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涵义新解
[语境与词义新解]词义和语境
[语境与词义新解 ]词义和语境语境的观点,源于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他以为语言不是一套齐备的系统,语言的意义不行能完整由它自己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语境指话语产生的当时及其前后的各样事件,可称为“情形语境”,包含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序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又称小语境 ;广义语境则包含话语产生的整个文化背景,可称为“文化语境”,除包含狭义语境外,还包含与人的语言表达行为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氛围、社会背景等,因此又称为大语境。
伦敦学派的首创人约翰 ?鲁伯特 ?弗斯汲取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观点,并主张语境有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构造和一个系统内各个成份之间的组合关系 ;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面,即语言是不行能和语境分开的。
西方语言学家对语境理论的论述对于我们今日对语境与词义的理解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词义除了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外是由环境增补、确立的。
所以,词义的运用、理解与社交的环境,说听两方的职业身份、心情、生活经历等等都有亲密的关系。
一个句子终究说的是什么意思,常常需要参加社交的人自己去增补。
而社交的语言环境则能够使词语拥有比较切实的意义。
详细的说,语境就是客观要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主观要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语境的功能有两个:其一是解说功能,其二是过滤功能。
语境不单帮助我们推究词义,还帮助我们防备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的出现。
所以,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研究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很有必需的。
下边来共同商讨一下:(一 )社会语境决定词义(1)历史社会环境在不同时代,所处社会环境不同,语言环境也必定有所不同。
学习时必定要注意到这类不同,才能更好地理解词义,理解文章的要旨所在。
比如:小说《六十年的变迁》里季交恕问方维夏:“你知道这个信息吗?”方:“什么信息?”季:“蒋介石开刀了啦! ”方:“什么病开刀?”季:“你还睡觉 ! 杀人 ! ”明显方没联系到 1927 年社会革命局势的变化,就不理解“开刀”两字终究指什么,要他人做进一步的解说。
[涵义,话语,行为]话语行为与涵义理解研究
话语行为与涵义理解研究亚里士多德说,语言使我们成为人。
人作为复杂的主体,不可避免地是内在活跃或充满活力的,而人的话语行为又是这种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既要满足人们进行公共交流时所需要的社会约定性和某种语法规律,又要有语言表达式在形式上的灵活性,即人们所说的一句话,百样说,因为这就是语言的基本特征。
自然语言逻辑,也称语言逻辑,它既是逻辑回归于自然语言的结果,也是一门现代逻辑分支。
尽管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但这并不能够证明自然语言是有缺陷的,而只能证明,人们对于自然语言的分析还不够充分,或者说,人们对于逻辑的形式化方法的理解还不够充分,换句话说,这是人们对于语言和逻辑之间的关系的了解,还不够充分。
也正因这样,从语言逻辑的视角来探究话语行为与涵义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的语言机能与心智活动以及人们的话语行为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的语言机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机能包括感觉运动系统、概念意向系统和递归运算机制;狭义的语言机能就只包括递归运算机制。
尽管有人断言语言狭义机能来源于人类早期关于数字、导航、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认知,但对语言狭义机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语言狭义机能究竟如何产生这些问题的回答又有两种:一种观点是,把语言狭义机能看成独立的机能,开始只在某种选择的压力之下进化,然后,才成为语言机能的一个核心成分;另一种观点则是,把语言的狭义机能看成是由语言广义机能中,其他普通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出的新的特征。
应该说,不管我们是赞同第一种观点还是赞同第二种观点,语言说的功能主要是在于思想的现实。
维特根斯坦认为:理解一个命题可以意味着知道这个命题所说的东西,也即:能够回答这个命题说出了什么这个问题。
这是由于,语言是不断变化的,社会也是如此,语言和社会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引起更深层次的变化。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才说,语言决定了人的存在。
可以这么说,因为知识的真实条件就是在一定的语言共同体内得到主流意见的认可,所以说,只有对同一个词有着共同的理解,社会成员之间的言语交流,才可能顺利地进行。
会话含义新解
会话含义新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话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会话,人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沟通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增进友谊,并实现目标。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点,以及语言的不同使得会话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误解和错误消息。
因此,进行正确的会话,尤其是针对个性化和文化差异,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在进行会话时,需要考虑对方的观点、意见和愿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在进行会话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方的想法和观点,了解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观念。
另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性格,因此,要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言谈,使其与对方的思想有所共鸣。
其次,要强调会话的逻辑性。
会话的重点应当放在事实证据上,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利用理性思维解决问题。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应当尊重对方的意见,综合考虑事实与感情,关注细节,以便建立一个良好的会话氛围。
此外,在进行会话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合理的交流策略。
有时候,需要采取激励性的方式,例如积极评价或提倡双方共赢。
有时候,要有耐心,直到双方都同意时,才说完一句话或做出一个决定。
另外,当两个人进行争论或争吵时,应该尊重对方的观点,尽量找到一致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在进行会话的过程中,双方应当积极参与交流,提出新的观点,发现新的机会,以提高会话的效率和有效性。
参与会话时,应注意礼貌,避免不恰当的言语和行为。
这样才能够发挥会话的最大功效,保持双方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关系。
综上所述,进行正确的会话对于促进对话双方的理解和沟通至关重要。
需要认识到,由于个性、文化差异,可能会出现会话中有一些潜在的误解和错误消息。
因此,要考虑对方的观点、意见和愿望,强调会话的逻辑性,运用合理的交流策略,并积极参与交流,保持礼貌,从而实现会话的最高效果。
话语和意义
话语和意义话语(diskurs)处于一个网络背景之中,支撑着整个权力网络的日常实践运作。
话语是胜利者的话语,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并不是统治者在编织着历史的话语,而是理性在编织着历史的话语;话语所陈述着的东西,毋宁说,就是一部理性的历史。
福柯没有停止去讲历史,由此至终都在讲述非理性的历史与理性的历史之间的交锋。
话语对福柯来说有着深刻的理解,话语要求着夸夸其谈,大幅度地谈,广而深入地谈论,没完没了地谈论;话语要谈及的对象是什么?正是考古学。
话语要把考古学重新当作对象来考察,而考察它的方法就是要「陈述」它。
「陈述」远比我们所理解的概念更为复杂,对福柯来说,陈述首先不是用来陈述某事、某物,而是陈述这个陈述本身。
「陈述」在知识考古学入面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因为陈述是使得一切叙述事物得以可能的前提,陈述被福柯理解为具有散射性的本质,它就像计算机键盘上的「散乱的字母」,各不相关,但又是使得字母拼凑成为字词前提,这一点大大不同于我们对「陈述」的日常理解。
「陈述」既不是词与物的综合,也不是句子与命题的组合,而毋宁说,陈述是句子或命题必须以之为前提且不需言明的先决条件,它是词与物的形构者(formalisation)。
同时,陈述必须是被回溯性才能理解,即是我们必须先语说一个命题与句子,才能知道构成命题与句子的前提并不是逻辑,语义学或句法学,而是超出可理解范围的陈述。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在这里已完全打破了语言学这一中心主义。
福柯曾举了一个例子:「打字机键盘的子母并非陈述,但同样这列字母A,Z,E,R,T列举在打字教学手册上,却是被法文打字机采用字母序之陈述。
」在这里,不单是理解到陈述必须依靠实践才能被知道,而且同时指出了,在陈述的领域里,所有陈述的配搭是极之多样化的,「陈述的这种『空隙与碎裂形式』,使人惊异的并不仅仅只有极少事物被说,而且『只有极少事物能被说』」除了这些定义外,德勒兹在《论福柯》的著作中也曾为陈述的定义作过总括:「陈述只存在于稀有化之多样性,以及特异点、为了运作临时主体的空位子,与可合并、重复及自我保存的规则性。
话语含义的语境解读
境 中。
【 收稿 日期】0 5 0 — 3 20 — 4 2 【 作者单位】 . 1 山东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 山东 泰 安,708 2 山东农业大学附属学校 , 2 11 ; . 山东 泰 安,70 8 211
【 者 简 介 】 淑 霞 (96一) , 东农 业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副 教 授 , 要研 究领 域 : 用 学 , 文化 交 际 学。 作 庄 16 女 山 主 语 跨
15 0
维普资讯
■
文
-
史
-
哲
弗雷格的语 境原 则后 来 经过 维特 根斯 坦 的 应 用和发挥 , 如今 已经成 为分析哲学 和语 言哲学 研 究 的基 本 原 则 。他 在 《 学 研 究》 哲 中解 释 “ 意 义” 一词的用法时 , 采用 了弗雷格 的语境 原则 “ 一 个词 的意义 就在 于它 在语 言 中的使 用 ” 正 是 。 由于维 特根斯坦对分析 哲学发展 的影 响 , 雷格 弗 的语境原则 也 随之 变成 了分 析哲 学家 研 究语 言 与意义 、 真理 与 实在 等 问题 的一个 重 要标 准 , 并 形成 了在 当代 分析 哲学 中具 有重要 影 响 的整 体 论思想 , 同时 , 为将语 境 的研 究纳 入 传统 的 句 也 法 学和语 义学领域提供 理论依据 。 ( ) 言研 究视 野 中的语 境 二 语 “ 语境 ” 词最早 是 由波 兰籍 人类 语言 学家 一 B. l o si 12 Man wk 于 93年 提 出来 的。他 把 语 境 i 分 成两类 :文 化语境 ” C net f ut e 和 “ “ ( ot l r) 情 x oc u 景语 境” C ne f i ao ) 文 化语 境 ” 说 ( o t t t t n 。“ x o su i 指 话人 生活 于其 中 的社 会 文 化 背景 ; 情 景语 境 ” “ 指 言语行 为 发生 时 的具 体 情 境 。在他 看来 , 文 化和 情境 语境共 同作 用于语 言意义 的理 解 。他 认 为 , 语 只有在 它使 用的语 境 中才有 意义 , 话 b 离 开了使 用和语 境就谈 不上语 言 的意义 。伦 敦 学派 的创始 人 Fr ih受 Man wk 的影 响在 二 十 t l o si i 世 纪三 十年 代 也 提 出 了关 于意 义 的语 境理 论 。 他认 为 , 言学家 要研究 语言在 语境 中的意义 , 语 即强调 要从语 境 的角度来 研究语 言 的意义 。语 境最好 看作是 “ 当 的 图式建 构 在 语 言事 件 中 适 的应 用 ” 【 H rs P e H ldy等 著 名语 言 学 。 a 、 i 、 aia 4 r i k l 家 在各 自的早 期论著 中也 都涉及 到探讨 语 言与 语言本 身 之 间 、 言 与语 境 之 间 的关 系 问 题 。 语 Fsm n 出的 “ 义 场 ” 一 相 当于 语 言 的 使 i a提 h 语 这 用 环境 的概 念 , 括 地 点 、 份 和 主题 。H m s 包 身 y e 发展 了语 境理论 。他 的交 际能力理 论认 为懂 得 使 用语 言 的社 会 环境 是 掌握 语 言 的重 要标 志 。 S e e 和 Wio pr r b l n在其 “ 联 理 论 ” s 关 的框 架 内将 话语语 境视 为 “ 理 建构 ” 用 于解 释话 语 的一 心 , 系列假 设或 前 提 。 关 联 理 论 中的语 境 是 一 个 相 当宽泛 的概 念 , 仅 包括 上 下 文和 即时 的物 不 质环 境 等具 体 的语 境 因素 , 包括 交 际者 的个 也 人因素 , 已有 的 知识 、 如 假设 、 念和 认 知 加 工 信 能 力 。交际者 通过经 验和 推理将 语境 内在化 或 认 知化 , 语境 内 的新、 使 旧信 息互 相作用 以增 强 或 改变话 语 的意义 , 到预 期 的语 境效果 。 达 语 言环境对 语言理 解不 可或缺 。 由于话语 加 工 的语 境不 同 , 即使对 同一 句 话 听者 也 能做 出不 同甚 至截 然 相 反 的解 读 。也就 是 说 , 对 要 话语做 出正 确 的符合说 话人意 向 的解 读是 高语 境 依 赖 的 ( i l cne —dpn et 。在 这 种 h h ot gy t x eed n) 背景下, 就很 容 易 理解 为什 么 语境 的 变 化会 引 起 整个话 语含 义 的改变 。
话语的语用意义
话语的语用意义
阅读随想:
阅读本章内容,一边读一边梳理章节的脉络,整理所得是一些理论的条条框框。
我们能够读懂一些,不可否认的是,书中最精彩的还是一个个案例的解析。
比如:104页对于“人称指示”中两处“你的儿子”的分析非常透彻,一处控诉周家罪恶,一处表现周朴园冷酷、自私的本质,这样的解析把人称指示的语用意义阐释得非常到位。
在词语突现义中,作者引用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案例,在语用意义的分析中,我理解了作者昂扬向上的激情和奋发有为的抱负。
还有话语的感情色彩语用意义分析中,朱自清先生的《绿》运用了很多的褒义词语,词和句之间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张力的褒义语义场,使得作者赞美、褒奖的情感更加强烈。
案例分析给我的启示是:教材中的文章是一个个信息的整体,很多话语的语用意义都或明或隐地散落于文章中,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语言的艺术世界。
我们在研读教材的时候要关注这些语言现象,只有自己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把它们研制成教学内容,融入我们的设计中。
加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这方面的素养非常有必要。
文学概论话语的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话语的名词解释在文学研究中,话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仅是一个用来描述语言交流的词汇,更是指涉到思想传递、意义建构和再现的实践。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角度解释和探讨文学概论中的话语。
首先,话语可以理解为语言行为和交际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书写和描述来建立自己的话语,通过这种话语的表达,他们传递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和解读来理解和回应这些话语。
其次,话语还可以理解为对于文字和文本的批评和解释。
在文学研究中,学者们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解读,试图寻找其中的隐喻、象征和意义。
他们运用不同的批评方法和理论框架来解释文本,同时也揭示了话语背后的文化政治背景。
另外,话语还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文化构建的过程。
文学作品作为话语的载体,不仅仅是作者个体思想和感受的表达,更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反映和再现。
它们承载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通过话语的传递,在社会中引发共鸣和反思。
此外,话语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权力和控制的表现。
在社会中,特定群体或权威机构通过话语的掌控来影响和塑造社会认知和行为方式。
文学作品中的话语也不例外,它们通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传递着不同声音和思想,也可能受到审查和限制。
总结起来,话语在文学中具有多重的含义和作用。
它既是语言交流的具体形式,又是文字和文本的批评和解释,同时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的构建和权力的展现。
通过对话语的理解和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对于人类思想和文化的深刻认识。
然而,话语并非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话语也在不断演变和改变。
新的文学流派和表达方式涌现出来,新的话语权力和控制机制也在形成。
因此,对于话语的研究和理解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展,以更好地适应和解读现实中的文学现象。
除了学术研究的角度,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话语的传递者和接收者。
我们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同时,我们也是文学作品的读者,通过阅读和解读,从中获取快乐和启发。
话语含义的分类探讨
姜 望琪 等 。他 们 的分类 有 共 同 的基 础 , 分 类 相似 , 但 又各 有 侧 重点 , 有 自己独 到 的创 新 。 因此 , 下 文 主 要 从 三 位学 者 的角 度去 看含 义 的分类 。
二、 含 义 的 分 类
自含义 理 论 提 出后 ,国 内外 不 少 学 者对 含 义 进 行 了分 类 , 如G r i c e 、 L e v i n s o n ,S a d o c k 、 H a r n i s h 、 H o r n 、
际语 境 中交 际 语言 的真 实 意 义 , 通过 G r i c e合 作原 则 的遵 守 和 违反 得 出的 ; 非会 话 含义 是 由美 学 、 社 会 和 道 德 得 出的 准则 , 比如 “ 要 讲 礼貌 ” 等, 是不 算在 合 作
重 庆科 技 学 院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1 4 年 第1 0 期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t j !
约含 义 的 范 围及 非 会 话 含 义 的所 属 这 五 个 疑 点 有 待 深 入研 究 。
关键词 : 会话 ; 含 义; 自然语 义 ; 规约含义 ; 语 境 中 图分 类 号 : H0 3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1 9 9 9 ( 2 0 1 4 ) 1 0 — 0 1 0 7 — 0 3
话语理解
第三节话语理解教学目标:1.1.了解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理解的理论和途径。
2.2.能运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话语的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言内意义理解的理论。
教学难点:信息结构的分析;前提的推断。
教学方法:讲解与练习。
教学内容:一语境的利用语境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言语环境。
语用学要研究不同语境中语意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
语境对话语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筷子掉了!”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语用意义是不一样的:在餐厅里对服务员说这句话,意思是“请再给我一双筷子”;在家里,刚学会用筷子的幼儿对母亲说这句话,意思是“帮我拣起来吧”;在同学聚会的饭桌上,对指手画脚、高谈阔论、筷子碰掉了都全然不知的邻座同学说这句话,那意思是“不要动作过大,否则还会把碗碰翻”。
可见,在话语理解中,需要充分利用语境,这样才能对话语的意义作出准确的理解。
语境包含不同的构成因素。
下面从语境因素对话语理解的制约,来说明理解话语时需要充分地利用语境因素。
(一)上下文上下文语境指口语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
阅读和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上下文观念或能否对上下文进行分析。
例如:①“妈妈生了小孩!”小姐姐居然敢拉住了姑母的手,往屋里领。
“啊!孩子还不够数儿!添多少才算完呢?”(老舍《小人物自述》)单独看例①中的话语,很难明白为什么小姐姐拉姑母的手是“居然敢”,而姑母又为什么对生孩子表现得那么不耐烦。
实际上在上文有一段对姑母的描述:“姑母是我们家的霸王,除非父亲急了敢和她顶几句,其余的人对她是连眼皮也不敢往高里翻一翻的。
”而且下文又做了交代:“姑母有过两个孩子,据她自己的评判,都是天下最俊秀的娃娃。
”但是都不幸夭折了,“所以,姑母老觉得别人的孩子活着有点奇怪,而且对生儿养女的消息得马虎过去就马虎过去,省得又想起那梳着甜锥锥的宝贝儿来。
”上下文语境帮助读者理解了老舍笔下姑母这个人物的性格和这段话语的意思。
文学隐喻话语的内部理解
文学隐喻话语的内部理解
文学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传达深层含义或抽象概念。
隐喻话语是指使用隐喻表达的言辞,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部理解。
隐喻话语的内部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分析:
1. 比喻意义:隐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暗示出被比较事物的特征或特点。
这种比喻意义常常通过语言的形象和意象来体现,使读者能够从感官和情感层面更深刻地理解被描述
的事物。
2. 多重含义:隐喻话语常常具有多重含义,不同的读者可能会从中获得不同的理解。
这是因为隐喻在表达时常常涉及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背景、经验和情感状态来解读隐喻,并从中获取属于自己的内在理解。
3. 情感共鸣:隐喻话语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共鸣。
通过将抽象概念或情感与具体的形象进行联系,隐喻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共鸣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所传
递的主题或情感,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4. 隐喻的扩展与转化:隐喻话语不仅限于表面的比喻意义,还可以通过扩展和转化来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隐喻可以引发联想和思考,将读者的思维从一个具体的形象或情感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
通过这种扩展与转化,读者可以从隐喻话语中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在理解。
总而言之,文学隐喻话语的内部理解是一种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它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比喻意义,还涉及到多重含义、情感共鸣以及隐喻的扩展与转化。
通过对隐喻话语的深入理解和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文学作品的内在意义和美感。
会话含义的认知语言学新解
会话含义的认知语言学新解会话是人类日常交流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
它涉及到口头和书面语言的使用,通常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的对话或交谈。
在近年来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学者们越来越关注会话这一概念,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对其含义进行解释和解释。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即人们的思维和语言处理方式是相互作用的。
换句话说,我们的语言使用方式反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从这个角度看,会话含义的研究旨在理解人们在会话中如何理解和表达意义,以及这些意义是如何建立和解释的。
首先,会话含义的基础是共享信息。
共享信息是指在交流中的参与者都有一些知识和信念是相同的,所以他们可以理解彼此的话语。
例如,在一个医生和病人的会话中,他们共享的信息可能包括医疗术语的定义,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式等。
这种共享信息是必要的,才能理解和交流。
其次,在会话中,人们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表达话语中的意义。
这些手段包括语义(词义)和语用(语言使用方式)。
语义是指单词和句子的意义,而语用是指我们如何使用这些语言来传达更多的信息,例如委婉语和居间语。
语用不像语义那样规范化,因为它通常在特定的场合和语境中使用。
所以理解语用需要考虑更多的上下文信息。
第三,会话含义还需要考虑到指示的角色。
指示是指我们用语言来引用或指向某个个体或实体。
在会话中,我们通常使用代词或名词来指示事物或人物。
但是,由于交流参与者的角色或位置可以随着时间和场合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指示也可能随之改变。
最后,会话含义还需要考虑到上下文和语境。
人们生活在有限的环境中,所以他们在交流中必须考虑到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听众所处的上下文和前提条件。
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身份、文化、社会关系等因素。
理解语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识别和解释会话表达的含义。
综上所述,会话含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共享的信息、语义和语用、指示和上下文。
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在一起,以创造准确的、有效的会话交流。
了解这些要素对于理解会话含义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理解赏析句子含义
关注句子中用词的选择和运用,包括形容词、动词、副词等, 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修辞手法
识别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其 表达效果和作用。
主题思想赏析
主题明确
分析句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否明确,以及与文章整体 的关联。
思想深度
探讨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深度和内涵,以及其对于读者的 影响和启示。
03
不同文体的句子赏析
记叙文句子赏析
01
02
总结词:理解记叙文句子要把 握其叙述性和情境性。
详细描述
03
04
1. 叙述性:记叙文句子通常包 含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以及人物的行为和情感。这些 叙述性的内容构成了句子的基 本意义。
2. 情境性:记叙文句子往往通 过描绘具体的情境来展现人物 性格、情感和事件发展。因此 ,理解记叙文句子需要深入感 受其中的情境,把握作者的情 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04
句子含义的实践应用
阅读理解题目的解答
总结词:准确把握 总结词:深入剖析 总结词:综合分析
详细描述: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准确理解句子含义是解 题的关键。考生需要具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和上下文理 解的能力,以便能够提炼出文章的核心信息和细节。
详细描述: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句子含义的深入剖析是 十分必要的。考生需要从句子的结构、语法、修辞、词 汇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把握句子的深层含义。
诗歌句子赏析
总结词:理解诗歌句子要把握其抒情性和象征性 。
1. 抒情性:诗歌句子往往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包括欢乐、悲伤、愤怒、爱等。这些情感和思 想通过诗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等艺术手段进行 表现。
详细描述
2. 象征性:诗歌句子中常常使用象征手法,通过 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概念和情感。理解诗歌 句子需要把握其中的象征意义,感受其深刻的情 感和思想内涵。
高三语文现代汉语语用课件 话语理解
已知信息
指示时间的词语包括:(1)时间名词;(2)时间代 词;(3)时间量词;(4)时间副词;(5)表示时间的短 语,等等。
时间指示语或标明时间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或标明时 间所指的是时点还是时段。例如:
昨天、今天、明天、最近、现在、不久、将来、五天以 前、星期五、下午三点、五年、十个月
时间指示
编码时间和接收时间
人称指示
在一些语言里存在两种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 一种不包括听话人在内,另一种包括听话人在内。 汉语就是这样。例如:
您安心养病吧!我们过几天再来看您。(不 包括)
您安心养病吧!等您病好了,咱们一块上西 山去玩。(包括)
我们都是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应该能理 解学生的心情。(包括)
人称指示
除了代词以外,人称或参与角色还用各种其他形式来 表示。称呼语也是指示语。
这个是正版的,这个是盗版的。 第二、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伴随某种对所指对象的可知觉的表示 (如视线的方向)。 例如: 他是老师,他是学生。 (2)象征用法的指示语只需知道言语事件的基本时间空间参数就可 以理解。例如: 这座城市很美丽。 只要知道这句话是在北京说的,不管是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还是在 繁华的王府井大街,“这座城市”指的都是北京。
他又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他做了什么事情。
他又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发生了什么事情。
焦点的范围大,预设所提供的背景信息就少;焦点的范围小,
话语理解
预
设
作为预设的语用含义是随着焦点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 例 句 预 设 有人又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他又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有人 他又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他曾经 曾经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又 曾经 他又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他借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买 借 他又买了三本 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他已经 已经买了几本 几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三本 已经 几本 文学专业的杂志。 他买了三本非文学专业 非文学专业的杂志。 他又买了三本文学专业 文学专业 非文学专业 他又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杂志。 他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书。 杂志 书 他又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他买了什么东西 什么东西。 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什么东西 他又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他做了什么事情 做了什么事情。 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做了什么事情 他又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发生了什么事情 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又买了三本文学专业的杂志 焦点的范围大,预设所提供的背景信息就少;焦点的范围小, 预设所提供的背景信息就多。
前 南 斯 拉 夫 电 影 《瓦 瓦 尔 特 保 卫 萨 拉 热 窝 》
2
焦
点
句子从信息结构角度看,可以分为旧信息与新信息,旧信息是 已知信息,新信息是未知信息。新知信息是话语的信息重点,所以, 新知信息的最高点即信息中心,一般出现在信息单位的最后一个位置。 说话人所要表达的信息重点,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兴趣中心,一般称为 说话人所要表达的信息重点,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兴趣中心 焦点。 焦点 焦点是个语用概念,是说话人最想让听话人注意的部分。在句于 焦点是个语用概念,是说话人最想让听话人注意的部分 内部,与句子的其余部分相比而言,焦点往往是说话人赋予新信息强 度最高的部分,因此焦点可以起到明显的“突出”的作用。在话语中, 焦点可以因对比而显现,包括与上下文中的某个成分相对比或与语境 以及说话人心目中的某个对象相对比。
第04章话语的语言意义1
2021年4月6日11时31分
15
• ——话语是语用的基本单位。是能够表达完整意 思的语言片段。
• ——是交际活动的语言单位。(具体的句子)
• 2.话语同语法学中的句子(包括词和短语)的 区别
• ——句子是语法学的概念;话语是语用学概念。
• ——句子是抽象的;话语是具体的。
• ——句子的意思是各组成成分的理性意义的总和; 话语的意思是理性意义+言外之义。
2021年4月6日11时31分
13
• 三、话语的意义类型
• 话语有不同层级和状态,话语的意义也 有差别。
• 语言意义知多少?
• 词汇意义—理性意义、语法意义(结构意 义)、关系意义、所指意义、上下文意义、 情景意义、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 喻义、借代义、专门意义、内涵意义、 扩展意义、外延意义、社会意义、情感 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 联想意义……
2014年1月31日3时8分概念语法学中的概念抽象的单位语用学的概念具体的单位意义表达理性意义表达理性意义和言外之义单位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层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篇章段落整个作品2014年1月31日3时8分祝福的最后一段具体描写鲁镇祝福之夜的热闹气氛用于反衬和深化祥林嫂的悲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
• ——愚昧、野蛮、可悲的喝彩 • 比较下列话语的静态和动态意义
你放着吧,祥林嫂!
静态
祈使句 可以表示 动 关怀的意 态
思2021年4月6日11时31分
克死过 两个丈夫
要被锯成两半
捐门槛可 以赎罪
仍然是“不 干净”的人
捐了门槛祭 祀仍不让动手
是禁止、是命令、是宣判 11
讨论 说说下列语句的语用含义
• ——句子的层级范围没有话语的层级范围广。
怎样理解话语蕴藉属性
怎样理解话语蕴藉属性篇一:浅谈文学的话语蕴藉性质浅谈文学的话语蕴藉性质【摘要】文学的审美意蕴在文本中表现为文学话语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蕴藉状态,这种状态与文学话语言、象、意在文本中的层次组合有密切关系。
相对于感性欣赏而言,在文本层面对于话语蕴藉属性进行理论分析,能够更好地认识文学的审美属性。
就《平凡的世界》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所包含的话语蕴藉对每个读者都有所不同的领悟,所以,当我们在赏析一部作品时应该全面的,公正的去赏析它,慢慢地用心去品读,才能读出作者创作的初衷【关键词】文学;审美意蕴;话语蕴藉;平凡的世界一、文学话语的蕴藉属性文学活动作为处于特定社会“语境”中的“说话人”与“受话人”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过程,其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语境和沟通)无一不是存在于话语系统中,由话语系统蕴藉而成。
可以说,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不存在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主要是指文学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的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文本,即有待阅读的具体对象,毫无疑问是由话语系统(语词、句子、意象、音调、风格等的复合体)的蕴藉构成的。
比如抒情人、叙事人、典型、意境、意象等都蕴藉于文本中。
浅析话语意图的表达和理解
浅析话语意图的表达和理解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了解他人思想的工具。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运用语言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发话人不是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某种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因此,发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受话人往往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而必须透过字面来推导话语中的意义。
这种潜存在话语中而又游离于字面之外的意义,就是话语意图。
一、话语意图的表达话语意图实际上是一种暗示意义,相对于从字面理解的显示意义而言,它是一种言外之意,也是一种语用意义。
发话人以一定的语言形式为外衣,将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包裹于其中,受话人则要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分析、推导,才能领会发话人潜存在字里行间的真实信息,否则,就可能造成误解,影响会话的继续。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理解话语意图主要是要理解话语的目的和动机。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表达自由态度或心情;改变别人的观点和行为;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诱导别人上钩;沟通交际双方的情感。
对于话语意图的表达,因其语用意识突显程度较低,而下文也有涉及。
因此,此处不作详细的分析。
二、正确理解话语意图根据话语意图在言语交际中的表达效果,正确理解话语意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理解话语预设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是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
话语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
话语预设把预设和说话人联系在一起,与语境密切相关,是动态的、具体的。
语用预设绝大部分是由非语言因素引起的,跟语境密切相关,与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与交际双方的关系密不可分。
总体而言,语用预设有两个基本特征:合适性和共知性。
具体而言,还有主观性、单向性和隐蔽性。
1.在谈话中使用的话语预设以说话人和听话人对预设的共知为基础,可大量节省时间和精力,却不影响语言效果。
话语行为与涵义理解探究--从语言逻辑的视角看
话语行为与涵义理解探究--从语言逻辑的视角看
吴新民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人们的话语行为不只是一个外在的、可以被观察者能够观察到的行为,
而且,它还应该是一个可以被交际双方能够理解的行为。
在这里,所谓的理解,就是语句的意义或句子的涵义被交际双方所了解和领会。
如此,就意味着话语的理解连接交际双方彼此的思想。
进一步讲,当人们说:“我理解了一个语句的涵义”时,也就意味着,说话者理解了这一语句推论的上、下端,并且理解了这一语句的理由,以及作为理由的语句还能够得出一些什么样的其他语句来。
文章在分析感受质、言语机能与会话含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话语行为与涵义理解的特征与关系,探究了在语言逻辑视域中掌握这种特征与关系的作用及其意义。
【总页数】6页(P75-80)
【作者】吴新民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1
【相关文献】
1.从福柯的权力话语视角看林纾《黑奴吁天录》的翻译行为 [J], 王瑞生;阿拉坦
2.外语教师话语行为中的元语言逻辑——外语教学分析的一个新视角 [J], 谢小平
3.外语教师话语行为中的元语言逻辑:外语教学分析的新视角 [J], 谢小平
4.探究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自组织集聚行为的应对策略\r——以网络话语视角为例[J], 王胤
5.意向性与意义理解——从言语行为论的视角看 [J], 刘龙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语”涵义新解[摘要]“话语”到底是什么,学界仍存在理解或表述上不一致的情形。
涵义不确定不统一,必会影响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文从词源学的角度对“话语”一词进行溯源,并重点梳理其在哲学、语言学学科中的涵义及发展,并对“话语”、“语言”和“言语”的内涵进行辨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话语”的一些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话语;语言学;言语什么是“话语”?这是各学科专家学者一直在探寻,力争达成一致意见的重大问题。
但是,到现在为止,学界对于何为“话语”还没有取得一致性的意见。
内涵不确定不统一,必然会导致研究成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从而影响研究的深入发展。
因此,要正确界定这一概念,就需要考证“话语”的来源,梳理“话语”理论的来龙去脉。
一、“话语”溯源汉语中的“话语”是从英语discourse翻译而来,而discourse又是从古法语、拉丁文的discours、discursus等词逐渐演变而来的。
“在法语语境中,话语非常接近于‘聊天’、‘自由交谈’、‘即席谈话’、‘陈述’、‘高谈阔论’、‘语言’或‘言语’。
”[1]224总之,法语中discours 都是与言语的表达有关,属于动词。
再往前溯源,法语discours又来自于拉丁文“discursus”,是动词“discurrere”的过去分词,由“dis”和“currere”构成。
“dis”的意思是“穿越、分离、对衬”,“currere”意思是“跑”(to run),因此,“话语”的词源意义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来回跑动。
后来”discursus”被名词化,意思是“东跑西颠的动作”,和动作的结果——“一段熟路”[2]3。
因此,从词意演变过程来看,discourse既表示动态的过程,又表示过程的结果。
20世纪初,“discourse”一词被运用到语言学中,成为语言学的概念,最开始的时候指长于一个句子的语言单位,即语段。
在话语理论产生前,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语言学理论主导着语言学研究,他在1916年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能指”和“所指”范畴、区分了“语言”和“言语”等重要观点,对语言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在该书中虽然没有直接论述“话语”,但字里行间却谈到了“话语”,他认为:“在话语中,各个词,由于它们是连接在一起的,彼此结成了以语言的线条特性为基础的关系,排除了同时发出两个要素的可能性。
”“在话语之外,各个有共同点的词会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
”[3]170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索绪尔所使用的“话语”就是词的组合。
但是,由于索绪尔没有将我们所谓的“话语”独立于“语言”和“言语”之外,以致内涵有点混乱,他将语言等同于话语,把言语也等同于话语,如“语言可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3]158,“言语是人们所说的话的总和”[3]42。
由此可见,索绪尔没有明确提出“话语”,但是有关“语言”和“言语”的划分却为后来探讨“话语”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在《现代语言学词典》中也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话语”这样定义:“语言学用此术语指一段大于句子的连续语言(特别是口语)。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一段话语是语言学中具有前理论地位的一个行为单位:它是一些话段的集合,构成各种可识别的言语事件,例如一次会话,一个笑话,一次布道,一次采访等。
”[4]148这里的discourse不仅仅指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还指由这些语言单位构成的言语事件。
回顾我国词汇史,笔者发现,早在晚唐时期,“话语”就已经出现在了古代文献中,最早指说话的行为,与“言语”意义相近,如晚唐时期日本高僧圆仁撰写的、口语化程度极高的《入唐求法巡礼记》就已经出现了“话语”:“守岛一人、兼武州太守家捉鹰二人来船上话语,云:国家安,泰,今有唐敕使上下五百馀人在京城……”①,这里的”话语”是说话、言说之意。
到了元明时期,“话语”意义演变成戴维·克里斯特尔所说的“一次会话”,如《二刻拍案惊奇》里所言:“话语缠绵,恩爱万状”②,《西游记》里的“絮絮叨叨话语多,捻捻掐掐风情有”③。
这些“话语”的意义与discourse意义几乎相同,这使discourse 翻译为现代汉语成为可能。
20世纪80年代,我国俄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界和汉语语言学界引入话语理论,用“话语”二字对译discourse,开始研究“话语”理论,取得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成果。
最早的一本著作为1981年王福祥出版的《俄语话语结构分析》。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既有学者把“话语”看作语言学中的语言单位,也有学者将其看作言语交际形成的言语成品。
这与西方语言学对“话语”的内涵界定是一致的。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辞海》对“话语”的定义是:“言语交际中运用语言成分建构而成的具有传递信息效用的言语作品。
现代语言学中的话语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等学科,主要研究从对话片断到完整语篇的超句语言结构。
”[5]778可以看出,《辞海》也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话语”进行定义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话语”的概念发端于西方语言学,后引进到我国语言学界,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教学与实践活动中。
在我国语言学研究领域,“话语”既指语言单位,也指言语成品。
二、“话语”在哲学中的涵义我们将目光投向哲学研究领域,看看哲学界是如何界定“话语”的。
在“话语”理论快速发展的年代,正是哲学上发生“语言学转向”的时代,学者们不再将“语言”作为研究的工具,而是实现从“语言”到“话语”的转向,将“话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语词的运用,探讨陈述语词的方式。
这时,话语研究已经由“你在说话”的观念转向了“话在说你”的状态。
苏联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米哈伊尔·巴赫金(Mikhail Bakhtin)在话语研究领域可谓卓有建树,他从文学入手研究交往和对话,并建构了他的“对话主义”话语理论。
与索绪尔将静态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不同,巴赫金把动态的言语交际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
他认为,语言的生命在于话语,语言只存在对话中,离开了对话,情感的交流、思想的交锋都是不可能的。
在巴赫金的视域中,话语就是人类的一切言语行为及其结果,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话语。
他指出:“任何现实的已说出的话语(或者有意写就的词语)而不是在辞典中沉睡的词汇,都是说者(作者)、听众(读者)和被议论者或事件(主角)这三者社会的相互作用的表现和产物。
话语是一种社会事件,它不满足于充当某个抽象的语言学的因素,也不可能是孤立地从说话者的主观意识中引出的心理因素。
”[6]92因此,任何话语都有说话者和对话者,话语是说话者和对话者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巴赫金的“话语”理论为西方话语思想的发展拓宽了思维的视角,实现了话语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后继者络绎不绝,蔚为大观。
其中,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是话语研究影响最大的学者,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使用了“话语”这一术语,他对话语的形成、话语的单位、话语与权力、话语与知识等方面都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但是没有明确界定“话语”这一术语的内涵。
我们只能在他的叙述文本里寻找一些只言片语来理解他的观点,如在《词与物》中,他把话语看作展示出一定外在功能的符号体系。
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将陈述视为话语的原子,因此,福柯将“话语称为陈述的整体,因为它们隶属于同一个话语形成;这个语句的整体不形成某个修辞的,或者形式的,可无限重复的单位和我们能够指出它在历史中的出现或者被使用的单位;它是由有限的陈述构成的,我们能够为这些陈述确定存在条件的整体。
”[7]129而对于属于什么样的陈述,福柯的说法较为含混,他自己都认为:“时而是所有陈述的整体范围,时而是可个体化的陈述群,时而又是阐述一些陈述的被调节的实践”[7]85。
有时福柯也把话语看作是由连续事件构成的,“话语也许同语言不同,它基本上是历史的,它不是由可拥有的成分构成,而是由人们不能在话语展开的时间范围以外对它进行分析的真实和连续的事件构成。
”[7]221很明显,福柯对“话语”的解读不是从语言学研究领域出发,而是从哲学或思想史的角度来谈论话语的,已经实现了语言学转向。
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的话语理论也是十分令人瞩目的。
但他的“话语”概念是在一个独特的层面上使用的,即话语并不是单纯的语言运用,而是通过理论论证达到共识的知识形式。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 Wittgenstein)也注重话语研究,试图通过对具体语词的运用和表述方式的分析来研究理论观点,在《哲学研究》中,他主张“不分析现象(例如思想),而分析概念(例如思想的概念),因而就是分析语词的运用”[8]138,我们不探究现象,而“思索我们关于现象所做的陈述的方式”[8]49。
与福柯将知识作为话语的一部分类似,哈贝马斯和维特根斯坦都将话语或具体的语词作为知识的表现形式,对话语或具体语词的研究就是对知识或理论的探讨。
这一观点是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后,赋予“话语”的新的内涵。
三、“话语”在语言学中的涵义英国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在比较窄的意义上使用“话语”,他把语言使用当做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因此,话语就被用来指称”口头语言或书写语言的使用”。
[9]58“在语言学中,‘话语’有时用来指口头对话的延伸部分,以便与书写‘文本’相对照。
”“不过,更为常见的是,‘话语’之被用在语言学中,要么是涉及口头语言的延伸部分,要么是涉及书写语言的延伸部分。
”[9]3诺曼·费尔克拉夫认为,话语并不是把语言分析限定为句子或更小的语法单位,而是侧重于对话的高级结构属性,如轮流回话,或谈话的开始语和结束语的结构,还侧重于书写文本的高级结构属性,如某份报纸的一篇犯罪报道的结构。
除此之外,他认为,语言学的“话语”理论还重p虽然学界往往从索绪尔、从结构主义开始梳理现代“话语”理论,但“话语”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正式落实成术语并不仅是语言学这个学科自身带来的,因为发展到那时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本身并不企图研究超出句子的语义。
“结构主义者认为话语是语言的单元,是比句子长,比段落短的语言单位;功能主义者认为话语即是指语言的用法。
前者更像索绪尔传统的语言学,后者却是将语义、语境的因素引入到语言学研究中。
”[10]74必须要强调的是,尽管语言学是这样的,但20世纪60年代人文科学的“科学化”的作用于文学界却产生另外的学术视野:同时集结于结构主义大旗下的文学研究——同样地出于对科学性的追求——转向封闭的文本研究时,需要一个词来提领他们的研究单位——大于句子小于或等于文本的“一段连贯的表达”(discourse),discourse由此获得语言研究单位的含义,语言学本来句子之上就是“篇章”或“文本”(text),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text”和“discourse”可以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