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做什么
新高考小说复习课——回归教材 教考结合
• 1.通过对教材小说单元导语与单元学习提示的梳理和概括,整理小 说阅读教材复习要点,整体把握小说知识点。 • 2.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语文真题的分析,掌握小说在高考中的考法, 构建答题思路,从容作答。 • 3.通过对教材小说《祝福》的命题,加深对小说知识点及考点的巩 固。
导入新课:
• “鸟从巢中起,水从源头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表示,高 考命题的源头来自教材,要发挥高考对教学的正面引导作用,高考要由 “以纲定教”到“考教衔接”的转变。
单元学习任务
本单元的课文都选自世界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作品,体现了人类对社会的认
识,揭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带给人们以审美的愉悦。阅读本单元小说,完成 下列任务。 1.本单元小说中的人物,如米考伯先生、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圣地亚哥、布恩 迪亚,都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有些甚至已成为某一类人物的象征。 这些人物为什么令人如此难忘?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 ,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 2.狄更斯的小说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急遽变革的英国社会的风貌,列夫·托尔斯泰 的小说深刻揭示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表现了哥伦比亚 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社会生活状况……这些作品表现了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 特点。阅读本单元课文,结合具体内容,感受和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 貌,写一则读书札记。 “把故事讲好”是小说家们共同的任务,讲故事的方法则千变万化。古往今来的小 说家,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手法,也赋予作品以独特的风 格意蕴。研读本单元课文,探究小说的艺术手法,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从下列活动 中任选一项完成 1.心理描写在小说中十分常见,是小说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方法。梳理 本单元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想一想,不同作品中心理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有哪些异同 2.环境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小说中承担着多重功能。一方面,环境影响、制 约人物的行动和情节的展开,为人物的行动提供依据,也让人物性格在与环境的互 动甚至冲突中更充分地得到展现;另一方面,环境又常常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能 够烘托气氛,激发读者的情感,隐喻主题。全班同学分组,各选一篇课文,分析其 中的环境描写,理解其复杂意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三欣赏小说,不仅要品析作品在情节设置、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更要理解 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的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同样,创作小说,固然需要学习 典范作品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还是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下列写作任务中 任选一项完成。 1.本单元小说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展示了小说名家的风格特征。选择你喜 欢的一篇细加研读从中选取感兴趣的某一要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文章。 2.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小说元素”,或让人感动,或引 人深思,或令人开怀……试着从中采撷一二,以之为基础创作一篇小小说。
中考化学复习建议
中考化学复习建议:1、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整体复习,要把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细细地过一遍,回顾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如果想要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可以将课后的练习题再做。
2、专题复习,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复习,建议大家采用不同方式复习。
对于所有涉及到化学用语以及化学符号的内容,建议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记忆起来更方便。
对于涉及到化学物质变化以及反应类型的内容,建议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记忆。
而对于涉及到化学实验的内容,可以找到相关实验的演示视频,更直观地进行相关反应的记忆。
对于涉及到计算的内容,应该注意相关化学方程式和表达式的规范,并标注出自己的常错点。
3、细化落实,扎实推进经过前一阶段的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结构、过基础知识关,学生已经建立起知识框架,对遗忘的知识又重新复习,抓实“双基”。
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测试阶段,做适应性训练,继续巩固上阶段的知识和提升答题速度,充分熟悉考试题型,并且发现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专项训练,解决问题,查漏补缺,其次还需注重解题规范,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4、研究真题,精选精练真题最具典型性、规范性和代表性,很值得细做品味、挖掘探究。
把近五年(至少三年)的中考真题完完整整、认认真真地反复做几遍,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因为有些很顽固的题目,即使做了几遍还可能纠结不清,想搞清楚就必须下大气力,从中找规律、找趋势、找特点,分析其考点分布、命题思路、考查意图、选材特点、能力要求、设问方式等。
5、重视审题,提升能力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审题思路的引导,使学生养成正确审题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化学用语的书写与实验探究的能力;重视信息处理,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淡化单纯的计算,强调计算的基础性和实用性等,有针对性的选择模拟试题,做到有的放矢。
6、注重规范,严谨答题不少学生知道解题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或由于疏忽写错且不规范,书写潦草、丢三漏四。
回归教材做什么
由知识 立意 到能 力立意 , 体现 最充 分 的是把 关 题: 以知识 为载 体而不 过分 注重单 纯 知识层 次上 的 考查 , 眼点 在于 能力. 例 1例 2例 3例 4中分 着 如 、 、 、
别对空间想象能力 、 抽象概括能力、 运算求解能力、
回 归 教 材 做 什 么
复习最后阶段的回归教材必须做好 以下 4 个方面.
1 理 清知 识 网络
主题. 1 第 句概述 了立体几何 的主要内容 ; 2 第 句 突出了主要的空间几何体 ; 3 第 句说明了立体几何 学 习的主要 思想 方法 ; 4句 阐述 了垂 直关 系在 立 第 体几 何学 习 中的重 要性. 回归教材 , 通过横向联系纵向深人 , 通过组合 类 比 , 通 知识 , 建 网 络 , 现 教 材 知 识 由“ ” 沟 构 实 厚 到“ 、 散乱 ” “ 薄” 由“ 到 有序 ” 的转化 , 以促进学 可 生对数 学知 识 “ 旋 式上 升 ” 螺 的理 解 , 明确 考 查 的 知识内容 , 重点关注“ 知识交叉点” 从而提高复习 , 效率.
第 2第 4章 和选 修 21的第 3章 , 、 - 涉及 的 内容 、 定
理、 性质 和结 论众 多. 图 1 示 , 过 回归教 材构 如 所 通
建一个 清 晰的立 体几 何知识 网络 , 以让 人 一 目了 可 然. 立体 几何 知识 网络 可 以概 括 为 : 行 垂 直 角距 平 离, 柱锥 台球 面体 积 , 想象 推理加计 算 , 直关 系是 垂
●吴 国建 ( 东阳中学 浙江东阳 320 ) 210
到 了高 考 复 习 的最 后 阶段 , 也就 是 自主 复 习 阶段 , 师们 都会 提 醒 学生 复 习 要 回归 教材 , 教 即通 过对 教 材 的重新 阅读 与理 解 , 为高 考 的有效增 分作 最后 的 努 力. 是 , 但 如何 回归 教 材 , 回归 教 材 做什 么, 却是 一个 需要 思考 的问题. 笔者 认数学知识的呈现不是一步到位 , 而是充分体现 出新 课程 “ 旋 上 升 ” 理 念 , 就 要 求 教 师在 复 螺 的 这 习教 学 中帮助 学生 理 清 教材 各 独 立 板 块 内容 的 知 识 网络 , 建立知识结构体 系. 尤其到 了复 习最后 阶 段, 知识 的系 统性 、 网络 化 对 于命 题 者 所 青 睐 的 主 干 知识 和知识 交叉 点 的把握显 得更 为重 要. 以立 体 几何为例 , 空间几何体中点、 直线、 平面之间的位置 关 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等知识分布在必修 2的第 1 、
教学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科 目。在历届化学高考 中 识点 都是在 课本 内,如 果“吃透 教材 ”,遇 到高 考题 ,只 须对 掌 实验都 占据它不可动摇 的地位。而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 握的课本知识点进行思维加工就可以“不变应万变”。
在 教 学 时更注 重 回归教 材 。 一 、 教材 在 高考 中 的重 要 性
于 深化 化 学实验 教 学理 论 ,培养 学生 科学 的实验素 养 ,树 立 科 学 的人生 观 ,全 面提 高教 学质 量 ,具有 重要 的理 论 与实 践
对 高考 题 的研 究 比较 不难 看 出教 材 的重 要性 。高考 命 题“源 于教材 ,高于教 材”,回归课 本 的 目的就是要 寻“源 ”。教 材是 学生获 取知 识 的主要来 源 ,是遵 循化 学知 识结 构和 学生 的认 知规律 编制 的,是 大纲 的细化 和具 体体现 ,是一个 体系 ,
了教材 的设计意义。只有这样才可以合理的、充分利用教材 ,挖掘教材,使教 学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 键 词 回 归教 材 重 要 性
中图 分 类号 :G633.8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02.7661(2015)16—0087.01
研 究近 几 年 的化 学 高考 题发 现 :知 识 点越 来越 回 归教 材 。私 下里 和其 他科 目的老 师交 之 后 ,发现 各科 都有 这种
2015年 第l6期(总第256期 )
教学 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姜富 超
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云南 昆明 650000
回归课本方案
回归课本方案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方式的创新,传统纸质课本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渐被数字教材所取代。
然而,大量研究表明,纸质课本在学习效果、注意力集中和知识消化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回归纸质课本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案。
纸质课本的优势1. 降低注意力分散纸质课本具有纯文字和简洁的布局,相对于数字教材而言,不会存在与学习无关的图片、广告和其他娱乐元素。
这使得学生能够更集中地阅读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提高记忆效果研究发现,纸质材料相对于电子设备上的屏幕更容易被大脑记忆和接收。
纸质材料所需的眼动和手动操作可以增加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参与程度,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3. 培养阅读习惯纸质课本的存在和使用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纸质材料的翻页和标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回归课本方案的实施1. 提供纸质课本学校可以通过购买纸质教材或与出版社合作免费提供纸质课本给学生。
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纸质课本,方便随时查阅和学习。
2. 培养纸质课本的使用习惯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纸质课本,并且介绍纸质课本与数字教材的区别以及纸质课本的优势。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示范,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使用纸质课本的好习惯。
3. 教师指导与激励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次强调纸质课本的重要性,并给予学生使用纸质课本的鼓励和正面反馈。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纸质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解析和讲解,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纸质课本进行学习。
4. 与数字教材结合使用纸质课本与数字教材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可以结合使用的。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纸质课本或数字教材,以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学习和获取知识。
结论回归纸质课本方案是一个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通过提供纸质课本、培养使用习惯、教师指导与鼓励以及与数字教材结合使用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纸质课本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中考前两周,老师说的“回归课本”,究竟要怎么做?(备战2021中考指南!)
中考前两周,老师说的“回归课本”,究竟要怎么做?(备战2021中考指南!)最近有很多同学留言,“快要中考了,老师让我们自由复习,可是我怎么都学不进去怎么办”,“快中考了,要怎么安排学习啊”,看得出大家很想抓住这最后的时光却又不知如何下手。
这个时候老师总会告诉我们要回归课本,但“回归课本”究竟是什么意思?具体究竟要怎么“回归课本”?今天就要跟大家讲一讲“回归课本”!最后阶段怎么看课本?课本是学习的基础,不同时期,课本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
刚入学时,我们可以按部就班按照课本顺序学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但是到了现在,离考试没有几天了,学习课本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这里说的课本,不单单是指的教材,它包括:课本、讲能力的参考书、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各种学习班的讲义、各种考试卷。
这几种中,最重要的是课本和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两种。
在这个时候,看课本要坚持几个原则:1.不能单纯只看教材,也不能只看具体的参考书,要两者结合起来看。
2.以记忆知识点为主,记忆那些欠缺的部分(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欠缺的,告诉你一个方法,拿着课本或者参考书的目录,能想到这章的内容、重点、常考点串联起来的就是你基本掌握的,有模糊或者根本构建不起来框架的,一定要好好复习,这就是你的知识盲区!),争取一次到位,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重复记忆。
学习的顺序应该为:先看课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然后看有关这部分的参考书,然后做针对这部分的练习题,再回头看课本,重复上面的步骤,这样循环。
通过上述的训练后,你应该能够发现一些重要常考的考点,接下来就是重点!仔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出题老师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你能否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的变化?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阻碍了你解题的速度?当你发现了阻碍你快速准确解题的原因时,你就要思考一下:以前学习时,为什么就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呢?总结原因,比如说是不是之前学习的时候,由于文字的不精确导致定义理解的深度不到位而造成的。
回归教材_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回归教材_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概述作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不同领域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
然而,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教师普遍存在过度依赖教材和机械记忆的问题,教学中缺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因此,回归教材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将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设情境实践和提供个性化学习四个方面探讨回归教材的有效途径。
一、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要辅助学生思考和探究,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此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和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将能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主动思考和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当利用教材中的例子和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形式,例如提供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此外,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阐释自己的观点,并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理解能力。
三、创设情境实践教材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途径,而真正的学习是通过实践进行的。
教师应当创设情境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培养核心素养。
四、提供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学。
高考后期数学复习中回归教材一点思考论文
高考后期数学复习中回归教材的一点思考摘要:回归教材,就是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回归教材,就是从教材的问题出发找准问题的本质,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解题的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基本方法;联系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79-01高考命题都是以教材为蓝本编制的,它充分体现了高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指导思想.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考查始终高考数学试卷的重点.纵观近年各地高考数学试题,总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很多试题都是从教材上的内容加以改编得来的。
因此吃透教材上的例习题,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同时针对自己学得较差的部分教材例习题进行重点攻关。
尤其对一些高考必考内容,尽量做到准备充分,确保拿分。
怎样在高考后期复习中进行有效回归教材,为高考取得好的成绩保驾护航呢?下面,就复习中如何回归教材谈一点思考。
一、吃透教材例习题,回归教材适量练习只有吃透教材上的例习题,才能全面的、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教材上的原题,但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析不难发现,许多题目在教材上都能找到原型,不少考题就是教材上的例习题的变型、改编及综合。
许多试题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
纵观2006-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基本上每套试题都有近百分之五十的题源于教材。
以2012年四川高考文科为例,第1,2,3,5,6,7,10,13,14,16,17,18,20,21等共14个题都来源于教材。
这些题目考查的都是高中教材最基本且重要的数学知识,由课本例习题改造加工整合而成,是学生熟悉的题型,这对中学数学教学和复习重视教材重视基础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化学实验复习应重视---回归教材
化学实验复习应重视---回归教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考中化学实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高考化学实验重在考察实验探究能力,考查内容基本上来自于教材,因此在化学实验复习中要注重回归课本,从课本中抓基础,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化学实验复习策略1、引领学生深入教材,理解基本实验分析近三年的高考实验题,不难发现,很多实验题来自于教材,是教材实验的组合或改造,所以在高三复习当中需要分阶段地引导学生深入教材,理解基本实验的实质。
在第一轮复习当中,实验部分不能忽视,教材上每一章节的实验都要从基础的角度详细复习,在此基础上,精选难度较小的实验试题,让学生深刻掌握基础;一轮复习后,对实验要进行专题复习,指导学生课后翻阅教材相关实验部分,并回归基本点,最后突破探究问题。
2、依据考试说明,将实验分类教学2012年考试大纲的说明中详细提出了理综化学部分的题型以及考试内容与要求。
关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做到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对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依据这些要求,可以将实验分为四个专题: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探究实验(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
每个专题精讲6-10个试题,让学生在尝试做题与思考中获得实验问题的初步思路,并在师生、生生共同讨论中学会如何运用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
3、配合适当的练习,总结常规知识点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适当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较系统地梳理化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练习还可以让学生获得实验题型处理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精选的练习主要以近五年的广东高考题为主,并在不同复习阶段进行不同的改造,让学生在练习后,总结常规知识点,例如,重结晶的步骤、趁热过滤的措施、实验室氯气的制备、尾气的处理方法、常规离子的检验、工业流程问题当中的常规考点等。
浅谈回归课本在高三数学复习的重要性
浅谈回归课本在高三数学复习的重要性从这几年高考的内容来看,力求回归教材,并且很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试卷中有相当数量的题目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
因此,在高三数学后期复习中,用好课本,尤其是用活课本,深入挖掘它们的知识点,显得尤为重要。
回归课本就像一个登山者登顶峰时的回头一眸,俯视来时经过的错综复杂的小路,所以回归课本决不是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对它们的机械相加,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是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从而达到一览众山小的效果。
下面就回归课本的两个关键环节介绍一下笔者的具体做法。
1 回归课本回归到什么内容1.1 回归到课本例题首先,回归到例题就是回归到书写的规范性。
同学们解题时的表达方式,应以课本为标准。
很多复习资料中关键步骤的省略、符号的滥用、语言的随意,都是不可取的,此时必须通过课本的范例来规范,一切以课本为据,一切以课本为准。
其次,课本上的例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探索性,是高考出题的源泉。
教材中的例题都是为了巩固某一知识点而设置的。
复习时,利用教材中的一些典型例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问题进行探究,从中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通过对教材例题的横向、纵向的拓展与探究,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使学生明白复习时对教材例题不能只满足停留在表面,要善于发现、思考、归纳、总结、提升。
1.2 回归到课后习题许多高考题目能从课本习题上找到“引子”,甚至直接用课本习题作为高考题,有许多高考题就是课本上某一章后面的习题经过简单改造而来的。
如对课本题目改变设问方式、增加或减少变动因素和必要的引申等等。
现行课本一般是常规解答题,我们应从选择、填空、探索等题型功能上进行思考。
课本习题为素材的变式题,通过变形、延伸与拓展来命制高考数学试题。
“追本溯源,回归课本”
“追本溯源,回归课本”作者:方宵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6年第02期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浙江省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源”。
课本才是母题库,每一道高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
纵观近年来的浙江省高考试题,越来越呈现出回归教材的趋势。
在各省份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不少让学生感到陌生的题目,但是它们都是由课本基础知识变形而来的。
本文就笔者在高三“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复习教学过程中采用“追本溯源,回归课本”的教学方式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回归课本;复习教学;高三化学高三,进入高中学习的另外一个阶段。
它不再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巩固、强化、提升的新篇章。
怎样将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有机整合而不是机械的重现,成为一门很深的学问。
很多学生、教师过分地倚重参考书,很少使用、甚至直接抛弃课本,在学生的书桌上高高的复习资料中,鲜见课本,很多学生干脆不带课本上学,迷信参考资料,舍本逐末。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浙江省高考命题却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源”。
教材和考试大纲可以说是出应对高考的“宪法”。
课本才是母题库,每一道高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呈现出回归教材的趋势。
在各省的高考试题中不少让学生感到生疏的题目,都是在课本上基础知识上变形、再加工而来的。
在高三化学复习的过程中,笔者通过研究课本发现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学生认真关注并深入研究的素材。
本文就以“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为例,来谈谈在高考复习中如何利用“追本溯源,回归课本”这一教学方式进行高考复习。
能量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距离我们生活最近的化学。
教师如何在“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这一章节的复习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将各种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比较,归纳其相同点,深化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利用原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高三语文回归教材教案人教版
高三语文回归教材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高三语文回归教材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精读课文,理解文本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2. 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文本,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教学内容:1. 课文分析: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题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文学鉴赏:通过学习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和文学批评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给学生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
2. 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课文,并提前思考一些问题,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3. 精读课文:学生在课堂上逐段精读课文,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4. 分析课文: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课文分析,包括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然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5. 阅读理解:学生进行阅读理解题目的训练,通过解答题目来检验对课文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6. 文学鉴赏: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和文学批评的方法,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讨论。
7. 写作训练:教师给学生提供写作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然后进行互评和修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 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分组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考总复习回归课本初中重点实验复习
中考总复习回归课本初中重点实验复习在中考备考阶段,回归课本进行初中重点实验复习是一种常见的备考方法。
通过有针对性地复习初中重点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中考考试。
本文将从语文、数学、英语以及科学四个学科的角度,探讨中考总复习回归课本初中重点实验复习的重要性。
一、语文语文是中考的核心科目之一,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回归课本初中重点实验复习中,语文的核心内容包括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解读,以及基础知识点的梳理与掌握。
首先,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解读方面,学生可以回顾初中所学的文言文、现代文、小说等不同类型的文本。
通过仔细阅读、理解文本的主旨、结构和情感内涵,可以提高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其次,基础知识的梳理与掌握也是回归课本复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加深对基本概念、词汇、句式等语言要素的理解,并进行反复背诵和运用。
二、数学数学是中考中的重要科目,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回归课本初中重点实验复习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知识点的回顾与强化,以及解题方法的总结与应用。
首先,在知识点的回顾与强化方面,学生可以重温初中学过的数学章节,如整数、代数、几何等。
通过对知识点的系统复习,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其次,解题方法的总结与应用也是回归课本复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解析题目的思路,总结出一系列解题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对解题思路的掌握。
三、英语英语是中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回归课本初中重点实验复习中,英语的核心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训练。
首先,在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中,学生可以通过听力材料、口语练习、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的训练,提高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其次,词汇和语法的巩固也是回归课本复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背诵单词、熟记语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来加深对英语语言要素的掌握。
回归课本,轻松提高复习实效
回归课本,轻松提高复习实效摘要:回归课本应重视基础,切忌盲目追求进度、难度,必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骛远,要远离难题、怪题、偏题,要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要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加强基本数学思想的应用。
这有利于使学生远离过多过滥的复习资料,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实现“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有利于实现“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高考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优化技能2011年浙江省的数学高考试卷全面深入地考查了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试题题型和背景熟悉而常见,内容和意义沉稳而厚实,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体现了“稳、实、变”的特点。
针对高考卷的特征,我们在复习时应该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和省考试说明,切实提高复习实效,以求在2012年的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
一、高考试题,源于课本今年我省高考数学文、理卷选择、填空题和解答题的第1小题中大部分质朴无华,似曾相识,都源于课本例题或练习题的移植和改编,有的仅仅改变数字,有的仅仅改变题型,有的通过增加题目的层次、设置隐含条件、引进讨论的参数,改变提问的方式等等,给人以“题在书外、根在书中”的感觉。
由此可见,课本是教师上课之本,是学生学习之本,更是高考命题之本,高考数学复习必须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优化能力,提高复习实效。
二、回归课本,夯实基础1.理解课本知识体系在一轮复习时要打开课本,重读课本,重温学习的历程,回忆学习的情节,使“知识因此被激活,联想由此而产生”,切实理解课本知识,能够对书本知识进行“双基排队”,综合整理,梳理出有哪些重要概念,有几条重要定理(公式),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能画出知识结构总图和分图;能够对教材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每一种方法能用在哪些章节,每一个章节会用到哪些方法;能够明确教材的不同内容在高考中所处的地位,哪些内容适合什么题型,难易程度如何,哪些内容会在高考中会提高要求,哪些不会提高要求。
回归基础教材,重构知识体系
回归基础教材,重构知识体系作者:郭新河来源:《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2017年第12期[摘要] 正、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具有外在的整体性和内在的联系性,对于定理的理解要从教材的概念原理出发,在理解定理本质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拓展,笔者整理了正、余弦定理的教学复习课,从定理的证明入手,开展典题讲评并总结了相关教学反思,与大家交流探讨.[关键词]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联系性高中的复习课要注意回归课本,注重教材内容的精讲精练,对于定理要从基础证明开始,结合高考真题进行讲评. 数学知识是系统联系的,教学的讲授也应该注重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认知,为解决数学的综合问题打下基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 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证法,掌握正、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边角之间的转化.(2)根据不同的条件,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的相关问题.(3)通过三角函数和正、余弦定理等知识联系事物之间的一般联系与辩证统一关系.2. 教学重难点重点:可以综合三角函数和正、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的相关问题.难点:可以合理地选用正、余弦定理,优化求解过程,并可以解决三角形多解问题.教学片段与赏析1. 回归课本,唤醒知识例题:将一根长度为30 cm的木棒锯成两段,分别作为一钝角三角形ABC的两条边AB 和BC,并且∠ABC=120°,怎样锯木条才可以使△ABC的周长达到最小?师:请同学们讲解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生:为使△ABC的周长达到最小,可使AC边最短即可. 设AB的边为x,则BC为30-x,根据余弦定理可表示AC=,0设计意图:上述例题是教材的经典练习题,是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通过知识的回顾重新温习余弦定理,加深理解,为深入学习做铺垫.2. 推陈出新,定理重证师:很好,考虑得很充分,正弦定理就此可以证明了.(2)余弦定理师:关于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向量法、构造外接圆法、通用法,请同学们尝试证明.3. 典例讲评,应用感悟例题:在△ABC中,它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a,b,c,现已知a=bcosC+csinB.(1)求B的值;(2)如果b=2,求△ABC的最大面积.预设解答:(1)根据已知,由正弦定理可知sinA=sinBcosC+sinC·sinB ①.又由A=π-(B+C),所以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②.由①②以及C∈(0,π),可得sinB=cosB.又因为B∈(0,π),所以有B=.(2)可知△ABC的面积为S=acsinB=ac,根据已知以及余弦定理可知4=a2+c2-2accos. 又有a2+c2≥2ac,所以ac≤(当且仅当a=c时,等号成立). 因此,△ABC的最大面积为+1.设计意图: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规律. 同时让学生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不是独立的,解题时的综合使用更加便利,形成自己连贯的思维.4. 对接高考,思路扩展(2015年高考安徽卷)设F1,F2分别为椭圆E:+(a>b>0)上的左、右焦点,经过点F1的直线相交椭圆E于A,B两点,且AF1=3BF1.(1)如果AB=4,△ABF的周长为16,求解AF2;(2)如果cos∠AF2B=,求椭圆E的离心率.设计意图:高考题是很多优秀专家和教师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很高学习价值,通过对高考题的探讨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立意的深入思考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课堂的数学美课改后的课堂应该是探究活动式的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知识在活动探究中生成. 对于定理的证明,要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发散思维,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思想的拓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渗透数学思想,课程设计要主题明确,思路清晰,体现数学的简约之美;要让新旧知识交融碰撞,体现数学的连贯美;定理证明要科学合理,体现数学的理性美;教师授课要语言丰富,体现数学的文字美. 让学生在课堂中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学好数学.2. 适时回归教材,寻求最真数学每节课的内容都应该从教材本身的概念定理作为出发点,然后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将知识串联起来,对于问题的探讨要寻求教材的最真知识,从概念出发进行思考解决,尤其对于高三的复习课,必须重视教材,然后在解题策略上高于课本. 学习的过程不是模仿的过程,渗透数学真理的数学活动才是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以问题为背景,开展实践讨论,交流合作,最终做出理性的分析总结,让学生体验思想淬炼的过程,品析数学多样的味道,感受数学本源的气息,主动地去探求数学的真谛,这才是中学教学的内涵.写在最后注重知识的联系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领悟数学方法,提升数学内涵,这是对中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高中复习课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定理的“果”,更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因”,灵活地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定理本质的基础上发散思维.。
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回归》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
---------------------------------------------------------------范文最新推荐------------------------------------------------------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回归》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教材简析:回归这一主题蕴含着十分广博而深沉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主体课文《七子之歌》、《朱鹮飞回来了》和自读课文《陈嘉庚的故事》、《皮匠和银行家》。
《七子之歌》是著名爱国人士闻一多先生写的一组诗歌,课文选录了其中《澳门》、《香港》、《台湾》三首(另外四首分别是《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
诗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
独居异国他乡的闻一多耳闻目睹了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和欺凌,更加剧了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深思恋之情,更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于是创作了《七子之歌》这组著名的爱国诗篇。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祖国比作母亲,把被外国列强侵占的澳门、香港、台湾等祖国宝贵的领土比作离开了母亲的七个孩子。
全组诗歌以简朴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澳门、香港、台湾等地饱受凌辱与1 / 8苦难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急切愿望,抒发了他们(也是作者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愫。
诗中那一声声饱含血泪的呜咽、呼唤,深深打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
《朱鹮飞回来了》讲述一支科学考察队的队员们为了寻觅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深入秦岭腹地。
在当地群众的热心帮助下不畏艰辛,终于发现朱鹮并设法使其在自然保护区内顺利繁衍、健康成长的事迹。
全文强烈表达了人类渴望即将灭绝的珍稀动物能回归自然的美好心愿。
《陈嘉庚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在南洋筹资募捐支援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捐资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为普及和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家资和毕生心血,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定居,受到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爱戴的故事。
高考小说类文本阅读策略——回归教材,做好考教衔接
高考小说类文本阅读策略——回归教材,做好考教衔接
罗朝英
【期刊名称】《教育进展》
【年(卷),期】2024(14)4
【摘要】从最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联可以看出用考试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实现考试与教学同向而行是近两年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因此在教学中,实现有效“考教衔接”举足轻重,两者的衔接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关注。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做好考教衔接,从教材与高考试题的相关联系入手找到教材中与高考的显性隐性联系,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诗化小说为例探究考教衔接点的梳理步骤,以及探究考教衔接教学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关联教材做好知识衔接、注重能力与思维衔接和重视学法衔接等策略。
本文对考教衔接的探究,对一线教师如何做好高考小说考教衔接提供一定的指导,为高考小说类文本阅读提供可行的策略,帮助广大师生实现有效“考教衔接”,从而达到预期的备考复习效果。
【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罗朝英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小说阅读备考的文本意识必不可少——以2015年高考课标1卷文学类文本选考为例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小说文本阅读命题新格局及应对策略——以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
3.2021年新高考Ⅰ卷《石门阵》小说阅读对教考衔接的启示——以小说《百合花》教学为例
4.2021年新高考Ⅰ卷《石门阵》小说阅读对教考衔接的启示——以小说《百合花》教学为例
5.教考衔接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教材做什么?
吴国建(浙江省东阳中学322100)
到了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自主复习阶段,老师们都会提醒学生复习要回归教材,即通过对教材的重新阅读与理解,为高考的有效增分作最后的努力。
但是,如何回归教材,回归教材做什么,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以为,数学高考复习最后阶段的回归教材,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理清知识网络
新课改的实施,首先变化的是教材的编写体系。
数学知识的呈现往往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充分体现出新课程“螺旋上升”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教材各独立板块内容的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尤其到了复习最后阶段,知识的系统性、网络化对于命题所青睐的主干知识和知识交叉点的把握显得更为重要。
以立体几何为例,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空间直角坐标坐标系等知识分布在必修2的第一、第二、第四章第3 节、选修2-1第3 章,涉及的内容、定理、性质和结论众多,通过回归教材构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可以让人一目了然。
如图:
某种排列4321,,,i i i i x x x x (其中{}{}4,3,2,1,,,4321=i i i i )依次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所有的b 及相应的4x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问题经过分析后可转化为:已知三个数,再插入一个数,使四个数成等差数列。
进一步分析,这样的情况有且只有四种:①a-d ,a ,a+d ,( ) ;② ( ),a-d ,a ,a+d ;
③a-d ,a , ( ),a+2d ; ④a-d ,( ),a+d ,a+2d
然后逐一进行讨论就可以解决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一些省份出现了直接来自于教材的高考题,如:
2010年四川卷文理第19题:
(1)①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βα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C ;
②由)(βα+C 推导两角和的正弦公式βα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S 。
2011年陕西文理卷第18题: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
在“高考资料满天飞、教辅用书代教材”的今天,这些试题的出现,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复习教学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回归教材,重温例题习题,并不是去猜题押题,而是通过发掘教材例题习题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最大化地体现数学教材在高考复习中的重要地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真正体现高考对中学数学教学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领悟思想方法
数学考试是通过解题的方式展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反映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程度,体 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指出;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
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每年必考,常考常新;配方法、换元法、递推法、定义法、反证法、等积法、向量法、参数法等解题方法屡有表现,各有千秋,这些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都蕴含于教材中。
以人教A 版必修5第二章《数列》为例,主要的解题方法有:1.基本量法:在解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时,可以把求问题中的其他量转化为求基本量1a 和d (或q ),使求解的数列问题转化为求关于1a 和d (或q )的等式或不等式问题;2.知三求二法: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研究中,常常会涉及到的五个相关量d s n a a n n ,,,,1(或q )之间有一些运算公式,已知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量;3.递推法:阅读与思考材料《斐波那契数列》和《九连环》在展示数学文化的同时体现了递推的思想与方法,而简单的递推关系经常出现在考题中,如已知n S ,可求得
⎩⎨⎧≥-==-2,1,11n S S n a a n n
n 等;4.归纳猜想证明法:教材中根据数列前几项写出通项公式的例子和习题体现了递推和归纳的方法,这样得到的通项公式可以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5.倒序相加法:对于一个有限项数列,若具备“凡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任意两项之和总等于
同一个常数”的特点,则此数列的求和可用倒序相加法,这种方法运用了“对称性”的解题思路,展现了“求齐”的思想,可以避免因项数奇偶问题引起的讨论,教材中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就是这样推导的;6.错位相减法:教材中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运算是通过错位相减法实现的,这种方法普遍适用于“由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而生成的新数列”,即如果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则数列{}n n b a 的前n 项和可以通过“乘公比错位相减”求得;7.函数法:由于数列可以看作以正整数集*
N (或它的有限子集{}n ,3,2,1)为定义域的函数)(n f a n =,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因此许多数列问题可以用函数的方法来处理,通过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研究来解决数列问题,这就是函数法.教材《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一节中的探究与例4都体现了这种方法;8.裂项相消法:教材通过一个研究性问题展现了裂项相消的求和技巧: 数列⎭
⎬⎫⎩⎨⎧+)1(1n n 的前n 项和)1(1431321211+⨯++⨯+⨯+⨯=n n S n ,研究一下,能否找到求n S 的一个公式.你能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推广吗?(习题2.3B 组第4题)
因此,回归数学教材,不是仅从认知的角度熟悉教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要从理解数学本质的角度审视教材,从知识综合运用的角度拓宽教材,从升华思想方法的角度用活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高考复习事半功倍。
四、关注细节规范
高考是一场全方位的竞争,比拼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还有心理、习惯等综合素质。
高三复习教学和考试训练中经常发现许多学生会产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这主要是与平时的思维习惯、解题规范甚至与心理品质有关。
其实教材中有许多细节,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升心理品质很有帮助,这就要求回归教材时重点关注这些细节,充分发挥这些细节的教学功能,努力达到有效增分的复习目的。
以下是教材中解析几何部分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其中有些内容是教材直接呈现的,有此内容蕴含在例题习题中,有些内容相对集中,有些内容比较分散,回顾教材时需要归纳整理。
1.倾斜角的范围,特别要注意倾斜角为0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直线的五种方程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各自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以及特殊直线的方程;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以为0,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过原点;到两点),(),,(2211y x B y x A 等距离的直线可以平行于直线AB ,也可以过AB 中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判别应当注意斜率不存在的特殊直线方程;2.解析几何中的对称问题(中心对称和轴对称),通常可用代入法解决。
当对称轴方程形如b x y +±=时可直接代入,当斜率不为1±时需要通过中垂线的性质进行代入;
3.方程022=++++F Ey Dx y x 表示圆的条件;已知圆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2211y x B y x A 的圆的方程为0))(())((2121=--+--y y y y x x x x ;当点P ),(00y x 位置不同时方程200))(())((r b y b y a x a x =--+--的不同含义;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2 条,注意其中一条斜率可能不存在;两圆相交时相交弦(根轴)所在直线的方程;4.平面上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或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的不一定是椭圆(或双曲线);离心率在图形中的表示;如何根据双曲线方程求渐近线和如何根据渐近线假设双曲线,渐近线的夹角范围,等轴双曲线;形如2ax y =的抛物线的焦点确定;5.与圆锥曲线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与切线的区别与联系;已知过x 轴上一点)0,(0x A ,假设直线)(0x x k y -=还是0x my x +=要视不同情况而定。
另外,回归教材也是学习解题过程、培养解题规范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高考阅卷中发现,很多学生因答题不规范而造成的丢分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比如概念符号的书写不正确、结论表达不准确、证明推理不严密、分类讨论不完全、条件转化不等价、几何作图不合理、解题过程不流畅、卷面表达不清楚等,这样的丢分是十分可惜的。
回归教材,就是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掌握三种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准确表述,学习推理计算过程的严密科学,追求答题书面表达的清楚规范,从而达成“关注细节多得分、注意规范少丢分”的目标。
参考文献:
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2010年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数学).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0.
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2011年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数学).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1.
虞涛.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