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韵之美 丝弦相和——泗州戏《拙大姐》二胡伴奏分析
【2019最新】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曹玲娟阅读附答案-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曹玲娟阅读附答案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琴音一曲余韵长曹玲娟5月12日上午10时05分,素有“二胡皇后”美誉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因病在沪去世,享年69岁。
这位“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最终挥手告别,留一曲琴音,缭绕人间。
年少结缘,终成一代“二胡皇后”闵惠芬曾告诉二胡爱好者顾兆农,自己的第一把二胡是美术老师给做的,“用蛤蟆的皮做的,都不是蛇皮。
”从摸到二胡伊始,闵惠芬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
8岁,闵惠芬跟从父亲闵季骞学习二胡,13岁考入上海音乐附中,师从王乙先生,19岁跳级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师从陆修堂先生。
1963年,闵惠芬便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可谓年少成名。
“她参加‘上海之春’那年还不满18岁。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王甫建说,闵惠芬曾告诉他,那届比赛《二泉映月》是必选曲目,她正是凭借自己超出年龄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闵惠芬出生在江苏,听惯江南丝竹吹打、民谣小调,跟阿炳也算同乡。
对这首自己演奏的成名之作,闵惠芬生前似乎总还有点不够尽兴的感觉,“阿炳拉《二泉映月》其实是可以一直拉下去的,当时的录音技术只能录6分钟,所以人们现在听到这首曲子,在结尾时有点意犹未尽。
”随后的艺术生涯,闵惠芬获奖无数。
她先后访问过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
1973年,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大师奥曼迪称赞闵惠芬是一个“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
波士顿交响乐团听了她的演奏后,首席评论员撰文称赞她为“伟大的弦乐演奏家”。
“我也算二胡发烧友。
”顾兆农说,同样拉二胡曲《赛马》,“一听就知道是不是闵惠芬,她的演奏特别有激情。
”二胡在闵惠芬手里,热情内涵、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
泗州戏艺术特征探究
文艺研究泗州戏艺术特征探究孙玉楼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摘要:泗州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
有“一鞭残照里,开口即拉魂”之韵味。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泗州戏在改革中发展。
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试从其发展历史、唱腔、伴奏乐器、剧目四个方面探索泗州戏的艺术特点,进一步挖掘泗州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泗州戏;发展历史;唱腔;伴奏;剧目一、泗州戏发展历史泗州戏流行于广大的淮北地区,包括宿县、灵璧、泗县等市县,与柳琴戏、淮海戏是同出一源的姊妹剧种。
50年代前统称“拉魂腔”,因艺人多为泗县籍的农民,又因唱腔有“泗州调”的叫法,故于1952年定名为泗州戏。
早期的泗州戏是用“地雄子”、“唱门子”等方式在农村中流动演出的简单戏剧形式,艺人生活极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成立了固定的剧团,艺人们开始在城市舞台流动演出。
泗州戏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不断革新自己,丰富自身的艺术形式。
那么在传承过程中,哪些事项是始终保持不变?改革后的泗州戏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二、泗州戏唱腔泗州戏的唱腔以说唱形式为主,生动活泼。
淮北大平原造就了泗州戏敞亮、粗犷的演唱风格,男腔嘹亮畅快,女腔华美炫彩,勾魂摄魄,有“一鞭残照里,开口即拉魂”之韵味。
(一)传统腔的保留泗州戏的音乐唱腔结构由基本腔、花腔调门、专用小调和当地一部分民歌组成。
组腔方式之一是基本腔变化、反复组成唱段;二是以基本腔为主,加入泗州戏特有的花腔调门;三是一些专用民间小调和通俗民歌,即民间小调、小曲组成唱段。
拉腔是泗州戏唱腔的一种艺术手法。
泗州戏唱腔结构基本上是四句式,也就是四句一拉腔形成一个音乐旋律上的小段落。
拉腔具有结构上的意义,构成音乐段落上的完整性和段落终止式。
女腔的“拉腔”又名“小嗓子”,句尾多为上行小七度的跳进音程,常以衬词“嗯”等其他花腔调门演唱。
男腔的“拉腔”,又名“后腔”,句尾有一个下行二度的级进音程,常用“安衣”、“安哪”等衬词演唱。
二胡演奏技巧在淮剧音乐中的运用
二胡演奏技巧在淮剧音 乐中的运用
一王士文
淮剧这个剧种从诞生 、 崛起至今有百余年历 史 .
从竹板击节之后到弦乐伴腔应该是 二胡这件础上 更富有欣赏性 呢?这是我们每位琴 师必须研究掌握 的最基础也是 最深奥的问题 , 因为音乐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 我在这里打一个最通俗 的比方或许你 明白了.假如 说《 白蛇传 》 中的许仙这个 文弱书生 , 的出场先出 他
大型 杂技主题 晚会 《 之旅》 南京市 杂技 团于 2 0 梦 是 05 年创作 而成的 , 与国内外观众见面 后反响强烈 , 已赴巴西 、
阿根廷 、 智利 、 内瑞拉 、 委 巴拿 马 、 乌拉圭 、 鲁 、 秘 新加坡 、 西
二. 用音 乐转 换
好的音乐能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 对剧情 的发展 、 时空
定性 因素 。
的识辨功能 , 产生了不可磨灭和影响 。 然而一代一代琴 师的成长都靠老一辈的身体力 行、 口传心记和 自我模仿的心灵感应 , 无人给老一 从 辈的成功之处在理论上作系统总结 ,再 以理论指导 实践 ,多快好省地培养新 ^ 、 ——这对淮剧音乐的继 承和发展无疑是一大憾事 ,更有碍于淮剧音乐事业
个介入 , 随历史的前进同时受其它剧种 的影响 。 淮
剧这个剧种也在不断的发展 、 完善 。 形成今天的由三
大件 ( 主胡 、 、 副胡 琵琶) 为主体 的混合 乐队 , 极大地 烘托 了舞 台演出效 果同时更能够 凸显剧 目的 内涵 , 满足着时代观众 的审美需求。 二胡 ( 淮剧专制作的胡 琴也称淮胡 ) 作为 主奏 乐器 , 她缠绵细 腻 、 刚柔并济 的音色跟淮腔 相补 相衬的结合可算得 相映生辉 , 具 有她独特的魅力和她无可取代 的地位 。百余年来在
谈二胡曲中戏曲风格类型的演奏技法
谈二胡曲中戏曲风格类型的演奏技法作者:余江平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戏曲伴奏是戏曲唱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戏曲唱腔起着鲜明的烘托作用。
它作为戏曲表演的一部分,与戏曲唱腔和演唱紧密联系着,三者成为密不可分的连结体。
戏曲伴奏为戏曲演唱润色添彩,还通过自己独有的伴奏形式,如引子、过门、尾声、行弦等为戏曲唱腔画龙点睛。
中国戏曲唱腔有着自己的程式,这就要求戏曲伴奏中也要采取相应的程式来配合。
当然,要表现好戏曲风格的形象性,二胡在演奏这类型风格的二胡曲时也要采取与之相配的特殊技法以拓展这种多艺术门类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
关键词:二胡;戏曲伴奏;特征中图分类号:J632. 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158-01一、前言二胡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件集多种演奏技法技巧于一身的民族乐器,丰富多变的演奏技法以及系人心弦的天籁之声无疑能够掌控各戏曲剧种风格,将其中的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
各戏曲剧种风格不一,二胡虽独木双弦,却能在变换多样的左右手技法相互配合之下,能够让这本无灵动之性的木头变得生龙活虎。
左手灵活的手指技法以及右手流畅的运弓技法,让马尾琴弓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双弦之中,完美的还原二胡艺术之美同时又呈示了与戏曲相结合的传统艺术特征的审美韵味。
二、二胡戏曲风格作品的演奏特点戏曲风格二胡曲的创作是建立在戏曲声腔基础上形成的,它汇集了个别地区的民间歌曲的基本元素,为戏曲所服务的、且极具浓厚地方风格特征的曲调群。
它们凝炼成为一种特殊的戏曲曲调系统。
由于产生的地区不尽相同,南方和北方的民间曲调在风格色彩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戏曲声腔南北剧种所有的风格特色发生变化。
二胡在演奏这两地区戏曲风格类型的二胡曲时要广泛吸收和总结其特殊的声腔特点,用“模仿式”的二胡演奏技巧将其淦释的活灵活现,这才能够实现二胡戏曲风格作品的完整性。
我们所熟知的二胡这件乐器在音乐情绪上往往表达的是悠扬、忧伤、欢快的情绪,抒情陛质可以作为二胡音响的代名词,往往在演奏一般的二胡曲时,演奏者为观众呈现的是一种静态的美,很难勾起观众心中的波澜,音乐平静的就像一面镜子,无论乐曲创作的初衷是悲是喜。
简析二胡演奏声腔化的艺术内涵
简析二胡演奏声腔化的艺术内涵作者:侯春蕾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08期摘要:中国传统音乐的共同点在于注重语言美和音韵美。
这一观点的意义在于器乐艺术家们的艺术目标均为追求歌唱性表现。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二胡演奏家提出了追求二胡演奏声腔化这一目标,而且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声腔化演奏理论,为我国的二胡演奏艺术打开了新的乐章。
关键词:二胡演奏;声腔化;艺术内涵随着业界内专家对二胡声腔化的认识越来越透彻,二胡声腔化理论成为当今业界内研究的热门话题。
本文从二胡演奏声腔化的内涵分析、演奏技巧以及所具有的美学意义来具体分析。
一、二胡演奏声腔化的内涵二胡演奏声腔化的内涵实际就是通过二胡这种呈现方式来表现不同的声腔特色。
将二胡和声腔化联系在一起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二胡本属于演奏乐器,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奏形式和艺术特色,而歌唱性的艺术表现也是声乐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器乐艺术所追求的。
因此,这一追求目标奠定了二胡声腔化形成的客观基础[1]。
第二,鉴于二胡艺术发展的内在要求,二胡演奏的作品多为戏曲音乐,二胡声腔化演奏不仅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二胡歌唱性美学表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二胡的演奏技术。
因此,促进二胡声腔化的演奏技术,也是二胡声腔化的一个主要内涵所在。
第三,为了能够将二胡这一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部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也需要通过二胡声腔化这一形式来最大限度的保留民间音乐的精华,因此,还需要二胡艺术家门不断的探索和追求二胡声腔化所带来的实践意义。
二、二胡声腔化演奏技巧(一)声腔化演奏技巧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基本技巧和高级技巧,基本技巧就是左右手协调的基本演奏技术,而高级技巧是建立在基本技巧基础上并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艺术表现[2]。
而二胡声腔化演奏则需要大量高级的演奏技巧来作为支撑点。
因此,为了更好的练习二胡声腔化演奏技巧,首先要弄清高级演奏技巧的具体运用形式和声腔表现之间的关系。
泗州戏唱腔特点与演唱风格
舞台天地 ┃ The stage of heaven and earth 114┃泗州戏唱腔特点与演唱风格■ 王 浩摘 要:泗州戏是流传于安徽省淮河两岸的地方传统戏剧,拥有二百余年历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凝练了地方审美价值取向,有着风格独特的唱腔与艺术特色。
文章以泗州戏的起源为切入点,简要论述泗州戏的形成与发展脉络。
重点分析泗州戏唱腔特点,包括基本腔、花腔、专用小调、地方性唱腔。
并从装饰性演唱、说唱性演唱、即兴性演唱三大方面阐述泗州戏的演唱风格,旨在为泗州戏艺术创作与演绎提供思路、方法。
关键词:泗州戏;唱腔特点;演唱风格;审美价值泗州戏,亦被称为“拉魂腔”,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苏北海州。
伴随着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泗州戏在时代的洗礼下展现出新面貌,逐渐在安徽泗县(旧称“泗州”)发展、成熟。
安徽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厚重的淮河文化底蕴,使得泗州戏充满了地方风韵,也在发展与变迁中吸纳地方戏曲文化之精髓,形成了程式化且个性化的唱腔体系与演唱技巧。
但泗州戏的发展与我国其他地方传统戏曲相同,都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及现代审美语境转变的阻碍,部分表演形式与剧目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公众的审美需求并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在此背景下,如何沿着泗州戏的发展脉络深挖其传统风韵,如何把握其唱腔特点与演唱风格,并在诠释泗州戏作品时增强艺术表现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泗州戏的形成与发展脉络清代是地方戏曲艺术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该阶段诞生了众多具有乡土特色、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泗州戏也在此艺术空前繁荣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泗州戏旧称“拉魂腔”,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江苏的海州(今为海县),是对秧歌号子、太平歌、猎户腔的整合与艺术化处理。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拉魂腔”逐渐进入皖北地区,在表演与演唱方面吸收了皖北地区民间舞蹈与音乐要素,将花鼓灯、皖北小调等融入到“拉魂腔”中,曲调更加活泼、明快,风格质朴且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浅析泗州戏唱腔艺术特点
浅析泗州戏唱腔艺术特点摘要:泗州戏为皖北民间的重要剧种,已经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列入。
泗州戏具备独特的唱腔艺术特征,并且以其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结合起动人唱腔,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深受淮河流域人民群众的喜欢。
本文本文对泗州戏的唱腔艺术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为推广优秀的泗州戏艺术进行传承和推广。
关键词:泗州戏;拉魂腔;唱腔艺术泗州戏的起源是在民间,具有简单的曲调结构,同时富含浓郁的乡土气息,曲调优美动人。
结合起民间小调以及山歌号子等音乐素材,也注入给泗州戏更多的生命源泉和活力,展示出朴实和风趣的演出风格。
在泗州戏发展的两百年时间里,经历了由随心所欲、没有固定的规律形式,发展到当今的富含文化底蕴、接近人心情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艺术。
一、“拉魂腔”的唱腔特点泗州戏唱腔曲调源于苏北当地的民歌小调,劳动号子及农民生产劳动,如赶牛耕地打场,妇女哭腔等,并吸收了花鼓和琴书等民间艺术形式的音调。
在唱腔的谱音处,女腔常用小嗓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委委婉尽致,动人心魂呈现出“拉魂腔”,这也是泗州戏独特的风格。
若从“拉魂腔”的概念上来讲,广义上说,是指一种声腔艺术、而从狭义上说,是一种剧种的称谓。
唱腔粗犷豪放,节奏比较整齐单一,曲调音程跳进比较大,具有北方剧种的唱腔特征,单从演唱的方法也不难看出“拉魂腔”是借鉴了高腔、平调等唱腔。
“拉魂腔”是由基本曲调、专用花腔曲调、专用版式曲调以及民族小调等曲调结构演变而来。
具体表现在大跳的音程中的运用,五声、七声调式的并用、切分音的连续运用、近关系调之间的自由转换等特点。
在唱腔曲调中分为上下对句式、四句、八句、十二句分为一个音乐单元,在伴奏乐器上,柳琴是主奏乐器,泗州戏的版式分为慢板和行板两大类以及自身独有的“五字紧”和“连扳起”两种特殊板式。
而且后半拍起唱的形式也比较多,给人以欢快跳跃之感,但也常使人感受不到板眼,有不稳定的感觉。
由于唱腔语言和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唱腔音程大跳也经常出现,再加上频繁的转调,使人听起来感觉新奇多变,又自然和谐。
浅谈豫剧唱腔板式及其伴奏
浅谈豫剧唱腔板式及其伴奏做为一个地方剧种,豫剧的音乐唱腔得到中原大地丰富文化底蕴的广泛滋润。
在经过了几百年的漫长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
相继出现了以王基笑为代表的一大批音乐唱腔创作者,以及数十部享誉国内外戏曲舞台的戏曲音乐作品,为我国戏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豫剧的唱腔铿锵有力、刚柔相继、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
伴奏乐器也从以前的三大件单声部,逐渐向具有浓郁民族及地方特色的民族交响音乐方向,做有效的尝试。
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开创性的解决了继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乐队伴奏也有传统的单纯被动地伴奏,进而发展为积极、主动地演奏,特别是在描写环境、塑造形象、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方面,都充分发挥了豫剧乐队的功能和伴奏水平,大大提高和发挥了它在塑造作品形象上的积极作用。
下面我从一个侧面简要分析豫剧的唱腔结构及其伴奏。
一,豫剧唱腔板式的基本结构及表现力豫剧的板式分析好多前辈都有不同版本的专著出版,真正从伴奏的角度阐述、分析板式结构的到目前还没有,或者说没有专著出版。
我这里也只能从现代乐理的角度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有为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豫剧唱腔的节拍形式传统的豫剧四大正板的板式结构基本可以说是比较简单明了的,分别是:流水板、二八板、慢板、非板,按其节拍而言有:、、和散节拍等四五种。
属于节拍的板式大概有二八板的变化板式和流水板的变化板式两种。
二八板的变化板式中有:快二八板(或叫铜器二八板)、垛子板、呱嗒嘴、狗撕咬、双跺脚、紧打慢唱等,记谱时使用节拍记谱。
流水板中属于中速、快速节奏的板式以及它们的变化板式都使用节拍记谱。
属于节拍的板式有二八板的基本板式及唱法,流水板中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唱法和慢板中速度较快,情绪比较激动的一些唱法(传统唱腔慢板一般情况是不使用记谱的,使用记谱的大多是近些年创作的唱腔如《卖苗郎》《风流才子》。
)使用节拍记谱的只有慢板的基本板式和它的一些变化板式。
传统与创新——关于泗州戏作曲与演奏双修的思考
传统与创新——关于泗州戏作曲与演奏双修的思考作者:张峻峰来源:《剧作家》 2020年第4期张峻峰安徽地方剧种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有徽剧、黄梅戏、庐剧、泗州戏,简称:徽黄庐泗。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又名拉魂腔,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泗州戏的唱腔委婉动听,悠扬高亢,为淮河流域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蚌埠市的安徽省泗州戏剧院是个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剧院。
早在五十年代,院里主演李宝琴、霍桂霞等老一代艺术家们就誉满大江南北淮河两岸,曾代表安徽省三次进京到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及中央多位领导人进行专场演出。
像演员一样,我把自己“归门归档”为泗州戏的柳琴(主胡)演奏。
我少年从艺,跟随父亲学习柳琴演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父亲的严格训教,让我在柳琴演奏这圈子内暂露头角。
进入剧院时几乎所有的泗州戏传统音乐都能烂熟于心,不但能娴熟地弹奏老一辈艺术家李宝琴、霍桂霞等的唱腔,而且分得清每位老艺术家的演唱特色与技巧。
可以这样说,我是在泗州戏的传统音乐里泡大的。
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讲,我都是泗州戏音乐老传统的继承者和守卫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现实题材创作,要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泗州戏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是我们这一代泗州戏人的责任。
安徽省这些年紧抓机遇,乘势而上,我们蚌埠也紧跟时代步伐大抓狠抓戏剧创作,特别是现代题材的戏剧创作。
五年来,除小型戏曲外,剧院共排练演出了五本大戏。
我这个本想一辈子当好柳琴伴奏演奏员的人误打误撞地走到作曲队伍里来,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创作剧目的作曲。
作曲与演奏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行当,本人如今从一个传统的继承者、守卫者转身而变成作曲——改革者、创新者。
其实,传统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进程,今天我们所认定的传统换个角度来说就是昨天的创新,昨天的创新就是我们今天的传统。
由此可见,传统与创新是辩证的对立统一,是事物的一个发展过程。
谈泗州戏表演艺术中的唱腔特色
64艺术论丛谈泗州戏表演艺术中的唱腔特色许春霞安徽省泗州戏剧团摘要:泗州戏是从民间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一个具有地方色彩的剧种,它的表演有明快、爽朗、粗犷、朴实等鲜明的特色,这是和它生长的地方—淮北平原人民的习俗、风尚、生活和性格以及流行在这个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被称为泗州戏表演艺术根本的“压花场”。
无论从音乐节奏上,从身段、步法上,或从表演形式上看。
都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深厚的血缘关系和密切的影响。
关键词:泗州戏;《板车女孩》;表演风格泗州戏扎根农村,进入城市比较晚。
因此,它受程式化的影响也比较少,在表演上更多一些生活气息和泥土气息,带有更强烈一些粗犷而朴实的风格。
这正是这个剧种擅长演现代戏难能可贵的剧种特色。
一、泗州戏的唱腔特点泗州戏唱腔曲调源十苏北当地的民歌小调,劳动号子及农民生产劳动,如赶牛}JI-地打场,妇女哭腔等,并吸收了花鼓。
琴书等民间艺术形式的音调加以改造发展。
“拉魂腔”是泅州戏的独特唱腔。
在唱腔的谱音处,女腔常用小嗓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委委婉尽致,动人心魂固有“拉魂腔”之称,也是泅州戏独特的风格。
若从“拉魂腔”的概念上来讲,广义上说,是指一种声腔艺术、而从狄义上说,是一种剧种的称谓。
唱腔粗犷豪放,节奏比较整齐单一,曲调音程跳进比较大,具有北力一剧种的唱腔特征,单从演唱的力一法也不难看出“拉魂腔”是借鉴了高腔(假嗓又称作是尖音、尖腔、高调、阴腔)、平调(真嗓或真假嗓结合,又称平调、仑音)等唱腔。
“拉魂腔”是由基木曲调、专用花腔曲调、专用版式曲调还有民族小调等四种类型的曲调结构演变而成的。
具体表现在大跳的音程中的运用,五声、七声调式的并用、切分音的连续运用(富有跳跃感)、近关系调之间的自由转换(即兴性强)等特征。
在唱腔曲调中分为上下对句式、四句、八句、}一二句分为一个音乐单兀,在伴奏乐器上,运用柳琴作为卞奏乐器,泅州戏的版式分为两大类:一是慢板,一是二行板。
还有自身独有的版式即“五字紧”和“连扳起”「‘」。
试析泗州戏及其唱腔特点
试析泗州戏及其唱腔特点作者:朱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8期[摘要]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世界艺术宝库里占有独特的地位。
泗州戏原名拉魂腔,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本文主要从泗州戏的渊源、流传与发展还有唱腔特点三方面进行论述,初步探索泗州戏的唱腔风格和及其特点。
[关键词]拉魂腔;泗州戏;流传与发展;唱腔特点中图分类号:P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8-0310-01一、泗州戏的起源与发展(一)泗州戏的来源泗州戏是开放在泗洪大地上的一朵绚丽多彩的艺术之花,它土生土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泗州戏别名很多,除叫拉魂腔外,还叫拉呼腔、拉花腔、四平调、怡心调、泗州小戏等。
据泗州戏老人回忆,泗州戏是由当地姓邱、葛、张的三位艺人,吸收民间太平调等创新而成,故泗州戏演员旧时都称“邱门腿”,意谓邱姓门下学艺的。
泗州戏历经二百多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今天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剧种。
泗州戏剧目丰富,如传统剧目《大出观》、《三踡寒桥》、《樊梨花点兵》、《走娘家》、《拾棉花》、《喝面叶》等长期盛演不衰。
二、泗洲戏的唱腔特点(一)泗洲戏的代表作品泗州戏擅长演唱农村题材的生活小戏和现代戏,它的表演是在舞蹈“压花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压花场”有许多独特的舞蹈身段和步法,如四台角、旋风式、百马大战、燕子拨泥、凤凰双展翅等,质朴而又富有乡土气息。
(二)泗州戏的艺术特色“从东庄到西庄,要听还是拉魂腔”。
泗州戏最早的艺人以唱“门歌子”为主,多为二人,一唱一弹沿街卖唱。
以后有简单道具,发展成二人戏、三人戏,主要在农村演出。
泗州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非常鲜明。
男腔粗犷、爽朗、高亢、嘹亮,女腔宛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有拉魂的魅力,故而被称为“拉魂腔”。
泗州戏伴奏乐器演变研究
泗州戏伴奏乐器演变研究作者:孙玉楼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8期摘要:音乐人类学是运用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音乐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强调既要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也要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
本文运用音乐人类学的方法,以泗州戏伴奏乐器为研究对象,概述伴奏乐器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过程,关注泗州戏起源、锣鼓谱的发展等相关内容,以此丰富泗州戏的研究。
关键词:泗州戏;起源;伴奏乐器;主奏乐器;锣鼓谱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8-0088-04一、泗州戏起源说泗州戏是在2006年就已经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音乐南北交融,唱腔婉转与豪放并蓄;表演形式与表演手段既博采众长,又突显地方特色,是安徽省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关于泗州戏的起源与形成众说纷纭,为了更加深入的探究泗州戏发展过程,我们应首先对泗州戏做一个追本溯源的梳理。
《中国戏曲志·安徽卷》提道:“民国《泗县乡土志(安徽省图书馆藏抄本)载:“演唱狃鼓,教唱海淫,尤为有伤风化,故曰其腔为拉魂腔。
无识之人每逢天旱则纠集数村借此求雨,雨降则又唱以谢降。
”《县乡土志》对“拉魂腔”的解释是“有伤风化”,称唱这种戏的人是“无识之人”,从中我们可知拉魂腔没有官方记载的原因了。
而另有记载,1914年,蒙城县长汪篪在《禁止淫戏赌博文》中说:“蒙邑每自五月底起至八月止,藉买卖牛马牲畜,名曰‘青草市’,演唱拉魂腔、花鼓戏等,演戏并聚众赌博,败坏风俗,莫此为甚。
除派队缉拿外,以此示仰本邑人民知悉:本知事对于禁止淫戏赌博,不啻三令五申之,如敢再违,定即提案严办。
”这段话明确表明,拉魂腔被官方认为“败坏风俗”,是被明令禁止演出的。
从中可以看出拉魂腔艺术传承发展的曲折与坎坷,也可以理解泗州戏起源与成因没有相关记载,是因为时任统治者认为拉魂腔“伤风败俗”,所以不允许记载。
浅谈泗州戏的伴奏艺术
2019-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谈泗州戏的伴奏艺术王作军(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安徽芜湖241000)摘要: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
泗州戏伴奏艺术同样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泗州戏的伴奏艺术,从伴奏乐器、演奏形式、伴奏特点和伴奏作用来论述。
关键词:泗州戏;伴奏艺术;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J6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130-01泗州戏,原名拉魂腔,1952年正式定名为泗州戏,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与江苏、山东、河南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泗州戏唱腔优美,语言朴实,表演生动活泼,贴近百姓生活,深受人们的喜爱。
任何戏曲的成功都离不开伴奏,伴奏艺术在戏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伴奏乐器早期的拉魂腔,艺人们模仿柳子戏用大三弦伴奏。
后因太笨重,不宜携带,改用月琴。
但月琴肚子太大,演奏仍不方便。
大约一百五六十年前,临沂郯城一带的艺人,仿照琵琶、月琴的样子,用柳木制成了柳月琴,后逐渐改进,缩小到现在的样子。
因形状似柳叶,因此叫做柳叶琴,拉魂腔常用柳琴伴奏。
解放后,临沂成立起柳琴剧团,伴奏乐器才逐步丰富起来,增加了笙、笛、二胡、唢呐等乐器。
二、伴奏的形式1.以弹拨乐器为主。
弹拨乐器包括琵琶、月琴、柳琴等。
柳琴是泗州戏伴奏中最重要的乐器,最早的柳琴外形土气,非常民间化,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用于戏曲伴奏。
柳叶琴声音清脆悦耳、有很强的穿透性,因泗州戏与柳琴戏关系密切,柳叶琴必不可少,民间有“无柳叶琴不成泗州戏”的说法。
2.以吹管乐器为主。
吹管乐器包括唢呐、笛子、笙等。
笛子和笙伴奏在泗州戏中十分重要。
笛子音色优美,富有歌唱性,笙能吹出和声,声音和谐委婉,因此笛子和笙在泗州戏中经常和弹拨、拉弦乐器等组合。
浅谈泗州戏主弦柳琴在管弦乐伴奏戏曲中的运用
2020-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族文艺浅谈泗州戏主弦柳琴在管弦乐伴奏戏曲中的运用张峻峰(安徽省泗州戏剧院,安徽蚌埠233000)摘要:泗州戏,俗称“拉魂腔”,是深受安徽淮河流域广大群众喜爱且耳熟能详的地方戏曲。
泗州戏的唱腔伴奏,多以小型民族乐队为主,而唱腔伴奏的主弦,就是民族弹拨乐器中的———柳琴。
关键词:泗州戏;主弦柳琴;管弦乐伴奏;拉魂交响;柳琴在管弦乐中的运用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1-0132-01泗州戏是安徽淮河流域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
在传统的泗州戏唱腔伴奏中,柳琴之所以能成为泗州戏的伴奏主弦,是由于其发音清亮,音色高亢刚劲,且音域宽阔,能适应戏曲情绪的各种变化,起到烘托唱腔的奇妙作用。
柳琴的演奏手法种类繁多,左手有吟弦、打弦、带弦、推拉弦和泛音,右手有弹、挑、双弹、双挑、扫拂和轮奏。
这就使得柳琴具有制造各种音响效果、和声效果及表达各种情绪的功能。
加上演奏员的娴熟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的情绪把控,使得泗州戏的唱腔和主弦得以唱和兼修,相得益彰。
故,泗州戏的发扬光大得益于柳琴的点睛作用。
所以,以柳琴为主弦、以小型民乐队为主体的伴奏形式一直是传统泗州戏的基本伴奏模式。
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为我国的戏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安徽泗州戏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求变求新,大放异彩。
在继承和发展泗州戏的变革中,不断探索,创新发展。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泗州戏伴奏形式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人们对欣赏戏剧音乐的品位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对传统的戏曲音乐的伴奏形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人们的需求就是市场的需求,故而,为顺应市场的需求,多种新式的伴奏组合形式也就应运而生。
譬如:纯电声乐队伴奏的组合,民乐队加电声的伴奏组合,民乐队加西洋铜管的伴奏组合,管弦乐队伴奏形式乃至交响乐队的伴奏形式都在泗州戏的伴奏形式里出现过,但是,不管是哪一类的伴奏形式的出现,唯一不变的就是:柳琴在泗州戏的主弦地位,颠扑不破。
论地方剧种泗州戏的演绎特征
论地方剧种泗州戏的演绎特征江毅;张鹏飞【摘要】泗州戏是历史上流布于苏鲁豫皖交界区域的地方戏曲的演绎样式,它因乎唱腔婉转优美、柳琴乐器伴奏、句尾鲜明拖腔、声调哀怨悠长的艺术特质而使得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拉魂腔"或"柳琴戏"。
%The sizhou opera is in the history disseminates in the Soviet Lu Yu Anhui border region place drama′s deductive style,because it the melody persuasive exquisite,the willow qin musical instrument accompaniment,the sentence tail distinctively draw out a syllable,the intonation plaintive long art special characteristic to cause the common people to call vividly it "pulls the soul cavity" or "the hsuchou drama".【期刊名称】《巢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泗州戏;民间文化;艺术特质;拉腔勾魂【作者】江毅;张鹏飞【作者单位】毫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毫州236800;毫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毫州23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36.54江苏徐州地域剧艺表演可谓是广袤悠远、亮丽璀璨、五彩斑斓、源远流长。
观乎流行于地方的剧种就有柳琴戏、梆子戏、徽剧、京剧、柳子戏、花鼓戏、四平调、丁丁腔等演绎样式。
然其中当数泗州戏是徐州地区十分盛行的地方戏曲,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拉魂腔”,此戏曲剧种体例与本地区的其他剧种声腔从保存、发展、展拓上观之,皆具有更加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并逐渐成为苏北地方戏曲中影响最大以及保护相对完好的戏曲艺术范式。
2021京二胡在梅派剧目伴奏中人物性格的把握范文1
2021京二胡在梅派剧目伴奏中人物性格的把握范文 京剧《凤还巢》是梅兰芳先生根据清宫藏本《循环序》改编的,原名《阴阳树》,又名《丑配》,于1929 年在京首演。
此剧情节巧妙,行当齐全,于清代传奇剧本《风筝误》有异曲同工之妙。
雪娥的几大段唱腔华丽别致、明快跌宕、如诉如歌,是梅派唱腔中广为流传的着名唱段。
京二胡是旦角流派伴奏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是在 1923 年梅兰芳排演《西施》的时候,深感仅用京胡伴唱已难以烘托人物的丰富感情和委婉优美的唱腔, 于是与徐兰沅、王少卿商量增加伴奏乐器,几经试验终于选中了二胡。
它的广泛运用弥补了京剧乐队起初无中音区的空白,使京剧乐队整体演奏效果更加浑厚饱满,所以演奏起来圆润丰满、刚柔相济,加之音色、音区的对比、变化,技巧的运用,在京剧伴奏中,尤其在旦行唱腔中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本文以《凤还巢》为例,简要分析京二胡在梅派剧目伴奏时,应如何把握人物性格与伴奏特点的结合。
1梅派唱腔与伴奏风格 1.1梅派的唱腔风格 梅派唱腔特点人们惯于以“雍容华贵”来形容梅派表演风格,以“珠圆玉润”形容梅派演唱意境,其实这都不足以展现梅派美学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梅派艺术唱腔的美学风格在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中,最接近我国传统美学的至高境界————天人合一。
梅派音宽清亮,圆润甜脆,梅兰芳的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
梅兰芳所创造的优美动听的二黄和西皮的慢板、原板、二六、快板及二黄的唱腔,都给旦行声腔领域以很大的丰富和发展,并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2梅派的伴奏风格 梅派唱腔的伴奏的特点也是其声腔的特点,讲究工整平稳、端庄华贵,充分与人物的性格、特点相结合。
把梅兰芳先生演唱时平稳端庄的特点融入到伴奏中,大大方方,不矫揉造作,体现出简洁、朴实,与唱腔浑然一体。
总之,梅派唱腔与伴奏是一个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伴奏朴实的旋律的特点、规范平实的演奏技法与其唱腔风格特点相一致。
2京二胡在《凤还巢》中的各种板式展现人物特点及伴奏技巧 《凤还巢》全剧中都是单一的西皮唱腔,西皮唱腔色彩明亮,旋律可快:活泼跳跃,可慢:沉稳刚劲,多变的节奏运用各种板式,表现激昂、怨愤、欢快、沉思等不同的情绪。
戏曲中二胡伴奏的美学品位
戏曲中二胡伴奏的美学品位■ 陈 默摘 要:二胡是“中国音乐代表”,是戏曲伴奏乐队的重要乐器之一。
二胡的戏曲伴奏不能流于形式,要讲究伴奏美学;要以人民生活为源泉,以真情实感为核心;要彰显二胡本体“歌唱性”音色,充分发挥二胡的伴奏特点。
关键词:戏曲;二胡伴奏;美学品位二胡是中国著名的传统乐器之一,是拉弦乐器的代表性乐器,近年来在全世界获得了“中国音乐代表”的美誉。
二胡是戏曲伴奏中很重要的伴奏乐器。
清末民初昆曲衰落,京剧等地方戏曲崛起之后,尤其是新中国实行戏曲改革以来,许多地方戏曲伴奏中都有音色独特、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二胡。
在越剧等剧种中二胡是主奏乐器。
二胡的戏曲伴奏,若想避免形式主义,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美学品位。
一、要源于生活,情系人民从事二胡戏曲伴奏,当然首先要精通二胡演奏技术,要明白二胡的构造与性能,掌握二胡的把位和运弓等基本技巧。
还要具备乐理基础知识,有较好的音乐修养。
但更关键的是要源于生活,情系人民。
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二胡伴奏者要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原理,认真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着重领会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的美学关系,践行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丰富社会积累,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诗情画意,获取创作激情和创作灵感,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艺术家。
有的二胡伴奏者认为,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主要是剧作家和导演的事情,因为他们要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并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才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表现好时代精神。
而二胡伴奏人员只要凭借个人娴熟的二胡伴奏技巧,按照现成的乐谱准确伴奏就可以完成伴奏任务,让他们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未免小题大做。
这种认识似是而非,对二胡伴奏有害无益。
上乘的二胡戏曲伴奏,要求伴奏者首先要深刻理解剧本和剧目的人物性格、人生况味、时代特点、主题思想,进而深刻理解自己所伴奏的唱腔音乐,从而达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否则就会在伴奏中照葫芦画瓢,流于形式主义。
淮剧音乐当中二胡演奏技巧分析
淮剧音乐当中二胡演奏技巧分析淮剧,又称淮戏、江淮剧,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淮剧的唱腔除了新淮调、新悲调等主要唱法之外,还有南昌调、春调、十字调等,还有部分来自民歌、小曲的调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淮剧也在逐渐完善,现如今形成以主胡、副胡为主题的混合乐团,渲染了乐曲的情感。
伴奏乐器有二胡、唢呐、扬琴等,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
二胡具有刚柔并济的音色,二胡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淮剧音乐的演奏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胡因其独特的音色,弓和弦的配合,可以表現悲愤、壮美、诙谐、凄美、柔美等多种美感。
一、二胡在淮剧音乐中蕴含的感情如果想要运用二胡这一乐器加深淮剧的情感色彩,就必须对淮剧中不同的音乐形象做到充分了解。
理解淮剧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可以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演奏出生动鲜活的音乐。
淮剧创作中大部分表达悲愤的思想感情,突出浓郁的情感色彩,常常催人泪下、扣人心弦。
二胡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表现出来不同的音色,它既可以表现出轻松欢快的心弦,又可以做到悲愤凄婉的演奏。
像《岳飞》《杨家将》的演奏,通过二胡独特的音色演奏出来的音乐具有很强的舞台表现力。
在淮剧音乐的演奏过程中,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在淮剧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根据演奏者对淮剧曲目的理解和感悟,使用不同的演奏技巧,用不同的音调和节奏,表达着不同的感情色彩。
宽广的音域、独特的音色使得二胡的演奏更具魅力,不管是悲凉凄婉的旋律,还是轻松愉快的风格,演奏者都能根据二胡的特质巧妙地演奏出来。
通过拉弓、揉弦的默契配合,表现淮剧当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碰撞出强烈的舞台效果,从而推进淮剧的顺利演出。
二、二胡在表演中演奏的技巧(一)弓的运用技巧二胡的演奏,需要左右手在大脑的指挥下相互协作,左手揉弦,右手持弓。
就弓的运用技巧来讲,分为持弓和运弓两个方面。
持弓是运弓的前提,是二胡演奏的基础。
要想演奏出扣人心弦的二胡乐曲,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持弓姿势。
正确的持弓姿势应该是右手保持自然轻松的状态,万万不可用大拇指和食指握紧弓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泗 州 戏 的伴 奏 乐器 , 初期只有木板 、 土琵琶 , 均由演员兼奏 。
_
_ _ _
≤
随 着 泗 州 戏 的 不 断 发 展 与完 善 ,音 乐 伴 奏 逐 渐 由专 业 演 奏 者 演
奏, 充分为演唱者减轻负担 . 使 其 能 够 更 加 投 入 地 表 现 泗 州 戏 的 唱 腔 。5 0年 代 初 , 增加 了二胡、 笛 子、 高胡 、 唢 呐等乐器 , 形成 了 专 业 的 民 族 乐 队 伴 奏 。 泗 州 戏 的主 奏 乐器 是 土 琵 琶 , 也称柳琴 。 土 琵 琶 的伴 奏 音 色 特 点 是 穿 透 力 与 颗 粒 感 较 强 .可 以根 据 唱 腔
l 2 4 ㈠ - ≯ 薯 ¨
加 入 使 泗 州 戏 的 唱 腔 音 乐更 加 羽 翼 丰 满 , 更加流畅绵长 。首先 , 二胡 的 快 慢 弓音 色 特 点 有 助 于 泗 州戏 唱腔 音 乐 的 表 现 二 胡 慢 弓演 奏 的 音 色 具 有 圆 润 、 浑厚 、 绵长 、 悲凉的特点 , 能 够 很 好 地 表 现 优 美 的 叙 事 性 较 强 的慢 板 唱 腔 和 泗 州戏 独具 特 色 的 “ 拉腔 ” 唱 腔 。 二 胡 快 弓演 奏 的音 色 具 有 活 泼 、 喜庆的特点 , 能 够 很 好 的表
泗 州戏 是 流 行 于 安 徽 北 部 的一 种 地 方戏 曲 .这 朵 戏 曲之 花
一
、
拙大 姐— — 王 素 梅 的 形 象塑 造
以其 独 特 的唱 腔 和 优 美 的旋 律 在 皖 北 这 片 土 地 上 已盛 开 2 0 0余
年, 并 深 受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 喜 爱 泗 州 戏 的形 成 乃是 众 说 纷 纭 ,
对 比, 使 唱 腔 音 乐 更 加 丰 富 多 彩 。然而 二胡 的演 奏 者 需 要 熟 练掌 握 调 式 调 性 的 自 由转 换 . 才 能 与 唱 腔 融 为 一体 . 起 到完 美衬 腔 的 效果 , 衬 托 出新 娘 王 秦 梅 活 泼 可 爱 、 富 有 喜感 的形 象。谱 例 如 下 :
弦、 颤 弓等 技 巧 , 滑 音 分 大 滑 音和 小 滑 音 . 揉 弦 有 快揉 、 慢 揉 和 慢
揉 渐 快 等 。二 胡 演 奏 技 巧 对剧 中情 感 气 氛 的渲 染 、 人 物 形 象 的塑 造 及 矛盾 冲突 的 变化 起 到 画 龙 点 晴 的 作 用 。以下 将 从 泗 州 戏 《 拙
自 由弹 奏 骨 干 音 型 . 但流 畅与圆润之感略有欠缺 . 而 乐 器 二 胡 的
( 二) 自由转 调 技 巧 的 熟 练 运用
在 唢 呐 齐 奏 后 的 第 十 小 节 自 由转 调 为 G 调 . 转 调 后 与 D 调
的主 音 相 同 . 亦 称 D 徵调 , 这 是 泗 州 戏 的 特 色— — 自 由 转调 , 在 戏 曲前 奏 中 出 现 转调 或 暂 时 转调 。有助 于 与 唱腔 形成 调 性 色 彩
腔 韵之 美 丝弦相 和
泅 州 戏《 拙 大 姐》 二 胡伴 奏 分 析
■王珊 南 师 附 中 江 宁 分校
摘要 : 泗 州 戏 是 流行 于 安徽 北部 的 一 种 地 方 戏 曲 , 《 拙 大姐 》 是 五 十 年 代 初 创 作 的优 秀 的泗 州戏 剧 目之 一 。一 个优 秀 的剧 目除 了具 有优 美的 唱 腔 , 还 要 有 优 秀的 乐队 伴 奏 , 5 0年 代 初 泗 州戏 已有 了 专 业 的 民族 乐 队伴 奏 , 乐器二胡的加入使泗 州 戏 的 唱腔 音 乐更 加 优 美 , 浑厚 , 更 有 助 于角 色的 塑 造 。 本 文从 泗 州戏 《 拙 大姐 》 中的 音 乐片段 浅析 二 胡伴 奏 的 特 殊 处 理 。 关键词 : 泗州戏 《 拙 大姐 》 二 胡 伴 奏
1 =D 2 / 4
等揉 合 成 一 种 新 的 民 间说 唱 , 后 来 分别 传 到 皖北 、 鲁南 、 苏北 , 形 成 安徽的泗州戏 , 山东的柳琴戏 , 苏 北 的 淮 海 戏 安 徽 的 泗 州 戏 在2 0 0 6年 5月 2 O日被 国 务 院 批 准 作 为 国 家 级 第 一 批 非 物质 文
其 对 泗 州 戏 唱 腔 音 乐 有 很 大 的辅 助 作 用 . 在 听 觉 上 给 人 带 来 悦 耳 的 柔和 的和 声 效 果 。再 者 , 二 胡 有 丰 富 的演 奏 技 巧 , 如滑音、 揉
I
: 一
泗 州戏 中 常 用 老腔 过 门 , 老 腔 过 门速 度 很 快 , 二胡 伴 奏 适 合
f 业i 型. 型 “ 誊
f j 【 矗: f 妇 I — j f l l : - | l l l
} l 罂
1 l l
f 三) 快 弓的 运 用
粤 l I
1 l _ _ l _
l
现欢 快 、 高 兴 的 二 行 板 唱 腔 。其 次 , 二胡 的音 色与 人 声 十 分 相 似 ,
流 传 最 广 的说 法 认 为 泗 州 戏 早 先经 邱 、 葛、 张三位 民间艺 人 , 把 当地 许 多 优 美 动 听 的 民歌 、 小 调 和 民 间 曲调 “ 猎户腔 ” 、 “ 太平调 ”
前 奏 部 分 由 乐 队 伴 奏 , 开 头 由 唢 呐
齐奏 , 二胡帮腔演奏 , 唢呐的音色明亮 , 甚是尖锐 , 听 上 去 不 够 柔
和, 在 乐 句 中 第 四拍 小 宇 一 组 “ 1 ” 的演 奏 上 运 用 二 胡 颤 弓技 巧 , 能 够 在 音 色 上 润 色 唢 呐 的 尖 锐 。衬 托 即 将 出 场 人 物 开 朗 善 良的 性 格 。谱 例 如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