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记分组 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年代记分组十
寒武系是寒武纪形成的地层,分下、中、上三个统。

中国寒武系共有九个阶,分属三个统。

下寒武统(以滇东为例)包括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沦浪铺阶和龙王庙阶;中寒武统(以华北为例)包括徐庄阶和张夏阶;上寒武统(以华北为例)包括崮山阶、长山阶和风山阶。

中国寒武系全为海相沉积,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寒武系代表古生代第一次海浸,多为浅海相,对各种生物繁殖极为有利。

岩层沉积程序也极有规律,由砂岩、页岩到灰岩。

在华北及东北南部,下寒武统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夹灰岩;中寒武统以厚层鲕状灰岩为主;上寒武统主要为薄层灰岩及竹叶状灰岩。

在华中西南,寒武系以巨厚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和厚层灰岩为主。

下寒武统在东南区以黑色页岩为主,中上寒武统以黑色薄层灰岩含大量球接子类三叶虫为主。

在西北区的三叶虫类与东南区相似。

寒武系底部含有磷矿层,分布于滇东、黔、川、鄂、湘、皖南、豫西及陕南等地。

河北、辽东上寒武统的厚层白云灰岩具有工业价值。

磷和白云灰岩是中国寒武系中的主要矿产.
奥陶系(Ordovician System)指奥陶纪形成的地层。

中国奥陶系分下、中、上三个统、六个阶。

下奥陶统(以皖南、浙西、赣东
北为例)包括新厂阶和宁国阶,中奥陶统(以皖南、浙西、鄂西、赣南为例)包括胡乐阶和江阶,上奥陶统(以赣南、桂湘为例)包括石口阶和五峰阶,古地理方面,在我国,奥陶纪海侵范围与寒武纪大致相似,不过出现了岩相和生物群的分异现象。

动物群因岩相而异,广阔的浅海相黑色页岩中以笔石群为代表,滨海相碎屑岩(砂岩)以软体动物贝壳相的混合动物群为代表,静海灰岩相以头足类动物群为代表。

沉积岩相随地区和时间而变化,如华北区开平盆地为灰岩相,以头足类为代表,扬子区云贵一带,下奥陶统下部为碎屑贝壳相,以软体动物为代表,中奥陶统为浅海笔石相,如甘肃平凉和新疆笔石相。

华北奥陶系含竹叶状灰岩,为浅海相标志。

奥陶纪中期海侵范围最广,晚期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发生了普遍的海退现象。

早期和中期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形低平,浅海广布,岩相稳定,奥陶系以灰岩及白云岩沉积为主,并含火山岩系。

动物群除早期有笔石外,以鹦鹉螺类最重要,如满洲角石(Manchuroceras)、朝鲜角石(Coreanoceras)、阿门角石(Armeno-ceras)。

华南区地形比较复杂,岩相分异明显,出现了笔石页岩相和壳灰岩相。

鹦鹉螺类则以震旦角石(Sino-ceras)为其特征。

西北区岩相变异更为显著,以火山岩系发育,大部分岩层变质、厚度巨大为其特征。

动物群在祁连山和天山以东南
型为主,混生少数北方型。

在鄂尔多斯台缘及天山以北则以北方型为主。

东北北部,仅大小兴安岭出露奥陶系,以碎屑沉积为主,夹有火山岩系,厚度巨大,岩层变质,动物群为东南型。

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奥陶系以灰岩为主,早期动物群为北方型,中期为南方型。

沉积矿产有华北亮甲山组及马家沟组的石灰岩,山西马家沟组上部的石膏,西北华北及华南奥陶系中的铁矿,贵州及河北奥陶系中发现油苗等。

中国北方地台区的奥陶系是碳酸盐沉积,由上至下包括中奥陶统八陡组、阁庄组和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亮甲山组和冶里组,上奥陶统仅见于地台西缘。

中国西南地台区的奥陶系研究较详,湖北三峡地区的地层划分具有代表性,由上至下是上奥陶统五峰组、临湘组,中奥陶统宝塔组、庙坡组,下奥陶统牯牛潭组、大湾组、红花园组、分乡组和南津关组。

中国东南地区有完好的笔石地层剖面,奥陶纪笔石带顺序清楚,已经基本上建立起中国以笔石相为准6个阶(期),含25个笔石带。

志留系现分为下、中、上、顶四个统。

在西欧(英国),下、中、上三个统分别称为兰多弗里统、文洛克统和拉德洛统。

后来把英国志留系与泥盆系之间的过渡层——含鱼化石的当顿统置于志留系。

在捷克斯洛伐克波希米亚地区,于拉德洛统之上还建立了普里多利统。

中国志留系以华中、西南区发育较好。

笔石相及介壳相均发育。

长江下游宁镇山脉地区,志留系下部为笔石页岩,中部为壳相砂页岩,上部为砂岩,可能属介壳相。

湘、粤、
桂区,志留系发育不全,均为笔石页岩。

西北区志留系以祁连山区发育较好,一系三分明显,下部为笔石页岩,中部为珊瑚灰岩与页岩互层,上部为红色砂岩。

东北、内蒙古区志留系以吉林中部和小兴安岭发育较好,为碎屑岩夹珊瑚礁灰岩。

西藏区志留系发育较全,为笔石页岩和珊瑚灰岩。

火山岩相以滇西保山地区为代表。

沉积矿产有川北、皖南、滇东、甘肃南部志留系中的煤、苏南中志留统的磷,滇东上志留统的铝土矿等。

2001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将中国志留系四分,下统自下而上建有龙马溪阶、大中坝阶和紫阳阶,中统下部建有安康阶,上部尚未建阶,上统尚未建阶,顶统尚未建阶。

[1]
泥盆系是泥盆纪形成的地层,可分下、中、上三个统、八个阶。

在中国南方,下统曾叫“云南统”,中统曾叫“广西统”,上统曾叫“湖南统”。

下泥盆统包括莲花山阶,那高岭阶、郁江阶;中泥盆统包括北流阶、东岗岭阶或四排阶、应堂阶;上泥盆统包括余田桥阶和锡矿山阶。

中国中部及南部(尤以西南各省)泥盆系层序清晰,化石
丰富,是研究泥盆系的理想地区。

中国西南地区泥盆系可分为陆相——滨海相和浅海——半深海相两种类型。

陆相——滨海相中
含有鱼类和植物化石。

浅海——半深海相沉积以泥质、灰质为主的地层中,富含底栖固着生物,如层孔虫、珊瑚、腕足类等;以灰黑色泥质、硅质为主的地层中,富含漂浮和游泳生物,如竹节石、菊石、三叶虫、介形虫等。

中国南部湖南、江西一带中、上泥盆统海相沉积多成狭长条状,与陆相沉积犬牙交错,说明加里东运动后,局部隆起和凹陷,地形差异强烈。

泥盆系的沉积矿产有铁、锰、石油、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等。

泥盆系在中国华北及东北南部是古陆,故泥盆系缺失.
石炭纪早期,中国南方由于海水时进时退,形成海陆交替相,沉积了1000米左右的碎屑岩、不纯灰岩和煤层;至晚石炭世,海水比较稳定,沉积以浅海相灰岩为主。

自奥陶纪后,海水退出整个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区,长期遭受风化剥蚀,直到晚石炭世时,海水才又重新侵漫到这一地区,形成一般不超过500米的海陆交替相的含煤沉积,所含动物群与华南相似。

东北北部区下石炭统以海相碎屑岩为主夹灰岩,时夹陆相碎屑沉积,厚度较大;上石炭统以海相灰岩为主,所含动物群与华南相似。

西北区的石炭系比较复杂,厚度大,所含动物群与华南相似。

青藏区的石炭系沉积厚度较大,也含有火山岩系,所含动物群与华南相似。

石炭纪在全世界是最早的重要成煤时期。

在中国华南有测水段,寺门段及万寿山段;在华北有本溪组和太原组,太原组是中国北部石炭
系中最重要的煤系地层,广泛分布于华北、东北南部及西北等地区。

其他沉积矿产有铁、锰、黄铁矿、铝土矿及石膏。

二叠系中国全国地层委员会将中国二叠系三分,下统包括紫松阶、隆林阶,中统包括栖霞阶、祥播阶、茅口阶、冷坞阶,上统包括吴家坪阶和长兴阶。

中国陆相侏罗系普遍含有煤层,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东部火山活动带,由红色岩系、火山岩系和杂色岩系等组成,以含有火山岩为其特征;另一种是西部内陆盆地区,多为紫红色河湖相沉积,以红层和不含火山岩为其特征。

2001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对中国陆相侏罗系建立了下统八道湾阶和三工河阶,中统西山窑阶和头屯河阶,上统土城子阶、待建阶和大北沟阶。

沉积矿产有煤、油页岩、石油、石膏及沉积铁、铜矿产。

同时在火山岩系本身及与有关侵入岩的接触带中,产有铁、铜、铅、锌、明矾石、叶蜡石、斑脱石、瓷土以及铝土矿等。

[1
三叠系由此出现了红色岩层含煤沉积]
白垩纪形成的地层。

分下、上
两个统。

其间有一强烈的造山运动,因此两统区分也较明显。

在中国除西藏、新疆、台湾等地有海相沉积外,其余地区白垩系均为陆相。

陆相白垩系的范围和性质与侏罗系大致相似。

按沉积环境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火山活动带,含有大量火山岩和杂色岩系;西部为鲜红色粗砂砾红层堆积,属凹陷大型盆地(如四川盆地等),不含火山岩。

沉积矿产有石油、油页岩、石膏等。

伴随着剧烈的造山运动所生成的火成岩活动,形成了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白垩纪是中国一个主要成矿时代(在中国东部尤其如此)。

古近系(Paleogene System),曾用名老第三系(Eogene System)。

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古近系。

古近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中国古近系以陆相为主,仅在中国边缘地带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在湖南、广东、新疆、安徽等省古近系与下伏上白垩统多为逐渐过渡的关系。

根据当时沉积环境不同,陆相古近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
①干燥气候条件下山间盆地的红色碎屑堆积,以红色砂、砾岩为主,常夹岩盐和石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如湖南的东塘组、霞流市组、江西的新余组,以及内蒙古境内的脑木阿头组、伊尔丁曼哈组等;②湿润气候条件下凹陷盆地的含油、煤堆积,是中国较重要的含油、煤地层,如辽宁的抚顺组、黑龙江的三姓组、广东茂名的油柑窝组,在山东的昌乐也发现这一类型沉积;
③断块盆地的湖泊沉积,以厚度大、夹有一些淡水灰岩或泥灰岩为其特征,如山东的官庄组、山西的垣曲组、湖北的东湖组等;
④山麓堆积,以厚度巨大(超过1000米)为其特征,在中国西北地区特别发育,例如天山南、北麓,南山北麓,厚度达1000米以上。

另外,古近纪时还有火山岩(华南、东北等地的玄武岩)喷溢。

[1]
新近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

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陆相新近系与下伏岩层一般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但在少数地区如新疆吐鲁番盆地新近系中新统与古近系渐新统为连续沉积。

陆相新近系根据当时沉积环境的不同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内陆盆地湖泊沉积,以杂色粘土页岩,富含哺乳动物和昆虫化石为其特征,如山东的山旺组、内蒙古的通古尔组等;②土状堆积,如华北的三趾马红土。

另外,在华北、华南及东北地区等都发生过玄武岩喷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