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教师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篇章结构-2022年学习资料

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篇章结构-2022年学习资料

总结-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兴、统领全诗-伏笔铺垫、重章叠句、对比、抑扬、照 。-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等。-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4就诗句整体结构提问的术语有:-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托物言志、抑扬、对以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按景情-先情后 -的顺序-花喝-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尾联陡转,以-村行宋王禹偁-“惆怅”引出-马穿山径菊 黄,信马悠悠-思乡归隐之意-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科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 ?村桥原树似吾乡。情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孙自可留。-蘭
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 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 言尽而意犹未尽。-制
、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抑 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关不往,-小扣柴扉久不开-应怜展齿印苍答,-游园不值-叶绍翁-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 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 扬先抑法
6、照应-周-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剂-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教师版)

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教师版)

诗歌鉴赏专题: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构思”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的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

“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和条理。

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构思技巧(结构安排):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起-承-转-合)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总分总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构思技巧举例】1.抑扬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之分。

抑扬,“抑”是贬抑否定,“扬”是褒扬肯定。

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意先对其他方面作贬抑否定这叫欲扬先抑。

“扬”是目的,“抑”是手段。

为否定和贬抑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作一褒扬,这叫欲抑先扬。

“抑”目的,“扬”是手段。

“抑”与“扬”是对立统一的。

运用抑扬手法,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便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

2.层层铺垫如宋朝苏辙的《江上看山》:“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褚”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

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3.伏笔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照应一般有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诗词的整体框架、构思

诗词的整体框架、构思

诗词的整体框架、构思一:谋篇首先是立意问题,写诗是一种有目的的文学活动,写作的'目的’就是'意’,确定这个'意’就是'立意’,也就是所谓'意境’。

'意’是一种情感、一种观点、一种主张、一种思想。

'意’是爱恨情仇、建功守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高自许、不同流俗、怀古幽思、咏叹盛衰、思乡怀人、离愁别绪、风花雪月---。

这些都是'意’。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唐多令、咏絮’,词的立意偏于忧伤、无助、失望'嫁与东风春不管’表现出寄人篱下、无依无靠的悲凉;而薜宝钗的'临江仙、咏絮’她的立意偏于自信、抗争;'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表现勇于与命运抗争,雄心勃勃,春风得意之心情。

红楼梦的诗作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符合每个人的思想境界,性格特点,这就是曹雪芹写诗的的立意。

诗作品要想有深度,应当有明确充分的立意。

这个立意应当洗炼深刻,再用不同的手法展现,也就是'意象’的串联,组成'意境’。

甚至表现层次也是需要不断推敲与强化的。

这样才能增加诗的深度与强度。

才能创作出立意深远,有创造性、有历史价值的诗作。

立意,也就是说诗词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是你要表达的主题。

如果你的立意不成功,那么即使你有再好的修辞手法,再华丽的字句也不是一首好诗。

所有的修辞手法、精警的句子都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

古人的作品有很多是同一题材的,那么流传下来的也都是些立意好的作品,绝对不是一些文字华美而立意低俗的作品。

如果要具体的说诗歌的立意是没有办法讲清楚的,因为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借一位词家话说就是:1、表达的准确性2、思想的自由性和深刻性3、视角的民间性4、主题的鲜明性5、语言的优美性我们了解了立意的重要性后,那种为写而写,写完了不知道在表达啥的情况,就比较少出就比较少出现了。

我们要能基本做到先审题,而后立意。

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上课)

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上课)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以 3.卒章 显志 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颜!”表白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 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
指 诗 歌 在 议 论 或 抒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其二 )》 :“琵琶起舞 情的过程中,戛然而 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 止,转为写景,以景 高高秋月照长城。”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 4.以景 代 情 作 结 , 结 束 诗 最后一句以景结情。 结情 句,可以使读者从景 面之后, 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 物 描 写 中 , 驰 骋 想 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 象 , 体 味 诗 歌 的 意 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 你会生出什么感想? 境,产生韵味无穷的 是无限的乡愁, 还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现实 艺术效果 的忧怨?

【鉴赏】 这支曲子写的是春时的情思。 前五句写景,蜜蜂酿蜜,燕子和泥,柳絮飞扬似白雪,桃花飘落如 红雨,杜鹃声声,正报春归,这些都是极普通的描写。 前四句都作对仗,以“蜜脾”对“香泥”。“蜜脾”,即蜂巢,也 可以说是蜜蜂。蜜蜂衔泥筑巢,细雨蒙蒙,犹在劳作,而雨水正好帮助 它和泥;“香泥”形容落花于地,似乎泥土也沾了花香。 第五句“杜鹃声里又春归”,“春归”就是春去。杜鹃鸟“不如归 去”的哀怨叫声,最能牵动旅客的思归之情。第五句是承上启下的句子, 作者处理得相当好。就写春景来说,它承上;就写思归来说,它启下, 引出最后二句,写出人的相思之情。用杜鹃的啼声,引出对心上人的相 思之情,十分自然贴切。 “新诗”,新写之诗;“别离”, 别离之人。这两句是说,纵然把 新作的诗寄赠给你,恐怕也治不好呢的相思病。
即时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 甲午江行 (宋)毛珝 百川无敌大江流, 不与人间说旧仇。 残垒自缘他国废①,诸公空负百年忧②。 边寒战马全装铁, 波澜征船半起楼。 一举尽收关洛旧③,不知消得几分愁? 【注】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春,宋将孟 琪会同蒙古兵攻入蔡州,金国灭亡。六 月理宗下诏要收复三京,振奋军民斗志, 重新燃起北定中原的希望,这首诗就写 于此时。 问: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

鉴赏诗歌构思立意技巧

鉴赏诗歌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以小见大、 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 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的运用对提高诗歌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1.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借助典型的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典型的生活细节
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以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深刻、重大的主题。
4.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它是诗人借
助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来抒发诗人自己情感的手法,不是批评时政、 劝喻当道,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慨不平,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属于间接 抒情,抒情时很含蓄,既能把不便或不宜传达出来的情感传达出来,也 增强了诗的可读性,意在言外,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表面看来,颈联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 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 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有什么奇特 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便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 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 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唯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色, 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天树”“日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这 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 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诗看似 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诵的 名句。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抒怀(主 下阕(片)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④承__接__上__阕__, )
_表__达__主__旨__)
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对偶)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积累】构思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积累】构思技巧
1.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 弯抹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情感。
2.曲笔入题。曲笔入题,造成悬念。诗歌开头先来一 个开端,不直接触到本题,这样使作品有跌宕起伏之感,吸 引读者。
3.承上启下。这是古代诗歌最常见的方法,指上下文 之间的衔接转换。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使前后相邻的 两层意思上下连贯,前后衔接,以保证诗歌结构的严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积累】
艺术技巧之“构思技巧”
古代诗歌在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有讲究的,构思 技巧是指诗歌的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
结构上的“起—承—转—合”, 行文上的由“景”到“情”,
由“景”到“理”, 由“事”到“理”, 都显示出诗歌行文结构上的艺术,即行文构架 的严密、思路的清晰、写景抒情的浑然一体等。
鉴赏诗词中的结构技巧往往是提问思路特征或是考查 关键诗句的作用。
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 等。
古诗词中行文结构的考查角度,包括: 1、诗眼与诗题的暗合 2、上下诗句内容的衔接、过渡、铺垫 3、首尾或前后题意的照应 4、叙事与抒情议理的转折 5、近体诗的“起承转合”等。
古诗词行文结构的常用术语有:
4.伏笔照应。伏笔即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 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 沟通作品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 情合理。照应是篇章前后某点内容的衔接,又叫呼应。前面 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 个交代。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5.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 或情怀,点明主旨。
6.画龙点睛。诗歌末尾点明主旨、亮明观点,让读者 豁然开朗。

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教师版)

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教师版)

诗歌鉴赏专题: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构思”就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得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

“脉络”就是指诗中清楚得布局与条理。

也就就是行文得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构思技巧(结构安排):1、物与情得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起-承-转-合)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总分总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构思技巧举例】1、抑扬有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之分。

抑扬,“抑”就是贬抑否定,“扬”就是褒扬肯定。

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意先对其她方面作贬抑否定这叫欲扬先抑。

“扬”就是目得,“抑”就是手段。

为否定与贬抑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她方面作一褒扬,这叫欲抑先扬。

“抑”目得,“扬”就是手段。

“抑”与“扬”就是对立统一得。

运用抑扬手法,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便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得景象。

2、层层铺垫如宋朝苏辙得《江上瞧山》:“朝瞧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通过色彩得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褚”得“荒村”、“落日”时分得“霭新画”、“更新色更深”得“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

层层得渲染,达到很好得艺术效果。

3、伏笔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得内容,在前面适当得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得《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2019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篇章结构(1)

2019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篇章结构(1)

2、结构特点(起-承-转-合)
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
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3、如何体现主旨:
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景(物)情(主旨)的关系
1、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
上抒怀。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景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1、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
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2、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 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题柳亭送别图 明 徐渭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诗歌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 而后释法情感,破势而出。
诗歌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诗人摄取“妃子笑”入 诗,而要揭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
诗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一、首句或首联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下文; 2、点名时令、地点交代心情 ;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铺垫; 4、奠定情感基调 ;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
6、渲染某种气氛,营造某种意境,借景抒情,烘托任务情绪 形象(写景诗句); 7、如首句设问,则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4、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
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
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专题06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

专题06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

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1、整体上考虑诗歌的起承转合。

2、首句: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奠定基调、营造氛围、统领全诗、领起下文、铺垫【铺垫】示例:铺垫是指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例、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从全诗看,诗歌重心应当在后两句勾勒的特立独行、孤傲超绝的“钓翁”形象上,而诗歌前两句展现的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景象,便是这“钓翁”的背景,其居于次要地位,起到辅助作用。

也正是因为有了诗歌第一、二句的铺垫,“钓翁”的形象才更加鲜明。

【特别关注】:辨析伏笔和铺垫这两种手法也经常混为一谈。

伏笔是为下文行文所作的准备,有时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

有些诗歌开头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的伏笔。

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近酒家,就是为下文听商女唱《后庭花》埋下的伏笔。

铺垫则是为了突出主要描述对象,先作层层铺写,如同英语语法中的原级(good)比较级(better)和最高级(best)一样。

作者先描述其他事物作为原级,然后与主要描述对象进行比较,来突出主要描述对象的“更”或“最”字。

如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绝顶峰攒雪剑。

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间。

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比人心山未险。

”为了表现人心的险恶,作者先从雪峰、冰瀑、哀猿、啼鹃、吼风五个方面来写天台山的险,把天台山写得险恶无比。

然而和人心相比,天台山还根本不算险,人心该有多么险恶就可想而知了。

写天台山的险就是为写人心险恶而作的铺垫。

【开门见山】示例: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诗歌开篇即揭示主题,概括了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后面儿童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中间句:转折文意、承上启下、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层层渲染、重章叠句。

15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

15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

对面落笔 以小见大 蓄势 过渡
线索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铺垫
句法
似贬实褒(似褒实贬) 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曲笔
寓庄于谐 重章叠句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 诗结构中的作用。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3.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 4.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6.诗歌的开篇具有怎样的特点?试结合全诗分析。 7.诗歌的结尾一联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应用体验] (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 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 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即时小练] 1.(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二、掌握技法——找到解题钥匙 (一)作答古代诗歌结构技巧题的常规切入点 切入点一:明确思考问题的角度。 对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①线索的设置。 ②顺序的安排: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某种感情的变化 为顺序等。 ③过渡照应。 ④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铺垫照应。 ⑤结构特点:倒叙、先抑后扬。
[应用体验] (2011·山东高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与前两句 是什么关系,并分析其妙处。

诗词鉴赏之构思技巧

诗词鉴赏之构思技巧

欲渡黄河冰塞川,
宫女如花满春殿,
将登太行雪暗天。
只今惟有鹧鸪飞。
闲来垂钓坐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从军行七首(其二)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卒章显志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 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以 景 结 情
规范答题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构思技巧;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君觅封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行路难 李白
古今对比
越中览古
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 ,秀野踏青来不定。 .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 ,无数杨花过无影。 .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 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 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 ,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 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
展(8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进行书面展示,要
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评(9分钟)
• 蜀中九日登高 •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还。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教案叶县高中王亚丽一、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有关结构的典型术语。

2.掌握诗篇结构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把握律诗(绝句)结构的几种类型。

2.理解“脉络”的含义,从握律诗(绝句)结构特点入手,掌握理清诗歌的脉络的方法三、教学方法导引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四、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课程:【导语:】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答案】: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术语).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作用).诗歌的篇章结构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总结: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兴、统领全诗、设置悬念、首尾呼应、开门见山、伏笔铺垫、重章叠句、对比、抑扬、照应。

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点面结合等。

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首尾呼应。

4 、就诗句整体结构提问的术语有: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等。

一、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按景情的顺序: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思乡归隐之意。

诗歌鉴赏江苏卷之构思脉络教案

诗歌鉴赏江苏卷之构思脉络教案

诗歌鉴赏江苏卷之构思脉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江苏卷诗歌鉴赏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构思脉络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江苏卷诗歌鉴赏的概述2. 诗歌构思脉络的定义和作用3. 诗歌构思脉络的基本类型和特点4. 诗歌构思脉络的解读方法和技巧5.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江苏卷诗歌鉴赏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对诗歌构思脉络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诗歌构思脉络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江苏卷诗歌鉴赏的基本特点、诗歌构思脉络的定义和作用、基本类型和特点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作品,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歌构思脉络的解读方法和技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江苏卷诗歌鉴赏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诗歌构思脉络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构思脉络的定义、作用、基本类型和特点,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3. 实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分析其构思脉络,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构思脉络的理解和鉴赏心得。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不同风格的诗歌,分析其构思脉络的差异,提高学生对诗歌风格的鉴赏能力。

2.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关注构思脉络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实践演练1. 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诗歌的构思脉络,锻炼学生的独立鉴赏能力。

2. 组织诗歌鉴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八、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诗歌鉴赏江苏卷之构思脉络教案

诗歌鉴赏江苏卷之构思脉络教案

课时 NO:主备人:新沂一中刘岩用案时间:年月礼拜审查人教课课题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1、理解“构思”的内涵,能详尽分析诗歌的构思特色。

教课目标2、理解“脉络”的含义,从握律诗(绝句)结构特色下手,掌握理清诗歌的脉络的方法。

教课重点掌握律诗(绝句)结构的几各种类。

理解“脉络”的含义,从握律诗(绝句)结构特色下手,掌握理清诗歌的脉络的方教课难点法。

教课方法教课过程个案增补一、考题引入:阅读下边的诗,按要求作答。

(2011 江苏卷)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爽庾开府,俊逸鲍从军。

渭北春季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从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有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问题:谈谈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 3 分)【考点分析】本题观察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中“概括内容重点,概括中情意思”这一考点。

详尽指向“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掌握能力”,这也是 2013 年考试说明中重申的重点观察项目。

请同学们高度注意。

【知识讲解】“ 构思”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以前对诗的主旨、结构、资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

“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和条理。

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表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构思脉络”应为偏正结构,即构思的脉络,就是指行文的思路。

回答重在脉络,但也要兼备“构思”的特色。

《红楼梦》第四【解题分析】本诗可分三层,并且层次清楚。

第( 1 )题已经示意你前四句十八回“滥人情错为第一层,是对李白诗的高度谈论;第( 2 )题也示意你这两句诗是一层,是借误思游艺,慕雅女写景表达对李白的想念;剩下的两句自然是一层,期望与李白相见谈论诗歌。

雅集苦吟诗”,香菱我们要关注的是“构思”特色:首尾相应,以评诗开端,以期望论诗作结,全诗立足“诗”来构思。

向黛玉讨教课诗的【参照答案】立足于诗、李白:从赞叹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方法,黛玉说:“什想念,最后期望相见、商议诗艺作结。

诗歌欣赏之构思 公开课教案

诗歌欣赏之构思 公开课教案

诗歌欣赏之构思公开课教案
引言
本节公开课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理解诗歌的构思和艺术特点。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研究目标
- 掌握基本的诗歌欣赏方法和技巧
- 理解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 培养对诗歌的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
- 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经典诗歌作品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欣赏和讨论活动
4.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 利用一首简短的诗歌作为开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 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和特点。

步骤三:分析经典诗歌作品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 挑选几首经典的诗歌作品,对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作品的构思和表达手法。

步骤四:诗歌欣赏和讨论活动
- 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步骤五:诗歌创作实践
-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参考。

教学评估
- 学生对诗歌欣赏和分析的表现
- 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
通过本节公开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今后的文学学习和写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构思”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的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

“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和条理。

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构思技巧(结构安排):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起-承-转-合)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总分总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构思技巧举例】1.抑扬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之分。

抑扬,“抑”是贬抑否定,“扬”是褒扬肯定。

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意先对其他方面作贬抑否定这叫欲扬先抑。

“扬”是目的,“抑”是手段。

为否定和贬抑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作一褒扬,这叫欲抑先扬。

“抑”目的,“扬”是手段。

“抑”与“扬”是对立统一的。

运用抑扬手法,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便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

2.层层铺垫如宋朝苏辙的《江上看山》:“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褚”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

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3.伏笔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照应一般有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4.以小见大就是写小的景物来显示大的主题,即通过“小景”、“小事”、“小物”来反映大的主题。

它可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小事,但是诗人却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廷的特权,讽刺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大主题。

5.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

以景结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如宋朝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诗人在末句并未直抒离情别绪,只是把眼前开阔的横塘缩小到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柳、画船上,颇具神韵。

6.卒章显志卒章显志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明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敢于与权贵抗争的心声。

又如李白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7.结构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

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8.无理而妙所谓“无理”,乃是指违反一般的生活情况以及思维逻辑而言;所谓“妙”,则是指其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人的各种复杂感情以及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鉴赏者所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

这种写法别具一格,诗人往往把本无关联的景物人事与情理联系起来,虽有悖常理,却别开生面,更巧妙曲折地表现着复杂的感情。

如李益的诗《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一首闺怨诗。

诗以白描的手法传出了一位商人妇的口吻和心声。

这位少妇因盼夫婿情切而突然异想天开,想到潮水有信,而怨夫婿还不如“潮有信”,进而还想到弄潮之人,后悔自己没早嫁给他,这闺阁之想,端的是“无理”之极。

其实,这正是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展示了闺中少妇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更深刻地展示了这她的苦闷和怨恨心情。

这首诗的妙处正在其落想看似无理,看似荒唐,却真实、直率地表达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怨情。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望①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

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

【答】①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②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③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先写景,后抒情:(2分)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2分)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

(2分)(先写春天的色彩;(1分)次写春天的繁花;(1分)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1分)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

(1分))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归朝欢苏轼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

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

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

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

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

《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

②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

③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

(3分)【答】先写梦中泛舟震泽、波浪滔天的景象,再写眼前庐山倚天雄奇的景象,最后感慨人生到处奔波的境遇。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三、四句是写景的句子,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三、四两句以景结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不尽。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本诗在构思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答】这首诗在构思立意方面的特点是前三句写景,进行了层层的铺垫,最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在写景的顺序上,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题为“闺怨”,可是一开头去写“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是否违反了题意?请析之。

【答】.没有违反题意。

前面写“不知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

其“悔”是因为看见路边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思念。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漫书司空图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有人评论道:“却恨莺声似故山”,一个“恨”字,出人意表,“无理之极”。

你同意吗?试作简要分析。

【答】看似无理,实在情中。

诗人恨鸟不改“乡音”,就是恨人改了“乡音”,就是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把听不到“乡音”之恨,移到不改“乡音”的鸟的身上。

使所抒之情更深更曲,出人意表。

读来颇有神奇之感。

8.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还。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你认为妙不妙?为什么?【答】很妙。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月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

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①,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 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 指班超从戎的故事。

请比较两首元曲的结句(划线句),说说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答】第一首的结句是以景语作结,含蓄而让人深思回味。

第二首的结句是直抒胸臆,一声长叹,壮怀激烈,表现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参考答案1.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②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③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

2.先写景,后抒情:(2分)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2分)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

(2分)(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

)3.先写梦中泛舟震泽、波浪滔天的景象,再写眼前庐山倚天雄奇的景象,最后感慨人生到处奔波的境遇。

4.三、四两句以景结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不尽。

5.这首诗在构思立意方面的特点是前三句写景,进行了层层的铺垫,最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在写景的顺序上,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6.没有违反题意。

前面写“不知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

其“悔”是因为看见路边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思念。

7.看似无理,实在情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