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历史文物的艺术审美价值

合集下载

文物的五大价值

文物的五大价值

文物的五大价值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具有丰富的价值。

在文物保护与研究中,有五大价值被广泛认可。

本文将分别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价值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它们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反映了不同文化的演变和交融。

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

二、艺术价值文物作为人类创造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们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体现了不同时代和地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通过欣赏和研究文物的艺术特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成就,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三、科学价值文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

它们包含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可以为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比如,通过对文物的材料分析和技术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冶金、陶瓷等技术水平;通过对文物的遗传学和生物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的遗传变异和迁徙历史。

四、教育价值文物作为教育的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它们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具体的历史教育材料,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通过参观文物展览和实地考察,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到文物所传递的历史信息,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五、经济价值文物作为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

它们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观赏,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加了不可忽视的收入。

同时,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物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等五大价值。

通过对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因此,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残缺美是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在艺术作品或人物中,不完美、不完整、甚至是破碎的部分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和美感。

它突破了传统美学追求完美和完整的范畴,使人们对于美的认知更加全面和多维。

残缺美在视觉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例如中国古代的瓷器。

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破损或瑕疵,但这并没有使瓷器丧失价值,反而增添了它们独特的美感。

一种常见的瓷器修复方式是用金属填补破损的地方,形成金瓷效果,从而使瓷器的残缺处显得更加特别和美丽。

这种修复方式并没有掩盖瓷器的破损痕迹,而是将损伤部分与原有的瓷器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残缺美也可以体现在人物形象中。

有些人因为身体的缺陷或受伤导致外表不完美,但这并不能妨碍他们散发出的魅力和美丽。

残缺的身体壮烈、受伤的面孔透露出坚强和勇气,使人们对其产生共鸣和敬佩。

中国古代的残疾诗人陆游就以其一只只残缺的手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这些诗词展现了他对生活坚持的态度和对美的独特感悟。

残缺美还可以在音乐作品中得到凸显。

音乐作品中的某些不和谐、短暂或不完整的音符或音乐元素,往往能够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

它们给作品赋予了独特的节奏感和情感色彩,使作品更加丰富、生动和深入人心。

例如某些著名的钢琴曲,描绘了一个爱情故事中的不完美和遗憾,正是这种残缺带来的痛苦和欢乐,使这些曲子变得令人难以忘怀。

残缺美揭示了美学领域的一种全新的审美观。

它告诉人们,美并不完全是指完美和完整,而是可以在缺憾和瑕疵中找到,更是一种超越表面的内在魅力和独特性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完美,但残缺美给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美的角度,使我们更加理解和欣赏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看似不完美的事物和人群,从而使我们的审美境界更加丰富和开阔。

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残缺也是一种美许多人常说,“美丽在于完美”,但是,完美并不是唯一的美。

人们总是倾向于寻求完美和完整,却往往忽视了残缺本身也是一种美。

残缺的美既可凸显个体的特点,又可激发我们的情感和想象力,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受。

残缺也是一种美,值得我们感性地领略和体验。

“残”在某种意义上是指不完整或没有达到标准,但是,残缺文化却是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一种文化,它既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多元性的体现。

说到残缺文化,我们应该能够想到,许多文化传承下来的艺术品和文物,它们都有着不同的“残疾”,例如破损、掉角、缺失等,然而,这些残缺却为这些文物增添了独特的美感,展现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而在当代艺术中,残缺的艺术品也屡见不鲜,一些艺术家通过打造残缺的艺术品,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学理念。

残缺的美,不仅体现在艺术品上,还可在人身上找到。

人的个性特点与瑕疵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候我们也会因为自身的“不完美”而感到难过或自卑,但恰好这种独特的特点又是使我们与众不同的标志。

无数个体因其不完美而闪耀出光芒,因此有理由认为,残缺也是一种个体美。

留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不仅能够凸显出自己的特点,也能让自己更容易被他人记住和感兴趣。

残缺的美还反映在我们的情感世界中。

有时候,一些事情和人们都是残缺的,正是这种残缺才让我们对他们产生浓烈的情感。

我们爱上的人也并不完美,甚至可能是一些小瑕疵造成的美。

我们的情感能力就像是一面放大镜,尽管一件事物或是一个人存在瑕疵之处,但这些瑕疵也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并使我们能够创造出更为美好的事物和形象。

残缺的美也为我们打开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门。

人们往往会在残缺中寻找新的美感,并将其体现在艺术或文化中。

一些艺术家,如瑪麗安·圖维尔和萨路斯特拉·蒙特,创造了许多残缺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极尽神韵之美,让我们对残缺的美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许多文学作品,如卡夫卡的《变形记》,都在通过残缺的意象来探寻人性和生活的本质。

残缺之美例子(一)

残缺之美例子(一)

残缺之美例子(一)残缺之美例子1. 铁锈的铁门•描述:一个老旧的铁门上布满了铁锈。

•详解:尽管铁锈是铁门的“伤疤”,但它也给铁门增添了独特的美感。

铁锈的颜色和纹理让人联想到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给门增添了历史感和韵味。

2. 碎裂的陶瓷花盆•描述:一只陶瓷花盆上有明显的碎裂痕迹。

•详解:这个陶瓷花盆的碎裂让它看起来更加独特和有特色。

破损的痕迹不仅是花盆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证据,也呈现了破碎与完整之间的对比,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3. 音乐中的错音•描述:音乐演奏过程中出现了少许的错音。

•详解:有时候,音乐中的错音可以给作品带来新鲜感和意外之美。

它们打破了传统的、完美的音乐节奏和旋律,给人一种突破常规的感觉,同时也增加了音乐作品的人性和情感。

4. 破损的民间艺术品•描述:一件民间艺术品上有明显的破损痕迹。

•详解:民间艺术品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使用磨损,破损的痕迹成为了这件艺术品的一部分。

这些破损痕迹不仅凸显了艺术品的历史价值和珍贵性,也让它们更接近人们的生活,展现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美感。

5. 错织的毛衣•描述:一件毛衣上有几处错织的地方。

•详解:在毛衣的错织处,我们可以看到编织者的独特技巧和个性。

这些错织处可能是无意中的错误,但它们也增添了毛衣的独特魅力和手工感,体现了人类的工艺美。

6. 褪色的墙壁•描述:一面墙壁因为时间和日晒而褪色。

•详解:褪色的墙壁展现了时间的痕迹和岁月的流转。

这些褪色带来的色彩变化和不规则的花纹给墙壁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积淀和人类的生活。

7. 手写文字的笔画偏差•描述:手写文字中的笔画有些地方略微偏差。

•详解:手写文字中的略微偏差和不规则性给文字增添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感。

这些偏差可能是手的颤抖、墨水的渗透或者书写工具的问题,但它们使文字更具有生命力和感受性。

8. 破旧的乐器•描述:一台破旧的乐器,有损坏和缺失的部分。

•详解:破旧的乐器虽然经历了时间的摧残,但它们也拥有自己的美丽。

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

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

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
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特性: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创造性。

它必须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或模仿。

2. 历史性:文化遗产的历史性是指其在时间上的不可替代性。

它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思想观念、审美观念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3. 美学价值: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是指其在艺术上的卓越表现。

它必须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欣赏。

4. 科学价值: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是指其在科技上的贡献和影响。

它必须代表某一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对现代科技发展有启示和影响。

5. 社会价值: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是指其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

它必须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 完整性: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是指其保存状况的完好程度。

它必须尽可能地保留原始风貌,没有受到严重破坏或改变。

7. 可持续性: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是指其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性。

它必须能够在未来得到持续的保护和利用,为后代提供了解和欣赏的机会。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议论文】残缺的艺术美 优秀议论文500字

【议论文】残缺的艺术美 优秀议论文500字

【议论文】残缺的艺术美优秀议论文500字残缺的艺术美
艺术不仅仅是完美和完整的,有时候,残缺的艺术品也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想象和美感。

残缺的艺术美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它通过留白、缺失、错位等手法,传递了一种独特的美学价值观。

残缺的艺术美具有一种破损的美感,它不再是完美的外貌,而是透露出一种历经岁月洗礼的质感。

残缺的艺术品更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一尊被损坏的雕塑或者是一幅破损的画作,它们所散发出的历史的气息和沧桑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从而引发人们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

残缺的艺术美还具有一种无限的想象空间,它留给观者一种空白,让人们可以自由地想象和解读。

一个缺失的杯子或者是一块断裂的壁画,它们无论是通过留下几分之一的形象,还是通过留下几分之一的剧情,都给观者带来了一种不同于完整作品的感受。

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填补残缺部分的内容,从而产生了极大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残缺的艺术品还能够唤起人们对于美的重新认知。

它们告诉观者美并不完美,美常常隐藏在不完整中。

完美的东西常常只是外表的光鲜和表面的美感,而残缺的艺术品更能传达出一种内在的美,一种深入灵魂的美。

残缺的艺术品告诉人们美是建立在对于真实的理解和接纳之上的,完美不过是一种表象。

残缺的艺术美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它与完整的艺术美不同,却同样具有吸引力和魅力。

它能够通过破损的外表传递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能够给观者带来更多的反思和互动。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残缺的艺术美更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思考破碎的世界。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艺术,从残缺的艺术美中寻找真正的美感和意义。

古瓷残也珍贵,残也有价值

古瓷残也珍贵,残也有价值

古瓷残也珍贵,残也有价值收藏者一般以器物完整无缺为准,对于伤残器向来不屑一顾,这其实是十分遗憾的。

伤残器同样具有独特的收藏意义与价值,尤其是精残器——器型基本完整、工艺水平一流、材质精良、只有微小瑕疵的藏品,它们的历史、文物、艺术、研究和经济价值更是不容忽视。

明宣德款青花网文钵,锔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学会欣赏残瓷之美真正懂得收藏和审美的人,不只会欣赏完整的美,更懂得感受那种摄人心魄的残缺之美。

伤残是岁月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那些虽残犹美的器物,会给人以刻骨铭心的震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闻名于世的希腊断臂女神像维纳斯。

我国著名的西汉青铜器马踏飞燕刚出土时也是残器,如果不是被大文豪、考古学家郭沫若及时发现,估计也只能落得明珠蒙尘的悲惨下场。

完整的东西不一定美,而美的东西也不一定完整。

一件藏品虽然局部残缺,只要它还保留着基本器型和主体纹饰,就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对于收藏者来说,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伤残,才能让他们摒弃金钱方面的考量,以更加淳朴的意念注视它的艺术本质。

宋龙泉窑青瓷茶碗(马蝗绊)-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伤残器是古瓷爱好者最好的“老师”收藏者买进藏品,仅仅是完成了采购员的工作;把藏品安置好,也只是尽到了保管员的职责;要使自己的收藏水准有所提高、有所成就,还要争取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研究员,由藏家转变为行家和专家。

伤残器是初学收藏者最好的“老师”,在收藏成熟阶段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标本。

对于初涉收藏领域的人来说,了解藏品的基本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器、见实物。

读书十遍不如见真品一次,这是众多藏家的切身体会,也是学习藏品鉴定的必由之路。

伤残器多是开门见山、一目了然的真货,具备一定知识的初入道者很容易辨识,买回家后也可作为学习研究的实物标本,从而达到锻炼眼力的目的。

明代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修复件,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精残器拍卖价格不断上扬行话说,“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边,不值半分钱”。

文物的五大价值

文物的五大价值

文物的五大价值文物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见证,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价值。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文物的五大价值。

一、历史价值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记录,通过文物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古代的青铜器、陶器、瓷器等文物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手工艺水平、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古代的书画、碑刻等文物可以展示出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和思想观念。

文物通过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帮助我们了解和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

二、艺术价值文物作为艺术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法。

例如,古代的佛教造像、皇家玉器、绘画作品等都展示了当时的艺术成就。

这些文物不仅可以欣赏其美,还能够启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因此,文物的艺术价值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作的源泉。

三、科学价值文物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可以获取大量的科学信息。

例如,通过对古代的动物、植物、矿物等文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分布情况;通过对古代的纸张、墨水、染料等文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制作工艺和原材料使用情况。

文物的科学价值不仅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还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四、社会价值文物作为社会文化的瑰宝,具有凝聚人心、传承文化的作用。

文物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展示文物,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文物也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可以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五、经济价值文物作为一种稀有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通过文物的展览、拍卖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文物的保护和开发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经济等五大价值。

【议论文】残缺的艺术美 优秀议论文500字

【议论文】残缺的艺术美 优秀议论文500字

【议论文】残缺的艺术美优秀议论文500字残缺的艺术美
残缺的艺术美,首先在于其独特性。

在完整的艺术作品中,观众通常能够轻易地理解和欣赏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在残缺的艺术作品中,观众却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去解读艺术家所传达的信息。

这种挑战性使得残缺的艺术作品能够更深层次地触动观众的内心,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美的思考和探索。

残缺的艺术美也在于它所传达的丰富情感。

因为作品的残缺性,艺术家常常会通过留白和隐喻等手法来增强观众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观众在欣赏残缺的艺术作品时,往往会从不完整的画面中寻找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让作品更具有个性化和亲和力。

这种情感共鸣能够激发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深刻思考,并产生持久的情感体验。

残缺的艺术美还表现在它所带来的创新性。

残缺的艺术作品常常突破传统的艺术规则和常规的审美观念,从而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一些现代艺术家经常使用碎片、缺损和拼贴等手法来表达他们的创意和个人理念。

这种创新性能够使观众在面对残缺的艺术作品时,感受到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从而让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残缺的艺术美在构成艺术作品中具有独特性、丰富情感和创新性,它能够挑战观众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从而带来更加深刻和持久的艺术享受。

我们应该更加欣赏和推崇残缺的艺术美,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无穷的可能性。

【议论文】残缺的艺术美 优秀议论文500字

【议论文】残缺的艺术美 优秀议论文500字

【议论文】残缺的艺术美优秀议论文500字当我们思考艺术所带来的美的时候,常常会想到完美的形式和精湛的技艺。

但是,残缺的艺术品却经常被隐忽视。

这些残缺的艺术品并不是因为作者的马虎或者技艺不足,而是经过时间的冲刷和历史的洗礼,它们蕴含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

首先,残缺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例如,古代文物中经常出现的“一件碎片”,这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化、历史背景乃至艺术技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像著名的汉代文物——铜马车,在出土时就已经残缺不全,但它依然被人们认为是中国古代青铜制造工艺的巅峰之作。

这些碎片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残缺的艺术品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历史和文化,它的欠缺成为了人们思考的起点和激发想象力的源泉。

其次,残缺的艺术品的缺陷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美感。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风雨的洗礼,艺术品所带来的瑕疵和毛病成为了一种“独门奇艺”,这种獨特之處让残缺的艺术品具有了另一种审美的角度。

例如,著名的圆明园——紫禁城的残垣断壁、南京看得见历史的地方——明城墙遗址、敦煌壁画中“缺页残卷”,这些残缺的艺术品在不完美的形态中散发出一种凄美和古韵,这就是它们个性独特的美。

然而,残缺的艺术品容易在现代人的审美和主流文化下黯然失色。

我们往往希望看到完美的形式和技艺,忽略了残缺的艺术品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历史背景。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它们的价值,认真欣赏它们的美。

残缺的艺术品具有被人遗忘之美,而我们需要发掘这种美感。

综上所述,残缺的艺术美是多方面构成的。

在古代文化、历史价值、美的审美角度等方面,我们都应该细心品味,认真感受残缺的艺术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更加广阔的审美领域,站在更高的艺术高度。

残缺历史文物的艺术审美价值

残缺历史文物的艺术审美价值
( 一) 残 缺 历 史文 物 的 呈 现 类 别
世界上有缺憾和不完美的物体随处可见 ,就像我们 的人生 墙断壁景色或陈 旧物品的原因。
变化 , 必然会少些一夜花 开的惊喜 。
( 一) 残 缺 是 对 圆 满的 期 待
文物 , 旧为礼 乐 、 典章 制度的统称 , 现在人们 多把古代 遗 留 的东西称为文物 。 残缺 文物作 为不完整 的一种状态呈现出来 , 千
2 0 1 4 0 3
文艺 生活 L I T E RA T URE L I F E
史 海 文

残 缺历史文物 的艺术审美价值
何 烛 明
( 四川工程职业技 术 学院, 四川 德 阳 6 1 8 0 0 0 )
摘 要: 我们 时常期待 完美, 贬低 残缺 。 一件 完整的古董文物往往拍 卖出数倍 于残缺文物的价钱 , 一处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由于
当前 国际上一般将文物划分为两大价值 ,即历史价值和艺
是将其承载的历史信息更完整的发掘出来。但 究残缺文物 的艺 术价值而言 , 修复破坏 了其原始 的状态 , 掩盖 了文物的时间历史
艺术审美价值 , 将其作为一种 审美心态尤其重要 。 残缺形体 时常 术价值 。文物究 其历史价值而言 , 它是历史信息 的载体 , 修复它
但归纳起 来主要集 中在以下几个方 面 : ( 1 ) 具有历 史事 从形态上来说 ,残缺与圆满对立 ;但从艺术审美过程上来 姿百态 , 遗址等 : ( 2 ) 具有历 史 、 艺术 、 科 学 说, 残 缺是 一种 审美期待 的过程 , 是对圆满的期待 。比如天上 的 件纪念 意义 和价值 的建 筑物 、 月亮 由缺变 圆, 人们对 月亮寄托 的情感也 随之变 化 , 中国有 句古 价值 的古文化遗址或雕塑器皿 ; ( 3 )各时代有价值 的艺术 品 、 工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残缺美,顾名思义就是美中带有一些不完美的特质。

这种美学意蕴在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中广泛存在,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体验。

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东方艺术中的美学观念。

比如中国的古代陶瓷艺术中,经常会出现瓷器上某个部分的裂纹,这种现象被艺术家们认为是一种美学的补充和升华。

他们认为,只有在这种裂纹的补充下,作品才完整而有灵魂,才能尽显艺术的价值。

这种观念在日本的茶道中也有所表现,针对茶具上的瑕疵,人们常常会留下原样,而不是完全修复。

这种残缺美的运用,使得作品散发出了一种朴实、淡泊、自然的美感。

在西方文化中,残缺美的概念始于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雕塑家们通过给雕像增加一些肌肉的裂纹,使得作品更具有动感和生机。

他们认为,完美的形态往往缺乏灵魂和情感,残缺的形态才能更好地表达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这种观念也逐渐演变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破碎美学”,艺术家们通过使用被打碎的形式来表达人类心灵的裂缝和矛盾。

残缺美的美学意蕴在当代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艺术家们常常通过在作品中加入一些破损、残缺的元素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和内心的扭曲。

这种残缺美的表达方式使得观者能够更好地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的碰撞。

残缺美还能够突破现实世界中对于美的传统定义,展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观念。

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所带来的美感体验是复杂且多维的。

它唤起了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即使是一些消极的情感,也能够让人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和力量。

残缺美能够打破审美的固化模式,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审美观念。

它使得人们对美的定义变得更加宽泛和包容,更能够欣赏那些在完美之外的作品。

残缺美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对于美与存在意义的思考。

由于残缺美所表达的是一种缺陷和不完整,它提醒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于人性的思索。

在总结中,残缺美的美学意蕴是一种独特而多元的审美观念。

它从东方和西方文化中不同的角度得到了体现,并在当代艺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议论文】残缺的艺术美 优秀议论文500字

【议论文】残缺的艺术美 优秀议论文500字

【议论文】残缺的艺术美优秀议论文500字残缺的艺术美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抒发。

而残缺的艺术美,则是指那些有着破碎或缺陷的作品所散发的独特韵味和美感。

虽然始终存在完美与完整的艺术作品,但残缺的艺术美却能引人深思和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

残缺的艺术美可以唤起人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完美的艺术作品往往会给人一种明确的感知和理解,而残缺的作品则让人产生一种模糊的美感。

《蒙娜丽莎》的笑容只残留了一半,而这半张脸却能让人们想象出她完整的容貌和内心的情感。

这种留白的美感让作品更富有深度,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残缺的艺术美可以让人更加珍惜和感悟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生命中的美好常常是瞬间的,如同一朵花的绽放和凋谢。

而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充满了痛苦和欢乐,有成功也有失败。

残缺的艺术作品通过其破碎或缺陷的部分,呈现给人们的是生命中的脆弱和不完美。

这种残缺的美感引人反思,让人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并努力寻求真正的幸福和完整。

残缺的艺术美也可以唤起人们对历史和记忆的思考和回忆。

历史上留下的文物和艺术品,常常有着残缺的部分。

中国的秦兵马俑就有许多损坏的状态,但正是这种残缺的美感让人们对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残缺的艺术品不仅是文化遗产的记录,也是历史和记忆的见证。

通过观赏这些残缺的作品,人们能够感受到时光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也能够从中回忆起那段历史的记忆。

残缺的艺术美是一种独特的美感和韵味,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让人们珍惜和感悟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并唤起人们对历史和记忆的思考和回忆。

尽管完美和完整的艺术作品也具有吸引力,但残缺的艺术美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应该多多关注那些残缺的部分,从中感受到更多的美和思考。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浅析残缺美的美学意蕴
残缺美是一种美学理念,它强调在不完整、不完美的状态下所体现出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相较于完美和完整的美,残缺美更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给人带来更为
深刻和持久的美学体验。

残缺美突显了变化和流转的美学意蕴。

一方面,不同阶段和瞬间的变化给事物赋予了
独特的魅力。

残缺美在捕捉到这些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美感,并将其视为一种美学价值。

古代的陶器破损后被修补成“赔缺纹”,这种被修复的痕迹不仅没有掩盖原来的残缺,反
而赋予了作品新的美感和历史的传承。

残缺美还表达了事物的脆弱性和有限性。

事物的存
在是短暂和有限的,它们经历无数的变化和流转,最终也会被时间消磨殆尽。

正是因为事
物的短暂和有限,我们才能更好地体验它们的美与价值。

残缺美还与人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息息相关。

完美的事物往往显得平淡和乏味,而
残缺的事物则更富有层次和深度。

毕加索的抽象绘画、李白的断句诗句等都是残缺美的典
型代表。

它们通常通过留白和缺憾来引起观者的联想和思考,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观者可以在残缺之中发现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这种共鸣使得审美体验更加有趣和有深度。

在现实生活中,残缺美的意蕴也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

在建筑上,许多古老建筑物的
残缺与破损被当作一种美来欣赏,如希腊柱子残缺的废墟、教堂尖塔的破碎等。

在文学作
品中,一些人物的缺陷和矛盾也是它们魅力和生动之处。

残缺美在艺术创作和生活中不断
地发挥着作用,丰富着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交流。

古代艺术品的考古研究与美学价值分析

古代艺术品的考古研究与美学价值分析

古代艺术品的考古研究与美学价值分析古代艺术品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遗存,通过考古研究以及美学价值分析,可以揭示出古代艺术品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古代艺术品考古研究的意义,以及对其进行美学价值分析的重要性。

一、古代艺术品考古研究的意义古代艺术品作为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古代艺术品的考古研究,我们可以还原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细微的细节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历史的记录,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想。

其次,通过对古代艺术品的考古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古代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从古代绘画、雕塑、陶瓷等各种艺术形式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

这对于深入研究古代艺术史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古代艺术品考古研究还可以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借鉴。

通过对古代艺术品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独特的艺术手法、构图方式以及艺术家的创作理念等。

这些启示对于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具有借鉴意义,可以为他们带来新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方向。

二、古代艺术品的美学价值分析1.审美价值古代艺术品作为艺术的产物,其审美价值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通过欣赏古代艺术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艺术家对美的追求以及他们对形式和技巧的不断探索。

古代艺术品所展现出的美,不仅来自于艺术家的个人审美意识,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

通过对古代艺术品的美学价值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点。

2.历史价值古代艺术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通过研究古代艺术品,我们可以还原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格局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些历史信息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艺术品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推动历史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3.文化价值古代艺术品作为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观。

论陶艺的残缺美

论陶艺的残缺美

论陶艺的残缺美
陶艺的残缺美是指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瑕疵、缺陷或损坏,使作品呈现出非完美的美感。

这种美感源于自然、简约、朴实的审美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破釜沉舟”的精神有着相似的意义。

在陶艺中,残缺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而完美的作品则可能显得枯燥乏味。

一些艺术家甚至会故意在作品中留下一些小的缺陷,以突出作品的特别之处。

同时,陶艺的残缺美也代表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和内涵。

它可以表现生命的脆弱和不完美,也可以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忆和思考。

在当今快节奏的世界中,人们需要更多能够让他们深入思考和感受的艺术形式,而陶艺的残缺美正是一种这样的形式。

因此,陶艺的残缺美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哲学观念的体现。

它能够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丰富性。

古瓷器的残缺之美

古瓷器的残缺之美

古瓷在收藏最基本的要求是器型完整、成套,但是当买瓷网友情提供陶瓷知识真正喜爱的瓷器出现了,即使是残品也能开出残缺之美。

这是一个清朝早期的五彩人物象腿瓶,据藏家表示到手时瓶口已残缺,他却丝毫没有“嫌弃”,反而花大工夫用金属银修复。

图:五彩人物象腿瓶的残缺之美
经过“我家有宝”栏目的免费鉴定得出结论:这是一件十分罕见的清早期五彩象腿瓶,尤其是人物细节刻画,属于顺治年间风格,这是中国五彩瓷器十分重要的年代。

其鉴定报告全文:
鉴定报告:
名称:清早期五彩人物象腿瓶
年代:清顺治年
品相:残缺品
价值:收藏价值比较高
鉴定贴士:
·顺治年间五彩瓷,绝大多数底部没有落款,这是鉴定这一年代瓷器的最大依据之一;
·顺治年间除常用的红、绿、黄、褐、紫等彩釉外,还有釉上蓝彩和黑彩。

釉上蓝彩的使用代替了青花的作品,其艺术效果不亚于青花,甚至比青花更艳丽。

残缺亦为瓷器美
现在的瓷器收藏,总有人喜欢收藏“完美品”,“但这真的很难,且容易遇到赝品”。

虽然本次的五彩瓶有明显缺陷,但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比照样本,加上收藏者用银加以修复,实际是延长了该五彩瓷的生命,从这个角度说,“残缺也能体现中国瓷器之美”。

中国古文化中对残缺美学的看法

中国古文化中对残缺美学的看法

中国古文化中对残缺美学的看法在中国古文化中,对于残缺美学的看法是复杂多样的。

尽管追求完美和完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价值观念,但在一些文学、艺术和哲学领域中,也可以看到对于残缺、不完整或缺陷的独特理解和欣赏。

首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残缺美学常常被用来传达深沉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在诗歌中,诗人有时会通过描绘残缺的景象或事物来表达一种哀婉、遗憾或怀念的情感。

这种手法被称为“残山剩水”,它借助自然的残缺来映射人生的不完美和无常。

其次,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残缺美学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画强调“留白”,即通过在画面中留下空白或未完成的部分来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并传达出深邃的意境。

这种留白的手法不仅被认为是一种艺术技巧,也被视为一种哲学思考方式。

此外,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缺陷和不足也被视为一种内在的美学。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认为完美和完整只是相对的概念,而缺陷和不完美则是自然和真实的体现。

这种哲学观念认为,接受缺陷和不完美是达到更高境界的一种必要过程。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实存在对完整和完美的追求,但残缺美学在中国艺术和文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种美学观念认为缺陷和不完美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义,它们能够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和思考,并传达出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

带有瑕疵,却被广为流传且极具价值的艺术作品

带有瑕疵,却被广为流传且极具价值的艺术作品

带有瑕疵,却被广为流传且极具价值的艺术作品生活中,我们渴望一切完美无缺的东西,而残缺形态则会让我们夹杂着复杂的情感,想修复之意一直长存于心。

但有些和艺术挂钩的东西,却因残缺而显得尤为珍贵,因为渴望完美而不得,只能想象残缺复原后的样子,才让它们在不完整的形态下成了真正的“完美”。

比如全世界人们心目中残缺美的代名词——断臂维纳斯,但“维纳斯”也只是因为被有艺术眼光的人发现了,进而让大家知道了,才成为代表,“这也就是个艺术素养培养和熏陶的问题。

雕塑维纳斯是一个艺术品,本身就是供人在想象中欣赏的,因故而导致的残缺,反而更加刺激了人们的艺术想象,在富于想象的人们眼里,就变得美不胜收了。

月圆月缺皆美,美在不断的期待变化的观赏之中。

要讨论“残缺美”的价值,首先要搞清“残”的标准。

真品中的“残”才能称为“缺”,能从中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文化精神的依然存在,一件工艺品的艺术价值,绝对不会因为被损坏或有瑕疵而受到影响,相反,经过再修复或者再创作,它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那些残缺的、破碎的事物,总让人想哭,让心里放不下,一直萦绕在心头,令人揪心。

当揪心的那一刻,会有一种比完整美更异样的美感,甚至来得更美一些。

虽然那些美好的,完整的事物也能产生美,但是相对而言比较难。

残缺美,是美在对更美的期待和想象,这样的期待和想象还平添了浪漫色彩。

当人沉浸在这样的期待和想象中时,还会产生愉悦的感受。

全部属于美的感性范畴。

残缺美,其实并不存在,更多的只是我们对它们的尊重和对完美事物的向往。

历史存留下来的残缺的艺术品,实在太多太多,只是有的被我们发现和保护,还有很多并未给予最好的尊重。

残缺美,美的更像是历史,是文化,是对待古物追求探索价值的心。

古今中外,有没有什么 “带有瑕疵,却被广为流传且极具价值的艺

古今中外,有没有什么 “带有瑕疵,却被广为流传且极具价值的艺

古今中外,有没有什么“带有瑕疵,却被广为流传且极具价值的艺“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那人世间的事情就不可能没有残缺。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句话寓意深重,表达了残缺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残缺是必然存在的,但它并不一定都造成坏影响,对于人而言,残缺就是磨难: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由此可见,残缺的存在有它独特的价值,对于人是这样,对于物品也是如此。

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它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断臂维纳斯。

雕像中的维纳斯,身材是优美的曲线,五官十分精致,整体呈现出微扭动的姿态,两臂遗失没有影响人们的爱慕之心,反倒成就了它的盛名。

接下来的五件文物,也都有残缺,却又“因祸得福”。

第一件出名的宝物叫做“金镶玉玺”,大多数人第一次了解它都是在《三国演义》中,孙坚、袁术先后因它而亡。

其实它最早是战国时期的和氏璧,后来秦始皇命人将其琢为玉玺,刻上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这个秦始皇用来传国的玉玺,并没有延续大秦的血脉,反倒是到了刘邦的手中,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位,逼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不从,怒摔玉玺,玉玺一角崩落,后来工匠使用黄金缝补,这才有了后世的“金镶玉玺”。

第二件则是我国最大的鼎——后母戊鼎,这是商朝铸造的鼎,距今也有3000多年了,它不仅是我国已知最大的鼎,还是已知古代最大的青铜器,我们从它身上可以看到商朝灿烂的“青铜文明”。

它的名字由来也很传奇,在鼎的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这是先人给它刻下的名字烙印。

可就是这样一件国宝级的文物,它也是有残缺的,它一端的“鼎耳”是人工制作的,在漫长的时光里,它“经历”了苦难的折磨,这虽然让它变得残缺,却愈发的彰显了它的价值。

下一件文物叫做《命运三女神》,它本不是一个独立的文物,原来是帕特农神庙东山墙上群雕的一部分,但现存的只有这三位女神。

令人感到更加可惜的是,这三位女神都没有头部和双臂,但好在有专家破解了她们的身份,她们分别是秩序女神、公正女神与和平女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缺历史文物的艺术审美价值
作者:何烛明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3期
摘要:我们时常期待完美,贬低残缺。

一件完整的古董文物往往拍卖出数倍于残缺文物的价钱,一处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由于太旧往往被推倒重建。

可是,华丽是一种美,残缺也是一种美;光鲜是一种美,陈旧也是一种美;和前者相比,后者更具有视觉冲击力、震撼力。

本文首先对残缺审美现象进行了阐述,其次对残缺历史文物的呈现类别以及残缺历史文物的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详细剖析。

关键词:残缺;历史文物;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151-01
一、物体残缺形态的心理审美价值分析
残缺的概念主要分为视觉形态上和心理影响上两个方面。

物体固有形态的残缺主要是从直观感受来描述,是既成事实;残缺心理审美是观者从自我出发,以我为主体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过程。

残缺作为生活中一种无法回避的现象,比如破损的城墙、咬过的苹果、断臂的雕塑、枯死的树枝、没有结局的一段故事等等,这些现象在带给我们遗憾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它存在的价值。

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生活中存在的残缺现象,从表象上升到内在的精神内涵,去寻找创作的启发灵感。

世界上有缺憾和不完美的物体随处可见,就像我们的人生充满酸甜苦辣,难以尽善尽美。

春天固然美丽,假如没有四季的变化,必然会少些一夜花开的惊喜。

(一)残缺是对圆满的期待
从形态上来说,残缺与圆满对立;但从艺术审美过程上来说,残缺是一种审美期待的过程,是对圆满的期待。

比如天上的月亮由缺变圆,人们对月亮寄托的情感也随之变化,中国有句古诗是这样描绘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圆有均衡对称和谐之美,但所有的圆都是一样的形态;可是残缺部分却各有各的特征,它虽不具对称性,也不体现和谐美,却时常让人过目难忘。

残缺本身并不是美的代名词,关注残缺现象,研究其存在的艺术审美价值,将其作为一种审美心态尤其重要。

残缺形体时常带给我们向完整转变的视觉想象空间,这种审美想象弥补了我们视觉的客观不足。

因此,残缺现象在在艺术欣赏领域丰富了作品的精神内容和表现空间。

(二)残缺形态下的精神内涵
关注残缺形态,并不是停留在不全物体的本身,而是分析外在形状下的精神内涵。

在艺术形态上,高、大、全时常被颂扬,但丑陋的外形下却可以反衬出强烈的精神力量之美。

中国传统的美学作品中常常歌颂病梅残月,断桥残雪,就是在营造悲凉氛围的同时歌颂身残志坚的精神。

北京八达岭残长城,矗立在崇山峻岭,墩堡相望,虽然残缺,但雄峰犹存。

八达岭残长城,定位在一个残字上,它构成了古老文化的残缺美,仔细凝视残长城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感觉就如同迈入历史的昨天。

虽然这里有些破败,但历史的沧桑感却给我们极其深刻的印象。

徜徉其中,感觉沿着历史的长廊,回溯到了几百年前。

残缺不全的历史遗迹,体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敌,不屈不饶的精神。

二、残缺历史文物的呈现形式
文物分为古代文物和近现代文物。

古代文物指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是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近现代文物主要有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和民俗文物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外力的作用,历史文物大多失去了往日的光鲜,以陈旧或残缺的形态展示出来。

历史文物的最大价值在于充满岁月痕迹的古朴之美。

完整的历史文物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古董市场的追捧,但残缺的文物也呈现出历史遗留的生命痕迹之美。

这也是艺术家们更喜好残墙断壁景色或陈旧物品的原因。

(一)残缺历史文物的呈现类别
文物,旧为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现在人们多把古代遗留的东西称为文物。

残缺文物作为不完整的一种状态呈现出来,千姿百态,但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历史事件纪念意义和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等:(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或雕塑器皿;(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二)残缺文物破坏性修复的艺术价值反思
当前国际上一般将文物划分为两大价值,即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文物究其历史价值而言,它是历史信息的载体,修复它是将其承载的历史信息更完整的发掘出来。

但究残缺文物的艺术价值而言,修复破坏了其原始的状态,掩盖了文物的时间历史痕迹。

文物修复,如果只是简单的将原来的碎片进行拼凑,或是加入一些现代的部件进去,更是显得不伦不类,毫无艺术审美价值而言。

一个时期以来,文物修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因为修复而修复的麻木工程。

一些地方只是遵循历史保留的记录,打着“还原面貌”的旗帜,却把一些文物改得面目全非。

在修复的同时,应认真考虑一下它的艺术欣赏性,而不是一味的因为完整而完整,破坏了历史物品的原貌。

伤残是历史文物存在的形式之一,是历史磨难与自然力的变故而留下的疤痕,它本身就是沧桑岁月的见证。

一件局部残缺的藏品,只要它的基本器型和主体纹饰还保留着,就有艺术欣赏价值,从而给人以历史空域的无限遐想。

对于收藏者来说,正因为这些伤残器丧失了诱人的金钱光环,才能以更加纯朴的意念注视它的艺术本质,欣赏它的美学境界,从中得到艺术陶冶。

一些虽残犹美的器物或遗址会给人以刻骨铭心的震颤与感受。

比如残缺的圆明园,它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悲伤地记忆。

圆明园废墟的艺术价值已经不是物体本身的造型和纹样,而是残缺带来的历史表现。

体现出激励国人发愤图强的一种精神。

重建圆明园,纵容焕然一新,也只是没有灵魂的外壳,只有那残垣断壁才是历史和时间的最好证明。

三、残缺文物的文化艺术价值分析
(一)残缺文物体现的历史印迹
历史文物是时代特征的再现,与现代仿品相比,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岁月的沉淀。

完整形态的文物当然更好,但残缺的文物也是历史的体现,残缺部分更是历经岁月沧桑的印记。

比如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陈列有一双红军过草地时穿过的草鞋,破难不堪,鞋底都快磨穿了,鞋带也没有了。

但是当我们在注视这一件物品的时候,仿佛回到了那艰苦的革命年代,步履维艰。

破旧草鞋体现的红军长征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们,与一双新草鞋相比,这难道不正是残缺的审美价值体现吗。

(二)残缺体现了历史文物的悲壮之美
华丽是一种美,残缺也是一种美;新颖是一种美,陈旧也是一种美;雄伟是一种美,悲壮也是一种美。

和前者相比,后者更具有视觉冲击力、震撼力。

残缺美、陈旧美、悲壮美正是文物古迹的重要特征。

残缺文物带来遗憾,当人们在深深惋惜缺失部分时,却时常感受到大自然和生命的力量,从历史遗迹中感受到一种悲壮之美。

比如,希腊帕提农神庙,公元前432年建成以后,命运多舛,先后改做基督教堂、清真寺、军火库。

1687年被炮毁,只剩下30多根石柱和断壁残垣。

再如,建于公元前80年左右的椭圆形古罗马大角斗场,到现在,依然是断壁残墙。

像这样残破而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在欧洲数不胜数。

是这些国家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是没有财力修复?显然都不是。

这是因为,复原那些古建筑,会破坏其震撼人心的神韵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残缺印记是历史文物的个性化符号
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残缺是一种符号,残缺部分是一种空白和审美期待,带给我们无限的历史遐想。

从人的心理上来说,残缺的形象比圆满更容易引起视觉的注意,有突出的凝聚点,从而调动脑部活动,分析此事物为什么有违常规?为什么出现残缺?这样在思考的过程中增强记忆指数。

比如断臂的维纳斯雕塑,人们幻想她或是端着咖啡,或是抚着头发?在不断的向圆满形态思考的过程中,残缺的断臂成为了视觉的符号。

四、结束语
当完整的古董往往比残缺的古董拍卖出数倍的价钱时,当人们热衷于修复重建古代遗址废墟时,我们应该认真审视残缺历史文物的文化艺术价值。

残缺是历史时空的印记,残缺是从遗憾到完美的心理追求过程。

我们应该保护好残缺的历史文物,发现蕴藏在其中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宏香.残缺美的视觉表达.装饰,2004(3):134.
[2]杨璐.保护、修复、研究领域中文物的价值.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11):125.
[3]凌波.文物价值简论.中国博物馆,2002(02).
[4][德]黑格尔.美学,1958: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