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高三历史复习

合集下载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新人教版【会员独享】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新人教版【会员独享】

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童智祥审题:肖琼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该材料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 ( )①分封制②等级制③君主专制④宗法制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但事与愿违,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 ( )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消亡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行消灭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庶人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3.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了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不受任何牵制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4()A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5.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

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论点是()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C.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6.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 )①宋代设立三司使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元朝实施行省制④明朝设立内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7.某中学历史课在进行“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时,下列材料能够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 ( )①古希腊地图②爱琴海地区贸易图③雅典城邦居民的构成④刻有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 )A. 梭伦改革前B. 梭伦改革时期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9.古雅典某位政治家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

合肥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段一考试历史试卷时长: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安徽项氏制定的祠规:“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

其理一也。

”该祠规主要说明了A.祠堂文化深入人心 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C.宗法制度影响深远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C. 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D.王室日益腐败3.西汉刘向认为:“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

春秋,国之鉴也。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

”材料表明A.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 B.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C.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 D.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4.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人草不生,义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5.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本质变化6.“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

道,王道也。

王者,人之始也。

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君权神授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7.数学史专家钱宝琮(1892-1974)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消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的态度。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合肥一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每题2分,共40分)1.中国的姓氏起源种类很多,如“李”姓,原为“理”,源于皋陶任尧时大理职务(司法官),子孙为之,后为姓氏。

推测“北门”一姓来源于祖先的()A.封国B.居住地C.爵号D.部族2.秦朝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政治时代,创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皇位世袭反映了权力的不可转移B.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有监察百官之责C.郡守是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定期向中央汇报工作D.《秦律》的严酷说明秦推行法治的法家思想3.我们把下面三位思想家归为一类,主要是根据他们的思想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发展唯物思想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立了新的思想体系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D.①②③④4.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社会。

但有人认为其不具进步性,这主要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不能()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照顾到各个阶层的利益D.顺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5.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意为毫不起眼的东西在不同的境况下有很大的用途)。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书()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师夷长技”C.介绍西方史地D.力主变法图强6.右图是19世纪末的一幅漫画,围在“中国大饼”边的分别为英、德、俄、法、日等列强。

对此漫画反映的时代主题表述不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直接刺激了这种局面的出现B.德国率先开启了“分割馅饼”的序幕C.清政府自此走上自强求富的洋务之道D.帝国主义列强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7.《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载:“……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9018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9018

安徽合肥一中2024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安徽省郎溪磨盘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网坠、陶器、石制农业工具以及水稻、菱角、芡实等植物遗存和兽骨、螺壳等动物遗存,这见证了()A. 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演进B. 中华先民生产方式的多样化C. 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现象D. 各区域文明存在着交流互动2. 班固的《汉书》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扩展,形成“十志”,其中《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艺文志》是一部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初具规模的史志目录。

据此可知《汉书》()A. 改变了史学关注重点B. 扩大了史学研究范围C. 推动了汉代文艺发展D. 沿袭了传统史书体例3. 贞元八年(792年)七月,河南、河北、江、淮、荆等四十余州大水,宰相陆贽奏请德宗遣使赈抚,上许为遣使,而曰“淮西贡赋既阙,不必遣使”,后陆贽说服德宗对淮西赈抚。

这可用于说明()A. 相权过大影响皇帝决策B. 中央和藩镇的纷争不断C官府承担救济百姓责任 D. 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生活.4. 下表反映了宋代国有矿场生产经营情况,据此表可知,宋代国有矿场()经营者经营方式产品分配方式从业者身份劳役征发厢兵、罪犯、役夫官府招募民户厢兵、罪犯、役夫、民匠私人买扑(规模较小的坑冶租赁给私人)课额制或抽分制度民匠A. 官府主导私人参与经营B. 产品受市场影响较明显C. 出现了全新的生产关系D. 仍居于矿冶业主导地位5. 明朝时期,一些士人与传教士交流后编纂了一些书籍,如瞿式谷在《职方外纪小言》中写到:“尝试按图而论,中国居亚细亚十之一,亚细亚又居天下五之一”这反映出当时()A. 政府积极推动对外交往开展B. 经济发展拓宽了民众的视野C. 市民文化诉求主导书籍编纂D. 传统夷夏观念已经有所改变6. 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

合肥市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肥市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肥市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础B. 土地可以买卖和转让C.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D.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导致了土地的集中和农民的贫困2.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内对外有哪些重大举措?A. 推行“康乾盛世”,加强中央集权B. 统一台湾,加强边疆防御C.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 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3. 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A. 商鞅B. 王安石C. 张居正D. 李斯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华北、华东B. 东北、华北C. 华东、华中D. 东北、华中5.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此处省略35题,以保持篇幅适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_________。

3. 清朝末年,中国爆发了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即_________。

4. “一国两制”政策首次提出是针对_________问题的解决。

5. 1950年,中国政府进行了_________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 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共2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安徽省合肥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安徽省合肥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历史高三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修昔底德C、色诺芬D、柏拉图答案:A 解析: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著名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历史》被认为是西方历史学的奠基之作,因此他被称为“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色诺芬和柏拉图也都是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但在历史学方面的贡献不如希罗多德显著。

2、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A、商鞅变法B、楚汉战争C、赤壁之战D、三国鼎立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是秦国在公元前3世纪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通过这些改革,秦国实现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因此,商鞅变法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

楚汉战争、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它们并不是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

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答案:C 解析: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封建制度的朝代,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因此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4、题干: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答案:D 解析: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强调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达到认识世界、修身养性的目的。

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B解析: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被誉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因此,选项B正确。

6、题干: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五卅运动D. 北伐战争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群众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人教版安徽合肥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合肥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合肥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不利于国家统一C: 强化贵族特权D: 加强君主专制【答案】A【解答】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西汉通过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A正确。

隋唐开创科举制度与国家的统一之间的关系不明显,故B错误。

秦朝实行郡县制与隋唐开创科举制度明显削弱了贵族特权,故C错误。

秦朝实行郡县制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明显是加强对地方的管辖,侧重于中央集权。

故D错误。

故选A。

第2题.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

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

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B: 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C: 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D: 受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答】对材料进行概括可知,魏晋时期玄学的地位上升,儒学的地位下降,体现了思想格局的变化,其原因是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的社会现实,使得人们对于儒学的信仰程度,政府的控制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下降,故A项错误,B项正确。

C项,全面缺失说法有误,故排除;D项明显错误,中国古代为民本思想,民主思想是近代的产物,故排除。

故选B。

第3题.至秦,人主自亲事以操制臣下,在中央专门设立御史大夫()A: 总领百官,监督军旅B: 典正法度,以正纲纪C: 检查户口,征收租赋D: 提督学政,表彰善类【答案】B【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御史大夫的职能是监察,因此秦朝在中央专门设立御史大夫主要是典正法度,以正纲纪,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是御史大夫的职能,排除。

第4题.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

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于昔。

人教版安徽合肥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合肥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合肥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战国时期,虽然也有粮食参与贩运贸易,也有以经营下谷之类的商人出现,但贩运贸易仍把重点放在奢侈品、工艺品上面,尤其是珠玉仍在商业的经营中居首要地位。

这反映了当时()A: 小农经济发展缓慢B: 商业发展程度有限C: 货币金融制度落后D: 粮食产量没有增加【答案】B【解答】材料中贩运贸易仍把重点放在奢侈品、工艺品上面等信息,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商业主要以迎合统治者的奢侈消费为主,说明真正的商品生产并不多,是商业发展程度有限的直接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小农经济的发展程度,排除A项;材料中出现的情况与货币金融制度无关,排除C项;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有所增加,故D项错误。

故选B。

第2题.商朝甲骨文记载了商王占卜的内容,它一般由序辞、命辞、占辞和验辞四部分构成,具体内容见表。

由此可知()①甲骨文为研究商朝的一手史料②商朝王权神秘色彩浓厚③甲骨文能够说明商朝历史细节④甲骨文实现了文化普及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答】第3题.天马是汉代常见的艺术形象。

汉武帝对天马情有独钟,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得大宛汗血马,歌诗曰: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

‘天马’远来的时代体现了()A: 中西交流取得了历史性进步B: 思想文化的地域差别缩小C: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艺术创新D: 帝王的宗教迷信观念盛行【答案】A【解答】依据题意可知,丝绸之路开通后,中西(西域)交流取得历史性突破的背景下,来自西域的天马满足了汉武帝对天马的渴求,体现了中西交流取得了历史性进步,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丝绸之路的开通,并非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融合,更与宗教迷信无关,故BCD排除。

故选A。

第4题.公元前211年秦军进攻南越时,运输补给供应不上。

监御史禄凿渠运粮,深入越。

这段材料反映的监御史的职能是()A: 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B: 举荐本地区优秀人才C: 兴修大型的水利工程D: 主持一州的行政事务【答案】C【解答】A.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材料无法体现;B.举荐本地区优秀人才,同材料无关;C.根据材料所述,秦军进攻南越时,监御史禄凿渠运粮,深入越。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中历史组集体备课资料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中历史组集体备课资料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唐六典》
中唐以后长安两市外商业点分布图
840年,唐文宗下诏: “京夜市宜令禁断。”
——《唐会要》
对比长安城平面图, 从宏观上看,东京 城内市场分布有何 特点?
城市商业新局面

空间:
北宋
开放 (街市制)
封闭 (坊市制)
城市商业新局面

封闭 (坊市制)
空间: 城内
北宋
开放 (街市制)
“售货无决窍,信誉第一条”
常家(山西榆次) “经营信为本,买卖礼为 先” “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 财”
常威
“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 亏”
高中历史必修② 第一单元第3课
合肥一中 楚帅
一、知识梳理 重现古代商业发展概貌 (难点)
发展阶段
商人
媒介 货币 其他
商品
外贸
城市
政策
萌芽 兴起
原始 末期 夏商 周
战乱频繁……
飞钱 柜坊 纸币 商帮 白银 票号 生产资 料、生 活资料 港口、 市舶司
繁荣
隋唐
宋元
都市荣 农贸兴
新阶段
唐中期 后有所 松动
闭关 锁国
鼎盛明清萎缩Fra bibliotek市镇二、个案聚焦 “两点”透视 城市与商业
(重点)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 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 百声而众以散。”
注:七刻:约合1 小时40 分;钲:锣
城外 (草市 市镇)
“四大名镇”: 明清
材料一:
早市:出现
开始早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 画……之类,至晓即散 。”
注:五更:凌晨3点;博易:交易
——《东京梦华录》
结束晚
材料二: 夜市:合法化、固定化

2020年6月安徽省合肥一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高考考前冲刺最后一卷(四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年6月安徽省合肥一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高考考前冲刺最后一卷(四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考前冲刺最后一卷(四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2020年6月1.商代的“王臣”主要为商王所有,平时在商都附近活动。

西周早、中期的时候,“王臣”的状况大体与商代相类。

然而,到西周晚期,“王臣”范畴扩大,整个周王国里周王以外的人都应当属于“王臣”。

这表明()A. 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B. 周的统治区域远大于商C. 集权体制的建立具备了一定的条件D. 国家制度受到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的是,“王臣”范畴的不断扩大,表明周王的影响在不断扩大,这为以后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故选C;周地方制度是分封制,是地方分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商周统治范围的比较,排除B;材料也没有涉及血缘关系对国家制度的影响,排除D。

2.汉代的法律明令禁止复仇,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对为至亲复仇的嫌犯多方加以宽免,如缑氏女玉为父报仇,县令欲论杀之,后因申屠燔进谏,而得以减免死罪。

这反映了汉代A. 有法不依的司法弊病B.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 宽刑省法的法制观念D. 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说的是汉代法律逐渐受到了儒学影响,在司法实践中,引入儒家伦理作为断案的依据,故选D;A与题意不符,排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是法律儒家化出现的背景,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儒法结合的法制观念,排除C。

3.李唐王朝的皇室主体有鲜卑族等少数民族的血统,但唐太宗却因法琳(高僧)说李氏出自鲜卑,而下《诘沙门法琳诏》,斥其“谁毁我祖祢(亡父)”,将其流放。

这旨在A. 维护唐朝的华夏正统地位B. 打击佛教以维护儒学权威C. 实施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D. 建构多元体的文化格局【答案】A【解析】【详解】唐太宗回避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是为了强调自己是中华帝国的皇帝,从而维护唐朝的华夏正统地位,故选A;B、D与题意不符,C是统治的手段,排除。

历史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暨11月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历史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暨11月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合肥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卷时长: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

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佣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交融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2.《史记》《汉书》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存在巨大差异。

《史记·封禅书》刻画出一个迷信神仙方术、劳民伤财的昏君形象,而《汉书·武帝纪》塑造的汉武帝则是一个勤政爱民、好施仁政、开拓有为的明君、贤君形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史家所处政治环境与史书官私性质差异C.史实因年代久远无法辨别D.历史解释准确性取决于史家的学术修养3.宋朝职官考核的能力业绩内容有“四最”:生齿之最、治事之最、劝课之最、养葬之最;还有“七事”:劝课农桑、增垦田畴、户口增损、兴利除害、较正刑狱、盗贼多寡。

这些考核标准A.推动了民本思想政治化B.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C.实践了积极入世的理念D.有助于探索地方治理模式4.元武宗时一个蒙古大臣占有江南田地一千二百三十顷,每年收租五十万石。

泰定帝在做晋王时,一次就捐给朝廷土地七千顷。

顺帝把公主奴伦的土地分拨给伯颜,一次就达五千顷。

大都的大承天护圣寺在文宗、顺帝时前后两次被赐予的土地达三十二万余顷。

这表明元朝中后期A.租佃经济发达B.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C.土地兼并严重D.寺院是最大土地占有着5.下图为明宣德至弘治年间徽州地区白银占总通货百分比。

这反映出该地区A.白银在民间的信用增强C.明朝中国白银产量剧增B.徽商垄断了货币流通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6.王韬说“近来谈海国掌故者,当以《瀛寰志略》、《海国图志》为噶矢(先声)”。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在殷墟发现的一块甲骨残板上,刻有关于某次战争的记事卜辞残文曰:“辛未卜争(争是管占卜的人的名字)贞:妇好其比沚伐巴方,王自东探伐,戎(陷)于妇好立(位)?”在有关这场战争的甲骨文卜辞中商王深入巴方的记录与传世文献对此事的记载完全相符。

这反映出甲骨文( )A. 主要服务于战争需要B.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C. 记载内容全面而详细D. 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2.3.《齐民要术》总结了种植谷类的经验:“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

”这是因为“春气冷,生迟,不曳挞则根虚,虽生辄死。

夏气热而生速,曳挞遇雨必坚垎”。

这表明当时( )A. 气象学获得显著进步B. 农业生产注重因时制宜C. 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D. 耕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4.明朝道教学者张宇初在其道教思想中盛倡三教归一,以心性为三教共同之源,在其《度人经通义》中曰:“元始道之元神也,宝珠即心也,儒曰:太极;释曰:圆觉,盖一理也”。

据此可知,张宁初认为( )A. 道儒佛思想具有内在的相通性 B. 明朝教化手段呈现多样性特征C. 明朝大多数思想家有疑古之风D. 儒家信仰在明代得以重新建立5.7.8.9.10.下面是关于古代玛雅文明的相关考古材料。

据此可推知,古代玛雅( )材料内容一在山坡地区,玛雅人利用土地的层次变化,建造了一系列阶梯状的梯田在家庭农场里种植各种作物,如玉米、豆类、南瓜、辣椒和水果等,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二系统三玛雅人精通水利工程,他们建立了一套复杂的灌溉系统,有效地利用了雨水和河流水资源A. 面临水资源较缺乏的严峻挑战B. 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十分的明确C. 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的科学方法D. 重视农业技术和生产的可持续性12.13.14.15.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7.18.19.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人教版安徽合肥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合肥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合肥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垄断一词反映了()A: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B: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C: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D: 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答案】B【解答】材料不能体现农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故A错误。

垄断一词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与商业发关系密切,故B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是对题干主旨的误解,故C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材料不能体现,故D错误。

故选B。

第2题.观察图,该硬币()A: 发行于国共合作时期B: 是中央红军在瑞金发行的C: 可用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D: 可用来研究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土地革命【答案】C【解答】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当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故错误;B、材料中提示是由川陕造币厂发行,故错误;C、钱币是由苏维埃共和国发行的,因此可以作为政权建设研究的事物,故正确;D、铸造钱币与开展土地改革之间没有联系,故错误;第3题.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代张籍的这首《凉州词》可供研究唐代的()A: 社会习俗B: 财政收入C: 边疆治理D: 丝绸之路【答案】D【解答】根据材料,这首诗的意思是低飞的雁群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成长。

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咚的驼铃声缓缓前进,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白练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

而安西却久已沦为异域了。

唐朝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据以上分析,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故选D。

第4题.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史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

这一变化体现出()A: 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B: 王国问题依然客观存在C: 地方命官完全受控于刺史D: 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答案】D【解答】根据题干中汉初察无专区、责任不明到汉武帝时期创立刺史制度,职责及监察区域分配明确的转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一方面可以防止郡国官员过分专权,另一方面又防止了刺史滥用职权干扰地方政务,能够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实现监察权和行政权相分离,体现出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D项正确;刺史制度是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体现的不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排除A项;B项中的王国问题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根据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可知,C项表述错误,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Ⅰ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基本内容(1)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2)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3)作用: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3)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4)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特点: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3.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中央与太尉(中央官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4.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地方政治制度)(1)建立过程: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2)郡:郡守;县:县令或县长都由皇帝任命(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2.了解元朝行省制度(地方政治制度)(1)设置: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分散相权。

(2)意义: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4.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明太祖废丞相制度,权归六部(2)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3)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2.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清雍正帝设立,它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3.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积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2)消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等现象;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海洋文明,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二、民主政治发展历程1.梭伦改革:奠定基础(1)公元前6世纪初(BC594),内容:按财产划分居民为四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四百人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2) 意义:动摇了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起来(1)公元前6世纪末,内容:划定10个行政选区取代氏族关系;陶片放逐法;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2)意义:基本铲除了氏族贵族的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起来。

3.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期、顶峰(1)公元前5世纪 (2) 内容:a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b 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c 五百人议事会职能扩大;d 陪审法庭主司法、监督;e 十将军委员会权力扩大: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f 公职津贴制度、观剧津贴(3)意义: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三、对雅典民主的评价(1)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尤其是少数奴隶主的民主。

(2)积极影响:它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第6课罗马法1.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1)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标志: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2)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用于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内部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国际法)2.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1)它为国家统治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2)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3.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1)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在近代,资产阶级利用罗马法中的思想,作为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

(3)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4.认识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第三单元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理解《权利法案》(1)1689 《权利法案》,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2)内容: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

议会成为权力中心(3)意义:通过限制王权以保证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统治)。

(1832年,工业革命完成,英国议会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权)2.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1721年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2)下院选举产生的多数党领袖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首组织内阁。

(3)内阁权力:对议会负责、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真正掌权的是代议制政府。

(2)国王“统而不治”,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4.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1)内容: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体现出中央集权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国会掌握立法权。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权。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2)评价:① 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②积极作用: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局限性: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6.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2)是资产阶级内部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相互制约。

7.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1)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2)①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②联邦制国家。

(3)评价: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8.德国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第四单元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2.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1(23.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马关条约》签定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了解运动概况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由盛而衰:1856年,天京变乱(农民阶级的内讧)。

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评价:①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是空想无法实现。

3.理解《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评价:是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三、辛亥革命1.了解兴中会、同盟会的建立(1)兴中会: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①1905年②日本东京③机关报:《民报》④意义: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民国元年) 南京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2)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①政治: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②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反帝: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④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据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四、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2)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或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意义: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中共诞生历史条件:①经济: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②政治: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③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④组织: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嘉兴。

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国民革命运动(1)国民革命中的国共合作: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2)北伐战争(1926-1927年)(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经验教训:中共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人民军队。

五、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2.红军长征(1934—1936)(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