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配套)

合集下载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2.4动物的行为(第一课时)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2.4动物的行为(第一课时)

2.2.4 动物的行为第一课时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经过解析谈论,学生可以认识动物行为的含义及动物获取动物行为的两种方式。

2.经过解析各种资料,学生可以学会区分动物的先本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经过小组谈论、交流,学生能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计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过解析、谈论、发言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踊跃地思虑,从而提升学生进行研究学习的能力及交流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参加问题的谈论,学生能认可到学习的重要性。

2.经过各种研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建立爱惜生命、自觉尊敬和爱惜动物的意识。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区分先本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动物行为对其生计的影响。

【教课难点】先本性行为或学习行为的成因。

课前准备课件,有关动物行为的实例等。

教课过程情境导入请同学们放松心情,随我一起临时远离城市的吵闹进入到一个千姿百态、活力勃勃的动物世界。

展现录像(动物行为)你从录像中看到了哪些场面?(海龟的产卵、小海龟的孵化、鸟的育幼过程)它们这一系列的活动其实就是动物的行为。

如电影中,雌海龟产卵后立刻就要把卵埋起来;而小海龟刚孵出来就要拼死爬向大海;雌鸟怕小鸟跑的太远,而用树枝将它挡在自己的两腿之间等。

这些行为对它们自己和它们的后代的生计和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小结:它们拥有的这些行为有益于它们存活和生殖后代,这也就是动物行为的意义所在。

解说新课在自然界中,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一般按获取门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称作先本性行为,如未张开眼的雏鸟就能张大嘴向父亲母亲索食。

另一类就是动物后天形成的行为叫学习行为。

一、先本性行为课件展现 : 先本性行为的图片。

谈论:( 1)图片所展现的是动物哪一种行为呢?(2)动物的这类行为是如何产生的?(3)先本性行为对动物的生计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课件展现:( 1)先本性行为(定义)(2)意义:先本性行为常常是一些简单的,保证动物最基本的生计所需的必不行少的行为。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并不知道动物的行为哪些是先天性的,哪些是后天的学习行为,也不能区别哪些是动物的社会行为,更不知道这些行为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通过明星图片资料分析和分析讨论的学习活动,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本能)
学习行为:后天学习所得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而且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复杂多样,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设计意图:扩展认知的范围,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学生能准确判断两种行为的基础上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行为产生的原因上理解两种行为的本质特征。将学生头脑中的具体材料做以理性提升,另一方面也教给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方法。达成本节第一个重要的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及设计意图
活动一:构建动场
课堂导入:
播放动物行为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畅谈动物的各种表现,在学生的踊跃发言中引导学生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关注。从而引出“动物的行为”的概念
二.学习行为1.决定因素2.获得时间3.举例
三.社会行为1.特征
当堂检测
教学目标:1.先天性行为的决定因素和获得时间。2.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和获得时间。3.先行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举例。4.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考易考点: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主要区别。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举例。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四)观察与分析动物行为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了解其特点、规律和功能。
2.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3.讨论法: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团队合作,分析动物行为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过哪些动物的行为?这些行为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行为,了解它们的行为特点、分类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种类、特点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课堂探究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行为的分类、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动物行为现象。
2.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科学探究能力是重点,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研究动物行为。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是重点,让学生明白动物行为研究对人类和自然的意义。难点在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动物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如蜜蜂采蜜、鸟类迁徙、狮子捕猎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师:同学们,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图片和视频,思考一下这些动物行为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行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师:很好,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这些动物行为都是为了适应环境,提高生存机会。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动物的行为,了解它们的分类、特点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精版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 (新版)济南版

精版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 (新版)济南版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重点、难点)
2.运用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并明确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特征。

(重点)
学情分析: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的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鸟类迁徙、动物的繁殖等。

这些行为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对于学生对此行为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并没有系统、规范的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1.借助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深入的认识动物的行为,并会正确判断。

2.通过课前调查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等。

学生:课前调查一种或几种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做好记录并整理、归纳。

教学过程:
决定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
适应特征: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行为学习得到的行为。

适应特征: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二、社会行为
定义:营群体生活,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特征: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哺乳动物群体内存在明显等级。

信息交流: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蜜蜂使用舞蹈通讯传达信息。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新版)济南版
3. 举例:狗吠。狗吠是狗的一种行为,它的功能是警示主人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适应性是提高狗的生存能力,通过吠叫吸引主人的注意,保护自己和主人的安全。
4. 举例:鸟类迁徙。鸟类迁徙是一种季节性的长距离移居行为,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鸟类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和食物资源,提高生存率。
5. 动物行为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动物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提高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例如,通过研究动物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从而采取措施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动物行为的研究还可以为医学、农业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 (新版)济南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动物的行为》的授课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行为的分类: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动物行为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批改学生讨论动物行为研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作业,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观点表达,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5)针对学生作业中的普遍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九.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适应性等方面,采用讲授法,清晰、系统地传授知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2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2 (新版)济南版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教学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及特点;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4.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5.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6.通过电影《隐形的翅膀》及印度"狼孩"等资料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世界观和人生面教育。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了解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也有了经一部探究“动物的行为”的兴趣与需要。

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早已熟知,但对各种动物行为的分类、形成及意义并不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观点,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系统性。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知识点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如视频和图片等,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及图片资料;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

教学过程:肌。

仰面朝天躺在床上最舒服,是因为全身的肌肉__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学生认真听新闻故事鹦鹉学舌黑猩猩在冲浪(1)你能总结出上述动物行为和第一组图片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共同点吗?的通过识图总结出你能分析出上述动物行为的区别吗?请完成下列表格。

任何生物如果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自然淘汰。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当你遇到困难时更应思考后回答B.防御行为C.繁殖行为D.迁徙行为板书设计:第四节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动物的行为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新版)济南版
3. 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资源可能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改进措施
1. 提高课堂参与度:通过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提供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动物行为的知识。
3. 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增加更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增加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增加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动物行为。
5. 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八、课堂
1. 课பைடு நூலகம்评价:
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表现,我可以了解他们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对自然界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动物行为方面,他们可能仅限于日常生活观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象看到本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1. 知识方面: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动物行为的知识,如动物的捕食、繁殖等行为。他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行为,但对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可能理解不深。
3. 学生互评: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们互相评价彼此的作业。这将帮助他们了解彼此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他人的作业中学习和借鉴。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这将帮助他们培养自我观察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4. 家长沟通: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家长的反馈将对教学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布置以下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判断题: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
-选择题: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先天性行为?(A.鸟巢构筑;B.狗狗学会握手;C.蜜蜂采蜜;D.猴子学习使用工具)
-分析题:分析捕食行为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答疑与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答疑,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一种动物行为是否具有适应性。
3.拓展作业:
-参与校园或社区的动物保护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撰写一篇关于动物保护的科普文章,分享给同学和家人。
-组织一次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动物行为的建议。
作业要求:
1.必做题要求每位同学完成,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生物界的多样性充满好奇,对动物行为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具体分类、深入理解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本章节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动物行为的分类、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学习的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动物的行为”,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认识相对有限,对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适应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探究能力。
5.拓展阅读:推荐一本关于动物行为的书籍,如《动物世界奇趣录》、《动物行为学》等,要求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6.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与孩子一起观察动物行为,共同完成观察作业。家长可以对孩子观察到的动物行为进行评价,提出建议,促进家校共育。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动物行为的分类、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3.教师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物行为,并分析其产生原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c.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共同作用。
2.结合实例,教师详细讲解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帮助学生理解。
3.教师强调动物行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关注程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举例说明你了解的动物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动物行为的相关问题。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通用8篇)《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刘恩山教授讲到:这部分知识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有直接和间接的相关。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可以在与动物建立更好的关系上起到很好作用。

从学科知识教育来说,动物行为的知识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动物行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有具体的要求。

一是要求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第二是能够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这是两个具体要求。

学情分析: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设计依据: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

因此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两个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放《动物世界》节目精彩的片段,请同学们举例所看到、想到的动物行为。

二、利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的学习:1、自主学习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分类和区别投放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区分出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并根据这些动物行为的分类,找出其分类依据,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结论。

分析先天性行为:在学习先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3、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4、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5、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6、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8、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9、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7、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分析后天行为:在学习后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如果你是训兽员怎样使动物听你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2、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又如:3、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学习行为?4、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10、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5、、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6、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分析:展图1、2:(孔雀开屏、育雏);展图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展图4:(老鼠走迷宫)2、动物社会行为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教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教案(新版)济南版
2.作业评价:
-认真批改: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认真的批改,注意学生的答题思路、方法及准确性,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点评与反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具体的点评和反馈,指出其作业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保持优秀表现,并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指导。
-鼓励与激励:教师应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家校沟通: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如观摩课堂展示、参与课后讨论等,以增强家长对学科的认识和关注。
板书设计
回顾整节课,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首先,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有趣的事实和案例,使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其次,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再次,我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物行为的知识。最后,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首先,在课堂导入部分,我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新课呈现的时间有些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新课呈现的完整性。其次,在课堂讨论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给予他们引导和反馈,以提高他们的思考深度。再次,在实验和实践活动方面,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安全,确保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守规则,避免发生意外事故。最后,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精选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新版)济南版

精选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新版)济南版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重点、难点)
2.运用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并明确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特征。

(重点)
学情分析: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的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鸟类迁徙、动物的繁殖等。

这些行为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对于学生对此行为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并没有系统、规范的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1.借助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深入的认识动物的行为,并会正确判断。

2.通过课前调查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等。

学生:课前调查一种或几种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做好记录并整理、归纳。

教学过程:。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

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

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济南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第二章的第四节,在学习了不同种类的动物以及动物的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动物通过运动所呈现的多种多样的行为特点与类型,进而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不同特点及其对动物生存的不同意义,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情分析:学生对各种各样的动物很感兴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各种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防御、繁殖、迁徙、马戏团动物表演等。

这些行为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学生并不知道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的学习行为,也不知道这些行为是如何形成的,教师正好借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动物的社会行为也司空见惯,如公园内猴群的等级现象,蜂群中蜜蜂的社会行为等。

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行为就是动物的社会行为,也不知道他们通过何种方式交流信息。

一、核心素养目标生命观念: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图片,结合实际生活,给学生直观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直接简单的问题,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综合实践能力:说出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社会责任:通过联系人类生活和生产实际,了解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1.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教案 济南版 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教案 济南版 教案
课题
动物的行为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介绍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社会行为。这部分内容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在教学活动中多进行观察和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尝试编写探究实验报告。
必须做,但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变。教无定法。
总结提高
进一步巩固
板书设计: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
概念区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教学反思: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在问题探讨中,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进一步结合生 Nhomakorabea中实例,分析区别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
完成学案其他题目,加深了解、记忆。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扩大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明确给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让学生在争论中获得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回归教材,结合教材,突出教材对学习的指导性地位。
板书是为了让学生有明确的知识点框架。
观察、实验,播放视频,并制作学案
直观形象,扩大视野,调动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目标
达成预测
导课: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师布置学习任务,巡视学生学习效果,查看学生交流问题;生明确任务后开始学习,完成任务后,提出交流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上有关题目,尝试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了解动物的运动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也有了进一步探究“动物的行为”的兴趣与需要。

动物的行为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的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节目、鸟类迁徙、动物的繁殖等。

但是学生对各种动物行为的分类,形成及意义并不了解,因此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分类以及对动物本身的意义。

学习本节课,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进化的观点,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系统性。

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鸟类迁徙行为等,学生并不知道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性行为。

对社会行为感性认识丰富,也不知道是社会行为。

教师要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借助视频举例分析讨论,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本节知识点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如视频和图片等,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四、学习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2、说出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特点。

3、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概念、联系与区别;社会行为概念和特点难点: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社会行为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图片师点拨:在平静的草原上,一群旱獭正在专心致志的寻找食物。

在群体生活中有明确分工,一个放哨的旱獭注视周围环境,发现鹰后,发出尖叫(通讯信号)同伴迅速逃离危险进入洞中。

4299.济南初中生物七上《2.2第4节 动物的行为》word教案 (1)

4299.济南初中生物七上《2.2第4节 动物的行为》word教案 (1)

《动物的行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3、明确动物行为对动物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1、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2、通过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概念、特征及意义。

2.社会行为中信息的交流方式。

三、教学难点:1.社会行为中的分工合作是怎样实现的。

2.学习行为是受遗传因素影响。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有关动物的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资料及有关的图片、故事等以便课上表达交流。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动物世界的一段视频。

提出问题:你观察到了动物的哪些活动?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些活动都属于动物的行为。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多媒体图示:蜘蛛捕食、蜜蜂采蜜、小鸟在池边喂金鱼、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成年黑猩猩设法取到挂在高处的香蕉等图片〈二〉[说一说]上述动物的行为中,哪些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哪些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会的?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三〉[想一想]你还能再举几个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例子吗?〈四〉[看一看]1、视频资料:小狗的绕道取食结论:动物也有思维性。

在恶劣的环境下知道动脑吃到食物。

这与平时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是分不开的。

2.多媒体展示:小狗算算术、猴子骑自行车、小狗钻火圈等总结: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又叫后天性行为。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性行为也越复杂,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五〉回归文本资料,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结合教参124类别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形成的行为获得途径由体内(遗传因素)所控制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2.4动物的行为(第二课时)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2.4动物的行为(第二课时)

2.2.4动物的行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社会行为。

2.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动物社会行为的三个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好上课用的表格、图片并进行打印。

3.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用具:设计表格,学案。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

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提出问题,如: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首领都是执行一样的功能么?讲授新课一、社会行为的特征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问题: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学生看录像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学生热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出社会行为的特征。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1)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2)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3)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二、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不用语言,人类如何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4514.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2.2.4动物的行为(第一课时)

4514.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2.2.4动物的行为(第一课时)

2.2.4动物的行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分析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动物行为的含义及动物获得动物行为的两种方式。

2.通过分析各种资料,学生能够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能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言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积极地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研究学习的能力及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问题的讨论,学生能认同到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珍爱生命、自觉尊重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教学难点】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的成因。

课前准备课件,有关动物行为的实例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请同学们放松心情,随我一起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进入到一个千姿百态、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

展示录像(动物行为)你从录像中看到了哪些场面?(海龟的产卵、小海龟的孵化、鸟的育幼过程)它们这一系列的活动其实就是动物的行为。

如影片中,雌海龟产卵后马上就要把卵埋起来;而小海龟刚孵出来就要拼命爬向大海;雌鸟怕小鸟跑的太远,而用树枝将它挡在自己的两腿之间等。

这些行为对它们本身和它们的后代的生存和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小结:它们具有的这些行为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这也就是动物行为的意义所在。

讲授新课在自然界中,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一般按获得途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称作先天性行为,如未睁开眼的雏鸟就能张大嘴向父母索食。

另一类就是动物后天形成的行为叫学习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课件展示: 先天性行为的图片。

讨论:(1)图片所展示的是动物哪一种行为呢?(2)动物的这种行为是怎样产生的?(3)先天性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课件展示:(1)先天性行为(定义)(2)意义: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保证动物最基本的生存所需的必不可少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圈中的动物
2.2.4 动物的行为
一、教学目标
1、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四、教学难点
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有关动物行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畅谈动物的各种表现,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谈谈对动物行为的认识。

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动物的行为有哪些?
从同学们的回答可知大家对动物的行为有所了解,那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师生总结:一般来说动物的行为指的是动物的动作,包括爬行、奔跑、游泳、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

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学会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分析教材94——96页资料分析中各种动物的行为,思考。

1、动物的行为类型有哪些?
2、怎么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社会行为
阅读教材96——98页文字资料,思考:
1.什么是社会行为?
2.什么样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3.社会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三)知识运用
1.动物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就.__________
2.在哺乳动物的社会行为中()
A.个体彼此平等,不分贵贱
B.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
C.个体形态上没有任何差异,彼此十分相似
D.多数个体是最占优势者
(四)归纳小结
一、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二、学习行为
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三、社会行为
动物营群体生活,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类似这样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五)随堂检测
1.下列现象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是()
①雄鸡报晓②鹦鹉学舌③蜘蛛结网④蜻蜓点水
⑤猴子行礼⑥孔雀开屏⑦狗钻火圈⑧小鼠走迷宫.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⑦
C.②⑤⑦⑧
D.②④⑥⑧
2.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各种舞蹈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3.蜜蜂、白蚁、猴等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重要特征是()
A.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B.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D.A、B、C都是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二、学习行为
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三、社会行为
动物营群体生活,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类似这样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七、作业布置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这组图片说明了鸟类具有__________
A.迁徙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捕食行为
(2)图中甲说明了鸟类具有__________行为,除此之外,图中__________也是该种行为.
(3)图乙说明了鸟类具有什么行为?__________
(4)图丙说明了鸟类具有什么行为?__________.
预习100——102页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