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青岛版六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性质;2.能够绘制圆和圆心;3.能够使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图形;4.能够解决与圆相关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圆形的含义;2.掌握圆的构造方法;3.熟练绘制圆和圆心;4.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圆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1.掌握圆形的性质;2.理解圆形和圆心的含义;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圆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们出示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正五边形等),引导学生们回忆这些图形的特征和性质;2.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圆形。
2.探究圆形定义(10分钟)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引导学生看图说词;2.让学生找出圆的特征和性质,即“等距离”、“周长”、“面积”;3.老师向学生讲解圆的定义:平面内所有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称为圆,定点称为圆心,特定距离称为半径。
3.观察图形(10分钟)1.将黑板上的圆分成若干个部分,让学生观察圆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找出各部分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引导学生认识到圆的部分不同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4.绘制圆(10分钟)1.老师向学生讲解利用圆规绘制圆的方法;2.让学生自己练习利用圆规绘制圆;3.引导学生仔细测量,确定半径,绘制圆。
5.利用圆的构造和性质解决问题(15分钟)1.老师出示生活中常用的圆形图形,如轮胎、篮球、字典等;2.让学生围绕这些图形构造各种形态的图形,并引导他们寻找各种图形的圆心和半径;3.让学生通过绕圆的中心旋转图形来构造新图形;4.老师出示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问题,如“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让学生通过利用圆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这些问题。
6.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简要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关键词,如“圆形”、“圆心”、“半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首先引入了圆形的定义和性质,并给出了绘制圆和构造图形的方法。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圆的认识(教案)
1.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地识别圆的基本元素:圆心、半径、直径和圆周;
•能够知道圆的性质:圆心到圆周上任一点的距离相等;
•能够正确地绘制圆的相关图形;
•能够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
1.圆的定义和基本元素的概念解读
2.圆的性质和相关定义
3.圆的应用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沙盘等方式展现圆形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形状,引入本节课程内容。
3.2 观察圆、圆心、直径、半径和圆周
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和基本元素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圆、圆心、直径、半径和圆周的特征。
3.3 圆的性质
•圆心到圆周上任一点的距离相等;
•相交的两条弦相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相切的两线段的长度相等。
教师介绍圆的性质和相关定义,并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这些性质。
3.4 圆的应用
•绘制圆的相关图形;
•通过圆的相关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案例和练习,让学生应用圆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
3.5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4. 教学评价
1.通过练习检验学生掌握圆的基本元素和性质;
2.给予学生实战问题进行创新思考的实际应用;
3.教学互动的质量,学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参考资料
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2.《小学数学教材》
3.《小学数学导学》。
五 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圆的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4.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圆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3. 深入学习:讲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这些概念。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应用拓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说明其特点。
2. 请学生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圆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讲解这两个概念,并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一、圆的周长1. 圆的周长定义: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界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之和。
2.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圆的周长C可以通过公式C=2πr计算,其中r为圆的半径,π(圆周率)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
圆的认识教案(6篇)
圆的认识教案(6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54页,《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课时:3课时(预习指导课、展示课、反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圆的认识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材简介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
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难点: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过程(预习指导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
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二、探索新知1、谈话: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请大家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学生独立画圆。
谈话:同学们得到圆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圆的呢?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找有代表性的到黑板上来画一下。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用图钉、细线和铅笔画图,画时图钉要固定好,细线要拉紧,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②用圆形的瓶子盖可以画出一个圆。
谈话: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画的,有什么问题吗?(不圆)为什么会不圆呢?你们画的时候有问题吗?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谈话: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呢?给大家介绍一种画圆的仪器——圆规。
请大家用圆规画圆试一试。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小组内交流: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
五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五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圆的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我打算从教材的第十章引入,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以及圆的度量。
我会详细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将圆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相信学生对于圆的概念的理解会是一个难点,同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将是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圆形的物品,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形状。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计算工具,如计算器,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物品,让学生猜测这些物品的周长和面积,从而引入圆的概念。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辅导。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包括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以便学生能够自行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圆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计划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圆的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我会尽量用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物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形状,帮助他们建立圆的基本概念。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将是另一个重点。
我会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圆与其他图形的区别。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圆的特征。
2.熟练掌握圆的相关术语:圆心、半径、直径。
3.能根据给定的圆的相关信息,求解圆的面积和周长。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圆的概念和特征。
2.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教学难点1.圆的相关问题的求解。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导入问题:“一个形状又尖又长的图形叫做什么?”2.引出圆形的概念:展示一张圆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任何一条线段的终点和起点都与圆心相等,并且半径相同。
(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3.引导学生总结圆的特点并进行概括,例如:“圆是一个没有边界、没有拐角的二维图形。
”2. 讲授圆的术语和定义1.引导学生观察圆形图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指出圆的特点和定义,例如:“圆心是圆的中心点,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2.配合圆形图片,引导学生熟悉圆的基本术语,例如:“圆心、半径、直径、圆周、弧、扇形等”3. 圆的相关问题的求解1.经过讲解,提供一些简单的圆的相关问题,例如:“一个圆的半径为5cm,求它的周长和面积是多少?”;“一个圆的直径为12cm,求它的圆周长是多少?”等等。
2.强调解题步骤,以及如何将图形转化为算式。
4. 拓展和巩固1.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习。
教学方法排除传统的说教方式,加强思维性和互动性。
例如,引导学生发现和讨论圆的特点,并且利用圆画图加强学生对圆的理解和识别。
四、教学后记本节课以“圆的认识”为主题,重点介绍了圆的术语和定义,并讲解了一些圆的相关问题的求解方式。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有讲解,也有图形示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中文表述不准的情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词汇的教学。
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
2.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的理解和应用。
2. 圆的性质的推导。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圆规、直尺、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3.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钟表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圆。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吗?圆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1. 讲解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讲解圆的性质:a. 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叫做半径。
b.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c. 圆的半径和直径相等。
3. 讲解圆的画法:使用圆规和直尺,先画圆心,再画半径或直径,最后画出完整的圆。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动手操作1. 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课后作业(略)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圆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
在课后作业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的理解和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是圆的基本要素,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半径、直径、圆心。
2.掌握圆的性质,例如:所有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3.能够画出给定半径或直径的圆,并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圆内外切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圆的相关术语及性质。
2.圆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3.圆内外切的问题探究。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张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
2.老师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3.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引出“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3.2 讲解(15分钟)1.老师讲解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并用白板示意图进行讲解。
2.老师讲解圆的性质,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3.3 实践(25分钟)1.学生分组,使用圆规和量角器练习画圆,并标出半径、直径和圆心。
2.学生计算给定半径或直径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自己的方法验证圆的性质。
3.学生探究圆内外切的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3.4 总结(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探究圆内外切问题的解决方法。
2.老师再次强调圆的性质和相关计算公式。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今天的收获和问题。
四、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有助于引起学生对圆的认知兴趣,但需要把握好时间和方式,避免浪费时间和过于随意。
2.讲解环节最好用形象生动的方式,例如在白板上画出圆的示意图,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3.实践环节需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总结环节最好给学生留足时间讨论和总结,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从而深化对圆的理解和应用。
5.1《圆的认识》(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5.1《圆的认识》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 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圆是曲线图形”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在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图形”这一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及画法。
教学难点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幅生活中的图片,如车轮、钟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引出圆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1. 圆的认识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圆形的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圆的特点: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 圆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并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并记住圆的各部分名称。
3. 圆规画圆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圆规画圆,并讲解画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会用圆规画圆。
三、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如画指定大小的圆、找出圆的半径和直径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的认识和画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加深对圆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与圆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使学生认识了圆,了解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并学会了用圆规画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规画圆的方法圆规画圆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技能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圆规画圆。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圆的特点和圆周率的含义;2.会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3.能够求解有关圆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圆的特点和周长的计算;2.直径和半径的测量和计算;3.圆与其他图形的比较和求解。
三、教学难点1.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和求解;2.圆与其他图形的比较和求解的思维转化。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2.讲授法;3.演练法;4.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询问学生对圆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让学生了解到圆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环节2.1 圆的特点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对圆的特点进行讲解,重点强调直径、半径和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2 圆的周长公式通过实例演算,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公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
2.3 圆的测量通过实验室实际操作和示范,教授直径和半径的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
3. 演练环节3.1 练习题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直径、半径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检测掌握程度。
3.2 拓展练习通过提供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环节通过讲解和复习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对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将圆的特点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
六、教学评估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考察学生对于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发现学生对于圆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应用方面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下一步需要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并且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认识 1教案 青岛版
学生交流:车轴相当与圆心,辐条相当与半径,每条半径到圆心的距离都一样,平稳。
学生交流。
师: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师:谁来汇报一下?
师板书:d=2r或r= d
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
师:通过刚才的折纸,除发现直径的特点,你还发现圆有什么特点?
2.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用圆规画圆的同学能说说怎样画得吗?
师:那你就用圆规在纸上画任意三个圆吧。
师:在画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接着问:说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
师:画圆时固定的一点是“圆心”,用字母O表示。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为什么?
3. 认识半径:任意在圆内、圆上和圆外点三点,分别问学生:这点在什么地方?
生3:我是用圆规画的圆。……
学生交流。
生:圆都有一个圆心。
学生思考交流: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生1:因为我们圆规的叉开的大小不一样。
生分别说:圆内、圆上和圆外。
学生交流,无数条 半径相等。
学生通过用尺量半径认同半径都相等。
生:必须在同一个圆内或相等的圆中。
学生动手折纸,并量一量,然后谈发现。
学生看谁自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师:出示情景图,这些交通工具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师:不管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交通工具的轮子都设计成了圆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五章第一节——圆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主要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圆规、直尺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让同学们观察并描述一下他们看到的圆的特点。
2. 知识点讲解:我会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板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并解释它们的定义和作用。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关于圆的例题,让同学们一起跟我解答。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发放练习本,让他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答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画出一个圆,并测量它的直径和半径。
2. 根据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圆的定义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部分同学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圆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多进行相关的练习,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的黑板画圆,是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圆的特点,这对于他们后续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知识点讲解环节中的圆规和直尺的使用,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设计1_2
学生动手量,体会圆内最长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两条直径相交的一点就是圆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
究
过
程
本题是判断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自己的理由。
圆是曲线图形。
2.师: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你能折出他的半径和直径吗?
师:如果让你找出光盘的圆心,半径、直径那该怎么办?
二、练习设计。
(一)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通过练习让学生发现并体会这些物体运动的轨迹只有是圆形的才能平稳,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2.自主练习第2题。
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根据直径和半径的意义进行判断,使学生加深对直径半径的认识。
(二)提高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本题是画圆的题目,可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是注意让学生说说画圆的步骤,进一步感受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自主练习第5题。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板书。
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
(三)综合练习。
1.做第7题。
本题综合了圆、数对、平移等知识。练习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必要时给与一定的指导。
2.做第8题。
本题运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明确:只有设计成圆形的场地才能比较公平。
3.做第9题。
本题是根据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填空的题目。
4.第10题.
本题是利用圆形设计图案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创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教学内容《圆的认识(一)》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中的第五单元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圆的概念、性质和特征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其相关性质的理解。
2.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圆的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一)》2. 定义:圆是由一组等距离于圆心的点构成的图形。
3. 基本概念:半径、直径、圆心。
4. 性质:对称性、周长、面积。
5. 应用: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计算题: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3. 应用题: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练习巩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教案共计约500字,如需进一步扩充至2000字,可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深入阐述相关细节,例如:- 教学内容部分可以具体列举本节课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包括相关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一)》|青岛版
课题《圆的认识(一)》第一课时单元教学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
本单元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认识。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通过圆的认识(一)、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六个板块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队员特征及各个概念和对称性的认识,开展测量活动,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周长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单元教学目标:1、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3.亲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想象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第一课时,通过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以及动手操作掌握圆的的特征及其相关概念。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学情分析:圆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这一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己获取一些有关圆的特征的知识,这样回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法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归纳圆的相关概念和特征。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等基本元素。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
- 教学难点:圆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性质。
-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圆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设备。
-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车轮、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二、新课1. 教师利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圆有哪些部分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3.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4. 教师讲解圆的性质,如圆上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的半径相等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部分?圆有哪些性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 教师总结并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强调记忆方法。
4. 学生练习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讲解、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教材P56页的练习题1-4。
2.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尝试计算其周长和面积,并记录下来。
圆的认识的教案青岛版
圆的认识的教案青岛版教案标题:圆的认识的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识别和描述圆的形状。
3. 能够绘制简单的圆形。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圆的定义和特点。
2. 圆的形状和绘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彩色粉笔、圆规、直尺、圆形物品等。
2. 学生准备:绘图纸、铅笔、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圆形物品,如硬币、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品的形状。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Step 2:引入圆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圆形图片,并解释圆的定义:圆是由一条不断延伸的曲线组成的,它的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描述圆的特点。
3. 教师用黑板和彩色粉笔绘制圆的示意图,强调圆的形状和特点。
Step 3:圆的形状和绘制(20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圆形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
2. 引导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绘制圆,要求学生绘制不同大小的圆。
3. 学生进行练习,互相检查和评价彼此的绘制结果。
Step 4: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其中是否有圆形,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2.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来创造圆形,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如颜料、纸张、线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Step 5: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如何绘制圆形。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作业:在家中找出几个圆形物品,并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它们的直径和半径。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的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绘制的圆形作品和判断圆形的能力。
3. 学生对于圆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青岛版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圆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圆的认识”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
学情分析: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一定的研究图形特点的方法积累。
这些方法可以为课堂中学生研究圆的特点有一定启发。
同时,学生体会到圆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并能举出生活中圆的例子,但不能很准确地对于生活中圆的例子进行描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准备:教学圆规、尺子和课件。
学具准备:圆规、尺子、练习本教法:情境创设法与观察归纳法学法:动手操作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上课我们学什么?师:你从哪里知道的?师:屏幕上有,还有吗?师:没错,还有圆规。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联想。
那么看到这个“圆”字,你联想到了什么?师:哦,一个“圆”字能让大家浮想联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自然现象,看看在这些现象中,你能否找到圆?师:找到了吗?有什么感受?师:是的,圆是那样的光滑,又是那样的饱满、匀称,所以2000多年前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赞美“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画圆师:同学们,要认识圆,我们首先得画出一个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圆的认识”52—56页。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的圆周长、面积及圆柱体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回忆感知生活中的圆.课件呈现车辆的图片2
从古至今的车辆在设谈话:
计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大致能说出轮子都是圆形的。
)
追问: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呢?
引导学生猜想,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借助材料画圆——初步感知
(1)学生小组合作,用准备的材料画圆。
预设:学生可能借助圆形物体描圆,可能借助圆规画圆……
画好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要注意的地方。
(2)组织交流
指名说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引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用圆规画圆——理解概念
(1)谈话:如果再让你在纸上快速地画一个圆,会选择那种方法?
(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圆规画圆)
追问:为什么?
交流明确,用圆规画的圆规范、标准、快捷、随意大小。
(2)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圆。
(3)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进行交流,指出问题,明确画圆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①定长②定点③旋转
组织学生交流:大家画的圆都一样大吗?位置一样吗?
通过交流明确:针尖(点)位置不同,所以圆的位置不同;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不同,所以圆的大小不同。
(4)练一练: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2厘米,按步骤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画的好。
.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像这些能决定圆的位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谈话:53页自学。
置和大小的部分我们称它们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第全班交流:反馈圆心、半径、直径(让学生上台画、板书)出示课件:判断下面的线段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为什么?。
①②③④⑤
2.回顾画圆过程,理解原理,内化概念。
谈话: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其实回头看一下刚才我们画圆的过程,里面就蕴含了这些知识,你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明确:针尖及圆心,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及半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合作探索,掌握特征
(1)谈话: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圆的特征了,请将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拿出来小组合作进行研究。
(2)小组合作,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讨论研究下列问题:
①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交流:操作过程中对圆又有了哪些更深入的认识?
预设:大部分学生能会发现圆的直径和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直径相等,所有的半径也相等;同一个圆中,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圆是轴对称图形。
.
追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如果学生学生说出,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适时必须在同一个圆里,追问:所有的所有的直径都是
半径的两倍吗?使学生明确: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生小结:在同一圆内,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
直径有无数条,都相等。
d d=2r 或r=
2(课件出示数学史料)通过课件介绍,加深对圆特征的理解。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车轴应该装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画演示)
2.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
(2)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5厘米的圆小。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
.课件出示3.
4.课件出示:6位同学参加趣味“套圈”比赛,场地设计如下。
①这样设计比赛公平吗?②请你设计并画出比赛场地示意图。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什么是半径、直径,同一个(怎样画圆,引导学生全面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特点和关系。
1元硬币的直径?1课后作业:()你能用几种方法量出)找一找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事例,并思考这是应用了圆的2 (
那些特征。
)与同学合作,在操场上画出练习题中套圈比赛的场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