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新部编本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案例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洪湖市乌林镇胡范八一希望学校甘忠文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例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折圆纸片、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圆的一些特征。
这样的组织教学,使整节课充满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
现代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课例的教学设计还着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时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
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
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三、教学内容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55—58页的内容。
本单元教材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在低年级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教学的。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初步感知圆的存在。
2. 引导学生对圆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圆举例:如轮子、钟表、圆桌等。
2. 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形状、大小等。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生活中含有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并分享。
第二章:圆的定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圆的几个关键要素:圆心、半径、直径。
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
2. 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关系。
教学方法:1.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展示圆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定义。
2. 实物操作:让学生用圆规画圆,体验圆的特征。
第三章:圆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性质。
2. 学会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面积公式。
2. 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 圆的对称性。
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探讨圆的性质,总结规律。
2.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四章:圆的画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 掌握圆的基本画法。
教学内容:1. 圆规的使用方法。
2. 画圆的步骤:确定圆心、定半径、绕圆心画圆。
教学方法:1.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画圆的方法,讲解步骤。
2. 学生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画圆。
第五章: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2. 圆的计算: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圆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实际意义。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概念。
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圆的认识》,属于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围绕圆的定义、性质、圆的画法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定义,了解圆的基本性质。
2. 使学生能够使用圆规正确、迅速地画圆。
3.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
2. 圆规的使用及圆的画法。
3.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性质。
3. 演示与讲解:演示圆规的使用方法,讲解圆的画法。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动手画圆,分组讨论圆的性质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半径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性质:圆心、半径、直径、圆周、弧、扇形等。
3. 圆的画法:使用圆规正确、迅速地画圆。
4.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车轮、圆桌、地球等。
作业设计1. 请简述圆的定义及性质。
2. 请使用圆规画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
3. 请举例说明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定义、性质、画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讲解清晰,让学生充分理解圆的定义及性质。
2. 演示到位,确保学生掌握圆规的使用及圆的画法。
3. 练习充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圆的认识。
4.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圆《圆的认识》教案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计算等方法,估算圆周率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圆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圆的奥秘。
第六单元圆《圆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教案
本节课选自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圆》的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圆周、圆心。
2.圆的性质:圆上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圆周上任意两点间的弧长相等。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C=πd,C=2πr,S=πr²。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C=πd,C=2πr,S=πr²。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面积的公式,能熟练应用于实际计算。
(3)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圆的对称性、圆周率的估算等。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圆的特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不同大小圆的半径和直径,计算圆周长等,以此演示圆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
在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目的: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圆的认识》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几何直观。
(4)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车轮、硬币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让学生运用圆规画圆,观察圆的性质,如半径、直径、圆周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质。
(3)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知识。
(4)教学评价是否科学,是否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以生活中的圆形物品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首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车轮、硬币、圆桌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为5cm的圆。
(2)计算以下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a.一个半径为4cm的圆。
b.一个直径为10cm的圆。
(3)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以下问题:
a.一个圆的半径增加了2cm,周长增加了多少?
b.一个圆的面积是原来的4倍,半径增加了多少?
2.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形状,并能够描述圆的基本特征。
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供学生观察。
1.4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圆形物品,让学生注意到圆形的特征。
提问学生对圆形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圆形的特点。
讲解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如圆心、半径等。
第二章:圆的周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圆的周长。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概念。
2.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供学生测量周长。
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物品,并提出测量周长的问题。
讲解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如周长=2πr。
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圆形物品的周长,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第三章:圆的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圆的面积。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供学生测量面积。
3.4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物品,并提出测量面积的问题。
讲解圆的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如面积=πr²。
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圆形物品的面积,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第四章:圆的运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与圆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圆形花园的面积计算等。
提出一些与圆形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圆的认识的学习内容,并能够进行拓展思考。
5.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总结圆的认识的学习内容。
六年级第五单元圆的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4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5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6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7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8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2第第第2第第第2.5第第第3第第第8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58第第第第第第第60第第第第第第第5第第第10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o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r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d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5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P58 12第第第第第第cm第 0.24 1.42第第(cm)0.84 1.0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57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5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4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5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6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7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8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2第第第2第第第2.5第第第3第第第8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π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π第3.1415926535……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π≈3.14第第第第C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65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6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5.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π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c第第第第第第第d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C第πd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C第2πr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Π=3.14 第 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 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a 第第b 第第c 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a 第第b 第第c 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2.56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r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S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0m第第第第第第第8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20÷2第10第m第314×8第2512第第第3.14×10²第314第m²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51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cm第第第第第第6cm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3.14×6²第3.14×2²第113.04第12.56第100.48第cm²第3.14×第6²第2²第第3.14×32第100.48第cm²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00.48 cm²第第第第第第第1.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m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2第0.5第m第3.14×0.5²第0.785第m²第第第第第第第第0.785m²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50m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0m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14×第25²第5²第第3.14×600第1884第m²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7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4第第 第72第第第5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 第第第第第第第12.56cm第第第第第第第12.56÷3.14÷2第2第cm第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dm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14×3²第28.26第dm²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m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m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r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r第1 m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4.8 cm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72第第第第第第第9第第2第第73第第第第第第第10第第第1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5.12m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A第B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AB”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5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76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1第1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100第第400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00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00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00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400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00第第第第8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8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00第第第第第400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85.96第第第第第第1.25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72.6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85第96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00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14159*72.6≈228.08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85.96*2 + 228.08≈400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14159*75.1≈235.93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85.96*2+235.93=407.85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407.85-400=7.85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3.14159*75.1-3.14159*72.6=7.85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圆的认识”,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练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性质、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
2. 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2. 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圆形的教具或实物。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钟表、篮球等,引发学生对圆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圆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圆的定义。
二、探究圆的性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套圆形教具。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圆的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等。
3. 各组汇报发现,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学习直径和半径(10分钟)1. 教师介绍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2.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教师讲解直径和半径的计算方法,学生练习计算。
四、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10分钟)1. 教师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圆的定义、性质、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
最新《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自学教材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圆规、尺子、剪刀、绳、钉子、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这面旗帜你们认识吗?(出示五环旗)(1)教师: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圆呢?(2)展示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3)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一起认识圆,了解圆。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画圆。
(教师:认识圆,我们首先从画圆开始。
)(1)学生尝试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画一个圆。
)(2)汇报:你是怎样画圆的?(3)老师示范如何画一个圆。
(4)强调画圆时要注意的问题。
2、自学探索圆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下面老师想考验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请围绕下面三个问题自学。
①什么是圆的直径?它用什么字母表示?②什么是圆的半径?它用什么字母表示?③请在你画的圆上标出它的圆心、直径和半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2)汇报预习成果。
哪位同学跟我们分享他的预习成果?(3)判断:下面哪些线段是圆的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3、探索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圆的定义、性质和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应用圆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和性质;2. 圆的直径、半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3. 圆和其他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圆的形状、性质和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2. 概念引入:通过提问和示例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出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知识讲解:教师可结合实例和图表详细讲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4. 练习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探讨圆和其他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丰富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6. 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注意事项和解题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教材;2. 圆形实物和图片;3. 测量工具和作业练习册。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2. 教师评价:认真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3. 同学互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和互相学习,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圆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
3.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周长C=2πr,面积S=πr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定义、特征和应用。
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圆的特点。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圆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圆的定义、特征,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回顾圆的概念。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圆的特征,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3. 游戏互动:设计一个关于圆的互动游戏,如“圆的接力”,增强学生对圆的理解。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圆的知识掌握。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圆的概念。
2. 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特点。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圆的知识。
4. 鼓励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圆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圆的定义及特征。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与圆有关的事物?(2)引导学生举例,如:硬币、车轮、圆桌等。
2.新课教学(1)圆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圆的特征,得出圆的定义。
圆的定义:在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按照一定的距离运动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2)圆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圆的特征。
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圆周率。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C=2πr圆的面积计算方法:S=πr²(4)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硬币、车轮、圆桌等。
3.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26页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P26页课后习题。
2.收集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圆的特征,理解了圆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圆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早上好!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周围有很多形状是圆的呢?生1:老师,我家的餐桌是圆的。
生2:我看到的硬币也是圆的。
师:很好,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充满了圆形的物品。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通用1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通用16篇)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教学难点:准确认识、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具学具: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认识我吗?了解我吗?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吗?看来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物,都应通过观察接触研究归纳,才能达到真正认识!讨论套圈儿游戏的规则引出圆(宣布上课!)一.情景引入、激发探究兴趣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的形状与圆有关。
你能举个例子吗?古人最早是从日月的形状认识圆的,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喜欢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以及各种平面图案的设计中,由于用到了圆而格外漂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圆!课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数学的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圆到底是怎样一种图形,有什么特点,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见、数学家如此夸赞它呢?你们想了解它吗?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确定教学起点)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础上自主建构(一)动手动脑,体验和感悟大家知道怎样画圆吗?1.圆规画圆渗透画圆步骤和圆心、半径作用和定义,介绍字母表示方法。
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案6篇
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案6篇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3、学会用工具画圆;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第三节:原地转身二、导入新课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图片。
4、揭题:圆的认识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三、动手操作(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特点:圆的边界是一条曲线,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称为半径。
3. 圆的符号:用“O”表示圆心,用“r”表示半径。
4.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周长C=2πr,面积S=πr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特点、符号以及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圆的特点和公式推导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车轮、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圆的定义、特点和符号,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4. 应用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发挥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圆的定义、特点和公式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鼓励创新和发散性思维。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圆的图片、实例和动画效果,以直观展示圆的特点和应用。
2. 准备圆的模型或实物,如硬币、瓶盖等,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 准备练习题和作业,涵盖不同难度层次,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activities,理解圆的定义、特征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弧、圆周率等。
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C = 2πr,A = πr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圆的定义、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自主发现圆的特征和规律。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圆的特征。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圆的直径、半径等概念,并通过示例演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5. 拓展与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圆的定义、特征和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
2. 注重评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知识与技能:通过调查、实践,具体感知圆的特征、圆各部分的名称,能够在操作中理解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知道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圆的位置是由圆心确定的;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的直径和半径,能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并会描述。
过程与方法:能够指出生活中物体上的圆,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知道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
2、关于如何让学生自学以及自学内容的选定方面自己还是把握不好,需了解学生水平。
2.入门技能:通过对预学单的检查,了解了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了解。
3.学习风格:在老师引领下,能进行学习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应用
1.学习环境选择(打√,如 )
(1)简易多媒体教室
(2)交互式电子白板 □
(3)网络教室 □
(4)移动学习环境 □
2.学习资源应用
知识点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及来源
教学作用
全班汇报(进一步认识圆)
自制课件+实物投影
学生能较全面说圆的特征
在自主研讨中感知
两次画圆
播放课件
先让学生尝试画图,在观看课件后再次画图
课件
学生能用圆规较规范的画圆
在多次操作中感悟
练习
3组不同形式的练习
独立思考
自制课件
对圆的认识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2.评价形式与工具(打√,如 )
(1)课堂提问
本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因为采用了先学后导的模式,很多学生都有画圆的经验了,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尝试着画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圆的画法。所以在画圆这个环节,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我发现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而是让学生自己画,在画的过程中,发现画圆会出现哪些问题。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和课件的示范引领,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我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
部编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7-58页“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重、难点】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难点:画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主题师:这个图形认识吗?生:认识师:叫什么?生:圆(板书)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圆1、师:圆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谁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里还存在着圆?生:举例2-3个。
师出示有关圆的漂亮图片,学生观看,初步感受圆的形状。
2、师:同学们想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3、师出示学生回答的图形,问它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圆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以前学过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板书:圆是平面上的一种封闭曲线图形。
4、下面请大家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圆形纸片,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在圆内出现了很多折痕。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生:圆的中心一点。
师:我们把圆中心点的这一点叫做圆心。
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板书:圆心。
学生齐读。
5、师:同学们用尺子量一下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多量几条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师:我们把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叫做半径。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板书:半径。
学生齐读。
6、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刚才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学生回答。
2024年统编版秋季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1.1了解圆的定义和特征。
1.2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1.3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能力目标:
2.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3.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2.2用数学语言解释各部分的含义和性质。
3.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3.1通过实例引入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3.2用公式表示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案例分析
1.分析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让学生找出圆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2.分析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通过填写学习日志或自我评价表,记录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十六、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以及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对圆的基本认识,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通过持续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十三、教学反馈与改进
1.教学反馈:
1.1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1.2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监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学改进:
2.1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
2.2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教学资源和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唯一教学的一个曲线图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对这一课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1、“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及周长、面积公式的基础上教学的。
2、学习“圆的认识”使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从直线段图形扩大到曲线图形,不仅对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将来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本课的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虽然,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觉思考的能力。
从学生关于圆的知识储备来看: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生活中有许多圆形的物体,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特征, 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圆的认识》
武汉市育才小学张成林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渗透画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具准备:圆规、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
(出示图片)
2、出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电子课本,唤起对旧有知识的回忆。
(长方形,正方形等)
3、思考讨论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
4、反馈交流:以前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有直直的边,还有几个角;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只有一条光滑的曲线,没有角;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5、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引导学生初次画圆。
(1)要认识圆,首先就要得到一个圆。
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用手画的;用圆形物体画的;用绳子画圆;用圆规画的)
①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个圆规,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圆规,它有两只脚,一只脚带有针尖,一只脚装有铅笔,两只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
②下面大家就尝试画一画圆,看谁的方法多画得好。
可以自己画也可以找人合作。
(生自主画圆)
(2)反馈交流:你是怎样画的圆,画的过程有什么感想,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①用圆形杯盖画出的圆,只能画出这一种大小的圆。
②用圆规则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
③画圆时要注意什么?【两脚叉开,距离保持不变,定长——固定针尖,定点——旋转成圆。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汇报并总结。
适时板书:a.定长)b.定点】
(二)、师生用圆规画圆。
(1)教师示范画圆。
怎样用圆规画圆的?(先确定圆规的两脚距离,然后,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另一只装有铅笔的脚旋转,这样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2)学生再次画圆。
掌握了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大家再尝试在纸上用圆规画一个
任意大小的圆。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请同学自学58页内容,圆的各部分名称。
先安静自学课本,再播放微课程。
(2)汇报交流。
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板书O)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板书r)
指导理解圆上的含义,与圆内、圆外区分。
师:圆上任意一点,哪里是圆上,请你来指一指。
这点在哪里?(圆内)那这个点呢?(圆外)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板书d)(3)变式判断。
图中哪些是直径?直径具有哪些特点?(过圆心、两点都在圆上)
哪些是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板书“圆心、半径)
(四)、探究圆的特征。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圆有了一些认识,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咱们是怎样研究这些平面图形的?(出示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电子课本。
)
生:都是从边和角两方面来研究的,采取的方法是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
生: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没有角,就研究它的直径和半径吧?
生:也可以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
(2)根据研究提示,动手操作,看看你还能有什么发现?
把刚才画好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3)学生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发现。
(4)学生分组汇报:(老师收集了你们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发现,与我们共同分享)
①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板书位置、大小)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你们是怎么发现的?(折、画、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圆上有无数个点,这样就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有的学生是度量长度发现的(让学生在圆里多画几条半径,量一量)用测量来验证很好,还有补充吗?有的学生是通过对折发现的,那些重合的折痕就证明半径相等,同理直径也都相等(那是不是说所有圆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都相等?)为什么要在“同一圆内”,同学们手中圆的半径和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老师手上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它们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直径长度都相等。
(补
充板书等圆)
④同一圆内或相等的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你们是怎样发现的?(量、折)还有谁的发现和他一样?看来,不论是大圆小圆,同一圆内或相等的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这条发现,用字母怎么表示?(板书d=2r、r=1/2d)
(5)、做一做:对于用杯子盖、三角尺画出的圆,如何找到圆心?(学生展示:可以对折两次,交叉的点就是圆心,)
不能折,该怎么办?请你画一画,试一试。
指名演示操作。
三、延伸拓展,文化熏陶
1、了解圆的文化。
(1)圆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早在在汉代的石刻造像中有“伏羲氏手执矩,女娲氏手执规”的图像,反映了规、矩的形象。
孟子说:规者,正圆之器也。
矩者,正方之器也。
直到今天还流行着一条口头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远不止这些。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在著作中这样描述:“圆,一中同长也。
”现在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圆心。
“同长”呢?什么一样长?(半径、直径一样长)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真是不谋而合。
更何况,墨子的发现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要早一千多年。
听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感受?
(3)这幅图大家一定认识?(阴阳太极图)这幅图是怎样构成的呢?(CAI)它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的小圆组合而成的。
如果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小圆的直径、大圆的半径、大圆的直径、小圆的直径相当于大圆的半径)古老的阴阳太极图为什么与圆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做深入的研究。
2、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下面的现象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一下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1)公路上行驶的所有汽车的车轮为什么都采用圆形的?车轴为什么都装在车轮的中心?
(播放视频,验证同学们的说法)
(2)足球场中间的圆怎样画?
播放视频: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用长勺能画出一个圆。
这是为什么?如果想要画一个更大的圆,该怎么办?
看来,运用圆的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1、请简单说说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师: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
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就让我们从现在起,用数学的眼光,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
2、请同学完成课堂作业:P58做一做第2题。
想一想,应该怎样做?
附板书:
圆的认识
定点→圆心→位置
定长→半径→大小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等圆或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一半d=2r r=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