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高考考点训练(原卷版)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原卷版)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原卷版)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1. 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下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A. 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 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 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 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2. 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A. 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B.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 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3.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4.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 迁入率持续上升B. 迁出率持续降低C. 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 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5.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 上海B. 安徽C. 湖南D. 河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 )A. 甲B. 乙C. 丙D. 丁7. “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下图示意我国2012年省际人口净迁移率与城市化率线性关系。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1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1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1.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3.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丹江口水库向四周迁移,即水利工程建设是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第3题,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与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无关。

所有的居民必须全部迁走;图中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从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答案 2.C 3.D下图中的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例,正值为迁入。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甲、丙B.乙、丁C.丙、丁D.甲、丁5.如果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匈牙利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6.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人口变动情形的是 (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4题,将图中各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差额率转换后相加即可求出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

第5题,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科威特、索马里等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受邻国战争及石油开采的影响,科威特的人口迁入量较大。

高考模拟精选人口的空间变化含答案

高考模拟精选人口的空间变化含答案

高考模拟精选人口的空间变化含答案人口的空间变化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1.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如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该直辖市是()A. 北京市B. 天津市C. 上海市D. 重庆市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从人口迁移的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3.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

其深远意义是(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4. 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不管距离多远,在外的游子们都渴望回家和家人团聚,每年数以亿计的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往返于家乡和工作地点,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读2019年(预测)与2019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比较表(下表)和2019年春节前后春运迁徙情况统计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年份道路(亿人次)铁路(亿人次)括号内为高铁运量民航(亿人次)水运(亿人次)2019 25.23.57(1.8)0.59 0.44外来常住人口为996.42万。

这是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十五年来首现负增长。

(1)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密度比长三角城市群低的原因有哪些?(2)分析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构成的异同之处及影响原因。

(3)描述1978~2019年上海常住人口数量和增速的变化特征。

2019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开始出现减少,有哪些原因?13. 叙利亚是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中心位置,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石油、加工业和旅游业,出产小麦、棉花、葡萄等农产品。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1.根据人口迁移相关数据判断人口迁移情况a.利用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据判断人口迁移情况(1)(2018全国Ⅰ文综,8分)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C)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解析:户籍人口包括登记户口仍然常住在该地的人口和登记户口但外出的人口,常住人口包括登记户口仍然常住在该地的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

读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因此可以推断登记户口但外出的人口大于外来常住人口,即外出务工人口多于外来务工人口,故A项错误。

图中只反映了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变化,没有反映该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因而无法判断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故B项错误。

图中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即外出务工人口与外来务工人口的差值呈减小趋势,说明本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故C项正确。

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上升趋势减缓,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增加,故D项错误。

2)该直辖市是(D)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解析:四个直辖市中,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可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故其常住人口应大于户籍人口,故A、B、C项错误。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导致外出务工人口较多,故D项正确。

此题也可以结合人口数量判断,四个直辖市中重庆市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其户籍人口超过3000万,而其他三个直辖市的户籍人口都少于3000万,故判断该直辖市是重庆市。

b.根据人口迁移比例判断所属国家或地区(2)(2019改编,8分)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含解析)

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

读图,回答1~3题。

图甲图乙1.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A.1910年B.1970年C.2005年D.2010年3.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A.黑龙江B.上海C.西藏D.三峡库区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该地区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2004年前人口迁移率也大于零,说明人口数量是持续上升的,只是最后几年增长速度放慢。

第2题,解析见上题。

第3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北等地人口“闯关东”使黑龙江人口迁入率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北等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闯关东”人数减少,甚至出现“雁南飞”现象,最后导致黑龙江人口迁移率降低为负值。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江西省净迁入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入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入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项正确。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

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答案】 C【解析】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广东。

其次要清楚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

据此完成2~3题。

迁移率~~新疆迁出率 1.4% 1.3% 迁入率 6.9% 4.2% 浙江迁出率 2.1% 2.5% 迁入率 6.1% 16.2% 2.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资源开发工业化B.婚姻家庭文化教育C.生态改善工业化D.资源开发文化教育3.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是()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B.加快人口老龄化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D.加快城市化进程【答案】 2.A 3.D【解析】第2题,新疆资源丰富,浙江工业发达,这是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第3题,迁入浙江的人口主要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促进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时降低老龄化程度,加重环境压力。

读我国某市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4~5题。

4.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5.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 4.A 5.D【解析】第4题,从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图分析,该市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断该市人口迁入受经济因素(就业)影响,随着青壮年女性增多,随之会出现婚育率上升的问题。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空间变化(原卷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空间变化(原卷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空间变化基础落实练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 人口老龄化B. 婚姻家庭C. 政治因素D. 经济因素2. 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 甲、乙B. 甲、丙C. 乙、丙D. 乙、丁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4. 人口数量变化对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A. 交通压力增大B. 环境人口容量变小C. 促进资源开发D. 劳动力数量减少下图为通过手机定位制成的“2015年成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5. 由图示的流动路径可知( )A. 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B. 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C. 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入D. 流动可提高四川环境承载力6. 2015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的规模减小,原因是( )①流入区生活成本提高②流入区产业向四川转移③四川经济有较快发展④流动人口多回四川务农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老龄人口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

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然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

北京2014年的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21.2%。

2015年2月某日外地进京人员前十位的来源城市(1)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增长属于哪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的特点及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是什么?(2)据表说出,进京人口的来源地特点及成因。

(3)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吸收了大量劳动力。

请说出人口迁移给北京带来的积极影响。

能力提升练读“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三大城市群中( )A. 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B. 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C. 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D. 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9. 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产业结构B. 环境承载力C. 国家政策D. 科技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项测试卷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项测试卷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项测试卷一、选择题我国的人口流淌能够分为县级行政区内、县级行政区际—省级行政区内、省级行政区际三种。

读我国人口流淌结构的空间差异图(图1),完成1~2题。

图11.2021—2021年间()A.县级行政区内人口流淌比重中部增长最快B.省级行政区际人口流淌数量中部差不多无变化C.省级行政区际人口流淌比重东部降低得最多D.西部的省级行政区际人口流淌比重有所降低2.关于我国人口流淌结构的空间差异,明白得正确的是()A.县级行政区内人口流淌比重增加的要紧缘故是都市化B.目前我国省级行政区际人口流淌的要紧缘故是国家政策C.大学生跨省级行政区求学会增加县级行政区内人口流淌比重D.“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一定会导致省级行政区际人口流淌比重增加读2021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相对数示意图(图2,未包含加里宁格勒州资料),回答3~4题。

图23.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差不多上最多的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D.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的4.引起俄罗斯上述人口迁移的要紧缘故是()A.东部地区地势坎坷,气候冰冷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扶持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D.俄罗斯鼓舞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有效流淌率指净流淌人口占总流淌人口的比例。

图3示意我国农村人口有效流淌率分布(不含港、澳、台数据)。

据此完成5~6题。

图35.我国农村人口有效流淌率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高B.东北地区比青藏地区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高6.新疆成为农村人口有效流淌率正值区的要紧缘故是()A.土地宽敞B.邻国众多C.资源丰富D.位置优越图4示意2021年黑龙江省迁出人口构成。

读图,完成7~8题。

图47.2021年黑龙江省迁出人口()A.迁入地选择广泛,全国分布比较平均B.迁入地选择要紧受距离阻碍C.以社会型迁移(婚姻、投亲等)为主D.男女性别比例略有失调,受高等教育人数少8.图示迁出人口结构对黑龙江省的阻碍有()A.使社会抚养比降低B.导致劳动力短缺C.使人口性别结构恶化D.使农村土地利用率提高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空间变化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空间变化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空间变化专题训练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2019~2019年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A. 2019年B. 2019年C. 2019年D. 2019年2.2019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C. 政策限制外来人口进入D. 房价升高,城市居住用地紧张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 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B. 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C. 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D. 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4.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A. 由亚洲迁往欧洲B. 由非洲迁往欧洲C. 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 由大洋洲迁往欧洲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西部中心城市,对外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下图为成都市2019~2019年人口增长统计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总人口数、户籍人口数、人口迁入率、机械增长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表示机械增长率的曲线是()A. ①B. ②C. ③D. ④6.人口变化给成都市带来的影响是()A. 老龄化趋势加剧B. 社会公共资源相对不足C.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 产业结构升级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7.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A. ①B. ②C. ③D. ④8.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移B. 生态环境恶化C. 技术人才外流D. 本地人口大量外迁德国联邦××局2019年8月2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德国人口总数达到8 050万,较前一年增长19.6万,增幅为0.2%。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当堂检测一、选择题人口迁移自古就有,但原因各不相同,且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会相互影响。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迁移方向看,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由城市到农村B.由农村到城市C.由城市到城市D.由农村到农村2.下面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C.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只有积极影响,没有消极影响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3.有关环境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始社会的人口“流浪”迁移,是由于他们的生存直接受到环境的制约B.农业社会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土地相对不足而引起的C.工业社会的机器大生产,人口大量从农村迁入城市D.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大致是相同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农业社会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土地资源,工业社会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为矿产资源、就业机会等。

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4.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5.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B.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下图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A.经济发展缓慢B.因农业发达吸引迁入人口C.2008年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D.劳动力日趋紧缺,人口老龄化诶去严重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城市非机械原因引起的儿童增长率在下降B.乙城市人口迁出的数量远大于人口迁入的数量C.甲城市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原来越小D.丁城市越来越高的自然增长率降低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能力下图为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人口的空间改变时间: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人口倒挂是指流淌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

近年来,上海市流淌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年轻化,以从事制造业为主。

读图,完成1-2题。

1.上海市人口倒挂区( )A.其次产业发展快速 B.为高档住宅集中区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人口倒挂区主要是制造业,因此属于其次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迁入。

答案:A2.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A.环境承载力渐渐增大B.城市化水平起先提高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解析: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地区之一,青壮年劳动人口比重小,但该地经济发达,须要的青壮年劳动人口较多,从而出现人口倒挂现象。

答案:D2014年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杭州市某区共登记流淌人口21 285人,同比去年增加2 741人,上升14.78%,该区流淌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

下表为该区2019年节后部分流淌人口调查问卷汇总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3-5题。

3.该区节后流淌人口的特点是( )A.就业结构性冲突明显B.以返城、返乡目的为主C.流淌人口持续增加D.流淌人口中少年儿童占比最低解析:依据表中统计数据,可知该区流淌人口中无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因此D项正确。

答案:D4.导致该区节后流淌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缘由是( )A.旅游人口增多B.市内交通设施完善C.就业环境改善D.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解析:依据表格数据可知节后流淌人口在该区大部分有了工作,说明该区就业环境改善,外来流淌人口节后回该区就业的意愿增加了。

答案:C5.节后流淌人口的改变对该区带来的影响是( )A.加快城市化进程B.促进产业结构升级C.增加当地人均收入D.缓解“民工荒”问题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流淌人口大多数就业了,而且材料中提到流淌人口增加,所以缓解“民工荒”,D项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人口的空间变化﹝2021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得分训练〔二〕﹞近年来春节时期,城乡交通状况来了个大反转,车流、人流密集涌向乡间。

乡间出现了如城市的堵车现象,〝城堵〞变成了〝乡堵〞。

据此完成1—2题。

1.〝城堵〞变成了〝乡堵〞说明A.城市化速度加快B.乡村交通条件改善C.逆城市化现象清楚D.城乡居民支出提高2.影响春节时期人口活动的主导要素是A.经济B.教育C.家庭D.交通﹝2021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4月实战考试〔二模〕﹞以下图表示2021年、2021年我国休息力活动状况。

读图完成3—5题。

3.2021年我国休息力区域活动的特点是A.东部地域以县内活动为主B.中部地域以县内活动为主C.西部地域以省际活动为主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活动为主4.图中数据反映,从2021年到2021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域经济开展的特点是①县内经济差异变大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④省际经济差异变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5.促使我国休息力区域活动的主要缘由是A.自然条件的差异B.教育水平的差异C.区域经济的差异D.寓居环境的差异﹝2021届高三全国〔新课标区〕金优试卷模拟〔三〕冲刺卷﹞以下图为百度地图记载下的2021年春运时期人口活动数量前五位省份〔直辖市〕人口活动状况,五省市地域相邻省贡献了主要活动人口。

据此回答6—8题。

6.春节前先人口活动方向与图示相反的是A.安徽、河北、广西B.湖南、江西、陕西C.湖北、河南、宁夏D.四川、河南、西藏7.五省市净流入人口波峰波谷出现时间不同的影响要素是A.来源地远近B.交统统达度C.职业构成D.年龄结构8.能有效降低五省市春运时期人口活动强度的措施是A.东部地域完善社会公共效劳设备B.东部地域加快停止高速铁路树立C.中西部地域鼎力开展节日旅游业D.中西部地域承接东部加工制造业〔2021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以下图显示2021—2021平我国农民工变化状况。

地理高三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

地理高三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

地理高三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解析:由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移民主要为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而外迁。

答案:C(2019武汉调研)下图为2009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自南部向东北部D.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解析:我国与美国的10岁儿童迁移率相近,但人口总数不同,迁移量不同;美国人独立性强,老年人迁移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是由北方迁往南方地区;我国农村早婚,结婚后生活稳定,迁移率降低,因此选择D项。

答案:D4.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A.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B.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C.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解析:我国人口迁移中青少年比重高,由农村迁往城市,因此迁入地要加大城市幼儿园的建设,A项正确。

答案:A(2019长沙模拟)下图示意某区域内的移民迁移情况。

读图完成5~6题。

5.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A.移民迁移B.农业或家务职业迁移C.非农业职业迁移D.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距离的变化,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人口所占比重波动最小。

答案:D6.下列有关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B.只能流向较高等级的城市C.只能就近迁移D.受特殊因素影响,可能出现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迁移的现象解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是经济因素;人口主要迁移方向为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但并不全是由低等级城市向高等级城市流动、就近迁移;受某些特殊因素(如婚姻、家庭等)影响,人口可能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迁移。

答案:D(2019威海期末)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为2019~2019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回答7~8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十人口微考点3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2022·广东广州·一模)深港跨境学童(以幼稚园和小学为主)是指居住在深圳,但拥有香港籍而在香港就读的学童。

学童的父母大多都是双方不具备香港籍的“双非”,但孩子在香港出生而获得香港籍。

2013年起,香港实施停止接受内地“双非”孕妇的分娩预约政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双非”父母选择让孩子在香港就读的根本原因是()A.教育费用偏低B.特区政策支持C.接轨国际教育D.深港交通便利2.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深港跨境学童入学潮出现在()A.2013年B.2015年C.2018年D.2020年3.随着深港跨境学童数量的减少,对香港本土学校的影响有()A.教育资源短缺B.班级数量缩小C.增加经济收入D.推进国语教育(2022·河南·高三开学考试)相对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20年“七普”中国人口增量排前四位的省份(如下表)。

截至2020年,甲省养老金累计结余金额过万亿,远超江浙等发达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甲省最可能是()A.广东B.河南C.四川D.河北5.甲省人口增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基数大B.人口出生率高C.人口死亡率低D.人口大量迁入6.甲省养老金累计结余金额远超江浙等发达地区,其原因是()A.老龄化率低B.人均消费水平低C.人均收入高D.人口容量大(2022·河南·模拟预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现了新的城市化现象。

下图示意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随时间变化的人口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时段内北京市的人口变化状况是()A.远郊区人口增幅先慢后快B.近郊区的人口数量明显上升C.城市中心区人口逐年下降D.大量人口由中心区迁往郊区8.北京市新的城市化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城郊之间经济差别变小B.中心区交通更加拥堵C.导致城市中心区衰落D.解决北京高房价问题9.为促进北京市新的城市化健康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加快发展第二产业B.提高城市入户门槛C.扩大对外开放窗口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泰尔指数是衡量个人之间或者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指标,数值越大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状况。

下表为1982-2020年我国南北方地区泰尔指数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表示信息反映出2020年我国()A.北方地区内部人口分布空间差异最大B.北方地区间人口分布空间差异最大C.南方地区内部人口分布空间差异最大D.南方地区间人口分布空间差异最大11.与北方地区相比,1982-2020年我国南方地区()A.地区间人口流动较大B.地区内部人口流动较大C.地区间人口流动较小D.地区内部人口流动较小12.相比南方地区,对我国北方地区人口空间分布差异影响更大的是()①人均GDP②地貌类型③地均粮食产量④科技水平⑤温度带A.①④B.②③C.③⑤D.①③(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东京都市圈由一都(东京都)三县(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经济发达,生活着全日本近1/3的人口。

下图为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净迁移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1995年以前,一都三县的城市化状况()A.东京都出现郊区城市化B.东京都出现再城市化C.三县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三县城市化发展迅速14.东京都市圈在1995年以前的发展状况,说法合理的是()A.东京都市圈人口出现负增长B.东京都城市用地明显护张C.东京都部分产业转移至三县D.庄基的服务范围相互嵌套15.与前期相比,造成1995年以后东京都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交通条件改善B.产业结构升级C.服务设施完善D.生活成本降低(2023·江苏·高三专题练习)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在经历了近40年的东移之后,开始陆续返乡。

随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农民工净迁出现象,下图为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地区2018年、2019年农民工净增量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2017年相比,2019年京津冀地区农民工()A.数量上升B.受教育程度提高\C.数量下降D.多从事第三产业17.江浙沪、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大量迁出,其主要原因是两地区()A.第二产业规模缩小B.第三产业发展缓慢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生活成本不断提高(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人户分离是指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情况,包括跨市辖区和区内人口流动两类。

下图示意2000-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跨市辖区人户分离的特点是()A.增长速度不断加快B.增长速度趋于减缓C.数量不断增加D.数量开始减少19.市辖区人户分离可能导致区内()A.家庭数目显著减少B.生活质量普遍提升C.养老与育儿成本较低D.公共资源拥挤和浪费(2022·浙江台州·模拟预测)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区达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户籍人口是指在某地取得公安户籍的人口。

下图为杭州市2010-2020年主要人口数据。

完成问题。

20.杭州市常住人口增量远超户籍人口增量的主要原因是()①户籍政策限制大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③经济发展速度快④婚姻观念的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1.常住非户籍城镇人口对杭州市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利于产业结构升级②促进企业技术创新③增加了劳动力数量④带动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022·河北邢台·模拟预测)截至到2019年12月,全球难民的规模已高达7950万人。

下图分别为世界前十大难民来源国和接纳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世界难民的国际迁移( )A .以社会保障条件为依据B .以永久定居为目标C .以生态良好区为目的地D .以近距离暂住为主23.土耳其成为难民流入最多的国家,主要是因为( )A .文化包容性最强B .劳动力资源不足C .地跨欧亚两大洲D .环境人口容量最大(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川渝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战略支撑之一,区域范围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

川渝地区城市联系网络呈现以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双核心+边缘"模式,图示意1963—2017年川渝地区不同类型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2008年后川地区省市内流动人口数超过了川渝同外部流动人口数,这有利于()A.减缓老龄化发展速度B.减轻人地矛盾C.扩大城市的辐射范围D.提升城市等级25.川渝两地间人口流动强度远远弱于省市内流动,主要是由于川渝两地()A.经济水平差异较大B.受行政界限影响大C.生活习惯差异较大D.户籍管理较严格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26.(2022·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回流人口是指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务工后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多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

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2008年前从东部发达地区返回户籍地的人口,习惯上称为第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回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2008年后的回流人口被称为新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回乡后在东部产业转移中西部的影响下多选择在当地县城就业、购房定居,推动了当地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下图示意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前后的职业类型。

(1)说出与第一代回流人口相比,新一代回流人口从事职业的特点。

(4分)(2)分析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多选择定居当地县城的主要原因。

(6分)(3)简述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定居县城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6分)27.(2022·河南开封·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北麓。

全流域可分为南部祁连山区、中部河西走廊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荒漠区三大区域单元。

该流域内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流域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通过生态移民等一系列措施,石羊河流域已初步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探索出了“少用水,多采光,设施化,高效益”的特色节水农业模式。

下图为石羊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布示意图。

(1)分析该流域三大区域单元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

(6分)(2)开展生态移民的主要区域在北部区域,而不是南部区域,试说明原因。

(6分)(3)分析该流域发展这种节水农业模式的优势。

(4分)28.(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回流城镇化是指在发达地区务工的农村人口返回户籍所在地后,在县城和地级市就业和购买住房的城镇化过程。

1980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部人口跨区域东流为沿海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形成多个具有地域特点的城市群。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回流城镇化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现象。

下图示意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构成情况。

(1)推测我国中部地区回流人口的素质结构特点。

(6分)(2)江西省吉安市人口主要回流方向既不是地级市也不是村镇,而是县城。

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6分)简述近年来人口回流对江西城镇化发展的益处。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