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翔:《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释义提示语

合集下载

2023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内成语及释义整理

2023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内成语及释义整理

2023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成语梳理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可磨灭:多指功业、言论、印象、事迹、精神等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不屈不挠: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或在恶势力面前坚决不屈服。

《长征胜利万岁》噤若寒蝉(jìn):像晚秋时的蝉那样一声不响。

形容受到压制不敢作声。

千钧雷霆: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人喊马嘶:人喊叫,马嘶鸣。

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

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

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

悬崖勒马(lè):临近悬崖收住缰绳,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熙熙攘攘(rǎng):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艰苦卓绝(zhuó):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运筹帷幄(wéi wò):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

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

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名副其实(fù):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

《大战中的插曲》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也作“伶仃孤苦”、“孤苦零丁”。

横征暴敛(héng):强横地征收捐税,残暴地搜刮民财。

痛剧创深(chuāng):受到巨大创伤,痛苦至极。

惨无人道:形容极端凶狠,残暴到灭绝人性的程度。

化干戈(gān gē)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使争斗变为友好。

兵戎相见:兵戎:武力。

指发生武装冲突。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来龙去脉: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不辞劳苦:不逃避劳累辛苦。

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原来的情况而发展兴旺起来。

旱涝保收:不管发生旱灾还是涝灾,都能保证收成,比喻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能得到好处。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再回想当时所遭受的痛苦。

中国成语大会成语解释决赛第四场

中国成语大会成语解释决赛第四场

中国成语大会成语收集及解释(决赛第四场)【破绽百出】比喻说话做事漏洞非常多。

【融会贯通】①谓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参合在一起,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②融合无隔阂。

【捶胸顿足】捶:敲打;顿:跺。

敲胸口,跺双脚。

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

形容态度镇静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最珍贵的东西。

【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

【立竿见影】在阳光下竖起竹竿,可立刻看到影子。

喻收效迅速。

【飞来横祸】意想不到的灾祸。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风调雨顺】①指风雨适合农时。

②指寺庙山门两旁所塑的四天王。

【短兵相接】①敌我逼近,用短兵器交战。

②比喻面对面的激烈斗争。

【寸步难行】亦作“寸步难移”。

①形容行动极为困难。

②喻处境极其艰难,什么事也做不成。

【趁虚而入】趁力量虚弱时侵入。

《去笈七签》卷一二0:“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大海捞针】比喻无从寻觅。

【独树一帜】单独树立一面旗帜。

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耳濡目染】谓经常听到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语本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孺耳染,不学以能。

”【残兵败将】指战败后剩馀的兵将。

【三心二意】谓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

【搬弄是非】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况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

”【长驱直入】不停顿地向远方目标快速前进。

多形容进军顺利。

【东山再起】《晋书•谢安传》载:安少有重名,“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辞。

”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令、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后以“东山再起”指退隐复仕或失势后重新得势。

五上语文园地四词语解释

五上语文园地四词语解释

五上语文园地四词语解释如下:
1.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追根求源:指追问事情的原由。

3.无独有偶: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二者皆有。

4.见微知著: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5.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

6.革故鼎新: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

7.集思广益:指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意见,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8.群策群力:指大家共同出力,共同想办法。

9.标新立异:指提出新的见解或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10.推陈出新:指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11.触类旁通:指掌握一类事物后,能够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

12.精益求精:指好了还要求更好。

13.聚精会神:指集中精神,专心一意。

14.无懈可击:形容十分严密,没有可以攻击的破绽。

15.一丝不苟:形容做事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语释义照应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语释义照应问题
等 。相关 联的词 语 的词义 也 就有 相 应 的 问题 。词 义 之 间 或 相通 , 或相对 , 依存 , 或 或补充 , 构成 了词义 的 同一性 和 相 应性 。相关 词
语 的释 义 就 要 表 现 出平 衡 、 应 的 关 系 。 相 关 的 或 同 一 类 的 词 语 相
释义方 式 , 尽可 能一致 , 要 释义 内容 和措 辞要 相 互 照应 。 “ ” 这些 有 关 词语 的释义 一定要 平 衡 处理 , 互 协 同 , 可 轻 重失 调 、 略 悬 相 不 详
殊 , 不 可相互 抵牾 、 更 自乱其 例 。 杜 翔 ( 0 6 也指 出 , 义 修 订需 ” 20 ) 释 要整 体观 的指 导 , 这一 方 面是 着 眼于词 汇 的系统性 , 的语 义并 不 词
《 代 汉 语 词 典 》 第 5版 ) 语 释 义 照 应 问题 3 现 ( 词 7
量词 表示人 、 物或动作 的单 位的词 , “ 、 、 、 、 、 、 事 如 尺 寸 斗 升 斤 两 个 、 (h 支 、 、 、 、 、 、 、 、 、 、 ( a 、 、 、 、 、 只 zD、 匹 件 条 根 块 种 双 对 副 打 d ) 队 群 次 回
遍 、 t n ) 阵 、 ” 。量 词 经 常 跟 数 词 一 起 用 。 j Og、 顿 等  ̄(
3 辞 书研 究 2 1 6 0 1年 第 2 期
《 现代 汉 语 词 典 》 第 5版 ) (
词 语 释 义 照 应 问题
王 小 郴
摘 要 词 义 具 有 系统 性 , 关的 或 同 一 类 的词 语 释 义 方 式 应 尽 可 能 一 致 , 相
释 义 内容 也 要相 互 照 应 。《 现代 汉语 词 典 》 第 5版 ) 少 同场 词 语 标 注 和 ( 不 括 注 、 义 、 点 、 子 方 面 都存 在 缺 乏 平衡 , 法 照 应 的 情 况 。 释 标 例 无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研究

摘 要2016年9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增收了近几年涌现的新词语404条,更加准确而又全面地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新面貌。

这些新收录的词条也充分地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新变化。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作为研究对象,对新增词条进行研究。

全面的展现新增收词条的面貌,并对新增词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本文主要由以下三章构成。

第一章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音节及词性分布情况分析。

从音节角度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中单音节的词条15个、双音节的词条235个、三音节的词条51个、 四音节的词条76个、五音节的词条8个、六音节及六音节以上的词条19个。

从词性角度看,新增词条有名词122个、动词132个、形容词13个、拟声词1个、新增兼类词5个,还有部分新增词条未标注词性。

这表明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但音节数量呈开放态势。

新增词条的音节数量和词性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收词变化,体现了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关系。

第二章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来源及所涉及的领域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来源有普通话新造词、旧词语新用、方言词和外来词等几类,涉及到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军事、体育、网络媒体、社会民生等诸多领域。

新增收词条的来源和所反映的语义内容既体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不同领域的新变化,又反映出在不同的社会时期,人民的关注点也有所变化,为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变化提供了重要语言依据。

第三章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还存在部分不宜增收比较生僻的词条、社会知晓度和使用频率较高的宜收录的新词条、部分释义还需再斟酌的词条。

文章针对上述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新增词条;释义Abstract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7th edition), published in September 2016, has added 404 new words, which have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and more accurately and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new appearance of the vocabulary in the contemporary language.These new entries also fully reflect the new changes in the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system.This article takes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7th edi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to the new term.Fully show the new income of the face of the entry, and add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This article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yllables and parts of speech of new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7th edition).From the syllable point of view, Chinese Dictionary (7th edition) Add a single syllable entry in 15, two-syllable entry 235, three-syllable entry 51, four-syllable entry 76, five-syllable entry 8, six-syllable and six-syllable entry 19.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art of speech, the new term has 122 nouns, 132 verbs, 13 adjectives, one onomatopoeia, the addition of 5 categories of words, and some new entries are not labeled part of speech.This indicates that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is mainly double syllable, but the number of syllables is open.The number of syllabl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 of speech also reflect the change of the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7th edition), which embo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new entry source and the field analysis in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7th edition),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7th edition) new entries from Mandarin neologisms, the old words and phrases, and the words and loanwords, and other categories, related to economic, poli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education, military, sports, network media, Social livelihood and many other fields.The source of the new income and the semantic content reflects the new changes in different fields of our society in the new era, and also reflects the change of people's concern in different social periods, which provides us with an important language basi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changes more comprehensively.The third chapter is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7th edition) New entri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7th Edition) There are some undesirable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unfamiliar terms, social awareness and use of high frequency of the new entry, part of the interpretation also need to weigh the entry.According to the above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Key Words: Morden Chinese Dictionary of Seven Editions; new word; praphrasing目 录摘 要 (3)Abstract (4)绪 论 (1)一、研究现状 (1)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3)三、语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4)第一章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的音节及词性分布 (5)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的音节分布概况 (5)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的词性分布概况 (8)第二章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来源与所涉及的语义领域 (10)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来源考察 (10)(一)新造词 (10)(二)旧词语新用 (11)(三)方言词 (12)(四)外来词语 (12)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所涉及的语义领域 (14)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建议.17 一、词条的增补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17)(一)需慎重收入的词条 (17)(二)宜增补词条 (19)二、释义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24)(一)释义不甚准确问题 (24)(二)释义缺漏问题 (25)三、体例问题等其他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30)参考文献 (33)绪 论一、研究现状《现代汉语词典》作为一部以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为宗旨的中型工具书,至今已经出版第7版(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作者:杜翔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2019年第08期许多人的成长,都曾受益于一本辞书——《现代汉语词典》(1958年开编)。

如今,这本厚厚的词典已走过一个甲子。

据参与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的老先生同忆:当年的编写工作是流水作业,一环紧扣一环,一环卡住就要影响下边的工作,每项工作都十分紧张,.编写人员每人每周要编写100条,一个组长一周要审改600条。

作为主编的吕叔湘先生一周要定稿1500条,工作量相当大,晚上还要把稿子带回家里继续看。

吕先生曾经这样感慨:我们编这本词典可以说尝尽了甘苦,或者说只有苦而没有什么甘。

要编好一本词典,就得收集大量资料,比如编《现代汉语词典》,就收集了上百万张卡片的资料,要对资料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和综合,工作繁杂,十分辛苦。

吕先生把编《现代汉语词典》的“苦”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人手生,参加编写的人大都没编过词典,要边干边学。

二是工作生,这类词典前人没有编过,没有严格意义的词典可以参考。

三是时间紧,要在一两年内完成四五万条的编写任务。

他说自己在一年多时间里差不多每天都要工作到夜里12点,又不能太晚了,因为第二天还得早起照常工作。

四是干扰多,一次次“运动”耗费不少时间。

吕先生感慨地说:“这本书出版以后,适合社会需要,读者反映不错,这使得我们心里感到安慰,也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甘’吧。

”吕叔湘先生说,词典工作是“不朽的事业”。

词典是人们识文断字、解疑释惑的工具,一定要求真务实、避免错误。

丁声树先生(《现代汉语词典》第二任主编)说过:“我总觉得词典越编胆子越小,常会出错。

”每一个词条背后都需要细致深入地思考和研究,《现代汉语词典》的编者靠着对学术的谦恭和谦卑,确保进入词典文本的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千锤百炼的,让读者在最节省的篇幅和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有价值的知识。

《现代汉语词典》的成功不仅仅因为有长期稳定的专业队伍、科学合理的规划、强大的学术支撑,更重要的是老一辈在编修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严谨求实的敬业精神、不汁名利的奉獻精神、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

“排挡”还是“排档”?

“排挡”还是“排档”?

“排挡”还是“排档”?作者:杜翔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第01期用于调节机械运行速度及控制方向的装置叫“排dǎng”;根据不同的速度挂不同的dǎng位;根据汽车变速器的不同,可分为手动dǎng和自动dǎng。

这些dǎng究竟写成“挡”还是“档”,多年来众说纷纭,各种工具书的写法也不一致。

《现代汉语词典》(第5 版)用的是“挡”。

“挡”第四义项的释义是:“排挡的简称:二~|空~|挂~|倒~。

”《辞海》(1999年版)“挡”或“档”下没有收录这一义项,而在“变速器”这个条目中,采用的是“档”。

“变速器”的释义是:“亦称‘变速箱’。

变更转速比和运动方向的装置。

齿轮传动的变速器一般由箱壳和若干齿轮对组成,有固定级数(档位数)若干档,包括倒档。

常用于汽车、拖拉机、船舶、机床和各种机器上,用来按不同工作条件改变由主动轴传到从动轴上的扭矩、转速和运动方向。

”上述两部权威工具书对“dǎng”的取舍不同。

《现代汉语词典》取“挡”而《辞海》取“档”。

从语义上看,《辞海》的释义较详,释文中有“有固定级数(档位数)若干档”,《现代汉语词典》在第3 版之前,“排挡”的释文中也有“一般分成几级就叫几挡”的表述,“排dǎng”的“dǎng”当与“级”有关。

但两部工具书对词形的取舍并没有更多文字阐明。

笔者在汤心豫、陈祖锐编著的《机工词典》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中找到了相关溯源文字。

该词典将“档”“挡”并列出条,收录【档、挡】条,释文中明确指出:“汽车变速的排档和指仪器量程的‘档’都是名词,读作dǎng,两者含义都有分级的意思,与指商品等级的高中低档的‘档’相近,但后者读作dàng。

有的词典把前者写作‘挡’,如‘排挡’。

”《机工词典》提供了音形义方面的重要信息,该词典指出“排dǎng”读“dǎng”,与“分级”有关,写成“档”,同时指出有的词典写成“挡”。

《机工词典》另收了“头档”“空档”等词,词形均为“档”。

成语词典带拼音解释出处

成语词典带拼音解释出处

āi āi fùmǔ哀哀父母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āi āi yù jué哀哀欲绝绝:断气,死。

形容极其悲痛。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āi bīng bì shèng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āi ér bù shāng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āi gǎn tiān dì哀感天地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āi gǎn wán yàn哀感顽艳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

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āi gǎn zhōng nián哀感中年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āi gào bīn fú哀告宾服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

后泛指归顺、服从。

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倒序本配例的改进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倒序本配例的改进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倒序本配例的改进作者:杜翔李志江来源:《辞书研究》2020年第04期摘要文章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倒序本配例改进的实例,分析总结了语文辞书配例编写和修改中应注意的问题:配例注意典型性、思想性、时代性,整句配例注意完整简明、词语配例注意词义系联。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倒序本配例修改语文辞书配例指为了揭示被释词的意义和用法而配备的例证,在形式上包括词、短语和句子,是辞书微观结构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

兹古斯塔(1983)指出:“词典编纂者不能将词条内的例子作为某种补充材料来处理,而应当作为整个词条不可分割的部分。

”《〈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油印本)(以下简称《细则》)第116条说:“举例的作用是补释义之不足。

具体说来是:(A)用例句衬托词语的意义,阐明词语的用法;(B)用合成词和词组作为构词和组合的实例。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的条目,不仅在注释上字斟句酌,精益求精,配例上也是用心良苦,力求贴切。

吴昌恒(1993)、张妍(2007)、冯海霞等(2013)、陈玉庆(2017)等学者曾就《现汉》各版本配例问题做过专门的研究讨论,积累了丰富资料和宝贵经验。

《现汉》第7版倒序本(以下简称“倒序本”)是根据《现汉》第7版内容改排的,即将出版。

改排过程中,我们按照辞书配例的作用和要求,对原有配例中未尽妥善的地方做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本文结合倒序本配例改进的实例,谈谈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以就教于业内方家和广大读者。

一、整句配例注意完整简明辞书配例包括词语配例和整句配例两种。

卢润祥(1992)认为:“例证要全面完整。

要注意所用的例句不能过于简单,以致不足以说明词头的意义。

”整句配例应在尽量简洁凝练的经济原则下,贴切地阐明词语语义和用法。

(一)增补逻辑内容,推导语义《细则》第121条说:“例句要求简短,但是必须意思完整。

像这样的例句是不合适的:〔必要〕……:有研究的必要│批评是十分必要的。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高频成语运用详解,让你运斤成风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高频成语运用详解,让你运斤成风

1亦步亦趋解释: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含贬义。

例句:王主任为了博得领导的喜爱,处处谄媚,亦步亦趋。

2一目了然解释: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目,看。

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错误例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位作家都是陕西人,对陕西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一目了然,因而才能在作品中刻画出典型的秦人性格。

改正:“一目了然”指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应改为“了如指掌”。

3引经据典解释: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或故事作为依据来论证。

例句:记者注意到,在解释“和谐世界”这一理念时,李肇星引经据典,多次举起随身携带的《联合国宪章》宣读其中的内容。

4一团和气解释:本指态度和蔼可亲。

现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错误例句:欧洲中央银行总裁特里谢呼吁,应对金融海啸不分国界,各国唯有放下成见,一团和气,共同面对金融危机,才能够度过难关。

改正:“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

现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应删去。

5异曲同工解释: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

错误例句: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焰火“倒计时”的绚烂一幕,在残奥会开幕式上再度上演,两者异曲同工,显示出残奥会与奥运会同样精彩。

改正:“异曲同工”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例句: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友好多做贡献。

6一枝独秀解释:一枝独秀就是其他花没有开放,只有这一枝在开着。

特别突出;超群出众。

例句:自去年以来,在全球电信业一片低迷萧条的形势下,我国电信业却一支独秀,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7一概而论解释: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第七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七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综述
在 此基础 上有所创新 。
三 、《 代汉语词典 》 现 研究 。这是历次 语文辞 书学术研 讨会 的 热点 。谭景春结 合《 现代 汉语 词典 》第 5版) ( 的修 订 , 点 分析 名 重 名偏 正结 构 、 +名结构 , 出原《 有 指 现代 汉语词典 》 释义 时没有 严格
区分词 义和结构 义 , 在个别词 条的释 义上误把结 构义 当作 了词 义 ,
词典 功能优 化 的空 间 。陶原 珂讨论 了汉 字语 素理论 在《 华字典 》 新 释义 中的运 用 , 出要贯 彻按 语素 为单位 进行 释义 的原则 。 提 五 、词 汇学研 究 。朱彦 从 词义 分 析看 释 义 语 言研 究 的 价值 ,
推 广语 文规范标 准 任务 的 词典 的编写 , 本 上属 于 政 府行 为 。一 基 部好 的规 范型辞 书 。 既要 贯 彻语 文 规 范标 准 , 又要 正 视语 言 事 实 , 为规 范标 准 的进 一 步完善 预 留空 间 。李建 国提 出语 文 辞典编 纂的 文化 自觉 的命题 , 出继 承 传统 , 拓创 新 , 指 开 以文化 自觉精 神 研 究 和编 纂新 型语文 词典刻 不容 缓 , 因应 网络文化 需要 的 电子 词典 , 将 引领今 后 辞书编 纂 的方 向 。周 明鉴指 出语 文词 典 中的百科 条 目是
的用 法 和三者 的区别 。
四 、字词语 素 的关 系及 其在语 文 辞书 中的处理 。林 仲湘从 字 形、 字音 、 字义 、 字用 、 的文化 内涵等 方面研 究 了现代汉 语字典 如 字
何维 护 自己的独 立地 位 。杨 金华 提 出将 多字 条 目融人单 字条 目之
中 , 出逆 序词 , 加词 语 进 入语 句 所需 的用法 信 息 , 列 增 以充 分 发 掘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释义商榷15则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释义商榷15则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释义商榷15则
李海霞
【期刊名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1)005
【摘要】<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少数词条释义有不明、偏颇或不合逻辑等问题.这里对"持家"、"国家"、"爱国","剥削"、"直系亲属"、"批判"、"批评"、"民主"、"自尊"、"江湖"、"耍滑"、"耍滑头"、"呵护"、"腐败"和"花苞"15条进行了商榷和修改,以供下次修订时参考.
【总页数】3页(P30-31,40)
【作者】李海霞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献所,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
【相关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W"部释义修订评析 [J], 梁冬青
2.论《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古词语释义之不足 [J], 张青松
3.汉英名物词基义释义比较——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和《柯林斯高阶英语词典》 [J], 刘丽燕
4.《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释义改进 [J], 杜翔
5.《现代汉语词典》"空穴来风"释义商榷 [J], 宋奇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的成语——精选推荐

杜的成语——精选推荐

杜的成语杜的成语:杜默为诗、杜门屏迹、杜门⾯壁、杜门绝客、杜门不出、杜⼝⽆⾔、杜⼝绝⾔、杜⼝结⾆、杜渐除微、杜⽿恶闻、杜断房谋、杜弊清源、杜隙防微、杜微慎防、杜门⾃守、杜门⾃绝、杜门谢客、杜门绝迹、杜门晦迹、杜⼝吞声、杜⼝裹⾜、杜绝⾔路、杜绝⼈事、杜绝后患、杜鹃啼⾎、杜渐防微、杜渐防萌、杜门却扫、防微杜衅、防萌杜渐、防微杜渐、房谋杜断、截辕杜辔、结⾆杜⼝、剪发杜门、杜⼝⽊⾆、杜⼝绝⾆、杜邮之戮、召⽗杜母、慎防杜渐、杖杜弄麞【成语解释】(1)杜默为诗:杜:杜撰、臆造。

杜默:指孤陋寡闻。

孤陋寡闻,随意杜撰之诗。

(2)杜门屏迹:见“杜门晦迹”。

(3)杜门⾯壁:谓闭门修养。

(4)杜门绝客:同“杜门谢客”。

(5)杜门不出:关闭门户,不外出与⼈交往接触。

(6)杜⼝⽆⾔:闭住嘴巴,不出⼀⾔。

(7)杜⼝绝⾔:犹⾔杜⼝⽆⾔。

(8)杜⼝结⾆:犹⾔杜⼝吞声。

(9)杜渐除微:同“杜渐防萌”。

(10)杜⽿恶闻:塞住⽿朵不愿听。

(11)杜断房谋:《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龄必⽈:‘⾮如晦莫筹之。

’及如晦⾄,卒⽤⽞龄策也。

盖如晦长于断,⽽⽞龄善谋,两⼈深相知,故能同⼼济谋,以佐佑帝。

”后因以谓多谋善断⽈“杜断房谋”。

(12)杜弊清源:杜绝弊端,廓清来源。

(13)杜隙防微:杜隙:杜绝疏失。

杜绝疏失,防患于未然。

(14)杜微慎防:杜:杜绝,断绝;慎:谨慎。

杜绝细微,谨慎防备萌芽。

即消灭祸患难与共于萌芽状态之中。

(15)杜门⾃守:关闭⼤门,安分守已。

(16)杜门⾃绝:杜门:关门不出;绝:断绝。

闭门不出,将⾃⼰与外界隔绝。

(17)杜门谢客:杜门:闭门不出;谢客:谢绝宾客。

指不与⼈往来。

(18)杜门绝迹:指隐居不出。

(19)杜门晦迹:晦:隐匿。

关上门,隐匿⾃⼰的踪迹。

指隐居起来,不让别⼈知道⾃⼰的踪迹或动态。

(20)杜⼝吞声:形容⼀句话也不说。

(21)杜⼝裹⾜:杜⼝:闭住嘴;裹⾜:⽌步不前。

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

《现代汉语词典》编纂体例的源头文献--丁声树先生《〈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的改订部分》

《现代汉语词典》编纂体例的源头文献--丁声树先生《〈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的改订部分》

Source Literature on Lexicographic Styl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 --On the Revisions of CCD Compiling Rules by Mr.Ding
Shengshu
作者: 杜翔[1]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北京100732
出版物刊名: 辞书研究
页码: 33-40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3期
主题词:�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改订
摘要:丁声树先生接任《现代汉语词典》主编后,对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试印本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很多体例做了变动,这些变动的依据就是丁先生《〈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的改订部分》。

这份文件是吕先生《〈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之后呈现《现代汉语词典》编纂体例的源头文献,决定了《现代汉语词典》此后的总体框架和基本面貌,在《现代汉语词典》乃至语文辞书编纂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

_现代汉语词典_第5版同素异序同义词释义问题说略_吉益民

_现代汉语词典_第5版同素异序同义词释义问题说略_吉益民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同素异序同义词释义问题说略吉益民摘要同素异序同义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有特点的词汇类型。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该类词汇的释义还存在一定问题。

只有恪守微观编纂体例,加强系统性与平衡性,执行科学收词标准,方能解决现有问题。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同素异序同义词微观体例释义问题收词标准一、引言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同素异序同义词以其词素构件相同、词素位序相反、义位相同或相近、成对出现等特征共同组成了一个词汇子系统。

根据异序之后的词义关联情况,该类词汇子系统可以分为等义同素异序词和近义同素异序词两小类。

由于异序之后的词头往往分属于不同音节,使得同素异序同义词在按音序排列的词典中往往分散排布,给相关词条的释义照应增添了难度。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收录了大量同素异序同义词,在对相关词条释义处理时基本上能够做到前后照应,相互关联。

对等义同素异序词,《现汉》根据普适性高低和流通度强弱,一般采用主从释义模式处理其释义问题。

将普适性高和流通度强的词条设为主词条,采用下定义或描写说明释义方式;将普适性低和流通度弱的词条设为从词条,采用同义词释义方式,即直接用主词条来诠释从词条,属于间接释义,其具体释义需要经过主词条释义的二次转化。

例如:忌妒动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妒忌动忌妒。

上述等义同素异序词“忌妒—妒忌”采用了一主一从的释义方式,《现汉》中如“离别—别离”、“并吞—吞并”、“巡查—查巡”等都运用了这种释义方式。

而对于同中有异的近义同素异序词,《现汉》则采用了主从与平列混合释义模式分别处理。

例如:蔬菜名可以做菜吃的草本植物,如白菜、菜花、萝卜、黄瓜、洋葱、扁豆等。

也包括一些木本植物的嫩茎、嫩叶和菌类,如香椿、蘑菇等。

菜蔬名①蔬菜。

②家常饭食或宴会所备的各种菜。

上述“蔬菜—菜蔬”属于近义同素异序词。

其中,“蔬菜”释义与“菜蔬”义项①构成主从关系,即“蔬菜”为主词条,采用了定义加举例的释义方式,“菜蔬”为从词条,采用了同义22辞书研究2012年第4期词间接释义方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成语解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成语解释

令狐采学创作1、消息二则令狐采学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枯,枯草;朽,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文中反衬解放军攻势迅猛,不可阻挡。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当,阻挡;锐,锐气;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风平浪静fēngpínglàngjìng: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飞天”凌空屏息敛声bǐngxīliǎnshēng:屏息,暂时抑止呼吸;敛,收;抑制语声和呼吸。

本课指注意力集中。

也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眼花缭乱yǎnhuāliáoluàn:缭乱:纷乱。

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如梦初醒rúmèngchūxǐng:初:刚刚;像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沉静自若chénjìngzìruò: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儿似的。

从容不迫cóngróngbùpò: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潇洒自如xiāosǎzìrú:形容非常洒脱。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lóng:耳朵都要振聋了。

形容很大;特别响。

震耳欲聋侧重于形容声音沉闷;“响彻云霄”侧重于形容声音响亮。

4、一着惊海天一丝不苟yīsībùgǒu: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不马虎。

白手起家báishǒuqijia: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dānjīngjiélǜ: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惊心动魄jīngxīndòngpò: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5、藤野先生油光可鉴yóuguāngkějiàn:鉴,照。

义项分析原则

义项分析原则

《现代汉语词典》词本位的编纂思想杜翔《现代汉语词典》词本位的编纂思想1955年10月25日~31日,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次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责成语言研究所编写一部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简称《现汉》)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组织编写的。

一、从“字本位”到“词本位”我国传统字书基于汉字形体的表义特征,从分析字形入手追溯造字本义,体现的是“字本位”的编纂思想。

由于历史上汉语长期以单音节词为主,采取字本位符合当时实际,具有其合理性。

随着汉语词汇逐渐复音化,多音节词越来越多。

五四运动前后,白话文运动从北京推向全国,提倡书面语言不用文言而用白话,结束了文言文几千年来的统治地位。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运用西方语言学理论来研究汉语,引入了“词”的概念。

《现汉》“词本位”的编纂思想凝聚了当时学界对字、词概念的研究成果。

20世纪40年代初,魏建功先生深感字词典只看重文字而忽视语言,未能正确处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拟编一部以词为主轴的字典。

他在《编辑字典计划》一文中指出:“我们可能从…语言‟的观念培养起注意声音的意识,然后再明白的用…词‟来标目,……名系…字‟典,实系…词‟典。

”这一学术愿望在50年代初魏先生主持编写的《新华字典》中得以体现。

为了给编写《现汉》提供理论准备,1956年《中国语文》发表了《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初稿)》,文章指出:“(选词)以在普通话句子结构中分析出来的…词‟为单位,不以汉字为单位。

”印欧系语言中的词是语言分析的基本单位,词本位顺理成章;在汉语中,词的概念的引进是为了分析语言的方便,就语句而言,词是基本单位,而就词的内部构成来说,虽然引入了语素的概念,但仍绕不开字。

在大多数情况下,单字的义项,既是单音节的词,又是多音节词的语素,同别的语素结合,产生新词。

也就是说,汉语语素的构词是通过汉字来实现的。

裘锡圭先生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讨论会论文
《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释义提示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杜 翔
释义提示语是指用在释义开头提示被释词的性质、来源或用法的词语,在释义行文中起关联作用。

本文重点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成语释义中用到的主要提示语,即“比喻”、“形容”、“指”。

吕叔湘先生在《现汉》编写细则中指出:“注解中能不用搭头字眼,尽量不用……比喻义、引申义、专门义与本义分项的非十分必要不用搭头字眼”。

这里的“搭头字眼”即释义提示语。

吕先生“非十分必要不用搭头字眼”的观点很重要,换句话说,《现汉》使用释义提示语是有讲究的。

本文通过对其成语释义所用提示语的考察,试图总结当初编者于此的良苦用心。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相当多的成语的意义具有字面义和实际含义的两重性,这类情况占了成语中的大多数。

由于存在意义的两重性,需要用提示语来关联两层意义。

从字面义到实际含义这一词义演变中,基于相似关系而形成的隐喻联想是重要方面。

隐喻存在于具有某一相似点的两个不同范畴。

隐喻的作用是在人们用语言思考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时,人们有时会对某些指称较为狭小或专一的词义留下深刻的印象,感觉到这些词义中蕴涵着某种普遍性的意义特征,于是将它们推而广之,移用来表示与之有相似点的、更为广泛的事物。

隐喻运用到成语释义中,提示语通常用“比喻”,用具体的人、物、事来说明抽象道理,即运用隐喻方法和形象思维来沟通两个不同的范畴。

如:
【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过街老鼠】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鸡飞蛋打】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

比喻两头落空,毫无所得。

【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也说霁月光风。

如果字面义显豁,不必做出解释,如“过河拆桥”、“过街老鼠”。

从字面义到比喻义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由于选取相似点的角度不同,一个字面义也可以有几个比喻义,如“光风霁月”,字面义是天气情况,既能用在内心世界,又能用于政治局面。

字面义和比喻义是什么关系呢?有人认为是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比喻义与字面义的词性、行文须一致。

这种观点还可商榷。

我们知道,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异”多是推理的出发点,两者间具有焦点性的相似点,映合成功,从而就能帮助人们到达理解隐喻义的彼岸。

(王寅,2005)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由于没有现成的词语来表达,基于某种相似性,借用了原先既有词语来做比喻,所陈述的事物所在的是一个范畴,原先既有词语的字面义是另一个范畴,通过矛盾的冲撞,两者间具有焦点性的某种相似性映合成功,并在人们的多次使用中得到不断强化,产生出比喻
义。

比喻义的形成过程可图解为:
/比喻义←———————↖
/使用语境(本体不出现)\↑
原先既有词语相似点——→
\字面语义(喻体)/
由于比喻义源于相似性,而选取相似性并不要求与原有词语的结构、行文一致,因此,比喻义与字面义的词性、行文也就不一定一致。

如:
【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

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不枝不蔓】原指莲茎不分枝杈,现比喻文章简洁。

【槁木死灰】枯槁的树干和火灭后的冷灰。

比喻心情冷淡,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花好月圆】比喻美好团聚(多用做新婚的颂词)。


成语释义中另一个常用提示语是“形容”。

从《现汉》的释义来看,用“形容”重在描述事物形象、性质、动作等,以点带面,用某些字面义的“点”来带出成语含义的“面”。

如:【捶胸顿足】用拳头打胸部,用脚跺地。

形容非常焦急、懊丧或极度悲痛的样子。

【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前仰后合】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

也说前俯后合、前俯后仰。

【枪林弹雨】枪支如林,子弹如雨。

形容激战的战场:他是个老战士,在~中多次立功。

需要指出的是,“形容”后面的释文既有形容词性的,也有名词性和动词性的,而且往往能够互换。

如“捶胸顿足”的释义去掉“的样子”,“枪林弹雨”的释义改为“形容战斗惨烈”,就成为形容词性的了;“前仰后合”的释义加上“的样子”,“热火朝天”的释义改为“形容热烈高涨的场面、情绪或气氛”,就成为名词性的了。

总之,用“形容”来提示释义,语义重点是描述事物,在形式上不必一定要求用形容词性的释文。

那么,“形容”和“比喻”究竟有什么异同呢?
我们知道,“比喻”是用在两个范畴之间的,为了区别于“比喻”,我们假定“形容”限用于同一个范畴内。

《现汉》有22个条目在同一义项下既用了“比喻”,也用了“形容”,这给我们提供了仔细辨别两者差异的实例。

经过查检,其中符合上述假定的有19条:鼻青脸肿、寸步难行、翻江倒海、风刀霜剑、海阔天空、柳暗花明、落花流水、目迷五色、凄风苦雨、入木三分、深藏若虚、石破天惊、数米而炊、万紫千红、欣欣向荣、一波三折、莺歌燕舞、众口铄金、捉襟见肘。

如:
【鼻青脸肿】鼻子青了,脸也肿了,形容面部被碰伤或打伤的样子。

也比喻遭到严重打击、挫折的狼狈相。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用来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也说倒海翻江。

【风刀霜剑】寒风像刀子,霜像剑一样刺人的肌肤,形容气候寒冷。

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数米而炊】比喻做用不着做的琐细小事(见于《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

后来也形容人吝啬或生活困窘。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也比喻事物丰富多采或事业繁荣兴旺。

【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

另外还有3个条目,“形容”提示的成语含义跟字面义不属于同一范畴,是例外。

【长袖善舞】《韩非子·五蠹》:……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

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乘风破浪】《宋书·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现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

【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

原比喻军容之盛(见于《国语·吴语》),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我们发现,这些条目中的“形容”无一例外地位于“比喻”之后。

这又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

通过“比喻”的关联,这些成语的释义已经实现了两个范畴之间从实到虚、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这个比喻义后面的另一个语义,照顾实际用法,承接比喻义就顺势选用了“形容”。

以上3个例外中,“长袖善舞”和“乘风破浪”的“形容”也可以改为“比喻”。

其实,“比喻”用于说明语义的来源,“形容”用于说明语义的用法,“比喻”和“形容”并不矛盾。

对那些使用“比喻”而行文又属于形容词性的释义的提示语换成“形容”,从语感上都顺溜,能说得通,但这种情况下的“比喻”改为“形容”以后,跟原先只用在同一个范畴的“形容”就混同了。

因此,我们认为用是否属于同一个范畴来区分“形容”、“比喻”为好,而从《现汉》成语释义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界定大致可以成立。


下面讨论提示语“指”的用法。

其实,“指”是一个万能提示语,在被释词与释义之间几乎都能使用,如《现汉》给成语中的难字作注时就用了“指”,如: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不二”指不是两极端。

“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

意思是说,观察事物的道理,要离开相对的两个极端而用“处中”的看法,才能得其实在。

后来用做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不二法门”中的“不二”、“法门”需要解释,“不二”和“不是两极端”,“法门”和“修行入道的门径”就是被释词和释义的关系,在行文中就用了“指”来关联。

如果“不二”、“法门”分别单立条目,即为:【不二】不是两极端。

【法门】修行入道的门径。

由于它们采用黑鱼尾号来提示被释词与释义的关系,“指”字就不必用了。

《现汉》在用“指”这个提示语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用“指”是来提示那些还未突破字面义但使用范围有了变化的情况,包括“泛指、特指、也指、原指、后来指、有时也指”等。

“指”跟“形容”一样,字面义和实际含义都属于同一个范畴,其中,“形容”强调描述对象的形象生动,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具象的画面,而“指”只是一般性的平实叙述。

如:【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淡而无味】指食物淡,没有滋味。

比喻事物平淡,不能引起人的兴趣。

【孝子贤孙】孝顺的儿子和有德行的孙子。

泛指有孝行的子孙后辈(多用于比喻)。

“呼风唤雨”中为了区别现在常用的比喻义,在“神仙道士的法力”前加上“原指”来限定;“淡而无味”在解释字面义时用了“指”,提示字面义限于食物;“孝子贤孙”从儿子、
孙子语义泛化为子孙后辈,用了“泛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