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油气井流体力学PPT
油气井流体力学教学课件油气井变质量流动
本教学课件PPT详细介绍油气井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方程及应用,着重阐 述变质量流动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丰富油气井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 提高油气井工程技术水平。
简介
1 定义
油气井流体力学是研究在井筒中油、气、水等不同状态下的流动特性及规律的学科。
2 目的
计算方法
一维不可压缩流动、一维可压缩流动、二维及多维流动。
实例分析
油井流动
分析油井变质量流动的计算方法,预测油井流量变 化情况。
气井流动
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掌握气井变质量流动的方法 及流量变化情况。
总结
1 基本概念复习
重温油气井流体力学的基 本概念,巩固理论基础。
2 知识点回顾
回顾油气井变质量流动的 特点、计算方法及实例分 析,理解其在油气井的实 际应用。
3 应用展望
展望油气井流体力学的未 来应用领域,为油气工程 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启示。
参考资料
1. 2. 3.
黄峰.油气井流体力学.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
何兴金.油气井工程.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by Clayton T. Crowe,Wiley,2005.
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动力学原理:流体受到的作用力等于改变动量的速率。
3
能量守恒方程
描述流体的能量守恒关系,是流体运动中的基本方程之一。
油气井的变质量流动
定义
指在油气井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同原因导致含气率和含油率发生变化,使流体密度和黏度发 生变化的现象。
特点
变质量流动具有复杂性、非稳态性和非线性等特点,对于油气井产量和生产效益有重要影响。
中国石油大学流体力学总复习剖析PPT课件
dt
适用条件 物理意义
X
1
p x
dux dt
Y
1
p y
du y dt
Z
1
p z
duz dt
§ 3.4 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
二、理想流体流线上的伯诺利方程
z1
p1
u12 2g
z2
p2
u22 2g
适用条件 物理意义 几何意义
§3.5 定常总流的伯诺利方程
水头损失 定常总流的伯诺利方程
二、N-S方程求解层流运动
连续性方程 N-S方程
§4.6圆管紊流运动
紊流的结构与速度分布
粘性底层——速度近似直线分布 过渡区 紊流核心区——对数分布或指数分布
水力光滑 ? 水力粗糙 ?
小结——圆管紊流运动规律
沿程损失系数与流态分区
紊流
水力光滑区 混合摩擦区 水力粗糙区(阻力平方区)
表面张力 惯性力
Wb (Weber):惯性力/表面张力
St (Stronahl):迁移惯性力/当地惯性 力
St l tv
§4.5圆管层流分析
一、 圆管层流运动规律分析
1. 圆管流动的切应力分布 2. 圆管层流的速度分布 3. 圆管层流的流量——哈根-泊肃叶公式 4. 圆管层流的沿程水头损失计算——达西公式
雷诺数的定义:
Re vd vd
惯性力 粘性力
常用力学相似准则
主导力 重力
表达式
相似准数 Fr (Froude):惯性力/重力
表达式
粘性力 压力
Fv l 2vl 1 vl Re (Reynolds):惯性力/粘性力
Eu (Euler):压力/惯性力
弹性力
油气井流体力学 第5章 气液两相流动
气液两相流动基本方程式
di q dE dp(WG / G WL L )W
w 0
(dp / dz )[ x / G (1 x) / L ]
2 2 G x 2 G J G G
垂直上升管流型分布图
第五章 气液两相流动
第三节 气液两相流动流型和流型图
垂直下降管中的气液两相流流型 1-细泡状流型;2-气弹状流型;3-下降液膜流型; 4-带气泡的液膜流型;5-块状流型;6-雾式环状流型
第五章 气液两相流动
第三节 气液两相流动流型和流型图
第五章 气液两相流动
第二节
2.1 基本参数
〖例〗气液混合物在内径25mm的管道内流动,气体和液体的体积流量分别为 0.85m3/min和.15 m3/min,由高速摄影测得气泡的速度为50m/s,试求体积 含气率、截面含气率、液相的速度以及气相和液相的折算速度、漂移速度。 液相速度
气液两相流动基本方程式
2 2 2 dE / dz G 2 d{x3 /( G ) (1 x)3 /[ L (1 )2 ]}/ 2dz g sin
第五章 气液两相流动
第二节
2.2 基本方程
在均相流动时,上述3个基本方程式可简化
气液两相流动基本方程式
W Amm
Adp df Am g sin dz Wdm
第五章 气液两相流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多相混合物特征 气液两相流动基本方程式 气液两相流动流型和流型图 气液两相流动压力降
第五章 气液两相流动
第一节
1.1 多相混合物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课件
绪论主要内容:●流体力学概述●工程流体力学概述●本学期学习任务●几点要求一、流体力学概述1、流体力学:研究流体的运动和平衡的规律以及流体和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2、流体力学的应用(1)航空航天领域——空气动力学、稀薄空气动力学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探测器、航天飞机等航空器都是在大气层内活动的飞行器。
例:飞机为什么能飞?——各种飞机都是靠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实现升空的。
飞机在空中飞行,必然有外力作用。
在水平飞行中,飞机上主要作用着4种力,它们是升力(Y)、阻力(X)、推力(P)和重力(G)。
飞机的受力直接影响飞机的运动状态,它们相互平衡时,飞机便作水平匀速直线飞行。
尽管有各个部件的配合,但是最主要的是飞机有一对采用特殊剖面形状的机翼。
翼剖面又称翼型。
大家知道,机翼外形都是采用称流线形设计。
根据流体的连续性和伯努利定理可知,相对远前方的空气来说,流经上翼面的气流受挤,流速加快,压力减小,甚至形成吸力(负压力);而流过下翼面的气流流速减慢。
于是上下翼面就形成了压力差。
这个压力差就是空气动力。
按力的分解法则,将其沿飞行方向分解成向上的升力和向后的阻力。
阻力由发动机提供的推力克服,升力正好可克服自身的重力,将飞机托向空中。
这就是飞机会飞的奥秘。
(2)船舶工业很显然,船舶工业更是离不开流体力学。
船舶、舰艇的外形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航行速度、稳定性等特性,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在流体力学上如何使船体线型达到最佳。
例:潜艇现代潜艇按艇体线型的形状可分为三种,即常规型、水滴型和过渡型。
常规型适宜于水面航行,但对提高水下航速是不利的。
水滴型水下阻力小,有利于提高水下航速,但水滴型潜艇的水面航行性能较差,艇首容易上浪,而且易出现埋首现象。
过渡型潜艇是把常规型的直首和水滴型的尖尾相结合的一种潜艇线型,这种潜艇的水面航行性能优于水滴型,而水下航行性能优于常规型潜艇。
船吸现象1912年秋天,"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在距离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远洋轮的100米处,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正在向前疾驶,两艘船似乎在比赛,彼此靠得较拢,平行着驶向前方。
流体力学ppt课件-流体动力学
g
g
2g
水头
,
z
p
g
v2
2g
总水头, hw 水头损失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
水头线的绘制
总水头线
hw
对于理想流体,总水
1
v12 2g
2
v22 2g
头线是沿程不变的,
测压管水头线
p2
为一水平直线,对于
g
实际流体,总水头沿 程降低,但测压管水
p1 g
头线沿程有可能降低、
z2
不变或者升高。
z1
v2 A2 e2
u22 2
gz2
p2
v1A1 e1
u12 2
gz1
p1
微元流管即为流线,如果不 可压缩理想流体与外界无热 交换,热力学能为常数,则
u2 gz p 常数
2
这个方程是伯努利于1738年首先提出来的,命名为伯努利 方程。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是沿流线机械能守恒。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
皮托在1773年用一根弯成直角的玻璃管,测量了法国塞纳河 的流速。原理如图所示,在液体管道某截面装一个测压管和 一个两端开口弯成直角的玻璃管(皮托管),皮托管一端正 对来流,一端垂直向上,此时皮托管内液柱比测压管内液柱 高h,这是因为流体流到皮托管入口A点受到阻滞,速度降为 零,流体的动能变化为压强势能,形成驻点A,A处的压强称 为总压,与A位于同一流线且在A上游的B点未受测压管的影 响,其压强与A点测压管测得的压强相等,称为静压。
第四章 流体动力学
基本内容
• 雷诺输运公式 • 能量方程 • 动量方程 • 流体力学方程应用
第一节 雷诺输运方程
• 前面解决了流体运动的表示方法,但要在流 体上应用物理定律还有困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第六章油气藏流体PPT课件
2.边水层状油(气)藏
•单油层厚度小, 由多层油层组合而成, 油层之间有连续性隔层 •水体位于油层的边部 •含油气高度大于油气层厚度
多油层统一油(气)水系统
各油层独立油(气)水系统
两种类型的边水油(气)藏
3.透镜状油(气)藏
•多以岩性圈闭为主; 储层分布不连续,呈透镜状或条带状; •单个储集体分布面积较小; •各透镜体形成各自的油气系统。
MG1
GS14-15
3 45 0
GS16-14 GS16G-S1964
GSG1S41-41-71GGM8SSG11146-G--1S211084-2G2S135450-24 GS11
3 50 0
GS18-16 3 55G0 S20-18
GS18-18
GS18-20
3 60 0
3 65 0
GS39K
GS23
井名
2500
等深线
含油区
推测含油区
油水同层区
水层
干层
552000
未知区
282000
284000
286000
3. 断层边界
二、含油饱和度
含油饱和度高
油底
含油饱和度 向上快速增大
水顶
含油饱和度低
影响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因素
水湿
浮力克服毛管阻力进入油藏
pb0.0(1 wo)H
pc
2103cos
r
影响因素
陈堡油田陈3断块K2t1-K2c油藏剖面图
第一节 油气藏流体系统
一、含油边界
----理论分析
----限定工业性油流分布的界线。
构造油藏 地层-岩性油藏 复合油藏
油水边界 岩性边界 断层边界
油气井流体力学教学课件ppt井底射流
若采用工程单位磅/英尺2、磅/加仑、英尺/秒和英尺表示上述各物理量, 则有:
p1 0.052(D2 D1) 8.074104 (v22 v12) pp pf p
(4.4)
4
第四章 井底射流流动
第一节 能量方程
例4.1 若已知作用在钻杆上的摩擦力损失为1400psi,流体流量为
PH
p p q 1,714
3,000 (400 ) 1,714
700 hp
摩擦而消耗的功率
Pf
p f q 1,714
1,400 (400 ) 1,714
327 hp
射流冲击力
Fj 0.01823(0.95)(400) (12)(1,169) 820Ibf
12
第四章 井底射流流动
因此,能量方程(4.4)简化为
p1 8.074 10 4 vn2 p2
6
第四章 井底射流流动
第二节 钻头射流流动
令喷嘴压降 则喷嘴出口速度为
pb p1 p2
vn
pb
8.074 104
(4.5)
考虑到上述假设带来的计算误差,我们引入速度校正因子 C d
vn Cd
400gal/min,泥浆密度为 12lbm/gal,井深为10000ft ,钻井底部的
套管的内径为2.5in,泵压为3000psi,求钻杆底部的压力。
解:钻铤中流体的平均速度为
vdc
400 2.448 (2.5)2
26.14 ft / s
泥浆池中的流体速度近似为零,则由能量方程得
p2 0 0.052(12)(10,000) 8.074104 (12)(26.14)2 3,000 1,400 0 6,240 6.6 3,000 1,400 7,833psi
流体力学(中国石油大学)
1 p p T
V
t p p
0 [1 t (T T0 )]
0 [1 p ( p p0 )]
《流体力学》
汪志明教授
9/24
§4 状态方程
p ZRT
Z V实际气体 V理想气体
图1.5-1.6
p pr pc
Z f ( Pr , Tr )
不容易液化的气体,在一个大气压 9 m 条件下,分子间距一般离大于 r 10 , 不再受引力,此时的气体可以看作为是 理想气体;
《流体力学》 汪志明教授
3/24
§1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流体运动与受力相关特性。 流体质点具有大的流动性,具有平移、旋转和振动等运动形式。相比之下, 固体分子的迁移受到限制,仅能在相对固定的位置振动或转动。 在外力的作用下,流体和固体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固体有抗拉强度, 流体(除粘弹性流体之外的)却没有抗拉强度。 流体无固定形状,它们的形状随盛装容器的形状的改变而改变,流体仅在 容器中能承受压力。 固体在弹性极限范围内能承受剪切应力,而流体只要有剪切作用存在,将 立即产生形变。 固体间摩擦力取决于其接触面的压力;而流体摩擦力与施加的压力无关。 固体在静止状态下仍存在摩擦力,而流体在静止状态下不存在剪切应力。 流体是各向同性的,与大多数固体相比。 流体定义:被认为是在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连续变形的各向同性的物质。 流体运动的特征形式是流体流动,此流动可用三维欧几里得空间的连续变 换来表征。
《流体力学》 汪志明教授
4/24
§1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液体与气体差别 液体的分子间距和分子有效直径差不多是相等的,当夜体受压时, 由于分子间距稍有缩小,就会表现出强大的分子斥力来抵抗外力。也就是 说,液体分子间距很难缩小,通常把液体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另一方面,由于分子引力的作用,液体有力求自身表面面积收缩到 最小的特性,所以在大容器里只能占据一定的体积,而在上面形成自由的 分界面。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一般说来,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引力很小。分子间距比分子 有效直径大得多。只有当气体分子间距缩小很多时,才会出现分子斥力, 故气体可压缩。 又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引力很小,这就使得气体即没 有一定的形态,也没有一定的体积。因此一定量气体进入较大容器内,由 于分子不断的运动,结果使气体均匀充满整个容器,而不会形成自由液面。 气体没有表现张力行为。
第01章油井流入动态与多相流02ppt课件
实验参数范围
气体流量 液体流量 持液率 系统压力 压力梯度 倾斜度 流型
0~0.098 m3/s ; 0~0.0019 m3/s ; 0~0.87 m3/m3; 241~655 kpa(绝对压力); 0~18 kPa/m; -900~+900; 水平管流动的全部流型。
一、基本方程
假设条件:气液混合物既未对外作功,也未受外界功 单位质量气液混合物稳定流动的机械能量守恒方程
8000vs
1 2 [vsi
v2 si
11.17 103 L L D
v (0.251 8.74 106 N ) gD
si
Re
N 8000 b
vs
(0.35
8.74
10
6
N
Re
)
gD
Nb
vs DL
L
的计算
连续液相
水 水 油 油
计算公式选择
vt (米 / 秒 )
<3.048 >3.048 <3.048 >3.048
q
U2
mgZ2 sin
mv22 2
p2V2
图2-19 倾斜管流能量平衡关系 示意图
dU mvdv mg sindZ
d ( pV ) dq 0
dU dq pdV dIw
Vdp mvdv mg sindZ dIw 0
1
dp
vdv
g
sindZ
dI w
0
dp v dv g sin dIw 0
上/下坡 上坡 上坡 上坡 下坡
d
e
f
g
0.011 -3.768 3.539 -1.614
2.96
0.305 -0.4473 0.0978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ppt课件(共105张PPT)
原
力〔垂直于作用面,记为 ii〕和两个切向 应力〔又称为剪应力,平行于作用面,记为
理
ij,i j),例如图中与z轴垂直的面上受
到的应力为 zz〔法向)、 zx和 zy〔切
电 向),它们的矢量和为:
子
课
件 τ zzix zjy zkz
返回
前页
后页
主题
西
1.1 概述
安
交 • 3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大 化
子 课 件
返回
前页
后页
主题
西
1.2.3 静力学原理在压力和压力差测量上的应用
安
交
大 思索:若U形压差计安装在倾斜管路中,此时读数 R反
化 映了什么?
工 原
理 p1p2
p2
p1 z2
电 子
(0)gR(z2z1)g z1
课
R
件
A A’
返回
前页
后页
主题
西 1.2.3 静力学原理在压力和压力差测量上的应用
安
交 大
•
2.压差计
化 • (2〕双液柱压差计
p1
p2
工•
原•
理
电•
子•
课
件
又称微差压差计适用于压差较小的场合。
z1
1
z1
密度接近但不互溶的两种指示
液1和2 , 1略小于 2 ;
R
扩p 大1 室p 内2 径与2 U 管1 内g 径之R 比应大于10 。 2
图 1-8 双 液 柱 压 差 计
返回
安
交 大
•
1.压力计
化 • (2〕U形压力计
pa
工 • 设U形管中指示液液面高度差为RA,1 指• 示液
《流体力学》PPT课件
h
3
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流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各种作用在流体上的力之间关系
的理论,称为流体静力学; 二是流体处于流动状态时,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和流动之间关
系的理论,称为流体动力学; 三是气体处于高速流动状态时,气体的运动规律的理论,称
为气体动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范畴是将流体流动作为宏观机械运动进
温度 t (℃)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57 -195 20
密度
( kg/m3) 998
1026 1149
789 895 1588 1335 1258 678 808 850-958 918
72 1206 13555
相对密度 d
1.00 1.03 1.15 0.79 0.90 1.59 1.34 1.26 0.68 0.81 0.85-0.93 0.92 0.072 1.21 13.58
动 力 黏 度 104
( P a·s) 10.1 10.6 — 11.6 6.5 9.7 —
14900 2.9
19.2 72 —
0.21 2.8
15.6
2021/1/10
h
14
表1-2
在标准大气压和20℃常用气体性质
气体
空
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氦
氢
密度
( kg/m3) 1.205 1.84 1.16
h
1
第一节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目
第二节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录
第三节 流体的静压强及其分布规律
第四节 流体运动的基本知识
第五节 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返回
石油流体力学 第3章
h1 h2
h1 h2
p02 p01
h1 2 h2 1
p01
p02
h1
1 2
h2
O
O
§3-2 流体运动学基础
❖ 在连续介质假设下,讨论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 根据运动要素的特性对流动进行分类
运动学:只是从几何学角度研究流体运动规律,不研 究运动的发生和变化的原因,故不涉及力、质量等 物理量
运动流场:由无数运动着的流体质点无间隙地占据的 流体空间
§3-2 流体运动学基础
一、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二、稳定流与非稳定流 三、迹线、流线 四、均匀流与非均匀流,缓变流与急变流 五、有压流与无压流 六、一维流、二维流、三维流
一、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拉格朗日法:质点系法(同一质点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运动情况
静止流体平衡 的微分方程
f 1 p 0
推导见后
z 轴垂直向上,液体不可压缩。
fx
1
p x
0
1 p f y y 0
d p g
dz
fz
1
p z
0
积分
p z C
• 各项水头也可理解成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
z pC
➢ Z —— 位置水头(位能) ,以任取水平面为基准( z向上为正) ➢ p —— 压强水头(压能),以当地大气压强为基准(相对压强)
x
Vy
y
Vz
z
欧拉法是描述流体运动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把运动 要素和物理量都用场的形式表达,为在分析流体力 学问题时直接运用场论的数学知识创造了便利条件
油气井流体力学教学课件井底射流
井底射流的优化设计方法
数值模拟
01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如CFD软件,对井底射流进行模拟分析,
优化喷嘴设计、射流参数等。
实验研究
02
通过实验手段,如风洞实验、水洞实验等,对井底射流进行实
际测量和数据采集,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工程经验
03
结合实际油气井的工程经验,对井底射流进行优化设计,提高
油气开采效率。
05
CHAPTER
井底射流的应用实例与效果 分析
井底射流在油气开采中的应用实例
实例1
某油田采用井底射流技术 提高采收率,通过增加产 液量,提高了单井产量。
实例2
某气田采用井底射流技术 进行压裂增产,成功提高 了天然气的采收率。
实例3
某海上油田利用井底射流 技术进行近井地带清洗, 提高了油井的产能。
02
CHAPTER
井底射流的流体力学基础
流体的性质与流动类型
流体的物理性质
包括密度、粘度、压缩性等,这 些性质对流体流动行为产生重要 影响。
流动类型
层流与湍流是两种基本的流动类 型,它们在速度、压力、时间和 空间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
流体静力学与动力学基础
流体静力学
研究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压力分布、重力对流体作用等规律 。
井底射流的应用效果分析
效果1
通过井底射流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气井的产 量和采收率。
效果2
井底射流技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效果3
井底射流技术可以改善油藏的流动性,提高油藏 的波及效率。
井底射流技术的前景展望
展望1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井底射流技术将更加高效和可靠,有望成 为油气开采的重要手段。
油气井流体力学教学课件固液两相流动
固相颗粒的大小和种类多 样,使流动变得复杂多变。
固液两相流动常常出现不 均匀分布的情况。
3 相互作用
固相颗粒会对液体产生阻 力,影响流动的速度和特 性。
固液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
固液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包括连续介质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等,用于 描述流体和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固液两相流动的基本特性
固液两相流动的基本特性包括固相体积分率、固相颗粒大小、固相颗粒的种 类和性质,以及两相流动的分类和性质。
固液两相流动的流态
固液两相流动存在不同的流态,包括静止态、层流态、不稳定态等。流态的转换是固液两相流动研究的重要课 题。
固液两相流动的基本性质
固液两相流 计算方法等。
固液两相流动的应用
固液两相流动在石油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油井压裂、泥浆循环等。此外,固液两相流动的研究也为其 他工程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结论
通过学习固液两相流动的基本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油气井中流体的运 动规律,并为提高油气井的生产效率做出贡献。展望未来,固液两相流动的 研究将在石油工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油气井流体力学教学课件 PPT固液两相流动
油气井流体力学教学课件PPT:固液两相流动. 介绍固液两相流动,数学模型, 基本特性,流态和应用。
什么是固液两相流动
固液两相流动指的是同时存在固体微粒和液体的流动现象,常见于石油工程中的油井中。
固液两相流动的特点
固液两相流动具有以下特点:
1 复杂性
2 非均匀性
油气井流体力学教学课件气液两相流动
两相流动基础
定义和分类
讲解两相流动的定义和分类, 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基本特性
介绍两相流动的基本特性,帮 助学生理解其与单相流动的区 别。
方程式和数学模型
探讨两相流动的基本方程式和 数学模型,帮助学生掌握分析 两相流动的基本方法。
气液两相流动实例分析
1
油气井应用
以油气井为例,分析气液两相流动的
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2
实际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其实际背景 和重要性。
讲解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
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并计算流体
力学问题。
3
影响因素
探究影响油气井气液两相流动的因素, 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本质和提升专业能 力。
常用工具与技术
常用工具和软件
简要介绍气液两相流动的 常用工具和软件,方便学 生初步了解仪器设备和软 件平台。
实验技术
说明常用的气液两相流动 实验技术,帮助学生学会 实践操作。
应用指导
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如何应 用工具和技术,帮助他们 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总结与展望
基本知识点和理论
总结气液两相流动的基本知识 点和理论,为学生巩固和深化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内容。
未来发展方向
展望气液两相流动领域的未来 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前瞻性 的宏观视角。
学习提示
提醒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需注 意的问题和方法,促使学生在 软硬实战中成长。
油气井流体力学教学课件 PPT气液两相流动
这是一份关于油气井流体力学和气液两相流动的教学课件。我们会介绍基本 概念和原理,并分析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和实际应用。欢迎来到本次讲座!
概述
基本概念
介绍油气井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控压钻井压力控制理论模型
2.3 下钻过程压力控制理论模型
控压钻井中下钻需要重浆帽压井:在高密度泥浆帽中下钻至高粘隔离液底部,注入 原浆替换出重浆至井口,井口套压从零逐渐恢复到起钻前控制套压,再带压下钻直至 原井深。故下钻过程建立的理论模型为:
3
控压钻井井筒压力计算方法
3 控压钻井井筒压力计算方法
3 控压钻井井筒压力计算方法
3.2 井筒波动压力计算模型
4
控压钻井装备研究以及工艺流程
4 控压钻井装备研究以及工艺流程
4.1 控压钻井装备研究
控压钻井需要精确控制环空压力剖面,实现窄密度窗口的安全钻井,不仅依靠控 压钻井理论,相关设备的支撑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国内现在主要应用的控压钻井技 术主要来自哈里伯顿公司。哈里伯顿的控压钻井技术及配套系统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 其井底压力控制波动范围可以控制在±0.35MPa范围内。该系统该主要由旋转防喷器 (RCD)、自动节流控制系统,回压补偿系统、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PWD系统等。其 在控压钻井过程 现场连接及设备、数据流原理图:
2
控压钻井压力控制理论模型
2 控压钻井压力控制理论模型
2.1 正常钻进与接单根压力控制理论模型
控压钻井过程中,钻完单根后一般先采用带泵划眼的方式拉划井壁一次,然后带 泵将钻具提至坐卡位置后,司钻通知控压钻井工程师后方可停泵接单根。 故正常钻井时的理论模型为:
2 控压钻井压力控制理论模型
2.2 起钻过程压力控制理论模型
3.1 井筒循环压耗的计算模型
计算井筒循环压降时一般采用赫-巴流变模式的流变模式,赫-巴流变模式的 参数不但能较好地反映钻井液的流变性而且具有明确含义,且能较好地描述钻井液在 低、中、高剪切速率下的流变行为。
3 控压钻井井筒压力计算方法
3.2 井筒波动压力计算模型
钻井起下钻过程中井内产生压力变化,称压力波动,相应的压力通称为波动压力。 根据其值对钻井液静压力的正负影响可分为激动压力和抽吸压力。抽吸压力是设计最 小钻井液附加密度的主要依据。另外,以波动压力为基础,合理设计和控制起下钻速 度对预防井下复杂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井内某点的实际波动压力值为以下集中波动压力的和:钻井液静切力产生的波 动压力、钻具惯性引起的波动压力、钻井液粘滞力引起的波动压力、钻具接头引起的 波动压力及钻头处引起的波动压力:
控压钻井技术应用研究
主要内容
引 言 控压钻井压力控制理论模型 控压钻井井筒压力计算方法 控压钻井装备研究以及工艺流程
1
引言
1 引言
控压钻井技术是将整个井下的循环体系作为一个承压的压力体, 通过提高钻井时效来优化常规钻井工艺措施。该技术主要是通过调整 井口回压、钻井液密度、钻井液流变性能、环空摩阻,精确控制环空 压力剖面和井底压力,使井底压力大于地层孔隙压力但是小于地层破 裂压力,进行近平衡钻井,控制地层流体进入环空,减少发生井涌、 井漏、卡钻的风险,对窄密度窗口作业具有较好地效果。
控压钻井过程中气钻需要重浆帽压井起钻:在原井浆中控制回压起钻至油层顶部 以上的设计位置,打入一段高粘隔离液后再起钻至隔离液顶部,打入重浆替出原井浆 至井口,压稳地层并确保井口控制套压自然降到零后,再起钻至井口。故起钻过程中 建立的压力控制模型为:
2 控压钻井压力控制理论模型
2.2 起钻过程压力控制理论模型
2.在起下钻过程中,起下钻速度与波动压力关系密切,起下钻速度越 快,井下波动压力越大,越远离井底,波动压力越小;在控压钻井过 程中,当起钻至一定高度过后,可以适当提高起钻速度,提高钻井时 效,但在下钻过程中离井底越近,应该严格控制下钻速度,且及时调 整井口回压,避免井下压力过大,压漏地层。
3.我国控压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工艺和压力控制理论还不够完善, 可以加强装备可靠性研究,努力推动控压钻井的工业化应用。
中实现套压自动 补偿,保证井底 压力平稳。
可精确测量钻 井液回流量、 钻井液密度和 温度。
能够实时监测传 感器位置处环空 压力
4 控压钻井装备研究以及工艺流程
4.2控压钻井施工流程图
结论
1.在正常钻井过程中,随着排量的不断增加,环空循环压耗也随之増 加,为维持恒定的井底压力,井口回压也随之减小,在不影响井下安 全的前提下可通过调节排量的方式改变井底压力,实现窄密度窗口钻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