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14a49225c52cc58ad6be61.png)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简答题(复习题部分答案)P22./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答: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购买者的1元钱支出等于卖者1元钱的收入,买卖双方的交易是等价交换,因此交易对买卖双方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因此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都相等。
5、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
各举一个例子.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
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实际GDP,而不用名义GDP?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
由于实际GDP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实际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8、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
答: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GDP是过上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高的GDP并不是福利的完美衡量指标,因为存在着5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1)无工作的增长。
(2)无声的增长。
(3)无情的增长。
(4)无根的增长.(5)无未来的增长。
P39/2.描述使消费物价指数成为生活费用一个不完善衡量指标的三个问题。
答:消费物价指数的目的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但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
这个指数有三个广泛承认但又难于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替代倾向。
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它们并不都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高。
第七讲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七讲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https://img.taocdn.com/s3/m/6dd55c86b9d528ea81c779a4.png)
一、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
经济学原理之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 经济学原理之十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 的权衡取舍。 的权衡取舍。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1958年,Phillips在英国《经济学杂志》发表文章, 年 在英国《 在英国 经济学杂志》发表文章, 论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论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低失业的年份往往有高通货膨胀, 低失业的年份往往有高通货膨胀,高失业的年份 往往有低通货膨胀。 往往有低通货膨胀。
11
失业率= a(实际通货膨胀 实际通货膨胀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 a(实际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这个式子把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实际通货膨 这个式子把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 胀及预期的通货膨胀联系起来了。 胀及预期的通货膨胀联系起来了。 如果经济有菲利普斯曲线: 如果经济有菲利普斯曲线: = π−1 − 0.5(u -0.06 菲利普斯曲线 π ) 那么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多少? 那么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多少?要使通货膨 胀减少5%,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胀减少
产量
失业 率
15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销售价格的事件。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销售价格的事件。 这使经济的总供给曲线移动, 这使经济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 移动。 移动。 在20世纪70年代,当欧佩克削减产量并提高石油世 20世纪70年代, 世纪70年代 界价格时,决策者面临了两次选择。 界价格时,决策者面临了两次选择。扩大总需求以 对付失业,就将进一步提高通货膨胀。 对付失业,就将进一步提高通货膨胀。紧缩总需求 以对付通货膨胀,就将进一步增加失业。 以对付通货膨胀,就将进一步增加失业。
曼昆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归纳
![曼昆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b1ab6e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8.png)
16、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 的短期权衡取舍。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7、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 波动。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1、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2、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3、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4、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5、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6、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 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 的影响。
13、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4、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 品与劳务量。
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在一种物品的生产者之间的比较。
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在一种物品的生产者之间的比较。
3、进口: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4、出口: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1、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经济学原理(宏观)第八讲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原理(宏观)第八讲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权衡取舍](https://img.taocdn.com/s3/m/78c53184680203d8ce2f242a.png)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b) 菲利普斯曲线
物价 水平
AS2
通货膨 总供给
AS
4… 这 给 决 策 者 一 种 失 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
B
胀率
3… 提 高 了物价 水平…
P2
B A
1. 总 供 给 不 利 的移动… 总需求
A
不利的权衡取舍。
P
PC2
菲利普斯曲线 P C
0
0
Y2
Y
2… 降 低 了 产 量…
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1.1958 年,英国经济学家 A.W.Philips 提出通胀与失业的交替关系。 通货膨胀率
(每年百分比)
6
B
2
A 菲利普斯曲线
0
4
7
失业率(百分比)
2.用 AD-AS 模型可以解释:
(a)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物 价 水 平
106 102 A B
(b) 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总供给
通货膨胀率
《经济学原理》 (宏观)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贾男
第八讲 通货膨胀与 失业的短期权衡取舍
(Chap 35) 原理十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引言: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是不合意的,通胀与失业之和称为痛苦指数。长期中,二 者是独立的, 失业由劳动市场的特征决定; 通胀由货币增长决定。 但短期中, 二者是相关的。
(每年百分比)
B 6 高总需求 低总需求
0
2
0 4
A
菲利普斯曲线
7,500 8,000 (失业7%) (失业4%)
产量
产量是 8000
(百分比) 产量是失业率 7500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中英文对照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中英文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31969214a8114431b90dd8ad.png)
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他们分别是:十大经济学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为了获得一件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
决策需要对目标进行比较。
People Face Trade offs. To get one thing, you have to give up something else. Making decisions requires trading off one goal against another.例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军事上所占的资源越多,可供民用消费和投资的资源就会越少。
同样,政府用于生产公共品的资源越多,剩下的用于生产私人品的资源就越少;我们用来消费的食品越多,则用来消费的衣服就越少;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越多,那么用于休息的时间就越少。
十大经济学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决策者必须要考虑其行为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Decision-makers have to consider both the obvious and implicit costs of their actions.例子:某公司决定在一个公园附近开采金矿的成本。
开采者称由于公园的门票收入几乎不受影响,因此金矿开采的成本很低。
但可以发现伴随着金矿开采带来的噪声、水和空气的污染、环境的恶化等,是否真的不会影响公园的风景价值?尽管货币价值成本可能会很小,但是考虑到环境和自然生态价值会丧失,因此机会成本事实上可能很大。
十大经济学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的决策者当且仅当行动的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成本时才采取行动。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A rational decision-maker takes action if and only ifthe marginal benefit of the action exceeds the marginal cost.例子:“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
通货膨涨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通货膨涨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https://img.taocdn.com/s3/m/07b9440fde80d4d8d15a4ff2.png)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
• 菲利普斯曲线看来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可 能的通货膨涨-失业结果的菜单。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20世纪60年代,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得出结 论:通货膨涨和失业在长期是不相关的。
• 因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自然失业率水平的 垂线。 • 货币政策在短期有效但长期不是。
图 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沃尔克的反通货膨涨
• 当保罗.沃尔克在20世纪70年代担任美联储主 席时,通货膨涨被广泛认为是国家的首要问 题之一。 • 沃尔克在降低通货膨涨上成功了(从10%降 到4%),但是是以高失业为代价的(1983 年失业率近10%)。
格林斯潘时代
• 担任美联储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时代从有利 的供给冲击开始。
• 1986年,欧佩克成员打破了限制供给的协议。 • 这引起通货膨涨下降与失业减少。
图 11 沃尔克的反通货膨涨
通货膨涨率
(年百分比)
10
1980 1981
A
1979
8
1982
6
1984 1987 1985
4
C
B
1983
2
1986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失业率(百分比)
图 12 格林斯潘时代
通货膨涨率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 • 一个供给冲击将直接改变厂商的成本, 进而促使他们调整产品的价格. • 经济体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图8.a) • 结果导致菲利普斯曲线也相应的发生 了移动(图8.b)
图 8 总供给的不利冲击
(a)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物价水平 AS2 总供给 AS P2 P B A 通货膨涨率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e3de9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f.png)
但是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 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 工人就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社会上无法形成新 增投资。这时通货膨胀增加,失业率并不减少,因此菲利普斯曲线 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而且, 从长期来看,经济中能够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因 此,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失业率 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政策不 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
在上图中,横轴Y表示国民收入,纵轴P表示价格,AS代 表社会总供给,AD代表社会总需求,Y1是充分就业时的国民 收入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社会总需 求的增加会使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由于还未实现充 分就业,所以国民收入从y0增加到Y1,而价格水平仍为P0。 当总需求继续增加,需求曲线从AD1移动到AD2,由于已经 实现充分就业,所以国民收入仍为Y1,而价格水平从P0上升 到P1,即由于总需求过度而产生了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基本 符合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进入70年代末期, 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又不存在这种关系了。
通货膨胀失业权衡取舍A
![通货膨胀失业权衡取舍A](https://img.taocdn.com/s3/m/9e03b024a5e9856a56126045.png)
Quantity of Output
图2. 菲利普斯曲线如何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相关
(a)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b) 菲利普斯曲线
物价 水平
通货膨胀率 短期总供给
(每年百分比) 每年百分比) 每年百分比
106 102 A
B
6
B
高总需求 2 低总需求
A
菲利普斯曲线
0
7,500 8,000 (失业7%) (失业4%)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 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 If policymakers expand aggregate demand, they can lower unemployment, but only at the cost of higher inflation. • If they contract aggregate demand, they can lower inflation, but at the cost of temporarily higher unemployment.
Copyright © 2004 South-Western
总需求、总供给与菲利普斯曲线
•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短期中出现的通货 膨胀与失业的结合是由于经济沿着短期 总供给曲线的总需求曲线移动。
Copyright © 2004 South-Western
Aggregate Demand, Aggregate Supply, and the Phillips Curve • The greater the aggregate demand for goods and services, the greater is the economy’s output, and the higher is the overall price level. • A higher level of output results in a lower level of unemployment.
10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
![10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4321c778168884868762d63f.png)
六:政策含义 货币政策是否应该按规则制定? 货币政策是否应该以零通货膨胀为目标?
总结和练习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总需求变动时,失业和 通货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在自然率时的一条垂直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会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的变化而 移动。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会由于供给冲击而移动。 ●反通胀的代价取决于人们通胀预期的变化速度。
例1、假设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5%,根 据以下情况,请画出相关的菲利普斯曲 线,并标出每种情况在图中的位置。
实际通货膨胀率 A B C D 5% 3% 5% 3% 预期通货膨胀率 3% 5% 5% 3%
例2、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 A 假设人们由于对经济前景的悲观而减少 了消费,则对经济有何影响?政府可以 通过政策使经济回到原来的位置吗? B 假设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则对经济有何 影响?政府可以通过政策使经济回到原 来的位置吗?
三、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预期通货膨胀 1、方程式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a(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
2、短期预期通货膨胀不变,失业与实际通货膨 胀负相关 3、预期通货膨胀变化,菲利普斯曲线移动 4、预期通货膨胀等于实际通货膨胀,菲利普斯 曲线垂直。 5、短期到长期的过程 现实的检验: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
四、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 1、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 使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 利普斯曲线移动的事件。 2、不利的供给冲击:使菲利普斯曲线右移, 更加不利。
五、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1、牺牲率:在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 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 2、短期:反通胀的牺牲大 3、理性预期与无代价的反通胀 理性预期 政策与理性预期的形成 理性预期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64bdf61f5335a8102d22069.png)
金融计量学论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摘要:最早系统性研究通胀与失业率之间相关性的经济学家,可能是在英国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
他在1958年发表的《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中,根据将近100年的数据,验证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两者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萨缪尔森用美国的数据,验证了菲利普斯原理,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随后便把菲利普斯曲线改造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作为新古典综合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解释通货膨胀。
提出了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两者呈现的反向对应变动关系,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当物价上涨时,失业率下降,而物价下降时,失业率上升。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1962年则提出,在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1986年,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指出了菲利普斯曲线分析的一个严重缺陷,即它忽略了影响工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
由此,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即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ation Rate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Abstract: The first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rate of economists, may be on the British New Zealand economists phillips. In 1958 he published the "1861-1957 British unemployment and money wag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change", according to nearly 100 years of data, verify the unemployment rate and monetary wage rate between present nega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In 1960, American economists Thoreau and samuelson with America's data to verify the phillips principle to samuelso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neoclassical synthesis then gave phillips curve reconstruction for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t it as the new classical comprehensive theory, a part of the explanation for inflation. Puts forward the unemployment rate and price increase rate both present reverse corresponding fluctuation relationship, in an economic cycle when prices are rising, unemployment rate, and deflate, rising unemployment. American economists Mr Ken in 1962 is put forward, in the unemployment rate and economic growth rate has reverse corresponding fluctuation relationship. In 1986,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monetarism, American economist Milton friedman pointed out the phillips curve analysis of a serious defect, namely it ign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wage change an important factors: workers about inflation expectations. People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is high, the nominal wage increase faster. Thus, Milton friedma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hort-term phillips curve, i.e., the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remains unchanged, said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urve, additional expected phillips curve.Key word: the inflation rate the unemployment rate Phillips Curve0引言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高速增长都是经济政策的中心问题。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PPT课件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a4b65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9.png)
失业与通货膨胀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通胀与失业的关系这一话题吸引了过去半个世 纪最重要的一些经济学家的注意力。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is a topic that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of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sts of the last half-century.
(a) AD-AS模型 The Model of AD and AS
(b) 菲利普斯曲线 The Phillips Curve
Price Level
106 102
短期AS
Short-run Inflation Rate
AS
(percent per
B
高AD
year)
6
B
A
High AD
0 7,500
(unemployment is 7%)
低AD Low AD
Quantity
of Output
8,000
(unemployment
is 4%)
2
0
4
(output is
8,000)
A
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
7
Unemployment
(output is Rate (percent)
7,500)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 争论问题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 争论问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长期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The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9913a93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1.png)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经济学模型。
它是由20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提出的,他发现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高;而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越低。
这一理论对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探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以及其对经济政策的启示。
一、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两个关键的宏观经济问题。
常规经济学认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较低时,劳动力市场紧缩,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企业需要提高工资以留住或吸引员工,从而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
相反,当失业率较高时,劳动力市场松弛,企业面临雇佣劳动力成本的压力,降低工资或缩减用工规模,导致通货膨胀率下降。
然而,这种关系并非是唯一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增长、供给冲击等。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地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方法。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因素:供给和需求。
供给方面,失业率的变化主要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
当劳动力市场紧缩时,企业会提高工资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导致失业率下降。
需求方面,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水平。
当经济增长迅速,需求上升,企业为了满足需求会提高产品价格,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的具体表现形式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的不同。
在发展中国家,菲利普斯曲线通常呈现为正相关,即失业率的升高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在发达国家,菲利普斯曲线通常呈现为负相关,失业率的降低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三、菲利普斯曲线对经济政策的启示菲利普斯曲线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菲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权衡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目标。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短期取舍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短期取舍](https://img.taocdn.com/s3/m/9e3849a40029bd64783e2cf5.png)
厦门大学 邓明
适应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惯性可以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来解释: 如果物价已上升,那么人们会预期物价将继续上升, 短期的总供给曲线(取决于预期的物价水平)将向上 移动,直到有外生时间改变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 为了不是经济衰退,总需求曲线也必须向上移动,这 样会使得通货膨胀预期巩固。 当然,如果政府不怕衰退,那么总需求就会稳定,总 供给的向上回引起衰退,衰退导致的高失业将降低通 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导致通货膨胀惯性的消失。 政府是如此的两难!!
厦门大学 邓明
理性预期与无痛苦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π= πe -β(μ- μn)+v πe是影响通过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取舍关系的重要因 素, πe是如何形成的? 适应性预期:πe = π-1 理性预期:人们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 (包括关于现在政府的信息)来预测未来。由于政府 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影响通货膨胀,因此预期的 通货膨胀应当取决于实际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理性预 期理论认为,货币或财政政策会影响通货膨胀预期。 理性预期认为,如果人们理性地形成自己的预期,那 么通货膨胀惯性会小得多。
衰退会改变失业者(降低他们的工作技能、对工作的态度) 衰退会改变工资的决定方式(让一些局内人变成局外人)
• •
厦门大学 邓明
附录:一个大型综合模型
产品市场均衡(IS):Y=C(Y-T)+I(r)+G+NX(ε) 货币市场均衡(LM): M/P=L(i,Y) 外汇市场均衡: NX(ε)=CF(r-r*)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i=r+πe 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 ε=eP*/P 总供给: Y=Y+α(P-Pe) 产出的自然水平: Y’=F(K’, L’)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共35页文档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共3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53e02760029bd64793e2cc5.png)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 权衡取舍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20110719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20110719](https://img.taocdn.com/s3/m/18365958561252d381eb6e17.png)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可信任的低通货膨胀承诺可
以通过引起预期的迅速调整而降低反通货膨胀的 代价
32
美联储用更快的货币增长来 抵消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价 格冲击 结果: 高预期通货膨胀使菲利普斯 曲线进一步向右移动 1979年,石油价格再次上涨, 联储面临更艰难的权衡取舍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8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价格冲击
通货膨胀率 (年百分比)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失业率 (百分比)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有什么关系?长期内呢?
什么因素会改变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关系? 减少通货膨胀的短期成本是什么? 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
都很低?
1
介绍
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不相关的: 通货膨胀率主要取决于货币供给的增长率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市场势力,
66 67 65 64 63 62 1961
6
8பைடு நூலகம்
10 失业率 (百分比)
15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
中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 的事件
例如: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6
不利供给冲击如何移动菲利普斯曲线
美联储主席保罗· 沃尔克 在经济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的1979年底被任命为 美联储主席 转而实行反通货膨胀的政策
1981-1984年: 由于当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联储必须实行 非常紧缩的货币政策来降低通货膨胀 反通货膨胀成功:通货膨胀率从10% 降到 4%, 但却以高失业率为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A. 总需求低,低通货膨胀,高失业率
P
通货膨
胀率
SRAS
B 105
5%
B
A
103
AD2
3%
AD1
Y1 Y2
Y
4%
B. 总需求高,高通货膨胀,低失业率
A PC
6% 失业率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移动
▪ 结果:反通货膨胀引起的失业比传统牺牲率估计
的要小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
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
▪ 在经济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的1979年底被任命为
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中,货币增长越快只会导致通货膨胀率越高
P
LRAS
P2
通货膨 胀
高通 胀
LRPC
P1
AD2 低通
胀
AD1
Y 自然产量率
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10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菲利普斯曲线的破灭
通货膨胀率 (年百分比)
10
8
6
4
2
0 0
20世纪70年代初期:虽然
通货膨胀率很高,失业率
还是在上升
费里德曼和菲
利普斯解释:
73
69 70 71
68
72
66
67
62
65
1961
64 63
人们对通货膨 胀的预期赶上 了现实
2
4
6
8 10 失业率 (百分比)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0
0
2
4
6
8 10 失业率 (百分比)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 反通货膨胀:降低通货膨胀率 ▪ 为降低通货膨胀率,美联储必须降低货币增长率,
以减少总需求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
▪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
中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 的事件
▪ 例如: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价格冲击
每桶原油价格 1/1973 $ 3.56 1/1974 10.11 1/1979 14.85 1/1980 32.50 1/1981 38.00
美联储用更快的货币增长来 抵消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价 格冲击
结果: 高预期通货膨胀使菲利普斯 曲线进一步向右移动
1979年,石油价格再次上涨, 联储面临更艰难的权衡取舍
使理论与证据一致
▪ 来自20世纪60年代的证据:
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理论(弗里德曼与费尔普斯):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 为使理论与证据相一致,弗里德曼与费尔普斯引
进了一个新的变量:预期通货膨胀 – 衡量人们预 期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幅度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C. 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至 4%。重复B过程 D. 如果自然失业率下降到 4%,画出新的长期菲利普
斯曲线,再重复B过程
14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主动学习 1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价格冲击
通货膨胀率 (年百分比)
10 8 6 4 2
74 73
81 75
80 79
78
77 76
1972
供给冲击和 预期通货膨 胀率的上升 使联储面临 更艰难的权 衡取舍
菲利普斯曲线:一个政策菜单?
▪ 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能影响总需求,菲利
普斯曲线给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可以选择各种 经济结果的菜单:
▪ 低失业与高通货膨胀 ▪ 低通货膨胀与高失业 ▪ 两者之间的任何情况 ▪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数据支持菲利普斯曲线。
许多人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稳定可信的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菲利普斯曲线的证据?
通货膨胀率 (年百分比)
10
8
在20世纪60年代, 美国政策制定者选择 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
代价来降低失业率
6
4
68
66
2
67 65
62 1961
64 63
0
0
2
4
6
8 10 失业率(百分
比)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 意味着反通货膨胀的成本可能要小得多……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理性预期与无代价地反通货膨胀
▪ 如果联储向每个人做出降低通货膨胀的可信承诺 ▪ 那预期通货膨胀会下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下
不利供给冲击如何移动菲利普斯曲线
SRAS向左移动,价格上升,产出与就业下降
P
通货膨
SRAS2
胀率
B P2
SRAS1
P1
A
B A
PC2
AD
PC1
Y2 Y1
Y
失业率
随着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都上升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参考答案
预期通货膨 胀率的上升 使菲利普斯 曲线向右移 动
自然失业率 的下降使两 条曲线都向 左移动
in fla tio n ra te
LRPCD
PCB
LRPCA
7
6
5
4
PCD
3
PCC
2
1
0 012345678
u n e m p lo ym e n t ra te
15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1968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爱德蒙·费尔普斯指出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是暂时的
▪ 自然率假说:认为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最
终要回到其正常率或自然律的观点
▪ 这是基于古典二分法和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 反通货膨胀要忍受一段时间的高失业与低产量
▪ 牺牲率:在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
失的百分点数▪ 牺牲率一般算:5 ▪ 就是说通货膨胀率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在这种转变中
每年必须牺牲的产量是 5%
▪ 这种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可以在几年之内分摊,例如:为
使通货膨胀率降低6个百分点
▪ 可以牺牲一年GDP 的30% ▪ 或者牺牲三年内每年GDP的10%
第20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 期权衡取舍
大连理工大学 管经学部 授课老师:刘玉海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 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有什么关系?长期内呢? ▪ 什么因素会改变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关系? ▪ 减少通货膨胀的短期成本是什么? ▪ 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都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失业率
=
自然
失业率 –
a
实际通 货膨胀
–
预期通货 膨胀
在短期中 美联储可以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而使 实际通货膨胀高于预期通货膨胀
在长期中 预期通货膨胀与现实相符,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 率,无论通货膨胀是高还是低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PC2 PC1
失业率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