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军中学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案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案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概述1、课名:《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是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②的一堂历史课;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核心课程,本课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从1949年到文革结束这一段时间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

其中既包括我国在建国初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包括后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理清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的历程;(2)理解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定以及了解“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成就;(3)正确分析评价三大改造;(4)掌握八大的正确决策和“八字方针”;(5)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6)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挫折;(7)通过分析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历史图片或历史文献,归纳整理相应的历史知识,描述图片或文字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2)通过呈现本课所涉及的社会历史大背景,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段经济建设历程,并探讨它对我们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些启示;(3)采用讲述法、问题探究、对比法、合作讨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十分艰巨的过程。

凡是能够正确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和失误,进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和国情教育;(2)通过十年探索史特点的分析,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巨大成就,又有严重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3)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先进模范人物,激发献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建设迅速恢复和发展,但这里面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曲折和失误。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
(3)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黑白照片,如“大跃进”时期的生产场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家庭合影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氛围。
(2)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与成就。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提高他们的历史感悟。
2.结合课堂讨论,撰写一篇关于改革开放意义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500改革中的一个方面,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字数800字左右。
4.请同学们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一项改革举措,分析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观察报告,字数800字左右。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与成就,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难点: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及影响,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
3.教学步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单项选择题1.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

这反映新中国()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2.下列对1956年中国社会重大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变化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3.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这里的“和平过渡”是指()A.工商业资本家由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过渡B.工商业初级社向高级社的过渡C.工商业公私合营向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过渡D.工商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4.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5.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中共八大()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2011年广东广州七区高一下学期期末)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7.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 070万吨钢而奋斗。

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

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D.直接导致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8.(2011年广东广州七区高一教学质检)下图为1958~1962年我国部分省区灾区非正常死亡人口统计:(资料数据来源费正清主编《新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A.自然灾害B.战争因素C.严重“左”倾错误政策D.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9.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陈云曾发表讲话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习目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自主学习】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历史背景(1)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的长期掠夺和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除省外,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全面瘫痪,公路、海运严重堵塞。

极其严重,人民生少十分困苦。

(3)到1952年,我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2、“一五”计划(1)特点:优先发展(2)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任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2)实施:广大农民参加,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高潮。

(3)意义:到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在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①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②意义: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八字方针:内容—、巩固、充实、提高意义: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失误:(1)路线:内容—,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3)“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精编文档】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及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精编文档】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及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课时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说: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掌握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国民经济调整等重大史实。

教学难点: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情境导入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1、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问:造成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面临崩溃局面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1978年 1949年 1956年1966年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长期战争的破坏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措施: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②稳定物价;③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

结果: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意义: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扣教材,注重史论结合,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2.书写规范,字迹清晰,确保作业的整洁、美观。
3.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之前。
3.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汲取?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心得体会。
4.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相关书籍,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历程,拓宽知识视野。
5.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课题研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成就,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研究其背后的故事。每组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提问:“同学们,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你们知道这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哪些曲折吗?”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强调本节课的学习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按照时间顺序,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重点讲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避免片面理解。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态度。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认识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是历史的必然。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课件(27张)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课件(27张)
国民经济的劫难
实质: 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和社 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十年探索时期: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1956 背景 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内容 主要矛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先进的社会制度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本课结构
经 过渡时期
济 (1949-1956年)

设 的 发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与 文革时期
曲 (1966-1976年)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中共八大(1956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经济调整:(1962—1965年)
10.9千瓦时
材料四:被炸毁的广州海珠桥
以上材料反映了建国初中国什么问题?
经济形势严峻,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
1背景:建国初国民经济的严峻形势
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 209公斤,钢0.29公斤。 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 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 国情。
—— 刘少奇于1961年
请根据材料思考: 天灾?人祸?1959-1961年经济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这不是天灾,而是人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5、国民经济的调整(1962-1965)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课标导学
历 史
必修② ·人教版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课
• 1978年10月24日,邓小平乘敞篷车参观日本日产汽车 公司的车体车间和装配车间时,说:“我懂得什么是 现代化了。”1979年2月2日,邓小平在休斯敦参观林 登·约翰逊航天中心时,登上航天飞机的模型,坐在 乘务员的位置上,感觉就像在坐航天飞机。面对西方 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邓小 平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 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 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 发展离不开世界。”为了跟上世界的步伐,在邓小平 的领导下,中国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的 对外贸易额、整体经济水平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有了
1
学习目标诠解
2
3 4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达标训练 课 时 作 业
5
学习目标诠解
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 恢复的背景、结果和意义 2.掌握“一五”计划时期工业 化和三大改造的史实,理解“一 五”计划的特点,认识工业化和 三大改造的相互关系 3.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 的史实,分析认识“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经验 教训
• 3.三大改造 • (1)时间:1953~1956年底。 • (2)概况
内容 过程 结果 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生产资料私有制 集体化 合作社,走_________ 农业 变为 道路 社会主义公有制 ____________, 手工业者纷纷加入手工 手工业 社会主义经济体 业生产合作社 系在中国基本建 公私合营 立起来 资本主义 掀起全行业__________ 工商业 的高潮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副栏』 【概念解读】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 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2.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 心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 会主义的开始。到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地超额完 成,为后来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3.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 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概览
【时空坐标】
时空定位·单元主题
【主要线索】 1. 新中国成立后 ,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的指引下 , 开展“一五”计划建设和社会 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2.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奠定了社会主义探索道路的良好开端;1958年“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失误,导致国民经济困难;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提 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得 到一定纠正,国民经济有所好转,但“文化大革命”带来经济的劫难。 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开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 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了以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通过 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了点、线、面结合 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1992 年中共十四大后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制度改革阶段 , 逐渐建立起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 世纪 90 年代后 , 内地、沿边开放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1 教案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1 教案Word版含解析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被誉为“一体两翼”。
课题: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第1课时



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目标
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能力目标
解析史料、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1953--1957)
(1)内容:一化三改。一化:工业化。我国当时工业化(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个特点?
(2)、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地域集中于东北;③以总路线为指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生产力)和改造(改革生产关系)并举;④是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
“一五”计划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练习上)
(1)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
(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苏联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重点、难点
1、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23张)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23张)
一五计划 中共八大
2
失误
添加 标题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谢谢!
2
添加 标题
阶级斗争仍在继续,左”错误思想未清除,政策无法落实“。
一、邓小平被打倒后,局势又再度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从这场动乱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时间
1953年——1957年 1956年 1958年 1958年——1960年 1966年——1976年
成功探索
农业生产合作社
时间
1953年春 ——1955年 1955年下半 年——1956年
组织形式
初级社为主
土地及主要 生产资料的 性质
个体所有
性质
半社会主义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土地入股,统 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 一经营 相结合 统一经营,集 体劳动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高级社为主
集体所有
社会主义
——表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下册
话,指出:“为了把我们国家的建设工作做好 ,我们必须努力向苏联学习 ,必须把虚心学习和运用苏
联的先进经验看作是推进我们国家建设工作的首要条件之一。
外部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短时间 ——陈绍畴,刘崇文等.《刘少奇年谱》下卷 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问题: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2
添加 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标题
——李先念
材料十:1975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复出发布”工业二十条“开始全面整顿经济,并禁止
将农村副业当作资本主义四复辟去批判,实际上开始矫正”左“倾错误。但不久邓小平再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即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巨大成就,又有严重失误,而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2、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新情境与谈话分析法,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资料搜集、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判断或评价经济建设探索中的是与非,提高学生的解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思路】如何把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变成自己自觉的教学习惯。

这就要求自己必须充分解放思想,把主要备教材转变为主要被学生,把以讲为主变为以组织学生活动为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同时还要注意把新课改理念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主干知识结合起来。

【学法指导】1、在知识探究环节上指导学生以历史发展阶段整合归纳历史知识2、在总结反思环节上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导入新课]使中国富强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梦想。

新中国的成立,为这个梦想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恢复发展了经济,然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却并不平坦,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曲折,展示了党在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包含着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讲授新课](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思维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到1952年,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思维探究】: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1)表现: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2)原因: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③战争的严重破坏(3)意义: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第一个五年计划【思维引领】:(1)开始时间:1953年(2)措施:优先发展重工业(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思维探究】:(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哪些?①历史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②现实原因:帝国主义包围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力量;③外部原因: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经验。

(2)“一五”计划的重大企业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一五计划的主要工业建设项目基本上都分布在东北(3)为什么会集在东北?首先,东北地区资源非常丰富,交通十分发达;其次,工业基础好;此外,背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

<过渡>:伴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从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社会主义改造【思维引领】:(1)表现: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广大农民通过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了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手工业合作社;资本主义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成功标志着社会主义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思维探究】: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过渡>: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此后的十年,党在经济建设领域既进行了正确的探索,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

(二)探索与失误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主要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评价: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但其路线未能坚持下来。

<过渡>: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八大的正确方针在党内未能牢固确立,一些重要思想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坚持下去,因此,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

2.探索失误:中共八大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思维引领】:(1)背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内容:①“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②“人民公社化":一切财产由人民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3)评价:①两者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②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思维探究】:(1)如何理解评价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第一,主观上讲,它的提出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客观上讲,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由于总路线的指导作用,“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试举例哪些现象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如今养了一头猪,肥头大耳壮如牛;我和妹妹骑上它,赶上田间去放牛;肥猪赛大象,只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稻粒赶黄豆,黄豆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象山芋,山芋超冬瓜。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青年干部赛赵云,壮年力气赛武松;少年儿童赛罗成,老年干活似黄忠;干部策划胜诸葛,妇女赛过穆桂英;到处都是新李杜,到处都是新屈原;荷马但丁不稀罕,莎士比亚几千万。

(3)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到1958年底,全国共生产钢1 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农业生产方面,由于经济效益低下,1958年农业丰产而没有丰收。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渡的一次典型实验,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

3.国民经济的调整:【思维引领】:(1)内容:在农村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2)成效:1962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思维探究】:如何理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思维引领】:1.原因:“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1)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2)两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3.恢复:(1)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

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思维探究】:(1)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什么?系统纠正文革中的“左”倾错误。

(2)“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什么损失?“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的干扰和全方位的破坏。

1967、1968两年的时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李先念同志曾说过:“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 000亿元。

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合作探究】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给我们留下什么经验与教训?第一,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第二,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第三,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第四,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难探索的历程。

20年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过严重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一时期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为党继续领导经济建设的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思维拓展》同步练习【课后研讨】 1956至1966年这段历史,距离我们今天的生活很近,五六十岁以上的人都经历过,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亲身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也看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去走访一下身边这些老人,了解当时的一些情况,去感受一下当时活生生的历史情境,从中收集一些历史材料进行整理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并进行合作探究。

思路: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可自己确定调查题目,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怎么回事?当时的人怎样看待大跃进运动的?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