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学案及练习
(完整word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案
课题7.1正切(1) 自主空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切的概念,能通过画图求出一个角的正切的近似值。
能运用正切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表示物体倾斜程度,形成正切的概念的过程,练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
学习难点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教学流程预习导航观察回答:如图某体育馆,为了方便不同需求的观众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台阶。
下列图中的两个台阶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图(1)图(2)[点拨]可将这两个台阶抽象地看成两个三角形答:图的台阶更陡,理由合作探究一、新知探究:1、思考与探索一:除了用台阶的倾斜角度大小外,还可以如何描述台阶的倾斜程度呢?①可通过测量BC与AC的长度,②再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台阶的倾斜程度。
(思考:BC与AC长度的比与台阶的倾斜程度有何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③讨论:你还可以用其它什么方法?能说出你的理由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考与探索二:(1)如图,一般地,如果锐角A的大小已确定,我们可以作出无数个相似的RtAB1C1,RtAB2C2,RtAB3C3……,那么有:Rt△AB1C1∽_____∽____……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AC C CBBB得:111AC C B =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可知: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这个角的邻边的比值也_________。
3、正切的定义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b 分别是∠A 的对边和邻边。
我们将∠A 的对边a 与邻边b 的比叫做∠A_______,记作______。
即:tanA =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写出∠B 的正切表达式吗?)试试看.4.思考: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α的正切值有什么变化? 二.例题分析:例1:⑴某楼梯的踏板宽为30cm ,一个台阶的高度为15cm ,求 楼梯倾斜角的正切值。
新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7章锐角三角函数7.6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教案_20
7.6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借助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过程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教学重点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中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课前准备1.在△ABC中,∠C=90°,∠A=45°,则BC∶AC∶AB =.在△ABC中,∠C=90°,∠A=30°,则BC∶AC∶AB=.2.在△ABC中,∠C=90°.(1)已知∠A=30°,BC=8cm,求AB与AC的长;(2)已知∠A=60°,AC=8cm,求AB与BC的长.学生先画出草图,结合圆的有关知识,计算出圆心角的度数,进一步利用三角函数求出高度.探索活动1.已知∠A是锐角,sinA=1/3 ,则tanA的值2.如图,△ABC的顶角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A 的值是3.如图,已知AB为⊙0的直径,CD为⊙0上两点,AC=8,BC=6,sinD的值为4.如图,已知△ABC中,∠ACB=90 °,CD ⊥AB垂足为D,DB=1,CD=2,则tanA的值教师帮助学生一起画出草图,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通过图形反映问题中的已知与未知以及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1-2题采用构造思想去启发学生2-4题采用转化思想例题讲解例1如图,P点是某海域内的一座灯塔的位置,船A停泊在灯塔P的南偏东53 °方向的50海里处,船B位于船A的正西方向且与灯塔P相距海里.(本题参考数据,(1)试问船B在灯塔P的什么方向?(2)求两船相距多少海里?(结果保留根号)学生独立画出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然后解决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后,解决问题.例2 有一只拉杆式旅行箱(图1),其侧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已知箱体长AB=50 cm,拉杆的伸长距离最大时可达35cm,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箱体底端装有圆形的滚轮⊙A,⊙A与水平地面MN相切于点D.在拉杆伸长至最大的情况下,当点B距离水平地面38cm时,点C到水平地面的距离CE为59cm.设AF∥MN.(1)求⊙A的半径长;(2)当人的手自然下垂拉旅行箱时,人感到较为舒服.某人将手自然下垂在C端拉旅行箱时,CE为80cm,64°.求此时拉杆的伸长距离.例3如图,某仓储中心有一斜坡AB,其坡度为,顶部A处的高AC为4m,B、C在同一水平地面上。
苏科版九年级下 7.6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学案
2、在△ABC中,∠C=90°.
(1)已知∠A=30°,BC=8cm,求AB与AC的长;
(2)已知∠A=60°,AC= cm,求AB与BC的长.
探究新知
例1、国庆节,小明和同学一起到游乐场游玩,游乐场的大型摩天轮的半径为20m,旋转1周需要12min.小明乘坐最底部的车厢(离地面约0.5m)开始1周的观光,2min后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精确到0.1m)?
分析:如图,小明开始在车厢点B,经过2min后到了点C,点C离地面的高度就是小明离地面的高度,其实就是DA的长度DA= AE -
解:
教与学双边流程
二次备课
问题延伸:
例2、如图,小阳发现电线杆AB的影子落在土坡的坡面CD和地面BC上,量得CD=8米,BC=20米,CD与地面成30º角,且此时测得1米杆的影长为2米,求电线杆的高度.
知识运用
1、如图,AC⊥BC,cosADC= ,∠B=30°AD=10,求BD的长.
2、已知跷跷板长4米,当跷跷板的一端碰到地面时,另一端离地面1.5米,求此时跷跷板与地面的夹角正弦。
教学
反思
常州市潞城中学备课记载
课题
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1)
第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了解仰角、俯角坡度等概念,能够根据问题情境画出示意图。
能够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教与学双边流程
二次备课
课前准备
1、在△ABC中,∠C=90°,∠A=45°,则BC:AC:AB =.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这一节主要讲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对锐角三角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
2.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际问题和教学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金字塔的高度、计算电视屏幕的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导入环节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4.巩固(10分钟)选取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学生解答中的典型错误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锐角三角函数应用到生活中,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享自己的经验。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讲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简单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可以进一步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但对函数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方法,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应用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应用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锐角三角函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等。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以及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建筑工人测量高度等,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巩固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九年级(下)数学教案: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全3课时)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熟练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2.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难点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法及教具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指导先学:如右图所示,斜坡AB和斜坡A1B1哪一个倾斜程度比较大?显然,斜坡A1B l的倾斜程度比较大,说明∠A′>∠A。
从图形可以看出ACBCCACB'''',即tanA l>tanA。
在修路、挖河、开渠和筑坝时,设计图纸上都要注明斜坡的倾斜程度。
新授:坡度的概念,坡度与坡角的关系。
如下图,这是一张水库拦水坝的横断面的设计图,坡面的铅垂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记作i,即i=ACBC,坡度通常用l:m的形式,例如上图中的1:2的形式。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
从三角函数的概念可以知道,坡度与坡角的关系是i=tanB,显然,坡度越大,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学生回顾相关所学知识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完成自学内容,有难度的可以组内交流,达成统一意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四.检测巩固:如图,一段河坝的断面为梯形ABCD,试根据图中数据,求出坡角。
和坝底宽AD。
(i=CE:ED,单位米,结果保留根号)2.如图,单摆的摆长AB为90cm,当它摆动到∠BAB'的位置时,∠BAB'=30°。
问这时摆球B'较最低点B升高了多少?五.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你还存在什么疑惑?学生独立完成,有难度的可以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教师补充板书设计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1)坡度的概念,坡度与坡角的关系。
坡面的铅垂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记作i,即i=ACBC,坡度通常用l:m的形式,坡度与坡角的关系是i=tanB,显然,坡度越大,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布置作业补充习题教学札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1、摩天轮启动多长时间后,小明离地面的高度将首次到达10m?2、小明将有多长时间连续保持在离地面20m以上的空中?三.释疑拓展:如图,东西两炮台A、B相距2000米,同时发现入侵敌舰C,炮台A测得敌舰C在它的南偏东40°的方向,炮台B测得敌舰C在它的正南方,试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精确到l米)。
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数学下册7.6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2)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2)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测量中坡度、坡角的概念,掌握坡度与坡角的关系,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如右图所示,斜坡AB和斜坡A1B1哪一个倾斜程度比较大?显然,斜坡A1B l的倾斜程度比较大,说明∠A1>∠A。
从图形可以看出,错误!>错误!,即tanA l>tanA。
在修路、挖河、开渠和筑坝时,设计图纸上都要注明斜坡的倾斜程度。
二、新课讲解:1.坡度的概念,坡度与坡角的关系如上图,这是一张水库拦水坝的横断面的设计图,坡面的铅垂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记作i,即i=错误!,坡度通常用l:m的形式,例如上图中的1:2的形式。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
从三角函数的概念可以知道,坡度与坡角的关系是i=tanB,显然,坡度越大,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2.例题讲解例1.如图,一段路基的横断面是梯形,高为4。
2米,上底的宽是12。
51 米,路基的坡面与地面的倾角分别是30°和45°,求路基下底的宽。
(保留根号)例2.如图,一段河坝的断面为梯形ABCD ,已知迎水坡AD 的坡度i=1:3,坡面CB 的坡度为1:1,坝底宽AB 为12米,坝高DE 为2米,坝顶宽CD 。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_ E _ C _ A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2018届九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锐角三角函数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导学案苏科版39
度(精确到 0.1m)
3. 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 P 的北偏东 65°方向,距离灯 塔 80 海里的 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 于灯塔 P 的南偏东 34°方向上的 B 处,这时,海轮所在的 B 处距离灯塔 P 有多远? (精确到 0.01 海里)
学习反思:
D
解:
分析:1、由题目可知道,气球的高度就 是 CD 的长加上小明的眼睛离地面 1.6m 2、假设 CD 为 h m,BD 为 x m,在 Rt△ ADC 和 Rt△ BDC 利用正弦列出两 个方程求出
二、展示交流:
1. 如图,为了测量电线杆的高度 AB,在离电线杆 22.7 米的 C 处,用 1.20 米的测角仪 CD 测得电线杆顶端 B 的仰
角 a=22°,求电线杆 AB 的高度.
2.为了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的高度,小明先站在 地面上某点处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 27 度,然后他向气球 方向前进了 50 米,此时观测气球,测得仰角 40 度.若他的 眼睛离 1.6 米地面 ,他如何计算气球的高度呢?(精确到 0.1 米)?
பைடு நூலகம் C
A
B
D
1.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 当 的仰角为 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 60°,热气球与 堂 高楼的水平距离为 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 达 标 2.为 50°,观察底部 B 的仰角为 45°,求旗杆的高
航
一、例题讲解: 例 2、为了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的高度,小明先站 在地面上某点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 27°,然后他向气球 方向前进了 50m,此时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 40°。若小
C
明的眼睛离地面 1.6m ,小明如何计算气球的高度呢(精
九年级数学下册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学案苏科
§7.6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学习目标:1.认清俯角、仰角和方位角;2.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借助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3.经历探索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4.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学习重点:利用俯角、仰角和方位角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中的灵活运用.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A看一栋高楼顶部B处的仰角为30º,看这栋高楼底部C处的俯角为60º,若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90m,则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保留整数,2≈1.414,3≈1.732)二.【问题探究】活动一:如图,飞机在距地面9km高空上飞行,先在A处测得正前方某小岛C的俯角为30°,飞行一段距离后,在B处测得该小岛的俯角为60°.求飞机的飞行距离.活动二: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驶,在A处看见灯塔B在海船的北偏东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到C处,发现此时灯塔B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到C处的距离.例题 怎样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高度呢?明明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先站在地面上某点处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27°,然后他向气球方向前进了50m ,此时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40°.若明明的眼睛离地面1.6m , 如何计算气球的高度呢?三.【拓展提升】东方山是鄂东南地区的佛教圣地,月亮山是黄荆山脉第二高峰,山顶上有黄石电视塔.据黄石地理资料记载:东方山海拔DE =453.20米,月亮山海拔CF =442.00米,一飞机从东方山到月亮山方向水平飞行,在东方山山顶D 的正上方A 处测得月亮山山顶 C 的俯角为α,在月亮山山顶C 的正上方B 处测得东方山山顶D 处的俯角为β,如图,已知tanα=0.15987,t anβ=0.15847,若飞机的飞行速度为180米/秒,则该飞机从A 到B 处需多少时间?(精确到0.1秒)四.【课堂小结】五.【反馈练习】1.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连结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得到ABC ,则AC 边上的高是2.在四边形ABCD 中,∠ A= ,AB ⊥BC ,AD ⊥DC ,AB=20cm ,CD=10cm ,求AD ,BC 的长(保留根号)? A B60°3.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5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 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与水面的夹角为30°,此人以每秒0.5米收绳.问:8秒后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结果精确到0.1米)4.某工厂接受一批支援四川省汶川灾区抗震救灾帐蓬的生产任务.根据要求,帐篷的一个横截面框架由等腰三角形和矩形组成(如图所示).已知等腰△ABE 的底角∠AEB=θ,且tanθ= ,矩形BCDE 的边CD=2BC ,这个横截面框架(包括BE )所用的钢管总长为15m .求帐篷的篷顶A 到底部CD 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m ) 34A B C DE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若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2ax -a 2=0的一个根,则a 的值为( ) A .-1或4B .-1或-4C .1或-4D .1或4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x=-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302x ax a +-=的一个根, ∴(-2)2+32a×(-2)-a 2=0,即a 2+3a-2=0, 整理,得(a+2)(a-1)=0,解得 a 1=-2,a 2=1.即a 的值是1或-2.故选A .点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因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2.如图,AB 切⊙O 于点B ,OA =23,AB =3,弦BC ∥OA ,则劣弧BC 的弧长为( )A 3B 3πC .πD .32π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连接OB ,OC ,∵AB为圆O的切线,∴∠ABO=90°,在Rt△ABO中,OA=23,∠A=30°,∴OB=3,∠AOB=60°,∵BC∥OA,∴∠OBC=∠AOB=60°,又OB=OC,∴△BOC为等边三角形,∴∠BOC=60°,则劣弧BC长为6033 1803ππ⨯=.故选A.考点: 1.切线的性质;2.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3.弧长的计算.3.一、单选题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为x=1,给出下列结论:①abc<0;②b2>4ac;③4a+2b+c<0;④2a+b=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①∵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开口向下,∴a<0,∵二次函数的图象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正半轴上,∴c>0,∵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12ba ,∴-= ∴2a+b=0,b>0∴abc<0,故正确;②∵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240b ac ∴->, 24b ac ∴>,故正确;③∵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抛物线上x=0时的点与当x=2时的点对称,即当x=2时,y>0∴4a+2b+c>0,故错误;④∵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12ba ,∴-=∴2a+b=0,故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3个.故选B.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x 2+x 2=x 4B .x 8÷x 2=x 4C .x 2•x 3=x 6D .(-x )2-x 2=0 【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A 原式=2x 2,故A 不正确;B 原式=x 6,故B 不正确;C 原式=x 5,故C 不正确;D 原式=x 2-x 2=0,故D 正确;故选D考点:1.同底数幂的除法;2.合并同类项;3.同底数幂的乘法;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5.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24y bx b ac =+-与反比例函数a b c y x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上得到a>0,再根据对称轴确定出b ,根据二次函数图形与x 轴的交点个数,判断24b ac -的符号,根据图象发现当x=1时y=a+b+c<0,然后确定出一次函数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情况,即可得解.【详解】∵二次函数图象开口方向向上,∴a>0,∵对称轴为直线02b x a=->, ∴b<0,二次函数图形与x 轴有两个交点,则24b ac ->0,∵当x=1时y=a+b+c<0,∴24y bx b ac =+-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且与y 轴的正半轴相交, 反比例函数a b c y x++=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只有D 选项图象符合.故选:D.【点睛】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的图象,掌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6,则其外接圆半径为( )A .3B .32C .33D .6【答案】D【解析】连接正六边形的中心和各顶点,得到六个全等的正三角形,于是可知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正三角形的边长,为正六边形的外接圆半径.【详解】如图为正六边形的外接圆,ABCDEF 是正六边形,∴∠AOF=10°, ∵OA=OF, ∴△AOF 是等边三角形,∴OA=AF=1.所以正六边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边长,即其外接圆半径为1.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六边形的外接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找出线段之间的关系. 7.如图,边长为2a 的等边△ABC 中,M 是高CH 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MB ,将线段BM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 ,连接HN .则在点M 运动过程中,线段HN 长度的最小值是( )A.12a B.a C.32a D.3a【答案】A【解析】取CB的中点G,连接MG,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H=BG,再求出∠HBN=∠MBG,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MB=NB,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MBG≌△NBH,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HN=MG,然后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MG⊥CH时最短,再根据∠BCH=30°求解即可.【详解】如图,取BC的中点G,连接MG,∵旋转角为60°,∴∠MBH+∠HBN=60°,又∵∠MBH+∠MBC=∠ABC=60°,∴∠HBN=∠GBM,∵CH是等边△ABC的对称轴,∴HB=12 AB,∴HB=BG,又∵MB 旋转到BN ,∴BM=BN ,在△MBG 和△NBH 中,BG BH MBG NBH MB NB ⎧⎪∠∠⎨⎪⎩===,∴△MBG ≌△NBH (SAS ),∴MG=NH ,根据垂线段最短,MG ⊥CH 时,MG 最短,即HN 最短,此时∵∠BCH=12×60°=30°,CG=12AB=12×2a=a , ∴MG=12CG=12×a=2a , ∴HN=2a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8.观察下列图中所示的一系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2019个图形共有( )个〇.A .6055B .6056C .6057D .6058【答案】D 【解析】设第n 个图形有a n 个O(n 为正整数),观察图形,根据各图形中O 的个数的变化可找出"an=1+3n(n为正整数)",再代入a=2019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设第n个图形有a n个〇(n为正整数),观察图形,可知:a1=1+3×1,a2=1+3×2,a3=1+3×3,a4=1+3×4,…,∴a n=1+3n(n为正整数),∴a2019=1+3×2019=1.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规律型:图形的变化,解题关键在于找到规律9.3的倒数是()A.3B.3-C.13D.13-【答案】C【解析】根据倒数的定义可知.解:3的倒数是.主要考查倒数的定义,要求熟练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倒数的性质:负数的倒数还是负数,正数的倒数是正数,0没有倒数.倒数的定义:若两个数的乘积是1,我们就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0.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的是()A.x2+6x+9=0 B.x2=x C.x2+3=2x D.(x﹣1)2+1=0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断即可.详解:A、x2+6x+9=0.△=62-4×9=36-36=0,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B、x2=x.x2-x=0.△=(-1)2-4×1×0=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C、x2+3=2x.x2-2x+3=0.△=(-2)2-4×1×3=-8<0,方程无实根;D、(x-1)2+1=0.(x-1)2=-1,则方程无实根;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b2-4ac有如下关系:①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如图,在平行四边ABCD中,AD=2AB,F是AD的中点,作CE⊥AB,垂足E在线段AB上,连接EF、CF,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DCF=∠BCD,(2)EF=CF;(3)SΔBEC=2SΔCEF;(4)∠DFE=3∠AEF【答案】①②④【解析】试题解析:①∵F是AD的中点,∴AF=FD,∵在▱ABCD中,AD=2AB,∴AF=FD=CD,∴∠DFC=∠DCF,∵AD∥BC,∴∠DFC=∠FCB,∴∠DCF=∠BCF,∴∠DCF=12∠BCD,故此选项正确;延长EF,交CD延长线于M,∵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MDF,∵F为AD中点,∴AF=FD,在△AEF和△DFM中,{A FDM AF DFAFE DFM∠=∠=∠=∠,∴△AEF≌△DMF(ASA),∴FE=MF,∠AEF=∠M,∵CE⊥AB,∴∠AEC=90°,∴∠AEC=∠ECD=90°,∵FM=EF,∴FC=FM,故②正确;③∵EF=FM,∴S△EFC=S△CFM,∵MC>BE,∴S△BEC<2S△EFC故S△BEC=2S△CEF错误;④设∠FEC=x,则∠FCE=x,∴∠DCF=∠DFC=90°-x,∴∠EFC=180°-2x,∴∠EFD=90°-x+180°-2x=270°-3x,∵∠AEF=90°-x,∴∠DFE=3∠AEF,故此选项正确.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12.在△ABC中,点D在边BC上,BD=2CD,AB a=,AC b=,那么AD= .【答案】12 33 a b+【解析】首先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得BC的值,再由BD=2CD,求得BD的值,即可求得AD的值.【详解】∵AB a=,AC b=,∴BC=AC-AB=b-a,∵BD=2CD,∴BD=23BC=2()3b a-,∴AD=AB+BD=2()3a b a+-=1233a b+.故答案为1233a b+.13.在△ABC中,∠C=90°,若tanA=12,则sinB=______.【答案】25 5【解析】分析:直接根据题意表示出三角形的各边,进而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C=90°,tanA=12,∴设BC=x,则AC=2x,故AB=5x,则sinB=22555AC xAB x==.故答案为:25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正确表示各边长是解题关键.14.如图AB是O直径,C、D、E为圆周上的点,则C D∠+∠=______.【答案】90°【解析】连接OE,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连接OE,根据圆周角定理可知:∠C=12∠AOE ,∠D=12∠BOE , 则∠C+∠D=12(∠AOE+∠BOE )=90°, 故答案为: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解题要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5.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DE ∥AC ,若S △BDE :S △CDE =1:3,则BE :BC 的值为_________.【答案】1:4【解析】由S △BDE :S △CDE =1:3,得到BE 1CE 3=,于是得到 41BE BC =. 【详解】解::1:3BDE CDE S S ,= 两个三角形同高,底边之比等于面积比.13BE CE ∴=, :1:4.BE BC ∴=故答案为1:4.【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比例的性质等知识,知道等高不同底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点G是ABC的重心,AG的延长线交BC于点D,过点G作GE//BC交AC于点E,如果BC6,那么线段GE的长为______.【答案】2【解析】分析:由点G是△ABC重心,BC=6,易得CD=3,AG:AD=2:3,又由GE∥BC,可证得△AEG∽△ACD,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线段GE的长.详解:∵点G是△ABC重心,BC=6,∴CD=12BC=3,AG:AD=2:3,∵GE∥BC,∴△AEG∽△ADC,∴GE:CD=AG:AD=2:3,∴GE=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重心的定义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得出AG:AD=2:3是解题的关键.17.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除颜色外均相同的8个黑球、4个白球和若干个红球.每次摇匀后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袋中,通过大量重复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于0.4,由此可估计袋中约有红球_____个.【答案】8【解析】试题分析:设红球有x 个,根据概率公式可得0.484x x=++,解得:x =8. 考点:概率.18.抛物线y=﹣x 2+4x ﹣1的顶点坐标为 .【答案】(2,3) 【解析】试题分析:利用配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y=﹣x 2+4x ﹣1转化为顶点式解析式y=﹣(x ﹣2)2+3,然后求其顶点坐标为:(2,3).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ax b =+(a≠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 y k x=≠的图象交于第二、第四象限内的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过点A 作AH ⊥y 轴,垂足为点H ,OH=3,tan ∠AOH=43,点B 的坐标为(m ,-2).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AHO 的周长.【答案】(1)一次函数为112y x =-+,反比例函数为12y x=-;(2)△AHO 的周长为12 【解析】分析:(1)根据正切函数可得AH=4,根据反比例函数的特点k=xy 为定值,列出方程,求出k 的值,便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根据k 的值求出B 两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便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由(1)知AH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O 的长,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可得答案. 详解:(1)∵tan ∠AOH=AH OH =43∴AH=43OH=4∴A(-4,3),代入kyx =,得k=-4×3=-12∴反比例函数为12 yx =-∴12 2m -=-∴m=6∴B(6,-2)∴43 62a ba b-+=⎧⎨+=-⎩∴a=12-,b=1∴一次函数为112y x=-+(2)2222345OA AH OH=+=+=△AHO的周长为:3+4+5=12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及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0.如图所示,一艘轮船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0︒方向与灯塔Р的距离为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处.求此时轮船所在的B处与灯塔Р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答案】406海里【解析】过点P 作PC AB ⊥,则在Rt △APC 中易得PC 的长,再在直角△BPC 中求出PB .【详解】解:如图,过点P 作PC AB ⊥,垂足为点C.∴30APC ︒∠=,45BPC ︒∠=,80AP =海里.在Rt APC ∆中,cos PC APC AP∠=, ∴3cos 80403PC AP APC =⋅∠≡=. 在Rt PCB ∆中,cos PC BPC PB∠=, ∴403406cos PC PB BPC ===∠. ∴此时轮船所在的B 处与灯塔P 的距离是406【点睛】解一般三角形,求三角形的边或高的问题一般可以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作高线.21.为了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突出城市品质的提升,近年来,某市积极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推行绿色建筑,据统计,该市2014年的绿色建筑面积约为950万平方米,2016年达到了1862万平方米.若2015年、2016年的绿色建筑面积按相同的增长率逐年递增,请解答下列问题:求这两年该市推行绿色建筑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2017年该市计划推行绿色建筑面积达到2400万平方米.如果2017年仍保持相同的年平均增长率,请你预测2017年该市能否完成计划目标.【答案】(1)这两年该市推行绿色建筑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0%;(2)如果2017年仍保持相同的年平均增长率,2017年该市能完成计划目标.【解析】试题分析:(1)设这两年该市推行绿色建筑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x,根据2014年的绿色建筑面积约为700万平方米和2016年达到了1183万平方米,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根据(1)求出的增长率问题,先求出预测2017年绿色建筑面积,再与计划推行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设这两年该市推行绿色建筑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700(1+x)2=1183,解得:x1=0.3=30%,x2=﹣2.3(舍去),答:这两年该市推行绿色建筑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0%;(2)根据题意得:1183×(1+30%)=1537.9(万平方米),∵1537.9>1500,∴2017年该市能完成计划目标.【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增长率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行求解.22.八年级(1)班学生在完成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位同学从篮球、跳绳、立定跳远、长跑、铅球中选一项进行训练,训练后都进行了测试.现将项目选择情况及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测试成绩整理后作出如下统计图.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扇形图中跳绳部分的扇形圆心角为度,该班共有学生人,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平均每个人的进球数是.老师决定从选择铅球训练的3名男生和1名女生中任选两名学生先进行测试,请用列表或画树形图的方法求恰好选中两名男生的概率.【答案】(1)36 ,40,1;(2)12.【解析】(1)先求出跳绳所占比例,再用比例乘以360°即可,用篮球的人数除以所占比例即可;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计算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人均进球数.(2)画出树状图,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详解】(1)扇形图中跳绳部分的扇形圆心角为360°×(1-10%-20%-10%-10%)=36度;该班共有学生(2+1+7+4+1+1)÷10%=40人;训练后篮球定时定点投篮平均每个人的进球数是324557647820⨯+⨯+⨯+⨯++=1,故答案为:36,40,1.(2)三名男生分别用A1,A2,A3表示,一名女生用B表示.根据题意,可画树形图如下:由上图可知,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选中两名学生恰好是两名男生(记为事件M)的结果有6种,∴P(M)=612=12.23.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AG⊥BC于点G,AF⊥DE 于点F,∠EAF=∠GAC.求证:△ADE∽△ABC;若AD=3,AB=5,求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35. 【解析】(1)由于AG ⊥BC ,AF ⊥DE ,所以∠AFE=∠AGC=90°,从而可证明∠AED=∠ACB ,进而可证明△ADE ∽△ABC ;(2)△ADE ∽△ABC ,AD AE AB AC =,又易证△EAF ∽△CAG ,所以AF AE AG AC =,从而可求解.【详解】(1)∵AG ⊥BC ,AF ⊥DE ,∴∠AFE=∠AGC=90°,∵∠EAF=∠GAC ,∴∠AED=∠ACB ,∵∠EAD=∠BAC ,∴△ADE ∽△ABC ,(2)由(1)可知:△ADE ∽△ABC , ∴35AD AE AB AC ==由(1)可知:∠AFE=∠AGC=90°,∴∠EAF=∠GAC ,∴△EAF ∽△CAG , ∴AF AE AG AC=, ∴AF AG =35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4.如图,甲、乙两座建筑物的水平距离BC 为78m ,从甲的顶部A 处测得乙的顶部D 处的俯角为48︒,测得底部C 处的俯角为58︒,求甲、乙建筑物的高度AB 和DC (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tan 48 1.11︒≈,tan 58 1.60︒≈.【答案】甲建筑物的高度AB 约为125m ,乙建筑物的高度DC 约为38m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图形: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本题涉及两个直角三角形,应利用其公共边构造关系式,进而可求出答案.详解:如图,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则90AED BED ∠=∠=︒.由题意可知,78BC =,48ADE ∠=︒,58ACB ∠=︒,90ABC ∠=︒,90DCB ∠=︒. 可得四边形BCDE 为矩形.∴78ED BC ==,DC EB =.在Rt ABC 中,tan AB ACB BC∠=, ∴tan5878 1.60125AB BC =⋅︒≈⨯≈. 在Rt AED 中,tan AE ADE ED ∠=, ∴tan48AE ED =⋅︒.∴tan58EB AB AE BC =-=⋅︒ 78 1.6078 1.1138≈⨯-⨯≈.∴38DC EB =≈.答:甲建筑物的高度AB 约为125m ,乙建筑物的高度DC 约为38m .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首先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借助角边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难度一般.25.某化工材料经销公司购进一种化工材料若干千克,价格为每千克40元,物价部门规定其销售单价不高于每千克70元,不低于每千克40元.经市场调查发现,日销量y(千克)是销售单价x(元)的一次函数,且当x =70时,y =80;x =60时,y =1.在销售过程中,每天还要支付其他费用350元.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求该公司销售该原料日获利w(元)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该公司日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答案】 (1) y =﹣2x+220(40≤x≤70);(2) w =﹣2x 2+300x ﹣9150;(3) 当销售单价为70元时,该公司日获利最大,为2050元.【解析】(1)根据y 与x 成一次函数解析式,设为y =kx+b (k≠0),把x 与y 的两对值代入求出k 与b 的值,即可确定出y 与x 的解析式,并求出x 的范围即可;(2)根据利润=单价×销售量,列出w 关于x 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3)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w 的最大值,以及此时x 的值即可.【详解】(1)设y =kx+b(k≠0),根据题意得708060100k b k b +=⎧⎨+=⎩, 解得:k =﹣2,b =220,∴y =﹣2x+220(40≤x≤70);(2)w =(x ﹣40)(﹣2x+220)﹣350=﹣2x 2+300x ﹣9150=﹣2(x ﹣75)2+21;(3)w =﹣2(x ﹣75)2+21,∵40≤x≤70,∴x =70时,w 有最大值为w =﹣2×25+21=2050元,∴当销售单价为70元时,该公司日获利最大,为2050元.【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6.某通讯公司推出①,②两种通讯收费方式供用户选择,其中一种有月租费,另一种无月租费,且两种收费方式的通讯时间x(分)与费用y(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有月租的收费方式是________(填“①”或“②”),月租费是________元;分别求出①,②两种收费方式中y与自变量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请你根据用户通讯时间的多少,给出经济实惠的选择建议.【答案】(1)①30;(2)y1=0.1x+30,y2=0.2x;(3)当通话时间少于300分钟时,选择通话方式②实惠;当通话时间超过300分钟时,选择通话方式①实惠;当通话时间为300分钟时,选择通话方式①,②花费一样.【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当通讯时间为零的时候的函数值可以得到哪种方式有月租,哪种方式没有,有多少;(2)根据图象经过的点的坐标设出函数的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即可;(3)求出当两种收费方式费用相同的时候自变量的值,以此值为界说明消费方式即可.解:(1)①;30;(2)设y1=k1x+30,y2=k2x,由题意得:将(500,80),(500,100)分别代入即可:500k1+30=80,∴k1=0.1,500k2=100,∴k2=0.2故所求的解析式为y1=0.1x+30;y2=0.2x;(3)当通讯时间相同时y1=y2,得0.2x=0.1x+30,解得x=300;当x=300时,y=1.故由图可知当通话时间在300分钟内,选择通话方式②实惠;当通话时间超过300分钟时,选择通话方式①实惠;当通话时间在300分钟时,选择通话方式①、②一样实惠.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实数﹣3、x、3、y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M、N、P、Q,这四个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对应的点是()A.点M B.点N C.点P D.点Q【答案】D【解析】∵实数-3,x,3,y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M、N、P、Q,∴原点在点M与N之间,∴这四个数中绝对值最大的数对应的点是点Q.故选D.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24+2πB.16+4πC.16+8πD.16+12π【答案】D【解析】根据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半径为2、高为4的圆柱体的纵向一半,据此求解可得.【详解】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2×12•π•22+4×4+12×2π•2×4=12π+16,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得出几何体的形状及圆柱体的有关计算.3.按如下方法,将△ABC的三边缩小的原来的12,如图,任取一点O,连AO、BO、CO,并取它们的中点D、E、F,得△DE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ABC与△DEF是位似图形②△ABC与△DEF是相似图形③△ABC与△DEF的周长比为1:2 ④△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1.A.1 B.2 C.3 D.4【答案】C【解析】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①△ABC与△DEF是位似图形进而根据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得出②△ABC与△DEF是相似图形,再根据周长比等于位似比,以及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位似性质得出①△ABC与△DEF是位似图形,②△ABC与△DEF是相似图形,∵将△ABC的三边缩小的原来的12,∴△ABC与△DEF的周长比为2:1,故③选项错误,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④△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1.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图形的性质,中等难度,熟悉位似图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形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6个球,其中4个黑球、2个白球,从袋子中一次摸出3个球,下列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A.摸出的是3个白球B.摸出的是3个黑球C .摸出的是2个白球、1个黑球D .摸出的是2个黑球、1个白球【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不透明的袋子中总共有2个白球,从袋子中一次摸出3个球都是白球是不可能事件,故选B.5.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发布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12月,共有190家共享经济平台获得1159.56亿元投资,数据1159.56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 .81159.5610⨯元B .1011.595610⨯元C .111.1595610⨯元D .81.1595610⨯元 【答案】C【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 【详解】1159.56亿=115956000000,所以1159.56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15956×1011,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6.如图,线段AB 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 (2,2)、B (3,1),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 扩大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线段CD ,则端点C 的坐标分别为( )A .(4,4)B .(3,3)C .(3,1)D .(4,1)【答案】A【解析】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结合对应点坐标与位似比的关系得出C点坐标.【详解】∵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扩大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线段CD,∴A点与C点是对应点,∵C点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2,2),位似比为1:2,∴点C的坐标为:(4,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正确把握位似比与对应点坐标的关系是解题关键.7.估计19273⨯-的运算结果应在哪个两个连续自然数之间()A.﹣2和﹣1 B.﹣3和﹣2 C.﹣4和﹣3 D.﹣5和﹣4 【答案】C【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化简得19273⨯-=3﹣33=﹣23,然后根据二次根式的估算,由3<23<4可知﹣23在﹣4和﹣3之间.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和估算,关键是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计算,再二次根式的估算方法求解.8.如图是由三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细心观察图中几何体中正方体摆放的位置,根据左视图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判定则可.详解:从左边看竖直叠放2个正方形.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左视图是从物体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解答时学生易将三种视图混淆而错误的选其它选项.9.某公园里鲜花的摆放如图所示,第①个图形中有3盆鲜花,第②个图形中有6盆鲜花,第③个图形中有11盆鲜花,……,按此规律,则第⑦个图形中的鲜花盆数为()A .37B .38C .50D .51【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第①个图形中有3 盆鲜花, 第②个图形中有336+=盆鲜花, 第③个图形中有33511++=盆鲜花, …第n 个图形中的鲜花盆数为23357(21)2n n ++++⋯++=+, 则第⑥个图形中的鲜花盆数为26238.+=。
九下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教学案
九下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教学案南沙初中初三数学教学案教学内容: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课型:新授课学生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通过具体的一些实例,能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阅读新知识:如图所示,斜坡AB和斜坡A1B1哪一个倾斜程度比较大?显然,斜坡A1Bl的倾斜程度比较大,说明∠A′>∠A。
从图形可以看出,即tanAl>tanA。
(注:在修路、挖河、开渠和筑坝时,设计图纸上都要注明斜坡的倾斜程度)二、坡度的概念,坡度与坡角的关系如图,这是一张水库拦水坝的横断面的设计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坡度(或坡比),记作i,即i=________。
注:坡度通常用1∶m的形式,如上图中的1:2的形式。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
从三角函数的概念可以知道:坡度与坡角的关系是i=________。
显然,坡度越大,坡角_______,坡面就越_____。
三、例题讲解。
问题3、如图,水坝的横截面是梯形ABCD,迎水坡BC的坡角为30°背水坡AD的坡度i(即tan)为1:1,坝顶宽DC=2.5m,坝高4.5m。
求:(1)背水坡AD的坡角;(2)坝底宽AB的长。
拓展与延伸:如果在问题3中,为了提高堤坝的防洪抗洪能力,市防汛指挥部决定加固坝堤,要求坝顶CD加宽0.5m,水坡AD的坡度改为i为1:,已知堤坝的总长度为5km,求完成该项工程所需的土方(精确到0.1)四、练习:1.如图,一段路基的横断面是梯形,高为4.2米,上底的宽是12.51米,路基的坡面与地面的倾角分别是32°和28°,求路基下底的宽(精确到0.1米)。
tan32°=0.6249tan28°=0.53172.如图,一段河坝的断面为梯形ABCD,试根据图中数据,求出坡角α和坝底宽AD。
九年级数学下册 7.6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教案(2) 苏科版
教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3、思考与探索:大海中某小岛的周围10km范围内有暗礁。一艘海轮在该岛的南偏西55°方向的某处,由西向东行驶了20km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方向的另一处。如果该海轮继续向东行驶,会有触礁的危险吗?
四、拓展训练:
1、如图,为了测量电线杆的高度AB,在离电线杆22.7米的C处,用1.20米的测角仪CD测得电线杆顶端B的仰角a=22°,求电线杆AB的高度。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比较熟练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
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法及教具
分析:因为AB=AE+BE,AE=CD=1.20米,所以只要求出BE的长度,问题就得到解决,在△BDE中,已知DE=CA=22.7米,∠BDE=22°,那么用哪个三角函数可解决这个问题呢?显然正切或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给出仰角、俯角的定义
如右图,从下往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右图中的∠1就是仰角, ∠2就是俯角。
二、例题讲解
例2、为了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的高度,小明先站在地面上某点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27°,然后他向气球方向前进了50m,此时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40°。若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小明如何计算气球的高度呢(精确到0.01m)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苏科版7.6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说课稿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软件等技术工具。多媒体课件能够生动地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点。实物模型和数学软件则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利用实物模型或数学软件进行操作和实践,亲身体验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过程。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让其他同学和学习成果。最后,我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指导。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逐步呈现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回顾一下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框架。然后,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接下来,我会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标题和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把握知识结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知识点。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尽量使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示,并注意字体的清晰度和大小。
九年级数学下册7.6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教案新版苏科版
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清俯角、仰角和方位角;
(2)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借助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通过学生相 互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二: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驶,在A处看见灯塔B在海船的北偏东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到C处,发现此时灯塔B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到C处的距离.
互相讨 论,踊跃回答.
思考:(1)如何做辅助线?
教学 重点
利用俯角、仰角和方位角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情境创设
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A看一栋高楼顶部B处的仰角为30º,看这栋高楼底部C处的俯角为60º,若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90m,则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保留整数, ≈1.414, ≈1.732)(右图)
(2)设哪条线段为未知数计算最简单?
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
例题讲解
怎样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高度呢?明明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
先站在地面上某点处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27°,然后他向气球方向前进了50m,此时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 40°.若明明的眼睛离地面1.6m,如何计算气球的 高度呢?(右图)
(完整word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案
课题7.1正切(1) 自主空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切的概念, 能通过画图求出一个角的正切的近似值。
能运用正切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表示物体倾斜程度, 形成正切的概念的过程, 练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经历探索表示物体倾斜程度,形成正切的概念的过程,练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 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
学习难点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教学流程预习导航观察回答: 如图某体育馆, 为了方便不同需求的观众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台阶。
下列图中的两个台阶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图(1)图(2)[点拨]可将这两个台阶抽象地看成两个三角形答: 图的台阶更陡, 理由合作探究一、新知探究:1.思考与探索一:除了用台阶的倾斜角度大小外, 还可以如何描述台阶的倾斜程度呢?可通过测量BC与AC的长度,再算出它们的比, 来说明台阶的倾斜程度。
(思考: BC与AC长度的比与台阶的倾斜程度有何关系?)答: 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你还可以用其它什么方法?能说出你的理由吗?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与探索二:(1)如图, 一般地, 如果锐角A的大小已确定,我们可以作出无数个相似的RtAB1C1, RtAB2C2, RtAB3C3……, 那么有: Rt△AB1C1∽_____∽____……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_________=_________=……(2)由上可知: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 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这个角的邻边的比值也_________。
3.正切的定义如图, 在Rt △ABC 中, ∠C =90°, a 、b 分别是∠A 的对边和邻边。
我们将∠A 的对边a 与邻边b 的比叫做∠A_______, 记作______。
即: tanA =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写出∠B 的正切表达式吗? )试试看.4.思考: 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 α的正切值有什么变化? 二. 例题分析:例1:⑴某楼梯的踏板宽为30cm, 一个台阶的高度为15cm, 求 楼梯倾斜角的正切值。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学案及练习(共3课时)
§7.6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1)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知识要点】1.能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借助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把已知量与未知量联系在一起解决实际问题。
2.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这类问题重要辅助线。
【典型例题】1.“五一”节,小明和同学一起到游乐场游玩. 游乐场的大型摩天轮的半径为20m,旋转1周需要12min.小明乘坐最底部的车厢(离地面约0.5m)开始1周的观光,经过2min 后,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1).摩天轮启动多长时间后,小明离地面的高度将首次达到10m?(2).小明将有多长时间连续保持在 离地面10m 以上的空中?2.1.单摆的摆长AB 为90cm,当它摆动到AB’的位置时, ∠BAB’=11°,问这时摆球B’ 较最低点B 升高了多少(精确到1cm)?3.已知跷跷板长4m,当跷跷板的一端碰到地面时,另一端离地面1.5m.求此时跷跷板与地面的夹角(精确到0.1°).sin110.191︒≈cos110.982︒≈tan110.194︒≈sin110.191︒≈cos110.982︒≈tan110.194︒≈4.如图所示,电工李师傅借助梯子安装天花板上距地面2 .90m的顶灯.已知梯子由两个相同的矩形面组成,每个矩形面的长都被六条踏板七等分,使用时梯脚的固定跨度为1m.矩形面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为78°.李师傅的身高为l.78m,当他攀升到头顶距天花板0.05~0.20m时,安装起来比较方便.他现在竖直站立在梯子的第三级踏板上,请你通过计算判断他安装是否比较方便?课后练习:【基础演练】1.如图,秋千链子的长度为3m ,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两边的摆动角度均为30º。
求它摆动至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之差(结果保留根号).2.某商场门前的台阶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每级台阶的宽度(如CD)均为30cm ,高度(如BE)均为20cm .为了方便残疾人行走,商场决定将其中一个门的门前台阶改造成供轮椅行走的斜坡,并且设计斜坡的倾斜角为9°.请计算从斜坡起点A 到台阶前的点B 的水平距离.(参考数据:sin9°≈0.16,cos9°≈0.99,tan9°≈0.16)3.某大型超市为方便顾客购物,准备在一至二楼之间安装电梯,如图所示,楼顶与地面平行。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优课件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C
A 45° 30°
36
B
D
问题2:如图,飞机在距地面9km高空上飞行, 先在A处测得正前方某小岛C的俯角为30°,飞 行一段距离后,在B处测得该小岛的俯角为 60°.求飞机的飞行距离。
变一变:如图,飞机在一定高度上飞行,先在A处
测得正前方某小岛C的俯角为30°,航行10km
后,在B处测得该小岛的俯角为60°.求飞机的
练习:为改善楼梯的安全性能,准备将楼梯的 倾斜角由60°调整为45 °.已知调整后的楼梯比 原来多占地4米,求楼梯的高度.
D
AB
C
请你试一试: 升国旗时,某同学站在离旗杆底部24m处行
注目礼,当国旗升至旗杆顶端时,该同学视线的 仰角恰为30°,若双眼离地面1.5m,求旗杆的高 度.
B
A
C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2月13日星期日2022/2/132022/2/132022/2/13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2月2022/2/132022/2/132022/2/132/13/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2/132022/2/13February 13,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2/132022/2/132022/2/132022/2/13
7.6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
视线
O
仰角 俯角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优质课课件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高度。
A
BD
C
数学活动室
怎样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高度呢? 仪器:卷尺,测角仪
明明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 先站在地面上某点处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27°,然 后他向气球方向前进了50m,此时观测气球,测得 仰角为40°.若明明的眼睛离地面1.6m, 如何 计 算气球的高度呢?
C
A
B
D
s i n 2 7 ° ≈ 0 . 4 5 ,c o s 2 7 ° ≈ 0 . 8 9 ,t a n 2 7 ° ≈ 0 . 5 1 s i n 4 0 ° ≈ 0 . 6 4 ,c o s 4 0 ° ≈ 0 . 7 7 ,t a n 4 0 ° ≈ 0 . 8 4
练习:为改善楼梯的安全性能,准备将楼梯的 倾斜角由60°调整为45 °.已知调整后的楼梯比 原来多占地4米,求楼梯的高度.
D
AB
C
请你试一试: 升国旗时,某同学站在离旗杆底部24m处行
注目礼,当国旗升至旗杆顶端时,该同学视线的 仰角恰为30°,若双眼离地面1.5m,求旗杆的高 度.
B
A
C
•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5/92022/5/9May 9, 2022 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知识要点】
1.认清俯角与仰角
3.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将一般三角形问题,通过添加辅助线转化直角三角形问题。
【典型例题】
如图,AB 和CD 是同一地面上的两座相距36米的楼房,在楼AB 的楼顶A 点测得楼CD 的楼顶C 的仰角为45°,楼底D 的俯角为30°.求楼CD 的高。
若已知楼CD 高为30米,其他条件不变,你能求出两楼之间的距离BD 吗?
2.如图,飞机在距地面9km 高空上飞行,先在A 处测得正前方某小岛C 的俯角为30°,飞行一段距离后,在B 处测得该小岛的俯角为60°.求飞机的飞行距离。
3.如图,在一笔直的海岸线上有A,B 两个 观测站,A 在B 的正西方向,AB=2km,从A 测得船C 在北偏东60°的方向,从B 测得船C 在北偏西45°的方向.求船C 离海岸线的距离.
2.方位角: 如图,从O 点出发的视线与铅垂线 所成的锐角,叫做观测的方位角
4.气象局发出预报:如图, 沙尘暴在A市的正东方向400km的B处以40km/h的速度向北偏西600的方向转移,距沙尘暴中心300km的范围内将受到影响,A市是否受到这次沙尘暴的影响?如果受到影响,将持续多长时间?
5.如图, 海上有一灯塔P, 在它周围3海里处有暗礁. 一艘客轮以9海里/时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 行至A点处测得P在它的北偏东60度的方向, 继续行驶20分钟后, 到达B处又测得灯塔P在它的北偏东45度方向. 问客轮不改变方向继续前进有无触礁的危险?
课后练习:
【基础演练】
1.如图,一座塔的高度TC=120m,甲、乙两人分别站在塔的西、东两侧的点A、B处,测得塔顶的仰角分别为28º、15º。
求A、B两点间的距离_________(精确到0.1米)
︒≈︒≈)
(参考数据:tan280.53,tan1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