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授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中的《圆柱的体积》一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我们将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入圆柱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为“圆柱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圆柱的概念,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圆柱体,如圆柱形的饮料瓶、圆柱形的铅笔等,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际的圆柱体,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圆柱的特点。
2. 圆柱的概念:我会通过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圆柱的定义,包括底面、高 etc.3. 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我会通过示例,向学生们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即底面积乘以高。
4. 实例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实例,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5. 随堂练习: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圆柱体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们课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高七、作业设计(1)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的圆柱;(2)底面半径为4cm,高为7cm的圆柱;答案:(1)282.7cm³;(2)351.68cm³。
2. 某饮料瓶的底面直径为8cm,高为10cm,求该饮料瓶的体积。
答案:502.4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圆柱体积计算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内容。
《圆柱的体积》这节课选自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第12册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把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很容易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认真研读了人教版与冀教版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冀教版教材:教材由过生日的情景图和两个不易直观比较出体积的茶叶桶,呈现了问题情境。
接着由“议一议”启发学生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在猜想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等份拼成新的拼成长方体。
然后提出“说一说”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1得以简单应用。
人教版教材:教材没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直接奔入主题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直接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份等新的拼成长方体。
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出示例4巩固应用,出示例5应用公式计算容积。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从教材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主导思想是一致的,都非常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全过程,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进行,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全程,教师只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柱的体积 1
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8—9页。
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体积?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4.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倒得来的?活动二: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得出公式。
(一)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
3.思考:(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根据圆面积的推导公式进行猜想:如果把圆柱体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的长方体的形状怎么样?(二)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分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指名说。
是把圆面积转化成(补充:面积相等的)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的。
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说说你猜想的结果。
生: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三)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板书:V=Sh(四)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
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要求这根柱子的体积,要先求什么?活动三:试一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精选13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精选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精选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篇1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教师提问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二)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二、新授教学(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1.教师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1)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2)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3)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1)学生分组讨论: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3)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二)教学例4.1.出示例4例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1米=210厘米50210=10500(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2.反馈练习(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内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三)教学例5.1.出示例5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水桶的底面积:=3.14=3.14100=314(平方厘米)水桶的容积:31425=7850(立方厘米)=7.8(立方分米)答:这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7.8立方分米.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2.公式的应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篇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含义。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3《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3《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积”中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体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体积的计算,学生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对圆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环节,进一步巩固对圆柱特征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底面半径和高的数值表示圆柱的体积,并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工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圆柱体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如计算圆柱形水杯装水的容量,引出圆柱体积的概念。
2.探究: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分组讨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关系。
3.演示:教师进行圆柱体积的计算演示,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5.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圆柱体积是指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圆柱与圆锥说课教学课件(第2课时)
3.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在( )里。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如图,要做一个圆柱形纸盒。如果接口不计,
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
实际上是 求圆柱的 表面积。
圆柱的侧 面积怎样 求呢?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底面积×2
圆柱的底面积就 是圆的面积。
10cm
30 cm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想办法说明。 把罐头盒的商标纸如下图所示操作:
已知这个圆柱体粮囤底面周长为6.28米,所以我 们可以得知直径为2米,半径为1米。则:
3.14×12 ×1.5=4.17(立方米)
4.17×600=2826(千克)
答:这个粮囤大约能装2826千克稻谷。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 积计算公式,这节课我们学 习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知识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5.如果把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变化多少呢?(木头的底面半径是0.3 m,长是2 m)
规范解答:
表面积增加了, 增加的是截面处两 个圆面的面积。
判断:把圆柱的侧面沿一条线剪开后,得到的一定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
判断:把圆柱的侧面沿一条线剪开后,得到的一定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
表面积:188.4+56.52=244.92(cm2) 答:这个薯片盒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
表面积是244.92平方厘米。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及圆柱的表面积
沿高 剪开
展开
底面
展开
底面的周长 底面
底面
底面的周长 高 长方形的宽
底面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侧面积 =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积×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过程,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引导发现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3.情景教学法: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引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进而引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展示自己的推导过程。
3.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推导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圆柱体积公式。
4.练习:学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给予评价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结果。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1.观察圆柱的底面和高2.想象圆柱切割成小的圆柱3.计算小圆柱的体积4.总结圆柱体积公式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8页至第9页。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后面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最大化的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先利用教具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合作探究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2、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大胆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出示教学情境: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呢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状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水的体积让学生讨论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只要量出相关数据,就能求出水的体积;倒入量筒里直接得到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圆柱形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使形状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只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知道水的体积。
)…出示第二情境:圆柱形的木柱子的体积是多少用这种方法还行吗怎么办(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产生认知的飞跃。
)探究新知: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计算圆柱的体积)大胆猜想: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说说猜想依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阳西县儒洞镇福安小学陈庆华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9-20页《圆柱的体积》。
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圆的面积计算”、“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体积的概念,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公式,本课引导学生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公式。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下一步学习圆锥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合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灵活运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结合课件演示,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的体积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3、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方面,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生活当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操作,合理猜想,仔细观察,实验验证,集体讨论,交流总结,逐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概括出计算公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圆柱的体积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观察、实物感知等活动,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圆柱与长方体的“类比”,经历“猜想与验证”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编写说明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底面积×高”对探索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有正迁移作用。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理解、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类比”“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等思想方法,并积累研究图形的经验。
教科书采用了“提出问题—类比猜想—验证归纳—实际应用”的呈现方式。
教科书先创设了两个简单的情境,第一幅图指向圆柱形柱子的体积,第二幅图指向圆柱形杯子的容积,结合情境体会圆柱的体积或容积的实际含义,感受学习求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必要性,并提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的问题。
·想一想,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这是学生经历怎样求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猜想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因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是“底面积×高”,长方体、正方体是直柱体,而圆柱也是直柱体,因此通过类比可以产生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高”。
·尝试验证你的猜想,并与同伴交流。
这是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并与同学交流的探究过程。
教科书中呈现了两种学生可能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两种方法分别是利用“直观感知”和“等积变形”去体会这样计算的合理性。
第一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硬币叠成圆柱形,直观说明“底面积×高”计算圆柱体积的道理;另一种方法是借助“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利用“等积变形”,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再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圆柱的体积》教学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圆柱的体积》教学说课稿六班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说课稿一、把握教材,目标定位《圆柱的体积》是在同学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圆柱体的特征,让同学比较深入地讨论立体几何图形,是同学进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育同学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依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班级同学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同学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育同学判断、推理的技能和迁移技能。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详细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
探究并掌控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3、情感、立场、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繁复,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肯定的规律推理技能,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把握学情,选择教法(一)学情分析六班级的同学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些感性阅历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同学的感性阅历上升到理性阅历的过程,符合同学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同学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二)、选择教法,实践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同学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能量。
同时我紧密结合自己的课题“培育同学自主合作学习技能与同学数学素养的策略讨论”、“在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通过教学实践,使同学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
1.3《圆柱的体积》(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3《圆柱的体积》(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那些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孩子们,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责任。
今天我要讲授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1.3《圆柱的体积》。
一、教学内容我将从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开始,详细讲解圆柱的定义、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让孩子们理解圆柱的构成和特点。
接着,我会引入圆柱的体积公式,并且通过例题让孩子们掌握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圆柱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相信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和公式的理解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会通过多个例题和随堂练习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圆柱的模型和图片,以及计算圆柱体积的练习题。
同时,我也要求每个孩子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方便他们做笔记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将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如计算一个圆柱形的水桶能装多少水。
然后我会带领孩子们一起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知识,比如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接着我会讲解圆柱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图片和模型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圆柱的构成。
然后我会引入圆柱的体积公式,并且通过例题让孩子们掌握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我会布置一些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且用图示和文字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圆柱的计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圆柱体积计算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孩子们思考和探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看看是否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比如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这就是我对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1.3《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和思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3圆柱的体积》北师大版(11)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3圆柱的体积》北师大版(11)一. 教材分析《1.3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圆柱的体积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公式。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六年级下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对体积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然而,圆柱体积的计算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自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圆柱体积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和公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圆柱体积的概念。
2.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自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一)》是人教版小学六年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圆柱体积的概念、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在教材中,通过实物操作、图形观察和数学推导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章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圆柱体积的计算相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物操作、图形观察、数学推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体积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和实践操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出圆柱体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1)观察实物: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状的物体,如饮料瓶、圆柱形笔筒等,初步感知圆柱体积的存在。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3圆柱的体积》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1.3圆柱的体积》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1.3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即V=πr²h。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圆柱特征的理解,以及圆周率π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物体,如饮料瓶、圆柱形文具等,引导学生关注圆柱的体积问题。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圆柱的特征,尝试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关系。
3.公式验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计算出圆柱的体积,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4.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以及与其他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3圆柱的体积》_北师大版_(18)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单元的课时内容《圆柱的体积》。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单元的课时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情感体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欣赏数学美、感受数学趣的又一重要阶段。
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因此,他们对圆柱体积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合作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2.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等途径,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同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动静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联系,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2. 探究圆柱体积计算方法(1)观察圆柱体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准备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口算),单位为厘米
(1)半径为1厘米;(2)直径为4厘米;(3)周长为62。
8厘米。
2.什么叫做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二)导入新课,隐射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出示几组圆柱体实物(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老师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想知道些什么?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这时交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让学生自行设疑,教师向学生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目标
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学生认读目标,这时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三)导入新课,实施教学目标
1.设疑:要判断圆柱体积的大小,究竟哪个大?哪个小?到底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这里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出示投影,帮助学生思考。
2.演示操作,揭示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快。
演示给学生看以后,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推动过程。
并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让学生看书质疑。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
和高有关。
(2)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4)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
3.运用。
出示例1: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一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安排例1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四)巩固练习,检验目标
1.填表:集体订正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它体积,如果不知道圆柱的底面积,那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能求出它的体积?该怎样求?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3.变式练习: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
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
4.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
教师提问:如果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
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数学知识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们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有什么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