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人教第10讲亲情篇父母之爱教师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公开课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公开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0af58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b.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公开课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故事、讨论、口语交际等多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机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对父母之爱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
但他们还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如何用恰当的语言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此外,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2.让学生学会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如何用恰当的语言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学会如何用恰当的语言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素材,如父母之爱的小故事、学生自己的亲情故事等。
2.准备讨论话题,如“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我们如何回报父母的关爱”等。
3.准备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口语表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父母之爱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5ee18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7.png)
教案: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3.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提高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父母之爱的相关故事和事例,感受父母的爱。
2.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3. 学习如何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提高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提高交际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2. 学具: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学生分享自己感受父母之爱的事例。
二、学习父母之爱的故事和事例(1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父母之爱的故事和事例。
2. 学生认真倾听,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三、口语交际训练(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交流分享。
四、学习倾听和理解他人(10分钟)1. 教师通过事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板书设计:父母之爱伟大无私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感悟日记。
2. 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之情。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父母之爱的故事和事例,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同时,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提高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发言。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父母之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d77984910ef12d2af9e7ca.png)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统编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为“父母之爱”,交际话题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当下社会中的确有部分学生忽略了父母付出的真情关爱。
因此,本口语交际的话题设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单元整体来看,本话题与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相契合的。
本单元围绕“舐犊之爱”安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阅读课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和习作“我想对您说”也紧扣“亲情”这一人文主题来展开,充分体现“以阅读促进说写表达”的教材编排特点。
“父母之爱”教材文本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话题引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父母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
该引言虽寥寥数语,但富有启发性,不但简洁明了地揭示了此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更引导学生联系各自的真实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共性和个性的深入思考。
教材的第二部分提供了三个模拟情境:李刚的父亲表达爱时非常“严苛”,考试不好就会“训斥”,最后又用“爱你”来进行“心理绑架”。
王小雅对孩子非常关心,从生活到学习包办一切,但“无微不至”的爱却让孩子在失去帮助时手忙脚乱。
陈敏的爸爸经常和他下象棋,周末带他看电影爬山,这样的关爱具体有效,能从身心各方面帮助孩子成长。
仔细研究发现,这三个情境具有典型性,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又从不同角度切入,有利于学生在全面思考、有效交流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又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你怎么看待以上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教材要求学生紧扣事例来谈看法,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本次交际内容属于“观点对话”类的范畴,需要学生明确自己在口语表达和交流时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要挖掘父母之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
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容易忽略细节,易说大话空话且不能用恰当事例支撑自己的观点;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口语交际 《 父母之爱》教案+反思(1课时6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口语交际 《 父母之爱》教案+反思(1课时6页)](https://img.taocdn.com/s3/m/e4cfbbb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d.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反
思(1课时6页)
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是深厚无私的,懂得感恩父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2. 教学重点
•思考并表达自己对父母之爱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深刻含义,引导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4. 教学准备
•教材《父母之爱》课文,多媒体教具。
5.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引发学生对家庭和父母关系的思考,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2.阅读课文(15分钟)
–学生阅读课文《父母之爱》,教师讲解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3.课堂讨论(20分钟)
–学生围绕父母之爱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4.情感体验(10分钟)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父母之爱,增强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悟。
5.反思与总结(10分钟)
–结合课堂讨论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今天学到的东西。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心得体会,要求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父母之爱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很多孩子只是停留在感受父母的疼爱和呵护上,没有深刻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的一切。
因此,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体验,从而更好地学会珍惜和感恩父母的付出。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多启发学生表达情感和情绪,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沟通思想,又表达情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父母之爱 》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父母之爱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05c96d69eae009581bec31.png)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活动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父母之爱,它是本单元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
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这不但为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实际发表看法开拓了思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待孩子的几个小片段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联系实际谈一谈当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经历时,自己是怎么做的,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发表看法与简述处理方法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使学生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懂得与人交流要尊重、理解对方。
3.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锻炼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
4.引导学生明白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重点难点:1.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才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积极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时要观点明确、材料合理,要尊重对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具体事例。
课时安排:1课时一、回顾课文,切入话题1.展示本单元一组课文,包括课题和每课的主要内容,利用课文切入话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
有人说,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读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吧。
2.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预设:学生以“父母的爱是(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自由地交流阅读感受。
先是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自由表达见解。
明确: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片段、某一个细节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交流示例: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后深有感触。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2ea3e5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17.png)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关于口语交际和父母之爱的知识,能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孝心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口语交际和父母之爱的重要性。
2. 掌握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难点: 1. 学生情感体验的转化为语言表达。
2. 学生如何在口语交际中表达真实的感受。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口语交际和父母之爱的重要性,通过阅读相关课文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和理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2. 方法:1.教师引导: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父母之爱的话题。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
3.听读训练: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课堂点评:教师对学生表达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真实感受。
四、教学步骤1. 热身•通过一段亲情小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亲情的重要性。
2.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引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思考。
3.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父母之爱》,理解文中所传达的父母之爱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家庭情况,分享彼此对父母之爱的感受。
5.口语交际练习•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6.课堂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7.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口语交际和父母之爱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真实、表达能力有限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下节课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等更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父母之爱。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d43e50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d.png)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感恩父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爱这一方面,还需要进行指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对父母的关爱视而不见,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父母的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感受、交流,学生能够发现父母对自己的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难点: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爱,如何发现、感受父母的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父母的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用于展示父母之爱。
2.学生准备关于父母之爱的故事、例子等,用于课堂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之爱的伟大,如:“你能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吗?他们是如何关心你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发现父母对自己的爱。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关于父母之爱的故事、例子等。
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分享的故事、例子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况,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30b22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a.png)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感恩和回报。
2. 培养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的能力,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父母之爱的名言警句,理解父母的爱是伟大和无私的。
2. 分享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
3.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感恩和回报。
难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父母之爱的名言警句卡片3. 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素材4. 角色扮演道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问候,导入新课。
2. 利用PPT课件展示父母之爱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其含义。
二、学习父母之爱(10分钟)1. 分享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父母的爱的表现,让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
三、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
2. 学生扮演父母和孩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次口语交际中的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父母之爱伟大无私感恩回报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回家后,与父母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分享彼此的心情和故事。
课后反思:本次口语交际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但在角色扮演中,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还不够流畅,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语表达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交际技巧。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让他们明白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父母的爱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父母的爱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8d2585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6.png)
五、案例亮点
1.情感共鸣:本案例通过展示父母关爱子女的照片和故事,以及课文中的生动情节,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深刻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从而更加珍惜和感激父母的付出。
2.情景创设: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情景创设的方法,如角色扮演和亲情体验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母的爱。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父母的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五)作业小结
1.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对父母的理解与感激。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4.在下一次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部分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朗读、讨论、表达中,学会理解、感恩父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的能力。
2.分析课文中的三个故事,提炼出父母爱的共同特点,如无私、奉献、包容等。
3.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理解父母的爱,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4.举例说明父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回报父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话题:父母的爱体现在生活中的哪些细节?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10课《家人的爱》教学活动设计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10课《家人的爱》教学活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85f9fda76e58fafbb00365.png)
第10课《家人的爱》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在细节中发现、理解家人的爱,感受家的温暖。
2.感受一家人的相互关爱,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寻找藏起来的爱1.观察:课前学生观察家人在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可以用简笔画、文字记录、拍照等形式写在记录单上。
2.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情况,将记录单和大家分享。
3.统计:算一算,家人每天在家里做各种事情用多少时间,其中大约有多少时间是用在我们身上的。
4.讨论:这些时间家人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什么?5.提问:平时你还能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家人的爱,你有哪些新的发现?6.小组讨论:面对下面同学的想法,你怎样看?你能从中感受到家人的爱吗?想法一:小亮的父母外出务工,只有过节的时候才能回到家里来。
每周爸爸妈妈打来电话时,小亮都觉得父母不爱自己。
想法二:丽丽喜欢一条漂亮的裙子,爷爷奶奶认为丽丽已经有几件裙子了,没有给丽丽买。
丽丽觉得爷爷奶奶不爱自己。
(1)提问:你们平时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2)提问:当父母外出务工时,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你们了解过吗?(3)播放:外出务工父母的录音。
父母讲解外出务工是想让家里的生活更好一些,在外务工时,每天心里都想着自己的孩子,惦记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4)提问:你认为丽丽的爷爷奶奶爱她吗?为什么?7.小结:也许家人不能每天和你们生活在一起,也许家人不能满足你们的所有要求,但是家人对你们的爱是无处不在的。
爱藏在家人的叮嘱中,藏在家人的动作里……家人的爱陪伴我们成长。
【设计意图】教科书中“家人的爱藏在哪里”以疑问句的形式呈现,指引学生寻找家中的爱。
本活动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透过“藏”去寻找,在细节中发现、感受、理解家人的爱。
活动二:绘本故事中的爱1.阅读:学生读绘本故事《肩头上的爱》。
2.续演故事:两个同学一组,分角色表演《肩头上的爱》。
提示学生思考,故事会怎样发展下去,小朋友和奶奶分别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4a343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f.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口语交际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而无私的,并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他们对父母的爱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表达。
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对父母的行为和关爱可能会有抵触情绪,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爱,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受。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爱。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父母之爱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道具:准备一些与父母生活相关的道具,如衣物、食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父母关爱子女的图片,如父母为子女做饭、陪子女学习等,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同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爱。
慈母情深五年级语文全文
![慈母情深五年级语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8851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f.png)
慈母情深五年级语文全文《慈母情深》是梁晓声的一篇记事散文,收录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课。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和无私,以及“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全文如下:我想对母亲说:“母亲,谢谢你!”母亲靠出租两三间房屋的微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为了多收些租金,她宁愿住在阴暗潮湿的小屋里,把宽敞明亮的大房间让给房客住。
我念小学二年级那年,母亲对我说:“咱们家太穷了,实在没有钱供你上学。
要不,你就退学吧。
”我低头不语,泪水快要流出来了。
可我又是多么渴望读书啊!每天放学回家,看见小伙伴们在村头树下玩耍,我就躲到一边去看书。
晚上,没有钱买灯油,我就借着月光或捉来一些萤火虫来照亮书本。
就这样过了半年时间,家里实在太困难了,母亲含泪把我领回了家。
一天,我在街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5元钱。
回到家里,我对母亲说:“妈,我在大街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不少钱呢!”母亲接过钱包一数,脸色顿时变得十分严肃。
她说:“孩子,拾金不昧是做人的根本道德要求之一。
你应该把这钱还给失主。
”我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上学时,我把钱包拿给了老师。
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
我心里高兴极了。
回到家里,我对母亲说:“妈,今天我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母亲听了非常高兴地说:“孩子,你能拾金不昧真是好样的!”后来,我上了中学。
由于学校离家很远,每个星期我都要走十几里路往返两次。
为了节省开支,母亲给我买了一辆旧自行车。
每当周末回家时,我总是骑着这辆旧自行车赶路。
有一次下大雨,路上泥泞不堪。
我穿着一双破胶鞋走在烂泥地里一步一滑。
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就在这时,我看见远处有一位妇女正朝这边走来。
她走近了,我才发现她就是母亲。
原来,母亲看我一个星期没回家,放心不下,就顺着我从学校回家的路来看我了。
当母亲看到我满身污泥、一身雨水地躺在地上时,她一下子扑过来把我抱在怀里痛哭起来……赏析:《慈母情深》一文主要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对母亲神态变化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通过对我和母亲之间对话、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通过对母亲对我成长过程中所做事情的描述来表现母爱伟大无私的主题思想。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b5744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a.png)
●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他们就 倾注了自己无私的爱,但是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父母 的爱是如潮般的鼓励,或是如当头棒喝般的批评;是生活中耐心 地陪伴、无微不至地照顾;甚至是无休止地唠叨、溺爱和打 骂….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对父母之爱的看法吧!
●自主阅读"小贴士"的内容,跟同桌交流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父母之爱
交际内容
•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评价事例中父母的做法,客观地看待父母 之爱。
交际指导
• 1.联系生活,搜集材料。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有没有遇到 过文中几个小朋友类似的经历。
• 2.确定观点,大胆发言。发言时,要先表明你对事例中的爸爸 妈妈的做法所持的态度,再说明理由。
• 3.组内交流,耐心倾听。小组内进行交流,倾听他人的意见, 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组合作,根据要求进行交流:你如何看待以上事例中 父母的做法?生活中遇到类似经历时,你是怎么做的?
课堂总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不仅学会了与他人交流的方法,也 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的认识。
• 面对父母不同方式的爱,我们要多理解父母。当他们关心你时, 请你表示感谢;当你的看法和他们不同时,要在尊重的基础上试 着和他们谈谈。其实,感谢和沟通都是爱父母的表现。希望我们 和父母之间因交流而变得更加亲密!
这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我们来 讨论一下吧。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
再见
交际小贴士 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尊重别人的观点,对极回应。别人的发言给予积
全班交流对交际要点的理解
• 1)观点明确: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2)选材恰当:材料和观点要有一致性。材料的来源可以多种多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536bf4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5.png)
教案: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感受家庭的温暖。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美德。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4.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父母之爱的相关故事,感受父母的爱。
2.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
3.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场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学习父母之爱的故事,感受父母的爱,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 难点: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父母之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2. 新课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父母之爱的相关故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场景。
5. 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板书设计1. 父母之爱2. 尊敬父母3. 孝顺父母4. 表达对父母的爱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作文。
2. 让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父母之爱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感受,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详细描述了课堂的结构和内容,但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和吸引人,可以对这一部分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
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者一个真实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39f79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c.png)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3.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教学过程板块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以下事例。
李刚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
批评完之后,爸爸对李刚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2.过渡:同学们认为李刚的爸爸爱李刚吗?3.学生自由发言。
4.回顾这个单元的课文主题,梳理这几课中的父母是怎么表达爱的,引出“父母之爱”话题,板书课题。
板块二交流观点,畅所欲言1.讲自身事例,感悟父母深情。
(1)按照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讲述。
认真倾听;表达清楚;文明有礼;大胆发言。
(2)分享父母爱自己的生活片段和大家分享。
2.课件出示另外两个事例。
(1)王小雅的妈妈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
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2)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1)自由阅读这两个事例。
(2)你怎样看待以上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3)小组交流讨论。
在小组内自由评说事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4)全班交流,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表见解。
教师在交流过程中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三个事例谈看法、见解,表达要清晰,要文明有礼,畅所欲言,充分交流。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比较集中地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际,互相补充,发表见解。
可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辩论的过程中要有理有据,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回应。
如果别人的见解有道理,可补充完善自己的见解。
(5)展示支持率最高的见解。
(6)小结评价:能够有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认同,这样的表达是非常有效的。
五年级上.人教.第10讲.亲情篇——父母之爱.教师版
![五年级上.人教.第10讲.亲情篇——父母之爱.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99c43aa6c30c2259019eba.png)
1.能够通过事件来表述父母的爱2.了解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3.让学生珍惜母爱,懂得感恩学习目标第十讲亲情——父母之爱【课前热身】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看看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肝胆( ) ( )不渝 誓死( ) 威武( ) 贪生( )厚颜( ) 永垂( ) 奋不( ) 舍己( ) 赤胆( )【参考答案】肝胆相照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贪生怕死厚颜无耻 永垂不朽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赤胆忠心2、在下列括内填入恰当的关于食物的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
试一试,你准行。
茶( )不思 ( )蔻年华 ( )色财气 目光如( ) 五( )丰登借( )浇愁 粗( )淡饭 煮( )燃萁 ( )熟蒂落 前因后( )【参考答案】茶饭不思 豆蔻年华 酒色财气 目光如豆 五谷丰登借酒浇愁 粗茶淡饭 煮豆燃萁 瓜熟蒂落 前因后果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看看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呆若( ) 繁花( ) 光阴( ) 如花( ) 挥金( ) 胆小( )心急( ) 心如( ) 碧空( )视死( )细雨()气喘()【参考答案】呆若木鸡繁花似锦 光阴似箭 如花似玉 挥金如土 胆小如鼠心急如焚 心如刀割 碧空如洗 视死如归 细雨如烟 气喘如牛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看看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惊天()天翻( ) 人山( )一手()大海()顶天()一步()胆大()【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考点介绍惊天动地天翻地覆人山人海一手遮天大海捞针顶天立地一步登天胆大包天教学参考成语积累在小学五年级的统考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建议教师把常考题型提前梳理一下,这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检测学生成语掌握情况的一个小测试,希望教师能准备其中的几个成语作为课堂的故事点和亮点。
【故事】女法医拥挤的公交车上。
女法医忽然瞥见一只苍白的手,已伸向身旁女士的皮包,她心里一惊,镇定地顺着这只手看去,看到的是一张蜡黄的脸和一双狸猫般的眼睛。
女法医判定,这是一个惯偷。
怎么办?叫喊吗?叫喊抓贼会引起骚动,小偷也许会挣扎行凶;沉默吗?也不是公安干警的本色。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名师示范课名师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名师示范课名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bb17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5.png)
积极地回应
观点一致 表赞同 接着说
不敢苟同 表尊重 说观点
“你的发言很精彩,但针对这 个话题我有不同观点……”
部分同意 先复述 再补充
任务:就以下事例和同桌进行交流 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
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 爬山。
请准备好
明确的观点 恰当的材料 积极沟通的态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周易·系辞上》
导语
DIRECTORY
一 自我课堂表现怎么样? 二 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学会了吗? 三 说一说本节有什么收获。
1.自我反思今天的学习情况,总结 本课收获。
2.教科书课后第一题、第二题。 (20分钟内独立完成)
你专心听讲 的样子最美!
下课啦
交流
DIRECTORY
一 做课教师说课。 二 观课教师评课,主要交流、探讨不足之处。 三 做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谈本课自我收获。
李强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 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批评完之后, 爸爸对李强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 严格要求你。”
你怎么看待事例中李强爸爸的做法?
明确的观点
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时, 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观点+亲身经历
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尊重别人的发言,对别人的发言 给予积极回应。
统编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舐犊之情,流淌在血 液里的爱和温暖。
《慈母情深》 《父爱之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统编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从 孩子呱(ɡū)呱(ɡū)坠地的那天起,内容 新闻事件 名言警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亲情——父母之爱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事件来表述父母的爱2.了解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3.让学生珍惜母爱,懂得感恩考点介绍内容基本要求略高要求较高要求基础知识【课前热身】、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看看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1 )贪生(威武(誓死((肝胆())不渝))厚颜()赤胆())舍己(奋不()永垂()【参考答案】贪生怕死威武不屈忠贞不渝肝胆相照誓死不二永垂不朽赤胆忠心舍己为人奋不顾身厚颜无耻、在下列括内填入恰当的关于食物的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
试一试,你准行。
2 茶()不思()蔻年华()色财气目光如())丰登五()燃萁()熟蒂落)前因后(借()浇愁粗()淡饭煮(【参考答案】五谷丰登茶饭不思豆蔻年华酒色财气目光如豆借酒浇愁粗茶淡饭煮豆燃萁瓜熟蒂落前因后果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看看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如花()胆小())挥金(光阴()繁花()呆若())碧空()心如()心急(视死()细雨()气喘(【参考答案】胆小如鼠呆若木鸡繁花似锦光阴似箭如花似玉挥金如土气喘如牛心急如焚心如刀割碧空如洗视死如归细雨如烟、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看看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4 惊天()天翻()人山()一手())胆大()一步()顶天()大海(【参考答案】.一手遮天人山人海惊天动地天翻地覆胆大包天一步登天大海捞针顶天立地教学参考成语积累在小学五年级的统考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建议教师把常考题型提前梳理一下,这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检测学生成语掌握情况的一个小测试,希望教师能准备其中的几个成语作为课堂的故事点和亮点。
【故事】女法医拥挤的公交车上。
女法医忽然瞥见一只苍白的手,已伸向身旁女士的皮包,她心里一惊,镇定地顺着这只手看去,看到的是一张蜡黄的脸和一双狸猫般的眼睛。
女法医判定,这是一个惯偷。
怎么办?叫喊吗?叫喊抓贼会引起骚动,小偷也许会挣扎行凶;沉默吗?也不是公安干警的本色。
于是,她决定来个智取!“同志,你病得不轻呦。
”她果断地回过头,正面对着小偷坦然一笑。
“啊……”小偷被女法医突如其来的话语给震慑住了,刚伸进皮包的手迅速地缩了回来。
但毕竟是小偷,马上又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你才有病呢。
”“真的,你病得很重。
”说着,女法医果敢地伸出自己白皙柔嫩的手,迅速抓住小偷的手,说:“你的病,就在这只手上。
凭我的判断,你患的是骨癌,已是晚期。
”“胡说,我没病。
”小偷在反驳,可是,心控制不住地“咚咚”直跳,特别是那只手直冒冷汗。
“我是一名法医,要对看过的每个病人的病情、健康负责。
”女法医不慌不恐,把小偷的手抓得更紧,语气更加严肃,还从兜里掏出工作证给小偷看。
小偷变得惶恐起来,一双狸猫般的贼眼变得黯淡了。
“怎么办?”小偷惊慌地满眼乞求地问女法医。
他那干枯的手在哆嗦,蜡黄的脸渗出豆大的汗珠。
“放疗、化疗控制不住癌细胞,只能截肢。
当前,最重要的事必须住院治疗。
”女法医果断地说。
听了这番话,小偷蜡黄的脸一下子又变成了灰色。
公共汽车站到了,女法医让小偷随她一起去医院看病。
他们走到医院的大门口时,女法医停住了脚步,回头对小偷说:“要治疗这只手其实也不难,去用它辛勤地劳作,多做些于己于人有益的事!”女法医说完这些话后,心里不由得一阵阵紧张,她屏住气等候小偷的反应。
出乎意料,小偷并没有对自己的被骗表现出气急败坏的愤怒。
多少年来他似乎第一次认真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手,而后他抬起头,迎着女法医期待的目光,低沉地说了一句“我去派出所”后,就转身消失在茫茫人海里了…….教学参考文章不设阅读题目,仅作为写作范文。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以下提供了一些教学思路,教师参考。
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其它问题。
1.学生通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2.分析:①文章围绕什么写的?②文章出现了几个人物?人物有什么特点?③文章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④分析对人物采用的描写手法。
对女法医采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表现了女法医的机智、勇敢、镇定。
如: .语言拓展:3小偷被发现后,“马上又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但在女法医的威严下,“小偷变得惶恐起来,一双狸猫般的贼眼变得黯淡了”,后来“小偷蜡黄的脸一下子又变成了灰色”。
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小偷的内心活动吗?简单描述。
文章围绕“女法医智取小偷”来写,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4.小结结果写的简明扼要,有条不紊。
通过对几个人物的描写把人物的性格写的栩栩如生。
知识点一【作文指导】必不可少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在上面的文章中我们发现,塑造一个好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是来学习这些人物描写的方法,然后来走进我们的母亲,用我们手中的笔来描绘出我们心中最美的母亲。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写也叫,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
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其一,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其二,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其三,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
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
其四,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语言描写要生动、简洁,力忌八股调、学生腔。
动作描写动作描写的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
动作描写同样要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常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景物烘托、心理概述。
例文外貌描写的确,玛格丽特可真是个绝色女子。
她身材颀长苗条稍许过了点分,可她有一种非凡的才能,只要在穿着上稍稍花些功夫,就把这种造化的疏忽给掩饰过去了。
她披着长可及地的开司米大披肩,两边露出绸子长裙的宽阔的镶边,她那紧贴在胸前藏手用的厚厚的暖手笼四周的褶裥都做得十分精巧,因此无论用什么挑剔的眼光来看,线条都是无可指摘的。
她的头样很美,是一件绝妙的珍品,它长得小巧玲珑,就像缪塞所说的那样,好像是经她母亲精心摩挲才成为这个模样的。
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道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就的一般,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俏皮的小鼻子细巧而挺秀,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渴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这些就是这张美丽的脸蛋给你的大致印象。
黑玉色的头发,不知是天然的还是梳理成的,像波浪一样地卷曲着,在额前分梳成两大绺,一直拖到脑后,露出两个耳垂,耳垂上闪烁着两颗各值四五千法郎的钻石耳环。
点评:就像描写罗敷之美一样,写茶花女玛格丽特的美丽肖像极尽优美的词句,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利用细腻的笔触,直接地间接地去描摹,而且稍稍暗示了她卖笑的生活地位。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
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
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例文“瞧,又一个,‘我准备得不好';一个个背得滚瓜烂熟的,还‘请大家原谅'。
”这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头“活宝”孔兵杰。
孔兵杰这个人,高高瘦瘦,五官虽不很和谐,却平添了几分风趣。
这会儿,他坐在演讲台上准备上场,口里却为其他选手彬彬有礼的开场白而大发牢骚。
“喂,老孔,该你上了,怎么样?”“别问,看着吧!”说完,他甩着细胳膊腿就上台了。
东北方向90度一个鞠躬,东南方向90度一个鞠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准备得相当充分。
我演讲的题目是……”干净,利落!台下一片掌声。
这就是孔兵杰。
他追求的可不仅仅是与众不同。
结果怎样?硬碰硬——第一!他说准备得充分,就是准备得充分!点评:本文语言简洁,人物的个性却非常丰满,作者抓住人物特点,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大活宝”的可爱之处。
用“高高瘦瘦”“五官不很和谐”描绘了他“风趣”的外表。
用“细胳膊腿”进行堆叠性的强化性描写,礼貌而又不失滑稽的个性动作,简短而富有个性的语言,使我们如见其人,把人物写得活泼、有趣,极好地突出了人物的自信心。
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
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行动,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动,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行动,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作出相应、相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例文当她拿叉子的时候,她发抖得那么厉害,那叉子竟掉了下来。
她饿到了这地步,她的头竟像老人一般颤巍巍的。
结果她只好用手指头拿菜吃。
当她把一块马铃薯塞在嘴里的时候,她忽然哽咽地哭起来。
两行粗大的眼泪从两腮上流下来,直流在面包上。
她始终只管吃,拼命地吞着那湿透了眼泪的面包,同时她喘得很厉害,她的下巴还抽动着。
顾奢迫使她喝酒,好教她不至于噎着;然而那酒杯碰着她的牙齿却发出的的得得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