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1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医学1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医学第5版
z 第二级预防
(1)吸烟:
目标:彻底戒烟,且远离烟草环境;
(2)血压控制: 目标:<140/90 mmHg;
(3)血脂控制: 目标:LDL-C<100 mg/dl;
(4)体力活动: 目标:30分钟/天,每周7天(最少每周5天)
(5)体重控制: 目标:BMI:18.5~24.9 kg/m2;
预防医学第5版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z 与高发国家相比我国流行率仍属较低水平。
WHO的1985~1990年MONICA计划人群监测结 果显示,35~64岁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芬兰北卡 莱利,冠脉事件平均年发病率为818/10万,最低是 中国北京为79/10万
z 在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时,我国人 群却呈增加趋势。
1. 循环系统疾病最大的危险因子。
2. 高血压的脏器损害:脑卒中,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肾 病,末梢性动脉疾患,眼底动脉硬化。
3. 患病率高。
4. 预防带来的益处很大:
0.3元/天-100元/年-1000元/10年
5. 一般民众对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002年中国: 知晓率为30%,美国:69%
z 胆固醇含量(mg /100g): 鸡蛋、黄油、牛肉、猪肉、巧克力 430 210 70 60 16
z 饱和脂肪含量(g/100g): 黄油、巧克力、猪肉、牛肉、鸡蛋 51.4 20 15.5 7.6 3.1
z 脂肪和蛋白的最佳来源是: 鱼和豆制品
预防医学第5版
2. 减轻体重指导 3. 体力活动及运动指导
吃面,将面汤剩下,可大幅度降低食盐的摄入量;冷牛 肉; D.培养喝茶、喝粥的习惯,减少喝咸汤的次数。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导语:大家一定很好奇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每年全世界都有三千多万人口死于非传染性疾病。

它们虽然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可是由于它们的病
大家一定很好奇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每年全世界都有三千多万人口死于非传染性疾病。

它们虽然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可是由于它们的病程发展缓慢,还是很多人都死掉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和控制:
1 减轻非传染性疾病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种综合性工作方式,这就需要所有的部门,包括卫生、财政、外交、教育、农业、计划及其它部门共同努力,减少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的危险,以及促进采取对其加以防控的干预措施。

2 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将重点放在减少与这些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方面。

存在低成本解决方案,以降低常见可改变危险因素(主要是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以及有害使用酒精),并且描绘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

3 用来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其它方法是具有很大影响的非传染性疾病基本干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通过初级卫生保健的方法得到实施,加强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有证据表明,这类干预措施属于绝佳的经济投资,这是因为如果早期在病人身上使用,就可降低对更加昂贵的治疗方案的需求。

这些措施可在资源状况存在差异的各种情况下加以实施。

通过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促进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以及通过重新调整卫生系统、解决这类疾病患者的需求,就可以取得最大效果。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 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培训专业人员
为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提供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
科研进展与新技术应用
开展科学研究
投入资源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等 方面的研究,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以 预防感染性疾病。
预防性治疗
对于某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 病,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发 病风险。
0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早期发现与诊断
80%
定期开展健康体检
通过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可以及 时发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 症状,提高早期诊断率。
100%
分类
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与现状
危害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导致大量患者 死亡和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现状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合理选用药物,控制病情发 展,缓解症状。
非药物治疗
采用非药物疗法,如中医调理 、物理疗法等,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药物副作用。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01
02
03
建立健康档案
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 案,记录病情和治疗情况, 方便医生了解患者情况。
自我监测与记录
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病情 变化,记录相关数据,及 时向医生反馈病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答案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答案

THANKS。
鼓励减轻压力、保持乐观心态 ,通过心理咨询、瑜伽、冥想
等方式进行心理调节。
早期筛查和干预
定期检查
建议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早发 现血压、血糖、血脂等慢性病危
险因素。
危险因素评估
通过评估个人病史、家族史、生活 习惯等,确定个体化的慢性病风险 。
干预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 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 心理咨询等。
考虑到公平性,政府应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医疗保健服务 。
06
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
新型技术和方法的运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进行 预测和评估,提供个性化预防和治疗方案。
精准医学
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 机制,实现精准诊断和治疗。
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
均衡饮食
提倡摄入低盐、低糖、低脂、 高纤维的食物,多食用新鲜水
果、蔬菜和全谷物。
适量运动
鼓励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 走、游泳、慢跑等,保持每天 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戒烟限酒
倡导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以 降低心血管疾病、肺癌等慢性 病的风险。
心理平衡
预防和控制
早期发现和干预危险因素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的关键。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
健康损害
慢性病会导致身体器官的 损害,影响生理功能,严 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心理影响
慢性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 和管理,给患者带来巨大 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社会经济影响
慢性病的医疗费用和对社 会经济的影响巨大,给家 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卫生系统改革
为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的挑战,卫生系统需要进行改革,包 括加强预防保健、提高初级卫生保健的可及性和质量、优 化医疗资源配置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
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需要各国政府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全球卫生挑战,促进卫生技术的普及和知识共享。
05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 制的前景与展望
新兴科技的应用
降低生活质量
非传染性疾病可能导致长期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影响个人的 工作和生活质量。
增加家庭负担
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需要家庭承担额外的经济和照料负担 。
心理压力
长期患病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 康造成影响。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负担
非传染性疾病对劳动力健康状况 造成影响,可能降低劳动生产率 ,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
病例分类
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 同类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规范治疗
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传染病控制策略
预防接种
通过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 发生和传播。
疫情监测
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 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疫情扩散。
健康教育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 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非传染性疾病进行预测、诊断和治疗 ,提高疾病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精准医疗
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实现非传染性疾病的精准预防 和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远程医疗和电子健康
利用远程医疗和电子健康技术,实现远程诊断、监测和治疗,方便患 者获取医疗服务,降低医疗成本。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

并规范所涉及的慢病重点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和医疗费用昂贵的,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

当前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组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

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 ,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约1/2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世界上慢性病的发生男女机会相同,约1700万慢性病患者不到期望年龄就过早死亡,如能控制主要危险因素,80%心脏病、中风和II型糖尿病能够预防,40%癌症亦可以防治。

特点:1.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2.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3.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4. 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种类:心脑血管疾病:常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

营养代谢性疾病:常见有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

恶性肿瘤(癌):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

精神类疾病: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

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病等。

危险因素:遗传因素: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环境因素: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引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指不通过接触传染源而发生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给全球的公共卫生和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本文将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 慢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1 健康教育和宣传健康教育和宣传是预防慢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开展慢病知识普及活动、宣传慢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方法,可以提高公众对慢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此外,可以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及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1.2 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慢病的关键。

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可以有效降低慢病的发病风险。

例如,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等。

1.3 排除慢病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慢病,需要排除相应的危险因素。

例如,对于高血压疾病,需要控制体重、限制钠盐的摄入、减少饮酒等;对于糖尿病,需要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等。

1.4 定期体检和早期诊断定期体检和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和控制慢病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发现慢病或潜在疾病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控制,以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

此外,提供早期诊断服务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及时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2. 干预措施的实施2.1 医疗干预医疗干预是指通过在患者发病后进行治疗和控制措施,以减轻病情和延缓疾病的进展。

在医疗干预中,常见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医疗干预的目的是通过减少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2.2 社会干预社会干预是指通过社会层面的干预措施,对慢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例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限制烟草和酒精的销售;学校可以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慢病的知识;医疗机构可以开展慢病筛查和宣传活动。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控策略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控策略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控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医疗以及居住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不断的发展也转变为了慢性非传染疾病。

常见的慢性非传染疾病有慢阻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

以慢性非传染为主的疾病死亡率近几年来不断上升,已经达到总死亡率的大部分。

在我国相关的临床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地升高,影响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的增多。

我国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而在慢阻肺患病率上男性高于女性,脑卒中男女患病率的趋势在同一水平,糖尿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女性应该更加重视心脑血管健康,而男性应该更加重视糖尿病等代谢类的疾病。

1.我国慢性疾病的现状1.1慢性非传染疾病的的患病率不断地上升近几年来,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生率在快速的上升。

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人群在不断的扩大,患病概率也在迅速上升,由大约5%增加到了目前的25%,糖尿病的患病率由之前的1%上升到了目前的10%左右。

根据国家卫生服务的数据显示,我国患脑血病的患者从之前的4‰上升到目前的10‰,而冠心病的发病率由之前的4‰上升到目前的7‰。

短短的几年时间,每种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上升。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估计新发的恶性肿瘤病例超过了500多万,男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而女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的在不断上升,每年的增长率在2%左右。

我国目前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比之前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高出了很多,而超重率和肥胖率也是诱发高胆固醇、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胆固醇血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加。

1.2成为患者死亡因素的比例增加,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居民慢性病的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患者最终死亡大部分是由慢性非传染所导致的,例如患者有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情况都会成为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因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摘要:作为临床上一类以潜伏期长、多发、发病隐匿等为特点的常见疾病类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以及高血压等,由于近年来受到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吸烟及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大幅度增长的发展趋势,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总结了几点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希望能够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方法作为目前临床上一类以中老年男性群体为主要发病人群的常见疾病类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主要包括恶性肿瘤、精神心理性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长期、无法自愈并且几乎无法被治愈的一组疾病。

由于该类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通过一些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能够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一、预防方法1、加强早期诊断社区、单位要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对居民身体健康状态进行全面了解,并结合其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如果患者已经患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那么医院要提供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遵医行为以及养成健康的饮食及生活方式等,使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如果患者未患病,但是存在潜在发病的危险,那么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尽可能使患者的患病几率降低。

2、加强健康宣教要重视疾病知识健康宣教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健康宣教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医院可以定期到社区内组织健康讲座、热心咨询、义诊等活动,通过健康养生专家以及医学专家等为居民进行疾病知识的介绍;或者可以在考虑疾病发病人群的年龄、认知、理解能力等特点,将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控制方法等制作成宣传手册,定期到社区内进行发放;其次可以通过网络教育、视频播放、微信公众号、组建微信群等方式对居民强调养成健康生活、饮食及运动习惯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积极作用,使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形成正确认知,并将遵医行为严格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改掉熬夜、酗酒以及抽烟等不良行为,通过使用高维生素、高蛋白质、低盐化、低糖化、低脂化、营养均衡的食物来使自身疾病抵抗能力和自身免疫力得到增强。

202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总结(2篇)

202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总结(2篇)

202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总结2024年,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包括政策措施、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等方面。

一、政策措施2024年,政府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完善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报告系统,提高了疾病的监测和报告率。

其次,加大了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建立了一套健康管理机制,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此外,加强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医疗保障政策,降低了患者的就医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率和康复率。

二、健康教育2024年,我国加大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公众传递相关的健康知识和防控技能。

首先,加强了对学校和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讲座,提高了公众的健康素养。

其次,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了线上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健康知识科普活动,通过科学普及的方式,引导公众正确对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采取预防措施。

三、科学研究2024年,我国加大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科学研究力度,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进展和技术创新。

首先,加强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深入探究了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等。

其次,加强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技术的研发,推动了相关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应用。

此外,还加强了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水平。

四、医疗服务2024年,我国加大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医疗服务力度,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

首先,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能力提升,提高了基层医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预防医学(二)第十二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

预防医学(二)第十二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

第一节 概述
• 1.流行特征 • 全球流行现状:所有国家最主要的死因 • 我国流行现状:慢性病在总死亡中占绝大部分;患病人数 多,发病增长速度快;疾病负担严重;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有 新变化
• 2.预防控制对策 • (1)强调在社区和家庭水平控制慢病最常见4危险因素 • (2)三级预防并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
第三节 糖尿病
• 2.预防措施 • (3)第三级预防 • 未发生并发症: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如药物治疗、饮食 治疗、体育锻炼,控制血糖、血糖自我监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 • 已发生并发症: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和伤残、加强康 复,降低病死率,延长寿命。
总结
•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糖尿病概念 • 2.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和糖尿病(2 型)的流行特征 • 3.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2型)的综合预防措 施
第三节 糖尿病
•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抵抗 (IR)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代谢紊乱病 • 临床上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4种类型 • 发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高能高脂饮食、肥胖、 体力活动不足、糖耐量受损、早期营养不良、长期精神紧张等
第一节 概述
• 2.预防控制对策 • (3)全人群预防策略和高危人群预防策略并重; • (4)改革创新慢性病保健服务模式,鼓励病人共同参与, 支持病人自我管理,加强病人定期随访,加强广泛合作等; • (5)开展社区综合防治,促进社区慢性病防治的行动; • (6)建立综合性社区行为干预项目,以行为改变理论和生 态健康促进模式为指导,以政策和环境改变为主要策略。
第三节 糖尿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策略建议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策略建议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策略建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是指长期发展且进展缓慢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

这些疾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的主要挑战,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并为防控策略提出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

预计到203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将导致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死亡,其中80%的死亡将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这一趋势主要受到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有所延长,导致老年人口的增加。

老年人群更容易患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推动这些疾病的流行。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久坐不动的工作环境和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饮食习惯等均增加了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

加之缺乏体育锻炼和不良的社会行为习惯(如吸烟和酗酒等),使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此外,环境因素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产生重要影响。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农药残留和化学物质污染等都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环境因素通过损害身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增加了患病风险。

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策略,以减少患病率和死亡率。

首先,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防控策略之一。

这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压力管理等。

通过改善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患病风险,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发展。

其次,教育宣传和普及健康知识也是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键。

健康教育如何帮助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健康教育如何帮助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健康教育如何帮助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当今社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

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它们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密切相关。

而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对于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很多人对于健康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没有生病就是健康,或者把健康仅仅归结为身体的强壮。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能够明白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只有树立了这样全面的健康观念,人们才会更加重视预防疾病,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可以向人们传授丰富的健康知识。

例如,让人们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知道如何合理搭配饮食,以保证摄入均衡的营养。

同时,还能让人们明白吸烟、过量饮酒、长期熬夜等不良习惯对身体的危害。

比如,吸烟是导致肺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心脏等器官;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在运动方面,健康教育能让人们认识到适当运动的重要性和好处。

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并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和运动量,避免运动损伤。

心理健康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得很多人面临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能够学会如何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比如,采用有效的时间管理、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及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另外,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让人们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对于已经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如按时服药、监测病情、调整生活方式等,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

全国疾病预防操纵工作标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操纵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操纵8.1监测与调查8.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8.1.2居民病伤死亡缘故统计8.1.3行为危险因素监测8.1.4专项调查8.2综合防治与干预8.2.1全人群健康倡导8.2.2高危人群筛查与健康指导8.2.3现患病人的治理与指导8.2.4建立综合防治的示范点8.3培训8.4技术咨询效劳8.5用语解释8.6文件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操纵8.1监测与调查8.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1〕目的通过监测,寻出威胁人群生命要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致病机制,碍事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因素,为制订和评价干预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内容和方法a.监测病种选择监测病种:省级疾病预防操纵机构,依据当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各类医疗单位诊治该病种的比例,综合考虑决定需要纳进常规监测的慢性病。

监测病种选择时应考虑以下5个因素:·某种疾病是否有较高的发病或患病率;·是否是当地的要紧死亡缘故;·是否对经济和社会开展具有破坏性;·是否其医疗和护理费用差不多成为社会负担;·是否已有可行而有效的公共卫生防治技术。

b.建立监测报告系统·报病卡: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电子病历数据库传输之前,报病卡由国家级疾病预防操纵机构统一设计。

提供全然工程和内容,各省级疾病预防操纵中心可在此根底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增加所需工程和内容,但应满足全然工程和内容。

·监测形式国家疾病预防操纵机构依据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实际需要,通过全国抽样建点的方式,收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情信息。

省级疾病预防操纵机构区不以下三种情况,决定本地监测规模和信息收集的方式。

——有条件建立日常信息监测网络的省可在一个〔几个或全部〕县级区域内,建立由医疗单位为网底,以各级疾病预防操纵机构为主干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报告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1-2005年全国餐饮网点总营业额
4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每二两食物所含的热量
主食
米面 油条 桃酥 120千卡 370千卡 500千卡
肉类
猪肉(肥瘦) 猪肉(瘦) 火腿 鱼 鸡肉 600千卡 330千卡 520千卡 100千卡 120千卡
活动30分钟所耗
游泳 518千卡
跳绳 224千卡 爬楼梯 141千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生活行为因素:吸烟、饮酒、饮食、体力活动
环境危险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宿主危险因素 :遗传、心理、疾病
3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1. 吸烟

目前全世界约有11亿烟民。 吸烟是大约25种慢性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现在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
3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我国吸烟现状

我国烟草行业的六个世界第一;
烟叶种植 烟叶收购
卷烟产量
卷烟消费 吸烟人数 烟草致死人数
3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我国吸烟现状
《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显示:

我国目前约有3.5亿吸烟者,男性吸烟率为66.00% ,女性为3.1%,以每年300万人的速度增长。每年 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近100万。 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高达5.4亿,其中15岁以下儿 童1.8亿,每年超过10万死于被动吸烟。
吸烟低龄化趋势日益突出。15-24岁人群吸烟率上 升。


4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50年来控烟历程


1950 年Doll&Hill发表第一篇有关吸烟危害报告 1964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吸烟能导致男性肺癌 80年代美国禁止烟草广告、电影隐性广告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世界无烟日:每年5月31日 2003年5月WHO通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5 年正式生效,是限制烟草的第一个世界范围多边 协议,也是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共卫生 条约。
2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4.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
疾病负担是疾病、伤残 和过早死亡对整个社会 经济及健康的压力。
2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2015年将 达5580亿 美元
2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27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二)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人类的健康与寿命取决于: 生活方式与行为 60% 遗传因素 15% 社会因素 10% 医疗保健 8% 气象因素 7% 世界卫生组织
1.定义
高血压 冠心病 脑卒中 恶性肿瘤 糖尿病 慢支炎 肺气肿 精神异常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 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时间长, 隐匿,缺乏明确病因证据,一旦发病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 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7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母婴疾病 肿瘤 COPD 其他NCD 未明原因
伤害
心脑血管疾病
年代
感染性疾病
1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二)我国慢性病的流行概况
1.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2.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不断提高。 3.慢性病疾病谱发生变化。 4.疾病负担不堪重负。
1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1.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3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香烟烟雾中的主要有害成分

烟草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 40多种物质具有致癌性。二手烟雾已被美 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人类A类 致癌物质。
一氧化碳:低血氧状态 尼古丁:成瘾、感染、加重心脏负担 焦油:形成肺癌
3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零食
花生 600千卡 葵花子 600千卡
打扫 114千卡
快步走 114千卡 骑车 92千卡
油类
植物油 900千卡 白酒 395千卡
快餐
巧克力冰淇淋/份 炸鸡腿/个 蛋塔/份 汉堡包/个 薯 138千卡
泡澡 84千卡
洗衣服 57千卡 坐公车(站) 53千卡
3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对女性有特殊危害
吸烟孕妇的胎儿易发生早产和体重不足。
3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危及被动吸烟者
37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2007年6月30日,WHO官员在泰国曼谷联合国
会议中心为一块全球吸烟致死人数计数牌揭 幕。自1999年10月25日至今,全球共有 33053998人因吸烟致死,平均每6.5秒就有1 人死亡。
2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2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常见慢性病及其共同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3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慢性病控制重点:
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肿瘤
重点控制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重与肥胖、吸烟
以及缺乏体力活动
31
高血脂、高血糖、超重与肥胖、吸烟 以及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列
入重点控制的危险因素,以期通过多种形式实
施有效干预,以遏制慢性病快速上升的趋势,
减少慢性病死亡和伤残,降低由此而带来的经
济负担。
2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目前我国已将脑中风、冠心病、糖尿病和
肿瘤确定为慢性病控制重点,并将高血压、高
2. 慢性病的特点
• 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
• 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 是终生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
• 对卫生服务利用的需求高; • 病因、病情复杂,具有个体化。
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二、慢性病危及其险因素的流行概况
(一)慢性病在世界上流行概况与趋势
•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800万,其中近3500万人死于
(1)慢性病占据我国城乡居民死因首位。
1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2.增长速度较快,发病年龄提前。
1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中国五次大规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7.6-2008.5 4.8万 12个省和京沪
20岁以上 11.28%
14.77%
OGTT
1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导致后果: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05年8月46岁的著名演员高秀敏在家突发心脏病去世; 05年7月2日特型演员古月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 06年12月相声大师马季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 07年6月相声大师候耀文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吸烟的危害

长期危害:心脑 血管疾病、外 周动脉堵塞、 肿瘤、呼吸系 统、胃肠道疾 病、口腔疾病
美国1990年主要致死疾病中 归因于吸烟的比例
疾病 肺癌 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口腔癌
缺血性心脏病 动脉硬化症 肺炎和感冒 心血管疾病
归因比例(%) 81.9 77.0 77.0
43.5 35.5 24.1 16.2
慢性病,占总死亡的60%,2020年将升至75%。 •其中心脑血管病占30%、恶性肿瘤占13%、慢性呼吸疾病 占7%、糖尿病占2%、其他占9%。
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1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慢性病所占死因构成越来越大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73 1991 1995 2000 2005
47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高能饮食


膳食能量摄入标准 (中 国营养学会) 男性 1800 Kcal/d 女性 1200 Kcal/d 实际人均热量摄入2700 Kcal/d ——1998年《中国 人权状况白皮书》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91 2001 2004 2005
1
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4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发达国家出现吸烟率下降情况:
1960- 2000年 发达国家男性吸烟率 吸烟率(%)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50
日本 英国 美国
1960
1970
坐公车(坐) 33千卡
睡午睡 24千卡
4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高脂肪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癌症(结肠癌、乳腺癌、 前列腺癌、膀胱癌、卵巢癌)关系密切。 使HDL/LDL比值下降的因素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 来源 胆固醇 LDL HDL
1980
1990
2000
2010
4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1960- 2000年 发达国家女性吸烟率
吸烟率(%)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50
日本 英国 美国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4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公约规定:
“每一缔约方应在国家法 律规定的现有国家管辖范 围内采取和实行,并在其 他司法管辖权限内积极促 进采取和实行有效的立法 、实施、行政和(或)其他 措施,以防止在室内工作 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 内公共场所,适当时,包 括其他公共场所,接触烟 草烟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