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的认定与法律处理

合集下载

2024年法律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2024年法律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04
患者权益保障与救济途径
Chapter
患者知情权和同意权保障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在提供医疗服务前,应 当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告知病情、治疗方案、风险及预后等情况,并取 得患者或其家属的明确同意。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告知制度,规范告知内容、方式和程序,确 保患者或其家属能够充分理解并自主做出决策。
03
在计算赔偿金额时,应当根据患者的 实际损失和医疗机构的过错程度等因 素综合考虑,确保赔偿金额合理公正 。
05
监管机制与法律责任追究
Chapter
监管部门职责和权力范围
01
02
03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负责医疗事故处理的监督 管理工作,包括制定相关 政策和标准、组织调查处 理重大医疗事故等。
医疗机构
遵守职业道德
医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尊重 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提供
优质的医疗服务。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
医务人员应遵循相关诊疗规范,确 保医疗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 全性,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持续学习与培训
医务人员应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 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 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 的医疗服务。
象。
赔偿标准不明确
02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缺乏明确性,导致赔偿金额不合理或争议较
大。
预防制存在漏洞,不能有效地减少
医疗事故的发生。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加强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透明度
未来可能会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或采用更公开透 明的鉴定程序,提高医疗事故鉴定的公正性和可 信度。
分类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 级,分别是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三级医 疗事故和四级医疗事故。

2024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解读

2024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解读

患者及其家属
若故意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或侵犯医务人员人身 安全、人格尊严等行为,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处罚种类及适用条件
根据医疗事故情节严重程度,可 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处以一定 数额的罚款。
若医疗事故涉及犯罪行为,依法 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警告 罚款
吊销执业证书 刑事责任
针对情节较轻的医疗事故,可对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给予警告处 罚。
赔偿程序 患者或其家属可向医疗机构提出赔偿要求,医疗机构应当 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答复。若双方无法达成赔偿协议,患者 或其家属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
Chapter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医院因手术操作失误导致患者死亡
案例二
某医院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案例三
某医院因医疗器械故障导致患者受伤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医疗事故鉴定难度大
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主 观性和争议性。
赔偿标准不统一
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赔偿标准差异较大,导致赔偿结果 的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
预防措施不足
目前对医疗事故的预防措施重视不够,缺乏系统性的风险防控机制和 有效的预警系统。
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涉及人员及责任
涉及人员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患者及 其家属等。
患者及其家属应当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的治疗,如实提供病史和相关信息,尊重医务人员 的劳动成果,共同维护医疗秩序和安全。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 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 损害,防止损害扩大,并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 情况,积极协商处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理制度和流程。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
进医疗质量。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 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进行认真调查 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
似事故再次发生。
03
应急处理流程与要求
立即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后, 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启 动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得到及 时、有效的处理。
时限要求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在收到患者或其家属的赔偿申请后10日内作 出是否受理的决定;需要鉴定的,应当在收到鉴定结论后5日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决定赔偿 的,应当在10日内完成赔偿工作。
涉及第三方责任认定问题
• 在医疗事故中,如果涉及第三方责任(如医疗器械生产厂家、药品生产厂家等),医疗机构应当及时通知相关第三方,并 协助患者或其家属向第三方追究责任。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当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第三方进行调查处理。在处理涉及第三 方责任的医疗事故时,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目录
• 医疗事故定义与分类 • 预防措施与安全管理 • 应急处理流程与要求 • 赔偿标准与程序规定 • 监督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 •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01
医疗事故定义与分类
医疗事故概念解析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 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 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01 交通费
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 实际发生的费用。
02 住宿费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 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 用。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四篇)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四篇)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医疗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因操作失误、技术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患者受到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医疗纠纷是指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因医疗行为产生的纠纷。

为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国建立了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一、医疗事故处理制度1. 事故报告和调查医疗机构对发生的医疗事故有责任及时报告,并展开调查。

对于患者的死亡、重大损害等情况,医疗机构应当报告给上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以保障信息透明和监督追责。

2. 事故鉴定和认定医疗事故需要经过事故鉴定或认定程序,确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事故鉴定由医疗机构专家或相关部门进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为规范进行评估。

3. 赔偿和补偿医疗机构对于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购买医疗责任保险来分担赔偿责任。

对于遭受损害的患者,可以通过与医疗机构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获得经济赔偿和精神抚慰。

4. 追究责任医疗事故责任追究主要包括纪律处理和行政处罚、刑事追究和行政赔偿等。

医疗机构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内部调查和纪律处分,以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医务人员,司法部门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医疗纠纷处理制度1. 协商和调解医疗纠纷处理的首选方式是协商和调解。

医疗机构和患者可以通过沟通协商达成平等互利的解决方案。

当双方无法协商解决时,可以寻求第三方的介入和调解。

2. 仲裁和诉讼当协商和调解无法达成一致时,医疗纠纷可以通过仲裁和诉讼来解决。

仲裁是指通过仲裁委员会对纠纷进行审理和裁决。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来审理和判决。

3. 专业评估和鉴定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对医疗行为和损害结果进行专业评估和鉴定是必要的。

通过相关专家对医疗纠纷进行评估和鉴定,可以确定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和损害的严重程度,为纠纷的解决提供客观依据。

三、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制度1. 医务人员责任追究医务人员因违反医疗行为规范或管理制度,造成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应当追究其个人责任。

发生医疗事故处理管理制度

发生医疗事故处理管理制度

发生医疗事故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时能及时、高效、公正地进行处理,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权益,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与健康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各类医疗事故的处理。

第三条定义1.医疗事故:指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疏忽、有意或技术操作等原因,致使患者受到损害的事件。

2.医务人员:指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师、护士和其他参加医疗过程的人员。

第二章医疗事故的分类和报告管理第四条医疗事故的分类医疗事故依照损害程度可分为四类:1.一般医疗事故:造成细小损害且能够及时改善或恢复的医疗事故。

2.严重医疗事故:造成重点损害但不是生命威逼的医疗事故。

3.特别严重医疗事故:造成严重损害且有生命威逼的医疗事故。

4.极端严重医疗事故:造成重点群体性损害或具有重点社会影响的医疗事故。

第五条医疗事故的报告1.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事故后应立刻向本单位的负责人报告,并依照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报告。

2.医疗机构负责人在收到医疗事故报告后,应及时成立事故处理小组,组织专家组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3.医疗机构应及时向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并按规定共享医疗事故信息。

第三章医疗事故调查与处理程序第六条医疗事故调查程序1.事故处理小组应依据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订立调查计划并确保调查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2.医疗事故调查应综合运用技术、科学和法律等方法,收集、分析、评估和归纳相关证据和信息。

3.调查应包含查明事故的发生原因、过程及责任,评估损害程度,提出改善方案和防范措施,订立医疗事故处理看法。

第七条医疗事故处理程序1.医疗机构负责人依据事故处理小组的调查报告和看法,订立具体的处理方案,并报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

2.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依据事故处理方案进行相应的矫正、培训和考核。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责任法的医疗事故处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责任法的医疗事故处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责任法的医疗事故处理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因过失、过错或违反医疗服务规范,造成患者死亡、伤害或其他不良后果的行为。

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医疗事故责任法,并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规定进行了详细的法律规范。

一、医疗事故的定义与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责任法》,医疗事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履行医疗职责时发生的意外事件,包括诊断、治疗、护理、手术等各个环节。

2. 因医务人员过失、过错或违反医疗服务规范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通常与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或疏忽有关,例如错误的诊断、药品使用不当等。

3. 造成患者死亡、伤害或其他不良后果:医疗事故的结果包括患者的死亡、伤害以及其他不良的身体或心理后果。

医疗事故的界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医疗机构的管理以及相关证据的评估等多个方面。

二、医疗事故责任与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责任法》,医疗事故责任主要由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承担。

医务人员负有专业责任,应当在医疗过程中尽职尽责,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当医疗事故发生时,医疗机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医务人员的过失、过错或违反规程,医疗机构负有监督责任和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或伤害的,患者或其家属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赔偿损失。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并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用、残疾赔偿金等费用。

三、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立案调查:当医疗事故发生时,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相关部门或医疗机构申请立案调查。

相关部门将组织专家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并评估医疗事故责任。

2. 赔偿协商:在调查确认医疗事故责任后,医疗机构将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赔偿协商。

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就赔偿数额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进行赔偿支付。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引言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给患者带来伤害或导致死亡。

医疗事故在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此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法律责任、赔偿机制和司法程序等。

法律责任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医疗事故条例》,医疗机构对发生在其内部的医疗事故承担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和事故调查制度,及时报告和调查医疗事故,采取措施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对于发生的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及时处理,采取补救措施,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医务人员是医疗事故的主要责任主体。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条例》,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遵守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正确履行职责,保障患者安全。

医务人员在医疗事故中存在过错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赔偿机制医疗赔偿责任根据我国《医疗事故条例》,医疗机构对发生在其内部的医疗事故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费用、经济补偿和精神损失抚慰金等赔偿。

对于造成重大损害或残疾的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高额赔偿。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当对医疗事故进行教训总结,改进医疗质量,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医疗责任保险为了保障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利益,我国设立了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医疗责任保险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通过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获得由保险公司承担医疗事故责任赔偿的保障。

医疗责任保险的实施可以减轻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促进医务人员履行职责,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司法程序诉讼程序对于医疗事故纠纷,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疗事故纠纷的处理程序按照一般民事诉讼程序进行。

当事人可以通过提供证据、开庭审理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鉴定程序在医疗事故纠纷诉讼中,鉴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鉴定暂行办法》,当事人可以向鉴定机构申请鉴定,由专家对医疗事故进行认定和责任划分。

医疗事故案件处理流程

医疗事故案件处理流程

医疗事故案件处理流程一、事故发生1.医疗事故的定义(1)识别医疗事故类型①诊疗错误②手术并发症③药物不良反应(2)评估事故严重性①对患者影响②需要的医疗措施2.事故现场处理(1)紧急救治受害者①立即进行必要的医疗处理②通知相关医务人员(2)收集初步证据①记录事件经过②拍摄现场照片二、报告与通知1.向医院管理层报告(1)提交事故报告①填写事故报告表②说明事故经过和影响(2)召开内部会议①讨论事故情况②制定后续处理方案2.通知患者及家属(1)及时沟通事故情况①告知患者现状②说明医院处理措施(2)提供心理支持①安排心理咨询②给予必要的信息三、事故调查1.成立调查小组(1)选定成员①包括医疗专家②包括法律顾问(2)制定调查计划①确定调查时间②确定调查方法2.收集证据材料(1)现场勘查①记录现场情况②收集相关医疗文书(2)访谈相关人员①询问医务人员②询问患者及家属3.分析事故原因(1)识别主要原因①技术因素②管理因素(2)撰写调查报告①总结事故经过②提出改进建议四、处理结果1.确定责任(1)评估医务人员责任①判断过失程度②确认相关法律责任(2)确认医院责任①评估管理失误②确认赔偿责任2.制定处理方案(1)医疗补救措施①提供后续治疗②进行必要的医疗补偿(2)赔偿方案①确定赔偿金额②与患者及家属协商3.反馈与总结(1)向相关人员反馈结果①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结果②向医务人员说明责任(2)总结经验教训①组织内部讨论②制定改进措施五、法律程序1.患者维权(1)提交投诉①向医疗机构投诉②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2)寻求法律帮助①咨询律师②了解法律权益2.法律诉讼(1)提起诉讼①准备诉状②提交法院(2)法庭审理①参与庭审②收集证据支持诉讼3.判决结果(1)法院判决①判决责任方②判决赔偿金额(2)执行判决①责任方履行判决②患者确认赔偿到位。

2023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最新全文

2023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最新全文

(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2002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1号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第四条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章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第五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第九条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第十条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患者依照前款规定要求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医疗领域,事故的发生时常难以避免。

这些事故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对医务工作者的声誉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对医疗机构的信誉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因此,制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助于帮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法、规范地处理医疗事故,保护医疗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

本条例的制定旨在规范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为医疗服务对象提供公正、公平的处理机制,保护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保障企业的公共财产的利益。

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级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事故的过程中应遵循本条例的规定。

具体条款如下:第一条、医疗事故的定义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的过失、发生意外失误及其他因素导致病人健康受到损害或造成死亡等不良后果的情况。

医院的工作人员如果在工作中存在疏忽大意、过失、违反工作规章制度、不当操作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二条、医疗事故的分类医疗事故分为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危急事故、较轻事故四类。

责任事故是指医务人员或者医疗机构违反规章制度、管理失范或者任意治疗、过度治疗、手术事故等因素导致患者健康遭受损害或造成死亡、危及生命健康、导致重大财产损失等情况。

非责任事故是指因不可抗因素所导致的患者健康遭受损害或者财产损失,如患者急性病情突然加重、药物过敏、病毒感染等。

危急事故是指医疗事故后医务人员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挽救患者生命的情况。

较轻事故是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健康问题,但不会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

第三条、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1. 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处理机制,并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

2. 医疗事故的责任应当按照医务人员的过错程度进行区分。

如果医务人员存在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3. 当医疗事故发生后,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疗机构调查,如有隐瞒、谎报等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保护医疗事故受害者的权益,维护医疗行业的良好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与医疗事故处理有关的各方。

第三条医疗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过失、疏忽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发生意外伤害或丧失生命的事件。

第四条医疗事故处理应坚持以下原则:1. 维护患者权益,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2. 尊重医务人员专业特长,依法确保医务人员合法权益;3. 公开透明,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医疗事故信息,接受社会监督;4. 依法追究责任,对涉及医疗事故的责任人员进行相应处理。

第二章医疗事故报告与调查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进行报告和记录,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配备医疗事故调查组,对严重的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

第七条医疗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事故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医务人员涉及情况等;2. 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人为失误、系统问题等;3. 事故影响评价:评估事故对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影响;4. 教训与改进意见: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防范措施和改进意见。

第三章医疗事故赔偿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医疗事故赔偿工作,依法向患者赔偿合理的医疗费用、抚慰金以及因医疗事故造成的其他损失。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赔偿机制,确保患者依法获得赔偿。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涉及医疗事故的医务人员进行赔偿责任的追究,并及时给予处理。

第十一条患者因医疗事故受到损害的,可以依法向医疗机构提起行政诉讼或者仲裁或者请求赔偿。

第四章医疗事故预防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事故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医疗事故隐患。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遵守医疗行为规范,严守医疗纪律和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反职业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因医护人员的过失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不良影响的事件。

为了保障患者权益,维护医疗秩序,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疗事故处理的程序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医疗事故确认1. 患者或其家属发现医疗事故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进行反映,并尽可能保存相关证据,如检查报告、治疗记录等。

2. 医疗机构应第一时间召集相关人员组成医疗事故处理小组,进行初步调查核实事故情况。

二、医疗事故调查1. 医疗事故处理小组应详细核实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包括事故原因、责任人等。

2. 小组应全面搜集相关证据,听取患者及家属的陈述,并进行事实调查。

3. 医疗机构应保证调查过程公正客观,维护患者权益。

三、医疗事故鉴定1. 医疗事故处理小组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事故鉴定,确定事故性质,判断责任归属。

2. 鉴定结果应以医学证据为依据,避免出于利益关系偏向任何一方。

四、医疗事故赔偿1. 在医疗事故确认及鉴定后,医疗机构应与患者或其家属协商赔偿事宜。

2. 赔偿应根据事故性质、损害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五、医疗事故的总结及报告1. 医疗机构应对医疗事故进行总结,提出相应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医疗机构应按要求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并接受监督检查。

六、医疗事故善后处理1. 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其尽快走出事故的阴影。

2.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在处理医疗事故时,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以患者安全和权益为首要考虑,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维护医疗秩序,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希望医疗事故处理程序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

医疗事故法律法规案例(3篇)

医疗事故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女士,女,45岁,某市居民。

2021年5月,张女士因身体不适前往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经诊断为“乳腺纤维瘤”。

医院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5月20日,张女士在该院接受了乳腺纤维瘤切除术。

术后,张女士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多次治疗无效,病情恶化。

2021年8月,张女士不幸去世。

二、医疗事故认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本案中,医院在张女士手术过程中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 手术操作不规范,导致手术部位感染;2. 术后未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延误病情;3. 医疗文书记录不完整,未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医疗事故鉴定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负责。

经鉴定,张女士的死亡与医院在手术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医院应承担主要责任。

三、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医疗事故鉴定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负责。

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进行鉴定。

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鉴定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完成鉴定。

四、维权过程张女士的家属在得知鉴定结果后,认为医院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于是,他们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收集证据:张女士的家属收集了医院手术记录、病历、医疗事故鉴定书等相关证据。

2. 咨询律师:张女士的家属咨询了专业律师,了解医疗事故赔偿的相关法律法规。

3. 提起诉讼:张女士的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医院赔偿医疗费、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100万元。

4. 法院审理:法院依法受理了该案,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四、医疗事故的责任与赔偿
4.1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2医疗事故责任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责任:直接参与诊疗、护理的医务人员因过失造成医疗事故的,承担直接责任;
(2)间接责任:医疗机构管理不善、设施设备不符合规定等导致医疗事故的,承担间接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一、总则
1.1为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安全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1.2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的处理。
1.3医疗事故的处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
(4)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2.3医疗事故的认定应当依据以下条件:
(1)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失;
(2)患者受到损害;
(3)过失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三、医疗事故的处理
3.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3.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5.4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规范医疗行为。
六、医疗事故的监督与管理
6.1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6.2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情况,接受其监督检查。
6.3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医疗事故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进行整改指导。

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制度

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制度
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制度
医疗事故是医疗事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了解医疗事故的法律制度是非常重 要的。
医疗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了解医疗事故的定义和分类对于处理医疗事故纠纷非常重要。医疗事故可以 分为手术事故、药物事故、诊断事故等不同类别,每一类别都有其特定的特 征和法律责任。
医疗事故预防和整改措施
为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整改措施。这些措 施包括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等。
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
确定医疗事故是否发生以及鉴定责任归属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重要程序。了 解这些鉴定程序可以帮助受害者和相关人员了解他们的权利和责任。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是根据受害者遭受的伤害程度和损失而确定的。了解这些赔偿标准可以帮助受害者 合理要求赔偿。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
为了解决医疗纠纷,一些地区设立了专门的调解机构。这些机构可以提供中 立的调解服务,帮助受害者和医疗机构在不走法律诉讼程序的情况下解决纠 纷。
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责任
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都有相关的法律责任。了 解这些法律责任可以帮助受害者和医疗机构正确处理医疗事故纠纷。
医疗事故的索赔方式
当医疗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寻求赔偿。这些方式包括协商赔偿、诉讼和其他替代 争议解决机制。了解这些索赔方式可以帮助受害者获得合理的赔偿。

医疗事故如何依法追究责任

医疗事故如何依法追究责任

医疗事故如何依法追究责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医疗事故是一个令人痛心且严肃的话题。

当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过错导致了不良后果,这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引发了关于责任追究的重要问题。

那么,医疗事故究竟该如何依法追究责任呢?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这意味着,不是所有在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结果都能被认定为医疗事故,必须要有明确的违规和过失行为,并导致了人身损害。

一旦怀疑发生了医疗事故,患者及其家属应保持冷静,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步,要妥善保存相关的病历资料。

病历是医疗活动的重要记录,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这些病历资料对于后续的责任认定至关重要。

接下来,患者或家属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异议,并要求其进行内部调查和处理。

医疗机构通常会有专门的部门来处理这类投诉和纠纷,如果医疗机构内部调查认为存在医疗事故的可能,他们应当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如果情况较为复杂,可能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医疗事故的鉴定是责任认定的关键环节之一。

鉴定专家组会根据病历资料、诊疗过程等多方面的信息,判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鉴定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有权陈述自己的意见和提供相关证据。

同时,也应当积极配合鉴定工作的进行。

鉴定结论通常会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医疗事故处理和追责制度

医疗事故处理和追责制度

医疗事故处理和追责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患关系的稳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本制度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生的事故和相关责任追究。

第三条定义1.医疗事故:指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因技术操作欠妥、医疗纪律不合格、药品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患者显现损伤、伤残甚至死亡的事件。

2.医务人员:指聘用关系或委托关系,从事医疗或供应医疗服务的全部医生、护士、技师等医疗卫生人员。

第二章医疗事故处理程序第四条事故报告与登记1.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事故后,应立刻报告所在科室主管医生或当班护士长,并填写《医疗事故报告表》。

2.科室主管医生和护士长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刻向医院医务部门报告,并供应相关证据料子,如患者病历、检查结果等。

3.医务部门收到事故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完成事故登记,并将事故情况报告给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

第五条事故调查与评估1.医院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事故评估。

2.调查和评估的重要内容包含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的分析、患者损失的程度等。

3.在调查和评估过程中,需要听取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叙述,并收集相关证据料子。

4.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应在调查和评估完成后,及时对结果进行通报,并向有关部门备案。

第六条确定责任与处理措施1.依据事故调查和评估的结果,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应确定事故责任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对于细小的医疗事故,可以采取内部警示、教育培训等措施进行处理。

3.对于严重的医疗事故,责任人除了接受内部处理外,还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罚,并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4.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责任人的追责档案,并定期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第七条患者赔偿与善后处理1.对于医疗事故造成的患者损害,医院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进行赔偿。

2.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据事故调查和评估的结果,确定赔偿金额,并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与患者协商解决。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一、事故报告和调查。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并开展调查。

对于严重的医疗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对确实发生的医疗事故要进行事实认定。

二、患者赔偿。

医疗机构对于医疗事故导致的患者人身伤害或死亡,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患者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赔偿要求,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处理,完成赔偿程序。

如果医疗机构拒不赔偿或赔偿不合理,患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责任追究。

对于发生医疗事故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应当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医疗机构可以采取组织调整、责令停诊、暂停执业资格等措施,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如果涉及刑事责任,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医疗事故整改。

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事故后,应当及时整改相关问题,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监督,确保医疗机构整改措施的落实。

五、法律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依法承担对患者人身伤害或死亡的赔偿责任,医务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职业责任。

总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针对医疗事故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和指导,确保了患者权益的保护和医疗质量的提升。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来处理医疗事故,加强管理和操作规范,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务人员也应当保持专业素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和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工作失误、管理不当、技术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损伤、残疾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上报制度,明确事故的上报程序、责任主体和时限要求。

对于发生的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有责任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并将事故信息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第四条:患者或其监护人对医疗事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进行事故调查,了解事故原因、责任归属和损害赔偿等情况。

医疗机构对患者提出的调查要求应当及时受理,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处理及赔偿决定。

第五条:医疗事故调查应当由专业的调查人员进行,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不得给予调查对象任何不当的限制或妨碍。

调查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按规定报送监管部门。

第六条:对于医疗事故责任的认定,应当综合考虑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操作规程等因素,依法进行,不得随意指责和诬告医务人员,也不得包庇和纵容医务人员的错误行为。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对于因医疗事故而导致的患者损害,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承担赔偿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赔偿。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技术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第九条:对于故意隐瞒、篡改医疗事故情况、伪造证据或者以其他方式妨碍医疗事故调查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第十条:医疗事故的处理应当以保护患者权益为核心,注重公开透明和公正公平原则,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十一条:对于医疗事故处理中的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疗事故是医疗健康领域中的一种意外事件,对患者和其家属来说往往是一次严重的打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医疗事故纠纷概述一、医疗纠纷的分类医疗责任事故医疗事故有过失的医疗纠纷医疗技术事故医疗差错医疗纠纷医疗意外无过失的医疗纠纷并发症诊疗过程中的破坏事件(特例)二、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一)医务人员方面1.因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或解释不同而引起的医疗纠纷2.医务人员语言不当引起的医疗纠纷3.由于第三者挑拨引起的纠纷4.医务人员不遵守医疗保密制度,忽视病员的心理变化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而造成纠纷5.出具假诊断书和不实病假条(二)病员方面1.病员不配合医务人员诊治2.病员缺乏医学专业知识3.病员为满足某种私欲无理取闹4.其他社会原因(多见于因工伤事故或交通事故以及伤害案件转嫁而成的情况)三、医疗纠纷的预防(一)加强社会主义医德教育(二)加强法制观念教育,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三)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四、建国以来对医疗事故与纠纷的处理情况回顾(一)第一阶段(1950-1959)侧重于法律裁决医疗事故与纠纷直接由司法部门予以法律裁决是该阶段的特征。

(二)第二阶段(1959-1977)对医疗事故纠纷主要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定性处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上级出面解决。

即使医院或家属向人民法院起诉一般不予受理。

(三)第三阶段(1978年后)开始医法结合处理医疗事故与纠纷对医疗事故与纠纷正确处理必须实行医法结合,健全法规,做到依法双方都有法可依。

五、医疗事故处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定性不准2.处理各异3.管理混乱六、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教训1.法制不健全2.人为干扰多3.医法结合差第二章医疗事故的概念、构成要件及其分类与等级一、医疗事故的概念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

二、构成医疗事故的要件(一)必须要有违法行为作为:指行为人以积极的外部动作去实施某种法律所禁止的对社会具有危害性的行为表现形式不作为:指行为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行为,而消极地不去实施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的行为(二)必须有严重的不良后果发生(三)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作为和不作为的因果关系)1.简单因果关系一因一果。

由于某一位医师失职行为而导致病员死亡或伤残的不良后果。

2.复合因果关系指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医务人员同时过失,共同导致了病员死亡、伤残、其他严重不良后果发生。

3.连锁因果关系至某一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医师共同过失行为所致,但这些过失行为并非是同时发生的,而是前后相继发生的。

4.异步因果关系指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是部分行为人在另一部分行为人过失的不良后果的基础上过失造成的,只有部分人的过失行为才是不良后果发生的直接原因。

典型:交通肇事中的肇事者、受害者、医师三者关系。

5.助成的因果关系指病员的死亡或伤残的严重不良后果是由于医务人员和病员双方的共同过失所致。

6.多层次的因果关系指由数人的不同层次的过失行为共同导致了某一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

7.分成因果关系指既有医务人员的工作失误,又有医务人员的技术错误,共同导致了病员死亡或伤残的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

(四)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必须是医务人员医疗防疫人员卫生技术人员药剂人员护理人员医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后勤人员党政管理人员(五)主观上必须要有过失1.有过失的误诊与误治2.无过失的误诊与误治(1)个体差异(2)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自身的一般规律,显现特征需要有个过程(3)有些疾病成因未知,缺乏诊断治疗手段三、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几种情况(一)医疗差错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的。

1.严重医疗差错2.一般医疗差错(区别在于是否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二)医疗意外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关键区别:医务人员主观上有无过失。

(三)并发症1.后一种疾病的发生是由前一种疾病引起的;2.后一种疾病的发生是医务人员难以预料和避免的。

(四)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五)医疗过程中的破坏事件指医务人员利用诊疗护理之机蓄意加害病员,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情形。

四、医疗事故的分类与等级责任事故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死亡按事故性质按损害程度二级:造成病员严重残废或严重功能障碍(两大类)技术事故(三级)三级:造成病员残废或功能障碍(一)医疗责任事故1.定义: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由于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或诊疗护理常规,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行为。

2.分类:根据医疗单位各科室工作内容性质分工不同分为:临床科室责任事故、医技科室责任事故、护理责任事故、麻醉科室责任事故。

3.(1)临床科室主要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科室。

(2)医技科室是指:检验、放射、药剂、同位素、心电、超声、病理学等科室。

(二)医疗技术事故定义: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由于医务人员技术过失,造成病员死亡、残废或功能障碍的行为。

第三章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技术鉴定、处理原则一、医疗事故处理程序(一)医疗事故的报告与查处(二)各种资料与现场实物的保管和保存1.病案保管病案是以医治疾病为目的,对病员健康状况及其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诊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所作的全面而真实地记录。

2.现场实物封存保留(三)医疗事故处理方式(先后次序)1.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2.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3.诉讼解决(1)民事诉讼解决:《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11条规定: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作的结论或对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不服的,病员及其家属和医疗单位均可在接到结论或处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或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原告就被告”原则)(2)刑事诉讼解决刑事诉讼管辖,是指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方面和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方面的权限划分或职责分工。

立案管辖: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权限划分或职责分工。

刑事诉讼管辖级别管辖:指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普通管辖件上的权限分工。

审判管辖地区管辖: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专门管辖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

(3)行政诉讼解决A.行政案件成立的必要条件①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②争议必须是因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③提起诉讼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违法④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⑤必须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立案B.行政案件的管辖与民事案件的诉讼管辖基本相同。

一般行政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刑事第一审审判权。

二、医疗事故纠纷与尸体解剖(一)尸体解剖1.概念:指对已经死亡的机体进行剖验以查明死亡原因的一种医学手段。

2.分类:(1)普通解剖仅限于医药院校和其他有关教学科研单位的人体学科在教学科研时施行。

尸体来源:死者生前有遗嘱;家属自愿提供;无主认领。

(2)法医解剖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以及医学院校附设法医科室施行。

(3)病理解剖仅限于教学、医疗、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预防机构的病理科室施行。

主要任务是阐明及研究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

为解决医疗事故纠纷而进行的尸体解剖属于病理解剖范畴。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应进行病理解剖:①死因不明②有科学研究价值③死者生前有遗嘱或家属愿供解剖④疑拟职业中毒、烈性传染病、集体中毒死亡(二)实施尸体解剖的法定条件1.通过临床诊断不能明确死亡原因的2.尸体解剖必须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病理解剖仅限于教学、医疗、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预防机构的病理科室施行。

(三)解剖要求1.法定时限: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当请当地法医参加。

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鉴定委员会的活动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2.独立进行技术鉴定3.民主集中制原则(二)鉴定委员会的职权1.医疗事故有鉴定委员会鉴定2.其鉴定意见具有法律效力(三)鉴定委员会成员的回避制度1.鉴定委员会成员中,是医疗事故或事件的当事人或与医疗事故或事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2.回避分: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

(四)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注意事项(五)鉴定费用四、医疗事故处理原则(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二)客观公正(三)以行政处理和行政调解为主(四)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一致(五)“三不放过”: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当事人没有接受教训不放过,改进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五、医疗事故处理中对医患双方的要求(一)对医疗单位的要求1.主动承担应承担的责任2.对病员尸体的处理(二)对病员及其家属的要求1.通情达理、克制忍让2.按照医院规定办理出院手续3.病员死于医疗单位家属应及时处理尸体第四章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一、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一)概念:1.民事责任是指根据民法规定,公民或者法人在违反自己的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时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医疗民事责任:指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时,应对受害人负损害赔偿的责任。

(二)特征:1.是一种以财产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责任2.是弥补受害一方当事人的损失3.可以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二、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和原则(一)条件1.必须有损害事实(造成伤、残、亡)2.必须有违法行为3.必须有因果关系(详见P2)4.必须有主观过错(二)原则1.医疗事故属于过错责任原则范围,无过错责任原则不适于处理医疗事故。

2.过错:指行为人由于自己实施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时的一种心理态度。

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

3.在医疗实践中,区分故意和过失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故意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的,就不属于民事过错中故意的含义了,而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医疗事故中的民事责任一般是由过失构成的。

4.举证责任的承担:原告和医疗单位三、医疗事故的经济赔偿(一)经济补偿与民事赔偿有原则区别1.一般民事赔偿贯彻等价原则,即受损害一方当事人得到的补偿不能大于其实际的损失,赔偿主要以实际损失得到补偿为其内容和限度。

2.补偿并非必须弥补受害人及其家属的一切经济损失,不贯彻等价原则,而是类似安慰、抚恤性质。

(二)补偿是一次性的指医疗单位一次支付给受损害的病员或其家属全部补偿费。

(三)补偿费多少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病员情况而定(四)补偿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五)医疗事故补偿费由医疗单位支付给病员或其家属(六)全面保护病员或其家属享有的合法权益(七)病原因医疗事故所增加的医疗费用由医疗单位支付第五章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一、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一)概念: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操作常规,主观上具有过失,客观上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