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教案_五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五年级数学: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单位“1”,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分别说出下面各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说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作单位“1”.二、新课.1.看图列式.+==1 ++==1说明:我们是把这堆小方块看作一个整体,即单位“1”表示由9个小方块组成的整体.2.练一练:看图填空.(1)把“一堆皮球(9个)”看作单位“1”.黑皮球占,白皮球占,花皮球占++==1(2)把“一批书(11本)”看作单位“1”.语文书占,数学书占,英语书占++==1小结:单位“1”不仅可以代表自然数1,代表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由一群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的人数,一个月的生产任务,一项工作等等.三、巩固练习.1.我校共有24个班,每班占全校班级数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2.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教师说明:用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时,整体包含的数量可大可小,并初步知道部分和整体是相对而言,是可以转化的.3.把一盘苹果(4只)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占这盘苹果的,有()个苹果.4.(出示12只苹果)现在把()个苹果看作单位“1”,这堆苹果的有()个苹果.教师追问:同样是,为什么苹果的个数不一样?(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它们的所表示的个数也不同)教师说明:在具体问题中,由于单位“1”包含的数量可大可小,所以同样的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5.看图回答问题.红色方块占总数的红色方块占总数的教师提问:红色方块同样是3块,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结果?若要使3块红色方块占总数的,应该怎么办?6.指出下面各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说说各分数表示的意义.(1)花皮球占这堆皮球的(2)语文书的本数占这批书的(3)男生人数是数学兴趣小组人数的(4)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5)空气中的氧气约占(6)的鸡是母鸡(7)一堆煤,运走了,烧去了吨(对比和吨)思考题:姐姐、妹妹和弟弟3人做一堆花,姐姐做5朵,妹妹做4朵,姐姐做的占这堆花的.弟弟做了多少朵?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1、动手操作,尝试用阴影表示出一张纸的41来。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41。
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43。
2、师:现在老师有4块糖,请你拿出它的41。
学生说理由。
(课件演示:把4块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4块糖的41。
) 总结:把4块糖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块,也就是这4块糖的41。
3、师:现在老师有8块糖,请你拿出它的41。
学生说理由。
(课件演示:把8块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8块糖的41。
)总结:把八块糖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块,也就是这八块糖的41。
4、师:现在老师有12块糖,请你拿出它的41。
学生说理由。
(课件演示:把12块糖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12块糖的41。
)总结:把12块糖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块,也就是这12块糖的41。
5、比较4块糖的41,8块糖的41,12块糖的41。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把4块糖看作一个整体,8块糖看作一个整体,12块糖看作一个整体,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师:像这样的一个物体,一种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老师边总结,边课件演示。
)6、为什么单位“1”要用引号呢?1是表示一个数,一个物体。
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数,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一个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1)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1)1.进一步认识单位1,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分别说出下面各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说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作单位1.二、新课.1.看图列式.+==1 ++==1说明:我们是把这堆小方块看作一个整体,即单位1表示由9个小方块组成的整体.2.练一练:看图填空.(1)把一堆皮球(9个)看作单位1.黑皮球占,白皮球占,花皮球占++==1(2)把一批书(11本)看作单位1.语文书占,数学书占,英语书占++==1小结:单位1不仅可以代表自然数1,代表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由一群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的人数,一个月的生产任务,一项工作等等.三、巩固练习.1.我校共有24个班,每班占全校班级数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2.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教师说明:用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时,整体包含的数量可大可小,并初步知道部分和整体是相对而言,是可以转化的.3.把一盘苹果(4只)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占这盘苹果的,有()个苹果.4.(出示12只苹果)现在把()个苹果看作单位1,这堆苹果的有()个苹果.教师追问:同样是,为什么苹果的个数不一样?(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它们的所表示的个数也不同)教师说明:在具体问题中,由于单位1包含的数量可大可小,所以同样的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5.看图回答问题.红色方块占总数的红色方块占总数的教师提问:红色方块同样是3块,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结果?若要使3块红色方块占总数的,应该怎么办?6.指出下面各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说说各分数表示的意义.(1)花皮球占这堆皮球的(2)语文书的本数占这批书的(3)男生人数是数学兴趣小组人数的(4)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5)空气中的氧气约占(6)的鸡是母鸡(7)一堆煤,运走了,烧去了吨(对比和吨)思考题:姐姐、妹妹和弟弟3人做一堆花,姐姐做5朵,妹妹做4朵,姐姐做的占这堆花的.弟弟做了多少朵?。
《分数的意义》教案_1
《分数的意义》教案《分数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2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能结合单位“1”描述具体分数的意义。
2.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3.学生在用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境,建立单位“1”概念1.同学们,数学课当然离不开数,看这个数认识吗?(幻灯片出示1)2.这可是大名鼎鼎的1,它能表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
3.瞧!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个正方形,一把尺子…4.你会用1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吗?5.学生一一列举。
6.能说完吗?是呀,说也说不完!的确1是万能的,不过听大家刚才说的,一个,一个,好像小朋友们也能说得出来,谁能说点高级点的1,像我们五年级的水平。
7.学生一一列举,适时点评,他说得与刚才同学说得有什么不同?8.是呀!刚才大家说的是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他说得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1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9.谁还能接着说,能说完吗?同样也说不完。
:同学们,看来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由许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其实这个1在我们数学上还有一个更加专业的名字:单位“1”。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自然数1入手,体会数字1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应用,通过用数字1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字1的应用范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从而揭示这其实就是数学中的单位“1”,每一种新事物、新名称的学习我们都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中自然地引出单位“1”,水到渠成。
分数中的单位“”的认识教案
“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中单位“1”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表示物体部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中单位“1”的概念。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数表示物体部分,理解分数中单位“1”的转换。
三、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学生已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一张披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披萨被切成了几份,每份的大小如何。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分数吗?谁能告诉我分数的意义?(二)探究分数的意义2.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物体的分数表示。
(三)认识单位“1”1.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将其平均分成2份,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同学们,这里的2份有什么特点?每份的大小是多少?4.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物体的分数中单位“1”。
(四)运用分数表示物体部分1.教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将其平均分成4份,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同学们,这里的4份有什么特点?每份的大小是多少?4.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分数表示不同物体的部分。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一张长方形纸被平均分成3份;(2)一个圆形蛋糕被平均分成5份;(3)一桶水被平均分成8份。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将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等实物平均分给几个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分割后每一部分的大小关系。
2.掌握分数中单位“1”的概念: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理解单位“1”是可以变化的,取决于整体被分割的份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数学教案-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Mathematics lesson plan-understanding of the unit "1" in fraction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数学教案-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单位“1”,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分别说出下面各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说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作单位“1”.二、新课.1.看图列式.+==1 ++==1说明:我们是把这堆小方块看作一个整体,即单位“1”表示由9个小方块组成的整体.2.练一练:看图填空.(1)把“一堆皮球(9个)”看作单位“1”.黑皮球占,白皮球占,花皮球占++==1(2)把“一批书(11本)”看作单位“1”.语文书占,数学书占,英语书占++==1小结:单位“1”不仅可以代表自然数1,代表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由一群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的人数,一个月的生产任务,一项工作等等.三、巩固练习.1.我校共有24个班,每班占全校班级数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2.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教师说明:用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时,整体包含的数量可大可小,并初步知道部分和整体是相对而言,是可以转化的.3.把一盘苹果(4只)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占这盘苹果的,有()个苹果.4.(出示12只苹果)现在把()个苹果看作单位“1”,这堆苹果的有()个苹果.教师追问:同样是,为什么苹果的个数不一样?(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它们的所表示的个数也不同)教师说明:在具体问题中,由于单位“1”包含的数量可大可小,所以同样的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5.看图回答问题.红色方块占总数的红色方块占总数的教师提问:红色方块同样是3块,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结果?若要使3块红色方块占总数的,应该怎么办?6.指出下面各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说说各分数表示的意义.(1)花皮球占这堆皮球的(2)语文书的本数占这批书的(3)男生人数是数学兴趣小组人数的(4)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5)空气中的氧气约占(6)的鸡是母鸡(7)一堆煤,运走了,烧去了吨(对比和吨)思考题:姐姐、妹妹和弟弟3人做一堆花,姐姐做5朵,妹妹做4朵,姐姐做的占这堆花的.弟弟做了多少朵?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数学教案: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
数学教案: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认识分数中的单位“1”,理解分数的定义和含义;2.掌握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分数的方法;3.通过数学游戏和实例练习,提高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和最简分数化简;2.教学难点: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分数的方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母分子知识和对分数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教学内容:1.分数的定义和含义;2.分数中的单位“1”和“0”;3.最简分数的概念和化简方法;4.分数的应用实例和游戏练习。
2.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分数中的单位‘1’是什么意思吗?”通过口算几个分数,让学生感受分数中的单位“1”和“0”。
(2)讲授环节1.分数的定义和含义通过提问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分数是数的一种表达方式,分母表示等分几份,分子表示取几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2.分数中的单位“1”和“0”介绍分数中的单位“1”和“0”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对学生进行解析和演示。
让学生明白分数中的单位“1”含义和意义。
3.最简分数的概念和化简方法讲解最简分数的定义和含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最简分数。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化简最简分数的方法。
(3)练习环节1.分数的应用实例练习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应用和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数学游戏练习设计“数学连连看”、“分数填空”等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归纳总结环节老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分数的概念、含义、最简分数化简方法,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四、教学评价1.综合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以及游戏和练习的表现。
2.成绩评价以课后作业或者小测验的形式进行成绩评价,测试学生对于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和最简分数化简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与方法1.教学资源白板、电脑、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教学器材。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准确地读写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和性质2. 分数的表示方法3. 分数的读写4. 分数的大小比较5. 分数的加减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表示方法、读写和计算。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些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分数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表示的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同时,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性质,如分子、分母的含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数不改变分数的大小等。
(2)分数的表示方法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分数线、分子、分母等。
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分数,并能准确地表示出分数的大小。
(3)分数的读写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读写分数,并能准确地表达分数的意义。
(4)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实例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并能灵活运用。
(5)分数的加减法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学会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3.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P98-100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秋游图,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用拍手表示。
二、认识几分之一、操作深化。
1、直观操作、初步感知。
老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问:“半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揭题:认识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贴)2、操作理解,深入认识。
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折一折,并涂出这张纸的1/2吗?学生活动。
这些折法都不同,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师:虽然折法不同,但他们都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3、辨别判断,巩固认识。
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来表示?4、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想想看,在生活中1/2还可以表示什么呢?看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5、认识几分之一(5分)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你想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小组活动:表示出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几分之一)汇报:说说看你表示的是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每人向同组的小伙伴介绍自己表示的分数。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6、教学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7、用分数来表示一些图形的涂色部分:想想做做1谁来说说看图1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图2呢?说说看为什么能用1/6表示?图3图48、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想想做做3请大家看屏幕,把一张纸条全部涂满颜色用1来表示。
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
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引言在分数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特殊的分数,其分子或分母为1。
这样的分数看起来似乎简单,但却是我们理解分数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分数中的单位“1”,探讨其特点和在数学中的应用。
分数中的单位“1”分数是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成若干份的数。
在一般的分数表示中,分子表示被等分的整体中的份数,分母表示每个等分的份数。
对于特殊的分数,当分子或分母为1时,可以看作是对整体的等分后得到的一份。
1. 分子为1当一个分数的分子为1时,表示整体被等分成了若干个相等的份,而此时每份的数量即为分母的值。
例如,$\\frac{1}{2}$ 表示整体被等分成了2份,每份的数量为1。
同样地, $\\frac{1}{3}$ 表示整体被等分成了3份,每份的数量为1。
我们可以用如下的图形表示:•$\\frac{1}{2}$:| |•$\\frac{1}{3}$:| | |2. 分母为1当一个分数的分母为1时,表示整体被等分为了1份,而此时整体的数量即为分子的值。
例如,2表示整体被等分成了1份,且每份的数量为2。
同样地,4表示整体被等分成了1份,且每份的数量为4。
我们可以用如下的示例表示:•2:||•4:||||数学中的应用1. 表示单位分数中的单位“1”在数学中可以用于表示单位。
例如,当我们用$\\frac{1}{2}$表示一杯水的一半时,我们可以用$\\frac{1}{2}$来表示“一杯”的单位。
同样地,$\\frac{1}{4}$可以表示“一米”的单位。
这样,我们可以将分数中的单位“1”应用到各种不同的测量和计量中。
2. 比较大小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利用单位“1”进行比较。
当一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为1时,我们可以很直观地判断其大小。
例如,比较$\\frac{3}{4}$和$\\frac{1}{2}$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发现$\\frac{1}{2}$比$\\frac{3}{4}$要小,因为$\\frac{1}{2}$表示整体被等分成了2份,而$\\frac{3}{4}$表示整体被等分成了4份。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教案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教案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数意义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4、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p.67第1题)5、用下面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二、教学新课1、一个食物、一个图形、一条线段都可以看作单位“1”。
2、举几个“1”。
3、其实一把铅笔、一群小羊、一盘苹果、一项工叫做分数单位。
三、教学例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1/5和3/5。
想:直线上从0到1表示单位“1”,把他平均分成5分,这样的一份用1/5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3/5表示。
试一试:指出下面直线上A、B、C各点分别表示几分之几?四、巩固练习:1、把15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用分数()来表示。
2、把12面小红旗平均分成6分,其中的5分用分数()来表示。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如果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
4、说出下面每一个数的分数单,位,并指出每个分数含有多少个分数单位。
1/75/83/104/159/2031/1005、4/5是()个1/5。
五、反馈总结。
六、布置作业。
反思:对于单位“1”的教学不够到位,应通过多种例子举例说明。
让学生知道单位“1”不仅指一个物体,也可以指一个整体。
这是教学的难点。
应予以突破。
对于分母、分子、分数单位概念的教学不够细腻。
应加强。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单位》教案
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单位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9-10页信息窗1 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单位“1”,知道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单位。
2、利用数形结合等学习方式,感悟理解分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进而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单位“1”的理解和分数意义的概括。
教学难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型等。
学生准备:船模和航模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练习导入,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三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分数,你们还记得吗?那咱们就用练习一起来回顾一下。
(看大屏幕)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占圆的几分之几?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一份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三份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五份,其中一份占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四份占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玩橡皮泥吗?可是你互粉橡皮泥吗?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图片)师: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课件展示。
)问题一:把1块红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问题二:把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几分之几?问题三: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把6张绿色纸平均分给3人呢?【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习教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三、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抛出问题一:把1块红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学生小组讨论,直接回答14。
2.抛出问题二:把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几分之几?温馨提示:⑴如果把所有的橡皮泥(4块)看作一个整体的话,需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⑵每个同学分得几块橡皮泥?占整体(所有橡皮泥)的几分之几?为什么?⑶画图表示你分的结果。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分数单位 1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分数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62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2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
3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分数单位。
教具准备:(小圆片)教学方法:操作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 . 下列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3 . 说一说。
( l )拿走9 块饼干的31,拿走了几块?为什么?( 2 )拿走剩下的31,拿走几块?为什么?( 3 )再拿走剩下的44,拿走几块?( 4 )写一写,想一想。
请学生任意写3 个分数,说一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老师板书学生写出的分数。
如21,173,2414。
老师:21,173,2414各有几个几分之一?(21有,1个21,173有3个171,2914有14个291。
)(二)教学实施1 .学习分数单位。
2 . 投影出示。
一堆糖,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 份,2 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 份,3 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 份,5 份这堆糖的()()。
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 2 )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圆片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 3 )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21,32,43,6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 )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老师:21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2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谁是单位“1 ”。
(这堆糖是单位“1 ”。
)3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3 份,表示这样的2 份。
)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21,32,43,65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3 , 4 , 6 …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的份数。
)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 讲述: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通用2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使学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知道一个分数的单位。
(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
(二)单位“1”的理解。
教学用具投影片,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答下面各题:(2~4题用投影片)(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这块月饼的多少?(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
(3)哪个分数表示图中“( )”部分?2.教师:观察上面(1)~(3)题的答案,都不是整数。
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就需要同一种新的数,即分数来表示。
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继续研究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1.分数的意义。
(1)依次出示教材84页第一组图中的三幅图。
①把糕点图贴在黑板上,用彩条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教师:请观察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说一说把谁拿来分?怎样分?分几份?每份是多少?②把正方形图纸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学生口答后补充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把正方形纸平均分4份,空白部分占1份,阴影部③贴出线段图。
教师:我们把上面各题中平均分的一块糕点,一张正方形纸,一米长的`线段,都叫做单位“1”。
(2)投影出图。
教师:有4个苹果,把它平均分4份,图上如何表示?(学生在投影图上用虚线表示。
)教师:①图上表示把谁平均分?谁是单位“1”?②1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③3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投影出题,学生讨论。
) (因为苹果的总数是单位“1”,把它平均分4份,1个苹果是1份,是投影出图。
小学单位一教案
小学单位一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单位一教案 - 引入分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基本符号;2. 能够用简单的例子解释分数的意义;3. 能够将常见的物体和形状分成相等的部分,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概念和基本符号;2. 分数的意义;3. 分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可供分割的物体,如水果、糖果等;2. 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出示一张印有一半圆形的图片,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这是一个圆形的一半。
2. 教师再出示一张印有四分之一圆形的图片,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这是一个圆形的四分之一。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任意多的相等部分,我们该如何表示每一部分的大小?探究:1. 教师将一块水果(如苹果)分成两半,并问学生每一部分是整个水果的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后,教师写下1/2。
2. 教师再将另一块水果分成四等份,并问学生每一部分是整个水果的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后,教师写下1/4。
3. 教师继续将其他物体(如糖果)分成相等的部分,让学生说出每一部分是整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写下相应的分数。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分数是用来表示物体或形状被等分成几份的方式。
2. 教师提问学生,如果一个物体被分成8份,每一份又被分成两份,我们该如何表示每一份的大小?学生回答后,教师写下1/8。
练习:1. 学生在练习册或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练习,如将形状分成相等的部分,并用分数表示每一部分的大小。
2.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他们的答案。
拓展:1. 学生可以尝试将其他物体或形状分成更多的部分,并用分数表示每一部分的大小;2. 学生可以通过游戏或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概念。
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讨论中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家中寻找各种物体或形状,并尝试将其分成相等的部分,并用分数表示每一部分的大小;2.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其他同学来分割物体并猜测每一部分的大小。
认识分数单位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单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分数单位,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和作用;2. 掌握分数单位的读法和写法;3. 能够运用分数单位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学准备:1. 教材:教科书或其他相关教材;2. 教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3. 学具:分数单位卡片、练习册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先准备一些分数单位卡片,上面写有各种分数单位,如1/2、1/4、1/8等。
2. 教师拿出一张卡片,问学生这个卡片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分数单位的含义和作用。
3. 教师逐个展示其他卡片,让学生猜测其代表的意思,并解释其含义。
教学讲解: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分数单位,如1/2、1/3、1/4等,让学生读出来,并解释读法。
2. 教师逐个让学生写出这些分数单位的读法,并进行纠正和指导。
3. 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如一块蛋糕被分成几块,让学生用分数单位来表示这些分块的大小。
巩固练习:1. 教师发给学生一些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完成一些分数单位的填空题或计算题,如:1/4 + 1/4 = ?;1/2 - 1/4 = ?等。
2. 教师在黑板上列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上台做题,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拓展活动:1.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分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分数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些分数单位的应用场景,并进行展示。
总结回顾:1. 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单位的重要性和应用;2.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巩固学习成果;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行分数单位的练习;2. 教师可以进行课堂小测验或考试,检查学生对分数单位的掌握情况;3.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_五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单位 “1”,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分别说出下面各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作单位 二、新课. 1.看图列式.
“1.”
+ = =1 + + = =1 说明:我们是把这堆小方块看作一个整体,即单位 2.练一练:看图填空. ( 1)把 “一堆皮球( 9 个) ”看作单位 “1”.
生产任务,一项工作等等.
三、巩固练习.
1.我校共有 24 个班,每班占全校班级数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
“1?”
2.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 4 个小组,每个小组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
“ 1?” 教师说明:用单位 “1表”示一个整体时,整体包含的数量可大可小,并初步知道部分和
整体是相对而言,是可以转化的.
所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
5.看图回答问题.
红色方块占总数的 红色方块占总数的 教师提问:红色方块同样是 3 块,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结果?
若要使 3 块红色方块占总数的 ,应该怎么办? 6.指出下面各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 “1的”,说说各分数表示的意义. ( 1)花皮球占这堆皮球的 ( 2)语文书的本数占这批书的 ( 3)男生人数是数学兴趣小组人数的 ( 4)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 ( 5)空气中的氧气约占 ( 6) 的鸡是母鸡 ( 7)一堆煤,运走了 ,烧去了 吨(对比 和 吨) 思考题: 姐姐、 妹妹和弟弟 3 人做一堆花, 姐姐做 5 朵,妹妹做 4 朵,姐姐做的占这堆花的 .弟 弟做了多少朵?
教法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导入新课
我们复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通过上题发现,有很多题的叙述形式很相似,但解题方法却大不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对比、区别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板书课题)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而且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因此要设单位“1”的量为,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熟练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3、教师小结。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里,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进行对比,学生之间既要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于问出心中的疑惑;又要认真倾听对方的思路和想法,学会比较、分析。这样,数学课堂就成为全体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活动中心。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就学习而言,已有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每个学生总是以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使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也可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合作与交流,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题。(板书在黑板上)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自己分析解答。
在这里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情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条件进行组合,培养他们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集思广义,在组合应用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到各种分数应用题的不同的解题思路。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比较打下基础。
2、分析问题,从思考中学。
只有思考,才会有所得。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有所想,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3、促进参与,在交流中学。
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需要沟通与互助,越来越需要交流与合作。本节课教师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和讨论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本节课在例题小题的贯穿之下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识主动性密切联系数学与实际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总结规律培养思维能力
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教案_五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教案(下载:)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一道应用题可以用方程和算术两种方法解答.
德江县青龙镇第五小学宋琳
2013年10月25日教学目标
(一)正确使用中括号,进一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和文字题的能力。
(二)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难点:正确使用中括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小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
2.2+7.8-0.9×0.5。
(1)说出上题的运算顺序。
(2)如果想先算7.8-0.9怎么办?(加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3)如果想先算2.2+(7.8-0.9)又该怎么办?(加中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4)小结:①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②中括号与小括号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在使用了小括号以后,还需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就要在小括号的外面使用第二重括号:中括号。)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1)题篮球比足球多,而第(2)题是篮球比足球少,计算时一个要加上多的数,一个要减去少的数。
2、比较2、4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生年纪不大、经验不多,但他们天真、好动,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学法的采用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教师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学生独立解答.
2.思考:两种解法中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解答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巩固练习
(一)田勇的集邮册每页贴14张邮票,贴了6页,小波又送给他一些,现在一共有92张邮票.小波送给他多少张邮票?
(二)商店运来一些蓝毛衣和85件红毛衣,红毛衣的件数比蓝毛衣的2倍还多13件.运来的蓝毛衣有多少件?
例7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各自的特点;学习例7后,通过与做一做进行比较,学生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性;最后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了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
探究活动
数学魔术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方程解: 算术方法解:
解:设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元. (30-1.8)÷3
30-3=1.8=28.2÷3
3=30-1.8=9.4(元)
3=28.2
=9.4
答: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9.4元.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出发,在区别对比中,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搞清两种解法各自的特点。
2.学生分小组讨论魔术的秘密.
3.汇报讨论结果.
4.仿照上面的魔术,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数学魔术.
魔术揭秘
假设学生所想的数是,当学生喊“停”的时候,教师已经指了下,而学生刚好在的基础上加了下,有+=20,则有=20-.根据魔术的结果,第下应恰好指在上,即第下应恰好指在20-上.从这个式子去理解,也就是说,第一下应指在19上,第2下应指在18上,……第7下应指在13下,第8下应指在12上,……,直到喊“停”为止.此时由于满足+=20,因此教鞭一定指在学生所想的数上.
三、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有杨树25棵,杨树比柳树多,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杨树有25棵,柳树比杨树少,柳树有多少棵?
通过学生对条件的选择,培养了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并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活动过程
1.教师表演魔术.
魔术:教师请学生任意选定1~12中的任一个数,不要说出来.教师用教鞭在时钟的字盘上指点,并规定:教师指一下,学生就在原先选定的数上加1.比如学生选定的数是10,教师点第一下,学生默念11;点第二下,学生默念12;如此下去,当学生加满20时,就喊“停”.这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教师的教鞭恰好指在学生原先选定的数字上.
比较简单.
五、课后作业
1.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1吨.这头大象重几吨?
2.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一只蜂鸟重2.1克,一只麻雀的体重比蜂鸟的50倍多1克.一只麻雀重多少克?
六、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7.张教师到商店里买3副乒乓球拍,付出90元,找回1.8元.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多少元?
教师提问:如果题目中不指定方法的话,用哪种方法做比较简单?
(三)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下列应用题.
1.每把椅子32元,每张桌子60元,买3张桌子和4把椅子,一共要用多少元?
2.买3张桌子和4把椅子一共用了308元.每把椅子32元,每张桌子多少元?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顺思考的题目,用算术方法解比较简便;逆思考的题目用方程解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明确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掌握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
①提高分析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③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分析问题:
1、现在比原来降价。
想:这句话把()看作单位“1”。
()是()的;
也就是()是()的。
数量关系式:原来的价格×(-)=现在的价格。
2、今年产量比去年增产。
想:这句话把()看作单位“1”。
()是()的。
也就是今年产量是()的(-)。
数量关系式;()×(-)=今年的产量
2.知道用两种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3.能够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