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合集下载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关键信息项: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3、课程实施4、课程评价5、课程资源6、课程管理11 课程目标111 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包括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艺术审美、科学探索等方面。

112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

113 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内容121 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122 运动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

123 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124 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13 课程实施13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

132 教学活动应注重情境创设,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13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134 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和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和活动机会。

14 课程评价141 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142 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

143 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家长,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教育方法。

15 课程资源151 充分利用幼儿园内部的资源,如图书、玩具、教具等。

152 积极开发社区资源,如博物馆、公园、图书馆等,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

153 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互动平台。

16 课程管理161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162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163 定期对课程进行审议和调整,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

总之,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客观公正的课程评价、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和规范有效的课程管理,为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一、前言学前特殊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或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中,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提供的教育服务。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是为了规范和推进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而制定的,下面将对其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二、课程目标1. 帮助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克服障碍,实现自我价值;2. 促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身心健康发展;3. 培养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4. 提高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语言沟通:包括口语表达、听力理解、语音训练等;2. 认知训练:包括感知训练、注意力训练、记忆训练等;3. 社交技能:包括合作技能、沟通技巧、情感管理等;4. 动作技能:包括粗大动作、小肌肉运动、手眼协调等;5. 自理能力:包括穿衣、饮食、如厕等;6. 情感认知:包括情感识别、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

四、教学方法1. 个性化教学:根据不同儿童的特殊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2.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3. 合作式学习:让儿童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4.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儿童掌握技能和知识。

五、评估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来评估其语言沟通、认知训练、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2. 测验法:通过测验儿童的听力理解能力、记忆力等方面的水平来评估其发展情况;3. 记录法:通过记录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来评估其自理能力、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六、教师要求1. 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2.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儿童、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3. 具备爱心和耐心,能够关注和关爱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4. 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根据儿童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七、家长参与1. 家长应积极配合学前特殊教育机构的工作,了解并支持孩子在学前特殊教育中的表现;2. 家长应与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前特殊教育中的进展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3.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前特殊教育机构组织的亲子活动,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

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上海挂职学习之——幼儿园“四大板块”的活动

上海挂职学习之——幼儿园“四大板块”的活动

上海挂职学习之——幼⼉园“四⼤板块”的活动根据《⼭东省学前教育指导纲要(试⾏)》,将幼⼉园课程设置分成了五⼤领域的教学活动,即健康、社会、科学、语⾔、艺术。

可是在上海的这⼏天⾥,常常听到这样⼀个词--“四⼤板块”活动。

带着不解与好奇,向上海的⽼师们请教,才明⽩,原来《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规定,幼⼉园课程主要以幼⼉园⼀⽇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

将幼⼉园⼀⽇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归为四类,即⽣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它们既综合指向课程⽬标与内容,⼜保持各⾃活动的特点,从不同的⾓度帮助与促进幼⼉情感、态度、能⼒、知识等⽅⾯的发展,实现幼⼉园的教育⽬标。

课程来源于⽣活,⼀切⽣活都是课程。

幼⼉园⼀⽇活动皆课程,也就是说教育在幼⼉园⼀⽇⽣活中⽆处不在,处处都是教育的契机,南门幼⼉园的⽼师们把教育贯穿于幼⼉园⼀⽇活动中,并使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在教育实践中,幼⼉不仅受益于教师有⽬的有组织的集中教育活动,⽽在集体活动之外的其他活动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因为幼⼉良好的⽣活、卫⽣、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在⼀⽇⽣活的各项活动中养成和强化;幼⼉的语⾔、思维、能⼒和社会情感是在⼀⽇⽣活的各个环节中发展起来的;幼⼉的启蒙教育、全⾯发展是在丰富多彩、动静交替的⼀⽇活动中来实现的。

⼀、⽣活就是学习⽣活活动主要指⽣活⾃理、交往礼仪、⾃我保护、环境卫⽣、⽣活规则等⽅⾯的活动,旨在让幼⼉在真实的⽣活情境中⾃主、⾃觉地发展各种⽣活⾃理能⼒,形成健康的⽣活习惯和交往⾏为,在共同的⽣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为了使幼⼉养成良好的⾏为习惯,从幼⼉⼊园晨检开始,就把对幼⼉的⾏为习惯教育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晨检、上操、盥洗、就餐、上课、游戏等各种活动对幼⼉进⾏⽂明礼貌教育、卫⽣教育和其他⾏为习惯教育等。

例如发现有的幼⼉⼿脸不⼲净,让他们到盥洗室洗⼀洗并⽤⾃⼰的⽑⼱擦⼲净,就餐时引导幼⼉细嚼慢咽,会正确使⽤筷⼦,养成安静就餐的好习惯。

幼有善育,我们在行动

幼有善育,我们在行动

2018年4月,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有关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1+2”文件,即《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

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已有各类托育服务机构1309家(含社区托育点),其中普惠性托育机构863家(含社区托育点),占托育服务机构总数的66%,全市街镇普惠性托育机构覆盖率达97%,基本形成了以幼儿园托班为主体、以普惠性资源为主导的托育服务体系。

这些数据背后是上海市政府“幼有善育”的初心与决心,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是为了给最柔软的孩子最有力的保护。

一、以价值引领为关键点,积极回应民生关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政府就提出要推进“托幼一体化”工作。

200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了“幼儿园课程应注意与0—2岁的婴幼儿保教工作以及小学课程相互衔接”。

2003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借助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组织行政、教研、科研、学前教育和儿童保健专家以及一线教师,共同研究、编制了《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稿)》。

这标志着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研究由试点探索开始走向全面规范实施。

之后,由于出生人口持续增长,为缓解3—6岁幼儿入园难等问题,全市大部分公办幼儿园暂停招收托班孩子,仅保留了全市16个区的早教中心,主要开展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工作。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供本市托幼园所选用的教学资料目录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供本市托幼园所选用的教学资料目录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供本市托幼园所选用的教
学资料目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5.03.23
•【字号】沪教委基〔2015〕23号
•【施行日期】2015.03.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材
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供本市托幼园所选用的教学资料
目录的通知
沪教委基〔2015〕23号各区县教育局:
为全面推进本市学前教育二期课程改革,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组织专家编制了部分适用于托儿所、幼儿园教育和幼儿活动的参考资料,并经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审查通过。

现将供本市托
幼园所选用的教学资料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印发给你们,自2015年秋季起供本市托儿所、幼儿园选用,今后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附件:供本市托幼园所选用的教学资料目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5年3月23日附件。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提纲)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提纲)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提纲)一、《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性质《课程指南》是政府对上海市21世纪初的学前教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体现了政府的意志,体现了政府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基本文件.《课程指南》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了学前教育课程的“质量标准”,同时,为课程理念的落实提供了明确的实施途径。

因此,《课程指南》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动纲领,是幼儿园和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的依据。

二、《课程指南》的框架结构《课程指南》内容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的结构、课程目标和内容等,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以及几个附件等内容。

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对课程的几个基本认识1、确立大课程观—-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

2、课程改革既要改革课程理念,又要改革教育技术.3、课程改革要引导全员参与、整体互动。

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改革的主体.(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发展性现代学习的目的: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

“让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副标题.现代学习方式的宗旨:宏扬人的主体性.“为本"主要体现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依据: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课程应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要遵循幼儿发展的逻辑,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程序、个性特点等.二期课改的落脚点: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

对教师的挑战: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2、注重早期幼儿潜能的开发——注重个别性。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证明人的潜能的多面性和开发的可能性.脑科学的发展证明学前期儿童存在许多关键期、最佳期,此时进行智能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是承认差异、发现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让学生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3、以素质的启蒙为核心——注重奠基性.正确理解“启蒙"二字.幼儿园目标指向的全面性,要关注对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加以培养,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要素:兴趣、情感、正确的态度、获取知识的能力等内容.(三)《课程指南》中五条课程理念的内涵:1、确立以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目标是灵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题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题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坚持全面发展B. 重视生活教育C. 强调系统学习D. 注重个性发展2. 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幼儿园课程的结构不包括()。

A. 基础型课程B. 拓展型课程C. 探究型课程D. 发展型课程3.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幼儿园课程实施应遵循()。

A. 循序渐进原则B. 因材施教原则C. 全面发展原则D. 生活化原则4. 下列不属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是()。

A. 语言B. 数学C. 社会D. 音乐5.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强调,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是()。

A. 提高教育质量B. 促进幼儿发展C. 加强课程管理D. 提升教师素质6.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幼儿园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家园共育,以下不属于家园共育途径的是()。

A. 家访B. 家长会C. 家园联系册D. 家长学校7.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

A. 语言能力B. 数学能力C. 社会交往能力D. 艺术表现力8.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强调,幼儿园应注重幼儿的()培养。

A. 学习品质B. 知识技能C. 生活习惯D. 人际交往9.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A. 系统性B. 生活化C. 科学性D. 教育性10.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应基于()。

A. 国家课程B. 教师个人经验C. 家长建议D. 本园实际情况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出的幼儿园教育目标。

12. 请简要说明《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要求。

上海市学前课程指南做题版

上海市学前课程指南做题版

上海市学前课程指南做题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上海市学前课程指南做题版上海市学前课程指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涵盖了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份指南,下面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关于上海市学前课程指南的做题版,希望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要点。

一、教育目标1. 上海市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什么?A. 培养孩子的健康体魄和动手能力C. 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D. 所有上述都是A. 培养孩子全面发展B. 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C. 培养孩子的专业知识D. 以上说法都不对二、教学内容1. 学前教育的文化课程包括哪些方面?A. 语言文字B. 数学思维C. 科学探究A. 音乐舞蹈B. 美术手工C. 戏剧表演三、教学方法A. 固定式教学2. 为孩子们提供自由发展的环境是哪种教学方法的体现?通过以上做题版,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市学前课程指南的一些核心内容,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希望家长们可以通过这份做题版更加了解学前教育的要点,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学前教育是孩子未来学习的基础,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起来,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章结束】.第二篇示例:上海市学前课程指南是面向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指导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针对上海市学前课程指南做题版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份指南。

上海市学前课程指南做题版是上海市教委出版的一本专门针对学前教育工作者准备的练习题集,主要涵盖了幼儿教育理论、幼儿教育技巧、幼儿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这本题集的出版旨在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海市学前课程指南中的教学要求,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上海市学前课程指南做题版中,包含了大量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涵盖了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

这些题目既有基础性的内容,也有较为复杂的实际案例分析题,能够全面检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一、前言学前教育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早期启动儿童的人格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为后续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是本市学前教育教材的重要参考,旨在帮助幼儿园老师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掌握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二、指南目的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目的是规范幼儿园教育,提供幼儿园教师教学和评估的参考。

本指南以“幼儿是天使”为理念,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引导教育者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以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幼儿园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具体操作方法,为幼儿的个性化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教育目标1. 锻炼幼儿的智力。

幼儿在幼儿园应注重语言、数学、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分析力和创造力。

2. 发展幼儿的体能。

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运动机会,让幼儿更好地发展体能,提高身体素质。

3. 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

让幼儿在团体活动中建立自信和勇气,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并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友谊。

4. 培养幼儿的情感和道德品质。

幼儿在幼儿园应该了解社会道德和家庭情感的基本规范,发展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

4. 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通过课程设计、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教育,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潜力,提高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

学习基本的汉字、词语、阅读理解能力,开展听、说、读、写等语言训练。

2. 数学活动。

培养幼儿的数感和数学思维,重点关注数数、排序、大小、形状、时间等领域的教育。

3. 科学探索。

通过科学实验、观测、比较等探索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

4. 美术音乐。

通过自由画、拼贴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启发幼儿的音乐表达和音乐鉴赏能力。

5. 体育阳光运动。

通过体育游戏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反应速度和空间意识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体智德美劳环境)
课程结构:
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
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
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运动活动
预设生成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总体要求:课程的研发根据幼儿的生活与经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加入信息技术加强家园合作
*游戏的介入方式:作为玩伴方式的介入在一旁开展平行游戏给予示范作为旁观者给出建议、欣赏、鼓励。

课程评价
对幼儿和谐发展的评价对教师自主发展的评价对课程不断改善和发展的评价
课程管理
孩子的年龄特征、、
托班(2-3岁)
好模仿、重复思维存在于动作中自我中心的倾向明显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依恋鲜明色彩和节奏感感兴趣语言发展迅速动作发展迅速
小班(3-4岁)
学习按指令行动行为受情感支配对他人情感反应敏感对同伴、教师产生亲切和认同感动作更协调有好奇心认识依赖于行动能用简单语言表达情感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欢唱简单的儿歌
中班(4-5岁)
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情绪规则意识萌芽在活动中学习交往动作发展更完
善想象力更丰富
大班(5-6岁)
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情感稳定和有意性增强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合作能力增强规则意识增强动作和控制能力增强好学好问有求知欲初步理解周围世界较隐蔽的因果关系能按属性进行分类概括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阅读兴趣提高创造欲较强
各年龄的阶段目标。

主题三: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主题三: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主题三: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问题一:学前教育目标一、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功能”和“定向功能⏹只有目的明确,才能作好教育工作。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P62)⏹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教育目的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幼儿园工作规程》⏹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第五条对幼儿园体、智、德、美各方面教育的具体目标作了详细规定。

具体是:(P62)⏹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与层次⏹国家对幼儿园教育目标作了宏观的表述。

要实现这一宏观目标,必须将它作层层分解,逐步转化为低一层次的、可操作的具体目标,才能成为教师制定活动计划的有效依据,并通过各种活动,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上,目标的层层分解就形成了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金字塔结构。

这一结构从上到下由如下几个层次构成。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作为一个全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上海市一直致力于提高学前教育水平。

为此,上海市教委于2017年发布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这个指南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指南的出台是为了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实现区域间教育均衡,同时也是为了构建一套符合上海市学前教育实际的课程体系。

指南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发展思路、核心理念和具体内容。

首先,发展思路明确了指南的背景和目的。

指南的发布是为了实现“普惠优质、关爱健康、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建立一种“适儿性、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模式。

同时,指南规定了学前教育的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服务形式,以及目标群体的特征和需求状况。

其次,核心理念阐述了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学前教育是培养社会性、语言性、认知性和身体性四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教育方式上应该以儿童为主导,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合作、探究和发现等方式,引导儿童主动探究、实践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品格、思维、情感和动手能力。

最后,具体内容列举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和目标。

从认知、语言、社会性、身体、美育、科学技术、健康与安全七个方面明确了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认知方面主要教授儿童数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语言方面注重提高儿童的语言热情和表达能力,开发语言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社会性方面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身体方面注重儿童的身体锻炼和健康饮食,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美育方面启发儿童的审美意识,提高儿童的艺术欣赏和创作能力;科学技术方面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健康与安全方面注重儿童的健康、安全和保护能力,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指南的出台对于上海市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应该根据教育目标和阶段需求,灵活运用指南,适当调整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前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要说这上海市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啊,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就像给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盏明灯。

咱们先来说说这课程指南里对孩子们认知发展的重视。

可别小瞧了这些小不点儿,他们的小脑瓜里藏着大大的好奇呢!比如说,幼儿园会组织小朋友们去参观小小的科技馆,那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瞪着大眼睛,看着那些新奇的展品,嘴里不停地问着“为什么”。

有个小男孩儿,盯着一个会自己转动的小模型,怎么也想不明白它为啥不用人推就能转起来,那股子认真劲儿,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老师就在旁边,耐心地用最简单的话语给他解释,看着孩子似懂非懂却又充满渴望的眼神,你就知道,这小小的活动在他心里种下了探索的种子。

还有啊,这课程指南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画画、唱歌、跳舞,那可都是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绝佳方式。

记得有一次,幼儿园组织了一场小小的绘画比赛,主题是“我的家”。

小朋友们拿起画笔,那专注的样子,仿佛一个个都是小画家。

有个小女孩画了一个大大的房子,房子周围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她说那是她梦想中的家,有爸爸妈妈,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猫。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用艺术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语言发展方面,课程指南也有明确的指导。

老师们会通过讲故事、儿歌朗诵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语言兴趣。

有一次,老师讲了一个《小兔子乖乖》的故事,然后让小朋友们分角色表演。

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自告奋勇要当大灰狼,结果他那奶声奶气的“狼嚎”,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就在这样欢乐的氛围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知不觉就提高了。

体育活动也是少不了的。

操场上,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着,玩着各种游戏。

有一次玩接力赛,一个小女生不小心摔倒了,但是她没有哭,爬起来继续跑,那坚强的小模样让人忍不住为她点赞。

通过这些体育活动,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的品质。

这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啊,就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引领着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向前走。

屈老师完整教案

屈老师完整教案

屈老师完整教案设计意图:《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出以活动为特征的课程组织,强调活动的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以改变幼儿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活动取材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临近毕业,孩子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小书包、在书包的选择上他们往往关注的是款式、名牌、色彩、功用等,而忽视书包肩带的宽窄,忽略小书包对自己身体的保护作用。

因此,教学活动--背背小书包,从幼儿身体的自我保护入手,与科学小知识: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相结合,重在幼儿的体验探究过程,将科学知识浅显、易懂的传递给幼儿,并能在生活中去有效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1、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2、积极探索,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重点: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难点:发现宽肩带比窄肩带的书包背起来更轻松的小秘密。

活动准备:材料:不同肩带的书包若干、图书若干、小实验:两块海绵和小椅子活动过程:一、不一样的小书包--发现不同,引出话题1、这些都是小学生的书包,它们一样吗?2、说说它们哪里不一样?3、小结:小小书包,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一定能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小书包。

二、背背小书包--体验感受,发现秘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背背小书包1、刚才,你们发现了书包的肩带有的宽,有的细窄,如果在这两个书包里放入一样多的图书,背在我们的肩上,哪个会更舒服、更轻松呢?2、请你们2人合作,一起完成一个任务。

小提示:2人合作--在书包中分别放入5本图书--两人轮流背背小书包,慢慢绕走一大圈。

3、幼儿合作探索,相互交流。

4、交流分享?说说感受,哪个书包背起来更舒服?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1、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实验,海绵代替我们的肩膀,小书包背在我们的肩上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5、小结:细肩带书包压在我们的肩上,会刻出深深的痕印,我们背起来会觉得痛,很不舒服,而宽肩带的书包不会把我们的肩膀勒疼,背起来舒服和轻松。

完整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完整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完整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本《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旨在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和《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的精神,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本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研究者为主体建构课程,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研究与发展机会。

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研究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研究。

课程应尊重幼儿研究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二、课程目标本指南旨在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三、课程结构1.课程结构: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为核心,包括生活活动、运动、研究活动和游戏活动,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

2.结构要点说明: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四、课程内容1.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惯和自理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运动:促进幼儿身体协调发展,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运动技能。

3.研究活动:激发幼儿研究兴趣,培养幼儿研究能力和自主研究的能力。

4.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培养幼儿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五、课程实施1.总体要求:以活动、体验为特点,注重幼儿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在参与中研究和发展。

2.具体活动要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阶段目标,采用多种教育策略和方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浅谈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浅谈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浅谈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摘要: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不仅能得到一种满足感,还能从游戏中得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办法。

大班幼儿乐于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并能按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进行活动,从中体验着游戏带来的快乐。

《纲要》提出,幼儿社会化教育是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是由社会、幼儿园、家庭三方面共同参与并协调的过程。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对于5-6岁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指出: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会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决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

关键词:角色游戏合作正文:一、问题的提出角色游戏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活动,他为儿童带来极大的快乐,对其积极的情绪、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角色游戏中,儿童独特的想象活动为儿童创造性发挥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而且这种想象活动,是对儿童原有知识、经验的巩固和运用,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角色扮演和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反映,有力推动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促进了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大班孩子各方面能力明显增强,自主结伴游戏明显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幼小衔接的需要,合作能力就需要增强,以便以后在各种活动中能遇事冷静,有条不紊,并认真妥善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和同伴友好相处,体验着合作的乐趣,感到生活的快乐。

二、概念的界定角色游戏:是指按幼儿意愿,通过扮演角色、使用玩具、创造性地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的一种活动。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运动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

三、具体实施:(一)环境创设1、期初合理调整游戏区,并根据幼儿的需要增设游戏区,扩大原来区域的空间,考虑地理特点和游戏特点,做到科学适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阶段。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是上海市教育局制定的关于学前教育的教学指导文件,旨在规范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一、课程目标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情感态度和道德修养、艺术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和活动,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促进其全面成长。

二、课程内容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各个学科和领域的课程内容。

其中包括语言与沟通、数学与逻辑、自然与科学、艺术与创造、社会与生活、健康与体育等六个学科领域。

每个学科领域都包含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三、教学方式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游戏、探究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评价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了课程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评价应注重儿童的实际表现和发展过程,采用观察、记录、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儿童和家长,以促进教学改进和儿童发展。

五、家庭教育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应积极参与儿童的学前教育,与教师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机制,共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六、专业培训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鼓励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

总结: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是上海市教育局为规范学前教育而制定的教学指导文件。

该指南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家庭教育和专业培训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贯彻指南的要求,可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

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4、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多渠道收集有关幼儿发展状况、教师教育行为及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信息和意见,并与改进措施相衔接,逐步形成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有效机制。

根据课程目标,改进和完善原有的幼儿发展评价体系和方法,着重探索过程性评价和个别化评价,发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不同作用,突出质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

要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体系,重视教师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

5、落实以民主为原则的课程管理要发挥幼儿园和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强调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更突出民主性,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幼儿园和教师开展个别化教育创造条件。

要增强课程选择性,赋予幼儿园和教师合理的自主权,允许不同条件的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的特点对课程进行园本化的设计。

要调动教师与幼儿积极的互动中,促进课程的生成,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为引导幼儿园个性化的发展,满足幼儿与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课程目标通过上海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课程的具体目标是: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课程结构整体构建学前教育四年一贯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启蒙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以适合不同幼儿园、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幼儿园课程结构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课程既要确保为幼儿提供其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经验和机会,也要适应个体幼儿的特殊需要,从幼儿园课程功能维度分为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

共同性课程是指面向各类幼儿园和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

它着眼于最基本的经验积累,使每个幼儿积累相应的体验和感受,获得最基本的发展。

选择性课程是指因园而异、因人而异,体现尊重幼儿园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的课程。

它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扩展、提升,满足幼儿的兴趣、特殊需要,尊重幼儿园的自主性以及幼儿的选择权,使之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和特色。

(2)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指向幼儿直接接触到的经验范围。

从幼儿直接接触的经验领域出发,将课程内容分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三个维度。

共同生活,主要指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教师交流,参与营造共同的生活,养成自理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并与周围更多的人接触和交流,体验人与人相互交流、理解、协作的快乐和重要,从而认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倾听他人的意见,关心和同情他人,逐步构建良好的个性基础。

探索世界,主要指幼儿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发现身体运动的可能性,并借助工具和器械,安全、灵活地活动;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亲近大自然,表达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与现象的看法,初步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接触和使用各种生活及学习用品、工具、器具等,认识和表述它们的作用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表达表现,主要指让幼儿通过认识和感受生活中的声音、色彩、符号、标志以及学习儿童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美术等,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地、有个性地、创造性地表达和表现在共同生活和探索世界的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并体验表达与表现的乐趣。

(3)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幼儿园课程主要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

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归为四类,即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它们既综合指向课程目标与内容,又保持各自活动的特点。

生活活动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的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运动主要指体操、器械运动、自然因素锻炼等活动,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

学习活动主要指讨论、阅读、听赏、制作、表演、实地参观、收集信息等活动,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上不断进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游戏活动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

(4)“预设”与“生成”预设与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方式。

“预设”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幼儿的兴趣以及已有的经验,对环境布置、材料提供、活动内容和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设计和安排。

教师可以把目标和内容渗透在环境中,激发幼儿自己的目的性活动,也可以直接设计并组织幼儿参加的活动。

“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和他人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

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生成”也指教师在幼儿游戏与其它活动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及时介入进行随机教育,或者对该活动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展。

“预设”与“生成”是连续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教师要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各种活动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建构的过程。

四、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主要从活动的经验指向角度进行表述。

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以活动的基本经验为核心要求,并辅之相关的内容示例,游戏活动从游戏的特性以及教师要关注的方面进行阐述。

1、生活活动2、运动3、学习活动感知特征: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色彩、高矮、软硬、轻响、甜酸发现关系:发现沉与浮、斜坡与速度、空气与燃烧、植物与阳光、水与温度的关系分类排序:按物体的特征、功用等进行分类,按一定规律排序方式:咨询、访问、参观、调查媒体:海报、照片、图书、广告、报纸、刊物、录像、电视、广播、网络物品与材料:日常用品、玩具、废旧材料外形外貌特征五官四肢功能性别差异生长变化:身高、体重、高矮、胖瘦、年龄、换牙个人喜好:喜爱的东西、爱做的事、自己的长处自然物:沙、石、水、泥、土、木、稻草、竹子自然现象:风、雨、云、雷、闪电、太阳、月亮、星星、彩虹及季节、天气的变化生物体变化:蚕宝宝、蝌蚪、果树等动植物的变化相关活动:种植园地、自然角、小动物的照料、收集种子、拾落叶活动环保实践:垃圾分类安放,节约用水、用纸,废品回收及利用,美化环境数认知:唱数,点数物体,认数,默数,认识时钟、货币面值数运用:测量长度,比较高矮,统计数量,数量守恒,买卖游戏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形状空间:上下、前后、左右、里外、中间时间:上午、下午,白天、晚上,现在、昨天、今天、明天、日、星期、月、四季、年周围的人:家庭成员、幼儿园工作人员、同伴、社区中相关职业的人物品:玩具、食品、工具、家具、生活用品、电子和电器产品设施:幼儿园环境设施,社区中超市、医院、健身区、自助银行、博物馆、自助售货亭交通设施与工具:地铁、隧道、高架,火车、飞机、轮船、磁悬浮列车、各种车辆标志:与生活有关的指示标志、警示标志、禁止标志规则:公共场所中的交通规则、交往规则、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的规则民间习俗:参与民间节日活动,玩民间游戏民族文化:多种民族、传统艺术、发明创造人文景观:本地、本市及全国的著名景观、特产国家标志:国旗、国歌、国徽、国庆节多元文化:国际节日以及世界上一些国家和不同人种、语言以及标志性建筑图书:童话故事书、科学常识书、生活故事书讲述:故事、儿歌、新闻、生活小事,自己的探索与发现,要求、意见与建议倾听:成人、同伴讲话,幼儿故事磁带、广播感受:儿童文学作品,不同类型的音乐和美术作品,日常生活与环境中美的人、事、物表达:用唱歌、动作、绘画、制作、乐器、语言、符号等进行表达游戏活动是一种基于0~6岁儿童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也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了解游戏的价值,尊重幼儿爱游戏权利,保证游戏的时间。

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