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及答案分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做题要认真,检查要仔细做题要认真,检查要仔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希望对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一) 尺规作图尺规作图((一)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 1.C 2.A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 1.圆规圆规圆规, , 没有刻度的直尺2.2.第一步:画射线第一步:画射线AB;AB;第第二步:以A 为圆心,为圆心,MN MN 长为半径作弧,交AB 于点C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 1.(1.(略略) 2.(2.(略略) 3.3.提示:先画提示:先画,再以B 为圆心,为圆心,AB AB 长为半径作弧,再以C 为圆心,为圆心,AC AC 长为半径作弧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A ,则△A B C 为所求作的三角形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尺规作图尺规作图((二)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 1. D二、解答题二、解答题. . 1.(略) 2(略) 尺规作图尺规作图((三)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 1. C △CED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就是顶角的平分线二、解答题二、解答题. . 1.(略) 2.方法不唯一,如可以作点方法不唯一,如可以作点C 关于线段BD 的对称点C .尺规作图尺规作图((四)2一、填空题填空题. .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相等. .二、解答题二、解答题. . 1.(略) 2.(略 3. ) 3. 提示:作线段提示: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 相交于点P ,则P 就是车站的位置就是车站的位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二)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 1.D 2.D二、填空题填空题. . 1. AD=BC (答案不唯一答案不唯一) ) 2. AF=EC (答案不唯一答案不唯一) ) 3. 3三、解答题解答题. . 1.证明:证明:∵DE DE∥∥BC, EF ∥AB 四边形DEFB 是平行四边形 DE=BF又 ∵F 是BC 的中点 BF=CF. DE=CF2.2.证明:证明:(1)(1)∵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B ∥CDCD ∥∥∥∥CDCD CDCD ABD= BDC又 ∵AE BD,CF BD ⊿ABE ABE≌⊿≌⊿≌⊿CDF. CDF.(2) ∵⊿∵⊿ABE ABE ABE≌⊿≌⊿≌⊿CDF. AE=CF CDF. AE=CF 又又 ∵AE BD,CF BD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 1.C 2.C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 . 1.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2. AE=CF (答案不唯一答案不唯一答案不唯一) ) 3. AE=CF (答案不唯一答案不唯一)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 1.证明:∵证明:∵ BCA=180 - B- BAC DAC=180 - D-3DCA且 B= D BAC= ACD BCA= DAC BAD= BCD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2.2.证明:∵四边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O=CO AO=CO,,BO=DO 又 ∵E 、F 、G 、H 分别为AO AO、、BO BO、、CO CO、、DO 的中点 OE=OG OE=OG,,OF=OH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三) 逆命题与逆定理(一)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 1. C 2. D二、填空题二、填空题.1..1..1.已知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这两个角相等已知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这两个角相等;若两个角相等,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的补角也相等则这两个角的补角也相等则这两个角的补角也相等.;2. .;2.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 如果 1和 2是互为邻补角,那么 1+ 2 =180 真命题 三、解答题解答题. . 1.(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真命题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真命题;(2);(2);(2)如果如果 ,是真命题,是真命题; ;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是真命题对角线互相平分,是真命题. . 2. 假命题,添加条件假命题,添加条件((答案不唯一答案不唯一))如:AC=DF 证明证明((略)逆命题与逆定理逆命题与逆定理((二)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 1. C 2. D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 . 1. ①、②、③①、②、③ 2.80 3.答案不唯一,如△答案不唯一,如△答案不唯一,如△BMD BMD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 1. OE 垂直平分AB 证明:∵证明:∵AC=BD AC=BD AC=BD,, BAC= ABD ,BA=BA4 △ABC ABC≌△≌△≌△BAD BAD OAB= OBA △AOB 是等腰三角形 又∵又∵E E 是AB 的中点OE 垂直平分AB 2. 已知:①③已知:①③((或①④,或②③,或②④或①④,或②③,或②④) ) 证明(略)逆命题与逆定理逆命题与逆定理((三)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 1. C 2.D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 1.15 2.50三、解答题1. 证明:如图,连结AP AP,∵,∵,∵PE AB PE AB ,,AC PF AC ,, AFP= AEP= AFP= 又∵又∵又∵AE=AF AE=AF AE=AF,,AP=AP AP=AP,, Rt Rt△△AEP AEP≌≌Rt Rt△△AFP AFP,, EAP= FAP , AP 是 BAC 的角平分线,故点P 在 BAC 的角平分线上2.2.提示:提示:作CD EF CD ,,垂足为F ,∵DE 平分 ADC , A= ,EF CD AE=FE∵BE=FE AE=BE BE=FE 又∵又∵ B= ,CD EF CD 点点E 在 DCB 的平分线上 CE 平分 DCB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

§11.1.1练习1、图中有五个三角形.△ABE ,△DEC ,△BEC ,△ABC ,△BDC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注意不要丢掉“△”符号.2、(1)(2)不能,(3)可以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1.1.21、(1)中∠B 为锐角;(2)中∠B 为直角;(3)中∠B 为钝角,BC 边的高AD 分别在 △ABC 内部△ABC 的边AB 上,△ABC 的外部.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高的位置. 锐角三角形高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内部,直角三角形两条高为直角边,一条高在内部.2、(1)2AF 或 2FB ,DC ,AC(2)∠2,∠ABC ,∠4解析:本题考察中线、角平分线蕴含的数量关系,特别注意相等、倍分关系. §11.1.3(1) (4) (6)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稳定性,多边形的不稳定性.习题§11.11、图中有6个三角形. △ABD ,△ADE ,△AEC ,△ABE ,△ADC,,△ABC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有2种选法:10,7,5;7,5,3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舍去不满足三边关系的选法. 3、AD 为中线 AE 为角平分线 AF 为高线.解析:本题考察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位置,注意高与三角形之间的位置关系.4、(1)EC ,BC(2)∠CAD ,∠BAC(3)∠AFC(4)12B C ×AF 解析:本题考察中线、角平分、高线的数量关系,注意根据题意找相等及倍分关系.5、C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稳定性.6、(1)若6cm 为腰,则另一腰为6cm ,底边为8cm(2)若6cm 为底边,则两腰为7cm解析:本题考察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思想.7、(1)16或17(2)22解析:本题考察等腰三角形的分类思想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去掉4.4,9,因为不满足三边关系.AB D E FC A B CDE AF C B D E8、12 AD CE解析:有关高的计算。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补充练习
概述:
本文档是关于人教版新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的补充练。

该练旨在帮助教师提供更多的练资源,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

内容:
本练包含八年级化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

每个知识点都提供了一些练题,用于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练题的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研究情况,选择适当的练题进行布置。

建议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练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疑惑。

注意事项:
1. 教师在使用本练时,请注意适度安排时间,不要过多延长学
生的研究负担。

2. 本练题仅供教学使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或非教学目的。

3. 建议教师在使用本练前,预先复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引
导学生完成练题。

总结: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是一份有益的
辅助教材,可帮助教师提供更多练资源,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
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
情况,合理运用本练,帮助学生提高研究效果。

(注:本文档为创意助手根据提供的要求和限定条件进行创作,并非基于某个具体资源的内容引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做八年级语文练习册时厉害,考试时就厉害。

下面是WTT 为大家整编的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感谢欣赏。

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一)中国石拱桥一、1、(1)B(2)A (3)B(4) A(5) B(6)A2、B3、略4、(1)B B A(2)A A B(3)B(4)B5、(1)事物赵州桥卢沟桥特点及光辉成就(2)一般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时间6、A二、(一)1、因为赵州桥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建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老的石桥。

2、示例:如第四个特点。

因为一座桥的建造,追求技术上的高超不足为奇,更难能可贵的是具有艺术价值,这两方面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1)“左右”是估计的时间,并不确切,如果去掉就成为确切的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2)如果去掉“完全”“更是”,程度上减弱,没有了强调之意。

4、构造的奇特形式优美5、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对技术人才的尊重(二)1、略2、跨度大,桥拱低。

3、是为说明赵州桥面坡度平缓,车马和行人上上下下非常省劲。

4、不可以,因为“在当时”是表示时间的副词,如果去掉了,就会让人产生疑问:是过去,还是现在?表意就不准确了。

5、突出三方面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语言简明而富有感染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二)桥之美一、1、(1)chāi 摧(2)____iān 销(3)颐(4)dào2、询--寻雀--鹊型--形启--起3、(1)停在脚步。

(2)支配,操纵。

4、(1)打比方(2)列数字(3)引用,作诠释(4)摹状貌二、(一)1、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所以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会碰见桥。

2、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配套练习参考答案21?桃花源记?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B2. (1)咸全、都〔2〕缘沿着〔3〕寻随即,不久〔4〕规方案3.〔1〕“要〞通“邀〞邀请〔2〕“止〞通“只〞只有。

4. C5.〔1〕交通:古意为交织相通;今意为交通运输。

〔2〕妻子:古意为妻子和儿女;今意专指男人的配偶。

绝境:古意为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意为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如此:古意为像这样;今意为这样。

〔4〕无论:古意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意为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6.〔1〕C〔2〕C〔3〕A〔4〕C7. (1)问/所从来〔2〕后/遂无/问津者〔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8. B9.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先世避时乱二、〔一〕1.东晋渊明2.〔1〕通“邀〞邀请〔2〕又〔3〕做标记〔4〕原来的,从前的3.表现出桃源人与世隔绝已久,外面的人从来没到过桃源,桃源人对外面时代的变化、战乱的频繁也一无所知。

4.表现了那里美丽祥和,安宁和平。

,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快乐。

5.可以从向往安宁和平的美好生活,厌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等方面答复。

〔二〕1.(1)春天收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2〕荒草遮蔽了与外界的交通,鸡鸣狗吠互相唱和。

2.与“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一致。

3.描绘了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转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境。

22?短文两篇?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 xīn (2) tái (3) rú(4) dú (5) fán (6) yū (7) zhuó (8) xiè2.〔1〕有名〔2〕灵异〔3〕这〔4〕香气〔5〕形体、身体〔6〕应当〔7〕隐居的人〔8〕亲近而不庄重3.略4. D5. C6.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一〕1.〔1〕这。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 认真做⼋年级数学课本习题,就⼀定能成功!⼩编整理了关于⼈教版⼋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的答案,希望对⼤家有帮助!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 第41页练习 1.证明:∵ AB⊥BC,AD⊥DC,垂⾜分为B,D, ∴∠B=∠D=90°. 在△ABC和△ADC中, ∴△ABC≌△ADC(AAS). ∴AB=AD. 2.解:∵AB⊥BF ,DE⊥BF, ∴∠B=∠EDC=90°. 在△ABC和△EDC,中, ∴△ABC≌△EDC(ASA). ∴AB= DE.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 习题12.2 1.解:△ABC与△ADC全等.理由如下: 在△ABC与△ADC中, ∴△ABC≌△ADC(SSS). 2.证明:在△ABE和△ACD中, ∴△ABE≌△ACD(SAS). ∴∠B=∠C(全等三⾓形的对应⾓相等). 3.只要测量A'B'的长即可,因为△AOB≌△A′OB′. 4.证明:∵∠ABD+∠3=180°, ∠ABC+∠4=180°, ⼜∠3=∠4, ∴∠ABD=∠ABC(等⾓的补⾓相等). 在△ABD和△ABC中, ∴△ABD≌△ABC(ASA). ∴AC=AD. 5.证明:在△ABC和△CDA中, ∴△ABC≌△CDA(AAS). ∴AB=CD. 6.解:相等,理由:由题意知AC= BC,∠C=∠C,∠ADC=∠BEC=90°, 所以△ADC≌△BEC(AAS). 所以AD=BE. 7.证明:(1)在Rt△ABD和Rt△ACD中, ∴Rt△ABD≌Rt△ACD( HL). ∴BD=CD. (2)∵Rt△ABD≌ Rt△ACD, ∴∠BAD=∠CAD. 8.证明:∵AC⊥CB,DB⊥CB, ∴∠ACB=∠DBC=90°. ∴△ACB和△DBC是直⾓三⾓形. 在Rt△ACB和Rt△DBC中, ∴Rt△ACB≌Rt△DBC(HL). ∴∠ABC=∠DCB(全等三⾓形的对应⾓相等). ∴∠ABD=∠ACD(等⾓的余⾓相等). 9.证明:∵BE=CF, ∴BE+EC=CF+EC.∴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A=∠D. 10.证明:在△AOD和△COB中. ∴△AOD≌△COB(SAS).(6分) ∴∠A=∠C.(7分) 11.证明:∵AB//ED,AC//FD, ∴∠B=∠E,∠ACB=∠DFE. ⼜∵FB=CE,∴FB+FC=CE+FC, ∴BC= 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ASA). ∴AB=DE,AC=DF(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12.解:AE=CE. 证明如下:∵FC//AB, ∴∠F=∠ADE,∠FCE=∠A. 在△CEF和△AED中, ∴△CEF≌△AED(AAS). ∴ AE=CE(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13.解:△ABD≌△ACD,△ABE≌△ACE,△EBD≌△E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BAE= ∠CAE. 在△ABE和△ACE中, ∴△ABE≌△ACE(SAS). ∴BD=CD, 在△EBD和△ECD中, :.△EBD≌△ECD(SSS).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三) 习题12.3 1.解:∵PM⊥OA,PN⊥OB,∴∠OMP=∠ONP=90°.在Rt△OPM和Rt△ONP中,∴Rt△OMP≌Rt△ONP(HL). ∴PM=PN(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OP是∠AOB的平分线. 2.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且DE,DF分别垂直于AB ,AC,垂⾜分别为E,F,∴DE=DF.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L). ∴EB=FC(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3.证明:∵CD⊥AB, BE⊥AC,∴∠BDO=∠CEO= 90°. ∵∠DOB=∠EOC,OB=OC, ∴△DOB≌△EOC ∴OD= OE. ∴AO是∠BAC的平分线. ∴∠1=∠2. 4.证明:如图12 -3-26所⽰,作DM⊥PE于M,DN⊥PF于N, ∵AD是∠BAC的平分线, ∴∠1=∠2. ⼜:PE//AB,PF∥AC, ∴∠1=∠3,∠2=∠4. ∴∠3 =∠4. ∴PD是∠EPF的平分线, ⼜∵DM⊥PE,DN⊥PF,∴DM=DN,即点D到PE和PF的距离相等. 5.证明:∵OC是∠ AOB的平分线,且PD⊥OA,PE⊥OB, ∴PD=PE,∠OPD=∠OPE. ∴∠DPF=∠EPF.在△DPF和△EPF中, ∴△DPF≌△EPF(SAS). ∴DF=EF(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6.解:AD与EF垂直. 证明:∵AD是△ABC的⾓平分线,DE⊥AB,DF⊥AC,∴DE=DF.在Rt△ADE和Rt△ADF中,∴Rt△ADE≌Rt△ADF(HL). ∴∠ADE=∠ADF.在△GDE和△GDF中, ∴△GDF≌△GDF(SAS). ∴∠DGE=∠DGF.⼜∵∠DGE+∠DGF=180°,∴∠DGE=∠DGF=90°,∴AD⊥EF. 7,证明:过点E作EF上AD于点F.如图12-3-27所⽰, ∵∠B=∠C= 90°, ∴EC⊥CD,EB⊥AB. ∵DE平分∠ADC, ∴EF=EC. ⼜∵E是BC的中点, ∴EC=EB. ∴EF=EB. ∵EF⊥AD,EB⊥AB, ∴AE是∠DAB的平分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总4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3页习题答案1. 2010年为+108.7mm; 2009年为-81.5 mm; 2008年为+53.5 mm.2.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 m表示物体向左移动了1m这时物体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第4页习题答案1.解: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BDC,△EDC.2.解:(1)不能;(2)不能;(3)能.理由略第5页习题答案:1.解:图(1)中∠B为锐角,图(2)中∠B为直角,图(3)中∠B为钝角,图(1)中AD在三角形内部,图(2)中AD 为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图(3)中AD在三角形的外部.锐角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与另一条直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2.(1)AF(或BF) CD AC (2)∠2 ∠ABC ∠4或∠ACF第7页习题答案:解:(1)(4)(6)具有稳定性第8页习题11.1答案1.解:图中共6个三角形,分别是△ABD,△ADE,△AEC,△ABE,AADC,△ABC.2.解:2种.四根木条每三条组成一组可组成四组,分别为10,7,5;10,7,3;10,5,3;7,5,3.其中7+5>10,7+3=10,5+3<10,5+3>7,所以第二组、第三组不能构成三角形,只有第一组、第四组能构成三角形,3.解:如图11-1-27所示,中线AD、高AE、角平分线AF.4.(1) EC BC (2) ∠DAC ∠BAC (3)∠AFC (4)1/2BC.AF5.C6.解:(1)当长为6 cm的边为腰时,则另一腰长为6 cm,底边长为20-12=8(cm),因为6+6>8,所以此时另两边的长为6 cm,8 cm.(2)当长为6 cm的边为底边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0-6)/2=7(cm),因为6+7>7,所以北时另两边的长分别为7 cm,7cm.7.(1) 解: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时,三角形的三边为5,5,6,因为5+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5+5+6=16: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时,三角形的三边为6,6,5,因为6+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6+6+5=17.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2)22.8.1:2 提示:用41/2BC.AD—丢AB.CE可得.9.解:∠1=∠2.理由如下:因为AD平分∠BAC,所以∠BAD=∠DAC.又DE//AC,所以∠DAC=∠1. 又DF//AB,所以∠DAB=∠2. 所以∠1=∠2.10.解:四边形木架钉1根木条;五边形木架钉2根木条;六边形木架钉3根木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页练习答案1.解:因为∠CBD=∠CAD+∠ACB,所以∠ACB=∠CBD-∠CAD=45°-30°=15°.2.解:在△ACD中,∠D+∠DAC+∠DCA=180°,在△ABC中,∠B+∠BAC+∠BCA=180°,所以∠D+∠DAC+∠DCA+∠B+∠BAC+∠BCA=∠D+∠B+ ∠BAD+∠BCD=180°+180°=360°.所以40°+40°+150°+∠BCD= 360°. 所以∠BCD=130°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4页练习答案1.解:∠ACD=∠B.理由:因为CD⊥AB,所以△BCD是直角三角形,∠BDC=90°,所以∠B+∠BCD=90°,又因为∠ACB= 90°,所以∠ACD+∠BCD=∠ACB=90°,所以∠ACD=∠B(同角的余角相等).2.解:△ADE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因为∠C=90。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目录目录 (2)致老师们 (3)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5)1.新闻两则 (6)2.芦花荡 (15)3.蜡烛 (25)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 (29)5.亲爱的爸爸妈妈 (34)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39)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39)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48)6.阿长与《山海经》 (49)7.背影 (58)8.台阶 (72)9.老王 (76)10.信客 (80)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85)让世界充满爱 (85)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94)11.中国石拱桥 (95)12.桥之美 (104)13 .苏州园林 (107)14 .故宫博物院 (121)15 .说“屏” (132)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137)说不尽的桥 (137)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45)16.大自然的语言 (146)17.奇妙的克隆 (154)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59)19.生物入侵者 (169)20.你一定会听见的 (175)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178)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183)21.桃花源记 (184)22.短文两篇 (191)23.核舟记 (201)24.大道之行也 (213)25.杜甫诗三首 (218)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230)莲文化的魅力 (230)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235)26.三峡 (236)27.短文两篇 (242)28.观潮 (250)29.湖心亭看雪 (257)30.诗四首 (267)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80)怎样搜集资料 (280)致老师们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但愿它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

一、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依据,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2.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个性;3.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4.注意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3页习题答案1. 2010年为+108.7mm; 2009年为-81.5 mm; 2008年为+53.5 mm.2.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 m表示物体向左移动了1m这时物体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第4页习题答案1.解: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BDC,△EDC.2.解:(1)不能;(2)不能;(3)能.理由略第5页习题答案:1.解:图(1)中∠B为锐角,图(2)中∠B为直角,图(3)中∠B为钝角,图(1)中AD在三角形内部,图(2)中AD 为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图(3)中AD在三角形的外部.锐角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与另一条直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2.(1)AF(或BF) CD AC (2)∠2 ∠ABC ∠4或∠ACF第7页习题答案:解:(1)(4)(6)具有稳定性第8页习题11.1答案1.解:图中共6个三角形,分别是△ABD,△ADE,△AEC,△ABE,AADC,△ABC.2.解:2种.四根木条每三条组成一组可组成四组,分别为10,7,5;10,7,3;10,5,3;7,5,3.其中7+5>10,7+3=10,5+3<10,5+3>7,所以第二组、第三组不能构成三角形,只有第一组、第四组能构成三角形,3.解:如图11-1-27所示,中线AD、高AE、角平分线AF.4.(1) EC BC (2) ∠DAC ∠BAC (3)∠AFC (4)1/2BC.AF5.C6.解:(1)当长为6 cm的边为腰时,则另一腰长为6 cm,底边长为20-12=8(cm),因为6+6>8,所以此时另两边的长为6 cm,8 cm.(2)当长为6 cm的边为底边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0-6)/2=7(cm),因为6+7>7,所以北时另两边的长分别为7 cm,7cm.7.(1) 解: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时,三角形的三边为5,5,6,因为5+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5+5+6=16: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时,三角形的三边为6,6,5,因为6+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6+6+5=17.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2)22.8.1:2 提示:用41/2BC.AD—丢AB.CE可得.9.解:∠1=∠2.理由如下:因为AD平分∠BAC,所以∠BAD=∠DAC.又DE//AC,所以∠DAC=∠1. 又DF//AB,所以∠DAB=∠2. 所以∠1=∠2.10.解:四边形木架钉1根木条;五边形木架钉2根木条;六边形木架钉3根木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页练习答案1.解:因为∠CBD=∠CAD+∠ACB,所以∠ACB=∠CBD-∠CAD=45°-30°=15°.2.解:在△ACD中,∠D+∠DAC+∠DCA=180°,在△ABC中,∠B+∠BAC+∠BCA=180°,所以∠D+∠DAC+∠DCA+∠B+∠BAC+∠BCA=∠D+∠B+ ∠BAD+∠BCD=180°+180°=360°.所以40°+40°+150°+∠BCD= 360°. 所以∠BCD=130°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4页练习答案1.解:∠ACD=∠B.理由:因为CD⊥AB,所以△BCD是直角三角形,∠BDC=90°,所以∠B+∠BCD=90°,又因为∠ACB= 90°,所以∠ACD+∠BCD=∠ACB=90°,所以∠ACD=∠B(同角的余角相等).2.解:△ADE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因为∠C=90。

8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8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8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本篇文章内容是为您整理的8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8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分式§17.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一)一、选择题.1.C2.B二、填空题.1.,2.1,13.小时三、解答题.1.整式:,,,;分式:,,,;有理式:,,,,,,,2.(1)时,(2)时,(3)取任意实数时,(4)时§17.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二)一、选择题.1.C2.D二、填空题.1.,2.3.三、解答题.1.(1),(2),(3),(4)2.(1),,;(2),3.§17.2分式的运算(一)一、选择题.1.D2.A二、填空题.1.,2.3.三、解答题.1.(1),(2),(3),(4);2.,§17.2分式的运算(二)一、选择题.1.D2.B二、填空题.1.,2.1,3.三、解答题.1.(1),(2),(3)x,(4)2.,当时,17.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一、选择题.1.C2.B二、填空题.1.,2.,3.三、解答题.1.(1),(2),(3),(4),原方程无解;2.17.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一、选择题.1.C2.D二、填空题.1.,,2.,3.三、解答题.1.第一次捐款的人数是400人,第二次捐款的人数是800人2.甲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17.4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一)一、选择题.1.B2.D二、填空题.1.0.001,0.0028,2.,3.三、解答题.1.(1)1,(2),(3)2010,(4)9,(5),(6)2.(1)0.0001,(2)0.016,(3)0.000025,(4)17.4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二)一、选择题.1.B2.C二、填空题.1.,2.0.000075,3.三、解答题.1.(1),(2),(3),(4)2.(1),(2),(3),(4),(5),(6);3.15.98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函数及其图象§18.1变量与函数(一)一、选择题.1.A2.B二、填空题.1.2.5,x、y2.3.三、解答题.1.2.§18.1变量与函数(二)一、选择题.1.A2.D二、填空题.1.2.53.,三、解答题.1.,的整数2.(1),(2)810元§18.2函数的图象(一)一、选择题.1.B2.A二、填空题.1.x,三,四2.(-1,-2)3.-7,4三、解答题.1.作图(略),点A在y轴上,点B在第一象限,点C在第四象限,点D在第三象限;2.(1)A(-3,2),B(0,-1),C(2,1)(2)6§18.2函数的图象(二)一、选择题.1.A2.B二、填空题.1.5.992.203.(1)100(2)甲(3),三、解答题.1.(1)40(2)8,5(3),2.(1)时间与距离(2)10千米,30千米(3)10点半到11点或12点到13点§18.2函数的图象(三)一、选择题.1.C2.D二、填空题.1.32.12分钟3.时间t(h)6121824体温(℃)39363836三、解答题1.(1)体温与时间(2):2.(1),(2)作图略§18.3一次函数(一)一、选择题.1.B2.B二、填空题.1.(1)、(4),(1)2.,3.三、解答题.1.(1),(2)390元;2.或§18.3一次函数(二)一、选择题.1.A2.C二、填空题.1.2.3.0,3三、解答题.1.作图略;两条直线平行2.§18.3一次函数(三)一、选择题.1.C2.D二、填空题.1.-2,12.(-2,0),(0,-6)3.-2三、解答题.1.(1)(1,0),(0,-3),作图略(2)2.(1),(2)作图略,y的值为6§18.3一次函数(四)一、选择题.1.B2.B二、填空题.1.第四2.>3.三、解答题.1.(1)(2)-22.(1),(2)(图略)§18.3一次函数(五)一、选择题.1.D2.C二、填空题.1.2.答案不,如:3.-2,2三、解答题.1.2.(1)(4,0)(2)§18.4反比例函数(一)一、选择题.1.D2.B二、填空题.1.2.13.,反比例三、解答题.1.(1)(2)点B在图象上,点C不在图象上,理由(略)§18.4反比例函数(二)一、选择题.1.D2.D二、填空题.1.第一、三;减小2.二,第四3.2三、解答题.1.(1)-2(2)2.(1),§18.5实践与探索(一)一、选择题.1.A2.B二、填空题.1.2.(1,-1)3.(4,3)三、解答题.1.2.(1)①.甲,甲,2②.3小时和5.5小时(2)甲在4到7小时内,10个§18.5实践与探索(二)一、选择题.1.A2.B二、填空题.1.2.3.三、解答题.1.(1)(2)(作图略)2.(1)1000(2)(3)40§18.5实践与探索(三)一、选择题.1.B2.C二、填空题.1.7,2.3.三、解答题.1.(1)(2)27cm8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全等三角形§19.1命题与定理(一)一、选择题.1.C2.A二、填空题.1.题设,结论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真3.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三、解答题.1.(1)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2)如果一条中线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那么它等于斜边的一半;2.(1)真命题;(2)假命题,如:,但;3.正确,已知:,求证:b∥c,证明(略)§19.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一、选择题.1.A2.A二、填空题.1.(1)AB和DE;AC和DC;BC和EC(2)∠A和∠D;∠B和∠E;∠ACB和∠DCE;2.23.三、解答题.1.(1)△ABP ≌△ACQ,AP和AQ,AB和AC,BP和QC,∠ABP和∠ACQ,∠BAP 和∠CAQ,∠APB和∠AQC,(2)90°§19.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一、选择题.1.D2.B二、填空题.1.△ABD≌△ACD,△ABE≌△ACE或△BDE≌△CDE2.ABD,CDB,S.A.S3.ACBECF三、解答题.1.证明:∵AB∥ED∴∠B=∠E又∵AB=CE,BC=ED∴△ABC≌△CED∴AC=CD2.证明:(1)∵△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B=60°又∵DC绕C点顺时针旋转60°到CE位置∴EC=DC,∠DCE=60°∴∠BCA=∠DCE∴∠DCE–∠DCA=∠ACB–∠DCA,即∠ACE=∠BCD,∴△ACE≌△BCD(2)∵△ACE≌△BCD∴∠EAC=∠B=60°∴∠EAC=∠BCA∴AE∥BC§19.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一、选择题.1.D2.C二、填空题.1.(1)S.A.S;(2)A.S.A;(3)A.A.S2.AD=EF(答案不)三、解答题.1.证明:∵AB∥DE∴∠B=∠DEF又∵AC∥DF ∴∠F=∠ACB∵BE=CF∴BE+EC=CF+EC∴BC=EF∴△ABC≌△DEF∴AB=DE 2.证明:在ABCD中,AD=BC,AD∥BC∴∠DAC=∠BCA又∵BE∥DF∴∠AFD=∠BEC∵BC=AD∴△BCE≌△DAF∴AF=CE§19.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一、选择题.1.B2.D二、填空题.1.ACD,直角2.AE=AC(答案不)3.3;△ABC≌△ABD,△ACE≌△ADE,△BCE≌△BDE三、解答题.1.证明:∵BE=CF∴BE+EC=CF+EC∴BC=EF又∵AB=DE,AC=DF∴△ABC≌△DEF∴∠B=∠DEF∴AB∥DE2.证明:∵AB=DC,AC=DB,BC=BC∴△ABC≌△DCB∴∠DBC=∠ACB∴BM=CM∴AC–MC=BD–MB∴AM=DM§19.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五)一、选择题.1.D2.B二、填空题.1.3;△ABC≌△ADC,△ABE≌△ADE,△BCE ≌△DCE2.AC=BD(答案不)三、解答题.1.证明:∵BF=CD∴BF+CF=CD+CF即BC=DF 又∵∠B=∠D=90°,AC=EF∴△ABC≌△EDF∴AB=DE2.证明:∵CD⊥BD∴∠B+∠BCD=90°又∵∠ACB=90°∴∠FCE=∠B又∵FE⊥AC,∴∠FEC=∠ACB=90°∵CE=BC∴△FEC≌△ACB∴AB=FC§19.3尺规作图(一)一、选择题.1.C2.A二、填空题.1.圆规,没有刻度的直尺2.第一步:画射线AB;第二步:以A为圆心,MN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C三、解答题.1.(略)2.(略)3.提示:先画,再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再以C′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A′,则△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19.3尺规作图(二)一、选择题.1.D二、解答题.1.(略)2(略)§19.3尺规作图(三)一、填空题.1.C△CED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就是顶角的平分线二、解答题.1.(略)2.方法不,如可以作点C关于线段BD 的对称点C′.§19.3尺规作图(四)一、填空题.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二、解答题.1.(略)2.(略)3.提示: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相交于点P,则P就是车站的位置.§19.4逆命题与逆定理(一)一、选择题.1.C2.D二、填空题.1.已知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这两个角相等;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的补角也相等.;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如果∠1和∠2是互为邻补角,那么∠1+∠2=180°真命题三、解答题.1.(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真命题;(2)如果,是真命题;(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是真命题.2.假命题,添加条件(答案不)如:AC=DF证明(略)§19.4逆命题与逆定理(二)一、选择题.1.C2.D二、填空题.1.①、②、③2.803.答案不,如△BMD三、解答题.1.OE垂直平分AB证明:∵AC=BD,∠BAC=∠ABD,BA=BA∴△ABC≌△BAD∴∠OAB=∠OBA∴△AOB是等腰三角形又∵E是AB的中点∴OE垂直平分AB2.已知:①③(或①④,或②③,或②④)证明(略)§19.4逆命题与逆定理(三)一、选择题.1.C2.D二、填空题.1.152.50三、解答题1.证明:如图,连结AP,∵PE⊥AB,PF⊥AC,★精品文档★∴∠AEP=∠AFP=又∵AE=AF,AP=AP,∴Rt△AEP≌Rt△AFP,∴∠EAP=∠FAP,∴AP是∠BAC的角平分线,故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2.提示:作EF⊥CD,垂足为F,∵DE平分∠ADC,∠A=,EF⊥CD∴AE=FE∵AE=BE∴BE=FE又∵∠B=,EF⊥CD∴点E在∠DCB的平分线上∴CE平分∠DCB§19.4逆命题与逆定理(四)一、选择题.1.C2.B二、填空题.1.60°2.113.20°或70°三、解答题.1.提示:作角平分线和作线段垂直平分线,两条线的交点P为所求作.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 / 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象教师用书(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象教师用书(纯)

第二章光现象〔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全章概述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非常亲密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本章力图表达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突出以下特点: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本章对规律性知识的学习,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光反射时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跟知识的学习一样,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那么。

本章安排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具有知识浅、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的特点,由于结论容易获得,适宜初中学生探究。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展全过程的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从搜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为自信心的建立打根底。

2、不过分强调科学自身的逻辑性和规律的严密性与传统初中物理教材相比,本章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编写做了较大的修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反射定律降低到反射规律程度。

这个降低,跟学生的认识程度是吻合的。

在学生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活动中,获得的最显现的实验证据,是反射角和入射角的角度关系。

角度的大小关系是学生最关注的信息,因此最容易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至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以及它们跟法线在同一平面上的说法,由于学生在初中根本上不会碰到“共面〞与否的物理情境,故教材中不做强调,使教材中的光反射时的规律的表述跟学生探究的结论一致。

这个不很严密的规律,对于初中生应用它认识实际问题不会产生障碍。

与传统初中物理教材相比,本章在对折射现象的研究中,定位在认识折射现象上。

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的根底是折射定律。

折射定律历来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

由于本章对光的折射知识定位较低,教材未交待折射角跟入射角,也未研究与折射率相关的问题,而是从详细问题入手,重点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玻璃中的光线偏折的方向,只提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的结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后补充习题(含答案)诚实守信【可修改文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后补充习题(含答案)诚实守信【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3框诚实守信一、选择题1.正在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你,抬起头就会看到张贴在黑板上的《考生须知》。

我们相信,你一定会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做一名的中学生。

()A.宽容 B. 诚信C.快乐D.善良2.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对此,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A.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B. 政府诚信办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C.政府做到依法行政就可以,诚信只是对个人道德的约束D.诚信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3. 《礼记》中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A.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B.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品德C.诚信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D.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4.古往今来,诚信如同一棵长生不老的大树扎根在中华大地,而每年的“3•15”晚会上都曝光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的事实。

对企业而言,诚信是()A.高尚的人格魅力B.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C.资本、财富、竞争力D.良好的政府形象5.“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这句话告诉我们()①做一个讲诚信的人,需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②诚信要求我们对待他人要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③一个人对他人可以不讲诚信,但不能欺骗自己④我们要尊重客观事实,抛弃谎言与欺骗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6.下列行为中违背诚信守则的是()A.损坏私家车,主动留下联系方式B. 与同学约好见面,却不准时赴约C.向别人借了钱并能够按时偿还D.医生面对癌症患者隐瞒真实病情7.据报载,在一些高校,有偿替课现象悄然成风,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明码标价代人上课,网上转账完成交易,如若加钱还能帮忙完成课堂作业和随堂测试……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A.学生天职是学习,找人替课学业失B.有偿替课实有因,无须指责与过问C.弄虚作假令人厌,诚信做人德为先D.学生在校须自律,建章立制强管理8. 假如你是推销员,明知推销的产品有缺陷,此时你应该对顾客()A.只宣传产品的优点,隐瞒缺陷B. 讲清产品的真实情况C.对顾客不做任何解释,让顾客自主选择D.强调产品的缺陷,让顾客不再购买9.小刚碍于面子,答应小峰为他旷课到网吧打电子游戏的事保密。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同步全练全解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同步全练全解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同步全练全解由ky818sm提交于周四, 07/12/2018 - 11:44标签•学生资料•初二•初二语文•添加子页面•适合打印版本•377 views•【第一单元思维导图】•1.《消息二则》教材全解•1.《消息二则》全练试题•1.《消息二则》全练试题答案解析•2.《首届罗贝尔奖颁发》教材全解•2.《首届罗贝尔奖颁发》全练试题•2.《首届罗贝尔奖颁发》全练试题答案解析•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材全解•3.《“飞天”凌空》全练试题•3.《“飞天”凌空》全练试题答案解析•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材全解•4.《一着惊海天》全练试题•4.《一着惊海天》全练试题答案解析•【写作:新闻写作】教材全解•--------第一单元检测--------•第一单元检测--答案解析•【第二单元思维导图】•【第二单元】教材练习答案解析•5.《藤野先生》教材全解•5.《藤野先生》全练试题•5.《藤野先生》全练试题答案解析•6.《回忆我的母亲》教材全解•6.《回忆我的母亲》全练试题•6.《回忆我的母亲》全练试题答案解析•7.《列夫·托尔斯泰》教材全解•7.《列夫·托尔斯泰》全练试题•7.《列夫·托尔斯泰》全练试题答案解析•8.《美丽的颜色》教材全解•8.《美丽的颜色》全练试题•8.《美丽的颜色》全练试题答案解析•【写作:学写传记】教材全解•--------第二单元检测--------•第二单元检测--答案解析•【第三单元思维导图】•【第三单元】教材练习答案解析•9.《三峡》教材全解•9.《三峡》全练试题•9.《三峡》全练试题答案解析•10.《短文两篇》教材全解•10.《短文两篇》全练试题•10.《短文两篇》全练试题答案解析•11.《与朱元思书》教材全解•11.《与朱元思书》全练试题•11.《与朱元思书》全练试题答案解析•12.《唐诗五首》教材全解•12.《唐诗五首》全练试题•12.《唐诗五首》全练试题答案解析•【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材全解•--------第三单元检测--------•第三单元检测--答案解析•课外古诗诵读(1)--全练试题•课外古诗诵读(1)-全练试题答案解析•--------专项综合全练(1)-------- •专项综合全练(1)--全练试题答案解析•--------期中测试(1)--------•期中测试(1)--试题答案解析•--------期中测试(2)---------•期中测试(2)--试题答案解析•【第四单元思维导图】•【第四单元】教材练习答案解析•13.《背影》教材全解•13.《背影》全练试题•13.《背影》全练试题答案解析•14.《白杨礼赞》教材全解•14.《白杨礼赞》全练试题•14.《白杨礼赞》全练试题答案解析•15.《散文二篇》教材全解•15.《散文二篇》全练试题•15.《散文二篇》全练试题答案解析•16.《昆明的雨》教材全解•16.《昆明的雨》全练试题•16.《昆明的雨》全练试题答案解析•【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材全解•--------第四单元检测--------•第四单元检测--全练试题答案解析•--------专项综合全练(2)--------•专项综合全练(2)--答案解析•【第五单元思维导图】•【第五单元】教材练习答案解析•17.《中国石拱桥》教材全解•17.《中国石拱桥》全练试题•17.《中国石拱桥》全练试题答案解析•18.《苏州园林》教材全解•18.《苏州园林》全练试题•18.《苏州园林》全练试题答案解析•19.《蝉》教材全解•19.《蝉》全练试题•19.《蝉》全练试题答案解析•20.《梦回繁华》教材全解•20.《梦回繁华》全练试题•20.《梦回繁华》全练试题答案解析•【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材全解•--------第五单元检测--------•第五单元检测--答案解析•--------专项综合全练(3)--------•专项综合全练(3)--答案解析•【第六单元思维导图】•【第六单元】教材练习答案解析•21.《孟子》二章教材全解•21.《孟子》二章全练试题•21.《孟子》二章全练试题答案解析•22.《愚公移山》教材全解•22.《愚公移山》全练试题•22.《愚公移山》二章全练试题答案解析•23.《周亚夫军细柳》教材全解•23.《周亚夫军细柳》全练试题•23.《周亚夫军细柳》全练试题答案解析•24.《诗词五首》教材全解•24.《诗词五首》全练试题•24.《诗词五首》全练试题答案解析•【写作:表达要得体】教材全解•【名著导读】教材全解•--------第六单元检测--------•第六单元检测--答案解析•课外古诗诵读(2)--全练试题•课外古诗诵读(2)--全练试题答案解析•--------专项综合全练(4)--------•专项综合全练(4)--全练试题答案解析•--------期末测试(1)--------•期末测试(1)--答案解析•--------期末测试(2)--------•期末测试(2)--答案解析Book traversal links for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同步全练全解•【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2版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及答案第1章机械运动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2.小明测量小球的直径,记录的数据分别是:2.41cm、2.43cm、2.40cm、2.42cm,这个小球的直径是。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物体长度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4.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20 ,一位初二学生脉博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

5.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m.某同学测得物理教材的长度为26.12cm,则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6.火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火车,车上的乘客都说自己的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一段时间之后,甲车上的人说甲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乙车上的人却看到甲车在向后运动了,乙车上的人是选为参照物的。

7. 一汽车在九江至南昌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的速度表指针在数字100附近左右摆动,表的下部有“km/h”字样。

以这样的速度,车在遇到“距南昌120km”的路牌再到路牌“距南昌40km”之间需要的时间为min。

8.汽车在长100 km的公路上行驶,前50km的速度为20m/s,后50k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k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m/s。

二、选择题:9.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1000,则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A.100min B.5min C.50s D.0.08s10.使用拉长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A.比真实值偏大B.比真实值偏小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1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9.6nm=9.6×10-3μm =0.96mm B.9.6cm=9.6×10mm=96mm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0dm=0.096m12.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羚羊奔跑速度为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1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s/t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14.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30m,则这辆小车()A.在第1s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这3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这3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D.只在第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三、应用题:15. 如图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票,请回答:(1)若以小明所戴的帽子为参照物,出租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2)在小明乘坐的全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 1.8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3)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用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 1.8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参考答案:1.2.70cm2.2.42cm3.刻度尺没有放正;视线不跟刻度尺4.cm;min5.7×10-5;1mm6.乙车7.488.13.339.C 10.B 11.B 12.C 13.C 14.C15.(1)静止的,因为帽子与出租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2)11m/s。

(3)1.8km第2章声现象1.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弹起,(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2.人们把耳朵贴近铁轨,就可以听见远处火车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课堂上,学生能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海洋中的海豚能听到互相呼唤的声音。

这些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所利用的介质分别是。

3.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则人距山崖的距离为。

这种方法(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二、选择题:4.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5.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B.夏天里人们买西瓜,要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C.小明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的水满不满D.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交谈D。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中传播的得快7. 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8.用手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前额、牙齿和下额上,能听到声音最大的是()A.音叉抵在前额上B.音叉抵在牙齿上C.音叉抵在下额上D.无法判断9.演奏同一乐曲时,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节奏不同10.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产生的是()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三、探究与体验11.大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

如图,小欣认为是他们的动作吓跑了鱼,大军却认为是他们的声音惊走了鱼儿。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做出判断。

12. 小明同学在探究材料隔声性能好坏时,选用了一只薄纸盒,一只厚木盒,两只不同的的但均有振铃的闹钟。

他实验的步骤如下:A.将一只闹钟放在桌子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B.罩上纸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C.将另一只闹钟放在桌子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D.罩上厚重的木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

他发现,两次罩上盒子后听到的声音大小几乎相等,于是他得出纸盒和木盒隔声性能是一样的结论。

(1)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2)如果结论不正确,他在探究过程中有哪些不合理之处?参考答案:2.振动能量不能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铁轨、空气、海水3.510m不能4.A5.D6.B7.D8.B9.C 10.B11.分别采用无动作只发声、无声音只有动作的方法来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吓走了鱼儿。

12.(1)不正确;(2)做对比实验时,应控制相同的实验条件。

如选用同一只闹钟,同样形状、大小和厚度的纸盒与木盒等。

第3章物态变化一、填空题1.医院抢救病人时,会在病人的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

这种疗法的依据是。

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

信息三:。

3.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这种灭火器是在高温下用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

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二、选择题:4.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5.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6.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早春河面上冰的熔化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D.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7. 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A.升华形成的B.凝华形成的C.凝固形成的D.液化形成的8. 下列现象不可能的出现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D.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时,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三、实验题9.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10.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水的沸腾实验(1)请在下面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根据图像,你发现的规律是:。

(3)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案供你选择: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

结合本次探究,你认为方案的冷却效果较好。

参考答案:1.酒精蒸发会吸热2.信息二:海波是晶体;信息三:海波的熔点是48℃。

3.压缩气体体积;汽化4.A、C、D 5.B 6.A 7.D 8.D9. (1)液化、凝华、熔化;(2)熔化;(3)随手关紧水龙头,不开着水龙头刷牙等。

10.(1)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2)温度越低,下降得越慢(或随时间的推移,温度下降得越慢)。

(3)①。

第4章光现象一、填空题1.小红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2.用久了的黑板会“反光”,这是光的现象。

从不同的方向,我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图像,这是光的现象。

这两种现象都遵守光的规律。

3.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入射角应为°,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射出,入射角应为为°。

二、作图题:4.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的情形,请找出界面、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并指出玻璃的位置。

5.如图所示,太阳光与地平线的夹角为30°,欲使阳光照亮井底,平面镜应如何放置?随着太阳的升高,当大阳光与地平线的夹角为60°时,仍欲使阳光竖直向下照亮井底,应如何调节平面镜的位置?与原来相比,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多少?你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6.如图所示,人在什么范围内能看到窗外一棵树的全部(作图说明)?三、选择题7.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A.听枪声计时,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高B.听枪声计时,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低C.听枪声计时,运动员百米赛跑所用的时间较多D.听枪声计时,运动员百米赛跑所用的时间较少8.舞蹈教室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四位学生在平面镜前排练舞蹈,他们分别位于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甲、乙、丙、丁所示,其中()A.甲与他所对应的像距离最远B.乙与他所对应的像距离最远C.丙与他所对应的像距离最远D.丁与他所对应的像距离最远9.下列四种光现象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原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B.沙漠上空出现海市蜃楼C.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D.立竿见影四、探究与体验10.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把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5°),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变化,并记录了入射角α、反射角β折射角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