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海事中心建设的设想与建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国际海事中心建设的设想与建议

作者:陈传全

来源:《水运管理》2021年第04期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提出早在1996年。1996年1月6日,時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在视察宁波和上海港时宣布将上海建设成国际航运中心。2001年3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被列入“十五”规划。

“上海国际海事中心建设”的提出是在2005年。在2005年1月召开的上海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时任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法学院国际商务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的夏善晨提出上海应逐步建立国际海事中心。

1 “航运中心”与“海事中心”的关系

1.1 “航运”与“海事”

“航运”是指以水路运输或航空运输的方式来运送人或货物,强调的是运输人或货物的方式,在国际贸易上主要指海上运输。“海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海事”指一切涉海事务,如航海、造船、验船、海上法规制定、海损事故调查处理、港口建设及运营、航道疏浚测量、航标设置、海洋开发利用与防污染、海洋教育与培训、海洋气象观测预报等。

1.2 “航运中心”与“海事中心”

全球主要国际海事中心或航运中心有以伦敦为代表的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的国际海事中心,以新加坡和香港为代表的以中转为主的国际航运中心,以及以纽约和鹿特丹为代表的以腹地货物集散服务为主的国际航运中心。

国际著名港口的海事中心或航运中心的建设是根据港口本身情况和特点而定的。

伦敦以航运服务为主,其政府官网把伦敦称作海事中心(Maritime Center);香港和新加坡以货物中转为主,被称作航运枢纽(Shipping Hub);鹿特丹和纽约以腹地集散为主,被称为航运中心(Shipping Center)。

上海港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今后发展更侧重于航运服务,特别是要在船舶租赁与买卖、航运金融、海事保险、海事仲裁、船员管理与教育、海事与法律咨询等诸多方面提升竞争力,因此“国际海事中心”更能反映上海港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强国际海事中心建设也是上海港航运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高度后转为软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

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的。从国内外对“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义看,有的侧重港口设施的建设,有的关注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强调航运要素的有效配置与整合。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重点已经逐渐由发达的航运市场、完善的集疏运网络、先进的港口设施转变为金融服务、法律服务、贸易服务;国际航运中心早已不仅仅是港航运输中心,而是区域综合运输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法律中心。因此,“国际海事中心”更能体现“国际航运中心”的“外延”,也与上海当前和未来发展定位相符。

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航运保险方面,上海的航运保险市场规模排名居全国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仅次于伦敦和新加坡;上海保险交易所已建成首个服务行业的数字化交易服务平台;我国首家专业性航运保险社团组织――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在上海成立。航运贸易服务方面,上海航运交易所是我国唯一指定全国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和船舶交易中心,上海航运交易所编制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海事法律服务方面,

上海海事仲裁服务水平全国领先,国际海事司法上海基地构建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创立了便利的诉讼机制。

如果仅从港口规模和货物吞吐量来看,上海已处于全球顶尖水平,但从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状况看,上海的航运服务要素与成熟的国际市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外汇监管、融资成本、税收制度、法律体系、人才机构引进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航运服务要素的集聚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上海的现代航运服务业市场主体规模小、分散度高,对外服务能力有待培育;上海的航运金融、法律、信息咨询等衍生服务虽然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对国际市场的辐射能力仍较弱;上海的航运技术、平台和标准创新等领域发展迅速,但创新生态尚未形成。这些软实力既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外延”,更是国际海事中心建设的核心“内涵”。因此,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海事中心(Shanghai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enter)”更符合当前发展需要。

2 全球主要航运中心与海事中心比较

2.1 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

自2014年起,新加坡连续6年被《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评为全球最具实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其主要特点如下:

(1)地理位置优越,集装箱国际中转便利。新加坡港地理位置优越,适合开展国际航运中转业务。20世纪60年代,集装箱运输在国际贸易中作用凸显,新加坡紧抓机遇,加速兴建集装箱泊位,并制定优惠的集装箱中转政策。在政府部门和行业密切协作下,新加坡迅速发展成为集装箱国际中转中心,与其建立业务联系的国家有120个,港口600多个,船舶周班数达到400多个。

(2)港口科技投入大,应用广。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仅次于上海港居世界第二。为提高港口的运作效率,新加坡港积极发展港口科技。例如:开发应用集装箱码头自动闸门系统,实现全程自动化和无纸作业,港区集装箱通过时间缩短到25 s;建立电子信息系统,将贸易、港口相关主体整合在同一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整个物流运作过程的自动化。

(3)政策灵活,优惠措施全面。新加坡与许多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进入新加坡的国外货物大部分免征关税。新加坡的自贸政策使得货物流通便利,贸易成本降低,促进了新加坡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的发展。此外,新加坡还适时推出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企业落户,加大了对航运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将船舶零部件维修与保养行业的商品与服务纳入零税率范围。

2.2 纽约国际航运中心

纽约是美国的第一大城市、最大交通枢纽、最大商业城市,是世界金融中心。纽约港是美国第一大港,长期位于世界港口排名前列。纽约航运市场规模仅次于伦敦,其租船市场的年成

交量约占全球总量的30%以上。纽约在以公开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船舶资金上的表现十分突出,为全球三大船舶融资业务中心之一。纽约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依托的是航运金融业和腹地货物航运贸易。

2.3 伦敦国际海事中心

伦敦不具有新加坡的优越地理位置,也不具有纽约的腹地优势,其集装箱吞吐量的世界排名也不靠前,港口硬件设施方面也没有绝对优势,但这些并未影响其成为全球公认的国际海事中心,原因是伦敦在国际海事信息、航运融资、海上保险和国际海事法律服务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伦敦国际海事中心特点见表1。

表1 伦敦国际海事中心特点

数千家颇具规模的航运服务企业使伦敦成为全球航运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伦敦提供包括船舶注册、买卖和租赁,航运交易,海事保险,海运融资,海事诉讼与仲裁,航运信息咨询,航运人才培养等的全方位现代化航运与海事服务。

3 设想与建议

3.1 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吞吐能力

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设施体系和综合功能,包括洋山新港区、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和外高桥码头及后续工程等;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陆海联运建设、上海邮轮母港功能等;大力促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江海联运,提高货物水水中转占比;在洋山港区和外高桥港区中间位置设置集装箱堆场,加强洋山港区与外高桥港区的联动,形成优势互补。

3.2 加快形成世界一流港口的软环境,打造“两带”

“两带”即黄浦江现代船运服务产业带和沿海航运物流产业带。管理上高起点、高标准,服务上高质量、全方位,为建立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管理体系而努力。推进口岸改革,健全完善“大通关”,积极争取更多的自由港政策,拓展国际货物中转业务,提高上海港国际枢纽地位;加大口岸信息化投入,完善口岸信息化功能,实现全面的“一网通办”,降低商务成本,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标准统一,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全面信息共享和集中处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优化虹口航运一条街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洋山保税港区的作用;利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制度优势,实施航运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航运创新开放高地,提升参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核心功能。

3.3 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增强软实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