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知识点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教案: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教案: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7a2a14a16fc700abb68fce4.png)
(图片导入)图片中的地方是什么地方?你去过你们的居(村)委会吗?你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第三个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二、新课讲授(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探究一:有同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拍到这样一张照片,元和街道平里村的办公楼前挂着三块牌子,分别是“中共元和街道平里村支部委员会”“元和街道平里村村民委员会”“元和街道平里村村务监督委员会”。
大家提出了不少问题。
A.这三个机构是层级相同的村级组织吗?B.村务监督委员会与另外两个机构是什么关系?C.三块牌子挂在一起,说明三个机构的组成人员是一样的吧。
D.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是什么关系?他们管的事情是一样的吗?E.村委会是如何产生的?查找资料,为同学答疑解惑(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探究三:某村要制定村规民约,村民们畅所欲言。
A.我觉得应该规定村里重要事项要定期张榜公布B.我想把牲畜毁坏他人庄稼被打死,不赔偿写进去。
C.我看村规民约,让村委会主任定就行了你认为哪些意见可以采纳?哪些不采纳?为什么你还会补充哪些建议?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过渡: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吧。
①民主选举: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和居民选举产生,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探究四:某村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集资偿还为修水塔所拖欠贷款事宜,到会113,108人赞成,由于多数村民支持集资工作,不到一星期就完成了。
2023--2024学年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23--2024学年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2cfa93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7.png)
基层党组织
领导
基层群众 社区居委会(城市)
指导
自治组织 村委会(农村)
基层 行政机关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人民群众 主体
领导者
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
在居住地范围内,
范围
农村村民委员会 城市居民委员会
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权利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探究与分享】 某村要制定村规村约,村民们畅所欲言。你认为哪些意见可以采纳为什么?
我觉得应该规定村里重要事项要定期张榜公布!
村里重要事项要定期张榜公布。可以采纳。因为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有利于落实 群众的知情权,加强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的监督,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我想把“牲畜毁坏他人庄稼被打死不赔偿”写进去! 不采纳!这可能是违法行为。村规村约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
归纳:理解与区分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途径
实践途径(形式)
实践内容
民主选举 村(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居)委会成员。(是基层自治的基础)
民主协商
区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坚持有序参与原则,合理表达,求同存异,在城市或乡镇、社区或行 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侧重利益协商,贯穿基层 治理全过程)
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 政府反映(村民/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 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
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负责并报告工作。
管理 意义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 日常事务居民管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和法治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23张P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和法治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e3c9f729e314332396893d7.png)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2.民主协商
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 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 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 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村民委员会
(1)产生
中国实行村民自治的“第一村”——广西合寨村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村民委员会
(1)产生 1981年,广西合寨村成为中国实行村民自治的“第一村”。1982年 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 组织,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7 年 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获得通过,村民自治进 入了法治化、制度化的阶段。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决定。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普遍建立了以村民委员会、村民 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学生探究活动(一):结合前面所介绍的基层民主实践和村委会、居委会 的职能,分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总结: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实效性。我国幅员 辽阔,城乡基层情况复杂多样,且都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相关,基层干部群众 对其基本状况、矛盾所在、出路和办法更为了解。推行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走 基层群众自治的路子,其效率和效果就比较理想。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793b1ea0116c175e0e4833.png)
4、某小区在推进社区建设中,鼓励居民参
与社区共治,做到“社区小事自议,物业自
管,活动自定”,走出了一条社会“微治理”
的新路径,使社区建设焕发生机。这种实践
探索( )
①是设
③创新了基层民主自治的有效形式
④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载体,社区许多公共问题得以解决。这一做法( )
①实现民事民定,调动了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②提高了居民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提高了基层政府治理效率
④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某市民政局统计显示,目前,该市居民 委员会承担的行政性工作占其总工作量的 85%以上,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 A.居民委员会是政府的基层组织 B.政府主动简政放权值得肯定 C.居民自治是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 D.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受到削弱
3.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
(1)农村:村民委员会 (2)城市:居民委员会
(1)村民委员会 ①性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职能:
③产生: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
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④管理途径:
⑤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居民委员会
①性质: 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6.3 基层群 众自治 制度课 件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 t课件 高中政 治人教 版课件 完美课 件
第二 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北票高中 郭静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f51276ef121dd36a22d8242.png)
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二,村民委员会。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的组织涉及村民委 员会的组成、产生、任期、活动方式及有关机构等方面。村民委员会由 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7人组成。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依法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决策机 制和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民委员会 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等委员会。
思想政治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System of Community Level Self-Governance
注:本PPT编写以马工程《宪法学》教材为参考
视频引入,初探新知
——1分钟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目录
一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概述 二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 三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及其发展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及其发展 ——基层民主的生动实践
2)民主协商 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 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 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 和谐。 开展: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 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 程。
4)民主管理 要求: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 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 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 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及其发展 ——基层民主的生动实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447d4d1a37f111f0855b19.png)
居民委员会的组织主要包括居民委员会的组成、产生、任期、活动 方式、有关机构和经费来源等。根据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办 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 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以及提出建议。
4.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 性自治组织。它在基层政权或其派出机关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按照村民 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的设立包括设立的原则和设立的程序 两方面内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 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原 则设立;
每个村庄都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旨在防止村民自治蜕变为“村官主 ③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农村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
组织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
选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
举 成员
举产生
内
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
容决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
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
策
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的原则讨论决定
农村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
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 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村民委员会的组 织涉及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产生、任期、活动方式及有关机构等方面。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村民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和委员,依法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实行少数服从多 数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 度。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 等委员会。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https://img.taocdn.com/s3/m/ed148bf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04.png)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中,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以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包括了两目的知识。
第一目“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阐述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逐一介绍村民委员会和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相关内容;第二目“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阐述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说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相关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我国的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了解了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组织形式、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内容与该制度的意义,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知识基础。
但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此了解比较少,只停留在感受层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没有直观、深刻的了解,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陈桂清的案例,认同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并理解其基本内容,懂得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有其独特的优势,增强制度自信。
2.通过了解柏洋村民主议事会,结合实例,理解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涵和意义。
能够在公共生活中积极主动参与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自觉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五、教学过程以复习巩固、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
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活动:提问系列问题: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方式?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有哪些?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并引入新课主题“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教案: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教案: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38dbc4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2.png)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第三个根本政治制度一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二、新课讲授〔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探究一:有同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拍到这样一张照片,元和街道平里村的办公楼前挂着三块牌子, 分别是“中共元和街道平里村支部委员会〞“元和街道平里村村民委员会〞“元和街道平里村村务监 督委员会〞.大家提出了不少问题.A.这三个机构是层级相同的村级组织吗?B.村务监督委员会与另外两个机构是什么关系?C.三块牌子挂在一起,说明三个机构的组成人员是一样的吧.D.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是什么关系?他们管的事情是一样的吗?E.村委会是如何产生的?查找资料,为同学答疑解惑图片中的地方是什么地方?你去过你们的居〔村〕 委会吗?你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吗?7、依法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本村的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8、向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并接受评议,执行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议定;9、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治理制度;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责任.村务监督委员会责任1、决策决议执行情况监督.监督村〃两委〃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情况,但不得干预村级组织依法决定事项的执行.2、村务、党务公开监督.但凡上级规定和农民群众要求公开的村务、党务事项,村〃两委〃应当全面、真实、及时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要认真审查公开的内容、时间和程序,如公开情况不能满足村民要求,应催促村〃两委〃及时重新公布.3、财务治理监督.负责对村级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村级集体财务方案和各项财务治理制度,催促村级组织严格执行各项制度.4、资产资源治理监督.催促村级组织完善集体资产、资源治理制度,建立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台帐;催促村级组织在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和集体资源开发利用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并参与重要经济合同的签订,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集体资源有效合理利用.5、重大事项监督.对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村级重大事项实行‘一事一监督〃,重点监督村〃两委〃在决策前是否广泛征求广阔村民的意见,是否根据〃四议两公开〃的程序研究决定,实施过程是否顺利、实施结果是否到达群众认可.如发现村"两委〃有决策不民主、运行不标准等问题,应催促其及时纠正.6、人事安排监督.对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集体资产运营机构负责人以及村〃两委〃自聘人员的人选进行监督审查,向村〃两委〃提出意见或建议;对换届选举时的村〃两委〃成员初步人选进行监督审查,向街道党工委提出意见或建议.7、村干部效能作风监督.监督村〃两委〃及其成员的工作效能和作风建设情况,必要时提出意见、建议或批评,要求其接受质询或评议;根据多数村民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对不称职的村干部提出处理或罢免建议,提请村党组织研究,依纪依法启动处理或罢免程序.8、其他方面责任.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向村'两委〃反映村民对村务治理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和配合村〃两委〃的工作,协助做好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信访稳定工作;认真完成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授权的其他事项.村党支部的主要责任〔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探究三:某村要制定村规民约,村民们畅所欲言.A.我觉得应该规定村里重要事项要定期张榜公布B.我想把牲畜毁坏他人庄稼被打死,不赔偿写进去.C.我看村规民约,让村委会主任定就行了你认为哪些意见可以采纳?哪些不采纳?为什么你还会补充哪些建议?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过渡:开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广阔人民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吧.①民主选举: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和居民选举产生,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方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开展,选举程序更加标准,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探究四:某村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集资归还为修水塔所拖欠贷款事宜,到会113,108人赞成,由于多数村民支持集资工作,不到一星期就完成了.某小区举办迎新春邻居节活动,居委会组织社区志愿者教居民编中国结鞋福字,大家一起热热闹闹迎新春,共创和谐社区.你所在的村和社区正在开展哪些活动?走访你所在的村和社区,搜集相关事例,围绕人们依法参与基层民主的实践撰写调查报告学生:畅所欲言教师:②民主协商: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那么,让居民和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和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③民主决策: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有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④民主治理: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治理,属于泉村的全体村民和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那么,推动日常治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和程序,是做好基层民主治理工作的关键.相关链接:城乡基层公共事务治理涉及面广,包括办理本区域和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和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依法治理本区和本村的公共财产,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普法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等.探究五:设立“社区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是城乡各地普遍采用的公开形式,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形式,城市社区对居委会进行民主评议和监督的主体可以是居民代表.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也可以是由居委会代表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代表和居民代表联合组成的民主评议小组,在农村通过民主评议对村委会实行民主监督的职能主要由村民会议承当.⑤民主监督: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治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利,要预防以权谋私,尽可能预防治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但凡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和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群体自治组织的实际治理工作进行评议.三、结束新课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底性工程加以推进.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清楚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了解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产生,能够区分和掌握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和民主治理.五、板书设计。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https://img.taocdn.com/s3/m/2b89cac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0.png)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课题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本册教材《政治与法治》的第6课第3框,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1目“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介绍了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分析了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产生方式和职能,阐明了基层民主所具有的特点;第2目“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介绍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广大人民群众如何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来保障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两目内容互为表里,从组织层面和制度层面为我们阐释了为什么推进基层群众自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学情分析】本框的教授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基层群众自治的两种形式都比较熟悉,但对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和具体职能却知道较少,缺乏科学认知。
【课标要求】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定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明确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职能,说明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理解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与方式。
公共参与:积极主动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
【教学重难点】重点: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产生、意义;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难点:村委会和居委会的作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法;议题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学案【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单元框架再提问学生有去过你们的居(村)委会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吗?它们是做什么的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单元教材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明确教材所处的位置。
再以提问的形式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讲授(一)展示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让学生小组之间相互分享自己自学后整理的知识体系,并选出优秀代表在全班进行分享,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完成学案上的知识预习填空,并在书本上做好标记,然后发挥自己的智慧总结本框的知识框架,从总体把握本框教材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https://img.taocdn.com/s3/m/251cd31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8.png)
1.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与方式(3)民主决策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②要求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与方式(2)民主协商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小贴士: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情境导入
思考;通过以上镜头,思考;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存在什么关系?村委会和居委会发挥着什么作用?
情境导入
探究答案提示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我们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情境导入
199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实行。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村民自治的进程。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了修订。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23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eb336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4.png)
第四条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
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
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第五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
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
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
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街道办事处。
(1)村民会议也称为村民议事会,是由村民委员会召集,由本村18周岁以
上的村民组成,也可以由每户派代表参加的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
过半数通过,主要职权有制定规章权、人事任免权、议事决策权、民主监督权,
(居民委员会)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权。
2.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职责。
村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
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
要求和提出建议。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
3.讨论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
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不属于一级的政府机构,也不属于一级的政权机构,更不是乡镇人
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而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的主体不是上级
政府或者政府部门,而是全体村民;上级政府部门,或者是乡镇等政府部门,
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不是领导,而是指导、支持和帮助,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知识点
1.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含义: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村民自治:
性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内容: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3)居民自治:
性质: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任务: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内容: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民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意义: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
(1)民主选举: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照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2)民主协商:
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
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范围: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3)民主决策: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4)民主管理: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进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5)民主监督: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
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6)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
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加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