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学案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理解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机制。
掌握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基本过程,包括感觉的形成、传导和处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图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体感知机制的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树立关注自身健康、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机制。
2. 教学难点: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基本过程,特别是感觉的形成、传导和处理。
理解抽象的感觉机制和神经传导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人体感知器官模型、神经系统图示。
实验材料:盲杖、耳塞、眼罩等。
投影仪或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后练习题和答案。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课前预习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提问学生:“我们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引导学生思考人体感知的重要性。
简要介绍人体感知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解】(25分钟)1. 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器官(5分钟)利用人体感知器官模型,向学生介绍皮肤、眼睛、耳朵、鼻子和舌头等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强调每个器官在感知不同类型刺激中的作用,如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建立对人体感知器官的整体认识。
2. 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的联系(5分钟)利用神经系统图示,讲解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感觉神经末梢在感觉器官中的分布和作用,以及感觉信息如何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到大脑。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3. 感觉的形成、传导和处理(5分钟)详细讲解感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刺激的接收、转换和传导。
强调大脑在感觉处理中的核心作用,解释大脑如何解释和识别不同的感觉信息。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教学设计
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课教学设计岳阳市第五中学陈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听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2.难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测评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连续的过程。
2、尿的生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二)情境导入感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开始,而各种感觉在我们感知世界的活动中的作用却不是均等的。
科学研究表明:感觉=87%视觉+7%听觉+6%其他。
据此可知,视觉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其次是听觉。
那么视觉听觉分别是怎样形成的呢?(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三)学习程序1、学生课前独学:完成《全效学习》P43考点一眼和视觉、考点二耳和听觉知识清单,和本节《学案》。
2、学生课堂组学:各小组成员相互检查作业并讨论合作统一答案(组长根据完成情况给小组成员相应加减分),了解学习效果,并解决独学时存在的问题。
3、学生课堂展示:各小组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根据老师预设的展示问题派代表分别展示讨论结果,以清晰学习目标。
小组展示采取由代表引导讲述边画图边学习眼和耳的结构为主线,贯穿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的方法,学生层层递进理解记忆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
随后教师点评学习效果,解决共性问题及生成性问题。
预设展示问题:(1)用图解的形式画出眼球的结构、写出视觉的形成过程。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案1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案一)外层角膜(作用):________ 一、学习目标:眼球壁巩膜(作用):___________ 1、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1、眼球的结构中层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并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
3、关爱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作用_______________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层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视觉形成的过程。
晶状体(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玻璃体:特点_________ (二)学习任务:任务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拓展反思: 1、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部分,是_______,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黑眼珠”实际上是_____,它决定着眼睛的颜色。
结合课本P3眼球的结构彩图,阅读记忆,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2.眼球的下列结构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晶状体:________;瞳孔:______;视网膜:______;脉络膜:_______ 3.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友情提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原理。
拍照时镜头起调节物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作用,胶卷有感光作用任务二:视觉的形成过程阅读课本P4,尝试解决下列问题:_ 1、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___________,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并经过________的________,最终落在_______上,形成一个_________。
视网膜上有______________,这些细胞将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传给____________,人就产生了________。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章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导学案(含答案)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习目标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重点]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重点]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4.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眼球⎩⎪⎪⎨⎪⎪⎧眼球壁⎩⎪⎨⎪⎧外层⎩⎨⎧ :透过光线巩膜:保护眼球中层⎩⎨⎧ :调节进入眼球的光亮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遮光形成暗室内层— : 晶状体:有 的作用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后的透明胶状物2.【生活链接】(1)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部分,是________,“黑眼珠”实际上是________,它决定着眼睛的颜色。
(2)根据以下材料,请你填一填。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原理。
拍照时镜头起调节物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作用,胶片有感光作用。
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________,而视网膜则相当于________,瞳孔相当于________。
视觉的形成过程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________上,形成一个________。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________传给________,人就产生了__________。
2.猫能通过____________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人的瞳孔也是这样。
在不同强度的光线下,人的瞳孔会发生变化:光强时,瞳孔________;光弱时,瞳孔________。
3.【思维拓展】(1)眼球的基本结构中,具有折射光线作用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瞳孔的大小调节是由______________控制的。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原稿)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得感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眼得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得功能。
2、说明视觉形成得过程.3、说出近视得成因及预防得方法。
4、养成良好得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眼球得结构2、视觉产生得过程.教学难点:近视得成因及预防得方法课前准备:眼球模型教学用PPT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假如您在用餐,您会瞧到饭菜得形状与颜色,闻到饭菜得气味,尝到饭菜得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得温热,当然,您还会听到家里人得说话声.您能说出上述五种感觉分别来自身体得哪个部位吗?学生回答:嗅觉、味觉、热觉、触觉、痛觉等,鼻子、舌、皮肤等器官。
老师小结:人体得各种感觉就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得感受器获取得。
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比如皮肤里得感觉神经末梢。
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通常称它们为感觉器官,如眼就是视觉器官,而就是听觉器官。
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得信息中,70%左右来自于视觉.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心灵得窗户——眼睛得结构与视觉得形成。
展示学习目标,依托导学案,自主学习大屏幕展示自主学习提纲:1、结合课本79页插图,人眼球得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就是怎样得?2、视觉就是怎样形成得?当我们由黑暗进入明亮区域或由明亮进入黑暗区域,瞳孔就是怎样变化得?3、近视得原因就是什么?应配什么镜加以矫正?互动一: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得时间熟悉眼球得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得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得功能.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
教师强调:我们俗话说得白眼珠(白眼球)与黑眼珠(黑眼球)指得就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
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互动二:小组讨论分析人眼球结构与照相机结构示意图,那么,眼球得晶状体、瞳孔、脉络膜与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得什么结构?学生回答: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底片)互动三:视觉得形成过程1、请大家根据眼球得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得途径就是怎样得?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各组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解说,其她组进行补充。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复习学案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学案茅箭区实验学校杜雪平亲爱的同学们,希望这份学案能成为你们学习的“指向标”。
从现在起,把每一步当作向上攀登的台阶,开始我们的登山之旅吧!一:自主复习导航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中,同桌两个同学可以通过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记忆。
(一)眼和视觉、近视极其预防1、描述眼球的基本结构2、说说下列各个结构的功能?a瞳孔 b角膜 c晶状体 d巩膜 e视网膜3、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瞳孔→(折射作用)→玻璃体→ .(形成物像)→刺激对敏感的细胞→视神经→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
4、视觉感受器位于什么结构上?视觉的形成部位在哪?5、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呢?矫正近视眼采用什么方法?6、你能记住保护眼睛的“三要”和“四不看”吗?(温馨提示:记住它,你只是完成了学习目标;坚持做好它,你才最终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爱护我们的眼睛吧!)拓展提升1、人们常说照相机的成像跟人的眼球成像的原理相同,根据你对眼球的认识,想一想,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2、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你看到远处一只美丽的蝴蝶由远及近向你翩翩飞来,你能说说在你欣赏蝴蝶的过程中,你的晶状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假设你的视力正常)试着说出该结构具体的调节方式:(请选择“曲度大”和“曲度小”)看远处看近处(二)耳和听觉1、描述耳的各部分结构。
2、听觉形成的过程:外界声波→收集→→鼓膜(产生)→→内对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的一定区域。
3、视觉感受器位于什么结构上?视觉的形成部位在哪?4、保护耳朵,我们应该做好哪些?5、人体除了眼和耳还有哪些感觉器官?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拓展提升1、一个战士在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了。
初步检查,发现他的鼓膜等耳的结构没有损伤。
你认为,这位战士失去听觉,可能是哪部分结构发生病变?2、国庆60年庆典时,礼炮官兵在发炮的瞬间,均张开口,为什么?二、合作交流探究(一)小组交流学法指导:请将你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对于比较长的问题,写出关键字、词即可。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导学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导学案篇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导学案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导学案主备人:卢仁林审核人: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概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3.说出近视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措施。
重难点: 1.了解人的眼球、耳的基本结构。
2.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3.了解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轻松起航1. 把下列结构及其功能配对瞳孔折射光线 . 半规管,前庭收集声波晶状体通光. 耳廓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视网膜感光. 鼓膜产生振动2.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等的折射,最终落在上,形成一个物象。
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传给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3.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经过传到,其振动通过传到,刺激了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4.物象只有落到视网膜上,看到的物体才最清晰,如果晶状体调节负担过重,使其过度变(填“凹”或“凸”)甚至眼球前后径过,远处物体光线就落在视网膜,(填“前”或“后”)就形成眼,可佩戴镜矫正。
5预防近视眼要做到“ ”和“ ”。
6.战士在战场上遇到巨大的炮声是,应迅速。
试试身手1. 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物象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C . 视网膜,大脑皮层 D. 大脑皮层,视网膜2.在眼的折光系统中,能通过调节改变曲度的是()A.晶状体 B.玻璃体C. 角膜D.瞳孔3.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位于()A. 小脑B. 大脑C. 耳蜗D.半规管和前庭4.听觉形成的部位是()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听觉中枢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在接受信息的数量居第一位。
在下列眼球中能形成物象的是()A.角膜B.晶状体C.视网膜D.瞳孔6.下列不属于近视眼特点的是()A.眼球前后径过短B.晶状体曲度过大C.成像于视网膜之前D.看不清远处的物体7. 下列哪种结构受损,不会影响人的听力()A.听觉中枢B.耳蜗C.鼓膜D.耳廓8.人的瞳孔的大小能改变吗?9. 识图作答:根据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你能看到远处的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是落在[]上,这个信息通过[],传到,而形成视觉。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导学互动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导学互动教案第一章:人体感知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感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人体感知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1.2 教学内容:引入人体感知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感知的重要性。
讲解人体感知的基本原理,包括神经系统的参与和信息的传递。
介绍人体感知的主要方式,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1.3 互动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感知的重要性的看法和经验。
视觉猜谜游戏: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图像,提高视觉感知能力。
第二章:视觉感知2.1 教学目标:了解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掌握视觉感知的要素和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讲解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包括眼睛的结构和视觉信息的传递。
介绍视觉感知的要素,如颜色、形状、大小和距离。
讨论视觉感知的影响因素,如光线、视角和视觉错觉。
2.3 互动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视觉感知的经验和观察。
视觉实验:学生通过观察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探讨视觉感知的要素。
第三章:听觉感知3.1 教学目标:了解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掌握听觉感知的要素和影响因素。
3.2 教学内容:讲解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包括耳朵的结构和听觉信息的传递。
介绍听觉感知的要素,如音调、音色、响度和节奏。
讨论听觉感知的影响因素,如声音的来源、距离和噪音。
3.3 互动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听觉感知的经验和观察。
听觉实验:学生通过听不同音调和音色的声音,探讨听觉感知的要素。
第四章:嗅觉和味觉感知4.1 教学目标:了解嗅觉和味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掌握嗅觉和味觉感知的要素和影响因素。
4.2 教学内容:讲解嗅觉和味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包括嗅觉和味觉感受器的结构和信息的传递。
介绍嗅觉和味觉感知的要素,如气味和味道的种类和强度。
讨论嗅觉和味觉感知的影响因素,如食物的温度、口感和环境中的气味。
4.3 互动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嗅觉和味觉感知的经验和观察。
嗅觉和味觉实验:学生通过尝试不同气味和味道的食物,探讨嗅觉和味觉感知的要素。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学案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习目标1.熟记眼球的基本结构、耳的基本结构;2.熟记视觉的形成;熟记听觉的形成。
3.了解眼以及耳的卫生保健。
导学提纲[1] :无色,可以透过外膜 [2] : 色,坚固, 内部结构 [3] :有 ,中央的小孔叫 眼球壁 中膜 [4] :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5] :营养眼球,形成暗室1.眼球 内膜[6] :有 细胞,能感受光的 [7]房水内容物 [8] :透明,有 ,像 ,能 [9] :透明胶状物质2.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 、 、 和 ,再经过 等的折射作用,在 形成物象,刺激视网膜上的 ,产生 ,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 ,产生视觉。
[1] :收集外耳 [2] [3] 3.耳 中耳 [4] [9]内耳 [7] 感受 位置变动 [8] 维持[6] 内有 感受器[5] 由 通向4、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 ,引起鼓膜的 。
振动经 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 ,产生 ,神经冲动沿着 ,传到大脑皮层的 产生听觉。
5、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暗室分别相当于眼睛的 、 、 、 。
6、近视:晶状体 ,或者眼球的前后径 ,远处物体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 ,因而看不清 处的物体。
可以配戴 矫正。
7、耳的卫生保健:(1)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 张开;或闭嘴,同时双手 ,以保持 ,以免震破鼓膜。
(2)鼻咽喉受感染,病菌可能通过 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可以用 漱口。
8、人体的感觉器官有 、 、 、 、 。
点击中考1、中国人是黄皮肤黑眼睛,欧洲人是白皮肤蓝眼睛,决定眼球颜色的结构是( )A 、角膜B 、虹膜C 、晶状体D 、视网膜2、(2009泉州)若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看到的就是模糊不清的物像,你知道这叫什么眼及就应该如何矫正吗( )A.近视眼、戴凸透镜B.远视眼、戴凸透镜C.近视眼、戴凹透镜D. 远视眼、戴凹透镜3、(2009丰南区) “红灯”的光线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 )①角膜 ②晶状体 ③视网膜 ④瞳孔A .①④②③B .④①②③C .①②④③D .②①④③ 4、(2009济南) 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B .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C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D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5、(2009济宁) 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 视网膜、视神经B. 视觉中枢、视网膜C. 视网膜、视觉中枢D. 角膜、视觉中枢 6、(2009宁夏)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不小心戳穿某结构导致耳聋。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人体感知环境(复习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人体感知环境(复习教案)人体感知环境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感知环境的基本形式、特点及主要感官的功能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体感知环境的基本形式及主要感官的功能特点。
2. 难点:学生对于研究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录音机、实验器材、教学图片等。
2. 教学材料:学生课本、生物实验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约10分钟)1. 讲师通过相关图片和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你们知道你们能够感知到什么吗?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感知到的事物和环境都有哪些?”2. 学生听到问题后,思考一分钟,并跟同桌商讨。
然后,学生举手回答自己的答案。
讲师可以依次请几个学生回答,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最后,提到人类感知环境的方式有很多,但人类主要依赖于五个感官。
步骤二:知识讲解(约15分钟)1. 讲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五个感官的名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并学生一起读出这五个单词。
2. 讲师依次对五个感官进行简要的解释,包括每个感官的特点、主要的感知对象和功能。
带领学生了解每个感官的作用,并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步骤三:实验探究(约30分钟)1. 讲师介绍一个生物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并提醒学生关注实验的步骤和结论。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3-4人,根据实验指导书按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分享,例如:使用嗅觉感知环境的实验中,一组使用了香水,一组没有使用香水,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总结出使用香水的组能够感知到香味,没有使用香水的组无法感知到香味。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不同感官感知到的事物是有差异的。
八年级生物复习学案7(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八年级生物复习学案(7)—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基础知识。
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球的结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
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俗称“ ”,有保护作用);中膜包括虹膜(俗称“ ”,中央有 )、睫状体(作用: )和脉络膜。
内膜是指 ;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对光线有 作用)和玻璃体。
(2)视觉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 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 最终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 传给 ,形成视觉。
(3)由白亮进入黑暗环境时瞳孔 ,反之变 。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 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 ,物象落在视网膜的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佩戴 加以矫正。
(4)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 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 传到内耳,刺激 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 传到 ,形成听觉。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避免将鼓膜振破。
2.神经系统大脑 :有感觉、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多种神经中枢脑 小脑:作用中枢神经 :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 系统 脊髓 功能:对刺激做出反应,有基本反应的神经中枢功能:脑与躯体、内脏之间联系的通路周围神经系统: 、(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又叫神经细胞,由和 组成。
功能是 。
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反射指人体通过 ,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 。
反射分为 和复杂反射。
神经 系统简单反射是,神经中枢位于,复杂反射是,神经中枢位于。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组成:—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
4.激素调节(1)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并随着输送到全身各处,人体的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像汗腺、皮脂腺、胃腺、肠腺等一般具有导管,他们的分泌物经导管排出,这样的腺体称为。
七年级生物下册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案1(全国通用版)(全国通用版)
国通用版)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阅读教材78——79页文字资料,思考:
1、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探究二:视觉的形成
阅读教材79——80页文字资料,思考:
1、人体视觉形成的过程?
2、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探究三:近视眼原理及预防
阅读教材80——83页文字资料,思考:
1、近视眼形成的原理?
2、怎样预防近视眼?
二、随堂检测
1.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
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2.小明经常长时间看漫画书而导致了近视,则他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近视镜是()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变色镜
3.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今年我国爱眼日的活动主题为“目”浴阳光,预防近视.以下说法中不利于保护视力的做法是()
A.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B.看书时间长了,抬眼向远处眺望
C.发现视力下降,立即配戴近视眼镜
D.持续使用的电脑时间不超过1小时
国通用版)
参考答案
随堂检测:
1.B
2. B
3. C
【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教案
单页
导学结合
沟通你我
内 容 设 计 区
导学设计 错题更正
磁 村 中 学 导 学 案
学科 课型 学 目 重 难 习 标 点 点 生物 课题 课时
第一节人体对外 界环境的感知
主备人 教案序号主备日期 来自改日期11、掌握眼球的结构及其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2. 描述眼球的结构、主要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 程。3.了解近视的成因及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
学
上课 时间
学习任务三:探究瞳孔对眼的调节作用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人的瞳孔大小能改变吗? 2、作出假设:学生根据提供的以下情境作出假设:从明处到暗处,和从暗处到明 处的生活情境,以及猫的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 3、制定实验方案(提示:可利用手电筒); 4、讨论和完善方案; 5、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远视眼 近视眼 2. 如图为眼球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物像刺激了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 ]_____传入_____产生视觉。 (2)人从明处到暗处瞳孔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 (3)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使[ ]_____过度变凸,失去调节的灵活性,而造 成假性近视。 (4)有的失明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请你推 断,原因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发生了病变。
晶状体曲度 (过 大或过小) 眼球前后直径 (过长或过短) 物像位置(视网膜 前或后) 纠正方法(佩戴 凸透镜或凹透 镜)
一、情境引入: 创设课堂情境:一学生在闭目的前提下,用手摸不同的物体。分析:为什么人不用 眼看,用手摸也能知道某物体的形状、大小、凉热等特点。 学习任务一:认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阅读教材的“观察与思考”整体感知人眼与照相机的结构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明确: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就是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原理。拍照时镜头起调节物距 (像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作用,胶卷起感光的作用。眼球的晶状体相当 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 卷。) 3、观看教材 P3 图Ⅳ-46,认识插图中眼球各部分的名称,小组成员互相指认眼球 的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功能。 4、展示学习成果,组与组之间相互提问。 5、尝试应用: (1)同桌对视,观察眼球的结构。判断你所观察到的是眼球的什么结构。 (2)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黑眼珠”分别指的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1、阅读教材视觉形成的过程,结合课件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过程,尝试用文 字和箭头表示出视觉形成的过程。 2、反思:物像是在什么地方形成的,视觉是在什么地方形成的? 3、思考:失明有多少种可能的原因?
整理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复习学案
第五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课时)复习学案 一、知识回顾(一)眼球的结构外膜:角膜( 聚光 作用) 巩膜 ( 作用)虹膜 (调节 大小) 规律:亮 小 暗 大眼球壁 中膜 睫状体(调节 晶状体 曲度) 规律:近 大 远 小 1、眼球 脉胳膜(营养 眼球)内膜:视网膜(上有 感光 细胞,接受光刺激,产生神经兴奋)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最主要的 结构)、玻璃体(支撑眼球)有人把人眼比作一架照像机,则镜头为 ,光圈为 ,胶卷为 2、视觉的形成:光线→ → → →玻璃体→ 成像(引起神经兴奋)→ →大脑皮层的 视觉 中枢→视觉 3、近视 假性近视: 过度变凸,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 方 真性近视: 过长(应配带 透镜矫正) (二)耳的结构外耳:耳郭( 声波)、外耳道( 声波) 4、耳 中耳:鼓膜、听小鼓(传导和放大声波) 鼓室:内有 管连通 和内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半规管和前庭(与维持 和晕车有关)5、听觉的形成:声波→ → → → (产生神经冲动)→与听觉有关神经→大脑皮层的 听觉 中枢→形成听觉6、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有的乘客通常会咀嚼口香糖或不断做吞咽动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使 张开,以保持 内外的气压平衡,防止其损伤。
(三)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由 、 和 组成。
其中 和 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 ; 和 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 。
2.①是 ,它的表层叫做 ,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又称为 。
②是 ,它的主要功能是 。
③是 ,它有一些调节 、 、 的中枢。
3.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 产生 ,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映传到 ,是 与 、 之间联系的通道。
4.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 ,分布在 、 的皮肤和肌肉里。
由脑发出的神经叫 ,大都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四)神经元 1.神经元又叫 ,是构成神经系统 和 的 ,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长的突起外面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 。
学案1: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2.视觉形成的过程。
3.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学习重点和难点: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2.视觉形成的过程。
3.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学习过程:【前置学习】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见书P89)2.视觉的形成:(1)成像:(2)形成视觉:3.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由于眼球__________过长,或晶状体______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___透镜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合作探究】探究1 近视眼的原因由于眼球__________过长,或晶状体______过大,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物像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___,而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2 近视眼的矫正方法由于近视眼的原因是过长,或晶状体过大,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 ____。
因此,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就是让物像落在_____________.【达标拓展】1.眼球中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位于()A.玻璃体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角膜2.夏日晴天中午,小明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刚走进电影院时和寻找到最前排18号座位时,眼球内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A.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B.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C.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D.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3.人眼球的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A.镜头、光圈和胶卷B. 胶卷、镜头和光圈C. 光圈、镜头和胶卷D. 镜头、胶卷和光圈4.为了预防近视眼,应该是()A.走路看书B.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C.不躺卧看书D.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5. 眼球内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A.晶状体B.角膜C.玻璃体D.瞳孔6. 学校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这引起了人们对中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下列对眼球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的“黑眼珠”主要由虹膜决定的B.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脉络膜C.通过调节瞳孔大小可以看清明暗处的物体D.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容易使晶状体曲度过大造成近视7.眼带给我们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多彩,那么眼里有哪些神奇的结构让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呢?(1)填出下列结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2)人的“白眼仁”部分就是眼球壁的________________.(3)眼球的结构中具有感光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丰富的血管,对眼球起营养作用的是_____.A.① B.② C ③ D.④ E.⑤F.⑥ G.⑦ H.⑧(4)明明的老师在讲述这部分知识时,把眼球的结构和全自动照相机相对比,其中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眼球结构是[②]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光圈的眼球结构是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底片的眼球结构是[⑤]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自动调焦结构的眼球结构是[③]___________.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答案 C C C C A B7.(1)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睫状体④虹膜⑤视网膜⑥脉络膜⑦巩膜⑧视神经⑨玻璃体.(2)巩膜(3)E F(4)②晶状体瞳孔⑤视网膜③睫状体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耳朵的基本结构2.听觉形成的过程。
第六章第一二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神经系统的组成》复习导学案
第六章第一二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神经系统的组成》复习导学案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_【课标要求】1.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2.人体通过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3.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考点突破】考点一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无色,透明,可以透光:白色,称白眼球,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有色素,称黑眼珠,中央是,可调节进入眼球的光量眼球壁睫状体: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有色素,遮光形成暗室:内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物像形成的地方,是视觉感受器。
内容物:折射光线,通过调节曲度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透明胶状物质,能折光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瞳孔→(折射光线)→玻璃体→(形成物像,视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3.近视形成与矫正: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或晶状体曲度过,物像落在视网膜的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矫正:戴透镜4.预防近视:三要四不看三要:读书姿势要正确,看书一小时左右要远眺几分钟,要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习题巩固】1.(2018广东)通过屏蔽蓝光可降低电子屏幕辐射本身对眼球成像部位的影响,该部位是() A.视网膜B.角膜C.视神经D.晶状体2.(2019黑龙江)下列分别是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和丁B.甲和丙C.乙和丁D.乙和丙3.(2019乐山)眼球里有一个能折射光线的结构,它能灵敏调节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个结构是()A.角膜B.晶状体C.瞳孔D.视网膜4.(2019绥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视力的是()A.在强光下看书B.看电视一小时,向远处眺望几分钟C.采用正确的读书姿势D.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考点二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外耳耳郭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接受声波,产生振动耳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半规管内耳前庭: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听觉感受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3.耳和听觉的保护(1)减少和消除噪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4.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
5.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
学习过程:
小结:从外界获取信息,大多是来自 ,依靠的器官是 ; 第二位 ,依靠的器官是 ;其它 ,依靠的器官分别是 。
任务一:眼和视觉(自主完成)
1、 能够填写眼球的各部分名称与功能 [2] [1] [3] [4] [5] [6] [7] [8] [9] [10]
1、眼球的结构中,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有色素,中央有小孔的是________,
它中央的孔叫________,是光线的通道;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的是________;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的是_______。
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的是_______。
2、若把眼睛比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光圈相当于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___;若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_________就相当于明亮的玻璃。
3、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经过__________等的_______,最终落在__________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
__________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__________的一定区域,产生视觉。
4、眼睛通过_______调节晶状体曲度,而瞳孔的大小由_________调节,光线由强变弱时瞳孔的变化是___________。
5、长时间近距离看书造成近视眼会使_______平滑肌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致使晶状体的曲度_______造成的。
远处物体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方的眼,称近视眼,可配带______镜纠正。
巩固提升:
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
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关爱低视力患者,提高康复质量”。
目的是唤起全球重视盲症、视力损害以及视力受到损害者的康复问题。
右图是眼球
结构示意图,请你据图回答问题:
(1)当你刚进电影院时伸手不见五指,此时2的大小变化是 ,这种变化是由 调节的。
(2)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看不见周围的
物体,可推测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或 。
(3)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 ] ,如果调节负担过重,就易形
成近视眼。
物像只有落到[ ] 上,我们才能看清的物体,近视眼可以配带装有 的眼镜加以矫正。
(4)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为
了预防近视,你打算怎样做? 。
任务二:耳和听觉(自主完成)
1、耳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耳的结构中,与位置变化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_________传到 _________,_________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_________,刺激了____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_________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3、当遇到巨大声音响时,应迅速 _________,
其原因是可以使_________张开,保持_________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_________。
4、患鼻炎时,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毒从_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巩固提升:
右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看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优美动听的歌声。
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 ] 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 ] 。
(2)乘坐飞机时,在飞机降落的过程中,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
其目的是使[ ] 张开,从而保持[ ] 内外的气压平衡。
(3)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使人惊醒。
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 。
(4)老年人大多数“耳背”,只有大声说话,才能勉强听清楚,推测其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或[ ] 。
达标检测:
1.通常说外国人的眼睛是蓝的,中国人的眼睛是黑的,这种颜色的区别实际在于眼什么结构?()A. 虹膜 B. 巩膜 C.结膜 D.脉络网2.春暖花开的日子,人们观赏姹紫嫣红的景色依靠()
A、眼球
B、大脑
C、眼和大脑
D、视网膜
3.小强的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
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 )
A.凸透镜、凹透镜B.凹透镜、凸透镜C.都是凸透镜D.都是凹透镜
4.眼球里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A.角膜B.巩膜C.脉络膜D.视网膜
5.近视眼的根本原因是()
A.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B.角膜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
C.玻璃体变凸不能恢复原状D.视网膜变凸不能恢复原状
6.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是因为()
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B.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C.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7.东西方有黑眼珠和蓝眼珠之分,这与人眼的()结构有关。
A.角膜B.瞳孔C.虹膜D.巩膜
8.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能够()A.传递声波B.感受外界刺激C.收集声波D.产生神经冲动9.人体的听觉感受器位于()A.半规管B.前庭C.耳蜗D.鼓室10.呼吸道感染的时候,还可能会发生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进入中耳,是通过下列结构中的()A.前庭B.外耳道C.咽部D.咽鼓管11.两学生用尖锐的器物挖耳屎,以至戳伤导致耳聋的结构是()
A.外耳道B.听小骨C.鼓膜D.耳蜗
12.眼球中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结构是()
A.角膜B.玻璃体C.房水D.晶状体
13.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A.减缓紧张情绪B.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到损伤
C.避免呕吐D.进行深呼吸
14.形成视觉和听觉的部位是()A.晶状体和鼓膜B.视网膜和耳蜗
C.视神经和位听神经D.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15.由远眺转为看书时,瞳孔和晶状体分别是()
A. 扩大.曲度增加B.缩小.曲度增加C.扩大.曲度减小D.缩小.曲度减小16.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
A.声波→鼓膜→三块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B.声波→鼓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三块听小骨→听觉中枢
D.声波→鼓室→三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17.看图完成下列各题(1)你能看到远处的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是落在[]上,形成一个物像,这个信息通过[],传到,而形成视觉。
(2)眼球里有一个能灵敏调节曲度的结构,即[],它有折射光线作用。
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它的凸度增大,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造成近视眼。
(3)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瞳孔、和,并经过等的折射,最终落在上,形成一个物像。
物像信息通过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4)人在黑暗和明亮处都能看清物体是由于[ ] 的大小可以调节,它是虹膜中央的圆孔。
(5)“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是说眼的感觉很灵敏,其原因是在[ ] 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