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2010真题
苏州大学2010年621生物化学真题答案
苏州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课程代码:621科目:生物化学招生专业: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注意:答案请不要做在试题纸上一、名词解释(写出中文名称并解释,每题3分)1.peptide bond2.a-helix3.ribosomepetitive inhibition5.ketone bodies6.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7.one carbon unit8.feed-forward activation9.RNA processing10.Transcription factor二、问答(A、B两组中任选一组回答,每题10分,共70分。
两组都答者不得分)A组:1.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征和各结构的功能。
2.酶活性调节有哪几种方式?并简述之。
3.叙述机体氧化呼吸链的组成与排列顺序,这样排列的依据是什么?4.简述氨基酸的脱氨方式。
5.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成分?并简述其作用。
6.简述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其调节机制。
7.为何蛋白质的含氮量能表示蛋白质相对量?实验中又是如何依此原理计算蛋白质含量的?B组:1.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有何异同?2.请解释糖异生和糖酵解的定义。
糖异生过程是否为糖酵解的逆反应?为什么?3.试述胆固醇的来源和去路。
4.什么是血浆脂蛋白,它们的来源及主要功能是什么?5.影响氧化磷酸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什么是端粒?简述端粒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7.什么是转录因子?以真核生物RNA-pol II为例说明转录因子的作用。
三、综合论述题(每题25分,共5分)1、对给定的某一纯品蛋白质的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1)首先利用SDS-PAGE法对其分子量进行测定。
SDS-PAGE的中文全称是什么?SDS在此实验中有怎样具体的作用,请加以详细阐述。
苏州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2010年苏州大学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人的发展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3.终身教育4.元认知5.骑士教育6.有教无类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师角色的冲突有哪些?如何解决?2.比较孟子与苟子人性观及他们对教育的作用的认识。
3.学生认知的差异有哪些表现?为此,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就此谈谈你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2.试论隋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3.论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并联系实际加以评价。
4.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影响及其贡献。
2012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学习策略学制太学恩物教育教学二.简答题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不同之处?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论述题1.试论有教无类2.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3.永恒主义教育4.教师专业发展2013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名词解释题1.教育家 2.双轨制 3.稷下学宫 4.爱弥儿 5.恩物 6.倒摄抑制 7.心智技能 8.皮格马利翁效应简单题1.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有点模糊)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有?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特征?(有点模糊)5.简述一下创造(还是创新)型心理结构的特征?(有点模糊)论述题1.根据教育过程的性质,阐述一下你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处理好的几种关系?2.根据教育对社会的发展作用,论述下孔子“庶,富,教。
”的思想。
2014苏州大学333一:名词解释1.颜氏家训2.七艺3.莫雷尔法案4.教育目的5.校长负责制二:简答题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2.永恒主义教育思想3.建构主义学习观4.简述道德过程的性质三:论述题1.朱熹的道德教育方法2.蔡元培关于北京大学的改革措施及影响3.我国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变革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苏州大学2016年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义务教育2、发现学习3、要素主义教育4、庚款兴学5、最近发展区6、总结性评价二、简答题1、教师劳动的特点2、精细加工策略3、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及意义三、论述题1、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3、学科结构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4、董仲舒的教育思想苏州大学2017年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稷下学宫2、学习动机3、学制4、绅士教育5、进步主义教育6、《国防教育法》二、简答题1、请列举 19 世纪末 20 世纪前期主要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苏州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本硕连读2010级神经生物学期末试题-c388
一、单选(2*10)总体比较简单)总体 比较简单神经干细胞的特点 4.GBS 5.~~~ 全脑缺血模型 3.神经干细胞的特点二、多选(2*5):1.神经凋亡的特点神经凋亡的特点 2.全脑缺血模型三、名解(2*10)1.IPSP 2.疼痛超敏神经诱导化学突触 5.神经诱导疼痛超敏 3.受体脱敏?受体脱敏? 4.化学突触6.量子释放神经营养因子 10.细胞骨架细胞骨架重症肌无力 8.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 9.神经营养因子量子释放 7.重症肌无力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神经肌接头处乙酰胆碱门控通道通透Na离子,净效应是突触后膜去极化,去极化导致膜电位向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靠近,这种去极化应被认为是兴奋性的,这种突触后膜瞬时去极化电位被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神经肌接头处乙酰胆碱门控通道通透cl离子,净效应是突触后膜超极化,膜电位与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之间的距离拉大,这种效应是抑制性的,由递质释放导致的突触后膜瞬时超极化,被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
疼痛超敏* 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的异常增强和延长的疼痛)和痛觉超敏(由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是多数慢性痛的特征性表现。
刺激引起的疼痛)是多数慢性痛的特征性表现。
受体脱敏* 当受体长时间的暴露于配体时,大多数受体会失去反应性,即产生脱敏现象。
4、化学突触* 宽的突触间隙组成。
化学性突触的基本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厚膜和一个20-40um宽的突触间隙组成。
神经诱导神经诱导在原肠胚时期,原肠背部中央的脊索与其上方覆盖的预定神经外胚层之间细胞发生相互作用,使外胚层发育为神经组织的过程称为神经诱导。
胚层发育为神经组织的过程称为神经诱导。
量子释放量子释放量子释放理论认为,一个突触囊泡内的神经递质的量基本恒定称为一个量子单位,递质的释放以囊泡为单位,以胞裂外排形式将一个个囊泡内的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递质释放的总量取决于释放囊泡数。
苏州大学真题解析2010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新闻传播专业201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基础(1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新闻侵权【考察重点】考察新闻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点,同时也是新闻伦理的重要内容,书上没有明确的定义。
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答案解析】是指新闻人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然真实但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事项,从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民事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
2、协同自律【考察重点】考察新闻控制中自律部分的相关内容。
书上能够找到明确答案,考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
【答案解析】是指就某些问题的报道,各新闻单位之间,或者新闻单位与警方之间,共同商定,采取统一步调,以免损害民众利益。
其主要内容是关于青少年犯罪、真实姓名的使用以及一些重要事件的报道,都采取协同自律的方法。
3、拟态环境【考察重点】苏大的参考书没有明确概念,在郭庆光的传播学理论书中讲的比较清楚些,但是作为一个名词解释也还是可以总结的出来的。
【答案解析】由李普曼提出,是大众传播媒介为受众建构一种环境,这个环境不同于真实世界所呈现的情景,而是一个“语言符号”所塑造的社会,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指被人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
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媒介境产生影响。
4、涵化理论【考察重点】常考的点,作为名词解释,可以写的少一点,只要把这个理论大致的情况介绍清楚就可以了。
【答案解析】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学者格伯纳针对电视对受众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了该理论。
该理论形成的背景是由于美国社会暴力犯罪问题严重。
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电视文化可以涵化、建构受众的世界观,所关注的是电视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长期效果,大众传播在形成现代社会的共识方面,远远超过传统社会中的教育和宗教的作用。
尤其强调电视在塑造共识中的特定优势。
大众传播的内容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倾向。
2010年苏州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2010年苏州大学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人的发展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3.终身教育4.元认知5.骑士教育6.有教无类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师角色的冲突有哪些?如何解决?2.比较孟子与苟子人性观及他们对教育的作用的认识。
3.学生认知的差异有哪些表现?为此,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就此谈谈你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2.试论隋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3.论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并联系实际加以评价。
4.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影响及其贡献。
2010年苏州大学教育综合真题详解一、名词解释1.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释义。
一种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或进化;另一种更为通常的解释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从这个层面上说,人的发展主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蕴涵的潜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解放并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这是一种包含着量和质、内容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
2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与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与纵向流动功能。
3.【解析】参考答案参见2010年东北师大教育综合真题外教史部分名词解释第1题。
元认知:元认知是对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认知过程的能力,它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其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答案)苏大医学部2010级硕士卫生统计.doc
苏州大学医学部2010级硕士《卫生统计学》试卷 2011.1姓名:学院:专业:学号:成绩:一、最佳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抽样研究的目的是( B ):A. 研究样本统计量B. 由样本推断总体C. 研究总体参数D. 研究误差2. 比较两地10年来心脏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宜选用(A )。
A.线图B.半对数线图C.条图D.直方图3.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在横轴上从-∞到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A )。
A.97.5%B.95%C.50%D.不能确定(与标准差的大小有关)4.某年疾病统计发现,在同等级、同规模的两个医院中,甲院对5型肝炎的治愈率都高于乙院,但总的治愈率却是乙院高于甲院,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C )。
A.两个医院的医疗技术、设备相差悬殊 B.两个医院对预后的诊断标准不一致C.治愈率低的类型肝炎患者构成比甲院高于乙院D.治愈率低的类型肝炎患者构成比甲院低于乙院5.随机抽取某地30名正常成年男子,测定其血红蛋白量,总体标准差未知,则该地正常成年男子血红蛋白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为:( C )A. B.C. D.6.已知某市20岁以上男子平均身高为172cm,该市某大学随机抽36名20岁以上男生,测得其身高,由此算得其总体均数95%的置信区间为:171.7-177.5cm,按水准,可认为该大学20岁以上男生的平均身高( C )该市20岁以上男子的平均身高。
A. 高于 B. 高于或等于 C. 等于 D. 低于7.甲乙两人分别从随机数字表中抽得30个(各取两位数字)随机数字作为两个样本,求得,和,,则理论上认为(C ) 。
A.=,= B.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检验,必然无差别C. D.作两方差齐性的检验,必然方差齐8.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是( B )的统计量。
A.表示抽样误差大小B.表示处理因素及随机误差两者综合影响C.表示某处理因素的效应作用大小D.表示N个数据的离散程度9.分析四格表时,通常在( D )情况下需计算校正卡方值。
2010年苏州大学803思想政治教育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803思想政治教育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述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4.思想政治教育与各学科的关系(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5.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6.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二、论述题1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4.3.1 苏州大学803思想政治教育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简述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答案要点:1、个人与社会;2、思想与行为;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4、内化与外化;5、教育与管理。
详加解析即可。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详加解析,再说说意义、产生背景3.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背景、标准、怎样建设。
1.科学理论武装。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特征。
2.具有世界眼光。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具有的战略高度和宽广胸怀。
3.善于把握规律。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有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4.富有创新精神。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具有的时代品格。
4.思想政治教育与各学科的关系(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答案要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学是从某种特定的角度,或侧重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或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而形成的一门科学。
它所研究的领域相当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很多方面的研究都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所借用,此外,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社会调查,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学借助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在丰富社会学。
物理化学 苏州大学 考研真题 物理化学 2010
( 4. 10mol 理想气体由 25ºC,1.0Mpa 膨胀到 25ºC,0.1Mpa,设过程为: 12 分) (1) 自由膨胀; (2) 对外抗恒压 0.1Mpa 膨胀 (3) 定温可逆膨胀 求三种过程中系统对环境所做的功 W。
苏州大学
功能纳米与软物质(材料)实验室 2010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名称:无机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考试科目:物理化学(F)(A)卷
1. 请写出 Lennard-Jones 位能公式。此外,请说出形成分子间范得华相互 作用的主要因素。 (10 分)
2. 指出下列体系的独立组分数和自由度数(6 分) (1) NH4Cl(s)部分分解为NH3(g)和HCl(g),并达到分解平衡; (2) CaCO3(s)达到分解平衡; (3) C(s)和CO(g),CO2(g),O2(g)在 700ºC时达到平衡。
将一个 22.4dm3 的盒子用隔板一分为二。 一方是 0.5mol 5. 在恒温 273K 时, 的 O2,一方为 0.5mol 的 N2,抽去隔板,将两种气体混合,求过程中 的熵变。 12 分) (
( 6. C2H4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为: 10 分) 834.1 lg p( mmHg) = + 1.750 lg T − 0.008375T + 5.323 T 计算其在正常沸点(-103.9°C)时的蒸发热。
θ S m (J ⋅ K −1 ⋅ mol −1 )
Hg2Cl2(s) -264.93
42.70
77.40
96.11
苏州大学生物化学2010真题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材料)实验室二0一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专业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科目:生物化学一,名词翻译 (15分,每题1.5分)1, Albumin2, Liposome3, IgG4, Cellulose5, Deoxynucleic acid6, Vitamin7, Antigen8, Hormone9, Exocytosis10,Tripsin二,判断题(24分,每题1.5分)1,果糖是左旋糖,因此它属于L-构型。
2,胰岛素原的降血糖活性是胰岛素的1/10左右。
3,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它所含的酸性氨基酸残基和碱性氨基酸残基的数目比例有关。
4,抗体在体内除了识别抗原外还有杀伤抗原的作用。
5,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的亚基在一级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同源性,它们的构象、功能以及氧和曲线都十分相似。
6,由于各种天然氨基酸都有280nm的光吸收特征,据此可以作为紫外吸收法定性测蛋白质的依据。
7,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和盐析法沉淀蛋白一般不引起蛋白质变性,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8,抑制剂不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部位,则不会表现为竞争性抑制。
9,DNA的Tm值随(A+T)/(G+C)比值的增加而减小。
10,肽链合成时,核糖体以3’→5’方向沿mRNA移动。
11,DNA修复合成时首先合成的DNA短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12,某人摄取125克蛋白质,其中折扣约5g的氮未经消化吸收从粪便排出,约25g尿素从尿液中排出,他处于负氮平衡。
13,脂肪酸的氧化降解过程是从脂肪酸的羧基端开始的。
14,NAD+不能由细胞浆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内,而NADH能在通过线粒体内膜后被氧化。
15,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第(1)页共(3)页。
2010年苏州大学610新闻传播基础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610新闻传播基础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2010年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基础真题解析一、名词解释1.新闻侵权:所谓新闻侵权,则是指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体(包括通讯社、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公共新闻网站等,下同)向社会公众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然真实但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事项,从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民事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
2.协同自律:协同自律是指就某些问题的报道,各新闻单位之间,或者新闻单位与警方之间,共同商定,采取同一步调,以免损害民众利益。
协同自律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少年罪犯的报道,关于使用真实姓名问题,关于诱拐和处于敲诈勒索目的从事的绑架活动的报道,以及一些重要事件的报道,这些报道都采取协同自律的方法。
3.拟态环境: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
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
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
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
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
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
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4.涵化理论:(cultivation analysis/ theory),一种适度效果理论,起源于G.格伯纳60年代主持的一个“文化指标”项目,分析电视的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关系及人们对于社会认识的影响。
苏州大学2010届高考指导测试 (一) 【试卷版】
苏州大学2010届高考指导测试(一)高 三 数 学(正题)2010. 5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4页,包括(第1题—第12题)、(第13题—第17题)两部分。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将填空题答案和解答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写在答卷纸的规定位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90分。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 已知是虚数单位,计算复数=2. 渐近线为y=±2x且过点(2,6)的双曲线方程为.3. 若样本a1,a2,a3的方差是2,则样本2a1+3,2a2+3,结束开始P ← 0n ← 1P ←n ← n+1输出nYN( 第 7 题 )P<0.992a3+3的方差是.4. 已知,则=.5.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为棱AA1,AB,CC1的中点,给出下列3对线段所在直线:①D1E与BG;②D1E与C1F;③A1C与C1F.其中,是异面直线的对数共有对BCDA1AB1C1D1( 第5 题 )EGF6. 用红、黄两种颜色随机地给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染色,则“有同一个面上的三个顶点同色”的概率等于______.7. 右图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最后输出的n=高三数学 第1页 共4页8. 设正数数列的前n项之和为,数列的前n项之和为,且,则|c100-a100|=.9. 已知cos=,coscos=,coscoscos=,…,根据这些结果,猜想出的一般结论是10. 已知f(x)=x3-3x,过A(1,m)可作曲线y=f(x)的三条切线,则m的取值范围是.11. 已知D是由不等式组所确定的平面区域,则圆x2+y2=4 围成的区域与区域D的公共部分的面积为.12. 过圆x2+y2=1上一点P作圆的切线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则OA+8·OB的最小值是.13. 在□ABCD中,已知AB=2,AD=1,∠DAC=60°,点M为AB的中点,点P在BC与CD上运动(包括端点),则的取值范围是.PMDCBA14. 已知正数x,y满足(1+x)(1+2y)=2,则4xy+的最小值是.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已知=(,),=(cos,sin),=3,求:(1)的值;(2)向量与的夹角θ的余弦值.16. (本小题满分14分)ACDEB已知△ABC为正三角形,EC⊥平面ABC,DB⊥平面ABC,且EC,DB在平面ABC的同侧,CE=CA=2BD=2.(1)求证平面CAE⊥平面DAE;(2)求:点B到平面ADE的距离.高三数学 第2页 共4页17.(本小题满分15分)如图,A,B,C是三个汽车站,AC,BE是直线型公路.已知AB=120 km,∠BAC=75°,∠ABC=45°.有一辆车(称甲车)以每小时96(km)的速度往返于车站A,C之间,到达车站后停留10分钟;另有一辆车(称乙车)以每小时120(km)的速度从车站B 开往另一个城市E,途经车站C,并在车站C也停留10分钟.已知早上8点时甲车从车站A、乙车从车站B同时开出.(1)计算A,C两站距离,及B,C两站距离;(2)若甲、乙两车上各有一名旅客需要交换到对方汽车上,问能否在车站C处利用停留时间交换.(3)求10点时甲、乙两车的距离.(参考数据:,,,)18.(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椭圆C:=1(a>b>0)的右准线l的方程为x=,短轴长为2.(1)求椭圆C的方程;(2)过定点B(1,0)作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P,Q(异于A1,A2)两点,设直线PA1与直线QA2相交于点M(2x0,y0).①试用x0,y0表示点P,Q的坐标;②求证:点M始终在一条定直线上.高三数学 第3页 共4页19.(本小题满分16分)已知无穷数列{a n}中,a1,a2,…,a m是首项为10,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a m+1,a m+2,…,a2m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其中m≥3,m∈N*),并对任意的n∈N*,均有a n+2m=a n成立.(1)当m=12时,求a2010;(2)若a52=,试求m的值;(3)判断是否存在m(m≥3,m∈N*),使得S128m+3≥2010成立?若存在,试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本小题满分16分)设函数f(x)= (其中常数a>0,且a≠1).(1)当a=10时,解关于x的方程f(x)=m(其中常数m>2);(2)若函数f(x)在(-∞,2]上的最小值是一个与a无关的常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高三数学 第4页 共4页苏州大学2010届高考指导测试(一) 1.1-2i. 2. 3.(无) 4. 5.2. 6.. 7.100.8. 1. 9.. 10.(-3,-2). 11..12.. 13. [,1]. 14. 12.二、解答题15.解(1)||=1,||=1,由=3,得2=9,∴.则.则2=,∴=.(2)∵,∴cosθ=.16.(无)17.(1)在△ABC中,∠ACB=60°.∵,∴,.(2)甲车从车站A开到车站C约用时间为(小时)=60(分钟),即9点到C站,至9点零10分开出.乙车从车站B开到车站C约用时间为(小时)=66(分钟),即9点零6分到站,9点零16分开出.则两名旅客可在9点零6分到10分这段时间内交换到对方汽车上.(3)10点时甲车离开C站的距离为,乙车离开C站的距离为,两车的距离等于=.18.解(1)由得∴椭圆C的方程为;(2)A1(-2,0),A2(2,0),方程为MA1的方程为:,即.代入,得,即.∴=,则=.即P(,).同理MA2的方程为,即.代入,得,即.∴=.则=.即Q(,).∵P,Q,B三点共线,∴,即.∴.即.由题意,,∴..∴.则或.若,即,则P,Q,M为同一点,不合题意.∴,点M始终在定直线上.数列问题19.解(1)m=12时,数列的周期为24.∵2010=24×83+18,而a18是等比数列中的项,∴a2010=a18=a12+6=.(2)设a m+k是第一个周期中等比数列中的第k项,则a m+k=.∵,∴等比数列中至少有7项,即m≥7,则一个周期中至少有14项.∴a52最多是第三个周期中的项.若a52是第一个周期中的项,则a52=a m+7=.∴m=52-7=45;若a52是第二个周期中的项,则a52=a3m+7=.∴3m=45,m=15;若a52是第三个周期中的项,则a52=a5m+7=.∴5m=45,m=9;综上,m=45,或15,或9.(3)2m是此数列的周期,∴S128m+3表示64个周期及等差数列的前3项之和.∴S2m最大时,S128m+3最大.∵S2m=,当m=6时,S2m=31-=;当m≤5时,S2m<;当m≤7时,S2m<=29<.∴当m=6时,S2m取得最大值,则S128m+3取得最大值为64×+24=2007.由此可知,不存在m(m≥3,m∈N*),使得S128m+3≥2010成立.函数问题20.解(1)f(x)=①当x<0时,f(x)=>3.因为m>2.则当2<m≤3时,方程f(x)=m无解;当m>3,由10x=,得x=lg.②当x≥0时,10x≥1.由f(x)=m得10x+=m,∴(10x)2-m10x+2=0.因为m>2,判别式=m2-8>0,解得10x=.因为m>2,所以>>1.所以由10x=,解得x=lg.令=1,得m=3.所以当m>3时,=<=1,当2<m≤3时,=>=1,解得x=lg.综上,当m>3时,方程f(x)=m有两解x=lg和x=lg;当2<m≤3时,方程f(x)=m有两解x=lg.(2) (Ⅰ)若0<a<1,当x<0时,0<f(x)=<3;当0≤x≤2时,f(x)=a x+.令t=a x,则t∈[a2,1],g(t)=t+在[a2,1]上单调递减,所以当t=1,即x=0时f(x)取得最小值为3.当t=a2时,f(x)取得最大值为.此时f(x)在(-∞,2]上的值域是(0,],没有最小值.(Ⅱ)若a>1,当x<0时,f(x)=>3;当0≤x≤2时f(x)=a x+.令t=a x,g(t)=t+,则t∈[1,a2].①若a2≤,g(t)=t+在[1,a2]上单调递减,所以当t=a2即x=2时f(x)取最小值a2+,最小值与a有关;②a2≥,g(t)=t+在[1,]上单调递减,在[,a2]上单调递增,所以当t=即x=log a时f(x)取最小值2,最小值与a无关.综上所述,当a≥时,f(x)在(-∞,2]上的最小值与a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