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读后感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论语雍也篇读后感3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雍也篇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1子说:“冉雍这个人哪,可以但任握有一方统治大权的行政职务。
”冉雍便向孔子问询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子桑伯子这个人也不错,可惜不依礼乐。
”冉雍说:“如果内心充满着‘敬’而言行又表现为‘简’,这样的人来掌握一方统治大权,不也是可以的吗?如果内心便充斥着‘简’而言行也表现为‘简’,这样不是太过于‘简’了吗?”孔子说:“冉雍说的没错。
”当孔子评价冉雍时,并没有具体指明,使冉雍可以“南面”的品格到底是什么。
但通过冉雍与子桑伯子的比较,我们便可以明确这一点了。
但这个比较并不是孔子直接了当地说明的,而是通过冉雍的提问引出了孔子对子桑伯子的评价:“可”但却“简”。
问题是,这一评价仍然十分模糊,于是冉雍对“简”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而且得到了孔子的认可。
冉雍在分析中使用了两两相对的四个概念:居、行,敬、简。
我们可以看到,冉雍显然是“居敬而行简”,而子桑伯子则是“居简而行简”,则“居敬而行简”正是冉雍得到孔子“可使南面”的评价的关键所在。
那么,“居敬而行简”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孔子曾明确地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读得》14)又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见本章后)相对于夏、商二代来说,孔子很明确地选择了周的礼乐文化。
在他看来,夏、商二代缺少“礼”对人的修饰(“礼”是周公旦制礼作乐的结果),因而人显得“野”,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缺少文化,是野蛮人。
当然,孔子也不同意在以“礼”饰身时太过于强调“礼”,那样的人显得虚伪,后世理学时期所出现的“假道学先生”便属于这一类型。
孔子所要求的是“文质彬彬”,以“礼”合理地修饰自己的言行,既不能太矫情,也不能不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修饰。
论语雍也2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
论语雍也2读后感300字(精选5篇)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你认为一篇论语读后感怎么写才优秀呢?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论语雍也2读后感3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论语雍也2读后感300字篇1心灵之道。
这章讲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遗憾后悔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人生难免会有缺憾,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没有挑战性的是无法激励人前进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
即使命运不发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不遗憾千百次的凋零,因为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当一个人失败后,延其绳索找其导火的源头,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遥,后悔自己的擦肩而过,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遗憾。
后悔无济于事,天下没有买后悔药的。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就如同也许在这回的高考中你因为一分之差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并不意味着人生会永远停留在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只是沉积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对一道选择题呢,也许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现在抱着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已经有缺憾,那就让自己的努力去填补那个缺憾,不要让缺憾的漏洞越来越大,直到无法补救。
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之后在文中又提到了自信心,一个人的自信心从何而来?它是发自内心的淡然与坦然。
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建立自信是困境中重新崛起的一种特有的力量。
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与其沉寂在后悔之中,不如增强自己的信心,挑战未来的人生。
所谓“老夫聊法少年狂”这难道不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吗?所谓“三省吾身”于丹说:“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
”不错,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之后却不知悔过,还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与借口来推托,这是懦弱的表现。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通用28篇)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论语雍也篇读后感(通用28篇)论语雍也篇读后感篇1我的爸爸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司机,但是敬职敬业,是同事们一致认同的好司机!在家里他又是一个好爸爸!检查作业、接送我们上学的样样都不落下,可行了!在生活中,爸爸样样是我的好老师,可有一次,我却当了爸爸的小老师!今天我当了一回爸爸的拼音小老师。
我把26个字母写在了一张纸上,并且每天教爸爸4~5个,可今天会读了第二天就又忘了。
而且还都不准呢,可伤脑筋呀!通过几天的学习,爸爸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拼音的读法和写法了,真是不容易啊!但是,直到现在爸爸还是没有完全的学会拼音。
所以我做拼音练习卷的时候,爸爸总会和我一起做,积累更多的拼音知识。
这件事,让我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意思是:几个人一起在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
原本我觉的这句话很荒谬,难道我也能做老师的老师、爸爸的老师吗?通过这件事我终于明白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也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在我们班里,我不仅要向心灵手巧的孙卓奕、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沈书煜、关心集体的刘艺灵等好同学学习,也要向平时不声不语但是也有自己优点的同学学习,比如黄宇通平时虽然一声不响,但是他却精通宇宙知识,学习他们的优点。
渐渐的读论语成为我每天的阅读习惯。
通过读论语学做人,让我每天都有收获,思想每天都有提高,并且让我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因此,我要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争做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论语雍也篇读后感篇2近期,我认真阅读了孔夫子的名著——《论语》。
其中,我对孔子的弟子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朋友交而有信乎?传不习乎?”感触颇深。
这句话的含义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我认为曾子说得非常正确!的确,既然是为别人做事,那么我们就要一心一意做好,不能偷工减料,否则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朋友之间要讲诚信,不能搞阴谋诡计;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及时复习,如果不复习的话,会前记后忘,这样是学不好的。
雍也第六原文及感悟
雍也第六原文及感悟《雍也》是《论语》中的一篇,是孔子和弟子们的一次对话,内容涉及到礼仪、道德和人生哲学等多个方面。
其中第六条原文是这样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中包含了许多哲学的思想,也可以说是孔子对弟子们提出的要求和期望。
我从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以下几点:“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这是孔子对弟子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规范。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弟兄之间的互相尊敬、关心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
在社会生活中,也需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谨而信,泛爱众”。
这是孔子对弟子们品德修养的要求。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好坏直接影响着他的言行,而言行又往往影响着周围人的情感和情绪。
因此,要做到谨慎和真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而“泛爱众”则意味着要广泛地爱护他人,不仅是自己的亲人朋友,还要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是孔子对弟子们的学习和修养提出的要求。
在学习上,孔子强调了“亲仁”这个概念,仁者爱人,爱人就是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就要有所行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亲仁”的精神。
而“行有余力”则是强调要有余力为社会作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总的来说,《雍也》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让我们明确了做人、处事和学习的基本准则。
当我们能够做到孝顺、尊重他人、真诚待人、关心社会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论语雍也读后感
论语雍也读后感《论语·雍也》是《论语》中的一篇经典篇章,通过描写孔子与弟子雍也的对话交流,展现了孔子对于为人处世及德行修养的教诲。
读完《论语·雍也》,我对于孔子的教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我深受孔子关于为人处世的教诲所启发。
在对话中,孔子问雍也如何做人。
雍也回答道:“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转丸焉。
与其尧相比也,孰为善?”孔子对雍也的答案表示赞同,并进一步解释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认为,一个人并不需要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是应该担心自己是否真正能够做到自己认为应该做到的事情。
这种关注自己行为的态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在乎他人的评价,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而孔子的教诲让我明白,真正的价值在于自己的行为和内在修养,而不是他人的言论。
其次,我被孔子对德行修养的强调所触动。
雍也问孔子如何才能做到无过失,孔子则告诉他要“修己以敬”。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修养德行,首先要修正自己的态度,以敬为本。
这使我想起了孔子提倡的“仁爱”观念,即以仁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存在和权益。
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进而影响到自身与他人的关系。
最后,我被孔子对教育的重视所震撼。
雍也问孔子如何能够一直保持进步,孔子回答:“吾末得行已而已,无可为也已。
”孔子强调不要停止学习和进步,持续追求知识与自我提升。
这让我想起了孔子的另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提倡学习的重要性,并认为学习是一种持久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只有不断学习与成长,才能使自身变得更优秀。
通过阅读《论语·雍也》,我深刻感受到孔子的智慧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对于为人处世、德行修养和教育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将努力践行孔子的教诲,以敬为本,持续学习与进步,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品德的人。
论语雍也读后感
论语雍也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下来的孔子言行录。
其中的《雍也》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和言论。
通过阅读《论语·雍也》,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也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雍也》一文中,孔子教导弟子应该如何做人处世,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他强调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道理,告诫弟子们要谦虚谨慎,不要自以为是,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这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另外,孔子还强调了“吾日三省吾身”,告诫弟子们要时刻反省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这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省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己。
在《雍也》一文中,孔子还教导弟子要“不患寡而患不均”,告诫弟子们要学会公平对待他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得失而产生嫉妒和怨恨。
这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学会宽容,不要因为自己的得失而产生嫉妒和怨恨。
通过阅读《论语·雍也》,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也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我深切体会到了孔子所强调的谦虚谨慎、自我反省、宽容待人的道理,这些都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的品质。
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践行这些道理,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同时,我也会不断学习《论语》中的智慧和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养。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行,我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论语雍也读后感
论语雍也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被誉为“儒家经典之首”。
其中的“雍也”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与弟子们在雍也的对话,内容涉及到了很多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问题。
读完《论语·雍也》,让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首先,从《论语·雍也》中,我学到了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
在文章中,孔子对弟子们的提问都是耐心倾听,并且给予了详细的回答。
在与弟子们的对话中,孔子不仅仅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问题的本质。
这种对待学生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
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也应该效仿孔子的教育理念,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从《论语·雍也》中,我也学到了孔子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
在文章中,孔子强调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与人相处融洽,就要先了解对方,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从《论语·雍也》中,我也学到了孔子对待政治的态度。
在文章中,孔子提出了“政之所兴在正”,意思是政治的根本在于正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治只有建立在正义之上,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应该注重正义,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
总的来说,《论语·雍也》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论语·雍也》,我不仅了解了孔子的思想,也学到了很多处世的道理。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能够将《论语·雍也》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论语雍也读后感
论语雍也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雍也篇是其中的一部分。
雍也篇中包含了孔子的一系列言行和教导,对于我们今天的人生和处世态度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在阅读《论语》雍也篇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首先,雍也篇中孔子的言行举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子是一个非常谦和而又有担当的人,他在对待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上都表现出了非常高的道德水准。
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要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这是一种对待他人的基本原则。
同时,孔子还强调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自己的修养和学识,而不是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这些言行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高尚品德和深刻的人生智慧。
其次,雍也篇中孔子对于学问和修养的重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子曾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像器物那样只有一种用途,而应该是多才多艺的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全面的学习和修养,而不是只局限于某一方面。
同时,孔子还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并且不断地实践和反思,这是一种对待学问的态度。
这些言论都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问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决心和信念。
最后,雍也篇中孔子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子曾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而小人心胸狭窄。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宽容和豁达的心,而不是总是计较和狭隘。
同时,孔子还提出了“不逆诈”,意思是不要去欺骗和欺诈别人,这是一种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
这些言论都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态度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阅读《论语》雍也篇,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孔子的言行和教导对于我们今天的人生和处世态度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我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时刻铭记孔子的教诲,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学识,努力做一个有担当、有品德、有智慧的人。
雍也篇读后感
雍也篇读后感首先,《雍也篇》中提到了一个重要概念——“君子”。
在古代社会中,君子是指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是社会中的楷模和表率。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君子形象,即一个努力修养自己、热心帮助他人、固守道义的人。
文章中提到的一个重要的隐含的理念是“修己以正人”。
这是指要先从自己做起,做一个遵循正道、充满仁爱之心的人。
只有修身养性,才能更好地去影响他人,帮助他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要做到修己以正人,就需要遵守正确的礼仪。
孔子在《雍也篇》中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
他认为,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规范,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只有遵守正确的礼仪,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稳定。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讲述了一个关于礼仪的故事:一位叫瞎叟的人给孔子送来了一对鱼,孔子不仅接受了他的礼物,还为他拜谢。
瞎叟的一个邻居觉得这种行为很可笑,并嘲笑孔子为了一对鱼竟然要拜谢瞎叟。
后来,瞎叟这个邻居也希望孔子能为他拜谢,但孔子却拒绝了。
孔子解释说:“君子之于礼,尚往则不顾,近则不也。
”就是说君子在遵守礼仪时,远的时候要主动表示尊敬和感谢,近的时候则不必再表示。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
首先,孔子的行为展示了他对瞎叟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他不仅接受了瞎叟的礼物,还为他拜谢,这体现了他作为君子的胸怀和风度。
其次,瞎叟的邻居嘲笑孔子的行为,我觉得这个人并没有明白礼仪的真正含义。
孔子的行为并不是为了鱼的价值本身,而是为了表达对瞎叟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只有懂得礼仪的人才能理解这种举止的价值。
最后,孔子拒绝了瞎叟的邻居的要求,这是为了强调他对礼仪的态度。
他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学习礼仪来塑造自己的品格,而不是把礼仪当成一种虚伪的仪式。
在《雍也篇》中,孔子还谈到了恒、言、信、修的重要性。
恒是指始终如一,不变的态度;言是指说话要符合事实,不说谎话;信是指守信用,言出必行;修是指修养自己的品德。
这四个方面综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
通过阅读《雍也篇》,我深刻体会到了礼仪的重要和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
读论语有感雍也
读论语有感雍也篇一:读论语有感(论语与修身)读论语有感虽然读过很多遍论语,但其中的为人处事的人生哲学仍然让我回味无穷,下面我就论语中雍也第六中的一条“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来谈谈我的感想。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虚浮。
文采与质朴配合得当,这才是君子。
”“文质彬彬”是一种中和之美,它几乎可以涵盖社会生活中的所有层面。
下面我就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从人的性格方面来看,有的人直率粗犷,说话直来直去,可谓之“质”。
这样的人虽然待人坦诚,但是其言语往往过于直率而容易伤人,粗野而不中听。
有的人温文尔雅,说话文绉绉的,可谓之“史”。
这种人虽然待人温和,但是其言语往往过于修饰而显得虚假。
孔子认为,君子的理想人格应是文采与质朴配合得当,既质朴而不粗野,既文雅而不虚假。
二者不可偏废。
然而有的人认为君子的“质”胜过“文”,甚至认为君子有“质”就够了,不必需要“文”。
譬如:“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意思是棘子成说:“君子质朴就够了,还要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文采如同质朴,质朴如同文采。
如果把虎豹和犬羊皮上有文采的毛都拔去,那么虎豹的皮就如同犬羊的皮了。
”自贡所说的话,可谓是深得孔子所言“文质彬彬”之旨。
第二,从文学创作方面来看,有的人注重质朴,有的人注重文采;甚至于一个时代的文学也显现出或重质或重文的倾向。
譬如:《礼记·表记》:“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意思是虞和夏的质朴,殷和周的文饰,都达到了极致。
虽然虞夏也有文饰,但是没有胜过它的质朴;虽然殷周也有质朴,但是没有胜过它的文饰。
很显然,孔子是在用文质概念观察一个时代的特征。
论语雍也读后感
论语雍也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先哲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其中的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和言论。
读完雍也篇,让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雍也篇中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有根本,要有坚实的基础。
只有树立了坚实的本,才能使道德之花绽放出来。
而孝顺和尊敬长辈则是仁爱之道的根本,没有孝弟之心,就无法谈及仁爱之道。
在雍也篇中,还有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是以道义为准则,而小人则是以私利为准则。
这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是能够从他对待道义和私利的态度中体现出来的。
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以义为重,而不是以利为先。
雍也篇中还有一段对话是我最为喜欢的,“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段对话告诉我们,要从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所从所由,所居所安中来观察他的品行。
一个人的品行往往能够从他的行为和言语中显露出来。
这也是我们在与人相处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要善于观察他人的言行,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品行和性格。
另外,雍也篇中还有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君子应该慎重言辞,而行动则要果断敏捷。
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应该是相互协调的,言行一致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行和风度。
通过读雍也篇,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也更加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品行和行为,努力做一个真正的君子,以道义为准则,以孝顺和尊敬长辈为根本,以慎重言辞,果断敏捷的行动为准则,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论语雍也读后感500字
论语雍也读后感500字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雍也读后感5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雍也读后感500字1现代的社会里,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
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
假期里,我又一次捧起《论语》这本书,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
在这本经典著作里,蕴含着古代灿烂的文化历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
即使今日,处在21世纪的新社会,《论语》仍在文化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人民朝着未来、文明,跨步前进。
《论语》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最让我刻苦铭心。
从中,可见孔子对诚信的重视。
在孔子看来,诚信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取得人们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个月包退,两个月包换,终身维修。
赶快拿起手中的电话订购吧!”在许多电视频道中,经常看到这排山倒海的场面,听到这声嘶力竭的呼喊的电视购物广告。
多功能手机,褪黑仪,增高鞋,这一个个广告里的产品难道真的拥有那神奇的魔力吗?其实不然。
在前几个星期,新闻里就揭开了电视广告背后的神秘面纱。
主持人带着大家,一齐总结了电视广告的种种特点,拍摄电视广告的招招秘诀。
其中主持人举出了一个典型事例。
广告里介绍的一个号称“排毒基”的洗脚盆,声称只要你把脚放进去,并撒上一点盐,就可以把你体内各个部位的毒素统统地排出来。
从电视屏幕上,观众分明亲眼目睹了那黑黄相间的毒素排出来。
然而,买回洗脚盆的消费者发现,不只是放脚,即使放其他的物品,这水还是会变得浑浊不堪。
看来,这毒素根本不是人体里排放出来的。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原来,洗脚水变色是由于洗脚盆里能量泵中的电极和溶于水后的精盐发生电解反应所产生的。
无论是在生活、社会的哪一个角落,都应保留着最为珍贵的诚信,才能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
《论语·雍也》学习心得范文5篇
《论语·雍也》学习心得1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颜回特别好学,他从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可不幸的是他短命,已经去世了。
自他死之后,我再没见过哪个学生比他还好学。
"映寰心得:不迁怒,是不怨天尤人,先找自己的不是,值得点赞;不贰过,是吃一堑长一智,不在同一处第二次栽跟头,更值得点赞。
孔老夫子表扬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我叫它"两不"原则。
"两不"原则应该成为我们做事、修身、立德、树人的基本遵循。
真正做到了,就会少犯错或者不犯错。
《论语·雍也》学习心得2通过学习《论语》,提高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过去只知道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远古时代,中国就有了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排版印刷术,还有文明世界的丝绸之路,加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祖先有留下了很多宝藏.对孔圣人的认识,仅是泛泛知道一点点,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是通过运动的批林批孔,把自己的思想一下子搞乱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了外国经济、文化,虽然把我国的经济搞上去了,随之社会风气出现了很大的混乱.尽管中央领导一再出台很多防腐倡廉的政策和法令,媒体不断加大宣传遵纪、守法、崇尚道德文明的法则,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表彰好人好事,每年全国评选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仍不能彻底改变社会秩序混乱的形势.在这关键时刻,我们接触到了大成文化国学班,接触到了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成文化的传播者,敬爱的杨老师,教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使我认识到百善之首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人生天经地义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亲情友情都同样要付出赤诚的爱心,通过学习《论语》使我认识到:孔圣人一生都在追求仁德.不论在教育弟子中,或是在周游列国说教中,遭遇陈蔡绝粮困境中都能以博大的胸怀弘扬仁德.他的学生樊迟问孔子:“老师,仁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爱人”.在孔圣人看来,只有能爱人的人,才称得上仁,仁者爱人.我们应该学习他高尚的品德,要以仁心待人,仁者爱人,要从我自我做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孝敬父母、长辈、师长,爱护和关心周围的邻里、朋友.当他们有困难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全力帮助.如上车让座指路,对有了灾难的人应尽微薄之力捐款,对流浪街头的残疾人应随多就少地施舍一点,这些都是一般人的举手之劳.孔夫子又说:“荀志于仁矣,无恶也.”只要我们心中有了仁性,就会致力于爱,有了仁爱就不会再去做坏事.处处关心别人,爱护大家,这样人与人之间,社会才能和谐共处,有了和平、温馨的环境,大家才能有信心、有决心快乐地建设自己的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以往虽然自己也做了些关心帮助别人的小事,但距孔圣人的仁德思想相距甚远,今后我要努力在晚年多做些善事好事,多给子孙周围邻里宣传圣人、君子的仁、爱、崇德、孝悌的思想品质.如果人人都来传颂孔圣人的礼仪、仁爱,祖国变的更加美好.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年事已进入暮年,《论语》又是一门高深的学文,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很多东西都很难听懂,只能领会一点大意,希望杨老师能考虑到大多数学员文化程度较低,讲课不要太深,由浅入深的满足象我这样的学习要求.以上如有错误,请批评指导.《论语·雍也》学习心得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
论语雍也读后感
论语雍也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中的“雍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们的对话。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也反映了儒家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在阅读《论语》雍也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对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孔子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表现出了一种平和、和蔼的态度。
他不以权威的姿态压制学生,而是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交流。
在他的言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这种平等的态度也成为了他的教育方法的一部分。
他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对话、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孔子的关怀和鼓励,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孔子在对待学生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他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
在《论语》雍也这篇文章中,孔子强调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观点,这反映了他对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视。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然后才能够理解他人。
这种品德修养的教育理念,对当今社会的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往往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忽视了他们的品德修养。
而孔子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同样重要,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够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最后,孔子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还表现出了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在对话中不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也鼓励学生们不断追求知识。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不断追求的过程,而且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不断进步。
这种治学态度,也成为了儒家学说的重要精神之一。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秉持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追求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阅读《论语》雍也这篇文章,我对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的平和态度、关注品德修养、严谨治学的教育理念,不仅对古代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今社会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的《雍也篇》是其中的一篇。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对于学习、修养和做人的道理进行了深刻的阐述,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思考的观点。
读完《雍也篇》,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首先,《雍也篇》中提到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观点,意思是说一个人应该注重根本,只有根本扎实了,才能有所作为。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比如学习工作,都需要我们扎实的基础。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在修养,做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雍也篇》中提到了“君子不器”的观点,意思是说一个君子不应该被物质所束缚,要有高尚的品格和修养。
这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很多人都追求名利和物质,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建设。
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他的物质财富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品德和修养来决定的。
只有做一个内心丰富、有情怀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快乐。
此外,《雍也篇》中还提到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点,意思是说一个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而小人只注重个人利益。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和法律,而有些人则坚守原则,不为一己之利而损害他人。
我们应该学会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不仅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还要为社会、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最后,《雍也篇》中还提到了“君子喻于思、小人喻于利”的观点,意思是说一个君子注重思考和思维,而小人只注重个人利益。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些人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而有些人则注重思考和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们应该学会做一个有远见、有智慧的人,不仅要注重眼前的利益,还要注重长远发展,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阅读《雍也篇》,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论语12章读后感
论语12章读后感《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讲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传承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其中的第十二章《雍也》是我阅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章。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于礼节的重视和对于人际关系的教育。
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君子坦荡荡”,强调要做到和谐相处、不争一言两语。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
而一个没有礼节的人,不仅会破坏社会秩序,还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经常看到许多人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不顾及他人的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地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而在《雍也》中,孔子则提出了一个新的层面的行为规范,即不仅要做到尽职尽责,还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利益。
只有把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另外,孔子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观点,即要使人民之间的关系和谐统一,就必须注重培养人们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他说“君子患不知,人不患不知”,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而人们所担心的主要是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思考,才能够更好地去解决问题,更好地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阅读《雍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常常遇到各种人际关系的问题,有时候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生气,有时候会因为合作伙伴的不负责任而感到失望。
但是《雍也》让我意识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自我利益。
只有通过互相尊重和体谅,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另外,《雍也》还告诉了我一个重要的道理,即要想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尽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才能够对整个社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论语雍也读后感
论语雍也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儒家经典之首”,其内容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和言论。
论语雍也是其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在雍也的言行,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读完论语雍也,让我深受启发,对于生活、学习、处世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强调了“仁”的重要性。
他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君子应该以仁义为准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要有公正的心态对待天下万民。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秉持这种仁义之心,不偏袒任何一方,公正对待每一个人,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就。
在当今社会,学习是一种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才能够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孔子的这句话,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孔子还强调了言行的一致性。
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言行应该保持一致,不应该言行不一,做人要真诚,不要用巧言令色来欺骗他人。
这种真诚的品质在当今社会中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保持真诚的品质,才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够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阅读论语雍也,我对于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孔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孔子的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读完论语雍也,让我深受启发,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我们都能够从中受益,不断地提高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雍也篇读后感
雍也篇读后感《雍也》是一部由日本作家横山秀夫所著的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人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无情。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笔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读完《雍也》,我深受触动,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雍也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他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充满了挣扎和矛盾。
他渴望成功,却又在工作和生活中屡屡碰壁;他渴望爱情,却又在感情中饱受挫折。
雍也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不断地在生活的洪流中挣扎,寻找着自己的出路。
这种对生活的执着和对自己的坚持,让我深受感动。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雍也的成长历程,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无情和残酷。
在这个社会中,成功往往是强者的游戏,而弱者往往会被边缘化。
雍也在这个社会中,不断地受到挫折和打击,但他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着。
这种对生活的乐观和对自己的坚持,让我深受感动。
另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主人公雍也,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他们或是雍也的朋友,或是雍也的上司,或是雍也的恋人。
这些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和遭遇让我深受触动。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一个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的社会。
通过《雍也》,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们不能放弃,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的来说,《雍也》是一部充满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无情的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人的成长历程,让我们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够学会坚持,学会宽容,学会理解,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雍也读后感
论语雍也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雍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雍也读后感1
现代的社会里,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
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
假期里,我又一次捧起《论语》这本书,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
在这本经典著作里,蕴含着古代灿烂的文化历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
即使今日,处在21世纪的新社会,《论语》仍在文化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人民朝着未来、文明,跨步前进。
《论语》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最让我刻苦铭心。
从中,可见孔子对诚信的重视。
在孔子看来,诚信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取得人们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个月包退,两个月包换,终身维修。
赶快拿起手中的电话订购吧!”在许多电视频道中,经常看到这排山倒海的场面,听到这声嘶力竭的呼喊的电视购物广告。
多功能手机,褪黑仪,增高鞋,这一个个广告里的产品难道真的拥有那神奇的魔力吗?其实不然。
在前几个星期,新闻里就揭开了电视广告背后的神秘面纱。
主持人带着大家,一齐总结了电视广告的种种特点,拍摄电视广告的招招秘诀。
其中主持人举出了一个典型事例。
广告里介绍的一个号称“排毒基”的洗脚盆,声称只要你把脚放进去,并撒上一点盐,就可以把你体内各个部位的毒素统统地排出来。
从电视屏幕上,观众分明亲眼目睹了那黑黄相间的毒素排出来。
然而,买回洗脚盆的消费者发现,不只是放脚,即使放其他的物品,这水还是会变得浑浊不堪。
看来,这毒素根本不是人体里排放出来的。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原来,洗脚水变色是由于
洗脚盆里能量泵中的电极和溶于水后的精盐发生电解反应所产生的。
无论是在生活、社会的哪一个角落,都应保留着最为珍贵的诚信,才能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
失去诚信,就相当于一个健全的人失去了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只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对翅膀。
没有了诚信,宏伟的企业项目将面临失败!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将不再存在着由信任搭建起的桥梁!没有了诚信,世界将充满着灰暗与欺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这《论语》中的名言,教给我们:诚信,是我们的为人之本!是世间最美好的道德品质!
论语雍也读后感2
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书里的内容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是那么芳香令人陶醉!书中的内容看上去好像没有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
书中的文字充满了哲理,我最喜欢的有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如果你被别人误会了,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
在《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流水的感叹,引发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
用流走的水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一种时光悄悄流走的
感慨,一种人生目标要在奋斗中实现的理想,在这一声叹息中表现了出来。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普通而又最宝贵、容易被忘记而又最让人后悔的事的东西。
还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
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
”我们也许不能让时间停留或者延长,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
《论语》是孔子一生的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处事。
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论语雍也读后感3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
””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
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论语雍也读后感4
此篇同前几篇一样,以语录体展现孔子对于弟子的谆谆教诲,对于学生的不同个性,孔子都会采取不同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同时孔子也为诸多学生树立一个具有仁德儒者典范,以激励大家共同完善自我修养。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这是孔子对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明确说明。
此前都是在对弟子教诲,评价中体会到孔子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不同关注。
既然孔子在平日的教诲中已经阐明了仁的精神,那么他最为得意的学生颜回便是仁德典范性人物,是激励大家去完善自我修养的榜样。
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是雍也篇中,孔子对于颜回的三次评价。
孔子道:“有个叫颜回的弟子很好学,他从不拿别人出气,也不犯同样的错误。
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说过好学的人了。
”孔子说:“颜回啊,他的思想可以三个月不背离仁德。
至于其他学生,少则一天,多则一月罢了。
”孔子说:“真是贤人呐,颜回!一筐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别人忍受
不了的穷苦,而他照样怡然自乐。
真正的贤人是颜回啊!”就这三句话,颜回仁善豁达的形象就已跃然纸上了。
除此之外,孔子对于学生不足之处都是直言告诫,他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
无为小人儒。
”孔子告诉子夏,要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小人式的儒者,等等。
可见孔子对于学生教育的良苦用心,对于仁德追求的不懈努力,值得我们后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反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