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ppt1(1)分析 共32页
高考诗歌鉴赏(手法)思维导图
![高考诗歌鉴赏(手法)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1d70314b4a7302768e9939c8.png)
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突出人和事物的某种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情,增强感染力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分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语意集中含蓄 节奏分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 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表达情感含蓄,言简意丰,使语言典雅 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加语言容量,表达含蓄、巧妙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用
比化作用物借间特、具作甲乙动或体有征专体人 物 物 词 无 与 紧称代名代,化生本密。陈本代抽命体联述体泛象的之系静形栩发的事态毕如爱情形特文具物事现生憎感象点笔体移于,,分突鲜精生移于 动转情物栩抒明出明炼动情物静化、、、的
对象 特作征
用
对象 特征
夸 张
对 偶
定 义 分
析 定 义
运用想象有目的
情感
作 用
确思重标号明志知定,语: 故的 以 气问问意加
表回达环愤起激伏或, 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对象 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原因
激语昂言等优情美感 引人注意,启
,自问自 发思考
答标志:疑问 更引好人地注描意写人
句、选择问 物,的启思发想思活动
情 感
作 用 情
用 典
双 关
定
义 分
析 定
义 分
引用古籍 中的词句 引故论标用利多志、用事用义:注名 、 一 或引释人言词同 音,标志的使:特 词形点句
作 用
情感
把具有明显差异
定 、矛盾对立的双 方放在一起,进
对 义 行对照比较
比
分 标志:名 析 词、动词
《诗词鉴赏考点思维导图人物)》课件
![《诗词鉴赏考点思维导图人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6b100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b.png)
尾联: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 快,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 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合”句(联)常呼应 开篇,圆合首尾。而从内容上说,“合”句(联) 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 在。
诗歌的结构
四、妙“合”主旨
•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 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 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 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 收束全诗的作用。
登高 杜甫
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 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
萧瑟、肃杀的深秋意境,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 英名常得预时兴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三十年前我就学习了兵书,
我的名字,也经常在当代俊杰 中出现。
曾经为了勇赴国难;我披上铠 甲;
臂健尚嫌弓力软, 眼明犹识阵云高 ④。
即便家里贫困,叫我卖了宝刀 我定然不肯。
庭前昨夜秋风起,
而今我臂力尚且强健,还嫌弓
考纲解 考点点
读
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注只]①爱本东诗山为晴《后雪雪后,晚软睛,红四光山里皆涌青银,山惟。东山典 型
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试。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题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
”二字的妙处。
2024/11/7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 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 软红光里涌银山。
诗歌鉴赏(手法)思维导图共36页
![诗歌鉴赏(手法)思维导图共36页](https://img.taocdn.com/s3/m/cc30a724be1e650e52ea9992.png)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6
诗歌鉴赏(手法)思维导图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ppt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ppt](https://img.taocdn.com/s3/m/e6a9dd7a6c175f0e7cd1378a.png)
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 手法
13种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
表达 技巧
表达 方式
构思 艺术
承接、抑扬
抒情方法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铺垫照应
线索 总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表现 手法
衬托对比 联想想象
表现主题的方法
用典
比喻
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
比拟 借代
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鉴赏语言
①分析或翻译所在语句 ②点明方法 ③写出了景物…特征, 动词 表达…情感
炼字
实词
adj
num
叠词
炼字
虚词
比拟 活用 一般
动静转换、移情 化静为动 物的特征
双关 色彩
物的特征,情感 移情
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虚实 (化实为虚、化虚为实)、递进
韵律
情感
副词 连词
情感
炼句
景 技巧
意象 描写
情感
语句表面上的意思和说 话者的真正意思相反
①加强表达强烈的揭露、
批判、讽刺和嘲弄情绪, 作
②增强幽默风趣感
用
标志: 无
1.明确语境和作者的真正意 图 2.明确原因——作者的情感
情感
对比
定义
分析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 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 在一起,进行对照比 较
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
1.明确原典内容和含意 2.明确作者或主人公与历史人物的相似点 3.明确正用(自比)或反用(否定、反讽)
情 感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 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 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 在此而意在彼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课件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1fee60f705cc1754270968.png)
突出事物的特征, 作
加强作者的某种 感情,烘托气氛,
用
引起读者的联想
突出点
对象特征
定义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来表 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 明,语言简练;内容上 表意集中含蓄
作 用
对偶
分析
标志:①名词②形 容词③数量词④副 词
1.意思相近互为补充 2.意思相反或相对指同一事 物的两个方面 3.事物的发展过程(因果、 假设、条件、承接、递进)
意
境
特
地点/区域
征
意象特征
描绘了①时令②地点③主要意象④意境特征的景象。 注意:问法不同,①②③④项内容也不同
学习交流PPT
4
意象
辨析
事物名词 地理名词
细节
意象
理解
文中含意 情感意义
抒情
融情于景 比喻象征
线索
结构
照应
学习交流PPT
5
景物 形象
作者塑造了①外在特征②内在特征的形象。
正面
内容
外在 特征
⑨雄奇: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精当、生动
⑩洗练: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
⑾沉郁:庄重沉郁顿挫
⑿幽默:诙谐风趣
学习交流PPT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鉴赏表达技巧
学习交流PPT
11
修辞 手法
13种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
表达 技巧
表达 方式
抒情方法 卒章显志
构思 艺术
以景结情 铺垫照应
线索 承接、抑扬 总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对象 特征
排比
定义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 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ppt1(1)分析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ppt1(1)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464c1bcc175527072208d2.png)
细节描写
白描
渲染烘托
1.渲染气氛,表达感情2.侧面描写,突出主体
1.五官齐放2.视角变化(远近高低俯仰里外) 2.时间变化4.色彩斑斓5.点面结合
视角变换
正面描写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 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是对对象 周围的事物(包括人物)进行描 正侧 结合 写 标志:主体和主体
烘托衬托反衬 使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感情抒发更加充分; 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作 用
情感
定义 反问 分析
用疑问的形式表 达确定的意思, 以加重语气
标志: 问号
作 用
1.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语气 2.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对象 3.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原因
情感
定义
设问
分析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 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 故问,自问自答 标志:疑问 句、选择问
①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②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③强烈地表达情感
②工丽:华丽、绚丽、 ③直率:明快、明白如话 ④委婉:含蓄、婉约、婉转、委婉蕴藉、婉约凄切 ⑤自然:自然流畅、新鲜活泼、清新典雅、飘逸洒脱 ⑥清幽:清新 ⑦奔放:豪放、雄奇
⑧悲慨:苍凉雄健、苍凉悲壮
⑨雄奇: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精当、生动 ⑩洗练: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 ⑾沉郁:庄重沉郁顿挫 ⑿幽默:诙谐风趣
侧面
技巧
修辞
借代……
内容
技巧
描写 角度
动静
虚实
人 事 物 衬 托 反 衬 对对 照比 感觉……
鉴赏语言
①分析或翻译所在语句 ②点明方法 ③写出了景物…特征, 动词 表达…情感
比拟 活用 一般
动静转换、移情 化静为动
物的特征
炼字
实词 adj
高三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思维导图PPT精品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思维导图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85c8ecb90d6c85ed3ac677.png)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9、客观题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三一轮复习之诗 歌鉴赏 思维导 图PPTPP T课件 (完整 版PPT)
1、总论2、形象鉴赏3、语言鉴赏4、技巧鉴赏
诗歌鉴赏(手法)思维导图
![诗歌鉴赏(手法)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dca5e8b6f01dc281e43af061.png)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 21/6/29202 1/6/29 2021/6/29J un-212 9-Jun-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 1/6/29 2021/6/292 021/6/29Tue sday, June 29, 2021
拟 分析 用动词陈述静态事物或无生命的事物
移情于物 动静转化
作 用
对象特征 作 用
对象特征
借 定义
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 具体代抽象、局部代整体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 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作 用
代
结果代原因、形象代本体
分析 借体与本体之间有紧密联系
移情于物
对象特征
运用想象有目的的放大或缩小事物
夸 定义 的特征,或把发生时间故意提前 张 分析 标志:数量词、变形
2018级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思维导图
修辞方式
表 表达方式 达 技
艺术构思
巧
表现手法
比喻(明、暗、借)、通感(特殊的比喻)、比拟、借代、 设问、反问、反语、反复、对偶、对比、排比、双关、夸 张描写方法
抒情方法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铺垫照应 线索 总领 承接抑扬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衬托对比 联想想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用古籍中的词句
用 定义 引用名人故事、言论 典 分析 标志:引用、注释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6/29 2021/6/292 021/6/2920 21/6/2 96/29/2021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3189842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b.png)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如海棠、红梅、月色、雪景等)?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同样是描写海棠,这两首诗在描写方式上有何不同?4、请从动静和虚实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1、这首怀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如金陵、台城、石头城、乌衣巷、赤壁、乌江等)?2、请分析这首诗的批判手法和借古讽今的意义。
3、请比较这首诗和另一首怀古诗在表达情感和主题上的不同之处。
4、请从动静和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意境。
1、这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何效果?2、请分析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特色。
3、请比较这首诗和另一首抒情诗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之处。
4、请从XXX的关系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如金鼓、旌旗、烽火、胡、羌、楼兰、大漠、孤城、雪山等)?2、请分析这首诗营造的氛围和意境。
3、请比较这首诗和另一首描写类似景物的诗在意境上的不同之处。
4、请用导图的方式整理这首诗的意象和意境。
1、这首送别诗塑造了怎样的情感和人物形象?2、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3、请指出XXX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征和与XXX的异同。
4、请从炼字和炼句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魅力。
1、这首田园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如斜阳、炊烟、草屋、白云、绿树等)?2、请分析这首诗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请比较这首诗和另一首田园诗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的不同之处。
4、请从诗眼和诗句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题目:分析诗歌《登高》中的意象、情感和风格特点。
登高》是唐代诗人XXX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山川、松、竹”,它们构成了全诗的主要意象。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诗人运用了描写手法,通过描绘山川、松、竹等自然景观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这些意象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
同时,这些意象也具有深刻的内涵,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其次,诗人通过描绘山川、松、竹等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来表 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 明,语言简练;内容上 表意集中含蓄
作 用
标志:①名词②形 容词③数量词④副 词
1.意思相近互为补充 2.意思相反或相对指同一事 物的两个方面 3.事物的发展过程(因果、 假设、条件、承接、递进)
对象 特征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 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
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语言容量,表意含蓄、巧妙
对比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反语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比喻
定义 分析
比拟
定义
分析
定义 借代
分析
是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以具 体而熟悉之物象事例,比方说 明或形容描写抽象的对象
标志:喻词①如、仿佛、若、 譬如②是、成、成为
使表现的内容 更具体、生动、 形象
1.明确原典内容和含意 2.明确作者或主人公与历史人物的相似点 3.明确正用(自比)或反用(否定、反讽)
情 感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 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 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 在此而意在彼
①语言表达得含蓄、
幽默
作
②加深寓意,给人以 用
深刻印象
标志:形容 词、名词
1.事物的特征和人物的心理感 受、情感2.名词的语境意义
①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②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③强烈地表达情感
作 用
标志:疑问 句、选择问
1.形式上,作用① 2.内容上,心理、情绪变化 3.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情感
用典
定义 分析
双关
定义
分析
反语
定义 分析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 词句
①委婉含蓄表达感情 ②言简意丰 ③使语言典雅
作 用
标志: 引用、 注释
意象
意象
辨析 理解 抒情 结构
事物名词 地理名词
细节
文中含意 情感意义 融情于景 比喻象征
线索 照应
景物 形象
作者塑造了①外在特征②内在特征的形象。
正面
内容
外在 特征
景物 形象
侧面
技巧
内在 特征
修辞
内容
人事物
技巧
衬 反 对对 托 衬 照比
描写 角度
形态 颜色 动作…… 比喻 比拟 借代…… 动静 虚实 感觉……
情感
语句表面上的意思和说 话者的真正意思相反
①加强表达强烈的揭露、
批判、讽刺和嘲弄情绪, 作
②增强幽默风趣感
用
标志: 无
1.明确语境和作者的真正意图 2.明确原因——作者的情感
情感
对比
定义
分析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 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 在一起,进行对照比 较
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
夸张
突出事物某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情,增强感染力
修辞 手法
对偶 排比 反复 设问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表 意集中含蓄
节奏鲜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
内容上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形式上回环往复, 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用典
表达感情含蓄、言简意丰,使语言典雅
节奏鲜明、增强气势;突 出强调内容,增强感情
作 用
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标志:句式
1.共同的话题 2.情感
对象特征
反复
定义 分析
反问
定义
分析
定义 设问
分析
有意使一个句 子或词语重复 出现
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2.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3.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作 用
标志:重 复词语
明确反复内容,根据 作用展开分析
作
果
用
标志:动词用来陈述①静态事 物②无生命的事物
移情于 物
对象特征
夸张
定义 分析
定义
对偶
分析
定义 排比
分析
运用想象在客观的基础上有目的地 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或在 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标志:①数量词②变形
突出事物的特征, 加强作者的某种 感情,烘托气氛,
作 用
引起读者的联想
突出点
对象特征
画面
特征
修辞及作用
描写
情
情景关系
赏句
抒情
adj
意虚 象词
结构
位置
技巧
象征
用典
①描绘出怎样的画面(翻译或者意译诗句内容)
②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作用
③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角度及作用
作用
总领 承接 铺垫 照应
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①平淡:朴素、平实、 ②工丽:华丽、绚丽、 ③直率:明快、明白如话 ④委婉:含蓄、婉约、婉转、委婉蕴藉、婉约凄切 ⑤自然:自然流畅、新鲜活泼、清新典雅、飘逸洒脱 ⑥清幽:清新 ⑦奔放:豪放、雄奇 ⑧悲慨:苍凉雄健、苍凉悲壮 ⑨雄奇: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精当、生动 ⑩洗练: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 ⑾沉郁:庄重沉郁顿挫 ⑿幽默:诙谐风趣
情感
用疑问的形式表 达确定的意思, 以加重语气
1.加强语气
2.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
加深读者印象
作
3.增强文中的气势,奠定激昂
用
或愤激的感情基调
标志: 问号
1.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语气 2.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对象 3.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原因
情感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 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 故问,自问自答
诗歌鉴赏答题 思维导图
鉴赏形象
人物 形象
作者
社会地位
外貌 正
面
外在形象
动作
人物
主人 公
作品塑造了①外在②内在的③ 社会地位形象。 注意点明塑造人物方法
内在形象语言侧来自环境烘托面 烘
托
理想
志趣
知 人
论
人生态度
世
人生经历
意境
景色/景象
辨析意象
时令/季节
具体时间
意
境
特
地点/区域
征
意象特征
描绘了①时令②地点③主要意象④意境特征的景象。 注意:问法不同,①②③④项内容也不同
作 用
相似点
对象特征
比拟是将人比作物、 将物比做人,或将甲 物化为乙物
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
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
作
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
用
的感情
标志:动词用来陈述①静态事 物②无生命的事物
移情于物, 动静转化
对象特征
特征代本体,专名代 本体,具体代抽象, 局部代整体
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
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
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 手法
13种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
表达 技巧
表达 方式
构思 艺术
承接、抑扬
抒情方法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铺垫照应
线索 总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表现 手法
衬托对比 联想想象
表现主题的方法
用典
比喻
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
比拟 借代
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鉴赏语言
①分析或翻译所在语句 ②点明方法 ③写出了景物…特征, 动词 表达…情感
炼字
实词
adj
num
叠词
炼字
虚词
比拟 活用 一般
动静转换、移情 化静为动 物的特征
双关 色彩
物的特征,情感 移情
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虚实 (化实为虚、化虚为实)、递进
韵律
情感
副词 连词
情感
炼句
景 技巧
意象 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