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感知和观察(前段.感觉)
NO.4.感知和观察(后段.知觉和观察)
•右边图中心的圆更大吗?
•实际上他们一样大!
•这些水平线都是平行的吗?
法国艺术家以赛亚· 勒维安特(Isia Léviant)的画作 《谜》常会让人产生一种错 觉:盯着图片中的圆心时,仿佛画中的同心圆 环中有物质在流动。这种错觉起源于意识还是 眼睛?这个问题一直存有争议,直到本文作者 及其同事发现这种错觉产生的原因,是眼部发 生了微跳视(microsaccade)——眼球在凝 视时发生的无意识微小运动。要想把魔术造成 的错觉用作神经科学研究的实验工具,就要先 了解眼睛和意识所起的不同作用。
沃克和吉布森(Walk & Gibson,1961) 曾进行了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 实验--“视觉悬崖”(如图所示)实验,后 来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 研究者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用 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 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将 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 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没有差 异而九个月婴儿心跳速度会加快。当把 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 在另一边招呼婴儿时,发现婴儿会毫不 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却 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一边 ,纵使母亲在对面怎么叫也一样。这似 乎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但这 种深度知觉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在出生 后几个月里学来的,目前还没有定论。
知觉的信息加工如拼图游戏 觉错误 法庭证据 知
知觉的对象性
知觉的对象性
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 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 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知觉定式
知觉的对象性
六对杯子还是六对不同态度的脸?
鸭子还是兔子?
一堆黑块或一个单词?
英文单词“Liar”还是男人的脸?
小学儿童的感知与观察
方位知觉
形状知觉
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认识“个别对象”
认识“因果联系” 认识“因果联系” 阶段
一、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阶段
认识“对象总体” 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感知觉与观察
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 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 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
感觉: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开端,是思维活动的基础。 感觉: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开端,是思维活动的基础。 观察:是感知觉的高级形态,是一种有思维参与其中的感知活动。 观察:是感知觉的高级形态,是一种有思维参与其中的感知活动。
认识“个别对象” 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二、时间知觉额发展
三、运动知觉的发展
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的深刻性
二、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特点
观察的顺序性
观察的精确性
感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视敏度的发展
颜色视觉的发展
二、听觉的发展
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
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应。 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应。
一、空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的特性的反应。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的特性的反应。
第六章 感觉、知觉、观察
(五)后象
定义: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
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保留 下来的感觉印象叫后象。
种类:正后象和负后象。
视觉后象暂留的时间大约为0.1秒。电影胶片 是一张一张断续的,每秒放映24张底片,也是由 于后象作用,我们才能看到不间断的画面。
第三节 知觉
一、知觉的分类 • (一)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 觉和触摸觉
实验:苏联学者包达列夫在一次实
验中,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 的照片。在出示照片前,实验者向第一 组被试者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贯满 盈的罪犯,而向另一组被者说,此人是 一个大科学家。然后让两组人对照片上 的人进行描述。第一组的评价是:深陷 的眼窝,证明了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 巴,意味着他沿着罪恶道路走到底的决 心。第二组则认为:深陷的双眼表示了 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体现了他在 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听觉的主观体验:音高、响度、音色 分别对应于物理上声音的三个基本量度、频率、 强度和振动形式。 音色:基本频率与强度相同,但附加振动不 同的声音彼此区分开来的特殊品质。 听觉器官:外耳、中耳、内耳(耳蜗的柯蒂 氏器官) 噪音可以从社会的和心理的意义来定义,即 是一种人们不需要的声音。例如音乐如果妨碍 工作、学习或休息,也可以变成噪音。
刻板印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一,刻板 印象中包含了一定的真实成份,它或多或少反 映了认知对象的若干状况。无论是认为山东人 直爽还是认为商人精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二,刻板印象可以将所要认识的对象进行分 类,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起到执简驻繁的作 用。谁也不能把所有的特性都搞清楚,当知道 某人属于某个群体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已形成 的刻板印象,对其有个大致的了解。最后,刻 板印象能帮助人们更有效地了解和应付周围的 环境。我们常常要与一些人打交道,在这种情 况下利用刻板印象来指导我们对对方表现出适 当的言论和行动,有时还是颇有作用的。
感觉、知觉、注意、
感觉、知觉、注意、第一篇:感觉、知觉、注意、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内部感觉:指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
它包括运动感,平衡感、肌体感觉等。
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指间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某以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产生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一种感受器)。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觉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它感受器的影响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它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比如: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他的听觉更加敏锐)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做联觉。
如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身体的五感和感官器官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身体的五感和感官器官大班科学教案:认识身体的五感和感官器官引言认识身体的五感和感官器官是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了解五感和感官器官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增强对身体的认知,提高感知和观察能力。
本教案旨在以互动、实践的方式,引导大班儿童主动参与学习,加深对五感和感官器官的理解。
一、目标1. 认识五感及其作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2. 理解感官器官的位置和功能;3. 培养幼儿观察、感知和交流的能力。
二、前期准备1. 物品:五感的示意图、感官器官的图片、触感盒子、蒙眼布、水果;2. 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3. PPT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与孩子们一起做体操热身。
之后,教师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身体的五感和感官器官。
请告诉我,你们都有哪些感觉呢?”让孩子们分享与感官相关的经验和感受。
2. 探究五感(10分钟)教师呈现五感的示意图,引导幼儿讨论五感的名称和作用。
然后,教师以观察、听觉为例,向幼儿展示具体的实验或活动。
比如,用一个干净的眼镜框,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嵌在里面,让幼儿观察颜色变化;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节奏和音调。
3. 发现感官器官(20分钟)教师分享感官器官的图片,并介绍每个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比如,眼睛用来看、耳朵用来听等。
然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互动,让他们触摸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器官,体会它们的位置和形状。
4. 游戏与实践(25分钟)a) 触觉游戏:教师准备触感盒子,里面放置不同的物品,例如柔软的棉花、粗糙的砂纸等。
让幼儿用手去触摸并猜测盒子里的物品是什么,并解释它们是如何通过触觉进行辨别的。
b) 嗅觉游戏:教师准备几种具有浓烈气味的物品,如香蕉、香水等。
蒙眼的幼儿轮流接触这些物品,用嗅觉猜测是哪种物品。
c) 味觉游戏:教师准备一些水果,例如苹果、橙子等。
让幼儿品尝不同水果的味道,并描述味道的特点。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感知与观察
其他刺激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这种感受性。
感觉的相互作用除了可以发生在不同感觉间,还可以 发生在同一种感觉间,同一感觉间相互作用最明显的 是对比现象。
感觉对比分类: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几种刺激的作用而产 生的对比。 相继对比:同一感受器先后接受不同刺激的作用而产 生的对比。
4、联觉
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 的现象。 例如:红、橙、黄色使人觉得温暖—“暖色”;
蓝、青、紫色使人觉得冷——“冷色”
“暖色”的东西看上去显得大,有使视觉膨胀的作用; “冷色”使视觉收缩; 法国国旗蓝白红三色等宽,但因冷暖色的视觉效果,看上去并 不等宽,其中白色最宽,蓝色最窄。后来调整宽度,使蓝色最 宽,白色最窄,才使旗子看起来三色等宽。
•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内外活动,有意识的对儿童 的各种感觉能力加以训练和培养。
二、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知觉的定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观,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 体的反映。
客观事物
属性
形状、 颜色 大小
滋味 气味
质地 重量 温度
感官
眼 舌 鼻 皮肤
脑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知觉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 相反,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 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只有稍待片刻才能 恢复视觉,这称为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 除了以上所讲的视觉适应外,还有嗅觉、味觉等其他感 觉适应。
• 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指的就是嗅觉适应。
感知觉与观察力 ppt课件
的
起来那么小,是否刚才真是那么小而突然变大了,或者是不
培
是有什么骗术?
养
ppt课件
6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
第 三
感觉的重要价值
章
1.为个体提供内外环境信息,是认识事物的开端和知
感
识的源泉。
觉
2.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维持正常心理
、 知
活动、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
觉
与
感觉剥夺实验(Sensory Deprivation)
、
知 3. 感觉后像( Sensory Afterimage) 觉
与 观
4. 感觉的相互作用( Sensory Interaction)
察
力 5. 感觉补偿( Sensory Compensation) 的
培
养
ppt课件
17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
第 三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
章
感 (一)知觉的选择性(Perceptual Selective)
感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
觉
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
、
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
知
明确的含义,从而标示出来的特性。
觉
与 观 察 力
知觉的理解性主要受个人的知识经验、言 语指导、实践活动任务,以及个人兴 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的
不合理图形
培
养
ppt课件
27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
知
定强度并对机体造成损害或破坏时,都会引起痛觉。
觉
与 观 察 力
痛觉是有机体的报警系统,监视来自任何感觉的异常刺 激,引起警觉使人处于防御状态,从而设法避开有 害刺激,达到保护机体的目的。
565-第四章感觉、知觉、观察
第四章感觉、知觉、观察[教学目标]1、理解感觉、知觉和观察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感知、观察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3、了解观察的策略。
4、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觉、知觉和观察的概念及作用。
2、感知规律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时数] 3学时第一节感觉、知觉、观察概述一、感觉、知觉、观察的概念(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们周围的客观事物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滋味、温度、硬度等等,当事物的个别属性直接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时,人就会有所反映,这种反映就是感觉。
(二)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总是结合为整体而存在,或统一于事物的整体之中的。
因而,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通常会在头脑中产生关于这个事物整体的映象,这便是知觉。
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是密不可分的,统称感知。
(三)观察观察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知觉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而观察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
二、感觉、知觉、观察的作用(一)是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感知、观察是认识过程的低级阶段。
一切较高级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思维、情感和意志等都是在感知、观察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是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可以说,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感知、观察。
例如,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科学家的创造发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离不开感知和观察活动。
(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感觉剥夺”实验可以充分说明感知对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性。
俄国医生鲍特金(1830—1889)描述过一个病例。
这个病人除了一只眼和手上的一小部分有感觉外,全身其他部分都失去了感觉。
如果这个病人再闭上这只眼,别人也不去动他那只手,他很快就睡着了。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通过感知接受外界的任何刺激,他就会失去意识。
心理学基础-2感觉知觉和观察力的培养
VS
详细描述
人们在知觉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 知识来解释和组织刺激,以便更好地理解 和感知对象。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复杂 的几何图形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 经验来解释和组织图形中的各个部分,以 便更好地理解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恒常性
总结词
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们 对事物的感知仍然保持相对稳定。
听觉
总结词
听觉是人们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息,进而感知声音的过程。
详细描述
听觉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如说话声、音乐声、动物叫声等。耳朵内部的 结构能够将接收到的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识别。
触觉
总结词
触觉是人们通过皮肤接触物体,进而感知其质地、温度和压力的过程。
详细描述
触觉使我们能够感知物体的质地、温度和压力等物理特性。皮肤作为触觉器官, 能够将这些物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解释和识别。
在自我提升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 化等,更好地了解自己、提升
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感谢观看
THANKS
的认识。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 就没有知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把感觉信息整合起来,形 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认识。
感觉和知觉的发展水平与个体 年龄、经验和训练等因素有关
。
02
感觉的基本类型
视觉
总结词
视觉是人们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进而感知外部世界的过 程。
详细描述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它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事 物、颜色、形状、运动和光线。眼睛作为视觉器官,能够将 接收到的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解释和识别 。
NO.3.感知和观察(前段.感觉)课件
lA和 B的 颜色一
样吗?
l一样。
(四)联觉 (P46)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如暖色、冷色等。
(五)后像 (P54)
——对感受器的刺激停止后,感觉还能在某 一时间内维持的感觉印象,如电影、电视 观看等。
——视觉后像有正后像(先后品质一致)与 负后像(先后品质不同)之分。
•行波理论(冯.贝克西)
•观点: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 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 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 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 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 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 接近蜗底。
•评价:行波理论正确描述了500Hz以上的 声音引起的基底膜的运动,但难以解释 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9.人类的主导感觉是 获取信息的 。
10.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其获取的信息占人 ,听觉器官在
。
11.痛觉是 感觉的一种。 12.味觉在舌的四个识别区域是 、 、
、
。
13、人的内部感觉包括 、 、
。
•对立过程理论
• (黑林,四色学说)认为,视网膜存在 不同功能的锥体细胞,分别感受黑— 白 亮度、红—绿两色和黄—蓝两色。每种 锥体细胞感受的两种色光刺激,在光波 长度上各不相同。当每种锥体细胞在感 受色光刺激时,即产生两种颜色的互补 作用。许多实验结果支持了该理论,并 可解释红绿色盲。
2. 听觉
天里,被试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地思考,智力测试的成绩不理想等。
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时被试甚至出现
了幻觉(白日做梦)现象。
l这就是心理学上著Fra bibliotek的“感觉剥夺”实验。
幼儿园语文教案:认识五感的词语
幼儿园语文教案:认识五感的词语一、引言在幼儿园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对五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认识五感的词语,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周围环境的感觉和体验。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与五感相关的词语,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深入理解五感并培养其语文表达能力。
二、认识视觉1.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通过视觉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事物和颜色。
(段落标题)2. 相关词汇和活动- 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红、黄、蓝、绿等。
- 游戏:选择不同颜色的球或图画,并让孩子用指点或说出相应的颜色。
三、认识听觉3. 听觉是人们通过耳朵感受声音传递信息和信息传输方式之一。
(段落标题)4. 相关词汇和活动- 一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哭泣、笑声、鸟叫声等。
- 游戏:播放不同的声音录音,让孩子猜测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四、认识嗅觉5. 嗅觉是人们通过鼻子感受气味的感觉。
(段落标题)6. 相关词汇和活动- 一些表示气味的词语:花香、香蕉味、泥土味等。
- 游戏:让孩子闻一些日常物品的气味,并猜测是什么东西。
五、认识味觉7. 味觉是人们通过舌头尝到食物味道的感官。
(段落标题)8. 相关词汇和活动- 一些表示食物口感和味道的词语:甜、苦、辣、酸等。
- 游戏:准备一些食物样品,让孩子品尝并描述其味道。
六、认识触觉9. 触觉是指人们通过皮肤接受外界事物质地和温度等信息的感官。
(段落标题)10. 相关词汇和活动- 一些表示质地和感觉的词语:粗糙、柔软、冰冷等。
- 游戏:准备不同材料的触感样品,让孩子触摸并描述其感觉。
七、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幼儿可以逐渐认识五感,并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各种感受的理解。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拓宽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也为他们日常交流和社会实践提供了基础。
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老师需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关注每个幼儿的进展和需求,并根据幼儿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
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亲身体验与感知,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掌握五感相关词汇并培养其语文表达能力。
幼儿园的观察与感知
幼儿园的观察与感知学前教育教案:幼儿园的观察与感知引言:学前教育是对儿童早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系统化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其中,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阶段,对于幼儿的观察与感知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幼儿园的观察与感知,以期为学前教育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环境观察与感知1. 角度一:色彩与幼儿情感的关联色彩是环境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对幼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在幼儿园创设多样的色彩环境,利用色彩与绘画等媒介激发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其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2. 角度二:音乐与幼儿情绪的调节音乐在幼儿园环境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调动幼儿的情绪,并有助于促进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
教师需要通过音乐环境的打造,结合游戏与活动,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与感知能力。
3. 角度三:自然与人造景观的观察与体验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以绿化为主,两者的结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和感知自然与人造景观,培养幼儿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社交观察与感知1. 角度一: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幼儿园是幼儿进行社交交往的重要平台,教师应在日常的活动中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分享,引导幼儿观察并感知别人的情绪、需求和意愿,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与社交技能。
2. 角度二: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与情感建立教师是幼儿园生活中的重要陪伴者,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对幼儿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注重观察幼儿的情绪与需求,及时回应,并通过互动与沟通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
三、认知观察与感知1. 角度一:幼儿语言表达与沟通语言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基础,教师应通过观察幼儿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及时发现幼儿的语言发展问题,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高。
2. 角度二:幼儿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幼儿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与策略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提供有挑战性的活动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园观察与感知教案
幼儿园观察与感知教案一、引言幼儿阶段是孩子认识世界、发展身心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观察和感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和感知,幼儿可以积累各种经验和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思考能力等,有助于他们的语言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些有趣、创意和实用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在幼儿园中进行观察与感知的学习。
二、观察与感知的定义观察是指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仔细而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包括看、听、嗅、触、味等感官的运用。
感知是指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感觉印象,并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
三、观察与感知的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和注意力;2. 培养幼儿多样的感知方式,提高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3. 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社交交流能力;4.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观察与感知的教学内容1. 观察和感知的主题:1. 自然界的一片叶子;2. 动物的行为特点;3. 白天和夜晚的变化;4. 水体中的生物;5. 不同季节的变化;6. 幼儿园周边的建筑观察。
2. 教学活动:1. 叶子的观察与感知:a) 让幼儿观察并描绘一片叶子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b) 带幼儿去室外,观察树叶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树叶的特点。
2. 动物的行为特点:a) 观察并讨论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比如猫咪喜欢懒洋洋地晒太阳,狗狗喜欢追逐;b) 观察外出时的宠物狗的行为习惯,了解它们为什么会摇尾巴或发出叫声。
3. 白天和夜晚的变化:a) 带幼儿观察太阳升起和落下的过程,感受白天和夜晚的变化;b) 制作日夜变化的手工艺品,让幼儿亲身体验白天和夜晚的不同氛围。
4. 水体中的生物:a) 带幼儿去池塘或河流边,观察并捕捉水中的昆虫、小鱼等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b) 在幼儿园的水池中放入观察用的小鱼,观察小鱼的行为和生长过程。
5. 不同季节的变化:a) 带幼儿在校园内观察并记录季节变化下的温度、风向、植物等;b) 制作四季变化的手工艺品,让幼儿感受不同季节的特点。
第四章 感觉、知觉、观察
感 觉 、 知 觉
第一节 感觉、知觉
感 知 的 重 要 作 用 感 知 的 涵 义
第二节 感觉
感觉的概念 感觉的分类 感觉的规律性
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 内部感 觉 觉
运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1)邻近律:空间彼此接近的视觉刺激倾向 )邻近律: 于被一起知觉。
(2)相似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如果数个 相似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刺激同时呈现, 刺激同时呈现,相似的项目会被组织为一个图 形。
(3)封闭律:图形中小的缺失部分会被填充, 成为整体。
(4)良好连续律:图形中的部分被组合在一 良好连续律: 以使图形中的光滑线产生最小数量的中断。 起,以使图形中的光滑线产生最小数量的中断。
2.2.2.2对象特点与知觉整体性 2.2.2.2对象特点与知觉整体性
对象特点与知觉整体性图形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对整体的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 知觉不等于并且大于个别感觉的总和。 知觉不等于并且大于个别感觉的总和。格 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被普遍接受, 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被普遍接受, 也称格式塔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 也称格式塔原则,主
是平行线吗? 是平行线吗?
还有一块去哪儿了? 还有一块去哪儿了?
是正方形吗? 是正方形吗?
不可能图形
第3节 感知规律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和知觉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规律, 感觉和知觉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规律, 在教学上运用这些规律, 在教学上运用这些规律,提高学生对有 关客观事物的感知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关客观事物的感知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学习的是书本知识, 学生学习的是书本知识,这对学生来说 是间接经验,要理解掌握这种知识, 是间接经验,要理解掌握这种知识,必 须得到丰富的有关感性材料的支持。 须得到丰富的有关感性材料的支持。在 教学中, 教学中,学生的感性材料主要是在直观 的教学形式下,通过感知、 的教学形式下,通过感知、表象和再造 相想象等心理活动而获得的。 相想象等心理活动而获得的。教师根据 教学的目的,运用言语的描绘、 教学的目的,运用言语的描绘、实物的 操作、模型的演示、 操作、模型的演示、图表的展览等形式 进行的教学就是直观教学。 进行的教学就是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 给学生提供必要感性材料的一种重要的 有效途径。 有效途径。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人类的五感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人类的五感人类的五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是我们认识和感知世界的基本方式。
通过参与科学活动,中班的孩子们将有机会亲自体验和认识这五种感觉,加深对人类感官的理解。
第一节:视觉视觉是我们最常用的感觉之一,它能够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一切。
为了帮助中班的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视觉,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科学活动:1. 色彩探索:为孩子们准备一些颜色鲜艳的物品,如红色苹果、黄色柠檬等,并让他们观察这些物品的颜色。
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物品,孩子们可以学习识别颜色,并了解不同颜色对我们的心情和注意力的影响。
2. 影子观察:在室外的阳光下,让孩子们观察自己和其他物体的影子。
他们可以发现影子会随着太阳的位置和物体的形状而改变。
这样的观察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还可以加深对光线和阴影的理解。
第二节:听觉听觉可以让我们感知声音,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发展听觉能力对于语言和音乐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帮助孩子们认识听觉的科学活动:1. 声音追踪:播放一些常见的动物声音,如狗叫、猫叫等,并让孩子们辨别出声音的来源。
他们可以用手指指向声音的方向,锻炼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2. 音乐游戏:准备一些乐器或发声的玩具,让孩子们通过敲击或摇晃发出不同的声音。
他们可以探索不同乐器和玩具发出的声音,并学习区分高音和低音。
第三节:触觉触觉是通过皮肤感受外界物体的质地、温度和压力等信息。
以下科学活动可以帮助中班的孩子们认识触觉:1. 触摸与辨别:准备一些触感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石头、绒毛、粗糙的纸张等,并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通过触摸来辨别物品。
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触觉敏感度,并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2. 忍受触感:将一些冷热物体放在孩子们的手上,让他们感受冰凉和温暖的差异。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了解冷热对皮肤的影响,并学会忍受不同的触感。
第四节:嗅觉嗅觉能够让我们感知和区分不同的气味,这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奇而有趣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分析器特别是耳内的前庭器官作用重大)。
3.机体觉(内脏觉,饥、渴、胀、呕吐、恶心等) ——对身体器官异常变化的反映。
视觉 动觉 痛觉 听觉 压觉 嗅觉 味觉
韦伯分数 (△I/I) 1/60 1/50 1/30 1/10 1/7 1/4 1/3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视觉:晴朗夜空30英里以外的一支烛光 听觉:安静环境6米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声 味觉:9升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 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 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 温冷觉:皮肤表面1℃的差异
•行波理论(冯.贝克西)
•观点: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 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 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 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 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 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 接近蜗底。 •评价:行波理论正确描述了500Hz以上的 声音引起的基底膜的运动,但难以解释 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色觉缺陷(一般了解)
•色觉缺陷: ——色弱:对不同波长的感受性低于正常人。 ——色盲:全色盲(只能看到黑色和白色) 和局部色盲(如,红绿色盲)
⁂色觉理论(不作要求)
•三色说:(托马斯.杨)人的视网膜中有
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 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红、绿、蓝)。 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的刺激时, 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评价:得到一些实验的支持,但不 能解释红绿色盲的现象。
•听觉理论(不作要求)
——频率理论(物理学家,罗.费尔,1886) •观点: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的频率运动 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如 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连接卵圆窗的 镫骨每次振动的次数较少,因而基底膜的振动 次数也少。反之镫骨和基底膜都发生较快的振 动。 •评价: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人耳的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 动。
第二节
感 觉
一、感觉概念(P4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 的反映。 二、感觉的意义
•贝克斯顿(Bexton)的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 夺实验研究。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呆在缺乏刺 激的环境中。具体地说,就是在没有图形知觉(让被试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 塑料眼镜),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头)和听觉(实验在 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 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当时大学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挣50美分,这让很 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认为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 、课程计划。但结果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没过几天,志愿者们就纷纷 退出。他们说,他们感到非常难受,根本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 很短的时间内注意力都无法集中,思维活动似乎总是“跳来跳去”。更为 可怕的是,50%的人出现了幻觉,包括视幻觉、听幻觉和触幻觉。视幻觉 如出现光的闪烁;听幻觉似乎听到狗叫声、打字声、滴水声等;触幻觉则感到 有冰冷的钢板压在前额和面颊,或感到有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在过 后的几天里,被试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地思考,智力测试的成绩不 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时被试 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现象。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 心理学家通过切断志愿者各种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途径,让志愿者 处于高度隔绝的状态。实验证明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人生存的必要 条件,在被剥夺感觉后,人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 不同程度的损伤。
3. 肤觉
——刺激物的机械特性、温度特性、电特性作用 于外周感受器所产生的感觉,包括触、压、温 和痛等感觉等。
•触压觉——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
感觉,包括触觉(皮肤轻微变形)、压觉(皮 肤明显变形);
•痛觉——由对有机体有损伤或破坏作用的刺激引
起的感觉;
•温度觉——温度所引起的感觉,由刺激温度与皮
三、感觉的特点
•感觉反映的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不同于幻觉、思维、记 忆等);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非整 体; •感觉是对象(事物)的客观性与表现 形式的主观性的统一。
四、产生感觉的物质条件
1、一定能量的直接作用于感官 的客观程
•对立过程理论
• (黑林,四色学说)认为,视网膜存在 不同功能的锥体细胞,分别感受黑—白 亮度、红—绿两色和黄—蓝两色。每种 锥体细胞感受的两种色光刺激,在光波 长度上各不相同。当每种锥体细胞在感 受色光刺激时,即产生两种颜色的互补 作用。许多实验结果支持了该理论,并 可解释红绿色盲。
2. 听觉
(三)感觉对比(P46)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有同时对比与继 时对比(先后对比)之分。 如灰色长方形放在不同背景上感觉不同
A和B的 颜色一 样吗?
一样。
(四)联觉(P46)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如暖色、冷色等。
(五)后像(P54)
——对感受器的刺激停止后,感觉还能在 某一时间内维持的感觉印象,如电影、电 视观看等。 ——视觉后像有正后像(先后品质一致) 与负后像(先后品质不同)之分。
•共鸣理论(赫尔姆霍茨)
•观点: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 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象一部竖 琴的琴弦一样,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 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 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基底膜 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 低不同的音调。 •评价: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 不对应。
•听觉
16-20000 赫兹的可 听声波.
占人所获 信息的 10%以上。
•听觉器官
——内耳 耳蜗。
•听觉的生理机制(不作要求)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收集声音。 中耳:鼓膜—受声音压迫机械振动,带动 三块听小骨;锤骨、砧(zhen)骨、镫(deng) 骨—将声音传到卵圆窗。 内耳:耳蜗—是人的听觉器官。由鼓阶、 中阶和前庭阶构成。鼓阶与中阶间的基底 膜上包含大量支持细胞和毛细胞(听觉的 感受器)
析器。 ⁂认识的主导 感觉,占人 获取信息的 80%
⁂
眼球的结构及视力(一般性了解)
•眼球壁:角膜外界光线由此入眼;
•虹膜:调节瞳孔大小(外层); •网膜有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具感 光功能(内层); •眼球:晶体、房水和玻璃体,皆为屈光介质。
•视敏度;即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细节 的能力。
这是什么?
内容提要
•感觉、知觉、观察及其主要作用 •感觉、知觉的分类 •感觉的规律性
•知觉的分类和知觉的主要特性
•错觉与幻觉 •观察策略及其水平的提高 •感知观察规律的教学应用,等
第一节
引言(感知和观察的概述)
一、三个基本术语(P42) 1、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 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 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3、观察 ——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 与的较为持久的知觉,即“思维着的知 觉”
第三章 感觉、知觉和观察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 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 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
《列宁全集》第38卷P181页
生动的直观——感性认识
关于感知和观
察……
我们想 了解的 太多了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人是如何认识这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人怎么知道物体的大小远近? 错觉的产生原因? ……
•视觉后像(一般性了解):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
色背景,会看到一个发亮的灯泡。
六、感觉的分类(P43)
•根据刺激信息来源的不同:
——外部感觉(体外刺激引起,主 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肤觉等); ——内部感觉(体内刺激引起,主 要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一) 外部感觉
1.视觉
⁂可见光波。 (400-760毫微米电磁 波)作用于视分
二、感知和观察的重要意义(P48-49)
1、是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 2、是科学发现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前提; 3、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手段; 4、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5、是情感生活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感 觉
感 觉:生理与心理的交汇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荷兰版画家艾舍尔(M. C. Escher, 18981972)是一位怪才,擅长空间错觉、几 何拼接、悖论结构,他的作品从"不可能" 的角度重新描绘了这个客观世界,并给我 们的主观感受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许多画 都源于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自相缠绕 的怪圈是他画中一个经常出现的主调动机 。
(二)感觉适应(P45)
——因为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性发生高低 变化的现象叫适应。如, 视觉适应:暗适应(对暗黑刺激的适应)、 明适应(对明亮刺激的适应),等。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 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温度觉与触压觉的适应 (煮青蛙) ——其意义在于: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9.人类的主导感觉是 ,其获取的信息占人 获取信息的 。 10.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听觉器官在 。 11.痛觉是 感觉的一种。 12.味觉在舌的四个识别区域是 、 、 、 。 13、人的内部感觉包括 、 、 。
3.感觉阈限(绝对、差异)都与相应的 感受性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