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质联用方法优化
液质联用缺点及解决办法,药物分析
含有羧基的小分子化合物 大多数羧基化合物在负离子条件下都能获得较高的质谱 响应,但是对于一些结构较小并且极性较大的羧酸化合物,无 论是质谱响应还是色谱保留行为均不理想,同时由于其较强的 亲水性,也不利于样品的处理。
嘌呤、嘧啶拮抗物 通过干扰 DNA 的合成抑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必 经的代谢路径,临床上通常用于白血病的治疗。但是其 极性很强,且缺乏合适的离子化官能团而难以直接用液 质联用进行检测。
LC-MS法在体内 药物分析研究中的常见问题
姓名:黄小燕 班级:D2J6班
1
测定对象的局限性 多种待测物的同时测定
2
3
基质效应
专属性结果的可靠性
4
5
残留效应
一、测定对象的局限性
虽然 LC-MS 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适用范围极 广, 但是仍有一些类型的化合物不适合直接采用LC-MS 进行测定, 或者在特定的条件下直接采用LC-MS 分析不 能达到灵敏度等要求。通常这样的情况还需要采用衍生 化法或者其他更进一步的处理而使得检测复杂化。
现在要检测一个化合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另 个化合物的影响。影响物质比目标药物的分子量小1, 而且它的浓度是被监测的目标药物的20倍,以0.1%的甲 酸水和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分析时,保留时间非常接 近,跑了20min也没有分开。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1)尝试不同的色谱柱(费时间,可行性不大)寻求两组分的 分离以减小抑制作用 2)尝试不同的流动相体系例如醋酸按体系(控制盐的浓度) -有一定的可行性 3)尝试不同样品预处理条件,使目标药物的回收率提高、而 干扰物质的回收率降低 4)更换监测目标药物的离子对以减小离子抑制效应
2 、小分子极性化合物 该类化合物中一些极性基团虽然能够有效地促进待测 物解离,但是往往缺乏适当的疏水结构以帮助其更好地 雾化,同时也缺乏在常用的反相色谱柱上的适当色谱保 留。如氨基酸类、含有羧基的小分子化合物以及嘌呤嘧 啶拮抗物。
液质联用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二、液质联用技术在药品质量控 制中的应用方法
1、样品处理
1、样品处理
在应用液质联用技术进行药品质量控制时,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 一般采用萃取、沉淀等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杂质和干扰物质,从而提 高分析的准确性。
2、仪器设置
2、仪器设置
在使用液质联用技术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和目的设置仪器参数。例 如,在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的比例和洗脱速度等方面需要进行优化,以提高分 离效果和检测灵敏度。
3、建立质控模型:将液质联用技术获取的数据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
1、样本处理:将中药材或制剂进行粉碎、萃取、浓缩等预处理,以便于仪器 分析。
2、仪器操作:将处理后的样本通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将分离后的组分导入 质谱进行检测。
3、建立质控模型:将液质联用技术获取的数据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
3、数据分析:对液质联用技术获取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 量学方法建立质控模型。
4、数据分析
4、数据分析
采用XCalibur软件对液质联用仪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各成分的 质量数和离子特征峰面积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对比原料、中间体和制剂 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对该新型药物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四、液质联用技术的优点
四、液质联用技术的优点
液质联用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中具有以下优点: 1、高灵敏度:液质联用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的优点,具有非常高 的检测灵敏度,可以检测出痕量级别的化合物。
谢谢观看
液质联用技术在药品质量控 制中的应用
目录
01 一、液质联用技术的 原理
二、液质联用技术在
02 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 用方法
三、液质联用技术在
03 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 用案例
[课件]液质联用缺点及解决办法,药物分析PPT
残留效应是指在高浓度的样品进样分析后,在进样系统中
现在要检测一个化合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另个 化合物的影响。影响物质比目标药物的分子量小1,而 且它的浓度是被监测的目标药物的20倍,以0.1%的甲 酸水和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分析时,保留时间非常接 近,跑了20min也没有分开。
二、多种物质的同时测定
对于复方制剂,当存在两种或多种药物的剂量相差悬殊 的情况时,通常会导致各个待测物在生物体液中的浓度相 差巨大,因而符合它们各自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药物浓度的 线性范围也相差甚远。此时需要对各个待测物的质谱响应 、线性范围和灵敏度三者进行综合考虑。
虽然也有研究者尝试采用曲线回归法校正浓度与响应之 间的非线性关系, 但是该法的耐用性仍然是个未知数。若 不进行浓缩处理甚至为了保证良好的线性而稀释待测成分, 血药浓度低的成分的质谱响应就会降低,可能不能满足药 动学研究所需要达到的灵敏度。
加入添 加剂
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添加剂,如甲酸、乙酸、醋酸铵等,能够有效地降低基质带 来的背景干扰
四、专属性结果的可靠性
虽然目前质谱的选择性是其他检测器难以比拟的,但高 通量 LC-MS 分析有时会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进而降 低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特别是当待测样品中存在原型药物 的 II相代谢物时,假阳性结果出现的几率会更高。这是因 为这类代谢物容易在离子源内发生中性丢失反应形成与母 体药物相同的离子,从而影响对后者的准确定量 质谱的专属性有时还会受到其自身分辨力的限制,尤其 是当监测对象为单个离子或是伪离子对时,这种现象更为 明显。
改善色 谱峰形
内源性基质造成的竞争性离子化抑源自往往具有浓度依赖性,良好的色谱峰形可以 保证待测物流出色谱柱时尽可能得到富集和浓缩,进而降低基质效应产生的可 能性
液质联用法
液质联用法液质联用法液质联用法(LC-MS)是一种分析技术,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MS)技术。
这种技术可用于分离和鉴定化合物,尤其是生物样品中的化合物。
液质联用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领域。
一、HPLC1. HPLC基本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离技术。
它使用固定相和流动相来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开。
在HPLC中,混合物通过固定在柱子内部的填料。
填料通常是小颗粒状的,具有大量的表面积,这些表面积上吸附了流动相中的溶剂和溶质。
2. HPLC设备HPLC设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泵:将流动相压入柱子中。
(2)进样器:将样品注入柱子。
(3)柱子:填料所在的管道。
(4)检测器:检测出来自柱子的化合物。
3. HPLC操作步骤(1)制备样品:将待测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2)选择填料: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填料。
(3)调整流动相:根据填料和待测物质的特性,确定最佳的流动相组成。
(4)注入样品:将样品注入进样器中。
(5)运行柱子:将流动相压入柱子中,让样品通过柱子并分离出化合物。
(6)检测化合物:使用检测器检测出从柱子中流出来的化合物。
二、MS1. MS基本原理质谱是一种利用分子离子在磁场和电场作用下进行分离、检测和鉴定的技术。
质谱仪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离子源:将待测化合物转化为气态离子。
(2)质量分析器:将不同质量的离子分开,并记录它们的信号强度。
(3)检测器: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分析。
2. MS设备MS设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离子源:通常使用电喷雾、MALDI等技术将待检化合物转化为气态离子。
(2)质量分析器:通常使用四极杆、飞行时间等质量分析器。
(3)检测器:通常使用离子倍增管或电荷耦合器件等检测器。
3. MS操作步骤(1)制备样品:将待测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2)选择离子源:根据待测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离子源。
液质联用的应用及原理
液质联用的应用及原理液质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是一种结合液相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的分析方法。
液质联用技术能够对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药物研发、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液质联用的应用和原理。
液质联用技术的应用:1. 生物药物分析:液质联用技术在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生物样品中的代谢产物、蛋白质、多肽等,可以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以及药物对机体的影响。
2. 食品安全检测:液质联用技术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重金属、抗生素等有害物质。
通过将样品与液相色谱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样品中复杂组分的分离和富集,而质谱技术则能提供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检测结果,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3. 环境分析:液质联用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也广泛应用。
通过分析水体、土壤、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环境激素等,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分布和迁移途径,并用于评估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
4. 药物研发: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对药物和其代谢产物的分析,可以评估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活性。
此外,液质联用技术还可用于药物的纯度检验、定量分析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液质联用技术的原理:液质联用技术的原理基于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的相互结合。
液相色谱(LC)是一种基于样品溶液在固定相上的分配和净化过程进行分离的技术。
液相色谱能够分离复杂样品中的各种组分,使其以不同的保留时间出现在柱出口。
质谱(MS)则是一种分析化学中使用的分离、识别和定量技术,它能够测量样品中各种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和相对丰度,并提供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液质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进行串联。
首先,样品通过进样器进入液相色谱系统,经过柱子的分离后,不同的组分在柱出口以一定的顺序出现。
液质联用经验总结
液质联用经验总结一1.酸性物质适合做负离子检测,所以流动相中偏碱较合适,促使其解离碱性物质适合做正离子检测,流动相中适当的加入酸,促使其形成正离子中性物质,流动相中适当加一些醋酸钠(或者醋酸铵),可形成加钠的正离子或者加铵的正离子加醋酸铵应该也可以啦,可以促进生成加铵的正离子2.糖苷类的物质在做FAB和esi(+)时,[M+Na]峰往往比[M+H]峰要强,此为经验,原因只是推测可能和天然产物的提取过程有关;盐类化合物如盐酸盐、硫酸盐在质谱中酸的部分一般不会出现;二羧酸盐(esi负离子模式)除了分子离子峰外,会出现连续掉44的两个峰,为失去羧酸根的离子,这三个峰非常特征,但是会受锥孔电压的影响,调低电压谱图会更漂亮。
3. 胺类物质做esi质谱时要注意进样量要少,因为很容易离子化,不易冲洗干净,会影响后面样品的测定。
像三乙胺在液质联用时不能用于调节流动相pH值。
若不慎引入三乙胺,在正离子检测时总会出现很强的102峰(三乙胺的[M+H]).4.1)质谱用水一般用娃哈哈纯净水之类的就很好了2.)质谱用甲醇和乙腈,我换用了很多个品牌,发现Merck的还是稍微好一些。
3.)Finnigan用的氮气不一定要用到液氮瓶,用普通的钢瓶气就可以了,可能还省钱些。
4).建议大家买一个好一点的手电筒和一个放大镜,手电筒用来看源里面,放大镜看你割的毛细管平整5。
质谱的基线其实跟液相的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一样,基线高的原因不外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
1)。
你选择的流动相在质谱的响应比较高,比如水相比较多的时候,噪音比较大些;还有如果盐含量比较大的时候,噪音更大些。
2)。
检测器的灵敏度越高的时候,噪音应该越高。
如果质谱的污染比较严重时,基线肯定比较高。
比如离子阱检测器,用得久了,阱中的离子就会增多,一方面降低了质谱的灵敏度,另一方面增加了基线噪音。
3)。
质谱的基线很多时候还跟你选择的离子宽度有关。
比如你作选择离子扫描的时候,基线就低些。
液质联用中质谱条件的优化策略共44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液质联用中质谱条件的优化策略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液质联用法
液质联用法什么是液质联用法?液质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是一种结合了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的分析方法。
色谱技术主要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而质谱技术则用于识别和定量这些化合物。
液质联用法结合了这两种技术的优势,能够在复杂样品基质中高效、灵敏地分析和鉴定目标化合物。
液质联用法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灵敏度,液质联用法能够有效地分析出样品中极微量的目标化合物,并准确地鉴定其结构和浓度。
液质联用法的原理液质联用法的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色谱分离和质谱分析。
色谱分离色谱分离是液质联用法的第一步。
在液相色谱中,混合物会被注入到一根色谱柱中,其中填充着固定相。
样品中的化合物根据其化学性质在柱上发生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了混合物的分离。
不同的化合物在色谱柱上停留的时间不同,达到了先分离的目的。
液相色谱的选择可以根据分析样品的特性来进行,常用的技术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
色谱柱的填充物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比如反相色谱柱、离子交换柱等。
质谱分析在色谱分离之后,样品进入质谱部分进行分析。
在质谱仪中,样品的分子会被电离成带电离子,然后被加速进入质谱仪的质谱分析部分。
质谱分析中,离子会根据其质荷比(m/z)被分选成不同的轨道,然后通过激发和检测器进行检测。
质谱仪会产生一个质谱图,能够提供关于样品中各种化合物的信息。
液质联用法的优势液质联用法具有以下优势:1.高灵敏度:质谱技术的高灵敏度使液质联用法能够检测到样品中非常微量的化合物,甚至达到 ppb(百万分之一)或更低的浓度水平。
2.高选择性:液相色谱能够有效地分离样品中的复杂基质,降低质谱信号的干扰。
3.宽线性范围:液质联用法能够提供宽范围的线性响应,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范围内都能够准确测定目标化合物。
仪器分析大发现——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仪器分析大发现——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该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能够对复杂的食品样品进行高灵敏度、高精度的定性定量分析。
液质联用技术的出现,为食品安全领域的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可靠的方案。
一、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液质联用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包括残留农药、兽药、激素、霉菌毒素、重金属等。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液质联用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还能够对多种成分进行同时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质量。
二、液质联用技术的优点液质联用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高分辨率:液质联用技术具有极高的分辨率,能够识别出异常复杂的化合物混合物。
(二)高灵敏度:液质联用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极微量的化合物,使检出极限更低。
(三)高准确性:液质联用技术可以直接检测样品中的化合物,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样品降解和化学反应过程,从而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宽适应性:液质联用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化合物,可以检测非常复杂的样品。
三、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案例1. 残留农药的检测液质联用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各种农药进行检测,例如氯氰菊酯、巴斯德等农药。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检测出残留农药的同时还能检测出相关代谢产物或降解产物,从而更加全面准确的判断食品安全性。
2. 兽药残留的检测液质联用技术与固相萃取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检测出不同类型和种类的兽药,还可以确定兽药残留的种类及其浓度,从而进行食品安全评估。
3. 霉菌毒素的检测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中的霉菌毒素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霉菌毒素进行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分析。
由于避免了样品的化学处理和可能的降解,检测结果非常可靠。
四、结论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食品安全的检测效率和质量。
液质联用技术原理
液质联用技术原理液质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LC-MS)是一种结合了液相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液质联用技术的原理是将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液相色谱对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再将分离的化合物通过质谱技术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复杂样品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不同化合物在固定填料上的分配和吸附作用而实现分离的技术。
其原理是将待测样品通过色谱柱中的填料,利用填料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吸附、离子交换、分配等)实现样品分离。
填料的选择是液相色谱分离的关键,常用的填料有反相填料、离子交换填料、手性填料等。
通过调节移动相的性质,如溶剂的种类、浓度、pH值等,可以控制化合物在色谱柱上的分配行为,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化合物的分子离子进行分析,推断其结构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质谱仪通过将化合物转化为气态离子,然后对离子进行质量分析,进而得到化合物的质谱图谱。
质谱仪由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组成。
离子源将待测样品转化为气态离子,常用的离子化方式包括电离、化学电离、光离等。
质量分析器将离子按照其质量-电荷比进行分析和分离,常用的质量分析器有质量过滤器、四极杆、飞行时间仪等。
检测器将质谱仪输出的离子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放大、转换和处理获得质谱图谱。
液质联用技术的原理是将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分离和检测。
液相色谱可以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开来,减少样品基质的干扰,提高质谱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液质联用技术的分离过程一般是在线进行的,即液相色谱的流出物直接进入质谱仪进行检测。
这样可以避免样品的损失和污染,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液质联用技术的分离和检测过程可以实现多种模式的联用,常见的有串联质谱(LC-MS/MS)、并联质谱(LC-MS)和离子源联用(LC-ESI-MS、LC-APCI-MS等)。
液质方法的优化Optimizing LC–MS and LC–MS–MS Methods
液质联用
小分子化合物分析;
相较EPI对溶剂、流速和添加物的依赖性小; 适应高流量的梯度洗脱或高低水溶液变化的流动相; 通过调节离子源电压控制离子的碎裂(源内CID)测定化
合物结构。
电喷雾(ESI)和大气压化学离子化 (APCI) ESI APCI
农药及残留化合物 多肽及蛋白的分子量测定 确定氨基酸序列 多肽及蛋白的纯度分析 单糖和多糖的结构分析 中极性到高极性,包括离子化合物
在农药合成及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在高分子添加剂分析中应用 在染料(如偶氮染料)分析中的应用
在双酚A,壬基酚及表面活性剂分析中的应用
在激素及兴奋剂分析中的应用 在蛋白质及多肽分析中的应用
在糖类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在天然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MS主要可解决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不挥发性化合物分析测定; 极性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大分子量化合物(包括蛋白、多肽、多聚物等)的分
析测定;
LC-MS的特点
分析范围广,MS几乎可以检测所有的化合物,比较 容易地解决了分析热不稳定化合物的难题。 分离能力强,即使被分析混合物在色谱上没有完全分 离开,但通过MS的特征离子质量色谱图也能分别给 出各自的色谱图来进行定性定量。 定性分析结果可靠,可以同时给出每一个组分的分子 量和丰富的结果信息。 检测限低,MS具备高灵敏度,通过SIM方式,其检 测出能力还可以提高。 分析速度快,HPLC-MS使用的液相色谱柱为窄径柱, 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分离效果。 自动化程度高,HPLC-MS具有高的自动化。
by Li Ping
9
(1)电喷雾电离(ESI)
液质联用分离度调整
液质联用分离度调整液质联用分离度调整是指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中,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参数调整来控制分离度,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灵敏度和选择性。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是将液相色谱技术与质谱技术相结合,通过分离与鉴定化合物,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分离度是指分析中化合物峰的峰形、峰宽和峰高等参数,它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调整液质联用分离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优化。
1.柱选取柱是液相色谱分离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柱对于不同的样品和分析目标具有不同的适用性。
对于复杂的样品,可以考虑使用具有较好分离能力和选择性的柱型,如C18和C8柱。
柱的长度和内径也会对分离度产生影响,较长的柱可以提供更好的分离效果,而较细的柱则可以提高灵敏度。
2.流动相选择流动相是指在液相色谱过程中用于流动和携带样品的溶液。
它的组成和性质会直接影响分离度。
在调整流动相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pH值、缓冲剂浓度、有机溶剂比例和离子强度等。
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改变样品的极性和疏水性,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离。
3.梯度条件优化梯度条件是指在液相色谱过程中,流动相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通过调整梯度条件,可以控制样品在柱上的滞留时间,从而影响分离度。
一般情况下,较陡的梯度可以提高分离度,但也可能引起峰形变化。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分离度和峰形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梯度条件。
4.流速和温度调整流速和温度也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中常用的参数。
流速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分离度和分析时间的平衡,较低的流速可以提高分离度,但可能会延长分析时间。
温度的调整可以改变样品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5. MS参数优化在液质联用分析中,质谱仪的参数设置也会对分离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包括离子源温度、碰撞能量和碰撞气体流量等。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影响质谱信号的强度和峰形,进而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总之,液质联用分离度调整是一个综合考虑和优化各种因素的过程。
液质联用分离度调整
液质联用分离度调整
液质联用分离度调整是指通过调整液相和质量谱离子化方式、离子源温度、离子源极性和谱图采集条件等措施,来改变相对于质谱离子源输入的溶液的离子化方式和离子化程度,从而实现对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
在液质联用技术中,液相色谱用于分离样品中的化合物,而质谱用于检测和鉴定这些化合物。
液质联用分离度调整的目的是在液相色谱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谱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以更好地分析目标化合物。
液质联用分离度的调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 调整离子源温度:通过提高或降低离子源温度,可以改变样品离子解离的动力学过程,进而影响离子产生的效率和产物分布。
温度的调节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离子进行选择性增强或削弱。
2. 调整离子源极性:离子极性是指在离子源中离子生成和离子传输的过程中离子荷电状态发生变化的极性特征。
离子源极性的调整可以改变离子产生和离子传输的效率和选择性,从而影响质谱分离度。
3. 调整离子化方式:离子化方式是指离子源中离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通过选择不同的离子化方式,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化合物的选择性离子化。
常见的离子化方式包括电喷雾离子化(ESI)和大气压化学离子化(APCI)等。
4. 调整谱图采集条件:通过调整质谱仪的谱图采集条件,如扫描速度、质荷比范围等,可以影响质谱仪对离子的检测效果和选择性,从而改变分离度。
通过上述调整措施,可以实现对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进而提高液质联用技术的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
液质联用分离度的调整需要根据实际分析目的和样品特性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液质联用缺点及解决办法,药物分析
3、痕量物质的分析
对于大多数易离子化的化合物甚至是一些非极性的化 合物,采用 LC-MS 法分析都能够获得相当高的灵敏度,但 是对于一些定量下限需要达到 pg 级甚至更高灵敏度的分 析项目,如激素类药物,或者一些痕量内源性物质,也难 以直接检测,故还需要考虑增强其检测限。
4、蛋白质以及多肽 目前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将待测蛋白质酶解为肽段 后进行 LC-MS 分析。然而该法在实际操作中极其困难, 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蛋白经酶解后生成的肽段亲水 性太强,不利于样品的处理和色谱保留。
采用一些新型的质谱仪器可以获得更宽线性范围 (6 个数量级)和更高的灵敏度, 但是对仪器要求较高 且谱分离时共洗脱的物质改变了待
测成分的离子化效率,所引起的信号的抑制或提高。
由于基质效应的出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响应的 稳定性以及结果的重现性,因此许多学者将其视为 LCMS 技术最大的软肋。
二、多种物质的同时测定
对于复方制剂,当存在两种或多种药物的剂量相差悬 殊的情况时,通常会导致各个待测物在生物体液中的浓度 相差巨大,因而符合它们各自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药物浓度 的线性范围也相差甚远。此时需要对各个待测物的质谱响 应、线性范围和灵敏度三者进行综合考虑。
虽然也有研究者尝试采用曲线回归法校正浓度与响应 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但是该法的耐用性仍然是个未知数。 若不进行浓缩处理甚至为了保证良好的线性而稀释待测成 分, 血药浓度低的成分的质谱响应就会降低,可能不能满 足药动学研究所需要达到的灵敏度。
2 、小分子极性化合物 该类化合物中一些极性基团虽然能够有效地促进待测 物解离,但是往往缺乏适当的疏水结构以帮助其更好地 雾化,同时也缺乏在常用的反相色谱柱上的适当色谱保 留。如氨基酸类、含有羧基的小分子化合物以及嘌呤嘧 啶拮抗物。
液质联用——精选推荐
液质联⽤实验名称:液相⾊谱-质谱联⽤技术(LC-MS)的各种模式探索⼀、实验⽬的1、了解LC-MS的主要构造和基本原理;2、学习LC-MS的基本操作⽅法;3、掌握LC-MS的六种操作模式的特点及应⽤。
⼆、实验原理1、液质基本原理及模式介绍液相⾊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将应⽤范围极⼴的分离⽅法——液相⾊谱法与灵敏、专属、能提供分⼦量和结构信息的质谱法结合起来,必然成为⼀种重要的现代分离分析技术。
但是,LC是液相分离技术,⽽MS是在真空条件下⼯作的⽅法,因⽽难以相互匹配。
LC-MS经过了约30年的发展,直⾄采⽤了⼤⽓压离⼦化技术(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API)之后,才发展成为可常规应⽤的重要分离分析⽅法。
现在,在⽣物、医药、化⼯、农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中均得到了⼴泛的应⽤,在组合化学、蛋⽩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作中,LC-MS已经成为最重要研究⽅法之⼀。
质谱仪作为整套仪器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常规分析模式有全扫描模式(Scan)、选择离⼦监测模式(SIM)。
(⼀)全扫描模式⽅式(Scan):最常⽤的扫描⽅式之⼀,扫描的质量范围覆盖被测化合物的分⼦离⼦和碎⽚离⼦的质量,得到的是化合物的全谱,可以⽤来进⾏谱库检索,⼀般⽤于未知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实例:(Q1 = 100-259m/z)(⼆)选择离⼦监测模式(Selective Ion Monitoring,SIM):不是连续扫描某⼀质量范围,⽽是跳跃式地扫描某⼏个选定的质量,得到的不是化合物的全谱。
主要⽤于⽬标化合物检测和复杂混合物中杂质的定量分析。
实例:(Q1 = 259m/z)本实验采⽤三重四极杆质谱仪(Q1:质量分析器;Q2:碰撞活化室;Q3:质量分析器),由于多了Q2、Q3的存在,在分析测试的模式上⼜多了四种选择:(三)⼦离⼦扫描模式(Product Scan):第⼀个质量分析器固定扫描电压,选择某⼀质量离⼦(母离⼦)进⼊碰撞室,发⽣碰撞解离产⽣碎⽚离⼦,第⼆个质量分析器进⾏全扫描,得到的所有碎⽚离⼦都是由选定的母离⼦产⽣的⼦离⼦,没有其它的⼲扰。
液质联用经验总结
液质联用经验总结液质联用经验总结一1.酸性物质适合做负离子检测,所以流动相中偏碱较适宜,促使其解离碱性物质适合做正离子检测,流动相中适当的参加酸,促使其形成正离子中性物质,流动相中适当加一些醋酸钠〔或者醋酸铵〕,可形成加钠的正离子或者加铵的正离子加醋酸铵应该也可以啦,可以促进生成加铵的正离子2.糖苷类的物质在做FAB和esi〔+〕时,[M+Na]峰往往比[M+H]峰要强,此为经验,原因只是推测可能和天然产物的提取过程有关;盐类化合物如盐酸盐、硫酸盐在质谱中酸的局部一般不会出现;二羧酸盐〔esi负离子模式〕除了分子离子峰外,会出现连续掉44的两个峰,为失去羧酸根的离子,这三个峰非常特征,但是会受锥孔电压的影响,调低电压谱图会更漂亮。
3. 胺类物质做esi质谱时要注意进样量要少,因为很容易离子化,不易冲洗干净,会影响后面样品的测定。
像三乙胺在液质联用时不能用于调节流动相pH 值。
假设不慎引入三乙胺,在正离子检测时总会出现很强的102峰〔三乙胺的[M+H]〕.4.1)质谱用水一般用娃哈哈纯洁水之类的就很好了2.)质谱用甲醇和乙腈,我换用了很多个品牌,发现Merck的还是稍微好一些。
3.)Finnigan用的氮气不一定要用到液氮瓶,用普通的钢瓶气就可以了,可能还省钱些。
4).建议大家买一个好一点的手电筒和一个放大镜,手电筒用来看源里面,放大镜看你割的毛细管平整5。
质谱的基线其实跟液相的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一样,基线高的原因不外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
1〕。
你选择的流动相在质谱的响应比拟高,比方水相比拟多的时候,噪音比拟大些;还有如果盐含量比拟大的时候,噪音更大些。
2〕。
检测器的灵敏度越高的时候,噪音应该越高。
如果质谱的污染比拟严重时,基线肯定比拟高。
比方离子阱检测器,用得久了,阱中的离子就会增多,一方面降低了质谱的灵敏度,另一方面增加了基线噪音。
3〕。
质谱的基线很多时候还跟你选择的离子宽度有关。
比方你作选择离子扫描的时候,基线就低些。
液质联用中质谱条件优化策略
6–8
8.2 – 10.2
9.5 – 11.5
10 – 12
01121
Effect of Buffer on Analyte Response
Mobile phase:
A - 10mM buffer pH 6.0; B – methanol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min
Suitable Solvents for LC/MS
• Reverse-Phase LC/MS Solvents – ACN, MeOH, H2O, Isopropanol
• Normal-Phase LC/MS Solvents (for APCI-MS) – Hexane, Methylene Chloride, Acetone, Ethanol
• Methanol or acetonitrile – Start with acetonitrile
01094
Useful pH Ranges for Volatile Buffers
Buffers normally used in LC/MS :
Buffer Formate Acetate
???
液质联用中质谱条件优化策略
液相色谱与液质联用仪使用的要点
• 质量校正的正确 • 对于相关分析要有适宜的支持软件〔Maxnet,
TargeLyness〕
• 适宜的液相色谱平台 • 适宜的质谱接口方式
• 液相色谱分析中适宜的色谱柱的选用
• 质谱检测模式的选择 • 必要的后液流补充
质量校正的正确〔Myoglobin校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质联用方法优化
1. 色谱条件优化:
-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根据待分析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以实现良好的分离效果。
- 优化流动相:选择适当的流动相组成、流速和梯度条件,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峰形。
- 调整柱温:根据分析物的稳定性和分离要求,调整柱温以改善分离效果。
2. 质谱条件优化:
- 选择合适的离子源:根据分析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离子源(如 ESI、APCI 等)。
- 优化质谱参数:调整质谱仪的参数,如喷雾电压、碰撞能量、离子传输毛细管温度等,以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 选择合适的检测模式:根据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模式,如全扫描、选择离子监测(SIM)或多反应监测(MRM)。
3. 样品处理和前处理:
- 优化样品制备方法:选择适当的样品提取和净化方法,以减少基质干扰和提高分析准确性。
- 内标物的选择:使用合适的内标物可以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方法验证和质量控制:
- 进行方法学验证:包括线性、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和定量限等指标的评估。
- 建立质量控制程序: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根据具体的分析需求和目标,对液质联用方法进行优化,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分析结果。
同时,持续的优化和改进是确保方法性能和适应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