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2020)

合集下载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

然而,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交通违法现象屡禁不止,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了规范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制定了一系列处理程序规定。

首先,对于违法停车的处理程序规定是,当驾驶员在禁止停车区域停车或者停
车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时,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对其进行罚款处理,并可能予以拖车处罚。

此外,对于占用应急车道、消防通道等严重违法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予以拘留处罚。

其次,对于超速行驶的处理程序规定是,当驾驶员超速行驶时,交通管理部门
将依法对其进行罚款处理,并可能吊销驾驶证。

此外,对于严重超速行驶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再次,对于酒驾、毒驾的处理程序规定是,当驾驶员酒后或者吸毒后驾驶机动
车辆时,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对其进行罚款处理,并可能吊销驾驶证。

此外,对于严重酒驾、毒驾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对于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如闯红灯、违规变道、不遵守交通指
示标志等,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对其进行罚款处理,并可能吊销驾驶证。

对于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是保障道路交通秩序,维护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法律依据。

每个驾驶员都应当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共同营造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

希望广大驾驶员牢记交通法规,文明驾驶,共同努力,共建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是社会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认为红灯就是绿灯,或者道路上的交通规则不适用于他们。

这些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违规行为对人身和财产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安全。

为了有效地保持道路交通安全,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和行车行为,必须建立合理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违法处理程序规定,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一套程序,针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对违法人员进行惩罚和处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执行,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提升大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并促进更好的社会治理。

为了保持道路交通安全,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和行车行为,我国道路交通治理法律法规的推行完善是不断进步的。

鉴于此,道路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多年实践经验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违法行为处理办法和程序规定,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和平、有序、高效地实现。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于道路交通的各种违法行为都有着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交通信号违法行为,包括闯红灯、不按规定直行、掉头、转弯等,处理手段都有相应的规定。

一些违反交通规定的行为,如不系安全带、不按规定使用车道等,都有相应的处罚方式及其标准。

除了行为处罚之外,还会联合警察、公安等部门制定的措施,加大监督力度,提高交通违法行为治理的水平。

另外,在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方面,也应注重建立法规惩治和积极预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当一些违法行为已经成为惯性行为时,处罚处理不再如之前那样有效,所以还应提高社会大众对道路交通安全与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文明规范的倡导和积极引导。

通过规范行车行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及安全督查,规范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及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守法从行动开始。

总之,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规定是防控安全风险、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基础性工作,不仅有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还对提高全国公民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驾照考试知识归纳)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驾照考试知识归纳)
l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被扣留的车辆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被扣留的机动车,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30日内没有提供被扣留机动车的合法证明,没有补办相应手续,或者不前来处理的,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并且经公告3个月仍不前来接受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该机动车送交有资格的拍卖机构拍卖,所得价款上缴国库;非法拼装的机动车予以拆除;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予以报废。
4)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
5)具有被盗抢嫌疑的
6)机动车属于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予以收缴并强制报废。
7)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
2.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1)饮酒、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2)机动车驾驶人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责任
事项


罚款
暂扣/
驾驶证
吊销
驾驶证
15日以下拘留
刑法(处有期徒刑)
20-200
200-2000
3年以下
3-7年
7-15年
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可以指出违法行为,令其立即驶离





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拖移至指定地点停放。不可收拖车费。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一)现场处理程序:
行政强制措施的现场适用:
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因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发生、防止证据灭失的需要或者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满12分的,可以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1.扣留车辆;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交通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秩序和市民出行安全。

为了规范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一、违法行为的认定。

1. 交通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超速行驶、闯红灯、酒驾、醉驾、占用应急车道、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行为。

2. 违法行为应当由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进行认定,认定时应当出具书面证据,并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复核。

二、处理程序。

1. 当事人在接到违法通知书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如不服罚款处罚的,可以申请听证。

2. 对于轻微违法行为,可以选择接受罚款处罚或者参加交通安全教育,但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 对于严重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在规定时间内接受调查和处理。

三、处罚措施。

1. 超速行驶、闯红灯等轻微违法行为,一般处以罚款和记分处罚,情节严重者可以吊销驾驶证。

2. 酒驾、醉驾等严重违法行为,一律吊销驾驶证,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对于占用应急车道、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行为,可以处以罚款和记分处罚,情节严重者可以吊销驾驶证。

四、复核申请。

当事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认定有异议时,有权向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申请复核,复核结果为终审结果。

五、监督机制。

1.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的监督机制,及时纠正处理不当的情况。

2. 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举报。

六、处罚执行。

当事人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接受处罚,如逾期不缴纳罚款或者不履行其他处罚决定,将依法进行强制执行。

七、法律责任。

对于故意妨碍交通违法行为的认定、处理程序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八、附则。

1.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修改,应当经相关部门审批。

2. 本规定解释权归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所有。

以上即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希望广大驾驶人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共同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现场处罚一简易程序处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交通警察对于当场发现的违法行为,认为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和安全的,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依据,向违法行为人提出口头警告,纠正违法行为后放行。

适用简易程序处罚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作出,并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1、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2、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3、制作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4、处罚决定书应当由被处罚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印章;被处罚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处罚决定书上注明;5、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被处罚人;被处罚人拒收的,由交通警察在处罚决定书上注明,即为送达。

交通警察应当在二日内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报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二一般程序处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二百元不含以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适用一般序。

一采取强制措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依法可以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1、扣留车辆;2、扣留机动车驾驶证;3、拖移机动车;4、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5、收缴物品;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采取本规定第1、2、4、5项行政强制措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1、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2、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3、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并告知当事人在十五日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4、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由当事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印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5、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收的,由交通警察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即为送达。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引言道路交通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因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发生,不仅会产生直接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交通安全法规和措施,通过加强工作力度和完善处理程序,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定义在道路交通活动中,如果行人、车辆或者其他交通参与者通过违反交通安全法规,包括道路交通信号设施信号的,妨碍交通安全或者扰乱公共秩序、制造交通事故、行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财产安全等行为即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针对不同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在处理程序方面也有不同的规定。

此处以驾驶员超速行驶为例进行说明:立案查处当交通警察发现一名驾驶员在道路上超速行驶时,需要立即立案进行查处。

在立案的过程中,需要记录下时间、地点、车辆的种类以及车辆号码等重要信息,作为后续处理的参考依据。

责令改正在立案之后,交通警察会对超速行驶的驾驶员进行口头警告或书面警告,并要求其当场改正错误行为。

如果驾驶员能够及时予以纠正,就可以避免后续的处罚。

处罚决定如果驾驶员无法在口头或书面警告后予以纠正,交通警察将根据法规规定,以行政处罚形式进行严肃处理。

具体的处罚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罚款、记分、吊销驾驶证等。

申诉和复议在处理程序的最后一步,被处罚的驾驶员可以通过申诉和复议程序进行维权,防止其受到不合理的处罚。

驾驶员可以向上级交通部门或其他有关机构申请申诉和复议,就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强制措施等进行申诉或复议。

总结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国家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的完善,可以有效提高交通秩序,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认真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不断提升对安全意识的认识,为创建和谐交通环境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关于公安部新修订《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解读

关于公安部新修订《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解读

关于公安部新修订《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解读为贯彻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近日,公安部修订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57号),新《程序规定》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程序规定》于2004年5月1日颁布实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对《程序规定》作出修订,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效能,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规范执法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保障交通违法行为异地处理、便利租赁汽车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等改革措施实施,更好地保护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以进一步规范执法、推进便民利民为立足点,《程序规定》重点对6个方面内容作了修改:一是交通违法行为人可以跨省异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

按照原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只能在交通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机动车登记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

新规定明确机动车驾驶人对交通违法行为事实无异议的,既可以选择在违法行为发生地处理,也可以选择在发生地以外的任意地方公安交管部门接受处理,行政处罚按照发生地的处罚标准执行。

这项措施将于5月1日起在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试点,6月底将在全国全面实施。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交通违法信息通知要求。

为提升交通违法行为的告知率、处理的及时性,新规定缩短了公安交管部门审核录入时限,由原来的十日减少到五日,并拓展了告知渠道,规定公安交管部门应当通过手机短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方式通知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同时,增加了交通警察在执勤执法时发现机动车有交通违法行为逾期未处理的,当场告知当事人的规定。

三是增加了电子送达和公告送达程序。

为保障法律文书能够得到依法、及时、规范、有效送达,新规定在原有直接送达的基础上,增加了法律文书的邮寄送达、电子送达、公告送达等送达方式,明确电子送达方式包括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方式,同时规定了公告送达程序。

四是完善了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一、概述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是指驾驶人在道路交通活动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规定的行为。

为了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维护公共秩序,各级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本文将介绍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的程序规定,包括违法行为的通知、处理时间限定、处罚方式和申诉途径等方面内容。

二、违法行为的通知当交通管理部门发现驾驶人存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时,将向其发出违法行为通知。

通知将指明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违法行为的性质和相关证据等信息,并要求驾驶人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

违法行为通知可以通过邮寄、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给驾驶人,以确保及时有效地通知到相关当事人。

三、处理时间限定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理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

一般情况下,驾驶人收到违法行为通知后,应在收到通知的3个工作日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

逾期未处理的,将面临相应的处罚。

对于涉及事故等重大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将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并加大处罚力度,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和公共秩序。

四、处罚方式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而定。

常见的处罚方式包括:1.罚款: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交通管理部门将对驾驶人处以相应的罚款金额。

罚款金额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并及时更新。

2.记分:对于一些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对驾驶人进行记分处罚。

当驾驶人的记分超过一定限制时,将面临吊销驾驶证等严厉处罚。

3.停驶整顿:对于某些严重违法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将采取停驶整顿的措施,暂时禁止驾驶人继续驾驶,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4.拘留或拘束教育:对于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拘留或拘束教育的处罚方式,以警示和教育驾驶人。

五、申诉途径驾驶人在收到违法行为通知后,如有异议可以通过申诉途径提出申诉。

2020年新版《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培训PPT课件

2020年新版《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培训PPT课件
7
单二击、此重处点编修辑订母 内版 容标题样式
• 1、交通违法行为人可以跨省异地处理非现场 交通违法行为。
• 按照原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只能在交通违法行 为发生地或者机动车登记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 法行为。新规定明确机动车驾驶人对交通违法 行为事实无异议的,既可以选择在违法行为发 生地处理,也可以选择在发生地以外的任意地 方公安交管部门接受处理,行政处罚按照发生 地的处罚标准执行。
12
单二击、此重处点编修辑订母 内版 容标题样式
• 6、增加了举报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定。为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 平,提升公众参与度,新规定明确对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违法行为照 片或者视频等资料,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同时,为 维护社会良好风尚,公安交管部门将通过严格规范群众举报的范围和 程序、依法严厉打击恶意举报等方式,确保群众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得 到良好地执行。
5
单一击、此立处法编背辑景母版标题样式

近年来,交通技术监控记录的
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不及时问题日趋
突出。为破解此类问题,需要按照
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
现行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程
序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为公安交管
部门严格依法规范处理交通违法行
为提供法律依据。
6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二、重点修订内容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020年新版《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 为处理程序规定》宣贯解读
解读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禁止吸烟
手机静音
这不是要求,是个人习惯
我们需要一、 立法背景
3
单一击、此立处法编背辑景母版标题样式

公安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公安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Exclusive |公安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贯彻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进 W—步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近日,公安部修订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57号),新《程序规定》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以进一步规范执法、推进便民利民为立足点,《程序规定》重点对6个方面内容作了修改:一是交通违法行为人可以跨省异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

按照原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只能在交 通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机动车登记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

新规定明确机动车驾驶人对交通违法行为事实无异议的,既可以选择在违法行为发生地处 理,也可以选择在发生地以外的任意地方公安交管部 门接受处理,行政处罚按照发生地的处罚标准执行。

这项措施于5月1日起在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试点,6月底将在全国全面实施。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交通违法信息通知要求。

为提 升交通违法行为的告知率、处理的及时性,新规定缩 短了公安交管部门审核录入时限,由原来的十日减少 到五日,并拓展了告知渠道,规定公安交管部门应当 通过手机短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方式通知机动 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同时,增加了交通警察在执勤 执法时发现机动车有交通违法行为逾期未处理的,当场告知当事人的规定。

二是增加了电子送达和公告送达程序。

为保障法 律文书能够得到依法、及时、规范、有效送达,新规 定在原有直接送达的基础上,增加了法律文书的邮寄 送达、电子送达、公告送达等送达方式,明确电子送 达方式包括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电子邮件、移动通 信等方式,同时规定了公告送达程序。

四是完善了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

为及时处理 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新规定明确当事人经公安交管 部门通知仍未主动接受违法处理的,公安交管部门在 依法严格履行交通违法行为通知程序,告知处罚内容 和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后,当事人既未提出异议也未及 时处理的,公安交管部门可以直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决定。

2020年最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2020年最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2020年最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保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便民、效率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第三条道路交通事故分为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和死亡事故。

财产损失事故是指造成财产损失,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伤人事故是指造成人员受伤,尚未造成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死亡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第四条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财产损失事故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但法律法规及本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交通警察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可以处理适用简易程序的道路交通事故。

处理伤人事故,应当由具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初级以上资格的交通警察主办。

处理死亡事故,应当由具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级以上资格的交通警察主办。

第六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使用全国统一的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鼓励应用先进的科技装备和先进技术处理道路交通事故。

第七条交通警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按照规定使用执法记录设备。

第八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与司法机关、保险机构等有关部门间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第二章管辖第九条道路交通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未设立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第十条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两个以上管辖区域的,由事故起始点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对管辖权有争议的,由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指定管辖前,最先发现或者最先接到报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先行处理.第十一条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处理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道路交通事故,或者指定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限时将案件移送其他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案件管辖权发生转移的,处理时限从案件接收之日起计算。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重点修订内容解读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重点修订内容解读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重点修订内容解读为贯彻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进一步 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公安部发布了 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

一、《程序规定》修订的主要原因和考虑是什么?答:《程序规定》于2004年5月1日实施,于2008年 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程序规定》的实施,对规范公安 交管部门执法行为,保护交通参与者合法权益,发挥 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对《程 序规定》作出修订: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道路交通 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2004年颁布、2008年修 订。

修订实施十年来,该程序规定为公安交管部门依法 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提供了基本规范和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的更高要求,交通违法行为处理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程序规定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二是 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需要。

2019年公安部印发《公安 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群众60项措施》,推 出了交通违法行为异地处理、便利租赁汽车处理交通 违法行为等一批改革措施,按照改革应当在法治轨道 内进行的要求,亟需修订《程序规定》,为改革措施提 供依据。

三是及时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的需要。

近年来,交通技术监控记录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不及时问题日 趋突出。

为破解此类问题,需要按照《行政处罚法》等 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现行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 程序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为公安交管部门严格依法规 范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二、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难免会出现在生活、工作居住地之外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特别是被“电子眼”拍摄到交通违法行为。

《程序规定》修改后,如何在异地处理“电子眼”拍到的违法行为?答:随着车辆、人员的大流动,群众跨省异地处理交通违法行为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及相应的处理程序。

以下是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的规定。

第一条违法行为的认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办法,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超速行驶、闯红灯、逆行、酒驾、毒驾、疲劳驾驶、不系安全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

第二条违法行为发现和取证1. 交通警察、交通监控系统、公安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目击、拍照、录像等方式发现违法行为。

2. 违法行为证据必须真实、有效,并经过专业人士确认。

第三条违法行为的记录和登记1. 对于涉及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交通警察应记录违法事实,采集证据并告知违法人。

2. 违法行为及相关信息应记录在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中,以便查询和管理。

第四条违法行为的处理1. 违规停车、临时占用车道、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轻微违法行为,应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2. 超速、闯红灯、酒驾、毒驾、逆行等严重违法行为,应进行立案侦查,并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

3. 对于涉及伤害、死亡等重大交通事故的,应进行刑事立案侦查。

第五条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相关规定,违法行为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扣分、暂扣驾驶证、拘留、吊销驾驶证等。

第六条违法行为的申诉和复核1. 违法人对处罚决定有异议的,可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诉。

2. 申诉机关应在规定时间内对申诉进行复核,并及时作出处理意见。

第七条违法行为的记录和公示1. 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的违法行为信息为有效证据。

2. 相关部门可以将交通违法行为信息公示,以警示未来的违法行为。

第八条违法行为的统计和分析相关部门应定期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管理效能。

以上是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的规定,它旨在起到警示作用,规范道路交通行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新版)完整篇.doc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新版)完整篇.doc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保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下简称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本规定实施。

;第三条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公正、文明、公开、及时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 第二章管辖;第四条交通警察执勤执法中发现的违法行为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确定管辖主体,并通知争议各方。

;第五条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发现地或者机动车登记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事实有异议的,应当向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条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警告、罚款或者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对违法行为人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的,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

;第三章调查取证; 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七条交通警察调查违法行为时,应当表明执法身份。

;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应当严格执行安全防护规定,注意自身安全,在公路上执勤执法不得少于两人。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一、规定背景道路交通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维护社会交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政府出台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规,对道路交通安全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对各种违法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处理程序规定。

二、违法行为分类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可分为轻微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三种。

1. 轻微违法行为轻微违法行为是指对周围交通或行人安全造成轻微影响的行为,主要包括: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线、转向灯转向造成轻微影响的行为;不按规定使用隔离设施和交通标志、标线的行为;不按照规定使用临时交通标志、标线、指示器的行为。

2. 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是指对周围交通或行人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的行为,主要包括:行车超速;违反禁止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的行为;醉酒驾驶或饮酒后驾驶的行为;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行为;未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证、车辆证明书等相关证件的行为;不系安全带的行为;其他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行为。

3. 严重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是指对周围交通或行人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行为,主要包括:危险驾驶的行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时拒不接受检查的行为;逆向行驶、压线行驶、占用应急车道行驶或跨越式机动车道行驶的行为;机动车在道路上违法停车的行为;违反道路交通信号设施指示禁止通行的行为;故意遮挡、损毁交通设施的行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逃逸的行为;其他严重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

三、处理程序规定1. 轻微违法行为处理程序对于轻微违法行为,交通警察可以口头或书面警告,并对违法行为进行纪录。

当同一车辆或同一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有 2 次以上违法轻微违法行为时,则必须依法制定罚款或者责令接受教育、进行批评等措施。

2. 一般违法行为处理程序对于一般违法行为,如违反交通信号灯、超速等,交通警察可依法对驾驶员或车主进行罚款、记分、扣留驾驶证等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2020)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安部•【公布日期】2020.04.07•【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57号•【施行日期】2020.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辖第三章调查取证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交通技术监控第四章行政强制措施适用第五章行政处罚第一节行政处罚的决定第二节行政处罚的执行第六章执法监督第七章其他规定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保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下简称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本规定实施。

第三条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公正、文明、公开、及时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第二章管辖第四条交通警察执勤执法中发现的违法行为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确定管辖主体,并通知争议各方。

第五条违法行为人可以在违法行为发生地、机动车登记地或者其他任意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人在违法行为发生地以外的地方(以下简称处理地)处理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的,处理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协助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查违法事实、代为送达法律文书、代为履行处罚告知程序,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发生地标准作出处罚决定。

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事实有异议的,可以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互联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或者违法行为处理窗口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

处理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当事人申请后当日,通过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通知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五日内予以审查,异议成立的,予以消除;异议不成立的,告知当事人。

第六条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警告、罚款或者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对违法行为人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的,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

第三章调查取证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七条交通警察调查违法行为时,应当表明执法身份。

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应当严格执行安全防护规定,注意自身安全,在公路上执勤执法不得少于两人。

第八条交通警察应当全面、及时、合法收集能够证实违法行为是否存在、违法情节轻重的证据。

第九条交通警察调查违法行为时,应当查验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机动车号牌、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等牌证以及机动车和驾驶人违法信息。

对运载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车辆驾驶人违法行为调查的,还应当查验其他相关证件及信息。

第十条交通警察查验机动车驾驶证时,应当询问驾驶人姓名、住址、出生年月并与驾驶证上记录的内容进行核对;对持证人的相貌与驾驶证上的照片进行核对。

必要时,可以要求驾驶人出示居民身份证进行核对。

第十一条调查中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依照法律、法规、本规定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实施。

第十二条交通警察对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的违法停放机动车行为,应当在机动车侧门玻璃或者摩托车座位上粘贴违法停车告知单,并采取拍照或者录像方式固定相关证据。

第十三条调查中发现违法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在依法对其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决定的同时,按照有关规定移送有管辖权的单位处理。

涉嫌构成犯罪的,转为刑事案件办理或者移送有权处理的主管机关、部门办理。

第十四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于控告、举报的违法行为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移送的案件应当接受,并按规定处理。

第二节交通技术监控第十五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执法记录设备收集、固定违法行为证据。

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执法记录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需要认定、检定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应当经认定、检定合格后,方可用于收集、固定违法行为证据。

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应当定期维护、保养、检测,保持功能完好。

第十六条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合理的原则,设置的地点应当有明确规范相应交通行为的交通信号。

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使用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测速的路段,应当设置测速警告标志。

使用移动测速设备测速的,应当由交通警察操作。

使用车载移动测速设备的,还应当使用制式警车。

第十八条作为处理依据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收集的违法行为记录资料,应当清晰、准确地反映机动车类型、号牌、外观等特征以及违法时间、地点、事实。

第十九条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收集违法行为记录资料后五日内,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记录内容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处罚违法行为的证据。

第二十条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信息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后当日,违法行为发生地和机动车登记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提供查询。

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违法行为信息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后五日内,按照机动车备案信息中的联系方式,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手机短信或者邮寄等方式将违法时间、地点、事实通知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并告知其在三十日内接受处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处理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办理机动车或者驾驶证业务时,书面确认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的联系方式和法律文书送达方式,并告知其可以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互联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方式备案或者变更联系方式、法律文书送达方式。

第二十一条对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信息,经核查能够确定实际驾驶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中将其记录为实际驾驶人的违法行为信息。

第二十二条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或者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的违法行为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经核实的,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机动车登记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核实之日起三日内予以消除:(一)警车、消防救援车辆、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期间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二)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提供报案记录证明机动车被盗抢期间、机动车号牌被他人冒用期间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三)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提供证据证明机动车因救助危难或者紧急避险造成的违法行为;(四)已经在现场被交通警察处理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五)因交通信号指示不一致造成的违法行为;(六)作为处理依据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收集的违法行为记录资料,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机动车类型、号牌、外观等特征以及违法时间、地点、事实的;(七)经比对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照片、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机动车信息,确认记录的机动车号牌信息错误的;(八)其他应当消除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经查证属实,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违法行为照片或者视频等资料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

对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照片或者视频资料的审核录入要求,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章行政强制措施适用第二十四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依法可以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一)扣留车辆;(二)扣留机动车驾驶证;(三)拖移机动车;(四)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五)收缴物品;(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第二十五条采取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二)、(四)、(五)项行政强制措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一)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二)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三)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并告知当事人在十五日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四)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由当事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印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五)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收的,由交通警察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即为送达。

现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交通警察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第二十六条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车辆牌号、车辆类型、违法事实、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种类和依据、接受处理的具体地点和期限、决定机关名称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扣留车辆:(一)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驾驶证的;(二)有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驾驶证或者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嫌疑的;(三)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四)公路客运车辆或者货运机动车超载的;(五)机动车有被盗抢嫌疑的;(六)机动车有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嫌疑的;(七)未申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八)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

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收集证据需要的,可以依法扣留事故车辆。

第二十八条交通警察应当在扣留车辆后二十四小时内,将被扣留车辆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的,不得扣留车辆所载货物。

对车辆所载货物应当通知当事人自行处理,当事人无法自行处理或者不自行处理的,应当登记并妥善保管,对容易腐烂、损毁、灭失或者其他不具备保管条件的物品,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在拍照或者录像后变卖或者拍卖,变卖、拍卖所得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对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核定乘员、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消除违法状态:(一)违法行为人可以自行消除违法状态的,应当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自行将超载的乘车人转运、将超载的货物卸载;(二)违法行为人无法自行消除违法状态的,对超载的乘车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联系转运;对超载的货物,应当在指定的场地卸载,并由违法行为人与指定场地的保管方签订卸载货物的保管合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