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考生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在失望中也能寻觅到期望,终将克服行将到来的高考。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二年级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期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高考考生。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五知识点1
(一)自然灾害的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质
2.灾前准备触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质的储备地点。

(1)救灾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2)救灾物质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态决定,关系到灾害产生进程中救援物质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救灾物质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3.承当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及专业救援队。

(二)自然灾害的灾中应急
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产生和灾情形成进程中立刻采取的行动和计策,
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灾害应急的范畴:非常广泛,一样应包括对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保护交通、通讯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讯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质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4. 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形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猜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自然灾害的灾后复原
1.灾后复原的目的:减轻灾害缺失和增强抗击能力
2.救济灾民的情势: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3.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五知识点2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散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固性强。

(2)地势地质背景:
①地势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育了多种有害生物。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存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常常以各种灾害的情势表现出来。

(2)承当能力和抵抗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当能力和防备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散布的不安稳性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五知识点3
1、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
(1)环境质量降落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增进人口转化-增加就业机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2)有利于改进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发展,有利于改进地区产业结构;
(3)推动工业发展-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4)推动科技进步——大城市是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换中心,增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提升;
(5)改变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分散渗透,全方位影响农村,利于城市与乡村间交换,缩乡发展差距。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
(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动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
(2)改进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3)对城市进行公道计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

4、着落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
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和谐,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为了使城市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和谐,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到此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