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
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
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一、前言学前教育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早期启动儿童的人格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为后续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是本市学前教育教材的重要参考,旨在帮助幼儿园老师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掌握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二、指南目的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目的是规范幼儿园教育,提供幼儿园教师教学和评估的参考。
本指南以“幼儿是天使”为理念,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引导教育者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以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幼儿园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具体操作方法,为幼儿的个性化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教育目标1. 锻炼幼儿的智力。
幼儿在幼儿园应注重语言、数学、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分析力和创造力。
2. 发展幼儿的体能。
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运动机会,让幼儿更好地发展体能,提高身体素质。
3. 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
让幼儿在团体活动中建立自信和勇气,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并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友谊。
4. 培养幼儿的情感和道德品质。
幼儿在幼儿园应该了解社会道德和家庭情感的基本规范,发展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
4. 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通过课程设计、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教育,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潜力,提高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
学习基本的汉字、词语、阅读理解能力,开展听、说、读、写等语言训练。
2. 数学活动。
培养幼儿的数感和数学思维,重点关注数数、排序、大小、形状、时间等领域的教育。
3. 科学探索。
通过科学实验、观测、比较等探索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
4. 美术音乐。
通过自由画、拼贴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启发幼儿的音乐表达和音乐鉴赏能力。
5. 体育阳光运动。
通过体育游戏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反应速度和空间意识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
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说明(社会版)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怎样的教育与服务?怎样的幼儿园算高质量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幼儿园,只要让孩子吃好、睡好、不出安全事故就蛮好了”;“幼儿园嘛,应该为孩子打“读写算”的基础,这样才不至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孩子的身体是第一位的……”。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发展?幼儿园究竟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如何做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这些令幼教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中逐渐明朗了,清晰了。
2004年10月,市教委颁发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以下简称《指南》),它将近年来幼教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方法、措施、经验等,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政府意志”引领、指导、规范幼儿园课程实践。
《指南》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将为上海幼教新世纪的发展构筑起坚实的基础。
《指南》由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七个部分组成,下面就《指南》以及新教材的几个话题作简要的说明。
1.幼儿园为什么要进行新的课程改革?1988年始,上海幼儿园进行了第一期课程改革,幼儿教育也和其它学段的教育一样,无论是课程指导思想和理念,还是课程实施,都有了崭新的变化和飞跃,为幼儿素质的提高以及课改目标的达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应该看到,第一期课程改革与十年以后的现代教育价值之间仍有距离。
比如,第一期课程改革仅着眼于3—6岁幼儿的教育,未能体现托幼(2—6岁)一体化教育,而幼儿园教育如何更好地配合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早期教育、脑科学和心理科学都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幼儿园教育如何吸纳和反映新理念、新成果和新的研究手段?如何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如何发挥幼儿园在促进幼儿健康、营养、教育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如何着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使每一个幼儿都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这些问题是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动因。
让每个孩子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解读
让每个孩子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
指南》(试行稿)解读
“让每个孩子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它所传递的是一种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是对每一个孩子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孩子们的人生起点应该是被尊重的。
这不仅仅是让他们有足够的食物,有遮风避雨的地方,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更是让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让他们在自尊、自信、自律的道路上起步。
书中描述的案例,让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往往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人格发展。
我们往往更加注重孩子的外在表现,而忽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在剥夺孩子们拥有更好人生的机会。
书中的另一个观点是: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时间。
他们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需要时间去探索、去体验、去学习。
我们不能期待他们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
我们需要耐心地陪伴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孩子们的品格和价值观。
我们需要用爱和尊重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我希望通过分享这本书的观点和我的感想,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孩子们的关注和关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
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
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阶段。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是上海市教育局制定的关于学前教育的教学指导文件,旨在规范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一、课程目标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情感态度和道德修养、艺术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和活动,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促进其全面成长。
二、课程内容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各个学科和领域的课程内容。
其中包括语言与沟通、数学与逻辑、自然与科学、艺术与创造、社会与生活、健康与体育等六个学科领域。
每个学科领域都包含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三、教学方式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游戏、探究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评价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了课程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评价应注重儿童的实际表现和发展过程,采用观察、记录、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儿童和家长,以促进教学改进和儿童发展。
五、家庭教育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应积极参与儿童的学前教育,与教师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机制,共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六、专业培训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鼓励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
总结: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是上海市教育局为规范学前教育而制定的教学指导文件。
该指南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家庭教育和专业培训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贯彻指南的要求,可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完整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2004.7. 23 )目录一、课程理念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1.课程结构2.结构要点说明四、课程内容1.生活活动2.运动3.学习活动4.游戏活动五、课程实施1.总体要求2.具体活动要求六、课程评价七、课程管理附件1.年龄特征2.阶段目标3.教育策略4.幼儿发展的评价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
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最新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感谢您阅读和下载本文档,更多精彩文档,请关注我们,我们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
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
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根本理念是以幼儿开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平安与安康、关爱与尊重的根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开展时机;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开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开展的个体差异,表达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开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开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那么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开展奠定必要的根底,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开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根底。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教育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
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待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
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65050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
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提纲)一、《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性质《课程指南》是政府对上海市21世纪初的学前教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体现了政府的意志,体现了政府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基本文件。
《课程指南》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了学前教育课程的“质量标准",同时,为课程理念的落实提供了明确的实施途径。
因此,《课程指南》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动纲领,是幼儿园和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的依据.二、《课程指南》的框架结构《课程指南》内容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的结构、课程目标和内容等,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以及几个附件等内容。
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对课程的几个基本认识1、确立大课程观-—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
2、课程改革既要改革课程理念,又要改革教育技术。
3、课程改革要引导全员参与、整体互动。
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改革的主体。
(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发展性现代学习的目的: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
“让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副标题.现代学习方式的宗旨:宏扬人的主体性。
“为本"主要体现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依据: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课程应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要遵循幼儿发展的逻辑,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程序、个性特点等。
二期课改的落脚点: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
对教师的挑战: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2、注重早期幼儿潜能的开发——注重个别性。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证明人的潜能的多面性和开发的可能性。
脑科学的发展证明学前期儿童存在许多关键期、最佳期,此时进行智能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是承认差异、发现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让学生获得有差异的发展.3、以素质的启蒙为核心——注重奠基性.正确理解“启蒙"二字.幼儿园目标指向的全面性,要关注对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加以培养,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要素:兴趣、情感、正确的态度、获取知识的能力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说明(社会版)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怎样的教育与服务?怎样的幼儿园算高质量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幼儿园,只要让孩子吃好、睡好、不出安全事故就蛮好了”;“幼儿园嘛,应该为孩子打“读写算”的基础,这样才不至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孩子的身体是第一位的……”。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发展?幼儿园究竟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如何做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这些令幼教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中逐渐明朗了,清晰了。
2004年10月,市教委颁发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以下简称《指南》),它将近年来幼教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方法、措施、经验等,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政府意志”引领、指导、规范幼儿园课程实践。
《指南》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将为上海幼教新世纪的发展构筑起坚实的基础。
《指南》由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七个部分组成,下面就《指南》以及新教材的几个话题作简要的说明。
1.幼儿园为什么要进行新的课程改革?1988年始,上海幼儿园进行了第一期课程改革,幼儿教育也和其它学段的教育一样,无论是课程指导思想和理念,还是课程实施,都有了崭新的变化和飞跃,为幼儿素质的提高以及课改目标的达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应该看到,第一期课程改革与十年以后的现代教育价值之间仍有距离。
比如,第一期课程改革仅着眼于3—6岁幼儿的教育,未能体现托幼(2—6岁)一体化教育,而幼儿园教育如何更好地配合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早期教育、脑科学和心理科学都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幼儿园教育如何吸纳和反映新理念、新成果和新的研究手段?如何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如何发挥幼儿园在促进幼儿健康、营养、教育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如何着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使每一个幼儿都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这些问题是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动因。
2.幼儿园新课程有何特点?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致力于为人终生持续地自我发展奠定基础,而这主要通过促进2-6岁幼儿在社会适应中获得身心最初的和谐发展来实现。
因此,学前教育阶段的课程概念比学校教育阶段在内涵上更广些,它是指对幼儿园中所有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做出的设计和安排。
不仅包括让幼儿参加的活动,成人的帮助与指导等等的显性因素,还涉及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常规安排、与成人的关系等隐性因素。
概括起来,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特色是:——提供适切的教育内容以配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所提供的学习经验基于幼儿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游戏进行学习;——以主题活动等组织学习;——幼儿有机会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同龄活动,异龄活动;个别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生活活动、体锻活动、游戏活动、区角活动、学习活动等;——照顾幼儿的发展差异;——强调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主张幼儿园、教师、家长与社区协力帮助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3.在培养幼儿的目标上有些什么新的变化?“目标”主要表明了课程重点追求什么,它主要的价值取向哪里。
《指南》中的目标在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接触”、“发现”、“感受”“尝试”、“兴趣”等词汇,突出了情感、态度、习惯、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从中可以看出目标导向上的变化。
幼儿园不仅仅是让幼儿达成知识性的目标,还必须关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生活经验的积累、情感的丰富以及思维发展等。
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与动力,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好问、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是新课程改革要追求的目标。
4.幼儿园是如何划分课程内容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与以往的课程内容划分相比,《指南》围绕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直接接触的、整体的体验,将教育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与表现等领域,并整体地设计内容的组织结构。
“共同生活”主要指个人的健康生活,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
如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教师交流,体验人与人相互交流、理解、协作的快乐和重要,认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
“探索世界”主要指对客观自然现象和物质,以及人造物等的探索。
如亲近大自然,表达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与现象的看法,认识和表述它们的作用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表达与表现”主要指表达思想情感的符号和方式。
如通过认识和感受生活中的声音、色彩、符号、标志以及学习儿童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美术等,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地、有个性地、创造性地表达和表现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体验表达与表现的乐趣。
课程内容是幼儿学习的范畴,这种以幼儿直接接触的经验领域为视角的分类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与小学各门学科一一对应,用小学分科的方式去进行教与学。
5传统的幼儿教育,比较多的是采用整班集体教学,常常是老师讲解、演示,幼儿在一旁聆听、观看。
这种纯粹以接受式为主的学习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方式、学习特点不相适应,因而也难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新课程实施,明确提出了“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要求。
要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关键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因此,教学方式应由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为主,凸现幼儿的体验、探索与发现、合作交流;要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丰富幼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条件;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
同时,突破学科中心,以活动为逻辑起点呈现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有发展价值的教育内容;突现个别化教育,增强个别性学习与活动在各种活动中的比例,为顺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质、学习方式以及需要提供灵活而多样化的活动;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能力、情感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满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
这些是转变幼儿学习方式的关键点。
6.对幼儿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幼儿发展性评价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程发展的全过程。
幼儿发展性评价,评什么?不应仅看幼儿学到了多少知识、技能,更应关注幼儿的兴趣、态度、情感、交往等,尤其要着眼于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
“高投入度”的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几乎不转移,专注力强;幼儿的情绪看上去很愉悦,而且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表现出兴奋。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关注很多细节,并且会持续探索一件事情,愿意接受有挑战的任务。
这些非智力因素增长对幼儿一生的成长极具意义。
怎么评?幼儿发展评价不是通过测查、考试来进行的,主要应采用观察法、调查与访谈、建立档案袋评价等。
“观察法”:指收集、呈现丰富的反映幼儿发展状况的事实依据,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文字描述、表格式,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
“调查与访谈”:根据需要设计问卷,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广泛收集幼儿发展的信息。
问卷调查的对象可以是保教人员和家长,或小学教师,也可以直接询问幼儿,由成人填写;“建立档案袋”: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它包括对幼儿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并分析幼儿的作品,经过整理后进行评价,以反映幼儿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
评价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有侧重地选用多种评价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全面地评价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同时,还要关注对幼儿发展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与教育实践,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发展受到家庭教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评价除了关注幼儿在班级中的表现外,还要注意收集来自家长及其他保教人员的信息。
7.幼儿园一日活动主要有哪些?在时间安排有何原则规定?幼儿园课程主要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
幼儿园一日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
“生活活动”是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
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遵守共同生活必要的规则。
“运动”是指体操、器械运动、自然因素锻炼等活动。
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习活动”是指讨论、阅读、听赏、制作、表演、实地参观、收集信息等活动。
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上不断进步。
“游戏活动”是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
应该明白,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对幼儿发展各具功能,幼儿不仅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而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发展目标。
因此,幼儿园一日安排要给四类活动提供适当的时间比例。
每天保证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为体育活动;保证充裕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控制集体的学习活动时间,大班每天最多不超过一小时,年龄越小,集体的学习活动时间应相应减少。
幼儿园一日安排,还要注意动静交替,规律性与灵活性结合,以及各活动的自然衔接等要求。
8.幼儿园的新教材有何新的特点?教材是课程的载体,也是课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程改革要实现理念到行为的转化,一方面有赖于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与幼儿园选用的教材有密切关系。
因此,第二期课程改革在教材编制上也做出了努力。
幼儿园教材与中小学的教材(课本)有很大不同,教材的主要使用者是教师,因此又称之“教师参考用书”。
编幼儿园教材不是为了让教师“一课一课地去教”,而是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包括内容选择与组织、活动形式与方法等提供参考性依据。
创造更多空间,让教师根据自己特定的教育对象,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创造,是新教材编写的一个基本想法。
新教材主要有如下特点:(1)体例独特,体现新的价值观。
新教材设置了“活动与指导”、“案例与分析”、“资料库”等栏目。
“活动与指导”提供了大量与幼儿原有经验贴近,又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
而且活动以“低结构”方式呈现,给教师自主选择、组合以及安排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案例与分析”突出新教育理念下幼儿特点、学习方式以及师幼互动策略的分析,帮助教师从理性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教育活动过程的应对策略。
“资料库”呈现了与主题(专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活动素材,使教师们进一步开阔思路,从更大的范围里选择、设计适合幼儿需要的活动。
(2)内容新颖,注重直接体验。
比如,《运动》增加了富有野趣的活动内容,如悬吊、平衡、泼水、玩沙、滑冰、远足等,“教材”还引导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多给予鼓励、暗示,以激发他们进行富有挑战性的身体活动。
《学习活动》第一次编入反映社会、反映时代、反映上海建设面貌的“网上购物”、“东方书报亭”、“温室里的蔬菜”、“无土栽培”等活动内容,同时,也充实了“和影子捉谜藏”、“会变的水”、“多彩的民间活动”、“千奇百怪”等富有探索意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