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构思脉络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江苏卷之构思脉络教案

诗歌鉴赏江苏卷之构思脉络教案

诗歌鉴赏江苏卷之构思脉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江苏卷诗歌鉴赏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构思脉络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江苏卷诗歌鉴赏的概述2. 诗歌构思脉络的定义和作用3. 诗歌构思脉络的基本类型和特点4. 诗歌构思脉络的解读方法和技巧5.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江苏卷诗歌鉴赏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对诗歌构思脉络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诗歌构思脉络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江苏卷诗歌鉴赏的基本特点、诗歌构思脉络的定义和作用、基本类型和特点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作品,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歌构思脉络的解读方法和技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江苏卷诗歌鉴赏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诗歌构思脉络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构思脉络的定义、作用、基本类型和特点,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3. 实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分析其构思脉络,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构思脉络的理解和鉴赏心得。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不同风格的诗歌,分析其构思脉络的差异,提高学生对诗歌风格的鉴赏能力。

2.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关注构思脉络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实践演练1. 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诗歌的构思脉络,锻炼学生的独立鉴赏能力。

2. 组织诗歌鉴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八、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诗歌鉴赏】诗歌篇章结构类解答技巧

【诗歌鉴赏】诗歌篇章结构类解答技巧

【诗歌鉴赏】诗歌篇章结构类解答技巧诗歌篇章结构类解答技巧提问常见用语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③“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

答题思考方向1、感情脉络: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

2、写作思路: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

答题常用术语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

2、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

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

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答题基本格式①确定结构思路;②结合诗句解说;③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一)考查角度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

下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山。

从具体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时间空间结构的。

也有前后文形成转折的;有前后照应的,也有层层深入的。

着眼于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

设问方式(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分析这首诗歌的构思脉络。

(4)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构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

其规律是:起——承——转——合;或者简单地说:景(事)--情(思)。

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

古典诗歌鉴赏之脉络04

古典诗歌鉴赏之脉络04

2017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一轮复习教学案04一、课前预学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1. 构思脉络是什么“构思”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的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

“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和条理。

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构思脉络”应为偏正结构,即构思的脉络,就是指行文的思路。

回答重在脉络,但也要兼顾“构思”的特点。

2.构思脉络如何分析⑴掌握律诗的常见结构模式,把握诗歌结构的规律。

由此分析诗歌的行文思路。

①四分法,即分“起”“承”“转”“合”四个层次。

②二分法,即首联和颔联是第一层,颈联和尾联是第二层。

如《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孤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如题目所示:首联和颔联为第一层,写“旅夜”;颈联和尾联为第二层,写“书怀”。

③三分法。

一般结构是:首联是第一层,颔联和颈联是第二层,尾联是第三层。

三分法也有变体,如《春日怀李白》。

⑵上述仅是一般情况,不能适用所有,如词、曲,所以,分析脉络一定要从划分层次入手。

先概括出每一句的内容,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合并归类,切分出层次。

3.答题要领:答案中一定要有体现“行文思路”的关联性词语!二、课堂研学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1年江苏卷)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⑶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

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

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

诗歌鉴赏专题: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构思”就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的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

“脉络”就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与条理。

也就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构思技巧(结构安排):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起-承-转-合)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总分总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构思技巧举例】1、抑扬有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之分。

抑扬,“抑”就是贬抑否定,“扬”就是褒扬肯定。

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意先对其她方面作贬抑否定这叫欲扬先抑。

“扬”就是目的,“抑”就是手段。

为否定与贬抑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她方面作一褒扬,这叫欲抑先扬。

“抑”目的,“扬”就是手段。

“抑”与“扬”就是对立统一的。

运用抑扬手法,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便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

2、层层铺垫如宋朝苏辙的《江上瞧山》:“朝瞧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褚”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

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3、伏笔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思路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思路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 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 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 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 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 错因分析
• ②如果是词,建议用每一句或几句的开头几个 字……结尾几个字为单位,划分层次,然后概括 各层大意,最后用“先从……转到写……最后” 模式表述 ③构思脉络类题目,要兼顾诗歌鉴赏的作用题。
• ④注意区分诗歌鉴赏构思脉络与诗歌情感变化类 题目的区别,前者侧重内容,后者侧重情感变化。
• “起”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 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 ①交代时间(节令)、地点②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氛 围,暗示…… ③点明题旨,统领全诗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体衰多
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 1.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 面的作用。(5分)
• ① “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交 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1分),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试赏析本诗末句的作用。
答: 本诗末句并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问,而是以景 结情,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朦胧、沉寂、荒凉、荒无人

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

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

思路脉络: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 析。
请人饮酒喝醉,醒来时,我发现客人散尽,只剩 一点残灯,尽管天还未亮,我早已便携剑登程。我冒 着飞雪前行,内心愁苦不堪,隐约能听见雄鸡唱晓的 声音。我独自一人向寥廓、寒冷的大漠北行,列队的 大雁却向温暖的南方掠去。白草漫野,只有接近云伽 关时,我才能微微辨出前行的道路。紫河冰封,无声 的严寒凝冻了往昔奔流的河水。京城和单于都护往来 的距离本身就相隔万里,更何况我这个被迫前来作客 边塞之城的老头儿呢?
卒章显志
王维《山居秋暝》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渔家傲》王安石
③三分法。
一般结构是:首联是第一层,颔联和颈联是第 二层,尾联是第三层。
例3】分析《旅夜书怀》的行文思路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第一层是首联,总说江村长夏“事事幽”;第二 层是颔联和颈联:从事物和人事两方面对“事事 幽”进行说明;第三层是尾联,又表达一层意思: 隐含了自己的忧悒和感慨。三个层次综合起来: 乡村生活虽然那么自在自得,但我就不能为国家 再做一点事情吗?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感慨。第 一层用“事事幽”总起,第二层从眼前的事物和 周围的亲人两方面对“事事幽”进行具体的说明, 最后一层进一步深化,对“事事幽”的忧悒和感 慨。类似于散文中的“总——分——总”一类的 结构。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探究律诗的构思脉络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探究律诗的构思脉络
继续写登高所见,落木萧萧、江水滔滔,拓展悲凄之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由描写所见的景转为记叙自身种种痛苦遭遇,贴近主题。
艰难苦恨烦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揭示主题,直抒胸臆,点明“艰难苦恨” 。
三、迁移
(2008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五、挑战

根据律诗“起承转合”的脉络构思,将 下列顺序已被全部打乱的八句诗进行合理的 排列。此诗题为《夏日》。




檐牙燕雀已生成 嘈嘈虚枕纳溪声 落落疏帘邀月影 蝶衣晒粉花枝舞
蛛网添丝屋角晴 直欲渔樵过此生 长夏江村风日清 久判两鬓如霜雪
夏日Βιβλιοθήκη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
探究律诗的构思脉络
一、探究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起 —承 —转 —合
二、验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承题,描写登高所见,奠定“哀”的基调。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名言摘抄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诗歌构思脉络

诗歌构思脉络

诗歌构思脉络诗歌构思脉络1、律诗的常见结构:①一般结构:四分法,起承转合式结构。

律诗在内容布局上都有起、承、转、合四步。

“起”,实际上是紧承诗题,引入所叙、所描之事、物,是律诗的第一联,即首联;“承”,是“起”的延续,拓展意境,一般也是记叙或描写,是律诗的第二联,即颔联;“转”在律诗中的表现,有的未改变前两联记叙或描写的笔法,但记叙与描写的对象或视角也会转变,有些律诗则干脆由记叙或描写转到议论或抒情上来了,也有的是把感情基调由悲变喜或由喜变悲,从内容上贴“合”主题。

这是律诗的第三联,即颈联;“合”则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突现中心的任务,抒情点睛之笔,所以,可以说,每首律诗必有一画龙点睛之句,那往往就是最后一联。

②二分法。

即首联和颔联是第一层,颈联和尾联是第二层。

③三分法。

一般结构是:首联是第一层,颔联和颈联是第二层,尾联是第三层。

2、绝句的常见结构:①一般结构:第一句起。

第二句承,第三句转,第四句合。

②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或叙事。

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转,揭示中心。

3、方法归纳:1、分析脉络要从划分层次入手。

先概括出每一句的内容,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合并归类,切分出层次。

2、掌握律诗的常见结构模式,把握诗歌结构的规律。

由此分析诗歌的行文思路。

1、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1).这首诗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内容的?请作具体分析。

(5分)(2)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6分)(3)诗歌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2、(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野望①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

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教师版)

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教师版)

诗歌鉴赏专题: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构思”就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得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

“脉络”就是指诗中清楚得布局与条理。

也就就是行文得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构思技巧(结构安排):1、物与情得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起-承-转-合)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总分总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构思技巧举例】1、抑扬有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之分。

抑扬,“抑”就是贬抑否定,“扬”就是褒扬肯定。

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意先对其她方面作贬抑否定这叫欲扬先抑。

“扬”就是目得,“抑”就是手段。

为否定与贬抑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她方面作一褒扬,这叫欲抑先扬。

“抑”目得,“扬”就是手段。

“抑”与“扬”就是对立统一得。

运用抑扬手法,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便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得景象。

2、层层铺垫如宋朝苏辙得《江上瞧山》:“朝瞧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通过色彩得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褚”得“荒村”、“落日”时分得“霭新画”、“更新色更深”得“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

层层得渲染,达到很好得艺术效果。

3、伏笔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得内容,在前面适当得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得《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诗歌构思脉络 公开课

诗歌构思脉络  公开课

学习目标
循“线”铺“路”,分析诗歌构思脉络
方法探寻
从典型例题中寻找思路结构题的方法要点
方法探寻
1、寻“线” :一词领全诗。 2、切分:分析脉络要从划分层次入手。概括 出每一句的内容,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合并归类,切分出层次。 3、表述:用“首先,其次(然后),最后” 等表明顺序的词来落实答案;
设问方式 (1)分析本诗的行文思路/构思脉络 (2)诗以“××”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 说明/全诗以“××”为脉络,请具体说明 全诗是如何扣住“××”来写的。
《寒山》答题存在问题
1、不明题意 2、层次划分不准 3、层意概括不清
3.2/6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 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 者是决不乱走的。 文章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 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 展现。
《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 诗”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 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 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 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 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 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杨载《诗法家数· 律诗要法》:“起承转合:破题——或 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 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 事引证。此联要解破题,要入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 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 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结句——或就题结, 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收场,如 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胡应麟《诗薮》:“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 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之构思脉络2 Word版缺答案.doc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之构思脉络2 Word版缺答案.doc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
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诗歌构思脉络 公开课 PPT

诗歌构思脉络 公开课 PPT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方法探寻
▪ 1、寻“线” :一词领全诗。 ▪ 2、切分:分析脉络要从划分层次入手。概括
出每一句的内容,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合并归类,切分出层次。
▪ 3、表述:用“首先,其次(然后),最后” 等表明顺序的词来落实答案;

▪ 《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 诗”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 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 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 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 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 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 如何切分?A表达方式的转变;

B叙写对象的变化、时间地点的转变

C熟悉诗歌常见思路(起承转合、总分总、
景----情等)
▪ 3、表述:用“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表 明顺序的词来落实答案;

循线铺路;点构思,析脉络
实战演练 1

望蓟门

祖咏
▪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 “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和条理。也 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 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构思脉络”应为偏正结构,即构思的脉 络,就是指行文的思路。回答重在脉络, 但也要兼顾“构思”的特点。
学习目标
循“线”铺“路”,分析诗歌构思脉络
方法探寻
▪ 从典型例题中寻找思路结构题的方法要点
------分析诗歌构思脉络
真题呈现
▪ (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1920诗歌构思脉络xinde

1920诗歌构思脉络xinde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参考答案: 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 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 切磋诗艺作结。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先写凤凰台的传说,然后写金陵凤凰台 的历史遗迹,再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光, 最后表达登金陵凤凰台的感慨,直抒胸臆 收束全篇。
1、紧扣诗题或诗眼作答。 2、紧扣诗歌的起(时间、地点、背景、起因)
承、转、合(收束全篇)作答。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 苏轼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 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讲解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 苏轼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 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1、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构思脉络 首联点明早春时节;颔联写自己病后的状态; 颈联写友人相邀,自己欣然应约,同去寻春; 尾联写寻春的结果,用城内“曲栏幽榭”的 “寒窘”反衬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
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溪旁短短的蒲草整
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
粗选细筛。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 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东溪
[ 宋 ]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诗歌构思脉络公开课PPT学习教案

诗歌构思脉络公开课PPT学习教案
胡应麟《诗薮》:“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 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
第9页/共16页
方法探寻
1、寻“线” :一词领全诗。
怎么找?经常出现在标题或首尾句、直接抒情 句中。
2、切分:分析脉络要从划分层次入手。概括出每 一句的内容,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合并归 类,切分出层次。
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设问方式设问方式11分析本诗的行文思路分析本诗的行文思路构思脉络构思脉络贯穿全篇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请对此作具体说明说明全诗以为脉络请具体说明为脉络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全诗是如何扣住来写的
诗歌构思脉络公开课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 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 结。
第1页/共16页
设问方式 (1)分析本诗的行文思路/构思脉络 (2)诗以“××”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
说明/全诗以“××”为脉络,请具体说明 全诗是如何扣住“××”来写的。
第2页/共16页
《寒山》答题存在问题 1、不明题意 3.2/6
2、层次划分不准 3、层意概括不清
第3页/共16页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 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 者是决不乱走的。
文章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 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 展现。
------先总写登台远望的感受,接着写远望 之景和遐想,最后写由远望产生的壮志豪 情。
第12页/共16页
实战演练2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宿山寺 项 斯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5分)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探究律诗的构思脉络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探究律诗的构思脉络
)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 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 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 处指论诗。
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五、挑战

根据律诗“起承转合”的脉络构思,将 下列顺序已被全部打乱的八句诗进行合理的 排列。此诗题为《夏日》。




檐牙燕雀已生成 嘈嘈虚枕纳溪声 落落疏帘邀月影 蝶衣晒粉花枝舞
蛛网添丝屋角晴 直欲渔樵过此生 长夏江村风日清 久判两鬓如霜雪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诗歌鉴赏复习之——
探究律诗的构思脉络
一、探究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起 —承 —转 —合
二、验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承题,描写登高所见,奠定“哀”的基调。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继续写登高所见,落木萧萧、江水滔滔,拓展悲凄之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由描写所见的景转为记叙自身种种痛苦遭遇,贴近主题。
艰难苦恨烦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揭示主题,直抒胸臆,点明“艰难苦恨” 。
三、迁移
(2008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诗歌脉络课件

诗歌脉络课件
分析:本诗可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前四句为第一层,是对李白诗的高度评价; 颈联是第二层,是借写景表达对李白的思念;尾联是第三层,盼望与李白相见讨论诗 歌。我们还要关注“构思”特点:首尾相应,以评诗起始,以盼望论诗作结,全诗立 足“诗”来构思。
本诗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 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 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①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 ②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 ③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
例3.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分析: 首联点题,交待登楼。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洞庭景象,景中亦寓情感。 颈联转入人事,诉说自己的孤微身世:亲朋音断,老病无依。尾联总括 一篇之情感,为个人的身世和国家的战乱而伤怀。 全诗的思路是:点题→写景→言事→结情。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起”:首联开启诗情,通过“思归客”、“一腐儒”写出了一个客居异乡很想 归去不得意的知识分子形象。
“承”:颔联紧承首联的客居思归,极写自己独处江汉的遥远和孤独。 “转”:颈联开始了意义上的转折,通过“心犹壮”、“病欲苏”传达出“暮年 心犹壮”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合”:尾联是整首诗的精神凝结点。“老马”“不必取长途”,综合了首联和 颔联的表意:我虽然是一个思归的孤独的腐儒;也综合了颈联的转折义并做进一步深 化:但是我人老,壮心存,用反问句表示自己的愤慨,同老马一样,自己并不是一点 用处都没有。 这样,全诗歌通过四联的起承转合,塑造了一个虽遭处逆境,但仍然思报国的知 识分子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二分法。
即首联和颔联是第一层,颈联和尾联是第二层。
分析《旅夜书怀》的行文思路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孤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诚如题目所示:首联和颔联为第一层,写 “旅夜”;颈联和尾联为第二层,写“书 怀”。 “旅夜”的景物明细而壮阔,寄寓了自己 的孤寂而落寞;而“书怀”则蕴藉着诗人 的牢骚和悲愤:报国无门。两层合起来是: 用羁旅月夜中的景物寄寓了自己报国无门 的悲愤情绪。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整首绝句先写景,后议论,其结构是由两 部分构成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考点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 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 考点。具体指向“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 整体的把握能力”,这也是2013年考试说 明中强调的重点考查项目。请同学们高度 注意。
知识讲解
“构思”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的 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 行总体设计。“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 局和条理。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 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 有中心有层次。“构思脉络”应为偏正结 构,即构思的脉络,就是指行文的思路。 回答重在脉络,但也要兼顾“构思”的特 点。
方法探究
如何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 1、从前面的考题来看,分析脉络要从划分 层次入手。先概括出每一句的内容,再分 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合并归类,切分出 层次。 2、掌握律诗的常见结构模式,把握诗歌结 构的规律。由此分析诗歌的行文思路。
1、“四分法”, 即“起”“承”“转”“合”四个层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绝句是先议论,后写景,给议论提供依据。 绝句开篇提出观点,即六月的西湖风光特别美丽, 与四季的其它季节不同。然后描写荷叶一片碧绿, 远与天接;再在荷花,与日光相映,鲜艳如火, 自有别样的美丽。整首绝句议论与描写相结合, 浑然一体。



归朝欢· 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 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 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 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 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②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 ③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 任职地。 ⑴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3分)
练习1
分析《登岳阳楼》的行文思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点题,交待登楼。颔联写登楼所见的 洞庭景象,景中亦寓情感。颈联转入人事, 诉说自己的孤微身世:亲朋音断,老病无 依。尾联总括一篇之情感,为个人的身世 和国家的战乱而伤怀。全诗的思路是:点 题→写景→言事→结情。
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
考题引入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2011江苏卷)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 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问题: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先写边地的景物和人物,前三句诗描写了 一幅边地的风物画。最后一句揭书绝句的 中心,“无那(无奈)金闺万里愁”,写 出长期戍边的战士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中 妻子思念之情,其中似乎包含着非战的色 彩。这首绝句由前三句后一句构成两部分。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先写景,后抒情:(2分)先选取草色、柳色、 桃花、李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1分) 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1 分) (先写春天的色彩;(1分)次写春天的繁花; (1分)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1分)最后写春 日惹恨,点明春思。(1分))
解题分析
本诗可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第(1)题 已经暗示你前四句为第一层,是对李白诗 的高度评价;第(2)题也暗示你这两句诗 是一层,是借写景表达对李白的思念;剩 下的两句当然是一层,盼望与李白相见讨 论诗歌。我们要关注的是“构思”特点: 首尾相应,以评诗起始,以盼望论诗作结, 全诗立足“诗”来构思。
承,第三 句转,第四句合。 2、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或叙事。 3、前三句铺陈,第四句转,揭示中心。
实战演练
野 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 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 三城设戍。 ⑵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 何扣住“望”来写的。(4分)
③三分法。
一般结构是:首联是第一层,颔联和颈联是第 二层,尾联是第三层。
例3】分析《旅夜书怀》的行文思路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第一层是首联,总说江村长夏“事事幽”;第二 层是颔联和颈联:从事物和人事两方面对“事事 幽”进行说明;第三层是尾联,又表达一层意思: 隐含了自己的忧悒和感慨。三个层次综合起来: 乡村生活虽然那么自在自得,但我就不能为国家 再做一点事情吗?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感慨。第 一层用“事事幽”总起,第二层从眼前的事物和 周围的亲人两方面对“事事幽”进行具体的说明, 最后一层进一步深化,对“事事幽”的忧悒和感 慨。类似于散文中的“总——分——总”一类的 结构。 《春日怀李白》《客至》是三分法的变体。
参考答案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 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 切磋诗艺作结。
答题格式
答案中一定要有体现“行文思路”的关联 性词语。
野 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 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 三城设戍。 ⑵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 何扣住“望”来写的。(4分) ①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②中间两联 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③尾联点明“望” 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评分 建议: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 对三点,得4分。
练习3
分析几首绝句的结构。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句起总写柳树的形象并切题,第二句 承,细写实写柳树枝条,虽然没有直接写 叶,但有枝条而联想到叶,这可以算是虚 写叶。第三句转,由写实物转而提出问题。 第四句合,回答第三句提出的问题。这首 绝句具备完整的起承转合四部分。
【例1】分析《江汉》的行文思路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简析
“起” 是首联,为第一层。通过“思归客”、“一腐儒”写出 了一个客居异乡很想归去不得意的知识分子形象。 “承” 是颔联,为第二层。紧承首联的客居思归,极写自己独 处江汉的遥远和孤独。 “转” 是颈联,开始了意义上的转折,为第三层。通过“心犹 壮”、“病欲苏”,传达出“暮年心犹壮”的积极入世的人生 态度。 “合” 是尾联,属于第四层。该层是整首诗的精神凝结点。 “老马”“不必取长途”,综合了首联和颔联的表意:我虽然 是一个思归的孤独的腐儒;也综合了颈联的转折义并做进一步 深化:但是我人老,壮心存,用反问句表示自己的愤慨,同老 马一样,自己并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这样,全诗歌通过四联的起承转合,塑造了一个虽遭处逆境, 但仍然思报国的知识分子形象。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 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 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 《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②挂席:挂起帆席,准备 启程。③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 老友)即将任职地。 ⑴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3分) 先写梦中泛舟震泽、波浪滔天的景象,再写眼前庐山 倚天雄奇的景象,最后感慨人生到处奔波的境遇。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
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 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 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 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 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 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 一空。又称靖康之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