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2. 显微镜的使用 低倍镜的使用
(1)双手取出显微镜置于实验台上,接上电源,打开开 关,调节合适光量。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移至正下方。调节两目镜镜 筒间的距离。 (3)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夹住,移动观察对象于圆孔 正中。 (4)侧视物镜,转动粗调将载物台上移,至载玻片距物 镜头约5mm时停止。 (5)双眼向目镜里观察,同时旋转粗调节器使载物台缓 慢下移,若标本显出但不清晰,可用细调节器调至清晰。若 粗调旋转太快,超过焦点没有看到标本,则必须重复(4)、 (5)步骤。不能在眼睛观察目镜的同时旋转粗调,以防物镜与 载玻片相碰撞,造成损坏。
1-4
高倍镜的使用
在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后,若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
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用转换器将高倍镜移到镜筒下方,将光
量调大一点。若标本不清晰,用细调上下转动使之清晰。 (此时不再动粗调)
3.显微镜的维护
(1)将载物台降至最低,取下标本片。
(2)将光量调至最小,关上电源。
(3)用镜头纸先檫目镜、物镜,再擦显微镜其它部分。 (4)将显微镜放入镜箱,还原。
二. 实验器材
1. 2. 3. 4. 活性污泥混合液。 单胞藻、新月藻、草履虫等示范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目测微尺、物测微尺。
2-1
三. 实验内容
1.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 标定目镜测微尺 装在目镜上的目测微尺中央刻有等分为 100 格 或更多格的标尺,使用前要用物测微尺标定。物测 微尺中央刻有1mm长的标尺,等分为100格,10μ m /格。将物测微尺的刻度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低 倍镜找出物测微尺的刻度,移动物测微尺使其第一 条线与目测微尺的第一条线重合,顺着刻度线找出 另一条重合线。算出低倍镜下目测微尺每格的长度。 换高倍镜用同样方法标定出高倍镜下目测微尺每格 的长度。
2-2
测 微 尺 示 意 图
(2) 微生物大小的测量 将物测微尺取下,换上标本片,选择适当物 镜测量微生物的长度和宽度占目测微尺的格数,再 按目测微尺1格的长度算出微生物的长度和宽度。
2-3
2.压滴法观察活性污泥中生物相
(1)压滴法制作标本片 用滴管取活性污泥混合液一小滴,放在 载玻片中央。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混合 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混 合液上。片内不能有气泡。 (2)观察活性污泥中生物相 先用低倍镜观察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原 生动物、后生动物。画出所观察到的生物形 态图。标明名称、放大倍数和微生物的大小。
2-4
3. 观察几种藻类的个体形态
观察几种藻类的个体形态,画出生物形态图, 标明名称、放大倍数。 四.实验结果 1.低、高倍镜下目测微尺每格的长度。 2.画出2~3种污泥中所观察到的生物形态图。 标明名称、放大倍数和微生物的大小。 3.画出两种藻类生物形态图,标明名称、放大 倍数和微生物的大小。 。
2-5
实验三
微生物的染色
一. 目的
1. 学习微生物的染色技术,掌握微生物的 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2. 学习油镜的操作。
3-1
二.染色原理和油镜的工作原理
1.油镜工作原理
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100),故镜头焦距短,直 径小,但所需光照强度却最大。从标本片透过的光线 是从玻片进入空 气,再进入镜头。由于玻璃和空气 的介质密度不同,有些光会 因折射或反射而 不能进入 镜头。物象就显 现不清。 为了不使通过的 光线有 所损失,须在油镜与玻片 之间加入折射率和玻璃 (n=1.52)相仿的香柏油 (n=1.515)。故而称之为 “油镜”。
2.单染色法:
微生物不但个体微小,且无色半透明。要在显 微镜下观察清楚,必须染上颜色 。微生物细胞中
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一类两性电解质:在酸性溶
液中结合质子带正电;在碱性溶液中给出质子而
带负电。等电点一般在 pH=2~5。所以,在中性、
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微生物细胞通常带负电荷。 碱性染料在电离时,染色部分是带正电荷的,容
微生物实验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二 活性污泥生物相及藻类形态观察
来自百度文库
实验三 微生物的染色
实验四 微生物细胞数的计数
实验五活性污泥不同微生物种群的分离培养 与鉴别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 目的 1.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学习显微 镜的使用方法和保养。(高、低倍镜的使用) 2. 观察蓝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的 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 实验器材 1. 光学显微镜 2. 示范片:颤藻、曲霉、青霉、酵母菌、 放线菌。
1-2
显微镜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物镜上的标识:
1 .25 (0.65、0.25) ↓
数值孔径
100(40、10) ↓
放大倍数
160 / 0.17 ↓ ↓
镜筒长 盖玻片厚度
N.A. = n﹒s i n α / 2 n — 玻片和物镜之间的折射率。 α — 光线最大射入角。 分辨率(最大可分辨距离)=λ/ N.A. 数值孔径: λ—波长
1-1
三. 实验内容 (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 构造 机械部分: 镜筒(双筒,两筒间距离可调,上装有目镜) 转换器(3孔,装有物镜) 载物台(中央圆孔、弹簧夹、移动器) 调节器(粗调、细调) 镜臂(支撑作用) 镜座(上有光源,亮度可调) 光学部分:目镜(10×、16×) 物镜(低倍镜10×、高倍镜40×、油镜100×) 聚光器(内有光圈调节) 光源(光量可调)
易与带负电荷的菌体结合使之着色。经染色后的
菌体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很
容易观察。
3-2
3.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 G+ 和 G- ,这由两类细菌细胞 壁的结构和组成的不同而决定。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的细 菌都染上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结晶紫 - 碘的复合物,增强了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力。用乙醇脱色处 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G + 细菌的细胞壁主 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且壁厚、类脂含量低,用 乙醇脱色时使细胞壁脱水、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 使得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虽经 洗脱和复染仍然保持初染剂的蓝紫色。G-细菌则不同,由于 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在脱色处理时, 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 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 染剂的颜色。 3-3
1-5
(二)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1. 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颤藻、 曲霉、青霉、酵母菌、放线菌、 星藻示范片。 2. 画出微生物形态图,并标明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0
╳
10
颤藻
1-6
实验二 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 一. 目的
1.学习测量微生物大小。 2.学习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 3. 观察几种原、后生动物,菌胶团及藻类个体形态。
2. 显微镜的使用 低倍镜的使用
(1)双手取出显微镜置于实验台上,接上电源,打开开 关,调节合适光量。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移至正下方。调节两目镜镜 筒间的距离。 (3)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夹住,移动观察对象于圆孔 正中。 (4)侧视物镜,转动粗调将载物台上移,至载玻片距物 镜头约5mm时停止。 (5)双眼向目镜里观察,同时旋转粗调节器使载物台缓 慢下移,若标本显出但不清晰,可用细调节器调至清晰。若 粗调旋转太快,超过焦点没有看到标本,则必须重复(4)、 (5)步骤。不能在眼睛观察目镜的同时旋转粗调,以防物镜与 载玻片相碰撞,造成损坏。
1-4
高倍镜的使用
在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后,若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
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用转换器将高倍镜移到镜筒下方,将光
量调大一点。若标本不清晰,用细调上下转动使之清晰。 (此时不再动粗调)
3.显微镜的维护
(1)将载物台降至最低,取下标本片。
(2)将光量调至最小,关上电源。
(3)用镜头纸先檫目镜、物镜,再擦显微镜其它部分。 (4)将显微镜放入镜箱,还原。
二. 实验器材
1. 2. 3. 4. 活性污泥混合液。 单胞藻、新月藻、草履虫等示范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目测微尺、物测微尺。
2-1
三. 实验内容
1.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 标定目镜测微尺 装在目镜上的目测微尺中央刻有等分为 100 格 或更多格的标尺,使用前要用物测微尺标定。物测 微尺中央刻有1mm长的标尺,等分为100格,10μ m /格。将物测微尺的刻度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低 倍镜找出物测微尺的刻度,移动物测微尺使其第一 条线与目测微尺的第一条线重合,顺着刻度线找出 另一条重合线。算出低倍镜下目测微尺每格的长度。 换高倍镜用同样方法标定出高倍镜下目测微尺每格 的长度。
2-2
测 微 尺 示 意 图
(2) 微生物大小的测量 将物测微尺取下,换上标本片,选择适当物 镜测量微生物的长度和宽度占目测微尺的格数,再 按目测微尺1格的长度算出微生物的长度和宽度。
2-3
2.压滴法观察活性污泥中生物相
(1)压滴法制作标本片 用滴管取活性污泥混合液一小滴,放在 载玻片中央。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混合 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混 合液上。片内不能有气泡。 (2)观察活性污泥中生物相 先用低倍镜观察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原 生动物、后生动物。画出所观察到的生物形 态图。标明名称、放大倍数和微生物的大小。
2-4
3. 观察几种藻类的个体形态
观察几种藻类的个体形态,画出生物形态图, 标明名称、放大倍数。 四.实验结果 1.低、高倍镜下目测微尺每格的长度。 2.画出2~3种污泥中所观察到的生物形态图。 标明名称、放大倍数和微生物的大小。 3.画出两种藻类生物形态图,标明名称、放大 倍数和微生物的大小。 。
2-5
实验三
微生物的染色
一. 目的
1. 学习微生物的染色技术,掌握微生物的 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2. 学习油镜的操作。
3-1
二.染色原理和油镜的工作原理
1.油镜工作原理
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100),故镜头焦距短,直 径小,但所需光照强度却最大。从标本片透过的光线 是从玻片进入空 气,再进入镜头。由于玻璃和空气 的介质密度不同,有些光会 因折射或反射而 不能进入 镜头。物象就显 现不清。 为了不使通过的 光线有 所损失,须在油镜与玻片 之间加入折射率和玻璃 (n=1.52)相仿的香柏油 (n=1.515)。故而称之为 “油镜”。
2.单染色法:
微生物不但个体微小,且无色半透明。要在显 微镜下观察清楚,必须染上颜色 。微生物细胞中
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一类两性电解质:在酸性溶
液中结合质子带正电;在碱性溶液中给出质子而
带负电。等电点一般在 pH=2~5。所以,在中性、
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微生物细胞通常带负电荷。 碱性染料在电离时,染色部分是带正电荷的,容
微生物实验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二 活性污泥生物相及藻类形态观察
来自百度文库
实验三 微生物的染色
实验四 微生物细胞数的计数
实验五活性污泥不同微生物种群的分离培养 与鉴别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 目的 1.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学习显微 镜的使用方法和保养。(高、低倍镜的使用) 2. 观察蓝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的 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 实验器材 1. 光学显微镜 2. 示范片:颤藻、曲霉、青霉、酵母菌、 放线菌。
1-2
显微镜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物镜上的标识:
1 .25 (0.65、0.25) ↓
数值孔径
100(40、10) ↓
放大倍数
160 / 0.17 ↓ ↓
镜筒长 盖玻片厚度
N.A. = n﹒s i n α / 2 n — 玻片和物镜之间的折射率。 α — 光线最大射入角。 分辨率(最大可分辨距离)=λ/ N.A. 数值孔径: λ—波长
1-1
三. 实验内容 (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 构造 机械部分: 镜筒(双筒,两筒间距离可调,上装有目镜) 转换器(3孔,装有物镜) 载物台(中央圆孔、弹簧夹、移动器) 调节器(粗调、细调) 镜臂(支撑作用) 镜座(上有光源,亮度可调) 光学部分:目镜(10×、16×) 物镜(低倍镜10×、高倍镜40×、油镜100×) 聚光器(内有光圈调节) 光源(光量可调)
易与带负电荷的菌体结合使之着色。经染色后的
菌体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很
容易观察。
3-2
3.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 G+ 和 G- ,这由两类细菌细胞 壁的结构和组成的不同而决定。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的细 菌都染上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结晶紫 - 碘的复合物,增强了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力。用乙醇脱色处 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G + 细菌的细胞壁主 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且壁厚、类脂含量低,用 乙醇脱色时使细胞壁脱水、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 使得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虽经 洗脱和复染仍然保持初染剂的蓝紫色。G-细菌则不同,由于 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在脱色处理时, 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 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 染剂的颜色。 3-3
1-5
(二)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1. 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颤藻、 曲霉、青霉、酵母菌、放线菌、 星藻示范片。 2. 画出微生物形态图,并标明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0
╳
10
颤藻
1-6
实验二 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 一. 目的
1.学习测量微生物大小。 2.学习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 3. 观察几种原、后生动物,菌胶团及藻类个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