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福清三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2018-2019学年福清侨中高二(上)期中试卷语必修五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A.辖制(xiá)饿莩(piǎ)央浼(iǎn)辎重(zī)B.赝品(yàn)燥热(zà)蜂窠(á)束缚(fù).蹩进(bié)癖好(pǐ)坍缩(tān)模棱(léng)两可D.涎水(xián)打烊(yàng)翘首(qiá)纤维(qi ān)2.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这篇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点拨,方知大谬不然。
3.选出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将有事于西畴③复驾言兮焉求④富贵非吾愿⑤纤歌凝而白云遏⑥极娱游于暇日⑦而莫之夭阏者⑧之二虫又何知⑨《齐谐》者,志怪者也⑩今臣亡国贱俘 ⑪则告诉不许A.①⑤⑪/②③⑥/⑦⑧/④⑨/⑩ B.①⑤/②⑥/③⑦/④⑧⑨⑩/⑪.①⑤⑪/②⑥/③⑦⑧/④⑨⑩ D.①⑤/②⑥/③⑦⑧⑩/④⑨/⑪4.依次填出下面一段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初中时就听到梁任公《饮冰室集》,,,,,,,如此一想,也真要掩卷肃容一番。
①原是“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②及至读了《庄子》,才知道全然不是那么回事③原“饮冰”是指内心焦灼不安④只以为饮冰室就是我们吃刨冰的冰果店,代表的是清凉的意思⑤那么,梁任公原在恣纵无碍的才华之外亦自有其生当乱世的忧怖⑥注疏中说“晨朝受诏,暮夕饮冰,是明怖惧忧愁,内心熏灼”A.①⑥③⑤④② B.④②①⑥③⑤.①⑥④②③⑤ D.④②③⑤①⑥二、现代阅读(一)阅读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完成后各题。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清侨中 2018-2019 学年高三上半期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边文字,达成下边小题。
中国有着 14 亿人的宏大而广阔的花费市场,这是足以傲视全世界的经济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来经济能够实现迅速增添的源泉所在。
假如说,过去的 40 年,中国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融入全世界化进度,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满天下。
那么,到21 世纪中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雄伟目标,而中国拥有这么大的内在花费动力,再过 30多年,就完好能够成就一个“世界花费市场”。
明显,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花费市场”,切合中国的家产经济构造和花费构造升级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
近几年我们鼎力推动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此刻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行进在这条变换的路程上。
但是,在将来十年,中国要真的能够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花费市场”的跳跃,遇到挑战的要素还会好多。
依笔者剖析,目前和此后一个期间,推动中国家庭居民花费升级还一定超越三个“坎”,还要达成一段比较艰辛的爬坡过坎过程。
一是一定解决好花费构造问题。
只管近来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花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相对稳固发挥了重点作用。
但城镇房价不停爬升,改变了居民家庭花费支出安排。
这几年居民家庭房贷负担不停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而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
2006 年,欠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 年已经高达 77.1%。
住宅花费支出产生了抵花费明显的挤出效应。
2018 年 5 月,全国社会花费品零售总数增速只有8. 5%,远远低于预期,创下自2003 年 5 月以来的15 年最低。
住宅问题实质上是经济构造的失衡,这透支了居民家庭社会购置力,将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钱通胀的趋向。
假如办理不好构造性均衡问题,花费市场或存在必定的“断层”。
二是一定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分问题。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无疑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养老市场的发育是绕可是去的话题。
福建省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69分)(一)课内文言文知识(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模.样(mó)洗漱.(shù)挺而走险伏待不暇B. 讥诮.(qiào)茶峒.(dòng)唉声叹气各行其是C. 踹.水(tuān)俨.然(yǎn)隐隐约约心慌意乱D. 碾.房(niǎn)辖.制(xiá)兴高彩烈按耐不住【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
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和修改。
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
正确的读音为:A项,模.样(mú),挺而走险——铤而走险;C项,踹.水(chuài);D项,兴高彩烈(采),按耐不住(捺)。
故选B。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
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
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
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
(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
(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4)生僻字。
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
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
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
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
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
2、加强练习。
3、学会区别同音字。
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以义辨形。
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
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
福清市三华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题B卷附答案解析
福清市三华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题B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社会控制,是指通过社会的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创造了多种社会控制的形式,包括法律、道德、舆论、宗教等,还有社会习俗。
在现代法制国家,法律是根本和基石,依法治国是社会控制的根本方略;除此之外,还有道德。
法律制约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提升人们的精神。
即便如此,其他各种社会控制形式仍然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早就有“入乡随俗”的说法。
《礼记·曲礼上》:“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亦作“入境问俗”“入境问禁”。
“入乡随俗”中的“俗”可解为习俗,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认可与遵守的习惯和风俗,是人类生活中最早产生的社会控制形式之一。
各个国家、地区、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也就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个体在社会中从小到大、随时随地、一举一动都受到他/她所在社会的习俗的熏陶和影响,并自觉不自觉地遵从它。
习俗既是社会控制的力量,也是社会歧见和纠纷的重要原因。
社会中许多矛盾和冲突都是由于习俗冲突,或者说由于某些习俗得不到尊重引起的。
我们不断听到来自国内和国际对中国游客的议论和批评,除去一些在公共场合吸烟、闯红灯、在公共建筑上刻字留名等批评外,更多的是和入乡不能随俗有关。
比如不尊重外国人的语言习惯,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嘈杂,在电梯里隔着陌生人和朋友说话,穿宾馆的拖鞋和睡衣上街等。
习俗虽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在历史和时代的进程中,有些习俗变成陋习,而为人们所抛弃。
例如,我国夏、商时代奴隶主有用人(奴隶)殉葬的习俗,以后封建主有用俑殉葬的习俗,而到了近代就连俑殉葬的风气也消失了。
社会继承以往习俗,都是以其是否有利于该社会的利益和秩序为标准的,都要考虑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诉求。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福建省福州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熟稔(rěn) 迤逦洗练(xǐ) 涔寂学富五车B.祈祷(qí) 通宵付梓(zǐ) 纯粹碎琼乱玉C.赍发(jī) 车篷夭阏(è) 险衅叨陪礼对D.鼙鼓(pí) 疏朗窸窣(cū) 鹧鸪不落言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那个字音字形辨析能力。
字音辨析,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本题要求选出“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项,“涔寂”的“涔”,应为“岑”。
C项,“叨陪礼对”的“礼”,应为“鲤”。
D项,“窸窣”的“窣”,应读“sū”。
故选B。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从而赢得了先机。
B.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C.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有些传统产业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很难再正常维持下去。
D.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关美学的论断,用语虽然简洁,却能不落言筌,读之让人颇受启发。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惨淡经营”是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句中说“而倒闭”,与语境不符。
B项,结草衔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后世用结草衔环代指报恩。
C项,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D项,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福建省福清三华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
2016—2017学年福清三华学校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段语文试卷试卷类型:B(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B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福建省福清市福清三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福清三华学校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段语文试卷B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社会控制,是指通过社会的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创造了多种社会控制的形式,包括法律、道德、舆论、宗教等,还有社会习俗。
在现代法制国家,法律是根本和基石,依法治国是社会控制的根本方略;除此之外,还有道德。
法律制约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提升人们的精神。
即便如此,其他各种社会控制形式仍然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早就有“入乡随俗”的说法。
《礼记·曲礼上》:“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亦作“入境问俗”“入境问禁”。
“入乡随俗”中的“俗”可解为习俗,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认可与遵守的习惯和风俗,是人类生活中最早产生的社会控制形式之一。
各个国家、地区、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也就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个体在社会中从小到大、随时随地、一举一动都受到他/她所在社会的习俗的熏陶和影响,并自觉不自觉地遵从它。
习俗既是社会控制的力量,也是社会歧见和纠纷的重要原因。
社会中许多矛盾和冲突都是由于习俗冲突,或者说由于某些习俗得不到尊重引起的。
我们不断听到来自国内和国际对中国游客的议论和批评,除去一些在公共场合吸烟、闯红灯、在公共建筑上刻字留名等批评外,更多的是和入乡不能随俗有关。
比如不尊重外国人的语言习惯,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嘈杂,在电梯里隔着陌生人和朋友说话,穿宾馆的拖鞋和睡衣上街等。
习俗虽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在历史和时代的进程中,有些习俗变成陋习,而为人们所抛弃。
例如,我国夏、商时代奴隶主有用人(奴隶)殉葬的习俗,以后封建主有用俑殉葬的习俗,而到了近代就连俑殉葬的风气也消失了。
社会继承以往习俗,都是以其是否有利于该社会的利益和秩序为标准的,都要考虑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诉求。
福清西山高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福清西山高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B(题中A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表述错误,因果倒置;C项,“文中引用《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
)2.C(题中C项,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
)3.A(A项,“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绝对。
)4.(3分)D(错在“没有什么文采”,比如描写细腻,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5. (6分)①人生的内里有时是朴素的,但会带来丰富多彩的人生。
②人生(生话)不轻言放弃,需要用心用情来对待人生(生活)的困境。
③人生不完美(有残缺)、生活有残缺,需要守住内心。
需要縫縫补补的精神。
④人生中有难关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需要强大的内心,不懈的奋斗,以从容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⑤生活的苦难、繁琐、裂痕,需要乐观来对待,活出精彩。
(从文中“打补丁”来遮盖,经过“缝补”,开出花朵可提炼出)(言之有理,即可。
答出一点给2分)6.(6分)①围绕“小小针线笸箩”来实写(可以从真实的叙述或细致的描写或准确的说明来举例),使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富有感染力②在实写基础上虚写。
阐述生活哲理(如缝缝补补的精神等),引人深思,给人教益,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③虚实的巧妙结合,既能表现“小小针线笸箩”是作者生活的陪伴、作者对它的珍惜之情,又能表现出“小小针线笸箩”蕴含的生活真谛,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使主旨内蕴更深刻。
(每点2分)7.(3分)A(“以避免损害自然环境和公众健康”错误,原文第一则材料的第一段中表述为“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清耗和污染排放”。
)8. (3分)D(“其推行绿色消费工作最能见到成效”,于文无据。
)9.(6分)①学校围绕绿色消费理念,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②政府组织编写绿色消费知识读本,学校用其传播绿色消费知识;③开展绿色消费活动调查.发布调查成果引导大家树立绿色消费意识;④政府部门派专业人士到学校,培训广大师生⑤成立关于绿色消费的学生社团,通过榜样带动更多的人树立绿色消费意识。
2019-2020学年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靠山丁会云清明时节雨纷纷……长江南岸的临湘市,清明时节,是很难碰上一个好天气的。
但今年是个例外,清明前后这些天,阳光格外明媚。
“爬山去哟!天气这么好,快起来爬山啰!”一大早,妈妈就把休假回娘家的我喊醒。
爬山?门前这座荆竹山?这有什么好爬的!我睡眼惺忪地不愿起床。
俗语云:靠山吃山。
这座荆竹山,砍柴、扯猪菜、挖葛根、摘油茶子……少年的我们哪天不爬几遍?那时候,我们谁不想离这座山远远的?谁不想着山那边的繁华?终于,寒窗苦读,翻过了这座山。
一餐一饭,终于不需要像鸡啄米似的从山里刨了。
为什么还要去爬山呢?懒懒地躺在床上,想着今天是清明节,突然又生出兴致,觉得应该去看看这座山,它曾让我的双手、脸上布满荆棘刮出的许多血痕、令我痛苦甚至恐惧。
这也算是对逝去的少年时光的一种祭祀吧。
走出家门约300米,就到了山脚下。
这300米,我已经差不多10年没走过了。
山涧里的泉水依旧在叮咚,竹子比以前似乎更茂密了些。
咯咯嗒、咯咯嗒……突然,竹林中飞奔出一群鸡来,飞奔的鸡群让山林瞬间有了生机。
鸡群后面站着一个陌生的年轻妇女。
“这是周大娘养的鸡,有300多只。
”妈妈的话,一下子把个祥林嫂般的人物拉进我的记忆中。
这个周大娘,年轻守寡,有个儿子,快30岁还娶不上媳妇。
周大娘逢人就诉说,她崽如何老实、如何肯吃苦,求别人介绍媳妇。
但因为家里穷,硬是没姑娘看得中。
我问妈妈,周大娘的儿子现在娶上媳妇了么?妈妈笑着不答话,与不远处喂鸡的大嫂鸡价高、蛋价好地扯了小半晌。
我们重新上路后,妈妈才说,政府先是要周大娘在山脚下种蘑菇,后来又加入一个合作社喂鸡养羊,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周大娘的儿子前几年娶了邻村的姑娘,就是刚才喂鸡的。
周大娘说有了靠山就不会再过穷日子了,天天笑得合不拢嘴。
当年快被贫穷逼疯的周大娘竟然过上了好日子,我不禁心情愉悦,脚步也轻快起来,走山路如履平地。
2018-2019学年福清三华学校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年段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福清三华学校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段语文试卷B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社会控制,是指通过社会的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创造了多种社会控制的形式,包括法律、道德、舆论、宗教等,还有社会习俗。
在现代法制国家,法律是根本和基石,依法治国是社会控制的根本方略;除此之外,还有道德。
法律制约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提升人们的精神。
即便如此,其他各种社会控制形式仍然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早就有“入乡随俗”的说法。
《礼记·曲礼上》:“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亦作“入境问俗”“入境问禁”。
“入乡随俗”中的“俗”可解为习俗,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认可与遵守的习惯和风俗,是人类生活中最早产生的社会控制形式之一。
各个国家、地区、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也就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个体在社会中从小到大、随时随地、一举一动都受到他/她所在社会的习俗的熏陶和影响,并自觉不自觉地遵从它。
习俗既是社会控制的力量,也是社会歧见和纠纷的重要原因。
社会中许多矛盾和冲突都是由于习俗冲突,或者说由于某些习俗得不到尊重引起的。
我们不断听到来自国内和国际对中国游客的议论和批评,除去一些在公共场合吸烟、闯红灯、在公共建筑上刻字留名等批评外,更多的是和入乡不能随俗有关。
比如不尊重外国人的语言习惯,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嘈杂,在电梯里隔着陌生人和朋友说话,穿宾馆的拖鞋和睡衣上街等。
习俗虽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在历史和时代的进程中,有些习俗变成陋习,而为人们所抛弃。
例如,我国夏、商时代奴隶主有用人(奴隶)殉葬的习俗,以后封建主有用俑殉葬的习俗,而到了近代就连俑殉葬的风气也消失了。
社会继承以往习俗,都是以其是否有利于该社会的利益和秩序为标准的,都要考虑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诉求。
2020年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来查干湖李旭光查干湖美,美在秋天。
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
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
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
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
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
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
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
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
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
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
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
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
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
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个小时。
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
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
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
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
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
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
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
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
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
福建省福清市私立三华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含答案
2016—2017学年福清三华学校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段语文试卷试卷类型:A(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A卷一、名句名篇默写(8分)①,君子好逑。
②,宛在水中央。
③此中有真意,。
④海内存知己,.⑤乡书何处达,。
⑥,大漠孤烟直。
⑦我寄愁心与明月,。
⑧长风破浪会有时。
二、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壁:设营驻守B.力拔山兮气盖世盖:胜过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福州三校联盟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班级姓名座号成绩说明:1、本试卷分第I、II 两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基、语用选择题(5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熟稔.(rěn) 迤逦洗.练(xǐ) 涔寂学富五车B. 祈.祷(qí) 通宵付梓.(zǐ) 纯粹碎琼乱玉C. 赍.发(jī) 车篷夭阏.(è) 险衅叨陪礼对D. 鼙.鼓(pí) 疏朗窸窣.(cū) 鹧鸪不落言筌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从而赢得了先机。
B.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C.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有些传统产业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很难再正常维持下去。
D.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关美学的论断,用语虽然简洁,却能不落言筌....,读之让人颇受启发。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B.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C.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D.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A.毕业之后,我们有十多年没见了,明天一定专程到府上拜访,看望你的家父、家母。
福建福清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清侨中2018-2019学年高三上半期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有着14亿人的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源泉所在。
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满天下。
那么,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中国具有这么大的内在消费动力,再过30多年,就完全可以成就一个“世界消费市场”。
显然,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符合中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
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行进在这条转换的路途上。
然而,在未来十年,中国要真的能够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消费市场”的跳跃,受到挑战的因素还会很多。
依笔者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家庭居民消费升级还必须跨越三个“坎”,还要完成一段比较艰辛的爬坡过坎过程。
一是必须解决好消费结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城镇房价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
这几年居民家庭房贷负担不断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而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
2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
住房消费支出产生了对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
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远远低于预期,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
住房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这透支了居民家庭社会购买力,未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通胀的趋势。
如果处理不好结构性平衡问题,消费市场或存在一定的“断层”。
二是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实问题。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无疑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养老市场的发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有着14亿人的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源泉所在。
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满天下。
那么,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中国具有这么大的内在消费动力,再过30多年,就完全可以成就一个“世界消费市场”。
显然,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符合中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
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行进在这条转换的路途上。
然而,在未来十年,中国要真的能够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消费市场”的跳跃,受到挑战的因素还会很多。
依笔者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家庭居民消费升级还必须跨越三个“坎”,还要完成一段比较艰辛的爬坡过坎过程。
一是必须解决好消费结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城镇房价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
这几年居民家庭房贷负担不断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而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
2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
住房消费支出产生了对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
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远远低于预期,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
住房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这透支了居民家庭社会购买力,未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通胀的趋势。
如果处理不好结构性平衡问题,消费市场或存在一定的“断层”。
二是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实问题。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无疑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养老市场的发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2020届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届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箫之韵梁晓声时下,文化人士的这个协会那个协会,都搬入文化局新盖的机关楼里了,腾出的那些房子,租作酒楼、洗浴中心什么的。
美术家协会的房子由一位五十几岁的副主席承包,改造成了画廊。
前不久,我应友人相邀,前往画廊,赴茶聚,幸会了那位副主席。
他姓谭,留髯,穿唐装,着布鞋,形象特古代。
一隅,有白发翁抚古琴,仙风道骨,其调袅宛。
友人言:“今日谭先生高兴。
”问何故?答曰:“近来售画频频。
”谭先生忽然问我:“怎么不发高论?”我笑道:“听琴。
”谭先生神情郁悒,轻叹一声,正欲开口,有人制止:“万勿再提小穆。
”众人一时默然,各动怀想之容……友人送我归至宾馆。
我忍不住问小穆何人?友人说,谭先生创办画廊之初,公开招聘善箫者,结果一下子就吸引了近百名应聘者,但都难令谭先生满意。
这过程中谭先生收到一封求职信——写信人声明,自己是个只哑不聋的哑巴。
因为都不满意,谭先生就想起了那封信。
即日下午,一个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出现在谭先生面前。
谭先生给了他一支笔,两页纸。
先问青年姓甚名谁,何方人氏,青年写出自己的名字“穆小小”,接着写了“保密”二字。
又问师从,笔答“父亲”。
其字娟小,笔画工整。
再问其父艺从何来?似有所讳。
半页纸没写满,谭先生已无心多问,命吹来。
青年唇触之际,箫音悄起。
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
欣录之。
谭先生刚刚创业,急于收回投资,处处精打细算。
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百元而已。
每到一小时另付50元。
小穆默然认可。
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
自用小穆,谭先生的财运,一月旺过一月,却连为小穆定做的一套服装,也从定薪里照单扣钱。
画家画商,凡听过小穆吹箫的,无不大加称赞。
谭先生得意,小穆知足。
两周后,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修鞋的老头儿,在画廊门旁摆开了摊位。
谭先生命手下捧人。
老头儿作揖打躬,苦苦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福清三华学校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段语文试卷B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社会控制,是指通过社会的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创造了多种社会控制的形式,包括法律、道德、舆论、宗教等,还有社会习俗。
在现代法制国家,法律是根本和基石,依法治国是社会控制的根本方略;除此之外,还有道德。
法律制约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提升人们的精神。
即便如此,其他各种社会控制形式仍然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早就有“入乡随俗”的说法。
《礼记·曲礼上》:“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亦作“入境问俗”“入境问禁”。
“入乡随俗”中的“俗”可解为习俗,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认可与遵守的习惯和风俗,是人类生活中最早产生的社会控制形式之一。
各个国家、地区、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也就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个体在社会中从小到大、随时随地、一举一动都受到他/她所在社会的习俗的熏陶和影响,并自觉不自觉地遵从它。
习俗既是社会控制的力量,也是社会歧见和纠纷的重要原因。
社会中许多矛盾和冲突都是由于习俗冲突,或者说由于某些习俗得不到尊重引起的。
我们不断听到来自国内和国际对中国游客的议论和批评,除去一些在公共场合吸烟、闯红灯、在公共建筑上刻字留名等批评外,更多的是和入乡不能随俗有关。
比如不尊重外国人的语言习惯,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嘈杂,在电梯里隔着陌生人和朋友说话,穿宾馆的拖鞋和睡衣上街等。
习俗虽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在历史和时代的进程中,有些习俗变成陋习,而为人们所抛弃。
例如,我国夏、商时代奴隶主有用人(奴隶)殉葬的习俗,以后封建主有用俑殉葬的习俗,而到了近代就连俑殉葬的风气也消失了。
社会继承以往习俗,都是以其是否有利于该社会的利益和秩序为标准的,都要考虑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诉求。
移风易俗,改造和取缔不符合社会利益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旧习俗,提倡和培养新的优良习俗,既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又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在利用社会习俗控制社会时必须要考虑到的。
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说,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既要提倡“入乡随俗”,也要“移风易俗”,这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当然由于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要改变起来,并不容易。
“入乡随俗”是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服从他人的习惯,会使当事者不舒服。
而“移风易俗”则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或否定一种习俗,时间会更长久,过程也会更艰难。
(摘编自潘允康《社会习俗:社会控制的重要形式》,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在众多社会控制形式中,法律是根本和基石,依法治国是社会控制的根本方略。
B. 由于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难以改变,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强求。
C. 各个国家、地区、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人们共同认可与遵守的习惯和风俗也不同。
D. 法律和习俗各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都能提升人们的精神。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引用《礼记·曲礼上》中的语句,论证中国古代早就有“入乡随俗”的说法。
B. 文章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倡导“入乡随俗”和“移风易俗”要并驾齐驱来控制现实社会。
C. 习俗能否被继承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社会利益和秩序,奴隶殉葬习俗的变化和消失印证了这一点。
D. 社会中的很多矛盾冲突都是由习俗冲突引起的,与个人无关,比如在公共场合吸烟、在公共建筑上刻字留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说明各种社会控制形式互相促进,使用得当。
B. “移风易俗”是一个艰难持久的过程,因此绝对要把“移风易俗”摆在社会控制的首要位置。
C. 避免社会歧见和纠纷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国外要尊重外国人的语言习惯,做到入乡随俗。
D. 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遵从本地的习俗,可见习俗对本民族成员的行为方式具有强大的约束力。
【答案】1. C 2. D 3. 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山之名李存刚县城往北,靠近山脚的地方是一片狭长地。
能凿平的地方都被凿平,开垦成水稻田。
冬天里种下油菜,到春天,高过人腰的油菜开了花,满世界金黄。
油菜收割后开始种稻,翻耕过后稻田蓄起水,明汪汪的水面映着蓝天,顺便把大岗山和梅子岭也纳入其中,成为一张超级画框里最具生机的组成部分。
沿着田埂往山脚走,眼看着去路就要被山挡住,道路突然向大岗山脚一拐,一条小溪静静蜿蜒眼前。
小溪对岸,梅子岭陡峭的山体上突显一片山坡,长满各色杂木和萋萋荒草。
山坡四周,凡能开垦的地方都被勤勉的农人开垦成耕地,种上庄稼,独独小山坡荒芜着。
如斯多年,像光洁的皮肤上突兀生着一块疤瘌。
谁都不会想到,老韩会一眼瞧上这块疤瘌。
老韩是个水果种植能手,曾自行钻研出一种嫁接技术,既容易操作,又有极高成功率,因此获得市里的科技进步奖,并得以更大范围推广。
而推广的方式和方法,就是老韩经常接受外地同行邀请,去现场教授他独特的嫁接技术。
人们猜测,可能是老韩厌烦了四处奔波忙碌,也可能是这块无名山坡在老韩眼中有着常人未能发现的独特价值。
老韩先是在靠近溪边的山脚盖起了一间茅屋,接着将山坡上的杂树和荒草一一砍除,露出光秃秃的山体。
人们这才发现,无名山坡陡峭不说,还七七八八堆满乱石,心里于是更加明白,无名山坡之所以一直像块疤瘌一样存在,实在是因为太缺少作为土地的天资。
铲除杂草树木之后,老韩便埋头按照自己的想法整理山坡:那些裸露的巨石是不会动的,勉强能平整的地方千方百计整理成平地,实在不能平整的地方,就在斜坡上挖出一人宽的梯步,铺上条石或者水泥沙石。
老韩觉得还缺少什么。
站在茅屋前,抬眼望着光秃秃的山坡,老韩明白了,山坡上还应该有一条路,于是着手修起路。
也就一人多宽,过小溪,自茅屋边到山顶,依着山形,盘曲而上,乍一看,像条无声蠕动的蟒蛇。
接着,老韩开始在山间挖掘小土坑。
看着山间星星点点、不断出现的新土堆,望着老韩不断挪动的身影,人们隐约知道了,老韩是要在山坡上种树。
等老韩哼哧哼哧背着桃树苗,一棵棵栽种下的时候,人们才确切知道了,老韩租赁下无名山坡就是为了种桃,心中暗暗竖起大拇指。
山坡如此贫瘠,也实在只适合种桃。
桃树起先都是弱不禁风的幼苗,第二年春天,便蹿到齐腰高,又过了两年,便高过人头,蔚然成林了。
是桃树就得开花,春天里,满山满坡,红艳艳一片。
最先看到花开的,自然是一直在溪旁茅屋里深居简出的老韩。
可在老韩看来,一切都顺理成章,现在开花,不久之后挂果。
老韩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然后是沿溪而居的村民。
满山的桃树刚刚挺起花骨朵儿,眼看着有了开花的意思,村民们便抑制不住不断高涨的兴奋劲,迫不及待将消息传到了小溪以外的世界。
很多人于是知道了,县城北边小溪边有个小山坡,山坡上种满桃树,开满桃花。
傍晚时分散步,或者周末外出游玩,便三三两两踩着县城北边的田埂,穿过油菜花丛,去无名山坡看桃花。
也不知是谁先叫出来,无名山坡渐渐小有名气,人们再去,就都直截了当地说:走,去桃花山。
去的人渐渐多起来,老韩又在半山腰桃林里平整两块地,修几间屋子,摆上木桌和杯盏。
木桌上可摆茶杯,也可放碗筷。
茶叶是采自溪边野生绿茶,绝对纯天然之物,价格却是你想也想不到的,五元一杯。
而碗里的吃食,便是满地奔跑的鸡。
这样一来,人们去桃花山是更加有的放矢了:春天里看桃花,春末夏初吃新桃,没花看没新桃吃的时节,就在桃花山上转悠,累了坐下来要杯茶,背靠桃花山,满眼青山绿水,随你想坐多久就坐多久,饿了可就地点杀活鸡,凉拌、清炖、红烧、爆炒……白宰、椒麻、药膳、五香……随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有多少次去桃花山,我已经记不清。
但见到老韩的次数却不多,印象最深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春天,那时候我对老韩还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脚步一跨过小溪,踏上桃花山的土地,我就不断地搜寻老韩的身影,只觉得看谁都像却又不敢确定哪位就是。
一问才知,老韩一早就提刀出门了。
我一惊,问干什么,回答的人指了指开满桃花的山顶:呐,在除杂草呢!最近一次就在秋天。
去桃花山的游人明显比平常少,去的时候,老韩正端着烟杆,坐在小溪边的茅屋门前,吧嗒吧嗒地抽烟。
我问老韩:来人这么少,你就不担心?老韩笑了笑,大约明白了我问的是他的收成问题:怕啥?谁都不来,山不还在这里么!我点点头,不再言语,心下却不得不承认,老韩说出的是一条被我们遗忘已久的真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1段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机的农田美景图,为全文奠定了明快绚烂的色彩基调,为下文写像疤瘌一样的无名山坡做铺垫。
B. 文章以记叙为主,间有描写,偶用修辞,如“乍一看,像条无声蠕动的蟒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坡上小路的弯曲、山形的复杂。
C. 老韩是水果种植能手,桃花山上的桃树经他侍弄,开花、挂果顺理成章,当漫山遍野的桃花开放的时候,他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
D. 来桃花山的游客增多之后,老韩搞起了农家乐,说明老韩很有经济头脑,很早就开始打算在这片山坡上发展副业。
5.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本第4段详写老韩整理陡峭多石的无名山坡并种上桃树的原因。
6. “我”去见老韩印象最深的有两次,这两次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老韩什么样的形象特点?【答案】4. D 5. 结构上,经过老韩的初步整理,无名山坡露出“真容”一陡峭多石,表明无名山坡确实不适合栽种植物,照应文本第2段对无名山坡的描述。
内容上,无名山坡在老韩的逐步整理之下,种上桃树,表明老韩懂得因地制宜,根据山坡的实际情况,制订种植计划;也可以看出他对桃树生长环境的要求了如指掌,表明他的确是个水果种植能手。
6. (1)第一次,采用侧面描写,第二次采用正面描写(动作、语言描写)。
(2)①第一次,“我”并未见到老韩,是旁人告诉我老韩在山顶除草,老韩依然坚守农民本色,写出了老韩的勤劳、质朴。
②第二次“我”见到老韩,采用正面描写,写他的动作、语言,反映了老韩朴实、不忘农民之根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的积淀与升华,5000年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卓越的过去与璀璨的今天。
我们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该展望未来。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来源,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
回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开辟了一条人类史无前例的高速和平发展之路。
然而相对于物质财富的增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与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显得并不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