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案1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部编二年级《古诗二首》 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

部编二年级《古诗二首》 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
6.诗人站在窗前看见了美丽的景色,同时也看见了西岭的雪和停泊的远方来的船。
7.对比学习“含、令、岭”,以及“吴、船”。
8.全班齐读古诗。
9.配乐朗读古诗。
自己读一读第二行诗。第二行诗又写了什么?描写了一行白鹭排成队飞上了青天。学习“鹭”。
拓展
升华
共学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游戏中读词语。
3.背诵古诗。
4.自己读一读第二行诗。第二行诗又写了什么?描写了一行白鹭排成队飞上了青天。学习“鹭”。
5.那么上两句诗中所描写的景色诗人是从哪儿看见的呢?他还看见了什么呢?自由读后两行古诗。
1.开火车读生字。
2.试着背诵古诗。
精读
感悟
群学
5.那么上两句诗中所描写的景色诗人是从哪儿看见的呢?他还看见了什么呢?自由读后两行古诗。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
学科
语文
课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课型
精读
课时
教学
目标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
重难点
1、 读懂诗句,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
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 PPT等
教学
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回顾
引入
首学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它的作者是唐代的大诗人—杜甫。你们想读一读吗?
导入
感知
交流
互学
1.教师范读古诗。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的题目是——(齐读)“绝句”。你认识这个字吗?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第【1】篇〗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

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理解“究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风光。

(二)力量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力量。

(三)情感目标: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漂亮景象,体会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根底上,感受大自然的漂亮景象,体会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尝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到处以学生为主,努力表达“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根底,课外求进展”的现代教学理念。

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气氛,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供应有关资料(、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供应平台。

五、媒体选用状况表:内容要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资料来源媒体作用媒体方式导入留意反响cai课件文字(三首送别诗)1分钟自制创设气氛边读边想范读感受cai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西湖美景)0.5分钟剪辑整体感知引入意境边看边听简介学问cai课件文字表达(、时代背景)0.5分钟自制供应资料了解边听边记感悟诗意理解承受cai课件文字表达(字词句意)因学生而定自制供应资料帮忙理解学生自查感情吟诵理解承受反响cai课件音乐、图像(西湖美景)1分钟剪辑再现意境边播放边写吟诵写写画画品尝诗情承受反响组织cai课件背景音乐5分钟剪辑渲染气氛、沟通边播放边写画、沟通观赏积存学问拓展cai课件文字(杨万里其它诗作)2分钟自制供应材料边看边读边记六、教时安排: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第【1】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毕竟”、“映日”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境。

教具准备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采取措施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教学。

2、结合“乐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课堂教学“学中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一、激趣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

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苍茫无限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欣赏。

(出示课件中的祖国风景图)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

今天,你们愿意再背几首吗1、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背诵以下诗句。

(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庐山瀑布》四首古诗及动画)2、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之处这几首古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

(板书课题)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祖国风景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课件中的动画,以图释义,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3、解诗题。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景色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来介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

古往今来,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风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西湖十景。

(出示课件中的西湖十景图)同学们,西湖美吗看过如此美丽的西湖,此时此刻,你想对西湖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谈感受)作者杨万里为我们介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诗句中找一找吧! 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教案

15《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5个生字,会写“湖、莲”等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整首诗的意思,说出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1.学习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美景,能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孩子们好!我是XXX老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5课《古诗二首》。

课前准备大家都做好了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一)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孩子们,你们一定听出来了,刚才老师读的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小池》,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二)杨万里这位诗人非常厉害,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风光,尤其爱写荷花。

据统计,他写荷花的诗有180多首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课题),这首诗是他写荷花的诗中最有名的。

(三)读诗题。

(教学“晓”“慈”)1.“晓”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我们之前学过“春晓”,这里的“晓”和“春晓”的“晓”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指“早晨”。

2.(课件出示净慈寺图片)第二个带拼音的字读“慈”。

注意慈是平舌音,跟老师一起读“慈”。

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这三个字读的时候不可以分开,一起读一遍:净慈寺。

你还在哪儿见过“慈”字?是的,慈爱、仁慈、母慈子孝,还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3.林子方是人名,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

4.原来这首诗就是诗人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朋友林子方时所写的。

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诗的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一)这首诗里究竟写了什么呢?请听老师读。

(二)课件出示生字:毕、竟、映(标拼音)。

1.孩子们,诗中有三个生字,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吧!2.你能给这三个生字组组词吗?嗯,毕业,毕竟,竟然,倒映,放映。

孩子们,你们真不错!老师再送给你们一些:孩子们,跟老师一起读,毕恭毕敬,大功毕成;交相辉映、映雪读书;有志者,事竟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对儿童从小开展古诗词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这首诗前两句说明夏天西湖风光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丰富美好的想象;后两句抓住盛夏特有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精彩绝艳的画面。

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委婉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十几首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

这节课要求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通过诗句所看到的画面即可。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诵读方式,扩展相关诗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在古诗词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4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借助重点词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齐诵古诗《小池》。

2.简介作者:杨万里。

出示:杨万里,南宋爱国诗人,字廷秀,号诚斋,被称为一代诗宗,著有《诚斋集》。

他一生勤奋写作,相传有诗20000余首,现存诗4200首。

今天我们学习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另外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意图】由一年级所学的《小池》古诗导入,在背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味,简介作者,再次了解杨万里这位勤奋写作的爱国诗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五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五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

15、古诗二首【教材简析】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

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学情分析】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难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口语交际】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作者介绍1.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你知道杭州西湖这个有名的景点吗?(出示课件2:西湖美景图片)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比作美女,无论是谁,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

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用佳句来赞美它。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作者介绍(出示课件4)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

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

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

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这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想象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片)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的生平介绍)(4)理解诗题。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①学习“晓”。

看看“晓”的偏旁,你有哪些发现?②相机解释“净慈寺”。

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

①正音。

“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②识记。

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识记“慈、竟、映”。

(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

(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过多的解析。

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优秀教案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优秀教案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优秀教案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8个生字。

2.借助插图,联系生活,激活想象感受诗意,领悟诗情,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背诵表达出来。

3.初步领悟诗歌中比喻、夸张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

(一)识字写字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

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如:4.写字指导。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

“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二)朗读感悟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三)积累运用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四)实践活动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

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杨万里这位诗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吗?你能来背一背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是关于荷花的,你们看过荷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图。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人教部编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基本结构、韵律特点和意境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创作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它以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著称。古诗的韵律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古时同”,了解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意境的理解和生字词的记忆。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意境相关的主题,如“清晨出游的感受”。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古诗的朗读体验。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展示,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中的一首。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古诗的朗读与欣赏,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具体内容包括:
1.朗读并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学习生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通过朗读、讨论和实践活动来感受古诗的美。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7个生字,会写“湖、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西湖六月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难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引出西湖: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西湖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就是关于西湖的。

引出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全班齐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识字教学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可以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读音。

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让学生书空。

例如,“湖”是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中间是“古”,右边是“月”;“莲”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艹”,下面是“连”。

用生字组词,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

例如,“湖”可以组成“西湖”“湖水”“湖泊”等;“莲”可以组成“莲花”“莲叶”“莲蓬”等。

4.精读古诗,理解诗意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毕竟”“六月中”“四时”的含义,感受西湖六月的独特之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解释“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的意思,让学生想象西湖六月荷花盛开的美景。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最新部编⼈教版⼆年级语⽂下册15、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绝句》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15古诗⼆⾸杨万⾥、杜甫是我国著名的诗⼈,他们漫游祖国的⼭川,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

杨万⾥⽤凝练的语⾔描述了夏⽇清晨在西湖边送友⼈时看到的荷花美景,表现了西湖六⽉独特的优美风光,同时曲折地表达了对友⼈的眷恋之情。

看似平淡的笔墨,却为我们展现了令⼈回昧的艺术。

杜甫则把⾃⼰居住的草堂周围那多姿多彩的景⾊鲜明地展现在我们⾯前。

让我们⼀起阅读古诗,⾛近诗⼈吧!学习⽬标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多⾳字“⾏”;理解“毕竟”“别样红”“万⾥船”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情感和诗句的语⾔之美。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词语解释毕竟:表⽰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本⽂指到底。

西湖: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四时:四季。

⽆穷碧:⼀⽚碧绿,⽆边⽆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

映⽇:与太阳相映。

别样红:与往⽇不⼀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黄鹂:鸟,⽻⽑黄⾊,局部间有⿊⾊,嘴红⾊或黄⾊。

翠:绿⾊。

本⽂是指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机的颜⾊。

⽩鹭:鹭的⼀种,⽻⽑⽩⾊,腿很长,能涉⽔捕⾷鱼、虾等。

泊:停船靠岸。

东吴:古地区名。

万⾥船:不远万⾥开来的船只。

互动探究1.第⼀⾸诗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荷花?有什么特点?诗中描绘的是夏天早上的荷花。

荷花的特点是红。

2.《绝句》中⼀共出现了哪⼏种表⽰颜⾊的词?《绝句》中⼀共出现了“黄、翠、⽩、青”四种表⽰颜⾊的词。

3.《绝句》描绘了哪些景物?《绝句》描绘了黄鹂、翠柳、⽩鹭、青天、西岭、雪、船等景物。

4.怎样准确找出《绝句》⼀诗中对偶的词语?杜甫擅长写绝句和律诗,这些诗是很讲究对偶的。

⾸先字数相等,如,“黄鹂”对“⽩鹭”,它们都是两个字;其次词性要相同或基本相同,例如“翠柳”对“青天”,“翠”和“青”都是表⽰颜⾊的词,“柳”和“天”都是表⽰事物名称的词。

部编版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 优质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 优质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含教学反思)

1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准备田字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西湖荷花图及相关视频)学生观看并说一说感受。

2.谈话导入。

师:杭州西湖的荷花每年都吸引无数游人前去观赏。

南宋时,诗人杨万里在荷花盛开的西湖边送别友人,即景抒情,写下了两首流传千古的诗。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

二、理解题意,了解诗人1.教师板书诗题。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

2.解诗题。

(1)学习生字“晓”“慈”。

①“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一样,都是早晨的意思,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

可组词:拂晓、破晓。

②“慈”是平舌音,心字底,与内心有关,可组词“慈爱、慈祥、仁慈”等。

(课件出示净慈寺图片)引导学生知道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

(2)说题意。

①再读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时间:晓,天刚亮的时候。

地点:净慈寺。

人物:林子方。

事件:送别。

)②诗题的意思是什么?(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林子方。

)3.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有四千二百首流传至今,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的诗歌语言浅近、清新自然,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三、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同桌之间互读互纠,教师正音后齐读、分组读、男女生合作读。

“竟、穷、映”是后鼻音,“莲”是前鼻音,且声母是“l”。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教学课时共3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秀美。

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

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这时风景和四季不相同。

你看与天接连的荷叶无边的青绿;与太阳相映的荷花和往常不一样的艳红。

《绝句》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写景清丽,诗句简单易懂。

三维教学目标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4.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理念及实施策略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阅读教学中要关注词句积累、关注段篇教学、关注朗读指导、关注学习方法、关注动手勾画、关注课前预习、关注习惯养成。

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走近古诗1.指名背诵田园诗《村居》。

2.读题,理解。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再读古诗,想必也一定能读懂。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1)出示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

学生质疑。

(2)出示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写结合,内化古诗1.出示荷花图片,看着此情此景,想说什么?2.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写一段话。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2《古诗二首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2《古诗二首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针对诗句中的难点和重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诗句的内涵。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诗句的理解。
3.合作完成诗句的创意改编或仿写。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反思与评价策略:
2.强调古诗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提高文学素养。
3.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小结
1.家庭作业:
a.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b.根据诗句意境,创作一幅画或一首诗。
c.收集其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2.课后反思:
a.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学习,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清晨的西湖美景,配合古典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落实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古诗二首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古诗二首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古诗二首优秀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本课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这两首古诗皆为流传千古的写景佳作,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写诗人早晨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的情景。

作者先发感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再写实景,碧绿的莲叶与天相接,娇美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艳丽。

全诗语言浅近明白,表现手法独特,生动描绘了西湖六月独有的美景,诗文表面上是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实际上是表达对友人深情地挽留。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

当时,安史之乱得以平定,诗人心情舒畅愉悦,面对草堂周围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小诗。

诗中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翠绿的柳树、鸣叫的黄鹂、蓝蓝的天空、飞翔的白鹭、西岭的千秋雪、东吴的万里船,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氛围。

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本课两首古诗的插图是传统的中国水墨画,用浓淡不一的墨色,加之色彩的晕染,勾勒出一幅幅富有意境的彩墨画,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第一幅插图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画面用浓墨晕染出近处的荷叶,淡墨着色表现远处的荷叶,虚实结合,碧叶亭亭,荷叶田田,充满生命活力;荷花用淡墨勾勒,花瓣点粉色,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尽显凌波仙子之态。

整幅画面清波微漾,碧荷粉莲,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好一幅夏日荷韵图。

第二幅跨页的插图配诗《绝句》,画面是写意山水,天地遥相呼应。

近处,翠柳依依,黄鹂欢唱,草堂映绿,泊船待发;远处,山雾缭绕,西岭积雪;天空,白鹭成行,展翅远飞,构成了一幅别样的春景图。

整幅图色彩明丽,春意盎然,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咫尺万里之意。

二年级语文15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案

二年级语文15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案

15古诗两首授课目的【知识技术】1. 认识 9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意,领悟表达的感情,感觉境地美。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坚毅意志和献身精神。

重点难点【授课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意,领悟表达的感情,感觉境地美。

【授课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碰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授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走近古诗1.指名背诵送别诗《别董大》。

2.读题,揭穿诗题中包含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诗人在清早送别友人林子方,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再读古诗,想必也必然能读懂。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1)出示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理解“毕竟” “四时”的意思。

学生思疑。

(2)出示三四句:“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重视领悟“无量碧”和“别样红” ,并读出自己的感觉。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写结合,内化古诗1.出示荷花图片,看着此情此景,想说什么2.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依照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写一段话。

3.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身不由己地赞叹——﹙回归一二句﹚。

4.这首诗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其他意思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5.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指名说,并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朗读,老师配乐朗读﹚。

6.背诵古诗。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3、感受诗句的语言美,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学会珍爱美好事物。

教学重难点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情境法、想象法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出示诗题。

读题。

2.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而且这里面有个读音------“净慈寺”读一下。

把题目再读一遍!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3.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谁在送林子方?学过杨万里的诗吗?引导背诵。

4.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

诗题所看到的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

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二、初读感知1、同学们自由读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读准。

3、读出诗的节奏和味道,学生读前四个字,教师来读后三个字,再调换顺序读。

4、引导理解诗的意思,把预习时不太了解的字词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并说说诗的大意。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

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

别样:特别。

5、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

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6、再读古诗。

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读着读着,这首诗已经不知道被我们读了多少遍了,但要读出感情,咱还得走近诗中去细细品一品。

三、品读诗境教师提问: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是什么?作者笔下的荷叶、荷花是怎样的呢?找到诗句。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范读,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的读读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用句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这一湖荷叶?你看(出示荷叶),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湖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8个生字。

2.借助插图,联系生活,激活想象感受诗意,领悟诗情,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背诵表达出来。

3.初步领悟诗歌中比喻、夸张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

(一)识字写字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

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如:4.写字指导。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

“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二)朗读感悟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三)积累运用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四)实践活动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

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杨万里这位诗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吗你能来背一背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是关于荷花的,你们看过荷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图。

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荷花、荷叶、最后定格。

)3、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吗能具体些吗(指导:你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或者你的感受)[设计意图]:北方的学生从未见过荷花,这对于学习这首古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课前,让学生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欣赏西湖美丽风光,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

古诗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部分,而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刚学过他另一首清新活泼的诗作《宿新市徐公店》,学生对于他是熟悉的,所以从诗人直接入手,自然导入课堂。

接下来再次让学生欣赏定格的荷花莲叶图,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必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荷花,初步感受荷花之美,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它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诗题,强调“晓”“慈”的写法。

)解诗题: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指导:从诗题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

带着这样的理解你再读一读诗题。

)2.我们来看这首诗。

出示全诗。

初读全诗:(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有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指读,正音。

3、诗,我们已经会读了,你还读懂了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

(你怎么知道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

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设计意图]: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

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低要求。

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古诗的信心。

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

但初读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说出“你读懂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已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琐碎的理解。

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1、同学们,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

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示)(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

()的荷叶()的荷花(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3)板书:无穷碧别样红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

(出示全诗。

)☆荷叶之多---“接天”:(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

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1)早晨什么样的太阳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2)指导朗读:读出灿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1)展开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了,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

谁说一说。

(2)指导朗读: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体会赞美、喜爱、愉快之情。

(1)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2)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写作背景--为友人升迁而高兴(1)这是送别诗,送别应该是伤感的、依依不舍的,为什么诗人那么的喜悦这是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

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2)同学们,如果若干年后,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学,你去送他,这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现在我们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

正是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的莲叶,他看到的荷花。

4、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现代人去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尤其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朗读指导。

同时朗读的指导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与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

在揭示出关键词“无穷”“别样”后,我让学生读好后两句,体会不一样的红,特别的绿。

接着通过原因的探究,又有两个词语跳了出来,引导学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读出荷花的面积之大。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悟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后,再在“面积广”“特别绿”“别样红”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

这样的朗读,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而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却很传神,如何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诗的美,诗的纯粹,诗的境界。

在教学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

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在看幻灯说之后,其实也可以让好的学生不看前面幻灯讲,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读写结合。

1、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谁来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

(配乐)2、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一千多年前,我,就是杨万里……(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中情感得到一种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让学生分别担任杨万里,林子方的角色来领悟诗情,必能使课堂达到新的高潮。

而故事的编写,则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1、没有完成故事编写的同学下课后继续完成。

2、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别具风格的送别诗,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点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共性。

教材只是一种范例,在这个环节,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去读诗,去品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一、复习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说诗意。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1.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特别关注“岭”与“吴”的读音。

4.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5.生自由读。

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1.读了诗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表示这些景物的词语。

(“黄鹂”“白鹭”“千秋雪”“万里船”)。

2.要是让你画出这些景物,你会如何画读读说说。

(有机落实理解诗意。

)扣住描写“色彩”与“数量”的词,体会景物的美。

3.引导学生从景物的动静来体会景物的美。

一、二句为动,三、四句为静4.找对子,体会语言的工整。

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西岭对东吴千秋对万里5.自由诵读全诗,说说诗意。

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窗”和‘柳“。

五、拓展延伸学生课外找找李白、杜甫的诗歌诵读。

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说诗意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