起另一 特定的结果。
外在效度 ( external validity ) : 建立一个理论范畴, 把研究结果归纳于
建构理论的目的在于为研究提供更详细完整的蓝图。
2013年10月11日
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完整的研究设计还应包含一个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
对某些主题,目前已有的工作成果可以提供理论架构。 某些状况下,适合的理论可能是描述性的理论。 • 进行描述的目的; • 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的真实与完整程度; • 能够被描述且具有实质意义为“探索
2013年10月11日
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与民族志、扎根理论的不同在于,案例研究需要进行一定 的理论假设。
所谓理论假设就是“关于行为、事件、结构和思想为什么 会发生的假设”(Sutton & Staw,1995).
完整周密的研究设计可以帮助你决定该收集那些资料、采 用那些分析方法。因而在收集资料前进行理论建构是案例 研究的重要环节。
2013年10月11日
四、案例研究设计的判定标准
2013年10月11日
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
2013年10月11日
五、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
单案例研究设计的适用范围
对一个广为接受的( well-formulated)理论进行批驳或检验。 对某一极端案例或独一无二的案例进行分析。 了解某一典型性案例出现的环境和条件。 研究启示性案例( revelatory case)。当研究者有机会去观察和分析先前无
每一个个案并不是抽样单位,而且也不应该是为了要选取抽样单位而被 选取成为个案。
要避免出现类似“案例的样本”、“ 不大的案例样本数”这样的说法, 坚决不要把案例研究的对象看作是实地统计调查时的调查对象, 或者实 验室中的一个实验对象。
2013年10月11日
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从个案中归纳理论
• 文献可以成为定义案例和分析单位的指南。
2013年10月11日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界定分析单位
更清楚地界定分析单位
艾拉·玛格津纳尔和马克·帕丁金( Ira Magaziner and Mark Patinkin )1989 年 出版的《无声的战争: 塑造美国未来的全球商战》一书中收录了9 个案例 研究, 每个案例都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国际经济竞争的真实情况。
定联系在一起的。对分析单位的不同界定, 会导致采用不同的研究方 法或者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 • 分析单位应从所研究现象对研究单位的需求出发。 • 随着资料收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发现, 你的分析单位应该接受 不断的修订。
• 要对分析单位的空间界限(现象本身与背景的关系)和时间界限(时 间点的起始)进行界定,避免混淆。
这两个案例表明, 对主分析单位、嵌入性分析单位以及包围这些分析单位 的环境事件的界定, 取决于研究的层次。主分析单位很可能与主要研究问 题处于同等层次。
孙俪《甄嬛传》的例子
2013年10月11日
二、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连接资料与假设
需要关注的是主要资料的选择,以及这些资料是否适合所要进行的案例 研究。
在分析性归纳中, 先前提出的理论被当作“模板”( template ) , 实证结 果要与这一模板相对照。如果两个或更多实证结果都支持同一理论, 那 么, 研究者才可以说, 他的研究具有可重复性。如果两个或更多的实证 结果都支持同一理论, 且不支持与之竞争的理论( rival theory ) , 那么这 一研究结论就更具说服力。分析性归纳是“第二层次推论”。
2013年10月11日
三、理论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的作用
从个案中归纳理论
分析性归纳(analytic generalization)与统计性归纳(statistical generalization )。
在“统计性归纳”中, 研究者是通过收集样本的各种实证数据, 然后推 导出总体的某种属性。这种归纳被称为“第一层次推论”( Level One Inference)。
需要一些分析技巧:模式匹配、建构性解释、时序分析、逻辑模型、跨 案例聚类分析等等
例如,唐纳德·坎贝尔( Donald Campbell ) 所述的“ 模式匹配”。借助 这种方法, 同一个案的几组信息可以共同形成某种理论假设。
可能出现的两种问题: • 收集资料太多,却在后期分析中毫无用处; • 收集资料太少,以至于难以分析,不得不退回到资料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