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练习(10月)
九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把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
1.“埃及因为有了文字,帐本和合同书才成为可能。
法律文书可以用文字记录
下来,官员们可以上报文书给国王,国王也可以给官员们颁布命令。
”这说明古
埃及( )
A.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B.因发明文字而成为国家
C.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文字是其文明重要部分
2.有学者指出:两河流域的人生观带有悲观色彩,是因为两河洪水的毁灭性及
不可预测性;但埃及文明是自信而乐观的,因为尼罗河是温和的、可预测的。
据
此可知()
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的重要条
B.农耕经济是决定文明特性的根本原因
C.古埃及文明比两河流域文明更有活力
D.两河流域文明比古埃及文明更加先进
3.一位游客在参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时听到讲解员指着一件文物说:“石柱上
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下列关于该法典内容
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古巴比伦的自由民都拥有公民权
B.有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一样
C.男子欠债时可以将妻子儿女送去抵债
D.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可以不受处罚
4.灌溉系统是苏美尔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
灌溉系
统的建没维护都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续征召人们从事这样艰巨的活动;即使灌溉系统运行良好,政府也需要保证水源的公平分配、解决争端等。
到公元
前3000年,所有苏美尔城市都拥有了国王,国王拥有很大权力。
这说明()A.苏美尔人十分重视水利灌溉 B.农业国家与专制政府相符
C.农业生产影响国家的发展
D.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灌溉
5.《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印度的梵文史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
时印度社会生活的状况,以及雅利安人在向东、向南扩展中的一些斗争情况。
我
们可从中了解到()
A.金字塔的建造过程 B.玛雅文明衰亡的原因
C.种姓制度下人民的生活 D.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6.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
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
这一段话是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叙述。
这段话提到了种姓制度的 ( )
A.背景和内容
B.内容和影响
C.背景和危害
D.影响和危害
7.印度在2022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只取得了1金1银1铜的成绩。
因为时至今日在印度人们的观念中,体力活动是极其卑微下贱的。
任何有地位的人都不应该自己动手,而是应该把体力活动交给下层阶级的穷人。
据此可以推断()
A.婆罗门阶层最有可能参加奥运会比赛
B.数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在印度社会已经被废除
C.佛教思想影响了印度人的体育运动
D.种姓制度是印度实现体育崛起的重要障碍
8.概括归纳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下面四幅图片拟定了四个学习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亚洲人民的智慧结晶 B.辉煌灿烂的雕塑成果
C.世界文明的最早贡献 D.古代亚非文明起源
9.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亚非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这说明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
A.同一性 B.互鉴性 C.传承性D.多元性
10.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11.公元前506年,执政官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这次改革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12.下列各文明的连线搭配正确的是()
A.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种姓制度
B.两河流域——古印度——《汉谟拉比法典》
C.地中海——古罗马——象形文字
D.爱琴海——古希腊——《荷马史诗》
13. 雅典由贵族制走向共和制,而罗马却由共和制走向帝制。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
因主要是()
A.两国统治阶级的意愿
B.两国的地域大小
C.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D.两国民族传统的差异
14.“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它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体是在全体公民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雅典城邦()
A.创立了陶片放逐法 B.公职人员几乎都是由公民抽签产生
C.建立津贴制度 D.设立了主席团并召集公民大会
15.在雅典城邦,从公民中抽签选出的官员确定每年戏剧节所上演的剧目,并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戏剧的制作人,后从各部落中抽签选出评委,再评出获奖者。
雅典戏剧的选定、制作和评选过程反映出雅典城邦()
A.艺术氛围浓厚B.民主意识强烈C.贫富差距严重D.人文主义流行16.“据统计,一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二世纪时节庆娱乐日为123天;四世纪时,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
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
下列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罗马统治者沉迷娱乐 B.促进奴隶制的繁荣
C.大量娱乐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D.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亡
17.东西方文明古国,创造出灿烂的各具特色的文明。
下面是他们的代表的陈述,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A.古埃及:我们建造了金字塔,发明了太阳历和楔形文字
B.古印度:我们创立了佛教,建立了种姓制度,还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古巴比伦:我们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还发明了象形文字
D.古希腊:我们的哲学成就突出,有苏格拉底等大哲学家,还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18.在古希腊的宗教文化中,每个神明都有专属的祭坛、神庙。
各城邦在固定的节日会举行盛大祭祀活动,如雅典城邦祭祀雅典娜底比斯城邦祭祀阿波罗。
由此可知当时的希腊()
A.宗教祭祀强化了城邦认同
B. 宗教促进希腊的文化发展
C.民主政冶起源于宗教活动
D.人文主义宗教观开始出现
19.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对现代西方文学、戏剧、建筑、雕塑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有关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①《荷马史诗》一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②亚里士多德--人应该“认识你自己”③儒略历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④德谟克利特宇宙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20.“在一定程度上,(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
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
使材料中的“链条”形成的是()
A.城市自治B.土地封赐C.金钱赎买 D.武力斗争
21.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特定的仪式,在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了强调封臣的职责和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
这表明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A.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按等级严格划分
D.具有一定契约性
22.“新形成的阶级强烈要求广泛的政治自治和地方自治,来保证他们的商业活动发展,并且获得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法律地位。
”由此可见,中世纪的城市自治()
A.保障了市民的立法权 B.推动了市民阶级形成
C.反映了社会发展需求 D.动摇了教皇统治地位
23.“经济兴盛的同时,由于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颇多,使法令和制度对人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商业发达的意大利北部的城市,人们对法学的狂热直接导致了波伦亚大学的建立。
”可见大学的兴起源于()
A.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B.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C.教会精神垄断需要 D.君生对人才的渴望
24.美国学者罗伯特在《西方文明史》中指出:“(庄园)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要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
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
”该材料实际上反映了中古时期西欧()
A.工商业发展繁荣
B.政治上分裂割据的局面
C.反对以神为中心
D.生产关系的变化和进步
25.下列对《封建时代的欧洲》相关内容的表述,连线正确的是()A.城市——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B.庄园——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C.大学——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罗马民法大全》——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6.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指出:国王想收拾贵族,扩大权力,作真正的一国之君;城市愿意得到国王的保护,因为至少从理论上说,国王是一国之内最高的领主,所有的土地分封都是从他开始的。
该材料主要表( )
A.统一是大势所趋
B.贵族和国王之间矛盾尖锐
C.城市和王权的结盟是利益的结盟
D.城市具有深谋远虑
27.《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A.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B.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满足人民所需要的契约自由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28.某班历史复习课展示了三张图片。
图一封君和封臣。
图二庄园地图。
图三大学分布图。
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A.古代亚非文明 B.欧洲封建时代 C.近代文明的曙光 D.早期殖民掠夺29.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新兴基督教文化因素、亚非文明古国的影响,以上三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中世纪独具特色的哪一文化()
A.阿拉伯文化 B.古罗马文化C.古埃及文化 D.拜占庭文化30.《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但法典在一定强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这说明()
A.罗马的法治建设刚刚迈出第一步 B.法典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C.法典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D.该法典是欧洲刑法的蓝本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小题15分,32小题13分,33小题12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文明的绚丽】
材料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圣先贤留下许多文物、古迹,诉说着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中哪些文物古迹位于欧洲?(写出相应的字母)(2分)列举两点造成东西方文物古迹差异的因素。
(2分)
【文明的交流】
材料二:
(2)认真观察图一和图二,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至少两点2分)两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人类文明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2分)
【文明的互鉴】
材料三: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在首都巴格达创立规模宏伟的智慧宫,重金延揽人才,派遣使者到各地访求书籍,并翻译成阿拉伯文。
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善于学习波斯、印度、中国有用的东西并将其发扬光大,还将它们传入欧洲,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崔连仲主编《世界史·古代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促进阿拉伯帝国文化发展的因素。
(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阿拉伯人为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世界各文明的文化和而不同”的理解。
(3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二: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
“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
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其中自由民为16.8万,外邦人为3.2万,奴隶为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在民主的殿堂之外。
”
——摘自哈蒙德《希腊史》
材料三: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1)材料一中图一这一雄伟景观出现在哪一文明古国?(1分)图二所反映的文明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2分)图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1分)
(2)材料二中赞颂的是古代雅典在世界上率先创立的什么制度?(2分)该制度有何局限性?(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古罗马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叫什么名称?
(4)综合以上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文明?(3分)
33.请从下列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12分)
人类文明演进与发展是有规律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文明因多样而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全球文明倡议中提出,我们要共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及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练习(10月)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D A C C C B D D D C C D C C B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B B A
C B
D C B D C C A B D B
二、综合题。
(40分)
31.(1)C F(2分)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不同。
(2分)
(2)共同之处:它们都是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都是从地中海沿岸开始扩张。
(2分)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分)
(3)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学习外来文化;统治者的支持。
(2分)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2分)
(4)文明具有多样性,既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应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坚持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要用宽容的心态尊重人类社会的不同文明。
(3分)
32.(1)古埃及;(1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分)种姓制度。
(1分)
(2)雅典的民主政治;(2分)雅典民主政治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未成年人、还有妇女、外邦人、奴隶排斥在外。
(2分)
(3)《罗马民法大全》。
(2分)
(4)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分)
33.人类文明自古就是多元、多样的,这为交流互鉴提供了基础。
文明的开放性、流动性和交流互鉴促进发展相反封闭、隔阂或对抗不利发展。
如罗马人学习了古埃及太阳历,产生了儒略历;阿拉伯人吸收古印度创造计数法并传播开来形成了阿拉伯数字,日本学习唐朝制度文化进行大化改新,进入了封建社会。
而拜占庭国,不思进取、不学习其他文明长处,屡屡对外征战导致最后的衰亡。
因此,我们要坚持交流互鉴,促进发展。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