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阅读篇目(先秦-魏晋南北朝)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 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 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曹子建之于子桓, 有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 大抵如此。
(一)诗歌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
建安文学的时间段限,上起汉献帝元年(公 元196)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3)指 汉末魏初的文学,共27年。 其主要作家大 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时期。
(一)儒学失去统治地位,思想意识的解 放。
谢灵运:“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 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明代张戎《岁寒堂诗话》“韩退之之文,曹子建 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二、创作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曹丕称帝为界,划 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抒写自己政治上的雄心 壮志和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代表作他的 《白马篇》。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 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 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 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 辨析的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诗文背诵默写篇目(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推荐五篇]

中国古代文学诗文背诵默写篇目(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推荐五篇]

中国古代文学诗文背诵默写篇目(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推荐五篇]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诗文背诵默写篇目(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诗文默写篇目(一)先秦部分(10篇)《诗经》:《关雎》、《卷耳》、《黍离》、《君子于役》、《蒹葭》、《采薇》屈原:《湘夫人》、《山鬼》、《国殇》、《涉江》汉魏六朝部分(40篇)汉乐府:《陌上桑》、《东门行》、《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江南》《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客从远方来》、《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刘邦:《大风歌》刘彻:《秋风辞》辛延年:《羽林郎》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蒿里行》曹植:《白马篇》、《野田黄雀行》、《七哀诗》曹丕:《燕歌行》王粲:《七哀诗》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驾言发魏都)潘岳:《悼亡》(荏苒冬春谢)陆机:《赴洛道中作》(其一)刘琨:《扶风歌》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谢灵运:《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代出自蓟北门行》庾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木兰诗》熟读部分:《诗经》:《七月》、《氓》、《东山》屈原:《离骚》(节选)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嫉邪赋》王粲:《登楼赋》曹植:《赠白马王彪》王羲之:《兰亭集序》刘琨:《重赠卢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诗文背诵篇目中国古代文学诗文背诵篇目(100首)原文先秦部分(10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魏晋南北朝文学阅读书目

魏晋南北朝文学阅读书目

●必读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高等教育出版社99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版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册上海文艺出版社。

徐公持编著《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曹道衡编著《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汤用彤撰《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中国中古诗歌史王钟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中古文学史论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重点书目一、以教材各章节内容编目曹操集译注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中华书局1979年版曹子建诗注黄节注叶菊生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阮步兵咏怀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陆机集金声涛点校中华书局1962年潘黄门集校注王增文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两晋诗风王澧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撰中华书局2003年诗品注[梁]钟嵘著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诗品集注[梁]钟嵘著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陶渊明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六朝文学论稿[日]兴膳宏著岳麓书社1986年乐府诗集郭茂倩编撰中华书局1979年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乐府诗集导读王运熙王国安巴蜀书社1999年版谢康乐诗注黄节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鲍参军集注钱振伦注、黄节补注、钱仲联增补集说上海古籍1980年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江文通集汇注[明]胡之骥中华书局1984年宫体诗研究胡大雷中华书局2006年庾子山集注倪璠著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版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吴先宁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六朝辞赋史王琳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世族与六朝文学程章灿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赋——时代投影与体制演变陈庆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汉魏六朝辞赋曹道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中国骈文通史于景祥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国骈文发展史张仁青著台湾中华书局1986年六朝文絜笺注许梿评选黎经浩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南北朝文举要高步瀛选注中华书局1998年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钟涛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世说新语笺疏(刘宋)刘义庆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二、以著作、论文编目1.著作目录:1.《三国志》晋陈寿等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第1版。

6-1《中国古代文学史》使用教材、参考文献、阅读书目

6-1《中国古代文学史》使用教材、参考文献、阅读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使用教材、参考文献、阅读书目一、使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2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6月二、参考文献袁行霈著《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原统编教材)人民文学出版社;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委七五规划重点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委七五规划重点教材)湖南出版社;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李道英选编〈中国古代文学名作三百篇〉(本科生背诵作品)四川人民出版社;三、阅读书目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版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年版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周先慎《古诗文的艺术世界》北京大学2002年7月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张梦新主编,《中国散文发展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张庚,郭汉城著,《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出版社1987年版陆侃如,冯沅君著,《中国诗史》人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清】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夏康达,王晓平著,《二十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乐黛云,陈珏选编,《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王实甫著《西厢记》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汤显祖著《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孔尚任著《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洪昇著《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施耐庵著《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吴承恩著《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曹雪芹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吴敬梓著《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抱瓮老人辑《今古奇观》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阅读书目神话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中华书局1960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阅读篇目(先秦-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史阅读篇目(先秦-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阅读篇目先秦部分一、上古神话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羿为民除害鲧禹治水黄帝与蚩尤之战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之山二、尚书秦誓盘庚三、诗经关雎(周南) 芣苢(周南) 汝坟(周南)桃夭(周南) 卷耳(周南) 行露(召南)静女(邶风) 新台(邶风) 柏舟(邶风)相鼠(鄘风) 载驰(鄘风) 桑中(鄘风)墙有茨(鄘风)硕人(卫风) 氓(卫风)伯兮(卫风)木瓜(卫风)黍离(王风)采葛(王风) 君子于役(王风) 溱洧(郑风)将仲子(郑风) 蒹葭(秦风) 无衣(秦风)黄鸟(秦风)株林(陈风)伐檀(魏风)硕鼠(魏风) 十亩之间(魏风)七月(豳风)东山(豳风) 鹿鸣(小雅) 巷伯(小雅)苕之华(小雅) 采薇(小雅) 正月(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北山(小雅) 无羊(小雅)鱼丽(小雅)桑柔(大雅) 生民(大雅)公刘(大雅) 绵(大雅) 皇矣(大雅)大明(大雅)四、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晋公子重耳之亡齐晋鞍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秦晋崤之战五、国语叔向谏杀竖襄勾践灭吴召公谏厉王弭谤六、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秦策一) 范雎说秦昭王(秦策三)庄辛说楚襄王(楚策四) 易水送别(燕策三)苏秦始将连横(秦策一) 冯谖客孟尝君(齐策四)赵威后问齐使(齐策四) 鲁仲连义不帝秦(赵策三)燕昭王求士(燕策一) 唐且布衣之怒(魏策)七、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八、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先进)楚狂接舆(微子)富与贵(里仁) 长沮桀溺耦而耕(微子)阳货欲见孔子(阳货)九、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滕文公上)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上) 齐人有一妻一妾(离娄下) 鱼我所欲也(告子上) 闻诛一夫纣(梁惠王下)十、庄子逍遥游大宗师应帝王齐物论养生主秋水十一、荀子劝学天论性恶赋十二、韩非子说难外储说左上五蠹十三、墨子非攻十四、吕氏春秋察今十五、屈原离骚湘夫人(九歌) 国殇(九歌) 哀郢(九章) 湘君(九歌)少司命(九歌) 山鬼(九歌) 涉江(九章) 怀沙(九章) 橘颂(九章)天问东君(九歌)两汉部分一、贾谊鹏鸟赋吊屈原赋过秦论二、枚乘七发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四、东方朔答客难五、扬雄解嘲六、班固两都赋咏史苏武传七、张衡归田赋四愁诗八、赵壹刺世疾邪赋九、乐府诗战城南上邪江南东门行孤儿行白头吟上山采蘼芜陌上桑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十、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西北有高楼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今日良宴会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去者日以疏客从远方来十一、李斯谏逐客书十二、司马迁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留侯世家李将军列传报任安书魏其武安侯列传陈涉世家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伯夷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刺客列传魏晋南北朝部分一、曹操蒿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二、王粲七哀诗登楼赋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四、阮瑀驾出北郭门行五、刘桢赠从弟六、曹丕燕歌行七、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洛神赋野田黄雀行八、蔡琰悲愤诗九、诸葛亮出师表十、阮籍咏怀诗大人先生传十一、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与山巨源绝交书十二、李密陈情表十三、左思咏史诗十四、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杂诗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五、王羲之兰亭集序十六、谢灵运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石门岩上宿十七、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代东武吟十八、谢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玉阶怨王孙游十九、庾信哀江南赋奉和山池拟咏怀寄徐陵寄王琳重别周尚书二十、江淹别赋二十一、孔稚珪北山移文二十二、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十三、郦道元巫峡二十四、杨衒之永宁寺洛阳大市二十五、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二十六、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敕勒歌二十七、搜神记三王墓东海孝妇韩凭妻李寄紫玉二十八、世说新语过江诸人石崇要客燕集王蓝田性急王子猷居山阴。

先秦到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作品

先秦到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作品

先秦到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作品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始阶段。

《诗经》是先秦时期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以鲜明的个体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了人们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

其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兴起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它以抒发哀愁之情、追求自由之理念为主要特征。

《离骚》是《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篇章之一,通过描绘作者屈原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楚国命运的忧虑与愤慨,展现了作者豪放的情感与独立的思想。

到了汉代,文学作品逐渐丰富多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入的调查研究,成为了后世史书的楷模。

《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历史细节,深入地描绘了先秦到汉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的重要影响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文学创作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世说新语》是一部流传于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它以短篇故事的形式,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趣闻轶事,反映了人情世态的多样性。

《世说新语》以其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情节,成为了后世文人雅士的必读之书。

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的风格更加多元化。

《文选》是南朝刘义庆编纂的一部文学选集,它收录了南北朝时期的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文、赋、曲等多种体裁。

《文选》以其广泛的选材和卓越的文学价值,成为了后世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以上只是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冰山一角,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先秦文学绪论、上古神话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先秦文学绪论、上古神话

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私田增加;田土之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 雅·北山》)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 雅·大田》) 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久而无成。(《国语·晋语八》) 郤锜夺夷阳五田,五亦嬖于厉公。郤犨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 之,与其父母妻子同一辕。(《左传·成公十七年》 )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时代的历史特点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铁器与牛耕的使用,推动农业的进步。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诗经·秦风·驷驖》 ) 驷驖,四马皆黑色如铁也。(朱熹《诗集传》卷六 《秦风·驷驖》注) 桓公问曰:“……齐国寡甲兵,为之若何?”……管 子对曰:“……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 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国语·齐语》)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史记·仲尼弟 子列传》) 司马耕,字子牛。(同上)
学的眼光和历史的维度,同时又须立足于文学本体,考 察并试图阐明文学史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发生发展的客观过程及其演进的规 律。 二是某一时代或时期文学观念、文学现象、代表作家、 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所赖以生成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 三是某一文体产生、演进、变异的历史过程。 四是作家作品的创作史,包括作家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 程、创作动机,作品的成书过程、题材流变、版本变迁 等内容。 五是作品面世后经由历代读者的审美解读所形成的接受 史,包括历代读者对文本的审美反应、审美观念和价值 取向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鲍照:《拟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庾信:《拟咏怀》(“榆关断音信”) 南北朝民歌:《西洲曲》
历年考试题型(供参考) 一、指出诗文的篇名或作者,解释字词 二、名词解释 三、论述题 四、作品分析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阅读参考书目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阅读参考书目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参考阅读书目(一)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郭豫衡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魏晋文学史》徐公持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中国中古诗歌史》王钟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中古文学史论集》王瑶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中国诗学研究》张伯伟著辽海出版社2000年《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张伯伟著中华书局2002年《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穆克宏中华书局1997年版《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钱志熙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卢盛江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诗化人生:魏晋风度的魅力》陈洪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刘跃进北京三联书店1996 年(二)《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三国志》陈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晋书》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宋书》沈约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南齐书》萧子显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梁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陈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南史》李延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北史》李延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魏书》魏收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北齐书》李百药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周书》令狐德芬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编中华书局1958年12月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人物志》刘劭撰四部丛刊本《世说新语》刘义庆撰四库全书本《文心雕龙》刘勰撰四库全书本《诗品》钟嵘撰四库全书本《文选》(1—6)萧统编、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版(三)曹操集译注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中华书局1979年版曹子建诗注黄节注叶菊生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阮步兵咏怀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陆机集金声涛点校中华书局1962年潘黄门集校注王增文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两晋诗风王澧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四)《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撰中华书局2003年《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戴建业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陶渊明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诗品注》[梁]钟嵘著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诗品集注》[梁]钟嵘著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六朝文学论稿[日]兴膳宏著岳麓书社1986年乐府诗集郭茂倩编撰中华书局1979年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乐府诗集导读王运熙王国安巴蜀书社1999年版乐府诗述论王运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谢康乐诗注黄节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鲍参军集注钱振伦注,黄节补注,钱仲联增补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明]张溥辑江苏古籍出版社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南北朝文举要高步瀛选注中华书局1998年六朝文絜笺注许梿评选黎经浩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江文通集汇注[明]胡之骥中华书局1984年宫体诗研究胡大雷中华书局2006年庾子山集注倪璠著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版汉魏六朝辞赋曹道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六朝辞赋史王琳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赋——时代投影与体制演变陈庆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国骈文通史于景祥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国骈文发展史张仁青著台湾中华书局1986年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钟涛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颜氏家训译注庄辉明、章义和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张伯伟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吴先宁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五)1、《白话文学史》胡适 东方出版社 19962、《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3、《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4、《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5、《中国文学史纲要》褚斌杰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6、《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7、《唐代文学史》乔象钟、陈铁民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 8、《唐代文学编年史》傅璇琮主编 辽海出版社 1998 9、《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10、《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历年)11、《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卷本)王运熙、顾易生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12、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3、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4、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15、殷璠《河岳英灵集》,四部丛刊本16、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7、清高步瀛《唐宋文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8、明胡震亨《唐音统签》,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81年20、《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唐]王绩撰韩理洲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排印本21、《王子安集》十六卷 [唐]王勃撰《四部丛刊》本22、《卢照邻集》七卷《杨炯集》十卷 [唐]卢照邻杨炯撰徐明霞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23、《骆临海集笺注》十卷 [唐]骆宾王撰 [清]陈熙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排印本修订重印24、《陈子昂集》[唐]陈子昂撰徐鹏点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排印本(六)1、《王右丞集笺注》二十八卷[唐]王维撰[清]赵殿成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排印本2、《孟浩然集》三卷 [唐]孟浩然撰 [明]朱警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宋蜀刻本3、《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唐]高适撰刘开扬编注中华书局1981年排印本4、《高适集校注》 [唐]高适撰孙钦善校注中华书局1984年排印本5、《岑参集校注》[唐]岑参撰陈铁民、侯忠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6、《王昌龄诗注》[唐]王昌龄撰李云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排印本7、《王维新论》陈铁民北京师大出版社 19908、《纵横论王维》王志清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李白:1、《李太白全集》三十六卷[唐]李白撰[清]王琦辑注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2、《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三十卷[唐]李白撰詹锳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排印本3、《李杜诗学》杨义北京出版社 20024、《李白诗歌艺术论》房日晰三秦出版社 19935、《李白大辞典》郁贤皓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7杜甫:1、《杜诗详注》二十五卷[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校点本2、《杜诗镜铨》二十卷[唐]杜甫撰[清]杨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重印3、《杜臆》十卷[清]王嗣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重印4、《钱注杜诗》二十卷 [唐]杜甫撰 [清]钱谦益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排印本5、《读杜心解》二十四卷 [清]浦起龙撰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6、《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代序——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叶嘉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七)1、《元次山集》十卷《拾遗》一卷[唐]元结撰孙望校中华书局1960年据《四部丛刊》本校点排印2、《韦苏州集》十卷 [唐]韦应物撰《四部备要》本3、《刘随州文集》十一卷 [唐]刘长卿撰《畿辅丛书》本4、《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十二卷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排印本5、《韩昌黎文集校注》八卷.文外集二卷 [唐]韩愈撰马其昶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6、《孟东野诗集》十卷[唐]孟郊撰华忱之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排印本7、《李贺诗歌集注》[唐]李贺撰蒋凡等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排印本8、《柳宗元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外集补遗一卷 [唐]柳宗元撰吴文治等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9、《柳宗元集笺释》四卷附诸家评论辑要[唐]柳宗元撰王国安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排印本10、《刘禹锡集》四十卷 [唐]刘禹锡撰卞孝萱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排印本11、《刘禹锡集笺证》三十卷外集十卷[唐]刘禹锡撰瞿蜕园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排印本12、《长江集新校》十卷[唐]贾岛撰李嘉言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排印本13、《白居易集》七十一卷外集二卷[唐]白居易撰顾学颉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14、《白居易集笺校》七十一卷外集三卷[唐]白居易撰朱金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排印本15、《元稹集》 [唐]元稹撰冀勤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16、《张籍诗集》八卷 [唐]张籍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排印本17、《王建诗集》十卷 [唐]王建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排印本18、《韩昌黎文集校注》八卷.文外集二卷[唐]韩愈撰马其昶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19、《柳宗元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外集补遗一卷[唐]柳宗元撰吴文治等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20、《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21、《唐代小说史》 程毅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2、《唐代小说嬗变研究》 程国赋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23、《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24、《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齐鲁书社 200025、《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八)1、《李商隐诗歌集解》五册 [唐]李商隐撰刘学锴、余恕诚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排印本2、《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 [唐]杜牧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据《四部丛刊》校点排印本3、《樊川诗集注》四卷附别集一卷外集一卷补遗一卷 [唐]杜牧撰 [清]冯集梧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4、《皮子文薮》十卷 [唐]皮日休撰萧涤非、郑笃庆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5、《唐甫里先生文集》二十卷 [唐]陆龟蒙撰《四部丛刊》影印清黃丕烈校明抄本6、《司空表圣集》十三卷 [唐]司空图撰 1914年刊《嘉业堂丛书》本7、《韩内翰别集》一卷补遗一卷 [唐]韩僱撰明汲古阁刻《唐六名家诗》本8、《郑谷诗集笺注》 [唐]郑谷撰严寿澄、黄明、赵昌平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9、《罗隐集》 [唐]罗隐撰雍文华校辑中华书局1983年排印本10、《韦庄集》十卷附补遗 [唐]韦庄撰向迪琮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排印本11、《花间集校》 [后蜀]赵崇祚编李一氓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排印本12、《阳春集》 [南唐]冯延巳撰《百家词》本13、《南唐二主词》 [宋]阙名辑王仲闻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14、《全唐五代词》 王兆鹏主编 中华书局 2000年15、《敦煌歌辞总编》 任二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16、《唐宋词通论》 吴熊和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年。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目及作者索引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目及作者索引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目及作者索引中国的古代诗歌历史以先秦时期为起点,一直发展至北宋。

先秦时期到晋朝,诗歌文学经历了抒情文学的发展和尊严的飞跃,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诗歌景观。

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浓郁度量。

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及其作者都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今天仍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

下面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目及作者索引:先秦:《诗经》《楚辞》《离骚》《尚书》《竹书简》《论语》《子路》《春秋》《孟子》《墨子》作者:孔子楚夫佚名迅子轼叔伦汉代:《汉书》《史记》《礼记》《春秋》《诗经》《楚辞》《竹书简》《国语》《汉乐府》作者:王充斯世民崇洋马迁谊答愍衡固献之惟仁魏晋:《曹魏六艺》《列女传》《诗经》《楚辞》《史记》《礼记》《汉书》《汉乐府》作者:范仲淹操丕固鸠马昭继光丕植马光马炎南朝:《百家姓》《论语》《诗经》《楚辞》《史记》《礼记》《孟子》《楚辞》《汉书》《文心雕龙》作者:陆机慧明统羲之玉古渊祖谦马光马懿马北朝:《诗经》《楚辞》《史记》《礼记》《文心雕龙》《论语》《孟子》《孔子家语》《佛密尔》《宋景帝传》作者:高适怀玉游慎郊籍振铎牧甫勃熹处端以上是先秦至北宋诗篇目及作者索引,其中一些作者是毫无疑问的文学大家。

比如李白,有“诗中有泪,抒情满溢”的赞誉;杜甫,有“愤青抒家,大隐清辉”的评价;李商隐,则以“冷淡文采,迷离惆怅”而闻名于世。

其他作者,如贾谊,司马迁,司马光,陆游,等等,也各有特色,创作出的诗篇丰富多彩,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源头提供了财富。

显而易见,这些古代诗篇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基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生活的认识,也带来了心灵上的滋润和慰藉。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及其作者索引,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它们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值得我们时时回顾。

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

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 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 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 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 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 之进退,实为狼狈。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 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 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 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 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短歌行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咏史八首·其一
朝代:魏晋
作者:左思
原文: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画工弃市
作者:葛洪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 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 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史背诵篇目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史背诵篇目

魏晋南北朝:
曹操《短歌行》、《蒿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美女篇》王粲《七哀诗》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咏怀诗·独坐空堂上》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咏史·皓天舒白日》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谢灵运《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庾信《拟咏怀·榆关断音信》、《寄王琳》乐府民歌《西洲曲》
隋唐五代:
薛道衡《昔昔盐》王绩《野望》骆宾王《在狱咏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从举行》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沈佺期《古意呈乔补阙知之》宋之问《渡汉江》、《度大庾岭》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湾《次北固山下》张九龄《望月怀远》崔颢《黄鹤楼》、孟浩然《过故人庄》、《临洞庭湖上张丞相》、《岁暮归南山》王维《使至塞上》、《终南山》、《山居秋暝》、《鸟鸣涧》、《渭城曲》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蜀道难》、《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渡荆门送别》、《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月夜》、《登高》、《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其一》、《兵车行》、《江南逢李龟年》韦应物《滁州西涧》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贾岛《江上忆吴处士》孟
郊《游子吟》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长恨歌》、《钱塘湖春行》杜牧《赤壁》李商隐《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马嵬》。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魏晋南北朝社会及文化的转型特点汉代大一统王朝及其社会文化的特点。

汉末社会及文化的新因素,士人群体的分化与儒教对士人作用的松动、文学上抒情与玄思风气的初现。

魏晋南北朝文化与汉代文化的关系,延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皇权、强权及门阀三种政治形态的复杂交替。

玄学思潮的发生与持续,儒家、道家及道教、佛教等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抵抗与交融。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民间文学与政教文学向文人文学的转变,文人文学传统的正式形成。

文学中人主题的突出,从政教文学向性情文学的发展。

关于“文的自觉”、“人的自觉”的问题的讨论历史,鲁迅的观点、李泽厚等人的观点。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艺术自觉,文学形式的发展,王瑶的观点。

文体意识的突出及文体的大发展,由形式技巧而形成文体。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演变趋势刘师培、鲁迅等人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观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多变、不安定性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多阶段性。

魏晋型文学:以人主体精神与富有现实及历史内涵的感情世界为主要的表现对象,采用比兴言志的基本方法,文学风格相对的高古自然。

南朝型文学:以人审美生活与审美客体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伦理价值的隐晦与主体精神的失落,气骨顿衰的风格现象,文学艺术美的充分强调及其得与失。

第二章建安文学第一节建安文学繁荣及其社会文化背景1.建安风骨与时代建安人的精神状态与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从乱世到初步治平之世。

乱世中蒿目时艰、慷慨悲哀的文学。

初步治平之世,文学向华丽壮大的风格出现的。

2、从文体角度看建安文学的实绩建安时代音乐重建与诗歌兴盛的关系,乐府新声与五言诗的兴起。

赋体与赋风的变化,抒情小赋、体物的赋的兴盛。

第二节曹操与曹丕的诗文1、曹操其人的再评价,曹操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同时又富于理想精、人文怀抱的人。

从综合的作用来看,他是建安文学的最大贡献者。

6-1《中国古代文学史》使用教材、参考文献、阅读书目

6-1《中国古代文学史》使用教材、参考文献、阅读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使用教材、参考文献、阅读书目一、使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2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6月二、参考文献袁行霈著《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原统编教材)人民文学出版社;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委七五规划重点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委七五规划重点教材)湖南出版社;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李道英选编〈中国古代文学名作三百篇〉(本科生背诵作品)四川人民出版社;三、阅读书目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版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年版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周先慎《古诗文的艺术世界》北京大学2002年7月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张梦新主编,《中国散文发展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张庚,郭汉城著,《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出版社1987年版陆侃如,冯沅君著,《中国诗史》人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清】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夏康达,王晓平著,《二十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乐黛云,陈珏选编,《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王实甫著《西厢记》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汤显祖著《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孔尚任著《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洪昇著《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施耐庵著《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吴承恩著《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曹雪芹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吴敬梓著《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抱瓮老人辑《今古奇观》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阅读书目神话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中华书局1960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辅导(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辅导(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课程辅导
第一编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始期,我国文学的思 想基础、审美特征、民族形式、民族风格无不发轫于这 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体样式主要为诗歌和散文。秦汉 文学由先秦文学发展而来,新文体——辞赋成为一代文 学风格的典型。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重要的新变 期,随着文学观念进入自觉时代,文学语言、文体、题 材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文学创作也趋向个性化, 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鲜明风格的作家。学习先秦至魏晋南 北朝文学,对于认识我国文学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我国文学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的产生和发展,具有 重大意义。
其三,《诗经》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 感。当时的作者不知晓音韵规律,其声韵谐调,皆出于天籁自然。 它既有一些基本模式,又于模式之外灵活多变。
此外,《诗经》的语言也颇有特色,它词汇丰富,又 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而且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况。

3、汉赋发展的 三个阶段
骚体赋
特点:
篇幅不长,内 容多抒发身世 感慨,情调 抑郁
代表作品 《吊屈原赋》 《鵩鸟赋》
散体大赋 抒情小赋
代表作品 特点
司马相如 《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赋《甘泉》、 《河东》《羽猎》、 《长杨》
辞藻丰富, 善于铺排描写
第二章 司马迁和《史记》
复习要点:
1、《史记》的成书及体例
司马迁参照前代史著的多种体例,创造了纪传 体的通史,具体开创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 种体制写通史的范例。其中本纪是记历代帝王的兴衰 沿革,是全书的纲领;十表,依年月摘记大事;八书, 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的状况; 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本纪、世家和列传 是《史记》的核心部分,它们又以本纪为中心,世家、 列传依次分布的外围;而十表、八书则分别从不同的 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五种体例互相补充,构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06魏晋南北朝之部

中国古代文学史06魏晋南北朝之部

《蒿里行》形势图
刻玺于北方
河内郡
淮南弟称号 淮水 函谷关 洛 阳 寿春
曹操(155-220)
曹 丕(187226)
曹植(192-232)
240-254
思考与练习
1,曹植《美女篇》模仿汉乐府中哪篇作品?模拟和创新分别表
现在哪些方面? 2,以三曹父子为例,说明建安诗歌的特征。 3,背诵《短歌行》、《杂诗》其三、其五。 4,阅读篇目:曹操《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王粲《七哀 诗》、刘桢《赠从弟》、蔡琰《悲愤诗》、曹植《赠白马王彪》
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饮酒》其三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
第四章 陶渊明
2、道家思想 的影响 崇尚自然
第三节 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归去来兮辞》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
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 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
莫不尽礼事之。或著文章称美谧,以方贾谊。渤海石崇、欧阳建,荥阳
潘岳,吴国陆机、陆云,兰陵缪徵,京兆杜斌、挚虞,琅琊诸葛诠,弘 农王粹,襄城杜育,南阳邹捷,齐国左思,清河崔基,沛国刘瑰,汝南 和郁、周恢,安平牵秀,颍川陈眕,太原郭彰,高阳许猛,彭城刘讷, 中山刘舆、刘琨,皆傅会于谧,号曰“二十四友”,其馀不得预焉。 ——《晋书· 贾谧传》
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隐括本传,不加藻饰, 此正体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 ——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
第二节 左思
3、《咏史》的 独特性
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 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 意默寓。 ——清· 张玉谷《古诗赏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阅读篇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阅读篇目

精读作品篇目:《关雎》、《卷耳》、《苯莒》、《静女》、《氓》、《君子于役》、《将仲子》、《溱洧》、《伐檀》、《硕鼠》、《蒹葭》、《无衣》、《七月》、《东山》、《采薇》、《生民》阅读作品篇目:《汉广》、《击鼓》、《谷风》、《柏舟》、《载驰》、《伯兮》、《黍离》、《褰裳》、《风雨》、《子衿》、《鸡鸣》,《陟岵》、《鸱鸨》、《何草不黄》、《无羊》、《大车》、《北山》、《苕之华》、《绵》、《良耜》、《板》精读作品篇目:《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重耳出亡始末》、《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崤之战》《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叔向贺贫》《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龙说赵太后》阅读作品篇目:《尚书》:《盘庚》、《无逸》《左传》:《展喜犒师》、《子产弗与韩宣子环》、《子产坏晋馆垣》、《齐晋鞌之战》、《晋灵公不君》《国语》:《骊姬谮杀太子申生》、《勾践灭吴》《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范雎说秦王》、《齐宣王见颜斶》、《苏秦说齐宣王》、《赵威后问齐使》、《楼缓虞卿论割地赂秦》、《莫敖子华对楚威王问》、《燕昭王求士》精读作品篇目:《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楚狂接舆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子路从而后章》《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王顾左右而言他章》、《天时不如地利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齐人有一妻一妾章》《墨子》:《公输》《老子》:第一章、第十五章、第二十章、第五十八章、第八十章《吕氏春秋》:《察今》李斯:《谏逐客书》《庄子》:《逍遥游》、《养生主》、《胺箧》、《秋水》(节选)《韩非子》:《五蠹》(节选)阅读作品篇目:《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章》、《阳货欲见孔子章》《墨子》:《兼爱》、《非攻》《老子》:第二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七十七章、第八十一章《孟子》:《寡人愿安承教章》、《孟子见梁惠王章》、《汤放桀章》、《外人皆称夫子好辩章》、《鱼我所欲也章》、《民为贵聿》《庄子》:《马蹄》、《则日》、《至乐》、《达生》、《天下》《荀子》:《天论》、《成相》、《赋篇》《韩非于》:《说难》、《难一》精读作品篇目:屈原:《离骚》、《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招魂》、《哀郢》宋玉:《九辩》阅读作品篇目:屈原;《东君》、《少司命》、《河伯》、《涉江》、《怀沙》、《橘颂》、《天问》宋玉:《风赋》、《对楚王问》。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魏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魏晋)

名词解释:诗经六义:《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按不同的音乐分的)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

“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是各地的民歌,如《关雎》、《蒹葭》、《氓》、《七月》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王朝的士大夫所做,一般看作“正声”(标准音)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即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常有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言。

此处”说“并不通”悦“字。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春秋笔法:《春秋》最突出的特点即寓褒贬于记事,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因此《春秋》被后人看作是一部具有“微言大义”的经典,是定名分、制法度的范本。

这种笔法被称之为“春秋笔法”。

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本义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部分
一、上古神话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羿为民除害鲧禹治水黄帝与蚩尤之战精卫填海
二、诗经
关雎(周南) 静女(邶风) 相鼠(郴风) 载驰(鄘风) 硕人(卫风) 氓(卫风) 黍离(王风) 溱洧(郑风)
蒹葭(秦风) 鹿鸣(小雅) 巷伯(小雅) 生民(大雅) 瞻卬(大雅) 良耜(周颂) 芣莒(周南) 行露(召南)
桑中(鄘风) 河广(卫风) 采葛(王风) 将仲子(郑风) 鸡呜(齐风) 伐檀(魏风) 硕鼠(魏风) 无衣(秦风) 七月(豳风) 东山(豳风) 采薇(小雅)
三、屈原
离骚湘夫人(九歌) 国殇(九歌) 哀郢(九章) 湘君(九歌) 少司命(九歌) 山鬼(九歌) 涉江(九章)
怀沙(九章) 橘颂(九章) 九辩
四、尚书
秦誓盘庚
五、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晋公子重耳之亡齐晋鞍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秦晋崤之战
六、国语
叔向贺贫召公谏厉王弭谤
七、战国策
司马错论伐蜀(秦策一) 范雎说秦昭王(秦策三) 庄辛说楚襄王(楚策四)
燕太子丹质于秦(燕策三) 苏秦始将连横(秦策一) 冯谖客孟尝君(齐策四)
赵威后问齐使(齐策四) 鲁仲连义不帝秦(赵策三) 燕昭王求士(燕策一)
八、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九、论语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先进)楚狂接舆(微子)富与贵(里仁) 长沮桀溺耦而耕(微子)
十、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滕文公上)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上)
齐人有一妻一妾(离娄下) 鱼我所欲也(告子上)
十一、庄子逍遥游大宗师应帝王齐物论养生主秋水
十二、荀子劝学天论性恶赋十三、韩非子说难外储说左上五蠹
十四、墨子非攻十五、吕氏春秋察今
两汉部分
一、贾谊鹏鸟赋吊屈原赋过秦论二、枚乘七发
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四、东方朔答客难
五、扬雄解嘲六、班固两都赋咏史苏武传
七、张衡归田赋四愁诗八、赵壹刺世疾邪赋
九、乐府诗
战城南上邪江南东门行孤儿行白头吟上山采蘼芜陌上桑饮马长城窟行
十五从军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
十、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西北有高楼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
凛凛岁云暮今日良宴会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
去者日以疏客从远方来
十一、李斯谏逐客书十二、司马迁
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留侯世家李将军列传报任安书
魏其武安侯列传陈涉世家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伯夷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刺客列传魏晋南北朝部分
一、曹操蒿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
二、王粲七哀诗登楼赋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四、阮瑀驾出北郭门行五、刘桢赠从弟
六、曹丕燕歌行七、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洛神赋野田黄雀行八、蔡琰悲愤诗九、诸葛亮出师表
十、阮籍咏怀诗大人先生传十一、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与山巨源绝交书
十二、李密陈情表十三、左思咏史诗
十四、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杂诗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咏荆轲读山海经
十五、王羲之兰亭集序十六、谢灵运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石门岩上宿十七、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代东武吟
十八、谢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玉阶怨王孙游
十九、庾信哀江南赋奉和山池拟咏怀寄徐陵寄王琳重别周尚书
二十、江淹别赋二十一、孔稚珪北山移文
二十二、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十三、郦道元巫峡
二十四、杨衒之永宁寺洛阳大市二十五、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
二十六、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敕勒歌
二十七、搜神记三王墓东海孝妇韩凭妻李寄紫玉
二十八、世说新语过江诸人石崇要客燕集王蓝田性急王子猷居山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