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理论对中国课堂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摘要:跨文化交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文化差异可能会造成沟通障碍。

为了改善跨文化交际,有必要研究可以应用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论。

面子协商理论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简要介绍面子协商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分析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探讨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面子协商理论;沟通【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1.言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不同文化所拥有的社会期望和习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为了改善跨文化交际,有必要研究可以应用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

面子协商理论是一种有效沟通的方法,它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解决问题。

面子协商理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强调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以减少沟通中的冲突。

因此,本文将重点关注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探讨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2.子协商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面子协商理论是一种有效沟通方法,它源于1990年代后期,由美国社会学家Dr. Maria G. Rodriquez提出,主要探讨跨文化差异在沟通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克服跨文化沟通困难的方法。

面子协商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以双方的利益为基础,强调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通过沟通来破除文化的鸿沟。

实现双赢的目的,找到多样的折衷方案,达成双方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和对抗。

面子协商理论的主要特点有:1)双方尊重:强调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推崇双方合作,避免文化冲突;2)社会知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及相关社会知识;3)沟通主动性:双方都担负起沟通的责任以及解决问题的主导地位,尊重彼此的利益;4)多样的折衷方案:寻求一种能够满足双方可接受的折衷方案,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

3.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问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问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问题作者:曹素萍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3期摘要:本文探讨老舍小说《二马》中所展示出来的中国人在异国文化对照下的文化心理。

文章运用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系统原理对小说的话语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文化典型代表人物老马在中英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十足的爱慕虚荣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面子系统话语分析《二马》《二马》是老舍“旅英三部曲”广受好评的一部小说。

1924年夏,老舍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教师。

五年的侨居生活,开阔了他的视野,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把对西方文化的感同身受及在西方文化氛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融汇在了小说中。

《二马》(1929)即是这样的作品,它集中表述了老舍对中西方文化的思索。

(温儒敏,124)老舍先生说过:《二马》中的“一切人差不多都代表着些什么,我不能完全忽略了他们的个性,可是我更注意他们所代表的民族性。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二马》进行了阐释和解读。

我觉得这部小说突出暴露了老马死要面子的文化心理。

身在异国他乡,本该入乡随俗,可老马在与儿子马威,店铺帮工李子荣,房东温都太太和她的女儿玛丽,以及伊牧师一家等的交流过程中都表现出十足的虚荣、面子高于一切的心理。

对他们交流过程中的话语分析即可清晰地看到这一文化烙印。

Scollon认为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着重考虑身份的两个方面是:交流者和他们的地位。

身份的第三个很重要的方面,被认为是在所有交际中必不可少的,即交际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同,即面子概念。

面子系统是跨文化交际中理解话语机制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被证明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面子系统包括:亲属关系;自我观念;圈内和圈外关系;社区和社会。

(Scollon,129)下面就小说中老马在交流中所认同的亲属关系和圈内圈外关系进行话语分析,以此揭示他的文化心理。

1.亲属关系对跨文化话语有直接重要作用的亲属关系有两方面:等级关系和集体关系,而最重要的关系是等级关系。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篇一: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4. 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7. 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8.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9. 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_.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_. 中美时间观之对比_. 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_.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_. 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_. 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_. 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_. 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_.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_. 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_. 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_. 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_.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 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 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 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 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 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 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 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0. 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 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 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33. 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36. 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 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38. 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 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0. 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41.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 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 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 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45.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 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 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 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 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 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 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 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54. 从广告语言特色看中西文化异同 55. 从数字喜好看中西文化差异 56. 中西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内涵探析57. 从中英文动物比喻的不同看中西文化差异 58. 英汉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对比分析 59. 英汉成语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60. 从神话看中西文化异同61. 文化视角下英汉时间隐喻比较研究 62. 英汉情感隐喻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63. 从文化语境看英汉爱情隐喻 64. 英汉动物隐喻的文化内涵65. 论中英文中颜色隐喻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66. 英汉习语中中西文化差异探源67. 从英汉委婉语中看中西文化心理差异 68. 文化视阈中的汉英典故69. 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 70. 从旅游广告看中西文化差异71. 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缺失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72. 正视中西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73.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反思英语教学 74. 情境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75.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 76. 英汉委婉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77. 跨文化中的归化和异化78.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79.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80. 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看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 81. 中英礼貌用语之差异82. 过渡语僵化现象文化因素成因 83. 跨文化交际中的美国个人主义84. 英汉隐喻的文化背景差异研究 85. 中英礼貌用语研究综述 86. 颜色词的文化内涵87.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 88. 汉英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89. 民俗风情游--中西〝水〞文化之比较 90.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适应 91. 跨文化交际中的空间观 92.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93. 当代中美女性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94. 中美商务谈判礼仪之礼貌用语比较95. 从>看现代英语词汇中的语言性别差异现象 96. 解析麦当劳文化在中国的流行 97. 时间观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98. 社会文化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99. 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研究 1_. 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时间取向的差异分析 1_. 中国与英美国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冲突案例研究 1_. 从文化交际看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指导性 1_. 从中西人格差异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_. 文化认知理论观照下的民族差异与汉语教育 1_. 跨文化交际中的归化和异化翻译 1_. 对大学新生公共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 1_. 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信息度的等级及其等级调控策略 1_. 大学校园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形式剖析 1_.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_.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冲击 _1. 文化认同协商视角下的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 _2. 浅论文化习得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_3. 论文化意象与跨文化交际 _4. 论文化图式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主体意识 _5. 论文化融合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翻译 _6. 论文化间性翻译理念对文化交际与发展的意义 _7. 论文化和交际的多元性和能动性与跨文化交际学 _8. 论文化负迁移与跨文化交际训练 _9. 论文化定势与跨文化交际中认知能力和移情能力的培养 _0. 论文化定势及偏见在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影响 _1. 论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_2. 论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_3. 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_4. 跨文化交际论文写作对差生大学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 _5. 从中英问候习俗和见面礼节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_6. 中外文化中恭维语语用差异与语用失误 _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能力培养 _8. 试析中西习俗文化〝冲突6_9.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_0. 汉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 _1. 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 _2. 阅读理解中跨文化的意识 _3.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_4. 跨文化交际中的服饰文化差异 _5. 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_6. 试论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_7. 从色彩词汇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_8. 从〝礼貌原则〞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_9. 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 _0. 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词汇教学_1. 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语用教学交际文化与跨文化语言交际 _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_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入_4. 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言文化之间对比分析(可选语音/词汇/语法/词汇/语用等某方面论述) _5. 不同语言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差异 _6. 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_7.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 _8. 汉英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_9. 中英思维方式的比较 _0. 汉英语言的对比论文题目1. 谈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 谈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饮食文化差异4.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5. 茶与咖啡的文化差异6. 从跨文化角度对比分析中英礼貌用语7. 中西方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差异8. 中国与西方国家婚俗对比研究9.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对比及其翻译_.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_. 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_. 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_. 谈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_. 英汉习语的文化对比_. 中西文化中数字的文化内涵浅析_.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_. 中西方委婉语中的文化差异分析_.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_.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探析_. 跨文化交际下的英汉禁忌语文化内涵研究_. 沉默的跨文化对比分析_. 中西文化中恭维语的语用差异与失误分析23. 论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要求:4_0字左右,立论正确,结构清楚,格式规范,论述过程清晰.合理,语言通顺流畅.禁止抄袭,否则以零分记!篇二:面子理论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张燕--维普资谈中西礼貌原则On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eness Principles浅谈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研究论文关键词: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对比论文摘要: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 Levison的〝面子论〞及Leeeb的〝礼貌原则〞.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Borwn&Levi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J.但Brown&Levi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son 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politeness).〝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列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如:〝Agree,Ihaveal~waysbelieved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politeness).实施消极面子的方略主要有:最低限度地推测别人的需求和兴趣,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给别人以充分选择的余地.比如向别人建议时,可能会说〝I?denjoygoingoutforcofee,butIimagineyouareverybusy.〞实施消极面子的所用方略的关键是不强加于人,使对方享有充分的自由和独立.在现实生活中,交际行为大都是威胁面子的,有时威胁积极面子,比如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表示反对,抱怨或指责他人工作干得不好,有时说不敬的话或忌讳语电是对积极面子的威胁,这是因为说话者不顾及他人的社会价值.有时一些行为会威胁消极面子,比如命令.请求等,如果对方按照命令或请求去做,就等于他自己的行为自由受到了阻碍,受到了别人的强加.为了避免或减少对面子的威胁,并使正常交际进行下去,说话者要为自己和对方的面子作出一定的努力,这就是礼貌.2.中国文化中的礼貌概念许多中国学者对礼貌现象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理论.顾日国先生在>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礼貌〞包含四个基本概念:尊敬.谦虚.热情.文雅(respecftulness,modesty,attitudinal,warmth and refinement).尊敬是个人积极肯定别人的面子.社会地位;谦虚可以被看做是贬低自己的另外一种说法;热情是个人对别人表现出友好.关心;文雅是选用雅语,禁用秽语.何兆熊认为与B L的面子相比,〝尊敬〞概念相当于尊重列方的积极面子;〝谦虚〞概念广义上来讲在不同文化里都蕴涵有此含义,但如把它解释为〝贬低自己〞则只有在中国文化里独具;〝热情〞概念在Brown&Levison看来侵犯了他人的自由,并威胁他人的消极面子,但在现代汉语里却并不被认为是威胁面子;〝文雅〞概念代表的是礼貌的规范性,尽管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他们并没有提到〝文雅〞这一概念.在这四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再结合Leech的礼貌原则,顾先生提出了适合于现代汉语的几条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二.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宏观比较礼貌是〝典型人〞(ModelPerson)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这种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它分为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而后者则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 英语文化似乎更加偏重于个人主义.独立.隐私,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预自己的生活,而这种文化氛围使英国人或美国人更加在意自己的消极面子.在中国,我们则强调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为了实现合作或团结,称赞对方屡试不爽.因此积极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更为盛行.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较好地解释了语义与语力之间的关系.但Leech 认为,这种做法无法说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何要在语言表达中采用间接方式.于是他提出〝礼貌原则〞(Polite.heSSPrinciple)来拯救〝合作原则〞.(1)策略准则(TactMa_im):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2)慷慨准则(GenerosityM_aim):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3)赞扬准则(ApprobationM_a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加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ModestyMa_im):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准则(AgreementMa_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6)同情准则(SympathyMa_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诚然,Leech的礼貌原则之精神是建立在以英语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之上的,忽视了东方礼貌文化的特殊性.的确,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也十分注重礼貌,但伴随礼貌,中国人特讲究〝客气〞一番,或贬低自我褒赞他人.西方人,尤以英国人为代表,似乎无暇〝客气〞.所以中国的礼貌源远流长,颇具有中国特色.顾日国曾经撰文归纳了五个中国式的礼貌原则:(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2)〝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3)〝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4)〝脸〞.〝面子〞与求同准则;(5)〝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三.中西方礼貌的文化差异1.中西方礼貌内涵的差异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社会是以差序格局为主要取向的社会结构,〝礼〞的基本精神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不论王公贵族.平民百姓,都必须以〝礼〞为标准,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礼〞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说〝礼〞是维系〝上尊下卑〞等级秩序和亲疏关系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会中,作为〝礼〞的衍生物——礼貌原则,与西方的礼貌原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社会的礼貌原则如同〝礼〞的基本精神一样,强调〝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等级差别的标志.2.礼貌准则选择侧重上的差异在Leech的礼貌原则中,策略准则是最重要的,是人们交际时最经常采用的准则,它构成了英语语言文化礼貌原则的核心.在西方社会,个人利益.个____力.隐私等都被当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人们之间,哪怕上级对下级,父母对子女,教师对学生实施〝指示性〞言语(诸如请示.命令.警告.建议.劝告等)行为时,人们必须遵循策略准则以减少对别人消极面子的威胁,或尽量减少语气的强迫性.然而,中国的传统来看,人们的行为是受社会期望所制约的.有些人有权力,或适合向别人提出命令.要求.建议.劝告.提醒.威胁.警告等等;而有些人只能处在无条件地接受或完成这些行为的地位.正所谓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譬如,通常只有长者对幼者,上级对下级,教师对学生,父母对子女,老板对雇员实施〝指示性〞言语.反之则不妥,被当成不礼貌的表现.3.中西方表达礼貌的方式上的差异(1)恭维与应答.恭维语是一职多能的社会言语行为,即在日常生活交往的不同社会环境中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调查,英语恭维语除表示欣赏外,其主要的功能是协同交往双方关系的〝一致性〞,交际者采用积极礼貌的方略.而汉语恭维语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使对方感觉良好;欣赏;利用他人.(2)邀请与接受.中国人通常采用螺线型思维模式,话语整体结构包括多次话轮转换,经过谈话双方多次协商之后,才能完成一个交易.这种情况在邀请与接受邀请的礼貌会话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邀请人往往三番五次地邀约,以示真心实意,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礼貌的热情准则.而受邀请人推三托四,邀请人一再坚持.一方面,受邀请人要一再试探对方是否真心,是否只是礼节性的邀请,而非真实邀请.过早接受邀请则会有失于礼节;另一方面,只有一再坚持,才能体现自己的诚意,因此邀请方和受邀请方经常要经过屡次协商才达成一致.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大变革,随着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中西方礼貌文化差异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礼貌是一面镜子,反映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如何有效地运用礼貌原则达到成功的言语交际和沟通,取决于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其他文化成员交流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差异制造的交流障碍,进而剔除本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文化重组.SympathyMa_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移情能力的培养【论文关键词】语用失误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语用失误有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表现形式.注重语言本身,而忽略了不同语言文化差异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成功消除语用失误所造成的障碍.必须了解目的语语言文化,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做到语用移情.文章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种类和原因,并且对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和语用移情的习惯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看法和建议.一.引言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如何自然,何兆熊以及其他许多学者都做了很多研究,并且发表了许多相关文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研究有的侧重广告翻译.社会用语.旅游英语等不同交际领域的语用失误,如郝钦海(_),张新红(_),陆建平(_O1),赵湘(_)等;有些侧重研究称呼语.褒奖行为等具体的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失误,如李悦娥(_98),刘小珊(0o1)等.然而他们的研究对于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过多,而对于如何解决语用失误的办法研究不够.本文结合非本族语者使用英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种类及其根源,并指出培养语用移情能力是解决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移情能力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二.语用失误_83年Thomas在他的论文〝Pragmaitcfailureincross culturaleommunicali?中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注意和兴趣.Thomas认为所谓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语用失误〞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可以说,某人说了一句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话,并称其为〝语法错误〞,因为语法是规定好了的规则(至少是为了语言教学的目的已经规定好了的).可是,我们却不能说某句话的语用之力是〝错误的〞.我们只能说这句话没有达到说话人想要达到的目的.Thomas把语用失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语言语用失误语言语用失误指学习者正确地运用了言语行为,却使用了错误的语言手段,即在语言形式的使用上出现了偏差.口语言语用失误的所指对象,是与语言结构相关的各种规则.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明白所有这些规则,并在他的具体言语行为中正确地(即没有语法等形式错误)表现出来.然而,说话人虽然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些规则,却不能得体地使用它们.语言语用失误笼统地指说话人对语言规则(确切地说是静态的语法形式规则)用得不得体.例如:(1)一位国外中年男士与中国年轻女教师对话:Man:Oh.youlooksopretty.Woman:(withar edface)…Don?tbejoknig.I?m ugly.在国外对女性的外貌方面进行恭维是很普遍的现象.女性穿了新衣服,发型有了变化似乎都必须受到及时恭维,不管年龄.社会地位.职业如何.L5这位中国女士得体的回答应该是Thankyou.而不是根据中国的习惯觉得不好意思,谦虚~番.(2)一位男性美国客人到一家饭店用餐,他点了蜜汁鸡脯,并对女招待说:Wouldyoupleaseservetheehiekenundroessed?(请你上鸡时,别先浇汁,好吗?)女招待是一位刚高中毕业的年轻姑娘,不知客人的要求是上菜时不要把汁事先浇在鸡脯上,他要自己来浇.她只知道undressed是〝不穿衣服〞的意思,于是大惊失色:No,Ican?t.Yuo areinChina,sir.(不,不行.这是在中国,先生.)(3)一位导游人员陪同外宾游览了一天,外宾说:Tiumk you.导游人员忙回答说:Notatal1.It?smyduyt.导游人员本意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但他这样说却会让外宾理解为:他本来不想做,但这是他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适当的回答是I?m adtobe ofhelp或It?8apleasure表示〝我很乐意(为您效劳)〞之类的客套话.(二)社交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学习者未能按照情景的要求,运用言外行为,在意义的得体性方面出现了偏差.社交语用失误在所指上与非语言结构规则有关,主要指说话人使用的非语言结构规则(确切地说是交际规则),无法保证交际的得体和成功,因此,社交语用失误与交际及其效果关系甚密.社交语用失误属于交际规则用得不合适.例如:(1)A:lamverybusythesedays.B:It}linkyoushouldnotbetootired.Youshouldtakeeareofyourself.A本意是出于关心,但B会以为对方在说他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而觉得不快.(2)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个学生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美国太太艰难.吃力地爬坡时便对她说:〝Lethiehelpyou,Mrs.Smiht,youareold.〞Smith太太听了脸上露出不高兴的表情.为什么Smiht太太会感到不快,甚至有被冒犯的感觉呢?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造成的.中国人有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常用老来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我们常常听到〝老王〞.〝老李〞之类的称呼.而英美文化中常常把〝老〞与〝年老无用.无力〞的意义联系起来,以至于造成误会.(3)一位中国人在英国大街上拦住一辆出租车说:〝CUSehie,。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方“面子”观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方“面子”观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方“面子”观作者:余乐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19期【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46-01对于第二语言教学者来说,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中西方对“面子”的不同解读造成的交际冲突,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在中国,请客吃饭时,主人为了“面子”,点菜的数量往往超过实际人数很多;饭桌上,中国人更是常常劝客人喝酒,且表示“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留学生们往往不能理解中国人所说的“面子”。

在他们看来,明明吃不了,还要点那么多菜,这是浪费的行为,为何会和“面子”有关?喝不喝酒完全是取决于自己的意愿,为何不喝就是不给对方“面子”?如若在中西方文化中,不能意识到中西方对“面子”的不同理解,则很难实现成功的交际。

萨丕尔曾指出:种族和文化的分界线确有点和语言的分界线相应的趋势[1]。

法国学者K.Baldinge也曾明确表示:语义学的特征是把人的注意力从封闭的语言结构引向了开放的经验结构,从语言学引向了非语言学世界以及关于这个世界的经验的逻辑[2]。

要想真正理解东西方对“面子”的解读,就必须回归到东西方的文化中进行理解。

正如胡先缙(2004)先生所述,中国人所说的面子代表一种社会重视的声誉,包括“脸”和“面”[3]。

“脸”和“面”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同时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虽然“面子”一词首先是由胡先缙先生介绍到西方的,但是西方根据其文化,也对“面子”作了多方面的阐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Goffman的“自我与面子功夫”理论和Brown、Levinsion的“面子”理论[4]。

Goffman认为“脸面工作”(facework)指的是避免威胁他人面子和修复受损面子的策略。

Brown和Levinson把“面子”进一步分为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跨文化交际作为国际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维护国际间的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跨文化交际,成为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面子协商理论,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有效沟通的重要理论模式,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矛盾纠纷的方法。

本文旨在针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协商理论以及其应用进行系统研究,以期深入探索跨文化交际中面子协商理论的有效运用。

首先,本文将介绍面子协商理论,并从它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面子协商理论,也即是“礼尚往来”理论,主要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为了维护彼此的“面子”,而采取的一种强调礼貌和尊重他人的协商模式。

从影响因素方面看,面子协商理论主要受到社会文化、个人价值观价值取向以及跨文化交际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本文将对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特征及有效运用进行探讨。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于:其一,追求“双赢”,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面子协商理论追求的是双赢,即两方可以通过和谐沟通协商,实现彼此都有收获的局面;其二,强调协调,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子协商理论强调协调合作,在双方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协商解决问题。

经过分析,面子协商理论作为一种有效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矛盾纠纷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双方通过沟通交流来实现目标,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此外,面子协商理论还可以帮助双方以更有效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从而达到真正的共赢。

然而,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有一些不利因素。

例如,面子协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方间的真实交流,从而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另外,当双方间有较大的文化差异时,面子协商理论也可能出现无法和解的现象。

最后,本文将对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重点讨论,强调其实践价值,以促进跨文化交际中的双方相处融洽。

在实践中,首先,双方需要实践面子协商理论,加强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其次,双方需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对方;最后,要努力发现跨文化交际中的有效模式,使双方更好地实现“双赢”的局面。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方之间的沟通方式,由于国家、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跨文化沟通要求双方有效地运用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价值观来建立共同的语言和智力框架,从而实现沟通目的。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面子,如果双方不加以注意,这种面子会对跨文化沟通产生负面影响。

为此,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协商理论的研究,对于跨文化间的有效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子协商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威廉萨克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面子是一种复杂的文化概念,影响着个体之间的沟通行为,他认为“面子”是源于每个文化中具有特定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个人关系,这种个人关系是基于社会环境中彼此的依赖、尊重和信任。

与此同时,当两个不同文化的人相遇时,由于面子的不同,他们之间的沟通会受到影响。

因此,当双方进行沟通时,都要注意关注彼此的面子,以避免沟通不流畅。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语言,行为和价值观。

首先,跨文化交际中的双方必须使用最适合他们彼此文化背景的语言,以使沟通行为更流畅,从而减少沟通过程中的差异和冲突。

其次,在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不同行为有着不同的文化意义,因此,双方在沟通中要以彼此行为作为基础,以便更好地尊重彼此的行为习惯和文化背景。

最后,双方要注意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否则可能会产生沟通冲突。

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决定于双方是否能够有效地遵循面子协商理论,也就是关注彼此的文化、语言、行为和价值观。

只有通过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行为和价值观,才能真正建立起当前沟通的共识,才能实现沟通的目标。

此外,在跨文化沟通中,双方应以包容性为前提,尊重正当文化利益,避免丑化他人文化,以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只有通过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行为和价值观,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智力框架,使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因此,以上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今后跨文化交际、文化沟通和文化融合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实现跨文化间更加和谐、有序和顺畅的沟通。

跨文化交际之浅谈中西

跨文化交际之浅谈中西

跨文化交际之浅谈中西“面子”——观电影《面子》有感09国际经济与贸易陈美玲什么是“面子”是人们活动于一个集体中的时候才会拥有的东西.“脸”是一个人在一个群体中的受尊重程度.谁丢了他的“脸”。

同时也会丢了他在那个群体中所建立起来的人们对他的信任.更甚的是,当他失去了这份信任后.他不久也会失去他在这个团体中的角色.“脸”不仅是社会对一个人在保障伦理道德的认可,同时也会起到一个大众化的惩罚作用。

爱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个人几乎都会提到爱面子的问题。

“不要丢了父母和家人的脸”,就像中国人常常会说起的,“家丑不可外扬”,或是当人们犯了错之后也总是习惯性的找理由掩饰,只是为了保留自己的面。

中国人的面子观念虽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但中国人对“面子”的爱护,“面子”在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确是无与伦比的,它时常支配和调节着中国人的社会行为。

然而西方却不是如此!在西方,个人自我实现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我行为的权利;厌恶对他人事务的干涉;尊重个人的隐私。

因此西方对于面子的定义是以个人价值观为基础的,面子是一个公共的自我形象。

“面子”这一准则是着眼于个体的。

它的社会涵盖面及其延伸均可在这一点上找到其施展的空间和局限。

这一准则针对个人及其行为,更确切地说,是针对个体行为所处的情境。

个体在具体的情境下得以展现和保护他的“脸面”要是他在某个情境下“丢”了脸面,很可能同时又“保全”了他在其它情境条件下的脸面。

每个具体的个人在他的整个言行中怎样来处理某一行为的“丢面子”问题并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可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尤其原因的,我想“面子”观的差异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我们就借华裔电影《面子》来进一步比较分析中外面子文化的不同内涵、产生原因和具体差异,提出在当今中国面子文化需要抛弃和改进的地方,在多元文化冲突中人们应遵循的原则。

电影《面子》是借美国一对华裔母女的爱情故事,反映三代华人为了面子而陷入迷思,以及主人公在传统与内心之间的挣扎。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篇一: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1.英语原声电影欣赏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2.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12.英汉问候语文化差异分析13.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差异14.英语肢体语言交际功能研究1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1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和英国学生的影响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1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22.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25.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及其原因汉语道歉26中西方跨文化礼貌差异27英汉礼貌表达比较28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29英语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异同研究3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33.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35.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3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38.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儿童文学的差异4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45.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言语交际47.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翻译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解读49.英语和汉语文化语境中的汉语植物词50文化语境中的英语和汉语动物词51从身体语言的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52从文化的角度看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53英语谚语的比较54相似之处从广告语言的特点看中西文化的差异55看中西文化的差异56论中西语言行为的文化内涵57.从中英文动物比喻的不同看中西文化差异58.英汉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对比分析59.英汉成语文化内涵比较研究60.从神话看中西文化异同61.英汉时间隐喻的文化对比62.英汉情感隐喻的文化内涵对比63.英汉爱情隐喻的文化语境对比64.英汉动物隐喻的文化内涵65.论中英文中颜色隐喻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66.英汉习语中中西文化差异探源67.从英汉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的心理差异68.从文化角度看英汉典故69.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70.从旅游广告看中西文化差异71.中国文化的缺失对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72.正视中西文化的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73.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反思英语教学74.语言运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75.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76.英汉委婉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行动77跨文化中的归化与异化78.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79.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80.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角度看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81.中英文礼貌用语的差异82.过渡语僵化现象文化因素成因83.跨文化交际中的美国个人主义84.英汉隐喻的文化背景差异研究85英汉礼貌研究述评86颜色词的文化内涵87.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88.汉英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89.民俗旅游——中西“水”文化比较90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适应91跨文化交际中的空间观92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分析93.当代中美女性婚姻观的比较研究94.中美商务谈判礼仪之礼貌用语比较95.《老友记》现代英语词汇中的语言性别差异96麦当劳文化在中国的流行分析97时间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98社会和文化迁移对中式英语的影响99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研究专业100中美跨文化交际时间取向差异分析101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冲突的个案研究,英国和美国102从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指导103从中西人格差异的角度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04从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民族差异与中国教育文化认知理论视角105跨文化交际中的归化与异化106大学新生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介绍107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信息层次及其层次调节策略108非言语交际形式分析大学校园文化109关于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10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影响111从文化身份协商的角度看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112关于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13关于文化形象和跨文化交际114关于文化图式,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主体意识11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整合与语言翻译116互文性翻译概念对文化交际与发展的意义117论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的多样性与主动性交际118关于负文化迁移和跨文化交际培训119关于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际中认知能力和同理心的培养120关于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影响121关于文化背景对跨文化交际122关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123关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24关于跨文化交际论文写作对贫困生大学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125关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英汉问候习俗与会面礼仪的跨文化交际126中外文化中恭维语的语用差异与语用失误127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128中西习俗与文化的“冲突”6129.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30关于中国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131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132阅读理解中的跨文化意识133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134服装文化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135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13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137从颜色词汇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38.从“礼貌原则”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139.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140.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词汇教学141.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语用教学交际文化与跨文化语言交际14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14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介绍144.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言文化之间对比分析(可选语音/词汇/语法/词汇/语用等某方面论述)145.不同语言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差异146.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47.在中国第二语言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148汉英翻译与文化的关系149中英思维方式的比较150中英思维方式的比较论文题目1.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谈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中英饮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4.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5.茶和咖啡的文化差异6.从跨文化角度对比分析中英礼貌用语7.中西文化“面子”理论的差异8.中国与西方国家婚俗对比研究9.英汉颜色词的文化比较与翻译10.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11.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肢体语言12.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13.英汉称呼语差异的文化因素14.英汉习语的文化对比15.中西文化中数字的文化内涵分析16.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17.中西委婉语文化差异分析18.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9.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20.跨文化交际下的英汉禁忌语文化内涵研究21.沉默的跨文化比较分析22.中西文化中恭维语的语用差异与失误分析23.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要求:4000字左右,立论正确,结构清楚,格式规范,论述过程清晰、合理,语言通顺流畅。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中国人际交往研究意义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中国人际交往研究意义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中国人际交往研究意义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一、一些关于人际交往中面子的概念1."讲面子'在中国人们会在任何一个状况下顾及到面子的问题。

这一点很好地体现在中国人很重视年龄的差距以及身份地位的不同上。

人们总是很在意自己在跟人沟通过程中所处的位置。

有许多"面子'的人不仅享有别人的敬重,同时他们还拥有一些特权。

2.爱面子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

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众所周知的。

在中国的文化里,一个不重视的"脸面'的人是一个有缺陷的人,由于这人既没有道德感,也没有耻辱感。

同时代的人不情愿与他为伍,社会也会把他孤立。

因此"不要脸'是一句很严峻的骂人的话了。

3.给面子人们不仅可以"得到面子',同时还可以"给面子'。

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敬重、恭维奉承、欣赏、认可、好感,实现其愿望来"给别人面子';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比方说不在第三者面前提起别人的错误或是无能,或者是干脆不会在公共场合下做使某人感到难看之类的事情。

二、三个关于中国人际交往中文化的概念1.全都性文化《论语》中说:保持和谐是保障社会秩序的第一要素。

保持和谐是人际关系中的最高准则。

[2]因此,能够保持上下平衡的和谐型会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这也与孔子的思想有关,中庸、有度。

孔子认为:人们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独立体,他们生活在一个个不同的关系网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社会的中心,家庭。

2.地位文化中国社会曾经几千年来都是一个建立在等级制度下的社会。

因此等级制度,或是等级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因此一个人的"面子'也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说明,"面子',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努力来实现的。

在中文里可以这么说:某个人面子大,面子小,通常来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他的"面子'也就越大;一个人享有的声望越高,他的"面子'也就越大;一个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的人,同样也会拥有很大的"面子'。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维护面子问题分析-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维护面子问题分析-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维护面子问题分析-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跨文化交流正成为主流,比如面子问题在交际中容易演变为文化冲突。

本文以电影《面子》为切入点,分析女主人公小薇为维护“面子”作出的努力,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方面子观形成差异的原因,寻找维护双方面子的解决办法。

一、中西方文化对“面子”的理解“面子”最早被华裔人类学家胡先缙女士定义为“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拥有的声望,是社会对人看得见的成就得承认”在中国的定义中,“面子”不仅代表声望、权威、地位、金钱、荣誉、尊严,它的内涵比这些词语包含的范围还要广阔,它是“体面”与“情面”的总和。

其中“情面”作为中国文化所独有,指人际关系中的情分或情意,所以中国人的“面子”倾向于社会心理地位的认定,具有社会性、相互性和等级性特点。

而“面子”在西方通常有很多解释,但都指同一个含义:个人在他人面前和社会上的地位和尊严,即个人自尊心。

西方有人将“面子”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极面子”,即个人行动自由不受他人阻碍,个人意愿不受别人干涉;另一种是“积极面子”,即个人意愿、行动和要求受他人影响并且得到满足。

西方文化中的认知更倾向于“消极面子”。

虽然西方人认为面子也有社会性,但与中国对“面子”的理解相比,西方更注重个利、行动的自由。

二、面子冲突的成因分析(一)文化价值观差异中西文化价值观最明显的差异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取向。

中国文化倾向于集体主义取向,中国人往往会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换取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表现在面子观上注重积极面子而弱化消极面子。

具体表现在人际交往中通过恭谦和自谦的手段给予对方脸面以达到交际的和谐。

而西方则倾向于个人主义取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完全不依赖于其家庭和人际关系,在面子观上的表现追求消极面子,弱化积极面子。

西方人讲究隐私,不喜欢把工作、婚姻等私人告知别人,也不随意干涉别人的生活。

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思考

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思考

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思考第一篇: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思考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思考[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变得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文化差异也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其中就包括“面子”文化差异,为了更好地促进各??之间的和谐交流,本文主要对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进行了思考,以及能够在跨文化交际时代下,中西方都能够很好的维护自身以及他国的“面子”。

[关键词]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引言在时代不断发展过程中,世界格局就现如今来看已经成了经济一体化,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将人们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就拿我国来看,就存在很多跨国际企业。

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不同国家文化以及习惯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也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中西方“面子”文化,为了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对于中西方“面子”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有一个较为具体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西方的交流,为此,笔者也对其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一、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分析(一)中西方“面子”文化比较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中西方“面子”文化之间的差异,首先对中西方“面子”文化进行了比较:1.我国的面子文化我国面子观念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在传统文化作用下,我国人们在对待自身面子问题的时候经常会产生较大的感悟,很多人们都认为面子就是自身的尊严,好比是自己的脸面,是不允许任何人去伤害的,和外人交流过程中,我国人们都认为别人对自身面子的尊重,就是对自身的尊重。

另外,面子这一概念也存在一定的集体意识,有可能强调的是一个整体,就比如说一个国家的“面子”、一个集团的“面子”等等,总的来说,我国在面子文化上是十分重视的,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过程中,都十分重视他人想法,并且也经常会发现维护面子的情况。

就像是我国人类学家胡先晋在向西方人介绍我国“面子”文化的时候,她就曾说:“面子这一文化代表着一种社会重视的声誉,这是在人生经历中通过不断的成功以及步步高升才能获得的名声,同样也是个人经过自身努力才能积累起来的声誉。

[礼貌,原则,面子,其他论文文档]“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面子,其他论文文档]“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摘要: 跨文化交际从广义上包括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以及使用同一语言但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一门学科。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某一种特定的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交流,因此,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探讨了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确“礼貌原则” “面子理论”1.引言虽然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现象久已存在,但今天的跨文化交际与过去的不同。

今天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较过去次数大为增加,而且由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变得更为重要。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文化的一种载体,自然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所以说只要我们研究语言,尤其研究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

[1]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即语言,语言即文化。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的意义。

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围绕语用原则进行的跨文化研究使我们正确地认识这些语用规则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以及这些语用规则在不同文化中的实际表现情况。

本文探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2.“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中的运用2.1“礼貌原则”礼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有些语义学家认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切冲突和争斗,包括政治上的分歧和争端都是语言使用不当导致误解而引起的。

这种说法虽然过于偏激和极端,但并不全然无理。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当而引起的误会、摩擦,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时有发生。

这足以说明礼貌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把一个人有没有礼貌和他的受教育程度与个人素质的高低联系起来。

跨文化交际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跨文化交际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跨文化交际中国人的面子文化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交流,中国的文化环境与西方的文化环境有非常明显的不同,跨文化交际能够让这两种不同文化环境的人有更好的交流和学习的空间。

今天就来说说关于中国文化环境中的面子问题。

中国人爱面子是众所周知的事,“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缺少的东西,也许世界上没一个国家会像中国这样爱“面子”。

中国人可以什么都什么都不要,但就是不可以不要面子,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说法。

无论是什么人都要保住自己的面子,穷人要面子,富人也要面子;普通老百姓要面子。

面子是中国人的一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顾及自己的面子。

社会赋予“面子”的价值是有双重的。

一方面,它指的是经由正当途径取得的声望,此即为名誉;另一方面,它却暗示了一种“自我膨胀”的欲望。

这样,面子就有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即“面子”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与名望的象征;“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面子”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的社会自我的主观要求的反映。

在这里“脸”和“面子”两个概念之间是差异。

“脸”代表社会群体对道德良好者所持有的尊敬,这种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表现出自己是个正直的人,都会履行他应尽的义务。

它代表社会对其自我德行的信任,一旦失去它,个人便很难在社群中正常生存。

“脸”不只在约束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同时也构成一种内在的制约力量。

大家应该已经看出,“脸”的维护或丧失是以整体来看的。

“脸”的基本内容就是儒家所讲的五伦,它代表个人最基本的尊严,不能丧失或有所破损。

“面子”代表中国社会中广受重视的社会声誉,它是个人在人生历程中借由成就和夸耀所获得的名声,也是个人借由努力和刻意经营所累积起来的声誉。

不论在什么时候,自我都必须依赖他所处的外在环境,才能获得这种声誉。

“要面子”就是要提高或维护超过个人实际地位的名声。

跨文化交际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学好跨文化交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和外界交流,儒鸿书院经常会有一些外国人在学习书法国画,那么在这里能够让文化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更加和谐。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任何跨文化交际都伴随着一些潜在的文化问题。

面子协商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认识这些潜在的问题并解决它们。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以及它如何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相互尊重。

面子协商理论是一种社会研究理论,它的核心是“面子”的概念。

在许多文化中,人们都希望拥有面子,并做出一些牺牲来维持它们。

例如,人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想法或兴趣,以便保持他人的面子。

这种牺牲是一种行为,可以在跨文化交流中得到体现。

面子协商理论告诉我们,不同文化之间的地位差异可能会影响到跨文化交流的进程。

比如,一个文化中可能认为某件事情是可以自由表达的,但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认为这同样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有必要理解这种态度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另外,面子协商理论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

千百年来,文化交流一直是一种促进人们相互理解的方式。

但是当我们没有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时,就很难建立起一种信任的环境来让跨文化交流能够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面子协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地位差异,从而增进双方的信任和尊重。

此外,面子协商理论也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其他文化之间的价值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流的发展。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价值差异时,我们能够接受他们的不同之处,而不是试图去一视同仁地把他们改变过来。

这将有助于维护跨文化交流的和谐,并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

总之,面子协商理论是一种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它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相互尊重。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地位差异,从而增进双方的信任和尊重。

此外,它也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其他文化之间的价值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流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面子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用实践论文

面子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用实践论文

面子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实践摘要:跨文化交流需要遵从交流各方的面子观。

本文在分析中国以及西方特别是英语国家的面子文化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交际中如何维护面子的问题。

关键词:中西方;面子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2一、前言交通运输的方便快捷和经济全球化的进深入发展,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基础条件与必然需求。

交流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谈话人对彼此文化特别是面子文化的了解程度的影响。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体制等各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本文主要指中国和英语国家)形成了各自的面子观。

尽管面子这一概念具有普遍性,但在特定的社会它又受到该文化规则的制约。

研究、学习中西方面子文化,探讨其跨文化交际的策略和指导原则,对于促进人们的有效交流与和谐相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中国的面子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义占据其核心的地位。

两千年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使世世代代的农民被束缚在他们赖以生存作息的土地上。

除了战争和饥荒,农民几乎是一成不变,不管是社会阶层还是所处的地理环境。

”(胡文仲,1988)。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一种以集体主义(collectivism)为基础的价值观,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人的社会性,注重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力,关注群体的作用,而把个人和个性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

人们以群体为中心,个人的情绪、愿望、隐私等相对于群体来讲无足轻重,做事喜欢讲“面子”,以贬抑自己来突出他人或群体。

这种集体性的面子,在重视人际关系价值观的背后,是以倾向群众价值为主导。

面子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它抽象不可捉摸,但却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它触及到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林语堂,1936)。

“脸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表现出的认同性的心理与行为。

”“脸集中体现人的自身形象或表现”;“面子偏向互动双方所处关系状况”,是一种“心理地位”(陆小英,2010)。

面子问题在文化教学中影响的案例分析

面子问题在文化教学中影响的案例分析

客气
• 客气是中国人日常交流中最平常用到的一条规则,见面、请客都要客 套一番。回到前面迈克的故事,中国人都可以看出来问题出在哪里: 商人的一句“有空来我家玩”只是客套话,并不一定是诚心诚意地邀 请迈克做客,而后面的再三推脱我们也可以看出,商人并不是真心的 要请客。也就是那么随口一说,为的就是表现自己的热情好客,表现 出他与迈克之间的感情的肯定,事实上就是为了表现自己面子大,要 尽地主之谊。这么一句话,说者有意,听者悦心。而这种话在中国人 之间仅仅只是一悦之用而已,过后即忘。如若当真,像迈克,也就只 能在交际中不识趣了。 • 之所以后来商人同意迈克去做客其实也是面子问题。毕竟是自己说出 来邀请别人来家里做客,这么再三地拒绝也是有损于面子的,会觉得 面子上挂不住,用我们家乡的话说,叫“磨不开面子”。而在答应迈 克的同时,也不能丢了自己的面子,所以要说,热烈地欢迎迈克来。 • 客气是中国人一向的习惯,也是中国人面子问题的一大表现,在中国 社会的角角落落,时时刻刻都有客气的存在,是中国交际的一大准则。
分析
• 迈克是笔者的一位外国友人,前面的故事就是迈克告诉笔者的一个 真实的故事。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留学生中是很常见的。迈克所遇到的 问题便是陷入到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区之中,当时的迈克还不够了解 中国的文化。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便是了解这个语言背后 的文化,能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与文化中的人进行得体的交流与沟 通 。跨文化交际即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在中国学习的留学生不仅要学习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 功,更要学会与中国人交流,能够在不同的场合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也能够说出符合中国人语言习惯的地道中国话。沃尔夫森说过,母语 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进行交谈时,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 取宽容态度;相反,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则认为是态度无礼 。 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深刻理解文化的重要性。

解读跨文化交际中“面子”问题的奥妙

解读跨文化交际中“面子”问题的奥妙

解读跨文化交际中“面子”问题的奥妙摘要:全篇通过对中西“面子”的文化内涵、理论渊源及其理解差异的对比,结合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某些观点,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由于“面子”问题而产生误解的原因,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失败。

关键词:面子文化交际差异克服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在现代生活中,许多外国人甚至中国人都会因为“面子”不成而导致交际失败。

“面子”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们到底该如何解读其中的奥妙,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呢?一、关于“面子”的研究中西方各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渊源。

中国人的“面子”源于中国历史悠久的“礼”。

尽管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不同,他们都相互依存,只要不超过“礼”的界限就为适度,社会就能达到“和合”。

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就明白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地位(此为“正名”),就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言语就顺达了(此为“言顺”)。

否则,便是“名不正,言不顺”,就是“失礼”,就会“丢脸”,就是“大逆不道”。

同时,中国又是一个以群体为主要取向的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人们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期望,维系社会关系至高无上。

“谦虚”及与之相适应的“卑己尊人”的礼貌行为是人人所崇尚的。

顾曰国在《礼貌用语与文化》(1992)一文中总结出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礼貌准则,主要有四方面的含义,即尊重他人、谦虚、热情、文雅得体。

归结起来也可分为三项:贬己尊人,热情周到,言行得体。

这些准则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共同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举止,融洽着彼此之间的关系,使得社会呈现和合的景象。

而这种景象,于全社会为“礼”,于个人则为“面子”。

相对于国内,国外已经有了Leech的“礼貌原则”(the Politeness Principle,简称PP)和“讽刺原则”(the Irony Principle,IP)、Brown and Levinson 的“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或称“面子威胁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s,FTAs)以及作为这些理论的基础的Grice的“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CP)和他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等影响较大的理论。

跨文化商务谈判冲突管理中面子行为方式研究

跨文化商务谈判冲突管理中面子行为方式研究

跨文化商务谈判冲突管理中面子行为方式研究面子对于亚洲文化来说,它渗透到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但是,它的影响力并不仅限于东方文化。

不论是从心理学、社会学还是人类学的角度所进行的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都表明面子观对于社会人际交往的影响是非常深远且复杂的。

可以说面子问题在人们的沟通交流中无处不见,是否能对其正确理解并应时应地采取合适的行为策略直接关系到沟通的成败。

许多研究面子的著作都表明面子的建构是非常必需的,它对于社会关系的主导地位甚至是中心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定。

本文是关于跨文化商务谈判冲突管理中面子行为方式研究。

本文作者通过采访有丰富谈判经验的中国商人以及部分外国商人,搜集了一定的事实材料,并且基于所及的事实材料来分析丁允珠的面子协商理论是如何影响跨文化谈判人士,同时分析跨文化谈判人士如何根据各自的不同文化背景采取相应的冲突管理方式。

本文作者通过分析问卷结果,讨论商务谈判人士的谈判行为。

此外,本文作者也对商务谈判人士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理论对中国课堂教学的启示
作者:焦巍巍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10期
【摘要】本文以语用学及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理论与礼貌原则为基础,探讨了它们对中国课堂教学的启示。

针对中国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不愿意回答老师提问的这一问题与弊病,从提问、反馈、纠错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在教师课堂话语中应当运用礼貌原则,注意维护学生的面子需求,从而取得有效果的师生课堂互动。

【关键词】面子理论礼貌原则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礼貌,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不仅是人类社会行为的表现规则,也是跨文化交际的要求。

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的两大重要理论,它们主要用来解释人类礼貌现象的普遍规律以及为人们提供了如何在文化内交际和跨文化交际中表现的框架。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交流的特殊语境,为了使各种活动顺利进行,同样需要这些理论的指导。

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将面子理论应用到师生互动中,从而解决中国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面子理论概述
“面子”是语用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研究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Erving Goffman,Brown & Levinson,Ron Scollon and Suzanne Wong Scollon。

Brown & Levinson(1987)把“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想要为自己挣得的公众的个人形象”。

他们认为每一个社会交际的参与者都有两种相反的面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即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欢和尊重,在谈话中体现在支持别人的观点,对别人表示欣赏和赞美。

消极面子即每个人希望拥有语言和行动自由,不受他人干涉。

综上所述,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反映的是说话者在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需求,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Brown & Levinson 理论的基础上,Ron Scollon and Suzanne Wong Scollon(1995)将面子理论进一步深化,他们认为,“面子是交际事件中的参与者所互给予的、相互偕同的公共形象”。

面子是一个矛盾的概念,它包括“参与”和“独立”两个子概念。

在交际中,一方面说话者应该和其他参与者互动并对其表示关注。

另一方面说话者也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对其他参与者的独立性同样给予尊重。

二、中国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Brown & Levinson认为影响面子威胁程度的因素有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相对权力的差别(relative power)以及特定文化对具体言语行为强加程度的认定
(ranking of imposition)。

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关系是相对固定的,社会距离与相对权利都比较高,因此学生和老师的对话要求更多的遵循礼貌原则。

在Brown & Levinson 的理论基础之上,Scollon & Scollon将面子系统划分为尊敬面子系统、一致性面子系统和等级面子系统三个子系统。

中国的师生关系从属于等级面子系统,比如在老师和学生的交谈中,老师会使用参与策略和学生交流,而学生会采用独立策略来回应老师。

从中国师生关系从属的等级面子系统可以看出,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一方面学生高度地依赖老师对知识的解读和传授。

另一方面他们又尽量避免和老师交流,因为这种交流需要更多的遵循礼貌原则。

在这种等级面子系统中,老师地位较高而学生从属于老师,因此学生认为他们应该顺从老师,保护老师的积极面子。

他们不在课堂上质疑老师,当他们有问题的时候,通常会和同学讨论或者私下和老师交流意见。

同样,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为了和谐相处通常用保持沉默来保护对方的积极面子,避免去威胁别人的消极面子。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学生不太愿意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以及回答老师提问。

总之,我们发现中国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限制了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自由,他们通常采取面子保全策略,也就是用沉默来被动接受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解。

三、面子理论在中国课堂教学的应用
师生互动是交际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能够确保学生成功地获取知识。

为了解决中国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让师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老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基于以上对师生关系面子系统的分析,老师应该尽量缩小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他们就不会存在于等级面子系统的不同级别里。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积极面子考虑在内,同时在课堂提问、反馈以及纠错时注意使用礼貌原则,这样学生与老师才能在交谈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

除此之外,学生也应该在回应老师的时候不要因为怕丢面子而心存恐惧和压力。

1.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中师生互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问可以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并且避免威胁到他们的积极面子是个大问题。

Brown & Levinson认为提问本质上就属于威胁面子的行为,它们会在某种程度上给听话的人施加压力或者限制他们的自由意志。

因此,老师应该巧妙地提出问题并考虑使用礼貌原则。

以下是五种不同提问方式:
(1)Who’d like to give some ideas on this question?
(2)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
(3)Would you like to give some ideas on this question,Tom?
(4)Can you give the right answer,Tom?
(5)Answer this question,Tom.
很显然,以上这五种提问方式的礼貌程度是呈逐渐递减的趋势。

第一种方式只是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不管答案对错,这就保护了学生的积极面子;第二种方式强调了“can”一词,这会给学生带来某种压力因为他们应该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第三、四、五种方式明确指出让某位同学来回答问题,第三种提问方式中的”would like”和”some ideas”从某种程度上保护了Tom的积极面子,而第四种方式给Tom正确回答问题施加了一定压力,第五种方式近乎威胁到了Tom的消极面子。

这三种方式都属于威胁面子的行为,因为它们都对听话者发出了命令或者要求。

因此老师应该避免第五种方式,尽量采用第一种方式来提问学生。

2.反馈。

当学生回答问题以后,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给以反馈,其中礼貌和鼓励是老师在反馈意见时应该优先采用的两个原则。

对于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老师不仅应该礼貌性回应“好的,请坐下”,而且为了满足学生积极面子需要,老师应该对其进行表扬和积极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完成了老师给的任务,而且会大大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应该首先肯定他们答案中合理的方面,然后指出他们应该在答案中添加或修改的内容,比如老师可以使用“很好……但是”这样的方式来给出评价,这样就可以避免威胁到学生的消极面子。

3.纠错。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犯错误,因此纠正学生错误是老师的一大任务。

在理想的场合下,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应该给学生提示并引导他们自我反省。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面子得到保护的同时,师生的互动也在这过程中得到加强。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环境中,即使给学生提示,有些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自我纠正错误。

这个时候老师不得不向被提问学生解释错误或者让别的学生帮助回答,而其他学生的帮助会威胁到被提问学生的积极面子。

因此,当老师不得不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必须巧妙地化解那种尴尬的处境。

比如,老师可以问其他同学类似的问题,这样被提问的学生可能会从其他学生的回答中受到启发。

最后,当被提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者其他学生的帮助下完成自我纠错,老师一定要给予表扬或者鼓励,这样学生的积极面子得到补偿,他们就不会因为害怕丢面子而逃避回答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际情境,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缺乏活跃的教学氛围和有效的师生互动是中国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效获取知识,老师应该把学生的积极面子考虑在内并使用礼貌原则,这样才能够加强学生和老师合作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积极和谐的互动关系。

另外,学生在课堂中也将再不害怕丢面子,和老师一起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学习。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郝义侠.面子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3]许力生.跨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