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渔业发展规划
试析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试析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一、引言海洋渔业资源作为全球食物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渔业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其生产能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类的长远利益,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海洋渔业资源的生产能力,并探讨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二、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一)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的概念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海洋生态环境条件下,海洋渔业资源通过自身的繁殖、生长和补充,能够为人类提供渔业产品的潜在能力。
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的因素1、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渔业资源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水温、盐度、水质、海流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的生长、繁殖和分布。
例如,水温的升高可能导致某些鱼类的生长速度加快,但也可能使其繁殖周期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种群数量。
2、捕捞强度过度捕捞是导致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捕捞强度超过海洋渔业资源的自然补充能力时,就会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
此外,不合理的捕捞方式,如使用小眼网具、底拖网等,也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一步影响渔业资源的生产能力。
3、海洋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海洋,如石油、重金属、农药、塑料垃圾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直接毒害海洋生物,还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的生产能力。
4、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生产能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等都会改变海洋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渔业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
三、当前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的现状(一)渔业资源衰退全球范围内,许多重要的渔业资源都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例如,大西洋鳕鱼、太平洋鲱鱼等传统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大幅下降,一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生态渔业项目实施方案
生态渔业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渔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开展生态渔业项目成为当下的必然选择,既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又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二、项目目标。
1. 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 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3. 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三、项目内容。
1. 选择合适的场地,根据生态渔业的特点,需要选择水质良好、环境适宜的海域或湖泊作为生态渔业项目的实施场地。
2. 确定适宜的养殖品种,根据场地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水产品养殖品种,包括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3. 制定科学的养殖方案,结合当地的气候、水质等环境因素,制定科学的养殖方案,包括养殖密度、饲料配比、养殖周期等。
4. 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生态渔业管理体系,包括养殖管理、环境监测、市场营销等,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前期调研,对项目实施场地进行调研,包括水质、土地利用、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调查,为项目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2. 筹备阶段,确定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包括场地选择、养殖品种、投资规模等,并进行项目立项。
3. 实施阶段,按照项目方案,进行场地准备、设备采购、养殖实施等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4. 运营阶段,项目实施后,进行运营管理和市场推广,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
五、项目效益。
1. 经济效益,生态渔业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 社会效益,生态渔业项目的实施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域环境质量,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促进当地渔业健康发展。
3. 生态效益,生态渔业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水域生态平衡,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19.12.24•【文号】农渔发〔2019〕28号•【施行日期】2019.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9〕28号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是我国内陆渔业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水面渔业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水域生态文明、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推动产业融合、促进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加大,大水面渔业发展空间大幅萎缩,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升级。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亟需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根据大水面生态系统健康和渔业发展需要,通过开展渔业生产调控活动,促进水域生态、生产和生活协调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践行“两山”理论,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满足人民对优美水域生态环境和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为目标,有效发挥大水面渔业生态功能,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水域生态保护和渔业生产相协调的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坚持绿色发展、合理利用。
充分发挥渔业的生态功能,科学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加强水域环境保护。
兼顾大水面在防洪、供水、生态、渔业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一水多用、多方共赢”,推进水域共享共用共治。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渔业资源禀赋、水域承载力、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等情况,科学布局、分类施策,坚持“一水一策”,合理选择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方式。
关于进一步加强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系统治理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系统治理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加强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系统治理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市涉海涉渔领域“三强三促”系统治理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等精神,切实加强我市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系统治理,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领域“遏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依法管控、数字赋能,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统筹安全与发展,重建责任体系、全面压实各方责任,重构制度体系、精准管控风险隐患,重塑管理流程、优化提升监管效能,全面加强涉海涉渔领域系统治理,实现海上安全形势一年治标扭转、两年固本强基、三年巩固长效,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建设夯实海上安全基础。
二、主要路径(一)夯实基层强治理。
推进渔船“网格化”和定人联船制度落实,实施“市联社区和渔船基层组织”“社区、渔船基层组织联渔船”“主管部门联航运企业”,探索创新具有特色的基层综合管理模式,整合优化渔船合作社,建设权责明晰、规模合理、制度规范、办事高效的基层渔船管理组织,进一步夯实渔业基层管理基础。
(二)聚焦隐患强本质。
全面构建海上安全隐患全链条、全要素、全覆盖、全闭环排查整治,有效衔接渔船“伏休期专业排查”与“开捕后常态检查”,压实“部门、属地、合作社、船东”“四方责任”,常态化落实海上风险隐患“3030”闭环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整治清单,做到分类整治、分级复核、限期销号,严查、严治、严管风险隐患,堵塞海上安全监管漏洞。
(三)严格执法促效能。
加密执法频次,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刚性,发挥海上综合执法指挥部作用,严格落实五类船舶必查、五种隐患必改、五种情形必扣、五类案件必送的“四必”原则,深化联合执法、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行刑衔接,主抓“重点船舶、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常态化开展海上联合巡航和清港行动,进一步提高海上执法监管效能。
“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目录一、形势与需求(一)发展形势(二)发展需求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十三五”发展目标三、重大工程(一)科技创新工程(二)水产技术推广能力提升工程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顶层设计(二)加大科技投入(三)完善创新体系(四)培养创新人才(五)深化国际合作(六)加强转化推广为推进“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充分发挥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发展尤其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2〕11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22〕1号)、《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特编制《“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发展形势“十二五”期间,全国渔业科技系统面向产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累计承担涉渔科技与推广经费50多亿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20亿元,在渔业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遗传育种、健康养殖、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节能环保、渔业装备升级、渔业信息化等共性与关键技术研究均有进展,一批高效、健康、节能、安全的技术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十二五”以来,渔业科技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培育新品种68个,制定渔业国家和行业标准230项;遴选发布60多个渔业主导品种和36项渔业主推技术;建设渔业综合性重点实验室2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23个,综合试验站17个。
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22年的55%提高到至2022年的58%。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建设现代渔业强国,必须贯彻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2.18•【字号】舟政办发〔2022〕82号•【施行日期】2023.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舟政办发〔2022〕8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功能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舟山市远洋渔业三年攻坚行动任务清单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2月18日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远洋渔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建设“海洋强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也是我市构建海洋经济体系、打造开放型经济、推动海洋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突破口。
为加快推进新时期我市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攻坚行动方案。
一、总体原则坚持“对标国际、引领全国”。
吸纳和集聚国内外远洋渔业创新要素资源,深化创新引领,聚合发展优势,对标欧盟、日韩和台湾地区同行业先进水平,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远洋渔业产业体系,提升全球竞争力,切实增强我市远洋渔业吸附功能和产业发展能级,推动远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强化统筹、全链发展”。
依托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叠加优势,加快集聚国内外远洋渔业高端资源,以远洋捕捞为基础,大力发展远洋水产品加工业,重点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流通贸易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打造全国远洋渔业转型发展示范区。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推进海洋事业发展、促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我市海洋与渔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及发展重点,是我市未来5年海洋与渔业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一、“十二五”时期海洋与渔业发展总体评估“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与渔业发展,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发〔2014〕12号),为做好海洋工作、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我市积极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不断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积极推进渔业和渔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构建现代渔业体系,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十二五”时期海洋综合管理评估。
1.海域管理成效显著。
《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区域用海规划(2008-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创新提出了自然海岸线、海岸建筑后退线、填海造地线、围海工程线“四线”控制措施。
积极启动大连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 5个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实施。
全市20条县际间海域行政界线、2条市际间海域行政界线获得国务院批准。
积极争取国家围填海计划指标共计4700公顷,84宗建设用海项目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实施,100余宗用海项目通过国家和省级专家评审,70余宗用海项目通过填海项目海域使用竣工验收。
全市共计征收海域使用金40亿元。
开发建设“大连市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上报审批用海项目全过程监管。
2.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
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力度不断加强,累计争取资金5.1亿元,老虎滩公园、海洋岛等11个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完工,獐子岛等3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
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近年来,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备受关注。
本文将首先分析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包括渔业资源种类和数量、渔业生产技术、渔业生态环境等方面。
然后,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以实现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1.渔业资源种类和数量:唐山地处渤海湾,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主要资源包括各类鱼类、贝类、藻类以及其他海洋生物。
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部分渔业资源已经出现了减少的趋势。
2.渔业生产技术:唐山渔民在渔业生产中主要使用传统渔业工具和技术,如渔网、鱼篓等。
渔民对渔场的认识和渔业技术的熟练度相对较低,造成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捕捞成本较高。
3.渔业生态环境:唐山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受到了污染和破坏。
河流、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大规模的海域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这导致了渤海湾的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生物栖息地的不断减少,渔业资源的数量和品质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二、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1.加强资源调查与监测:对唐山海洋渔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监测,了解渔业资源的分布、数量和生态状况,为科学决策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加强渔业管理与保护:制定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包括限制捕捞量、实施禁渔期、设立渔业保护区等,以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
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无证渔业活动,防止资源的过度捕捞。
3.推广先进渔业技术:引进先进的渔业生产技术,提高渔民的渔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使用高效的渔具、渔网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捕捞成本。
开展渔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渔民的管理能力和环保意识。
4.推动渔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渔业与环境保护的协作,建立河流、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的监测与治理体系,减少渔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促进可持续的渔业发展,为未来的渔业生产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
渔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渔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渔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鲜和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为了实现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必要进行相关调研,以了解当前渔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由于渔民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鱼类种群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下降。
同时,渔船的排污也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渔业资源管理。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控和保护,建立健全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加强对渔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推动渔业的技术创新。
加大对渔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鼓励渔民学习和应用先进的渔业技术和设备,提高渔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
三、加强对渔船的排污治理。
制定严格的渔船排污标准,加强对渔船排污的监管和管理,对违法排污情况进行严厉惩处,促使渔船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推广渔业生态养殖和渔业休渔制度。
加强对渔业生态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渔业生态养殖的发展,减少对自然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
同时,实行渔业休渔制度,保护渔业资源,恢复损失的渔业资源。
需要指出的是,渔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指渔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对渔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渔业生态养殖的发展,推行渔业休渔制度,切实解决渔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总之,渔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实现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人民的衣食住行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渔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实行渔业生态养殖和渔业休渔制度,加强对渔船排污的治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渔业资源巡视整改方案
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渔业资源巡视整改方案一、引言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以及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渔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渔业资源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生产方式粗放等。
为了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渔业资源,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二、当前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过度捕捞现象严重长期以来,由于捕捞强度过大,捕捞工具和技术不断更新,导致渔业资源过度开发,许多重要的渔业品种资源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
(二)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使得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了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
(三)渔业生产方式粗放渔业生产中存在着养殖密度过高、饲料投放不合理、药物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不仅导致养殖效益低下,还对水域环境造成了污染。
(四)渔业监管体系不完善渔业执法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难以有效遏制非法捕捞和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
三、整改目标(一)短期目标在短期内,通过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控制捕捞强度,使渔业资源得到初步恢复,水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二)中期目标在中期内,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域生态环境的逐步修复。
(三)长期目标在长期内,建立健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渔业资源的稳定增长,水域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持,渔业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整改措施(一)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渔民和社会公众的资源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控制捕捞强度1、严格执行渔业捕捞许可制度,加强对捕捞渔船和渔具的管理,限制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禁止使用禁用渔具和捕捞方法。
2、建立捕捞限额制度,根据渔业资源状况,合理确定捕捞总量和捕捞品种,确保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的可承受能力相适应。
渔业资源可持续管理策略
科技创新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
▪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策略
1.制定基于科学依据的海洋保护区设立政策,保护重要生态区和濒危物种栖息地。 2.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跨国界的渔业管理问题。 3.实施严格的渔业资源养护措施,限制过度捕捞行为,确保渔业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 可持续渔业认证体系
1.建立完善的可持续渔业标准和评价指标,引导渔业企业遵循绿色发展理念。 2.提供公正、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服务,增强消费者对可持续渔业产品的信心。 3.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渔业产业链各方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促进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渔业资源可持续管理策略
适度捕捞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适度捕捞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适度捕捞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政策目标设定:制定适度捕捞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同时满足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这要 求在保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2.科学评估方法:采用科学的鱼类种群评估模型来确定每个物种的最大持续产量(MSY),这是衡量一个鱼种可捕 获量的上限,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和长期稳定。 3.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种类和区域的渔业资源特点,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和干预措施,如限额制度、季节禁 渔、保护区设立等,降低过度捕捞的风险。 4.监测和监管:建立全面的监测系统,通过定期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来监控渔业资源状况和捕捞活动,并强化法 律执行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5.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对适度捕捞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关注渔民生计问题,探索合理的补偿机制和 转型途径,确保政策实施过程中社会稳定。 6.国际合作与协调:鉴于渔业资源的全球性和跨界性,在适度捕捞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 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国际渔业秩序。
与渔到资民源管教理和育保护的中来重。要性
渔业行业的意见和建议
渔业行业的意见和建议一、渔业行业现状分析渔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与就业创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渔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资源减少和过度捕捞已经成为制约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监管措施,许多海洋资源已经遭受严重损害,并出现了过度捕捞的情况。
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还威胁到了渔民的生计。
其次,渔业生产方式落后与技术创新不足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比其他行业,在技术应用上,渔业行业落后于其他行业。
传统的渔具设备和捕鱼方式无法满足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要求。
最后,对海洋环境保护不够重视也是制约发展的问题。
海洋是生态系统中非常脆弱和敏感的部分,但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和污染,海洋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
二、意见和建议为了推动渔业行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
设立合理的渔业保护区和休渔期制度,并加大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
通过科学管理,确保资源的稳定供应,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
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在提高捕捞效率和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方面进行创新研究。
引导渔民使用节能、环保的渔具设备,提升产能并降低对环境的负担。
3.加强渔民职业培训与转型支持。
通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渔民的科学素养和技术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并积极参与现代化渔业生产。
4.促进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提升。
加大海洋环境监测力度,并严厉打击任何形式的海洋污染和非法排放行为。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海洋环境的合力。
5.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扶持。
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和提供经济激励措施,鼓励渔民积极参与渔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技术创新、资源保护等方面获得突破性成果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和荣誉。
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渔业组织和协议,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跨国界资源管理和溯源机制建设。
渔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范本
渔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拥有着广阔的海洋面积和丰富的水域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捕滥渔,导致了我国渔业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渔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渔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改善渔业生产环境;提高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项目实施方案1. 资源调查与评估首先,对项目所在地的渔业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估,包括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对渔业资源进行科学评估,为后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 制定渔业资源保护规划根据资源调查与评估结果,制定渔业资源保护规划,明确各类渔业资源的保护对象和保护措施,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区,划定禁渔区和休渔期,加强对违规捕捞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3. 推进渔业生产方式改革通过技术培训和政策引导,推动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鼓励发展生态渔业、水产养殖和渔业综合开发,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4. 加强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渔业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和抽检,提高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
5. 促进渔业产业发展鼓励引导渔民参与渔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渔业龙头企业发展,推动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渔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项目实施保障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渔业资源保护和渔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2. 资金投入加大对渔业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支持项目的实施和推进。
3. 技术支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可持续渔业发展
可持续渔业发展近年来,因为过度捕捞和破坏性的捕鱼方法,全球海洋渔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采取措施促进可持续渔业发展。
本文将探讨可持续渔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这种模式的一些具体方法。
可持续渔业发展是指在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情况下进行渔业活动的理念。
这种发展模式的目标是确保渔民们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同时保护并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可持续渔业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持续渔业发展有助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过度捕捞威胁着海洋中的许多物种,破坏了食物链的平衡,导致了更多的环境问题。
如果不加以限制,这种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因此,通过采取可持续渔业发展模式,我们能够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
其次,可持续渔业发展有助于保护和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益。
通过实施合理的捕捞限制和保护措施,我们可以确保渔业资源能够持续地被利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鱼类产品的需求。
这种发展模式还能够帮助保护渔业从业者的利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
然而,要实现可持续渔业发展并不容易。
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
首先,建立科学的渔业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渔业资源进行准确的评估和监测,我们可以了解其可持续利用的能力,并相应地制定渔业管理计划。
这些计划应该包括限制捕捞数量、设立渔业保护区和实施渔业许可制度等措施,以确保渔业资源能够得到保护。
其次,推广可持续渔业的理念和实践对于渔民和渔业从业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提供培训机会和教育资料,让他们了解可持续渔业的好处以及如何正确地执行相关措施。
同时,政府和相关组织还应该提供支持和激励措施,以鼓励渔民们采用可持续渔业的做法。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推动可持续渔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海洋渔业资源是共享的,跨国渔业活动的影响也是无国界的。
因此,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制定共同的渔业管理政策和措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渔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与规划
渔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与规划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渔业作为重要的资源产业,对于保障人类的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渔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渔业工作者,其职业的发展与规划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渔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与规划,为该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认识渔业工作者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渔业工作者作为渔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直接参与到渔获物的捕捞、加工、销售等环节。
他们的工作不仅对于保障渔产品的质量、数量具有重要影响,也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绿色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渔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不仅关乎个人的经济福利,还关系到整个渔业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渔业工作者职业发展的阶段和路径1. 初级阶段在渔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初级阶段,应注重技能的学习和积累。
他们需要通过参与实际工作,掌握捕鱼技术、船舶操作、海洋生态等专业知识。
同时,建议他们通过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课程,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 中级阶段渔业工作者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进入中级阶段,此时应注重积极主动地向上寻求晋升和提升。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技术培训、申请相关资格认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与渔业管理、研究等工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增加广度和深度。
3. 高级阶段在渔业工作者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此时,建议他们注重在渔业领域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声誉。
同时,还可以考虑担任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职务,参与决策和管理工作。
三、渔业工作者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策略1. 清晰的目标和规划渔业工作者在职业规划中应明确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规划。
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岗位和职业方向,并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表。
2. 不断学习和提升渔业工作者在职业规划中应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渔业行业水产养殖发展计划
渔业行业水产养殖发展计划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一大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枯竭,传统的捕捞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成为了今后渔业发展的重点。
为了推动我国渔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份全面而科学的水产养殖发展计划势在必行。
一、背景分析1.1 问题陈述目前,我国渔业资源面临严重的衰退和过度捕捞的危机,需要寻找新的渔业发展模式。
水产养殖作为补充和替代渔业捕捞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缓解资源衰竭的问题。
1.2 发展机遇我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辽阔的海域以及庞大的渔民人口,这些都为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内市场巨大,同时国际市场也存在巨大的潜力。
二、目标确定2.1 短期目标在未来三年内,建立一批养殖基地,提高水产养殖的产能和效益,并逐步改变传统渔业模式,减少对传统的捕捞方式的依赖。
2.2 长期目标在未来十年内,建立一套完善的水产养殖技术体系,提高水产养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将水产养殖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三、发展策略3.1 引进新技术水产养殖技术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关键。
应加大对新技术的引进力度,积极开展科研合作,推动养殖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同时,还要注重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3.2 加强养殖基地建设通过建设养殖基地,提高水产养殖的集中度和规模化程度。
在选址上要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平衡,通过科技手段降低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并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管理。
3.3 拓宽市场渠道积极开拓国内外的水产养殖市场,培育水产养殖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要与渔业加工、物流、销售等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渔业的综合竞争力。
3.4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水产养殖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各种鼓励政策,提供贷款、减免税收等优惠措施,同时加大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四、风险防范4.1 技术风险在发展水产养殖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技术风险,如疾病扩散、环境适应性等问题。
2023年多米尼克渔业现状和发展规划报告
5. 加大对渔业的投资:吸引国内外投资,改善渔业的硬件设施, 提高生产效率。
6. 提升渔业产业链:通过发展渔业相关的产业,如水产品加工、 物流等,延长渔业产业链,提高渔业的附加值。
多米尼克渔业发展规划
03
多米尼克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热带气候,为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21年,多米尼克渔业产值为XXX亿 美元,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超过XX万个就业机会。
2.渔业资源过度开发威胁多米尼克渔业长期生存
然而,尽管渔业对多米尼克的经济有着重要的贡献,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正在威胁到 这个产业的长期生存能力。根据2021年的数据,多米尼克的海水养殖产量已经下降了XX%,这主要是由于渔业 资源的过度利用。
场景 设定
场景 设定
场景 设定
场景 设定
场景 设定
场景 设定
场景 设定
02
多米尼克渔业发展规划
VISIT US
多米尼克渔业现状
与发展规划
多米尼克国的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包括金目鲷、石斑鱼、龙虾等。 2019年,渔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4%,提供了全国就业 人口的12.5%。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渔业资 源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渔业对多米尼克的重要性
VISIT US
多米尼克渔业现状
多米尼克渔业发展规划
04
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VISIT US
多米尼克渔业现状和发展规划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Dominica Fisheries
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
河北省水产养(增)殖业发展规划水产养殖业是大农业中的特色产业、高效产业,在渔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作用。
河北省环京津、临渤海,宜渔资源和养殖产品丰富多样,渔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深厚,水产养殖业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水产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确定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和《河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截止到2015年。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1、地理、水域资源状况①地理位臵、地形地貌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北部,环绕京津、东临渤海,西接山西,南与河南、山东交界,北与内蒙古、辽宁接壤。
地跨北纬36︒03'—42︒40',东经113︒27'—119︒50',全省陆地面积18.89万km2。
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类型齐全,其中山地面积约9.1万km2,平原面积约8.2万km2,高原面积约1.6万km2。
海岸跨渤海湾和辽东湾两湾(北纬38︒07'—40︒05',东经117︒25'—119︒53'),大陆岸线487km,海岛岸线199km,因天津市所隔,自然分为南北两段,北段自山海关区经曹妃甸工业区至涧河口,南段自黄骅市至黄骅港开发区。
②水域滩涂资源及其分布我省海域总面积10052.56km2,所辖海岸线向海一侧12海里以内区域面积6948.15km2。
岸线中基岩岸线长20.5km,分布在山海关至洋河口一带;砂砾质岸线长180.3 km,分布在洋河口至大清河口一带;淤泥岸线长220.2km,分布在大清河口以西至大口河口一带。
海域内有大小岛屿132个,面积14.19 km2,其中淤泥质岛10.46 km2,沙质岛3.72 km2,岩礁面积0.01 km2。
滩涂总面积1167.9 km2,其中礁石滩2.33 km2、沙滩360.77 km2、泥滩804.8 k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目前,我国渔业和渔业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推进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新形势、新任务,新时期现代渔业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我国中长期特别是“十一五”渔业科技的发展思路、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提升我国渔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科技对渔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带动渔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特制定《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一)渔业科技发展成就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物安全、优化国民膳食结构和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十五”时期,在党的农村政策指引和科技进步的带动下,我国渔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并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2005年渔业总产量达到5102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38%,比“九五”末增加了823万吨,增长了20%;养殖产量达3393万吨,占世界养殖总量的70%以上,比“九五”末增加了815万吨,增长了32%;渔业总产值达到418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比“九五”末增加了1373亿元,增长了49%;海洋渔业总产值占海洋经济总量的30%;水产品出口额78.9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比“九五”末增加了41亿美元,增长了106%;渔民人均收入达5869元,比“九五”末增加了1144元,增长了24%。
我国渔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科技进步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十五”末,我国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50%。
渔业科技发展的成就,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水产养殖。
一是水产育种技术取得新突破,水产良种日益增多。
培育了“浦江1号”团头鲂、“黄海1号”中国对虾、“大连1号”杂色鲍、“东方2号”杂交海带以及新吉富罗非鱼、“蓬莱红”扇贝等一批优良品种,对发展优质高效渔业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是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发展,水产养殖种类不断丰富。
大黄鱼、大菱鲆、南美白对虾、牙鲆、舌鳎、海参、海蜇等一大批水产名优种类的育苗和养殖技术相继取得成功,丰富和优化了养殖品种结构。
三是设施渔业开发迈上新台阶,养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工厂化养殖和抗风浪网箱等装备技术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渔民的转产转业,拓展了海水养殖业发展空间。
四是水产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和标准化养殖技术全面发展。
初步建立了疾病监测与防控技术体系,推广了多种健康养殖模式,环保型、功能性饲料得到应用,无公害、绿色产品逐渐增多。
水产品加工。
一是水产品冷藏链保鲜技术快速发展,海水鱼的保鲜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贝类、虾蟹类保鲜加工技术有所突破,淡水鱼保鲜、加工方法不断改进。
二是我国水产品加工呈现出综合性、高值化、多品种的态势,形成以小包装、便利化、冷冻冷藏为主,调味休闲食品、鱼糜制品、生物材料、功能保健食品、海洋药物和工艺品等十多个门类为辅的水产品加工生产体系。
三是随着生物化学和酶化学及应用技术的发展,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废弃物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出海洋酶、壳聚糖、海藻化工等系列产品。
捕捞与资源养护。
海洋渔业资源专项调查和信息系统集成的研究成果,为渔业生产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远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使鱿鱼、竹荚鱼、金枪鱼类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人工鱼礁的技术创新和大规模建设,为资源保护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中国对虾、大黄鱼、“四大家鱼”、鲷科鱼类、贝类及海珍品等经济种类的大规模增殖放流和底播增殖取得了明显效果,重要鱼虾类回捕率达到1-3%,对努力恢复衰退中的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虽然我国渔业科技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的储备及有效供给不足。
由于持续、稳定的科技投入不足,缺乏科技创新拔尖人才,造成目前渔业科技创新进程缓慢,能力不强,尤其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成果不多,高新技术研究明显滞后,科技成果储备明显不足,许多制约渔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与生产结合不够紧密。
渔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弱、技术成果产业化程度低,依然是制约我国渔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和推广经费短缺的原因,尽管每年都有几百项渔业科技成果问世,但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大批科研成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转化,科技与生产存在着“两张皮”现象,脱节的矛盾突出。
科技力量集成整合不够,缺乏行业统筹规划。
我国共有地市级以上渔业科研机构127个(其中中央级10个、省级42个、地市级75个),涉及水产学科的院校10多个。
由于这些机构分属不同条块,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攻克渔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加上行业调控手段有限,省级科研力量和渔业相关院校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薄弱,渔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目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推广方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经费渠道不畅、人员素质不高等制约推广体系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整个基层水产推广体系仍较薄弱。
同时,大规模的渔民科技培训工作尚未真正开展起来,渔民科技文化素质还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吸纳能力不强。
(三)发展需求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为渔业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而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多功能性、多元化目标,迫切需要渔业科技进步支持,以便引导和支持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要进入国际前列”的精神,要求渔业科技大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渔业的国际竞争力。
食品安全对科技的需求。
水产品是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优质动物蛋白食物来源。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水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但是,受资源状况限制,我国捕捞产量已无增长可能;受水域功能变化的影响,养殖面积也不可能大幅增加,渔业不能继续依赖扩展外延式的发展道路。
为此,迫切需要提高科技水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渔业,巩固和提高渔业水域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单位面积产量,为食物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我国是世界水产品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大国,但由于渔业水域污染、渔用药物滥用等都严重影响着水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水产品质量不高和药物残留超标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重视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更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支撑,通过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水平,保证消费安全和我国水产品的竞争优势。
生态安全对科技的需求。
我国水域生态环境污染状况不断加重,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占,赤潮、疫病频繁发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破坏,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产力下降,渔业经济损失日益增大,生态安全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外来生物侵害,遏制面源污染,开发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的生态安全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模式,提高渔业发展的生态安全水平和可持续能力。
现代渔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现代渔业已成为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密集应用的行业,渔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优质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使其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
因此,必须加强渔业科技进步,充分吸纳、融合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的新成果,发展设施渔业和精深加工业,降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渔业的资源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引领和支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渔业发展。
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对科技的需求。
在当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水域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要确保渔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现有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因此,应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着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高效型渔业,推动渔业经济增长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渔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的科技指导方针,以提升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系统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保障安全,为实现“两确保、两促进”的“十一五”渔业发展目标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高效”型渔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系统研究,突出应用。
坚持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并重,突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注重对国外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注重其他行业先进技术向渔业领域的延伸、交叉和融合。
统筹兼顾,分类指导。
坚持渔业生产、资源养护和环境保护相统一,推进渔业科学研究全面协调发展,落实“以养为主”的方针,对养殖、捕捞、加工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机制,凝聚力量。
建立“稳定支持、适度竞争”的投入机制,实行“顶层设计与生产需求相结合”的立项机制,推进跨单位、跨区域的农科教、产学研的大协作,形成联合攻关团队与战略联盟,促进突破性大成果的产生和创新效率的提高。
项目拉动,平台支撑。
以国家“973”、“863”、科技支撑、国家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农业科技专项、良种体系建设工程和948引进计划等项目为切入点,带动渔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重点实验室和野外台站等技术平台建设,为渔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必要支撑条件。
(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形成并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渔业科技的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渔业科技投入得到较快增长,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均达到63%以上,实现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的转变。
(四)“十一五”目标“十一五”期间,构建出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框架,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建立较为先进的我国水产养殖动植物良种培育及苗种繁育技术体系,培育10个左右水产养殖优良品种或品系,水产苗种的遗传改良率提高5个百分点。
——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环境保护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濒危物种数目增加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