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课后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考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林奈的双名法使得每一种生物都只有一个学名
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C.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属、科、种
D.松鼠和啄木鸟同属于鸟纲动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重要方法,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
林奈创立的双名法规定,每种生物只能有一个学名,这个学名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属名+种加词,A正确;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B错误;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C错误;松鼠属于哺乳纲,啄木鸟属于鸟纲,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双命名法、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2.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保护丹顶鹤等鸟类。

以上两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A.迁地保护、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自然保护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D.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

所以建立的东北虎繁育中心以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丹顶鹤等鸟类,属于就地保护。

故选:A。

【点睛】
掌握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采取的一定的措施,结合题意,仔细分析,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个体大小
B.同一分类单位中的生物,其特征也不完全相同
C.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D.分类单位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种是最小的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

【详解】
A.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A错误。

B.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共同特征较多,但不完全相同,B正确。

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C正确。

D.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多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D.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正确。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和潜在价值,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B正确。

C.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为外来物种一旦适应环境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正确。

故选:C。

【点睛】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5.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
C.分类的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D.分类单位越小,其中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就越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故A正确。

B.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性状)和生理功能方上的相似程度等方面的特征,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故B正确。

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从小到大是种、属、科、目、纲、门、界,故C错误。

D.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依据和分类单位等级的大小、关系。

6.2019 年的澳洲山火整整肆虐了 4 个多月。

你认为这场大火会破坏()
A.物种的多样性B.遗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其他三项都对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

【详解】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遗传的多样性也称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的细胞内具有成千上万个基因,由于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2019 年的澳洲山火整整肆虐了 4 个多月,大量动物被烧死,造成生物种类的减少,使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同时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2019 年的澳洲山火破坏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故选D。

【点睛】
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是解题的关键。

7.脊椎动物是指
A.有脊柱的动物B.陆生动物C.水生动物D.高等动物
【答案】A
【解析】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8.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家鸽B.蚯蚓C.青蛙D.鲫鱼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3)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详解】
A.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家鸽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A正确。

BCD.蚯蚓是环节动物,青蛙是两栖动物,鲫鱼是鱼类,都属于变温动物,BCD不正确。

【点睛】
关键知道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大都具有冬眠现象,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方式。

9.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
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10.我国各地已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B.迁地保护濒危植物
C.就地保护濒危生物D.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详解】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又叫就地保护。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迁地保护是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故不属于自然保护区。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注意理解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1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高温灭菌②接种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④恒温培养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配置培养基一高温灭菌一接种一恒温培养。

【详解】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因此首先③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①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②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④恒温培养。

可见C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

12.根据下表数据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偷猎 B.栖息地丧失 C.外来物种 D.其他原因
【答案】B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受威胁的原因有:偷猎占23%、栖息地的丧失占40%、外来物种入侵占16%、其他原因占21%,表明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
鸟类减少的原因:偷猎占18%;栖息地的丧失占59%;外来物种入侵占12%;其他原因占11%.表明威胁鸟类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

因此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都是栖息地的丧失。

13.在动物的栖息环境中对动物加以保护的方式属于
A.易地保护 B.就地保护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 D.既不属于就地保护也不属于易地保护
【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在动物的栖息环境中,对动物加以保护就属于就地保护。

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大面积减少会危害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大批引进外来物种可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
D.控制蚊、蝇等有害动物数量不破坏基因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大面积减少后,动物的栖息地也会大量减少,森林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没有了生产者动物会缺少食物,破坏了食物链,导致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A正确;
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B错误;
建立自然保护区,将生物连同其生活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这样不但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也包括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正确;
对于鼠、蚊、蝇等有害动物,我们要适当控制其数量,减低其危害,反而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D正确。

15.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这主要体现了()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遗传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分析解答。

【详解】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

说明生物种类很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6.豆目部分植物的分类图解。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绿豆与合欢更近
B.绿豆和菜豆这两种植物十分相似
C.合欢和紫檀的共同点比绿豆和紫檀的共同点多
D.合欢、紫檀等物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点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点越多。

【详解】
A.由分类索引可知,绿豆和菜豆同属,绿豆与合欢同目,属比目小,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绿豆与合欢更近,故A正确。

B.绿豆和菜豆同属,绿豆与合欢同目,绿豆与紫檀同科,属、科、目中属最小,绿豆和菜豆同属,相似度最高,故B正确。

C.合欢与紫檀同目,绿豆与紫檀同科,科比目小,合欢和紫檀的共同点比绿豆和紫檀的共同点少,故C错误。

D.据图可知,合欢、紫檀等植物所处的分类等级是种,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生物的分类等级,明确各等级之间的大小及亲缘关系。

17.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过多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B.物种退化
C.食物链中弱肉强食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其中主要的是栖息地的丧失。

【详解】
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在适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还有滥捕乱杀、偷猎等,也使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因此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过度的狩猎和采伐,对栖息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18.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中,“属”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仅比较动物的形态结构,就能对动物进行分类
C.越小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
D.越大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多
【答案】C
【解析】
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不是属,A错误;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所以仅比较动物的形态结构,不
能对动物进行分类,B错误;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C正确;
越大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少,不是越多,D错误。

19.三峡大坝建成并蓄水后,有些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挽救这些生物,最好采取下列哪项措施()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
C.将受到威胁的生物易地保护
D.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据此答题。

【详解】
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它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三峡大坝修建后,原有的生态系统就不存在了。

已经不再适合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了,这时迁地保护,即易地保护是最好的补充办法.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自然保护区。

20.如表是普通小麦、水稻和陆地棉的分类情况,下列有关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普通小麦和水稻同科不同属,亲缘关系更近
B.普通小麦和陆地棉不同目,共同特征更多
C.普通小麦与陆地棉没有共同特征
D.表格中分类单位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目、科、属、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分类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点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点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麦和水稻是同科不同属,分类单位小,亲缘关系更近,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普通小麦和陆地棉不同目,共同特征更少,B错误。

C.普通小麦与陆地棉都属于种子植物门,C错误。

D.表格中分类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目、科、属、种,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分类的有关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