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年级生物特征生物的特征教案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方面。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生物特征的具体表现和理解。
2.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特征。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的特征》。
2. PPT课件。
3. 相关案例和图片资料。
4. 分组讨论的准备。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问题导入: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2.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5分钟)1. 生命的活动: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2. 遗传和变异: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 细胞结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0分钟)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的生活受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
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引导总结。
五、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物的特征。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复述,巩固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结合教材,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分析其特征。
2. 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1. 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2. 掌握生物分类单位的大小顺序。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分类的兴趣和能力。
七、教学重点:1.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生物的特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景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
(二)小组学习、质疑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3、有计划、有耐心。
4、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
因为机器人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也不存在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同时,机器人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
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尽管生石花的肉质看起来像石头,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石花的肉质叶与仙人球的肉质茎类似;生石花能从小长大;生石花能开出各种颜色的花,还能结出种子,表明它能进行繁殖;生石花长有根,可以从土壤中获取水和无机盐,等等。
查阅生石花的资料可知,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因此,它就是生物。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
同时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可以看它是不是“活”的,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掌握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方法;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生物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物的特征是指生物体内具有的生命特性,如生长、繁殖,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
难点:学生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概念,能够准确描述生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2. PPT课件;
3. 学生活动手册;
4. 小组讨论或实验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生物和非生物,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之间的区别。
二、学习生物的特征(15分钟)
1. 通过PPT介绍生物的特征:生长、繁殖、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
2. 分组讨论生物具体的特征,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三、实验环节(20分钟)
老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
四、总结归纳(5分钟)
老师总结生物的特征,并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里或校园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并写一份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生物的特征展开教学,通过实物展示、PPT介绍和实验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
未来教学中可以添加更多的案例和实验,加深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生态系统的概念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环保教育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制作临时装片和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了解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生物的特征》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案《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繁殖、生长以及应激性等方面。
2、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形成对生命的初步认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生命活动:介绍生物体具有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基本生命活动。
2、繁殖:阐述生物体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方式繁衍后代的过程。
3、生长:讲解生物体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经过代谢转化为自身组织,实现生长的过程。
4、应激性:阐述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包括趋利避害等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繁殖、生长以及应激性等方面。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形成对生命的初步认识。
四、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利用动植物标本等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生物的基本特征。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和结构特征。
3、讲解讨论: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步骤1、导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特征。
2、新课学习:依次介绍生命活动、繁殖、生长以及应激性等生物特征,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围绕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生物的基本特征等进行讨论。
4、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反馈。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繁殖、生长、应激性。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与非生物有着本质区别。
3、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生物的特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依据。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和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9篇)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9篇)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1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
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一、重点难点:1.认识显微镜的部分名称;2.如何在低倍镜下调焦并找到要看的物体;3.细胞各结构的功能;4.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二、知识点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3.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4.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5.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玻片的边缘,另一只手拿纱布将玻片放在两层纱布之间,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轻轻擦拭,用力要均匀。
6.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7.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
8.植物体是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植物体从小到大是体内细胞增多和增大的结果,而不是水和养料堆积增多使植物体长大的。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重点难点:1.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植物体、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3.细胞的分化。
4.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知识点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3.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生物图片、视频3.实验材料四、教学过程一节课前导入1.老师播放一段生物世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2.学生分享自己看到的生物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老师通过PPT展示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列举自己知道的生物特征。
第二环节:案例分析1.老师展示一组生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物的特征。
第三环节:实验观察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观察生物的特征。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环节:知识巩固1.老师通过PPT展示生物的特征,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生物的特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1.老师提出问题: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物特征的应用。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收集有关生物特征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亮点:1.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
2.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不足: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小结环节较为紧张。
2.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技能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知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将抽象的生物特征具体化,让学生能够应用于实际观察和分析。
教学过程补充: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老师通过PPT展示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
《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3)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分析生物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3. 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2. 生物分类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的特征》教案;2. 教具:实物标本、图片、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学生分享对生物的认识和感受。
2. 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2)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1)教师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2)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掌握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方法。
4. 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1)教师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特点。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过程:6. 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一些生物案例,如植物的适应环境、动物的生存策略等;(2)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现象。
7. 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或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8.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学生了解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的意义。
9. 拓展学习:(1)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或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2)学生通过拓展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对生物的兴趣。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起始章节;只要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生物分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的开端,对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建立生物学基本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区别。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自主总结生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应激性和遗传性。
【教学难点】:理解新陈代谢和应激性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表现。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的特征没有系统的认识,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的特征及相关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感受生物的特征。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理解生物的特征。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通过展示动植物和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生物。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特征》,一起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1)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动物(如猫、狗)、植物(如树木、花朵)、微生物(如细菌、真菌)以及非生物(如石头、机器人、汽车)。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生物的这些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生物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进行生物的分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验材料:动植物标本、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3.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第二环节:新课内容1.生物的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展示课件,讲解生物的营养来源,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动植物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理解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展示生物排泄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举例讲解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趋光性、避光性等。
e.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展示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f.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讲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这些特性。
g.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介绍细胞的概念,讲解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的特点。
2.生物的分类a.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进行生物的分类。
b.生物分类的方法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如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
第三环节:课堂实践2.分组实验:每组进行生物呼吸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
3.小组汇报:每组汇报讨论和实验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提问,教师解答。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生物的特征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生物的特征教案设计
生物的特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适应环境等方面。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能运用生物的特征来分析和判断生活中的事物。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和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定义: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有机体。
2. 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能量和物质,维持生命活动。
(2)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食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所需。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通过排泄作用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感知和响应外界环境变化,以适应环境。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的特性,能繁殖后代,延续物种。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后代会产生变异,使物种不断进化。
(7)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生物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生物的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生物的特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总结其特征,并进行小组讨论。
4. 总结:归纳生物的特征,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生物的特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生物特征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思考题,评估他们对生物特征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生物的特征》精彩教案设计
《生物的特征》精彩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是什么。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生物学的定义和意义。
生物的特征概述。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的特征。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讨论的积极性。
理解度:通过学生对生物特征的描述和举例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分析不同生物的营养需求。
2.2 教学内容生物的营养来源和吸收方式。
植物和动物的营养需求。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生物的营养需求。
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生物的营养方式。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理解度:通过学生对不同生物营养需求的描述和分析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生物能进行呼吸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能进行呼吸。
分析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
3.2 教学内容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呼吸器官。
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呼吸过程。
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理解度:通过学生对不同生物呼吸方式的描述和分析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分析不同生物的废物排出方式。
4.2 教学内容生物的废物排出机制和排泄器官。
不同生物的废物排出方式。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观察,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废物排出过程。
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生物的废物排出方式。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理解度:通过学生对不同生物废物排出方式的描述和分析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的特征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案教案: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的特征是指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特点;-掌握生物的特征的基本内容,包括生物的组成、生物的内外环境、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生物的可适应性;-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式,发现和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征和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式感知和发现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征和区别;-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式深入研究和发现生物的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珍惜;-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爱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基本内容的掌握;-生物的特征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之间特征的比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运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2.生物的特征的学习(3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图片讲解生物的组成、生物的内外环境、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生物的可适应性等基本内容;-与学生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征和区别。
3.观察和实践(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生物进行观察和实践;-学生观察所选择的生物的特点、结构和生活习性,记录并展示;-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比较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区别,形成报告。
第二课时:1.复习与讨论(15分钟)-学生回顾前一堂课的所学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增加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分享观察和实践的结果,交流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征和区别的认识。
2.深入研究和发现(45分钟)-学生组织选择不同的生物进行深入研究和发现;-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所选择生物的特点和生命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报告,分享研究成果和发现。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三、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四、教学难点:1. 生物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来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10分钟)1. 教师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等。
2. 学生听讲,记录重要内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生活实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生物的特征来解释实例中的现象。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生物的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和与非生物的区别。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生物的特征》备课教案
《生物的特征》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定义:介绍生物的概念和特点。
2. 生物的基本特征: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等。
3. 生物的特征实例: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特征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实例。
难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特征的实际应用实例。
4.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识别其特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什么是生物?”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特征的实际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生物特征的认识。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识别其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生物的特征:1. 细胞结构2. 新陈代谢3. 生长发育4. 繁殖5. 应激性6. 遗传和变异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组织:优化课堂组织,确保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4. 反思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八、拓展活动:1. 参观植物园或动物园:让学生亲身观察各种生物,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2. 开展生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3. 进行生物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生物特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生物的特征教学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学教案第一章:生物的定义与特征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定义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1.2 教学内容生物的定义:生物是指一切具有生命现象的有机体生物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适应环境、细胞构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物的特征1.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生物和非生物,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3. 讨论:分组讨论生物的特征,举例说明4. 总结:归纳和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二章:生物的生长与发育2.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掌握生物生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2.2 教学内容生长的概念:生物体体积和体重的增加发育的概念: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生长的原因: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影响生长的因素:遗传、营养、环境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长的概念和原因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影响生长的因素2.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生物的生长过程2. 讲解:详细讲解生长的概念和原因3. 讨论:分组讨论影响生长的因素,举例说明4. 总结:归纳和总结生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第三章:生物的繁殖与遗传3.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繁殖方式掌握生物的遗传规律3.2 教学内容繁殖的概念: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遗传的概念: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遗传规律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繁殖的概念和方式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遗传规律3.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生物的繁殖现象2. 讲解:详细讲解繁殖的概念和方式3. 讨论:分组讨论遗传规律,举例说明4. 总结:归纳和总结生物的繁殖与遗传特点第四章:生物的适应与环境4.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2 教学内容适应性的概念: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和非生态因素适应性实例:形态、行为、生理等方面的适应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适应性的概念和实例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生物的适应性实例2. 讲解:详细讲解适应性的概念和实例3. 讨论:分组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4. 总结:归纳和总结生物的适应与环境的特点第五章:生物的分类与进化5.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分类系统掌握生物的进化原理5.2 教学内容分类的概念: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系统生物的分类方法:形态学分类、遗传分类、生态分类等生物的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进化的概念: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化和物种形成进化的原理: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类的概念和系统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物的进化原理5.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生物的分类实例2. 讲解:详细讲解分类的概念和系统3. 讨论:分组讨论生物的进化原理,举例说明4. 总结:归纳和总结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的特点第六章:生物的生态系统6.1 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位、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互动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6.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自然风光或生态视频,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2. 讲解:详细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生物在其中的作用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态系统案例,如森林、湿地等,讨论生物在其中的作用4. 总结:归纳和总结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生物的作用第七章:生物的生物多样性7.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7.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态功能、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律法规保护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互动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7.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数据,展示生物多样性的状况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重要性和保护措施3. 讨论: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法4. 总结:归纳和总结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和保护措施第八章:生物的生物伦理8.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伦理的概念掌握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了解生物伦理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生物伦理的概念: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中涉及的伦理问题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尊重生命、公平利用、安全可靠、责任归属生物伦理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基因编辑、克隆技术、生物资源的利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伦理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互动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伦理在实际中的应用8.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现实案例,引出生物伦理的概念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伦理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应用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技术案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讨论伦理原则的应用4. 总结:归纳和总结生物伦理的概念和实际应用第九章:生物技术的应用9.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9.2 教学内容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农业、医药、环保、食品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互动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9.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技术应用案例,如基因治疗的进步,讨论其发展趋势4. 总结:归纳和总结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第十章:生物的未来挑战10.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掌握生物学研究对解决这些挑战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学的未来研究方向10.2 教学内容生物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能源危机、粮食安全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生态系统服务、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能源、生物食品生物学的未来研究方向: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态学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面临的挑战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互动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的未来研究方向10.4 教学步骤1. 导入: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生物的生态系统环节二: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四:总结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生物的作用2. 第七章:生物的生物多样性环节二: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环节四:总结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和保护措施3. 第八章:生物的生物伦理环节二:讲解生物伦理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环节四:总结生物伦理的概念和实际应用4. 第九章:生物技术的应用环节二:讲解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环节四:总结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5. 第十章:生物的未来挑战环节二:讲解生物面临的挑战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环节四:总结生物学的未来研究方向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在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时,需要强调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位、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生物的特征教学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方面。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命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生物的遗传变异特性及细胞结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生物特征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七个基本特征,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运用生物特征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实践报告进行。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进行。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课本及相关辅导资料。
2. 多媒体课件:生物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3. 实物模型:细胞模型、动植物标本等。
4. 网络资源:生物学相关网站和在线教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活中examples。
2. 第3-4课时:讲解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特性。
3. 第5-6课时:探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4. 第7-8课时:阐述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究、交流。
学生
活动:
自学教材内容,观察分析图片,并进行合作交流,组内展示
评价
方式: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展示情况进行口头评价。
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节清完成情况由小组长进行评分数评价。
活动二
技能训练
观察教材第7页马、驴、牛的特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
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花开花落B.北雁南飞
C.孔雀“开屏”D.潮涨潮落
6.用手触动含羞草地叶,它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
A.能从外界吸收营养B.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能进行生长和繁殖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上册备课教师:李玉红
课题2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课型
新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
学情分析
学法指导
七年级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他们学习生物的起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教学过程
二次
备课
导入:
展示目标
教学活动一
自主探究:
认真阅读教材2-7页的内容观察教材中的图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下列任务:
1、生石花的叶子看起来像石头,生石花是生物吗?为什么?
2、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它是生物吗?为什么?
3、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
4、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
5、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师
课堂
检测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
(每小题1分,共4分)
1、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2、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3、“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4、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教材分析
对教材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致同学们之后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中学生们认识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接着学习生物的特征是自然而贴切的,同时它是后面学习调查生物及生物分类的基础。让同学们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活动
出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
活动
观察分析教材第7也的图片,找出马、牛、驴三者的异同点。
评价
方式
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口头评价。
活动三
拓展延伸:
1、人体排出废物的方式有哪些?植物是通过什么方式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的?
2、蘑菇、细菌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繁殖后代的?
3、同一株桃树上开出两种颜色不同的花,这种现象叫什么?
教师
活动
出示学习任务,引导学习解答问题。
学生
活动
分析生物的特征,找出答案,并进行展示。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