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春日忆李白》

合集下载

李白诗歌高考题汇编与答案

李白诗歌高考题汇编与答案

李白诗歌高考题汇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1江苏卷)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2022新高考2卷)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3题。

(共 12 分)(2020北京卷)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

【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杜甫《春日忆李白》赏析

杜甫《春日忆李白》赏析

杜甫《春日忆李白》赏析《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诗名《春日忆李白》,李白生于701年,杜甫生于712年,李白大杜甫11岁。

【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会见了诗人“高适”,这是第三次漫游。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四年(755年),杜甫在齐鲁又与李白相见,在饮酒赋诗之外,又讨论了炼丹求仙,而且共同访问了兖州城北的隐士范野人。

两人还互赠了诗篇。

杜赠李的诗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李赠杜的诗说:“秋波落泗si4水,海色明徂cu2徕lai2。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两人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面。

】我们先来分别读一下两人的这两首互赠诗:《与李十二白同寻十隐居》杜甫“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波,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我们还是一句一句来解读:“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字词典故“李侯”:【“侯”是一种爵位。

“李侯”是杜甫对李白的尊称。

】“阴铿”:【阴铿,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

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

】“东蒙客”:【晋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老莱子者,楚人也。

当时世乱,逃世,耕於蒙山之阳。

饮水食菽,垦山播种。

”后泛指处士,隐士。

】赏析杜甫说,李侯常常有很多佳句,颇似梁陈的“阴铿”。

我也是逃世的东蒙客啊,我特别怜惜李白君如兄弟一般。

“醉眠秋共波,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字词典故“幽期”:【隐居的期约。

】“北郭生”:【隐居不仕的人。

《韩诗外传》卷九载,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

《春日忆李白》阅读附答案

《春日忆李白》阅读附答案

《春日忆李白》阅读附答案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1),俊逸鲍参军。

渭北(2)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3)。

注:(1)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2)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3)论文:此处指论诗。

17.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高度评价?(4分)18.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5分)参考答案17.(1)成就(高)、地位(无敌);气质、个性(卓然不群);风格(清新俊逸)(2)18、(1)长安的树木枝桠吐绿,春意盎然,诗人看着眼前春景,想象着此时江东也许正值日落时分暮云纷纷,而身处江东的李白,不知一切是否如意。

2分(2)表达出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担忧和真诚的牵挂。

2分(4)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1分)3、这首诗的开头两联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4、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参考答案3、成就(高)、地位(无敌);气质、个性(卓然不群);风格(清新俊逸)4、(1)长安的树木枝桠吐绿,春意盎然,诗人看着眼前春景,想象着此时江东也许正值日落时分暮云纷纷,而身处江东的李白,不知一切是否如意。

2分(2)表达出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担忧和真诚的牵挂。

2分(4)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1分)(3)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4)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杜甫《春日忆李白》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秦州杂诗(七)》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秦州杂诗(十二)》阅读答案杜甫《旅夜书怀》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漫成一首》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九日登梓州城》阅读答案附赏析《绝句两首(其二)》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野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绝句二首》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杜甫《登岳阳楼》《登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杜甫《有叹》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蜀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杜甫《曲江对酒》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唐才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江汉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放船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后游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去蜀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旅宿(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阅读答案旧唐书杜甫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杜甫:望岳赠卫八处士(杜甫)佳人(杜甫)梦李白·其一(杜甫)杜甫:梦李白·其二阅读练习二:(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注释、赏析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注释、赏析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注释、赏析[唐]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注释、赏析《春日忆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

此诗抒发了作者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注释、赏析,欢迎大家收藏和阅读。

原文:[唐]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1、飘然,高超之意。

思(sì),指才思。

不群,不同于一般人。

谓白才思超群。

二句对仗工巧。

“白也”对“飘然”,白是人名,飘是风名,自可对偶。

又连用也、然、无、不四个虚词,摇曳生姿,遂使“诗仙”李白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清新,自然新鲜,力避陈腐。

俊逸,飘逸洒脱,不同凡俗。

庾开府,即庾信,字子山。

南朝梁代著名诗人,后入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开府”。

鲍参军,即鲍照,字明远。

南朝刘宋时著名诗人,曾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故称“鲍参军”。

二句以兼擅庾、鲍之长盛赞李白之诗。

3、渭北,渭水之北,借指长安一带,为杜甫所在地。

江东,泛指长江以东地区,即今江苏南部与浙江北部一带,为李白当时所在地。

二句互文见义,寓情于景,写二人天各一方,彼此都深相怀念之情。

4、樽,酒器。

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有所谓文笔之分,而通谓诗为文。

李杜同游齐鲁时,曾互相讨论作诗的甘苦心得,今别后追思,倍加神往。

一个“重”字,隐含以前已相与论过;一个“细”字,暗示别后另有所悟,亟思重与论之。

赏析:天宝四载(745)秋,杜甫与李白相别于山东兖州。

不久,李白去江东漫游,杜甫赴长安求仕。

这首诗是天宝五载春,杜甫在长安怀念李白而作。

上四句,盛赞李白诗才;下四句,抒发对李白的深切怀念。

结构谨严,情深意挚,全诗始终贯穿一个“忆”字。

把对李白其人的深切怀念与对李白其诗的倾慕赞扬,水乳交融在一起。

而对李白其人的怀念,又突出了一个“诗”字。

由盛赞其诗始,以渴望“重与细论文”终,承接紧密,前后呼应,转折自然,情景相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最新春日忆李白诗歌鉴赏

最新春日忆李白诗歌鉴赏

春日忆李白诗歌鉴赏《春日忆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yuwenm小编整理了春日忆李白诗歌鉴赏,欢迎欣赏与借鉴。

【春日忆李白原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春日忆李白简介】《春日忆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抒发了作者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

全诗感情真挚,文笔直率,怀念之情倾杯而出,诗人在抒发怀念之情的同时,高度评价了李白诗歌的重要地位和突出风格,因而这篇怀有之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更是一首诗歌鉴赏之作。

其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春日忆李白注释】⑴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

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⑵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⑶俊逸:一作“豪迈”。

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⑷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⑸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⑹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春日忆李白赏析】文学赏析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

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

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

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

古诗五言律诗《春日忆李白》阅读

古诗五言律诗《春日忆李白》阅读

古诗五言律诗《春日忆李白》阅读《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白话译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文学赏析】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

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诗人。

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增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

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能够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

这不但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

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

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

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仅仅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春天树”和“日暮云”都仅仅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

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

不过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

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古诗文阅读理解:春日忆李白(2011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春日忆李白(2011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春日忆李白(2011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思想内容的把握能力。

该诗是一首律诗,前四句是杜甫对李白诗歌的高度评价,第一句整体评价李白诗的地位无人能比,二、三、四句进一步评价,从“思不群”“清新”“俊逸”三个词语可以推断评价的角度应该是思想情趣和风格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把握和对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从注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渭北”、“江东”分别是杜甫、李白的所在之地,“春天树”和“日暮云”分别是两人所在之地的代表性景物,我们不难推测出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中,杜甫是借渭北之景和江东之景,来表达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路的把握能力。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个层次,一致四句为第一层,对李白高度评价,第五、六句为第二层,借描写两人所在地的特色景物表达对李白的思念,第七、八句为第三层,直抒胸臆,表达对两人相聚饮酒论诗的渴望。

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阅读答案

《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阅读答案

《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阅读答案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春日忆李白古诗赏析

春日忆李白古诗赏析

1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 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李白和杜甫 在洛阳相遇,二人十分投机,从此结下 了深厚的友谊。之后他们一起到宋州, 和诗人高适相逢。后来又一起到大梁城。 分别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 到达长安后,杜甫写了好几首怀念李白 的诗,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精选版ppt
精选版ppt
5
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 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考察对诗歌的概括能力)
答: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 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 清新、俊逸。
精选版ppt
6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 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 种表现手法? (4分)
江苏卷2011
春日忆李白 杜甫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
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
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
南岸地区。
精③选版论pp文t :此处指论诗。
2
译文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 远地超出一般人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 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 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 方,只能遥相思念。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 我们的诗作呢?
赏析思路:
离别之恨
1“是什么”(准确指出运用何种 5.“何时”:诘问

2019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诗歌结构(副本)

2019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诗歌结构(副本)

2019届高考古诗鉴赏:诗歌结构试题类编1.说说《春日忆李白》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原设答案:紧紧围绕一个“忆”字组织材料,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进而到)引出对李白的思念(以写景表达了对李白的思念),最后表达渴望再见面切磋诗艺的愿望。

对李白的思慕之情(思念)贯穿始终。

2.试简析黄庭坚《清明》这首诗的结构特点: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参考答案:以“生愁”统摄全诗……承接第一句,承接第二句,为尾联抒情铺垫,抒情关合全诗,照应首联。

3、简析《骤雨》这首诗的结构特点。

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原设答案:首先写天气的骤然变化。

(骤然比突然、猛然好)次写人物的活动。

在写人物活动的时候,又采用补叙进行了穿插。

这样打破时间先后顺序的结构安排,避免了行文的平铺直叙,使诗歌的行文富有变化。

另外,诗歌的末句与首联照应,文意上富有变化,增强了诗歌意趣。

4.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周邦彦《关河令》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原设答案:以时间的顺序为线索,还有以词人的凄冷孤寂的感情为线索。

5.刘敞的《登城》第三句在原诗结构中有什么作用?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原设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的意境。

6.简析苏轼的《望湖楼晚景》第三句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春日忆李白诗词原文及赏析

春日忆李白诗词原文及赏析

春日忆李白诗词原文及赏析春日忆李白杜甫唐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

渭北春天树,*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①庾开府: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②鲍参*:刘宋时任荆州前*参*,世称鲍参*。

③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④*东:指今*苏省南部和浙*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⑤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赏析】: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

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

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

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

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

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

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地之景。

“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

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

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

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象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

春日忆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忆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忆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日忆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日忆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1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译文及注释「翻译」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注释」⑴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

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⑵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⑶俊逸:一作“豪迈”。

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⑷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⑸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⑹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赏析」诗歌上结成的。

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

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

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

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

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

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全诗翻译赏析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全诗翻译赏析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春日忆李白》全诗翻译赏析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译文]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出自] 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庾开府: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鲍参军: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译文1: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

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译文2:李白啊!你奇伟的诗作无人能敌;你飘逸的才思卓尔不群。

诗风清新,堪比北周的庾信;诗格俊逸,有如南宋的鲍照。

如今,我们渭北、江东天各一方,遥相思念之情,就像这春天的绿树一般葱茏,像天边的暮云一样踊聚。

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桌共饮,再次把酒论诗呢……赏析:天宝三年(744)夏,一个33岁、寂寂无名、进士落第近十年的落魄书生,一位44岁、名满天下、刚被赐金放还的失意天才,在东都洛阳相遇了。

他们齐游梁、宋(今河南商丘一带),次年(天宝四年·745)再游齐鲁(今山东省),无情的历史居然网开一面,给了两位寂寞的俊才两次惺惺相惜的机会!年龄的差距、声名的悬殊、气质的迥异,丝毫没有影响两颗高贵心灵的交流,短暂的相聚之后,杜甫与李白为世人留下了一段堪比“子期伯牙”般永恒伟大的知音佳话。

诗人间的情谊自然要用诗歌来表达,杜甫专为李白写过十首诗,这首《春日忆李白》写于天宝六年(747),当时杜甫在长安谋求汲引,李白在越中(浙江绍兴)、金陵(江苏南京)一带漫游。

杜甫的诗词《春日忆李白》阅读

杜甫的诗词《春日忆李白》阅读

杜甫的诗词《春日忆李白》阅读《春日忆》唐•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赏析】“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四句,一气贯注,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作者称赞李白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与之匹敌。

他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甚至已经超越了庾开府和鲍参军。

关于“清新”,杨慎谓“清者,流丽而不浊滞;新者,创见而不陈腐”,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关于“俊逸”,乔亿曰“‘逸’字作奔逸之逸,才托出明远精神,即是太白精神,今人多作闲逸矣”,说的是白诗想象丰富,神思飞动,豪放洒脱,读之使人身心愉悦,美不胜收。

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其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两句,已成为世人对李白诗风的重要评价。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歌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

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

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

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歌鉴赏】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 赏析 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 赏析 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赏析翻译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赏析翻译《春日忆李白》原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春日忆李白》翻译注释:、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

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2、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3、俊逸:一作“豪迈”。

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4、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5、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6、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翻译: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春日忆李白》赏析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

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

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

杜甫《春日忆李白》阅读及答案

杜甫《春日忆李白》阅读及答案

阅读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一诗,完成第7题。

(6分)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瘐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7.⑴杜甫在诗中高度评价李白诗歌风格的句子是▲ ,▲ 。

(2分)⑵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2分)▲⑶“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根据有关注释,用自己的话描述此联所展现的画面。

(2分)▲参考答案:7.⑴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2分)⑵赞美李白的诗歌(1分),思念李白(渴望相见)(1分)。

⑶示例: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2分表述连贯,突出主要内容即可)。

附:【译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诗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二人十分投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

到达长安后,杜甫写了好几首怀念李白的诗,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赏析】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

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春日忆李白》
(2011·江苏卷·T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答:
【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解析】本题考查对思想内容的把握能力。

该诗是一首律诗,前四句是杜甫对李白诗歌的高度评价,第一句整体评价李白诗的地位无人能比,二、三、四句进一步评价,从“思不群”“清新”“俊逸”三个词语可以推断评价的角度应该是思想情趣和风格两个方面。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把握和对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从注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渭北”、“江东”分别是杜甫、李白的所在之地,“春天树”和“日暮云”分别是两人所在之地的代表性景物,我们不难推测出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中,杜甫是借渭北之景和江东之景,来表达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
【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路的把握能力。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个层次,一致四句为第一层,对李白高度评价,第五、六句为第二层,借描写两人所在地的特色景物表达对李白的思念,第七、八句为第三层,直抒胸臆,表达对两人相聚饮酒论诗的渴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